首页 明清小说史(期中作业答案)

明清小说史(期中作业答案)

举报
开通vip

明清小说史(期中作业答案)明清小说史(期中作业答案) 12、讲史 说铁骑 小说 13、鲁讯 14、《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15、《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冯梦龙 16、志怪 志人 17、骄儿 水浒传 18、应伯爵 19、拟话本小说 20、凌濛初 四、解释说明: 1、神话传说:神话指上古时流传的有关神鬼等非自然事物或非科学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故事,这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所造成的。传说较神话出现稍晚近,多是由历史事实加以夸张敷衍,加以神化而形成的。我国的神话传说产生于先秦时代。如精卫填海、后羿...

明清小说史(期中作业答案)
明清小说史(期中作业答案) 12、讲史 说铁骑 小说 13、鲁讯 14、《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15、《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冯梦龙 16、志怪 志人 17、骄儿 水浒传 18、应伯爵 19、拟话本小说 20、凌濛初 四、解释说明: 1、神话传说:神话指上古时流传的有关神鬼等非自然事物或非科学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故事,这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所造成的。传说较神话出现稍晚近,多是由历史事实加以夸张敷衍,加以神化而形成的。我国的神话传说产生于先秦时代。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是其代表作。 2、先秦寓言: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由比喻发展而来。先秦寓言有人物形象,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有个性化的对话,对后代小说的产生有启发意义。 3、野史杂传:指私家修纂的史书或人物传记。相对于官修的正史,较为原始粗糙,往往杜撰的成分较多,介于正史和小说之间。 4、魏晋志怪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富于想象夸张,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代表作为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对唐五代传奇、明清神魔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5、魏晋志人小说: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篇幅短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著名志人小说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6、唐五代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五代传奇是指唐五代时期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其内容更加丰富,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7、勾栏瓦子: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宋代勾栏多同瓦子有关。瓦子,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市,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瓦市中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棚内设有若干勾栏。大的瓦市,有几十座勾栏,是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的演出场所, 8、讲史话本:宋元时流行的以讲述历史王朝兴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话本,又叫“平话”。宋元讲史话本艺术上较粗糙,多是对史料的敷衍联缀,加上大量的虚构。中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直接源头。较著名的作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等。 9、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产生于 第 1 页 共 17 页 元明之交时。因讲史等内容较复杂的故事一次讲说不完,需多次连讲,所以形成章回小说分章叙事,分回标目的特点。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具有雏形。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往往在每章回后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也是长篇说话留下的痕迹。 10、历史演义:历史演义又称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一种。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名称的出现,是在元末明初时。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取材于史实作一定程度的虚构,即从史实依据出发,再经过作者的适当艺术加工。故事内容侧重於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其中《三国演义》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11、英雄传奇: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一种。由宋元话本小说“说公案”、“朴刀杆棒”和“发迹变泰”类,话本“说铁骑”和“讲史”类共同演化出的。其人物故事同历史演义类一样,有史实根据。但是,不同于历史演义讲说朝代兴替和较严格地尊重史实,英雄传奇重在讲述一或多个传奇英雄的经历,虚构的成分居多。代表作有《水浒传》等。 12、神魔小说:明清小说中的一类,又称神怪小说。专指明代中后期的一种长篇章回小说。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五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话本小说中的“灵怪”、“妖术”、“神仙”类等传统的影响,吸取了道教、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其题材内容奇幻,叙写神佛鬼怪之事,想象力丰富,融宗教、神话、民间传说为一炉,多有影射世情之意。其名称来源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末流宣扬封建迷信,故事荒唐。其著名者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 13、世情小说:其来源可以追溯到魏晋以前,但主要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后,一般专指描写世俗风情的长篇章回小说。以《金瓶梅》为开山之作,其后明清时期世情小说题材相当丰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均有涉及。代表作还有《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14、话本与拟话本:也叫话本拟话本小说。两者并称,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话本是宋元时期民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产生于口头文学说话。