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儒正气意识文化——刘文龙

孔儒正气意识文化——刘文龙

举报
开通vip

孔儒正气意识文化——刘文龙孔儒正气意识文化——刘文龙 孔儒正气意识文化__刘文龙 圣 智 气 育 灵 人 人 类 ************************************************************** 儒道正气使者形象 英雄豪侠、浩气凛然、透出智慧家的学者风范;且又显示出善良蔼然可亲的儒风气质,经长期修养炽炼的标志身段,加之上天赐给的灵智豪气,既显示平庸、且又抱负天机,使人可亲可敬可依赖,吾欢迎你来同修正道,弘扬正气为全人类的智育、幸福、和谐做出应有的奉献...... 刘文龙 ***...

孔儒正气意识文化——刘文龙
孔儒正气意识文化——刘文龙 孔儒正气意识文化__刘文龙 圣 智 气 育 灵 人 人 类 ************************************************************** 儒道正气使者形象 英雄豪侠、浩气凛然、透出智慧家的学者风范;且又显示出善良蔼然可亲的儒风气质,经长期修养炽炼的标志身段,加之上天赐给的灵智豪气,既显示平庸、且又抱负天机,使人可亲可敬可依赖,吾欢迎你来同修正道,弘扬正气为全人类的智育、幸福、和谐做出应有的奉献...... 刘文龙 ************************************************************** 圣 气 灵 人 刘 文 龙 与 孔 儒 正 气 刘文龙先生字:卧云龙(宗),祖籍山东曲阜。1952壬辰年正月16日借圣地,择吉日降生于得天独厚、地灵人杰、书礼世家、灵源之地洪(红)庙。 刘文龙先生自幼善武好文,聪慧好学。20余岁威武之名就享誉鲁南、苏北、豫东。他为追求真知大道,探寻儒道意识,摒弃一切世俗的繁华,潜心研修儒学至理,炽炼儒光大道智慧法能,于七十年代中期一个秋月的子夜,灵感慧息,夜入三千余亩的“万木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坟墓重叠,碑石如林,石仪成群,“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孔林之中,历经风霜雪雨,严寒酷暑,逢子夜而入,望晨曦而归,深入修炼六个春秋 ,“吸宇宙万物之灵气,呼天地阴阳之脉风,吞万古灵世之精华,吐六腑五行之浊气,淘历代圣贤之仁德,养儒道浩然正气”,功到自然、白光涌现、正气通天、灵悟慧通,《孔儒正气》在光闪雷鸣之中呈现于天地之间。 《孔儒正气》乃天地人合一之根本;是“聚宇宙万灵之气为一气;萃儒、释、道、日、月、星、辰之光为一光;熔万法于一法的三道合一的通天正气慧灵大法”。是“铺开通天正气金光路,虹光普大地,正道育人类,甘露洒人间”的宏观大道。 刘文龙先生熔儒道治世文化,为修身养德治世之道。弘扬儒法又深入潜修炽炼十二个秋冬而合于纯本自然,以正道为宗以善养纯粹道德为本,以修正身,祛邪树正,改恶从善,以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智育、造福全人类,实现人类和谐的大同境界为宗旨,使宇宙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化能源为甘露,洒向人间、润江山,泽万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有所养,少有所育,生有所道,学有所用,壮有所为;来有路,去有踪的和谐社会为目的。 儒道正气修养,不同于气功之修炼,不走经络,不守意念,大道至简,纯本自然,灵悟慧生,正气通天。 《 孔儒正气》于九七年元月正式推出,锋芒初试,神功崭露,便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学者同仁们的高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刘文龙先生被誉为当代“旷世奇人”、“圣气灵人”。 弘 孔 子 儒 道 养 浩 然 正 气 山 河 抖 擞 民 族 魂, 播 东 方 文 化 启 仁 德 智 慧 神 龙 腾 飞 天 下 同。 