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举报
开通vip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篇一: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 3.观沧海 东汉 曹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原文】 【分析】《饮酒》描述作者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篇一: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 3.观沧海 东汉 曹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原文】 【分析】《饮酒》描述作者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的哲理,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分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海”这两句话 1 点明位置,”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和高洁人格。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二字用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 后两行诗歌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写法上虚实结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合,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的天真意趣。 融合在一起)。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我们可【常考名句】P129 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水何澹澹,山岛竦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峙。 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新和生机勃勃。 例: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常考名句】P129 如” , “;”(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 2 偏。(2)此中有真意,箫”则指一种乐器,如”, 欲辨已忘言。(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例:《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常考题目】P3 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补充:(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是:,。 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饮酒(其五)》中描写诗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来。 的生活的千古名句 是: , 。 【常考题目】P3(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补充: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 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 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 4.饮酒 东晋 陶渊明 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原文】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 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常 3 考名句】P129 (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常考题目】P5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分析】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杨花、子规),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常考名句】P130 例:”诗仙”李白,在游山玩水中飘逸洒脱而又旷达不羁,但诗中往往又愁情满怀。请写出李白诗中与”愁”有关的诗句:, 。 【常考题目】P5 补充: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9.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4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诗歌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前四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五六句正面写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七八句引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和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的事例,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表现出一种急切不安的心态,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常考名句】P130 5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常考题目】P6 补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既是写实,也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B.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灵活,一隐一仕,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 D. 诗歌反映了诗人盼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和在现实中遭遇艰难的激愤矛盾心理。 10.望岳 唐 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析】此诗写于作者北游齐、赵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 6 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开篇以设问统领下文,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赋予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常考名句】P130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望岳》中能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4)《望岳》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的风景明暗变化的诗句是: ,。 【常考题目】P6 补充: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全篇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忧国,伤时,念家,悲 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首联承接题目,寓情于景,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颔联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颈联上句写战事长久,下句写音讯隔绝。”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家书的珍贵。虽是说自己的心理,但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道出了人之常情,因而后来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常考名句】P130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杜甫《春望》中“,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 (3)《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长安春日满目凄凉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 8 悲叹国破家亡,抒发了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常考题目】P6 补充: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分析】此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篇二:苏教版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赏析题荟萃含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资料34首古诗词赏析题荟萃(含答案) 说明:包括《黄鹤楼》、《观刈麦》,计36首。 1、《次北固山下》 ?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赤壁》 ?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他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英雄无用 9 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本诗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从构思、立意两方面作具体分析。 【A构思: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B立意:3、4两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3、《水调歌头》 ?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 10 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4、《早春》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现的画面。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感情: 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观刈麦》 ?感情: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 ?为什 11 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 12 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可怜】 8、《使至塞上》 ?感情:赞美了塞外的奇特壮绝的风光,,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13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半分。)】 9、《黄鹤楼》 ?感情: 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悲凉寂寞惆怅的思乡之情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 14 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10、《春望》 ?感情: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 15 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11、《泊秦淮 》 ?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1分),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1分)。】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12、《过零丁洋》?感情: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 16 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分)】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感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蕴涵的哲理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 【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4、《己亥杂诗 》 ?感情: 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心系着国家的命运 爱国 奉献思想感情 ?这首诗首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具体说说首联作者的复杂情感 【离别的愁苦和回归的喜悦】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 17 缤纷的春天。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15、《望岳 》 ? 感情:表达了诗人青年时代蓬勃朝气与非凡的胸襟,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 16、《钱塘湖春行》 ?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春天所蕴含的生机和希望的无比热爱之情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 18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7、《登飞来峰》 ? 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篇三: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1.望岳 2. 钱塘湖春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使至塞 上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6.破阵子7. 天净沙?秋思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赤壁10. 己亥杂诗 11.行路难12. 19 观沧海13.春望 14.过零丁洋15.饮酒16. 次北固山下17. 渔家傲 18. 山坡羊?潼关怀古19. 水调歌头 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文 ?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全诗没有一(转 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 20 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实景,用_细节描写,表达了感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诗人的感受_。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大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峻奇险的形象。 ?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 21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中心: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全文 ?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_、 新燕_、浅草 22 等。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 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 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 23 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的描写塑造了悲伤的气势。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答: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杨花在旧体诗中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 24 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此诗子规一词,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25 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象蓬草飘出汉塞,象归雁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主旨: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 ?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简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写作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对偶 等修辞手法。 ?以 26 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_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疯狂, 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酬报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情, 亲射虎,看孙郎。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 27 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 那又有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手持符节前往云中, 何时朝廷才能再遣冯唐,(召我奔赴战场) 会挽雕弓如满月, (到那时,)我定将手中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 西北望,射天狼。 朝着西北方, 射杀犯界的天狼。 主旨: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的描写,表达作者渴求重用、报效国家的感情。 1( 背景。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时任密州知州,写下了这首出猎词。2(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全文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 28 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 “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相关热词搜索: 29
本文档为【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