“话”就是故事,“说话”就是讲故事,话本是“说话人(说书人)”所用的底本。有长篇有短篇,短篇的叫“话本小说”。现存有明人洪楩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等。由明代文人模拟话本小说体制写成的小说则为拟话本小说。“三言”中大部分是经编著者冯梦龙加工过的宋、元、明话本小说,也有他自己的创作。一般认为“三言”已属拟话本小说。“二拍”和《型世言》也属优秀的拟话本小说。 15、拟话本小说: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白话短篇小说,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小说而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不再如话本小说那样为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陆人龙的《型世言》等。 16、才子佳人小说:这是专写才子与美女相爱故事的小说。其来源久远,可以追溯到唐代传奇。以后宋元明话本小说与明清拟话本小说中也是常见题材。但一般专指清代初年的一种中长篇章回小说。由明代长篇世情小说和话本拟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篇幅通常是,,,,,回,书名多仿照《金瓶梅》,由主要人物姓名中各抽取一个字拼合而成。叙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好事多磨,终成连理的过程。其道德化倾向较强。代表作有《平山冷燕》、《玉娇梨》等。 17、侠义小说:中国旧小说的一种,指以侠客、义士故事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始见于唐代传奇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宋、元时期“朴刀”、“杆棒”之类的话本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以《水浒传》为直接源头。至清代后期蔚成大观,出现了《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作品。多与公案小说合流,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封建忠孝节义观。 第 2 页 共 17 页 18、“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三国演义》时的说法。作品渲染诸葛亮的高度智慧时过于夸张。如写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时的妙算,“借东风”时踏罡布斗作法,观天象得出曹操气数未尽,故派关羽去华容道还人情,以及三气周瑜、空城计、八阵图、向天借寿等情节的叙写,均已远超凡常,使人觉得非人力所能为。 19、“显刘备长厚而似伪”: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价。是说作者为了将刘备写成仁厚而具有长者之风的君主,却写得超过了限度,反显得有些虚伪。如不占刘表之荆州,礼遇刘璋,摔阿斗等。 20、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故事。曹操兴兵伐吴,诸葛亮奉刘备命前去游说吴主孙权抗曹。东吴统帅周瑜令诸葛亮限期造箭十万枝,完不成则以军法论罪。诸葛亮在多条小船上扎满草人,乘夜色诱曹军射箭。天明圆满交差。表现了诸葛亮智慧超卓和周渝的嫉贤妒能。 21、失街亭:《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情节。叙蜀国参军马谡因刚愎自用而使军事要塞街亭失陷之事。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因街亭为出兵之要地,拟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马谡刚愎自用,违令,又不听王平谏言,竟在山顶扎营,因而被魏将张郃所败,致街亭失守。 22、《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诸葛亮的才能,在练兵方面是长处,却不善于出奇制胜;而政治家的才干,优于军事家的谋略。《三国演义》尽管将他的军事家才能神化,但是却掩盖不了他长期北伐失利的历史事实。这与他用兵太过循规蹈矩有很大关系。在作品中,他每次北伐,总是在同样的时机,走同样的路线,因此敌方可以从容布防。而魏延曾向他提议由自己率兵,从长安正南子午谷出奇兵袭夺长安,前后夹击魏兵,本是妙计,但被他以弄险为由拒绝。 23、明人叶昼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他认为,作品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把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写出区别,写出特色。如李逵、鲁智深和武松,都是粗率性急之人,但作者刻画时却各有特色。比如在写他们反对“招安”时,李逵是“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表现出粗鲁蛮横;武松是“哥哥只说招安,恐怕冷了弟兄们的心~”表现出心直口快;而鲁智深则是“不济事了。好比是洒家的皂布直裰已染成黑的,如何变白,”表现出理智深刻。而多件相似的事件,如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与大名府劫法场等,都是将相同相似事件写出各自的不同。 24、武松杀嫂:《水浒传》故事。武松之嫂潘金莲与奸夫西门庆等,趁武松外出,合谋杀死武松之兄武大郎。武松查清事件真相告官,而官府因收受西门庆的贿赂,却曲意回护之。武松杀西门庆和潘金莲等,因此而被判流刑。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表达了作品官逼而民不得不反的主题。 25、杨志卖刀:《水浒传》故事。杨志是杨家将后代,因穷困潦倒而被迫在市上出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欲讹赖宝刀,无理纠缠。杨志被逼无奈,杀了牛二,因之被判流刑。借此反映了社会的混乱,也表现了杨志对统治集团的愚忠,为以后不得不被逼上梁山埋下伏笔。 26、魂聚蓼儿洼:《水浒传》的悲剧结局。指梁山好汉在受招安并按朝廷的命令讨平方腊等战事中,死亡大半。在宋江任职的楚州,宋江李逵被朝廷奸臣的毒酒毒死,吴用花荣自尽,在楚州城外蓼儿洼四人魂灵相聚。宋徽宗梦中接宋江告状后,令为梁山好汉立庙祭祀。 27、《金瓶梅》:明末章回小说名,兰陵笑笑生作。为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作。以官商西门庆的生平为线索,描写了市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作品写了五大板块的内容:一是西门庆的家庭生活,主要写他与家中女子的关系;二是写他的官场生活,上至朝廷,下至他具体的办案;三是他的经商活动;四是他在 第 3 页 共 17 页 妓院中的淫乐;五是他与酒肉朋友的相聚。这些内容犬牙交错,互相扭结。从而全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城市生活。既有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残暴,也有新生的市民社会崛起因而产生的各种新气象。表现了中国社会强大的旧传统势力与新生的因素之间的冲突。因而作品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作品如实叙写生活的写实手法,结构的多线并行的网络式结构等艺手特点,也对后来的世情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8、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称作品是“无奇之所以为奇”:指明代拟话本小说大都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艺术上却奇异巧妙。在平凡中写出不平凡的效果。