刘文龙先生为开启人类智慧,提高人类素质,从古代养生哲学思想体系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养化为意识系统而自然形成为人类社会道德的准则法能,神圣的东方龙的文化--- 《孔儒正气意识》,是智育润养全人类的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通天大道,是益于天下苍生的德、惠、雩„.... „„„. 目 录 前 言„„„„„„..„„„..07——10 孔儒正气意识的论述„„„„„„„„„„10——13 孔儒正气意识的修养„„„„„„„„„„13——20 道 论„„„„„„„„„....20——38 礼 仪„„„„„„„„„....38——41 未来社会的法能——德[一]从古代气功养生哲学到未 来的社会道德修养„„„„„„„„„„„.41—— [二]德的修养——翊.为„„„„„„„„„. 后 语„„„„„„„„„„. 前 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神圣的东方文明古国,以浩如烟海的儒文化风范,滋养润育着我中华民族龙的传人。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文化性,科学性地阐述了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概念,他说:“早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的这些发明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概念,为历代人们奠定了牢固博丰的文化、科学、 道德基础。 两千多年来,人们在孔子“人之初,性本善”的真理中不断修善自身,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身修、家齐、国治、平天下”,以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恕精神和“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公于天下,仁政德治的中和大道,尽善尽美,取得了历史性的道德观完善。从而赢得了世界上许多人的称颂,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十八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学者伏尔泰称颂道:“在孔教的影响下,中国人具有最完备的道德,是超过任何教派的最纯粹的道德”。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迈克尔.H.哈特博士更为敬颂的说道:“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几千年来,一代圣人为了实现天下太平,人类和谐,世界大同的盛世,教育人们自我完善,以“仁”修身,以“德”修心,养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公。从而取得了“道冠古今翊万代政通民和、德侔天地化千载齐家强国”。儒圣先师孔子,大智大慧,大聪大明,博天下之学,通天地之道,阐儒至理,播儒智慧,扬天下真知,演人伦道德,养正气浩然,儒光灵现,圣泽天下,儒润乾坤。为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意识体系奠定了深厚永恒的基础,滋养润育着我华夏民族。 20多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在天下为公,浩然正气意识的树造下,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气壮之士,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大无畏民族精神的震撼下,挺身而起,捍卫并强大了中华民族的正道。 