这种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情节方面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写得曲折多变,出人意料;二是常喜欢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叠起;三是突破了短篇传统的单线结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 简答: 1、《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西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文本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故事情不强。东晋习凿齿作《汉魏春秋》,这是野史类著作。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加了很多奇闻轶事,可见当时民间已流传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传说了。杜宝《大业拾遗记》中记载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马跃檀溪等故事。公元8世纪初,释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有死诸葛退生仲达的故事。中唐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诗》中说到,小儿“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三国故事和其中的著名人物已是妇孺尽知了。北宋时,勾栏瓦肆中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职业艺人霍四究。而苏轼也在《东坡志林》中说到小儿聚坐听说古话三国故事。金元时有许多三国戏演出。《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三国戏在元明杂剧中达六十种,最著名者为关汉卿的《单刀会》。南戏中也有不少名目。 宋代“说三分”的话本今不传。近年来在日本发现的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建安(今福建建瓯)刊本《三分事略》是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改题为《全相三国志平话》,约8万来字,上栏画,下栏文。有刘关张太行落草等事。以司马仲相断狱为入话。叙高祖刘邦枉杀功臣,韩信告于阴司,350年以后,仲相判信降生为曹操,彭越降生为刘备,英布降生为孙权,三人共分汉家天下,刘邦降生为汉献帝,为曹氏所杀之事。讲因果报应一套。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上的三国故事编撰而成书的。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内容上的特点是“三实七虚”(章学诚语)。罗氏剔除了传说和话本中过分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主要以《三国志》提供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加上一些传说和自己合理的虚构。但其中仍有一些迷信描写。现在流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过的。毛氏的加工使全书的情节更紧凑,更符合史实,并强化了其中固有的拥刘反曹色彩。语言也更文言化,回目更整齐化了。总之,提高了作品的文学性。 2、《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史有其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徽宗年间,《宋史》中多有记载。见于《徽宗本纪》、《侯蒙传》和《张叔夜传》中。其事大略是宋江等三十六人于徽宗年间在河朔起事,横行十余郡,官军不敢阻挡,后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招降,事在宣和三年(,,,,)。而梁山泊农民起义事也确有其事。洪迈《夷坚乙志》称,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知青州,不赴,归金陵,疽发于背而卒。其所亲王生死后复苏,谓己见蔡受冥谴,嘱其归告妻子,称现在阴间正揪住郓州一事不放。他的妻子恸哭道:“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意同“泊”)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此书在此事四十三年之后成书,所说梁山好汉结局应不错,当然冥谴之说不可信。但现存史料看不出两次起义之间有什么关系。看来后来的民间艺人将宋江等人之事和梁山泊事揉合起来了。最初是民间口头 第 4 页 共 17 页 传说,在南宋时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故事。成为说唱艺人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宋末元初人龚开的《三十六人画赞》完整地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在《序》中于:“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罗烨《醉翁谈录》在“话本小说”中的朴刀杆棒类中,著录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和《石头孙立》等,但这时还是独立的英雄故事。而到了宋末元初的时候,出现了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写到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和宋江杀惜三事。末尾还提到了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和宋江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已经从短篇人物故事演变成讲史故事。元代产生了一大批水浒戏,存目有三十三种,其中六种保留下来。在《李逵负荆》和《双献功》等作品中,水浒英雄发展到七十二人和一百零八人,对梁山水泊的描写也接近了《水浒传》。 《水浒传》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于元末明初产生的。 3、《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这部作品根据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史实演绎出来的。其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唐代是第一阶段。这是由史实向文本转变的时期。玄奘法师是初唐人,俗姓陈,名祎,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人。本是长安弘福寺的和尚。贞观三年(,,,)西行去天竺求法,共历时十七年,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带回佛经,,,部,受到唐太宗的礼遇。这件事当时在朝野引起巨大轰动。而他沿途的所见所闻也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奉诏口述,其门徒辨机笔录,撰成了游记《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印度、尼泊尔和锡兰等国的佛教流传的情况和风土人情。而后他的徒弟慧立、彦悰又据其经历写成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宣扬佛法,他们描唐僧取经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宗教传闻,强调了一些奇异的情节,这是神化唐僧取经的先声。但仍不失为一部基本写实的人物传记。 晚唐五代是第二阶段,这是史料转变成神话的时期。其由写实向神话转变的完成是俗讲。唐代佛教盛行,佛教寺院内俗讲成风。现存最早的有关此事的俗讲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是刻于南宋时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般认为,这是唐五代时流传的故事。《取经诗话》以通俗讲唱的形式叙述了唐僧一行西行求法的过程。这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史实,进行了大量的虚构。比如,书中出现了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和深沙神。而偷王母蟠桃和取经路上逢妖遇魔的情节也出现了。 元代到明代前期是第三阶段。这是神话转变为民间文学的时期。出现了两部杂剧《西游记》。一部是元代吴昌龄作,另一部长达六本二十四折,学界多以为是明初的杨景贤作。两部作品看不出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取经诗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作品里有个孙行者,号称是“花果山紫云洞主通天大圣”。除此这外,作品中还出现了两个也当过妖怪的唐僧徒弟,一个是猪精,一个是沙和尚,唐僧的坐骑白马也被说成原是南海沙劫驼老龙的第三子。甚至连唐僧本人也不再是历史上的洛州僧人,而变成了西方毗卢伽尊者托化的海州江流和尚。作品不仅定型了西天取经全班人马,而且增加了唐僧出世、过火焰山、女儿国等情节。南戏中也有一部《陈光蕊江流和尚》。较《西游记》杂剧稍晚一些,出现了散文体的《西游记平话》,今佚。据《永乐大典》所引《魏征梦斩泾河龙》和朝鲜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所收《车迟国斗圣》一节以及几条有关《西游记平话》的注解所提到的齐天大圣的出身、大闹天宫、皈依佛法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遇到许多妖魔鬼怪和险阻,可知与《武王伐纣平话》篇幅差不多,约三五万字。 明代中后期是第四阶段,章回小说《西游记》产生。如前所述,在小说产生以前,故事情节和人物类型已大致形成,无论是再写这个故事,都不可能摆脱其影响,艺术创造只能在这个基本框架内敷衍。但是即便如此,作者仍然发挥出了杰出的才能。在中国古代集体累积创作的小说中,《三国》属于连贯史实型,《水浒》属于联结短篇型,而《西游记》则是以个人风格融化了群体风格,故成为小说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过渡。作者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情节人物,而且对人物作了新的阐释,为他们打上了作者个人的鲜明的印记。使作品成为了一部八十万言的煌煌巨著。 第 5 页 共 17 页 4、作者开宗明义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全书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分崩离析写起,至西晋统一中国终,全书贯穿了这个理念。 5、孙悟空形象的特点和美学意义:,)特点。动物性、人性和神性的统一。这个人物不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物,但是有着现实生活的依据。他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社会中,又曾先后进入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他长得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还有两片红屁股,即使变成庙宇,尾巴也变不掉,只好放在庙后当了旗杆,因此而被二郎神识破。不仅长相上,而且行为上也是猴子,好动不好静。他说,就是把他拴柱子上,他还会爬上爬下,最怕坐禅。而他又具有常人喜怒哀乐种种感情。而他作为一个敢为理想献身的英雄,与人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常人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也具备,如乐观幽默、争强好胜、自吹自擂、好戴高帽等,都很容易引发读者的亲切感,在他身上发现自己或身边之人。而他神通广大,手中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善能降妖伏魔,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七十二变化„„作者把一切所能想到的神通几乎都赋予了他。动物、人和神完美地结合到了这个文学典型身上,离开了任何一点,都不是孙悟空“这一个”。2)美学意义。在中国以往的艺术形象中,还没有一个能将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神话志怪系列的小说中,这个形象的出现,是重大收获;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这个人物的出现,是重大的发展;在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史上,这个典型的出现,标志着重大的突破。 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题之我见:通过杜十娘从良遇人不当,投江自沉的故事,歌颂了杜十娘高尚品格,鞭笞了李甲、孙富等人卑劣行为,从而暴露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造成的悲剧,控诉了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的不合理性,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酷。 7、我看“二拍”创作意图与社会效果的矛盾:作者本义是想通过作品纠正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非伦理化倾向世风,但是因为描写了大量的有肯定个人自由、重工商业、歌颂男女自主婚姻,甚至是描写色情场面,与其意图形成矛盾。这是因为,作者的伦理观出发点是大乘佛教,较之社会主流价值观程朱理学有进步性。这与晚明社会的人本思潮兴起有关。因此在作者本人思想中,有着统一性。作者凌濛初是晚明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文学家。在“二拍”的性爱描写方面,他总体上有两大创作意图:一是用其来倡导人性的舒张。作者在《任君用恣乐深闺》中说:“岂知男女大欲,彼此一般。”二是反对纵欲,也反对在文学作品中对色情场面大肆渲染。在《初刻拍案惊奇?序》中说:“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一二轻薄恶少((((((广摭诬造,非荒诞不足信,则亵秽不忍闻,得罪名教,种业来生,莫此为甚~”《凡例》中说:“是编矢不为风雅罪人”。 但是“二拍”中,却有着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写。与作者所宣称者明显有矛盾。其原因是: 第一,这是晚明市民社会崛起后,其享乐主义价值观泛滥的时代风气的反映; 第二,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认同市民价值观,如肯定人欲,主张人欲的适当满足,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观,因此描写了这种人类的本能活动; 第三,但是作者明显反对纵欲,凡是一味纵欲者在作品中都下场惨烈。如《酒下酒赵尼媪迷花》、《西山观设箓度亡魂》、《乔兑换胡子宣淫》等作品中的人物,可看出作者以此劝善的用心。 8、从话本到章回小说:话本产生于宋代。其中的讲史话本和话本小说中的朴刀杆棒类的故事,是元明之际产生的章回小说的源头。章回小说肇始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9、上古神话传说对后世小说的影响:一是题材,二是写作手法。 10、《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形成的原因:一是民间长期流传的话本本身已有这种倾向,二是作者头脑中的封建正统观,三是作者的儒家仁义思想与刘备的仁厚性格一致。 第 6 页 共 17 页 11、宋江的忠义观:在宋江身上体现最为明显。宋江头脑中的忠义观,是其行动的根据。其忠指对封建王朝的效忠归顺,其义指结义反抗统治集团的恶行和对民众的压迫。后者服从前者。前期以义为主,上梁山后以忠为主,但也有反复。最终以梁山领袖的身份率领众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并镇压其他反抗朝廷的民变,成为朝廷的工具。最终被统治集团害死,客观上说明其招安路线的失败。 12、“魂聚蓼儿洼”是《水浒传》的结局,写梁山义军虽接受招安,但仍不被容于封建统治集团。