21世纪,是文化、道德、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首先必须慎重教育,全面改革教育体制,提高人们综合思想意识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具备高文化,大道德,也就具备了大智大慧,就能够促发高科技,高技能,就能够解开、剖析那些宇宙间的神秘现象,还可以解释、运用那些未知的、无形的。这样人类社会就能够朝着更高的文明科学境界发展。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在孔子儒文化氛围内吸取仁德圣道的智慧。 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早已看到这一点,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曾高瞻远瞩地向人们宣布:“„„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距我们已过去了2500多年,怎麽去寻找,只有从孔子的历史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但又谈何容易,孔子儒文化的经典巨著浩瀚渊博,能有多少人买的起如此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经典巨著呢,就算有的人能够买的起,不知要花多少年的时间才能读完,就算能够读完,又有几许人真正能够产生智慧呢,这样太难了,也太慢了。社会在不停地迅猛地向前发展和推进,人们的思想意识境界也一刻不停地向着各种方位飞速转变。时光如梭,不停地运化,我们不能用一加一等于二的方式去追求,我们要冲破这个方程式,在无形中寻求,求得无中生有,便是智慧,得到一点启发点化,就是大聪大明。历代的每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天下为公,造福于民,弘德扬圣的智慧家。如大唐时的李世民,治国有道,育民有方,曾一世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太平盛世,清康熙圣祖大帝,威武震八方,雄才治九州,文咯十面颂,智慧一国通的伟瀚大清王朝;20世纪的毛泽东,可以说是已达超凡入圣,他能够吸引着一大批文韬武咯的智慧家、军事家,使一个历时几千年的世袭制国家,仅不到30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天翻地覆慨而康的局面,象东方的红太阳,普照润育大地。从此,中华民族象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照耀环宇,震撼世界。除以上几位治国大道的智慧家以外,还有很多的展示于各种形式方面的智慧家,有的已与历史同丰碑,与功绩共垂名,多不胜举。 历代的智慧家,有很多并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那麽,他们的智慧怎麽产生的呢,博览群书,只能是丰富学识而已,文学再高,也不过是文学家,读书学习是丰富知识,渊博学识, 古时入圣成道的大智慧家,并非是勤奋好学,览书本知识,古时有多少人是通过读书成道的,怎麽才能成道自然,智慧灵生呢, 前面已提到,要从孔子那里去寻找吸取智慧,怎麽寻找,怎麽吸取,孔子的经典名著还是要读的,首先要在书中了解孔子,参悟他的思想,领悟他的精神,但主要还是在“修悟”上下功夫,沿着他的指导思想“仁、德、中恕、孝、礼、智、信”去修,随着他的宗旨目的“天下为公,人类和谐,世界大同”去悟,按照他的崇高精神“浩然正气”去养,只要身心灵入,就能灵通慧生、大聪大明。刘文龙老师历经二十余年的潜心研究。磨砺炽炼,终于将历代人寻求的孔儒圣道精神灵魂——浩然正气意识,缘修悟得,简称为:孔儒正气意识。将这一束照耀环宇的儒光,展现于世,弘儒光于天下。 孔 儒 正 气 意 识 的 论 述 天地之间,无形之为大,无外之为阔,大之大为,阔之阔为。修大道民以教化,弃恶从善,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合仁礼信义,顺天地阴阳五行之定理;养大德,以天下为公,心存浩然正气,身行正义,除邪树正,智育人类,造福天下,翊惠万代。