宋江、李逵被朝廷赐予的药酒毒死,吴用、花荣前来凭吊,自杀而死。好汉们魂灵相聚城外蓼儿洼。这个结局通过揭示了封建统治集团对于参与起义之人的迫害,揭示了统治集团和下层民众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残暴本质,也说明了义军的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13、《水浒传》的忠义观。义可以用官逼而民结义造反,忠可以用效忠朝廷国家来概括。作者本意是想两者兼顾,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虽然他在理性上认为这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描写中却反映出依靠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调节机制,贪官无法肃清,因此效忠亦无法实现这一悲剧的必然性。 六、分析题 1.《三国演义》主题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2.《三国演义》的结构特点 1、线形结构。五条线索:汉亡为引线;晋统一为终线;中间是魏蜀吴兴亡三条主干线。三条干线中以魏蜀冲突为主;魏蜀中又以蜀为主体;蜀中又以诸葛亮为重点;诸葛亮又以隆中对策为关键。这样显得井然有序,脉络清晰,大而不乱,多而不杂。 2、情节特色(曲折奇异、张弛有致、重点突出、形式多样。)这是组织安排情节时的特点。 (1)曲折奇异。这是情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时的技巧,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鉴赏心理。毛宗岗评《三》时说:“读书之乐,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今读者眼中,如猛电之一去一来,怒涛之一起一落。”这段话形象地说出了《三》情节的审美过程是:惊而后喜,疑而后快,急而后慰。 第 7 页 共 17 页 《失街亭》:其一,孔明点将;其二,马王争执,马谡被围;其三,街亭拉锯;其四,空城脱险。情节发展都是出乎意料的。 再如《草船借箭》:其一,周瑜设计,孔明上当;其二,周瑜限时,孔明立状;其三,周瑜刁难,孔明高卧;其四,草船借箭。 毛宗岗评:“星移斗转,雨复风翻”。“天上浮云成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引杜诗) (2)张弛有致。这是情节与情节组合的技巧。如: 赤壁之战前的横槊赋诗。大战在即,双方弩拔剑张,读者也心跳加快,作者偏加上一段文戏,缓和一下紧张气氛。 董卓残暴后的貂禅莺歌燕舞。 蔡玫追杀后的田园牧歌 毛评:“一味杀去,有何趣味。”“寒冰破热,凉风扫尘。”“笙箫(哀怨之音)夹鼓(雄壮之声),琴瑟(声音飘忽)间钟(声音沉重)。” (3)围绕重点,形式多样。 其一,围绕重点。全书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重点:联吴抗魏,三分天下,徐图天下。 建立联盟:三分天下,取汉中,建蜀国。破坏联盟:荆州之失,彝陵之败,白帝托孤,五路包围,六出祁山而无攻,九伐中原而国亡。这样的情节安排,揭示出历史发展规律,合理地解释了历史现象,有一定的深度。 其二,形式多样。三国之争,形式多样。有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斗智斗勇的。就政治斗争而言,有矫发诏令,献刀行刺;有朝秦暮楚,身在曹营身在汉。有美人计,离间计,有握手言欢,化干戈为玉帛,有打开杀戒,大动干戈的。显示出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 第 8 页 共 17 页 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4.《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第 9 页 共 17 页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6.《三国演义》中的魏延 魏延五虎上将外蜀国最强的武将,有勇有谋,但不被诸葛亮信任。初随刘备作战,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曾经向诸葛亮提出奇袭长安“子午谷之策”,但未采纳。魏延为人孤高,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这个“叛逆”不是古代意义上的谋反,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小孩子挺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毁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定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我们由此发现,就在诸葛亮与司马懿在陇西拉锯般交战之际,两人手下同时都有一位出色的将军,同时在体味着某种壮志不得伸的生命状态。张郃好在还有一个街亭大捷可供夸口,同样渴望建立战功的魏延,则几乎从诸葛亮手上领不到一点真正的机会。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领一支万人大军,像当年韩信那样,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合,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绝。于是,就在张郃私下里抱怨司马懿怕诸葛亮的同时,魏延也牢骚满腹地认为"诸葛亮胆小",使自己奇志难酬。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曾有过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使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长安并入蜀地。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五千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茂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考虑到后来蜀国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便只能让我们深感遗憾了。 7.《水浒传》的主题 《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歌颂的是各个阶层敢于反抗作恶官僚、维护自身利益、不向权贵低头的反抗者,尖锐地指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矛盾。 就故事本身看,它讲的是1次农民起义;就作者的思想看,他要写的是“忠奸斗争”;就主要人物形像看,他们身上反映的是市民观念。好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总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水浒传》也不例外,学术界对其主题争讼已久,除本文所提到的3种以外,还有“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说、“伦理反省”说、“讽谏皇帝”说、“复仇”说、“军事人才悲剧”说、“反腐败”说、“游民”说、“综合主题”说„„各种说法都具有相当的理由,都能靠1定的论证和考辨得以成立。[6]但我以为,诸说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本文所论及的3种说法。狄德罗说:“主题思想应有力而清楚, 第 10 页 共 17 页 他便应该对其他思想处于专只地位。”[7]因此,我以为《水浒传》的主题应为:1次由市民领导的、承载忠义思想的、反映忠奸斗争的农民起义。其中,起义思想在后710回减弱,市民思想是义军主要领导者的思想,而贯穿作品始终的是忠奸斗争思想。因而,忠奸斗争思想在诸种思想中处于驾驭和统帅的地位,是作品最主要的主题思想。 《水浒传》的结构 《水浒传》,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时迁:时迁,在《水浒》中只是个次要人物,既不是宋江类的领袖人物,也不是柴进类的达官贵人,也不像鲁智深、武松那般极具个性。