“大之大天大莫儒之大,阔之阔地阔唯儒之阔”。“儒”何耶~“道”何耶~“德”何耶~ “儒”是天地人德之大道,至圣之道德,天地万物之灵,万灵之精,浩然正气精神之意识。“儒”字从字形上看,乃‘人、’‘需’二字的组成,谓人者所需不可缺者之意也。“儒”乃大道,是通天地之意也。为儒之人,乃通天地之人,通天地之人者为圣人,圣人乃天地人合一宇宙观之道者,故古之道家修道有“不修儒难成大道”之说。道成者儒道,概能明天地之玄理,晓世间之真智,可明晰秋毫,洞察一切。 儒乃辅政之道,仁政德治,仁者爱人;只要天下和其德,那麽也就天下合于道。德象磁石,相互感召,德性如水,滋养众生,故德高者众望,德隆者感天动地。 “道”天地万物运转生化、五行四时,立身处世之固有不变的本根。万物万类顺其自然,合其道,道生万类兴。道无私,顺合者昌,逆违者亡。道无处不有,道无边,无限,无大无小,无是无为,道无外无内,道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道在我们心中,在思维之中,在意识之中,若意识到了一切皆通皆明。{后详论之}。 “德”天地精神,五行之灵,浩然正气,公正中和,万物万类生化之甘露。德性为水,故不可缺,若缺,天干地旱,人头晕脑涨,四肢无力,肾虚精痿,神志不清。若缺至极,人伦颠倒,必至地裂天暴,故,德的积修绝不可忽视耳。有德者,以天下为公,大聪大明,为人处世,公、正、中、和,正大光明,浩然正气,精神文明。 “儒”“道”“德”乃宇宙至圣文化,天地之精华,万物生息之灵,谓无形之法。无形之法,法亦无边。 “礼”是儒道德的形势。礼动之于心念,诚之于意识。礼到灵现,意识达天观。 “法”为规,道法乃无形之规,谓之大道。有形之规,人制律条,犯越者甚多;无形之规,无边无限,内外皆存,内存者儒德,外施者儒道也。 若国治天下平,必须礼、法、道、德并重。 “意识”,其实应该说是天地赋有的,是纯粹的,是善意的,也是人之本性。孔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这个意思,意识不存在任何一点虚假。 天地之间,万物万类,都有其天地赋予的永恒同一不变的本性,天下之最灵动物——人,是最富有聪明的,“伪装”、“改变”、“弄虚作假”等,皆是人之擅长,但天地赋予的本性,凡天下之人,不分种族,自始至终皆为同一的性能,即“哭”、“笑”二语,不论是何种语言,但哭笑的语调都是一样的,悲哀时,即发自心田的痛苦,随之低头而哭;欢乐愉快时,即随之仰面而笑,此即为天赐“笑”,地赐“哭”。幼儿出世,落地先哭而后笑,就这一声 哭,一声笑,直到临终归天时也永不改变。这就是人的最基本意识,谁也改变不了,此为天地人之最初本性。 孔儒正气:聚宇宙万灵之气为一气;萃儒、释、道、日、月、星、辰之光为一光;熔万法于一法。是浩然正气通天大智慧;是天地人气光灵之合一的儒光灵通大道。 孔儒正气意识:是孔子儒道至圣慧灵、浩然正气修养大道。是道德涵养、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平天下。是孔子儒道至圣通天大智慧。是以仁德为本,以正道为宗。形充神明,精神千古,智育、造福天下人的孔子儒道仁德、浩然正气意识文化。也是天地人固有永恒不变的精神。 孔儒正气大道:深奥玄妙,匡煜众生,善恶有报,大道自然,变化万千,道法至灵无边。 孔儒正气大道:“道冠古今翊万代政通民和、德侔天地育后人齐家强国”。 孔 儒 正 气 意 识 的 修 养 高功夫,是有的,在修炼中得到的,是蕴含着高深的知识境界。用到时,得到的,是你的信仰,志诚和悟性达到的。真正的功夫,是在没有发生之前所能办到的„„„ 功夫之大成,乃修炼之所至也,炼者气,修者道,养者德也。修炼赖于志诚而有恒,有志有恒者,皆可获圆满之功,若修炼至琼化之巅,即可灵通慧生,大聪大明,可达超凡入圣之阶境。秉行大德,遂为“人上之人”、圣人、或曰“超人”,这与大多数人的区别乃在于超常的智慧和潜能,而这种超常的智慧潜能便是来源于自我修养。 综观天下,修养功法门派繁多,其数约已千余计,真乃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论己长,尽布是天下第一,其知,无论千变万化,归根结底皆出于儒释道三教,三教其根一祖也,故古有:“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自后便各立门户,独树一帜。