他只是个“偷儿”,“租贯是高唐州人氏,流落在此;只一地里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曾在蓟州府里吃些官司,却是杨雄救了他,人都叫做鼓上蚤”(第四十六回)这样的出身与经历说明也决定时迁只能是一个专做偷盗坏事之人。作品在第七十一回排座论次时,时迁被排在地煞星倒数第二位:即地贼星鼓上蚤时迁。但时迁是否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呢,其实不然,时迁虽然是个小偷,但他身上却有着其他特殊的本领,起着特殊的作用。 时迁首先是一个小偷,他骨子里潜藏着小偷所特有的劣根性——如为了偷盗不择手段不管对象,只为目的。作品第四十六回写了时迁因“近日没甚适路”而去蓟州翠屏山盗墓。从翠屏山到祝家店,时迁是一路偷着过来的,这些行为深深暴露他的偷盗的本性,也使得他最终成不了宋江、柴进、武松那样的人,他只是也只能是个小偷,充其量也只是个“偷营高手客”罢了~其次,时迁身上有着耍无赖的地痞流氓式的劣根性。时迁不仅耍赖,更是咄咄逼人,好似做坏事的人本是店小二,反而理直气壮的,这样的表现与一般的地痞流氓无异~店小二和他理辩时,他便掴了店小二一巴掌,这时时迁的表现就更加恶劣。时迁由于怕事情闹大便狠下重手,使得他身上流氓的一面暴露得淋漓尽致,这是时迁人格沦丧的表现。再次,时迁又是一个傲物自视之人。当然他的自傲是建立在他的实力能耐的基础上的(书中多次提到他能“飞檐走壁”、“穿墙悬屋”、“跳墙越城,如登平地”。)同时,时迁为人机灵,善于随机应变、做事小心谨慎,具有细腻的一面。最后,时迁也有着言行合一的一面。这是时迁身上十分难得的一面,也是他最重要的正面意义,作品仅仅在这里才涉及到对时迁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品格层次上的论述。 总之,时迁性格具有正反的两面性。既有流氓式的贼性,又有谨慎机灵、言行合一的一面。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与现实无异的人,成功地对当时社会小偷形象的再现。因而,作品对时迁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成功的。 第 11 页 共 17 页 石秀:石秀是是水浒中为数不多的上梁山前 和上梁山后经历都很精彩的人物。石秀也是无斋主人比较喜欢的人物。石秀不像梁山的大部分人那样,或有显赫的家世、或有较高的江湖地位、或是巨商富贾、或是政府官员,石秀就是一个在底层挣扎的普通小老百姓,甚至连个流氓都不是。按现在的话说,人生的比赛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样的人要成功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石秀如果不愿意当民工,卖柴蹉跎一辈子,如果想要追求一个有相当尊严的生活,不上黑道又能上哪,当社会各阶层向上流动的途径被堵塞时,当城市贫民无法改变自己的困境时,他们只能从体制外寻找出路。石秀上黑道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前面戴宗所说的“图个下半世快活”。 石秀结识了杨雄后,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似乎有机会步入城市中产阶级的行列,如果能够顺利向上提升,借此倒是可以摆脱自己的底层弱势地位。不幸的是,潘巧云在老公耳边的几句枕边风,就足以让石秀失去工作,被打回原形。可见身处弱势集团的底层人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多么困难。石秀采用极端手法对付潘巧云,未尝不是自己再次失去一切之后的挣扎抗争。表面上看,石秀上梁山是一个意外,是杨雄太太红杏出墙这么个偶然造成的,实际上只要整个社会的大机制没有改变,一次这样的意外打击已足以将石秀推向梁山。换言之,像石秀这样多少身怀点本事,又希望改变现状的城市最底层贫民,就是梁山这种黑帮组织最重要的成员来源和后备力量。 石秀的武功虽然不错,但是梁山高手如云,所以并不显得出众。石秀真正优秀的是他的那些“软”能力,这和他多年的底层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的机智、他的果断、他的判断力和他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均不比宋江差。他的牺牲精神更是宋江所缺乏的。同样是依靠“软”能力立足江湖,宋江给人的感觉就是虚伪和阴柔,而石秀给人的感觉则是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血性男儿。如果说宋江靠的是伪善来收买人心,石秀就是靠真诚来真心结交。如果要选择一位老大追随的话,无斋主人以为石秀是比宋江更好的选择。 卢俊义: 有句话叫艺高人胆大,卢俊义就是这句话的典型代表,他这种性格既让他成为一名骁勇的战将,又多次由于对自己的盲目自信而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首先说他这种性格的好处,在战斗中,不管如何危险的境地,卢员外几乎没有低头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时战大辽的时候,一次卢员外中了敌人的计,使得他的部队被从中间断开,他本人也被包围在了敌军之中,大辽四员大将一起来取卢俊义的人头,我看到这的时候很为卢员外担心,没想到卢俊义真的是无比强悍,抖擞精神秒杀一员大将,其他三个大将也被卢俊义的武艺惊呆了,落荒而逃,在初上梁山与众好汉进行车轮战时也体现出他的武艺和勇猛。 但他过于迷信自己的武艺不可战胜,当初他在被劝到有可能是梁山的草寇赚他上山时,他立刻显示出一丝轻蔑,以为梁山的那帮垃圾能把我卢俊义怎么样,结果吃了大亏,后来也有一次出兵之前燕青曾提醒卢俊义不亲自出马很危险,但卢俊义依仗个人武艺超群,只当耳旁风,要不是小乙哥智勇双全,卢大员外的这条命就没了。卢俊义的这种骄傲不象李逵之流的那么张狂,但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而且是超强的自信(李逵那中人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一旦被人家焦挺摔了两跤马上没脾气了),从武将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很优秀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武力的发挥,但从统帅的角度来讲,又是一种隐患。 卢俊义虽身不入官籍,仅是一个在野的“员外”,却“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练就一身武艺,为的是“殚赤心报国,建立功勋”。然而,卢俊义是不幸的,尽管他名震京师,宋王朝却偏偏不用他。在一个充斥着贪官污吏的朝廷里,是断断容不得有真才实学的刚直之士的。卢俊义中了吴用的计谋后被赚上梁山,誓死不愿落草,他说;“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可见他的正统思想还是很重的,虽然“大宋”并没把他看到眼里,他却对“大宋”一往情深。卢俊义被梁山好 第 12 页 共 17 页 汉救上山后 ,坐了第二把交椅,在后来的几次大战役中,卢俊义独当一面,成了宋江的得力助手。所以,后来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奸佞认为:“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一只臂膊。这人十分英勇,若先对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变了事,倒惹出一场不好。”可怜玉麒麟,终为奸贼所害。而他依然天真地想着会得到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燕青:燕青第一个好处是一表人才,英俊倜傥。那两个长得虽然也不差,但柴进的贵气让人觉得高高在上,敬而远之,不容易有亲近感。戴宗则很一般,只要不迈开大步赶路,在哪都显不出什么来。燕青风流俊俏的仪表非常招人喜欢,在泰安州打擂时,惹得台上台下“如搅海翻江相似,迭头价喝彩”(第74回)。人都喜欢美的,讨厌丑的,面目可憎的人说话谁都不爱听。燕青出去办事,未曾开口先赢得别人好感。 燕青第二个长处是多才多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第61回)。北宋时城市兴起,歌楼舞馆林立,弦歌之声不绝于筵席。办事少不了要在酒席上,宋人爱在吃饭时听个曲唱个词,咱们今天当大学问研究的宋词在那时是让漂亮美眉唱着陪酒的。也有人觉得听听不过瘾,自己弹一曲或唱一首更来劲。燕青对这些全是拿手好戏。试想,一边喝酒吃饭,一边吹拉弹唱,其乐融融,关系自然热乎,办事自然顺利。燕青在李师师处,投其所好,吹箫唱曲,“端的是声清韵美,字正腔真”(第81回),哄得李师师满心欢喜,才有面见皇上的机会。若是换了柴进或戴宗,木头似的没点情趣,成事恐怕要多费一些周折。 宋代国策重文轻武,文人士大夫地位尊崇,因此文人玩的一套文字把戏很是流行。这里提到的“拆白道字”和“顶真续麻”就是两种文字游戏,“拆白道字”是把一个字拆成两个字嵌在句子中说出来,如黄庭坚把“好”“闷”两字拆成“你共人女边着子,争知我门里挑心”。“顶真续麻”是下一句首字接上一句尾字,如“断肠人写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这些游戏文字的内容多半是些风月闲话,打情骂俏,最适合在酒饭桌上逗乐调笑活跃气氛,燕青说这些张嘴就来,不用打草稿,和人交流又近了一层。若是板着个脸一本正经,开口闭口忠孝节义有谁爱听,更别说想和人打交道办事情了. 燕青第三个长处是见闻广博,头脑灵活,“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第61回),这简直是个全才。和人打交道先要和人说话,但人和人之间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如职业、地域、性格、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缺少共同语言。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年的老朋友,见面后除了问些现在干什么家里人都好就没话说了,多少有些尴尬。碰到外地人更是如同碰到外国人,大家说得满脸是汗,却谁也不知道对方说什么。古时虽也有韵书统一文字发音,但那时教育不普及,识音韵的只是少数人。燕青在交际时却没有这些隔阂,他和谁都有共同语言,都能说到一块。如在东京万寿门,燕青“打着乡谈”学着公人口吻虚张声势,顺利混进城去,这时戴宗只能一声不响跟在后面(第81回)。 燕青另有一个优势是与卢俊义关系密切,虽名为主仆,实则恩义如父子兄弟。想大名府卢员外名满天下,何等样的人物,上梁山后又是二把手的高位,在江湖上是响当当的名号。燕青若和江湖上的人有来往,跑江湖都是贼精的人,如何不给个面子。 燕青这些特长全凭他一个灵活的头脑指挥,能用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事半功倍。梁山招安遇到阻碍,燕青说“枕头上关节最快”(第81回),提议走李师师这条门路,事实证明这个策略很成功。燕青见机快应变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李师师不免有美女爱帅哥之意,燕青立马感觉到了,生出个拜姐弟的招给对付过去。书上说“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自然是侮辱咱半边天的糟粕话,需要批判,燕青的行动却不可谓不明智。梁山是来求皇上的,要是万一燕青和李 第 13 页 共 17 页 师师闹出些什么八卦花边绯闻来,变成和皇上争风吃醋,别说招安的事满砸,一百零八条命都得送了。古人重名份,既成姐弟,虽然心里还有那么点暧昧,面上得规规矩矩。燕青利用这点恰到好处的暧昧“中间里好干大事”,圆满完成梁山的重任。 除了这些,燕青还使得好杆棒,相扑天下无对,小弩箭百发百中,不过这些是战场上的本事,在交际场风月地中并无多大用处。 吴用: 吴用的绰号及主要性格特点是: 智多星; 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救下了宋江与戴宗,三人一起上了梁山。上梁山后,李逵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此时其老母已瞎,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杀四虎。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他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当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时却绝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后来却发现是一场误会。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一,绰号 “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元代以来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李逵的性格特点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率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因宋江前些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去会李师师,在时间上具备了作案条件,刘太公夫妇连夜的啼哭,声泪俱下控诉“宋江”,故李逵一口认定是宋江所为。因而,李逵径直回到梁山泊,直奔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又当众痛骂宋江:“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又对柴进道:“若到那里对翻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李逵疾恶如仇,即便是自己兄弟,只要口是心非,只要是做了对不起民众的事,就要吃他李逵一斧头。当然,宋江自然不会去掳刘太公的女儿,至多去京城风流风流,去潇洒潇洒。砍倒杏黄旗,扯碎“替天行道”,当面遭李逵辱骂,宋江是不会太放在心上的,只能算做李逵犯下的错误。 李逵毕竟是李逵,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鲁莽耿直之间透出的是李逵的英雄本色。仗义耿直,莽撞性急,愚忠的他从不计较后果,天塌下来也不管他的事,李逵乃真豪杰。 鲁智深:花和尚乃是水泊梁山最磊落、最洒脱的好汉之一。此人身躯庞大,力大无穷,更兼一身好武艺。一条浑铁水磨禅杖六十二斤,舞起来威势惊人,有后人称之“疯魔杖法”,风雨不透。林冲这样的 第 14 页 共 17 页 大行家,于菜园初见鲁智深舞禅杖,也不由得脱口而出:“端的使得好~”鲁智深的神力突出体现在倒拔垂杨柳,这可是现代吊车机械的活,非常人可为。三拳打死郑屠、五台山、野猪林、二龙山,鲁智深的力量、武功和胆魄彰显无遗。鲁智深最精彩激烈的战斗有这么几处:在瓦罐寺大战生铁佛和丘道人,先败后胜,显示其韧性和勇力双全;战杨志四五十合,杨志暗惊“刚刚只敌得他住~”,可见其武艺只在杨志之上;马战呼延灼,鲁智深逞了一把马上战将的功夫,和呼延灼并了五十合旗鼓相当,呼延灼赞:“恁地了得~”,可见两人武艺相若;大战方腊太子麾下宝光国师,两人皆用禅杖,形象相仿,武功相当,这一场大战惊天动地,观者动容,两人高下难分,而宝光国师的地位高于元帅石宝,石宝的武艺不低于关胜~鲁智深战斗参加无数,但是都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所以也有几桩被暗算的经历。为人急公好义,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最后还力擒方腊,为宋哥哥立毕胜一功,超然圆寂,其武功固然一流,境界更已在凡人之上。 武松:在梁山泊众好汉中,武松应该算是最抢镜头的酒中豪杰。一出场还没多久,就是接二连三的醉打系列,十八碗烈酒下肚,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老虎;受施恩相托,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还有醉打孔亮。第一次是无心之醉,顺手打虎;第二次是有心买醉,专门找茬;第三次则是酒后生事无理取闹。三段故事都写得都极其生动,前两次尤其精彩。 武松是一个专打天下强暴的义士,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孤胆英雄。这一形象,数百年来一直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受到读者敬仰。施耐庵为什么能把这一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活动人呢?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艺术手段就是运用美酒烘托,可以说武松是美酒烘托出来的英雄。