就目下言之,以佛法定慧者名目繁多,且多以自己的悟性、潜能、透发而创编功法、千变万化。也有更多的是借题发挥和借体发挥、真真假假,扰乱了佛纲,以至于那些真正的佛宗传人也真伪难辩,这无形之中给佛蒙上了一个阴影,造成了遍地无处不是佛,谈经伦理有条不絮,佛门释户比比皆是,盖天下处处佛门高足,遍地起牟尼佛的化身。自古稀者贵,少者精,若遍地皆是,岂不如树木尔,可悲~可惨~可叹也。其可谓,乐哉,忧哉,悲哉。乐者,确有给人们解除了不少的病痛、苦患,带来一部分幸福,掀起了一时的无知的高潮。那些浑水摸鱼,从中渔利者、别有用心者,践踏了气功修养事业的发展,玷污了气功的真知清白,可恶之极,实乃可恨,理应共诛之。 然而,当今气功,只是个代名词,究其以何名为适呢,这首先要探讨它的作用。从古代练气养生家的根本出发点上分析研究,一是修身养德;合于本性,合自然、通天地,道法归一,一为水,水乃平,中和也。水者,天地而生自然之物也,自然而为于天地,适于用之和,过于用之劣也,故修水为平净治众也,治众之道政也,孔子曰:“为政以德”,“仁政德治”是为人也。修天地与人合一之道,为无形自然而为,非思想意念所致,道成身心所致,意识固也,终无二变,此为“意识”是也。二是佛道法门修心养性之道,修心求平静与世无争,明心见真性无吾无忘六尽通,求无为不争,修极乐大道,为来世绩缘归真入殿。此谓念想而已。岂可知,修真返庭归灵殿,须有大的造就,积有大德,于从大为,于国大责者方能返极乐天庭。否则,岂能随意而升天入极乐佳境之圣庭,其千年之大错,玩笑而已。此乃后人之假作,非佛之意旨。其不可取也。 究其以上两道修之目的,一为修身养正气,入世无形无为,固意识,合自然,尽责合道,天地人合一神灵气之意识,光也,非功、非气,自然之道、自然意识也。二是修心养性集大程,行而气、运而功、转周天、走经络、术也,非天地人自然之大道。实谓宇宙人体周天之道,为修己之功、自私自为小道也。 实际上古之修道大乘之人,都是通过修德而求道的,德,作为用世,更应按德的范畴规范自己的行为,象大海汇百川那样积德不休,所以修炼者,德的修养至关重要。无德者,大都性烈狂妄,凶狠暴残,无法无天,但终难逃劫运,必遭天诛地灭的下场。 孔儒正气意识的修养“吸宇宙万物之灵气,呼天地阴阳之脉风,吞万古灵世之精华,吐六腑五行之浊气,淘历代圣贤之仁德,养儒道浩然正气”。 孔儒正气意识的修养与其他气功修炼不同。不走经络,不守意念,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演练至简,道法自然,无意自通,无念自现,纯修中丹与上丹。修中丹,心存正气,修上丹,脑聪神明,智慧充盈。一步到位,神通灵现:“云来”、“雾去”、呼吸自然。吸入宇宙之灵气,呼出六腑之浊气,“日月同照”、“天地人通”,同照七光,日月星辰、儒释道,“天地人通”,儒道灵现,白光冲天。 孔儒正气意识,不但能够改善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开发智慧,对于强身健体、抗病治病、延年益寿、攻防技击、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好功夫,高功夫,人人都想得到,其实,这也并不是太难,一是靠认真刻苦的修炼,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是靠自己的悟性和信仰,只要意识提高,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必有所悟,悟而道则通,道通则自明,必有所得,有所得就须有所为,只要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或多或少地做些奉献,这是最幸福的,这才不枉此一生。 孔儒正气意识,得天独厚,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中和国情。孔儒正气意识的问世,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的,而是一个必然,是一个定数,是天地人自然转化的必由之道,是纯粹浩然正气,是历代帝王必求的治国之道。 孔儒正气意识为儒道自然智慧,是顺道而行,合道而修的。儒道修养,只要顺其自然,不须要人为的动作引导。只须随意去想,顺其大道自然就可以了,儒道正气慧能灵息自然与你会通,儒道灵光自然 呈现。正气修养,一切合于自然,以求生活、工作、修炼都在自然之中,同样,也都自然在生活、工作、修养之中。 孔儒正气意识之修炼,达天地人和,一步到位,分四个层序;一:“开天门,明神庭,灵息通”。“天门”,即百会,输入智慧的灵窍。“神庭”,即神庭穴,头部前额上部,百会的前部,婴儿的软骨呼吸的地方,原神出入的灵窍,只要志诚地坚持修炼,就能恢复神庭通神聚灵的神功仙能,通天智慧。二:“天人通”,首先必须达到天人合气,人天道通,体内有白光自天而下。三:“地人通”,在天人合气的基础上,完成地人合气,体内有白光自地而上通体内。四:“天地人通”,只要达到了以上三步的境界,就会自然地呈现出天地两道气光从上下两端集结于中丹部位,形成顺时两股旋转气流,气流旋转越快,越小,逐渐形成气流核体,核体旋转至极小极快的程度时便产生白光,白光愈小愈亮,亮极便向上冲出,形成一道光柱,功德愈高,愈亮,直通宇宙。这道白色光柱,是通过至诚信仰和坚忍不拔的意识修养,而自然呈现出的,它就是孔儒正气意识的修炼者所特有的,无形标志。 来,请你做好准备,现在开始修炼孔儒正气意识。 请你自然地站在你自己选定的位置,要自然放松,注意:不要面向南方,不要控制意念,要自然呼吸,目视前方,双脚并齐,身正直立,双手自然下垂,我们修的是孔子儒道仁德慧灵浩然正气——孔儒正气意识。 好,先向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行礼;两手抬起,右手握拳与左手相合,左手为掌握住右拳,掌拳相抱,停在眉心上方的神庭穴上方,低头躬腰,三秒钟,一..二..三„.好,礼毕。注意,向孔子行礼,要认真、严肃,全心全意,因为,在这里行礼,是修炼孔儒正气意识的通灵钥匙。这种礼仪就是天地人合和的概念,如能经常施此礼仪,就能够提高你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智慧升华。 好,请将你的左脚向左移出半步,与你的双肩同宽,要注意脚尖不要外撇,也不要内扣,双 手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两腿微屈,两眼微闭,要挺起胸背,昂起头,现在进入儒道正气意识中。 双手向前慢慢地托起,手心向上,两臂伸直,双手中聚有宇宙万物的灵气。双手向上,向内,对着你的印堂,双目回收,此为“云来”,是将宇宙万物的灵气吸入到你的灵窍之中,然后,再将你的双手掌由内向外翻转,手心向外,慢慢地向前推出,此为“雾去”,是将你体内六腑五行的浊气统统吐出。双手掌再往外旋转,手心向上托起,一直托至你的百会之上,停九秒钟:1„2„3„4„5„6...7„8„9„此为日月同照,是将日月星辰之光统统注入到你的百会,输入骨髓,通遍全身。双手掌慢慢下行,行至你的神庭穴时,两臂向外伸展,越展开越好,两手相对,手心向下慢慢地下行,两手行至下丹田处,自然收回原处,此为“天地人通”。天地人通,首先要天人通,再人地通,最后是天地人合一,达自然通天,融万法为一,儒光普照,圣气灵人。 请你再托起双手,托至腰平,屈臂停住,两手翻转手心向下,手臂要平端,随之修炼,你的两手心之下似有两个气柱托住你的双手,全身的周围有一种强劲的正气护持住你的身体,助你自然地进入修炼,功到自然成,悟而道通,灵悟生。 孔儒正气意识的修炼,是修养仁者爱人,礼贤中恕之大德,要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清正廉明,做高尚纯粹道德的具有雍容大度,雅俗儒风之士。 修炼孔儒正气意识,是为更好地入世处事,竟业工作,也为同志间的友谊,兄弟间的谦恭,夫妻间的和睦,家庭的幸福,父母子女间孝睇,对事业的至诚,以及社会人际间的仁义信道,鞠躬尽瘁。 修炼孔儒正气意识,会自然产生和善的心性,胸怀坦荡,正大光明,大公无私,正气凛然的浩然正气意识,为社会,为人类尽其所能地做出点奉献,树立国际主义精神文明意识,智育造福全人类。 好,两手慢慢地放下来,左脚收回,双脚并齐,再向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行礼,„„„.. 