施耐庵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借助“酒”这种媒介,塑造了武松的旷古英雄形象。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有一身的好武艺,又因脸上有一块青记,江湖人称“青面兽”。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当年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帅府制使。奉命为皇上押运花石纲,不料在黄河里翻了船,只得畏罪逃避。后来听说朝廷赦免了他们的罪,便凑了一担钱物,想去京城活动一番,希望能恢复旧职。中途遇到被王伦要求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再上山的林冲,于是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肯入伙,坚持要去东京。不料使尽了钱财,好不容易见到高太尉,却被痛骂了一通,赶出了殿帅府。在穷途末路之际,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去东京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哪知又被晁盖等人在黄泥冈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宋江接受招安,最高兴的莫过于杨志,满足了他的毕生心愿,可惜征方腊途中,病死异乡。 作为杨家将的后代,他也算是争气的,武艺超群。北京斗武,射箭、枪法都无可挑剔;大战索超,表面上不相上下,实则还要略胜一筹;和林冲的一场步斗,三十合内平分秋色;和鲁智深斗,五十合内不败,其武力可称一流。 杨志其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深知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在推辞不掉任务之后,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行走时,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些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但由于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有了内讧,再加上吴用不露痕迹的妙计,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林冲:林冲出生于一个职业军官家庭,本人担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高强,为人正 第 15 页 共 17 页 直而颇有威望,家庭也幸福美满。因“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人送绰号“豹子头”。他与“造反”本毫不相干,可他一出场不久就碰上了一个大麻烦:跟妻子去岳庙烧香,就在他站在墙外观看鲁智深使禅杖看得出神,并为之喝彩的那一当儿,妻子遭人调戏,他得知后立即奔赴现场,保护妻子,严惩流氓。可得知这流氓是“本管高衙内”时,就“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一下子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挖掘出来。林冲怒目而视,但敢怒不敢言,敢怨不敢打,软弱怕事的一面占了上风,化成一个“忍”字。此后他仍是一再容忍、退让、妥协,总想息事宁人,不愿得罪顶头上司。 可高氏父子并没有放过他,设计将其诱入白虎堂,后发配沧州。在此情况下,他仍忍辱负重,幻想还能在服刑期满之后,再回东京。途中董超、薛霸按照吩咐在野猪林要取其性命,多亏鲁智深出手相救。在沧州大牢内险些丧命于一百杀威棒之下,多亏柴进赠送银两起了作用,躲过此劫。在陆谦的授意下,管营给林冲分配了一个看管草料场的“好差事”。面对那样艰苦的环境,他想的还是如何修修房子在这里过冬。然而,有权有势的高氏父子还是不肯放过他,陆谦、富安、差拨、营管合谋烧了草料场,企图烧死林冲;即使林冲不死,大军草料场被烧也是死罪一条,林冲这次断不能逃出生天。幸亏林冲躲在山神庙,听到仇人的密谈后,这才奋起反抗,手刃仇敌,一雪血海深仇,“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一句刻画出了一个铤而走险、充满悲壮意味的英雄背影。 上了梁山以后,他对当时的领导人——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是一忍再忍;到晁盖等人上山遭拒时,他才奋起火并王伦,扶晁盖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奠定了梁山英雄事业的基础。 想苟安而不能苟安,想忍却再也忍不下去,林冲可谓是《水浒传》中“逼”的典型,他与其他好汉都不同,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西游记》的主题: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种种行为和斗争,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从而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 《西游记》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的手法主要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充分肯定了《西游记》魔幻故事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是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结合民间传说。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同时,又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被赋予了其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西游记》的主题,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他并没有本领,但是极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终却自食其果,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与其说唐僧是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地道的领导者。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至于唐僧虽然经历诸多磨难而总能化险为夷,一则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有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 第 16 页 共 17 页 的庇佑;二则唐僧能够领导好他的三个高徒,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告状搬来观世音菩萨或是念那紧箍咒,让徒弟们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胆敢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严惩。 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懦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大闹天宫》体现的思想意义 《三打白骨精》人物描写的特点 “三言”中的市民意识 “三言”的语言特色 秦重 李甲 “二拍”与晚明社会 第 17 页 共 17 页
本文档为【明清小说史(期中作业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5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初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