好,愿你功德圆满,随心所欲,灵悟慧生~ 孔儒正气意识修炼,凡进入到一定的境界,大多修炼者会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抖动现象,这种抖身,是孔儒正气的特有现象,是发自中丹田而导致某个局部的震动,这种震动,是相当剧烈的,若不是强健的体魄,震动时,是受不了的,会导致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速加剧,恶心、呕吐。不过,修不到一定的程度,是不会出现抖身震动的。这种抖身现象是非常美观的,自然显示出了浩然正气,凛凛神威。若运用于技击上,只要意念动时,即刻暴发出一股强劲之力,立时击敌于数米之外,其威势如霹雳一般,锐不可挡。不过,这种抖身震动并不是人人都会有的,不修炼孔儒正气意识,抖身现象是不会出现的。这种身体的震动会使你的骨骼、经络、脏腑、肌肉随之震动,自然而然地使你的身体从中得到了坚固锻炼和形体的健美,以及精神的焕发,意志的坚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修炼了孔儒正气意识 ,不但能够完美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文化智慧素质,使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如果你是军人,更应该修炼孔儒正气意识,以展示中华民族英雄气质,树立常备不懈的浩然正气龙的神威。你如果是领导干部,那就更应该修炼孔儒正气意识,因为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神圣的龙的文化,是造福、智育人类的智慧,你只有修炼孔儒正气意识,完备了精神文明道德,人们就会拥戴你,歌颂你,你只要为官一天,就要一天为于民。因为民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记住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只要对国家,对人民,鞠躬尽瘁,感恩戴德,你就是人民的好领导,人们就会永远的记住你。 孔儒正气意识修养,不迷信,不设宗教信仰,不拜佛,不求仙,不烧香,不祈祷。只有一个宗旨,养浩然正气,树立仁德,以天下为公,智育,造福天下人。最终的目的:使全人类和平共处,天下和谐,世界大同。 同志们,朋友们,不论你们是在什麽岗位上,也不管你是做什麽工作的,总之,孔儒正气意 识是天下人所需的,你只要放开架子虚心地学习修炼,就会充实你的精神,增长你的文化和智慧,提高你做人的准则,完善你的道德和工作中的效率,这足以使你精神焕发,家族和睦,工作顺心如意,幸福一生。 弘孔子儒道养浩然正气山河抖擞民族魂, 播东方文化启仁德智慧神龙腾飞天下同。 道 论 道经--------卧云龙(宗) 道兮.自然兮.宇宙兮.-----------洪钧老祖 道经一本包罗万象,原为天道经,老子所传道德其后非真道矣,无为之错也,并非老子真言。-----卧云龙(宗) 洪钧老祖;开天元始者矣,化宇宙之三味真气,聚宇宙之三灵祥光, 亦有形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在,始于七十亿年之先,采精吸灵,化而无形亦有形,为天下神灵之老祖,化神龙,造地球,化灵气转人形,上理天,下抚民。二十世纪末,老祖扶弟子通天教主立玉帝,助卧云龙(宗)降神龙‘重开天元’开创正教,天人合一,理天下。 一,道在脚下,顺之而行,道长路远,无志难终~ 二,五岳有形,四海有象,天地有色,人物有名。 水者;虽微有形,却无固形,此乃无形之性也,置于掌中即成掌形,置于口中即成口形,置于江河即成江河之形,置于大海即成大海之形,变幻不定,此乃无形之妙也;水形柔顺势而下流,入圆则成圆,入方则成方,不以谷为卑,不以低为耻,上善之性也。然而,至柔者则至刚也,无孔不入,无处不有,穿金入石,折树毁屋,无不可为也,顺其性疏而导之,其流畅,其力散,柔性得以现,故民利百倍,背其性堵而截之,其流殆其力聚,积柔而为刚,故危害无穷。水无固形 ,尚且如此,何况无形之道者。道者;混天之气也,无形无象,无声无色,固谓之无,因其无形,故可成高,亦可成低,故可成方,亦可成圆,因其无象,故可成美,亦可成丑,故可成坚,,亦可成柔,因其无声,故可成龙吼,亦可成凤鸣,故可成鲣糨,亦可成悠扬,因其无色,故可成黄绿,亦可成蓝紫,故可成赤橙,亦可成白黑。有形者坚刚易损,无形者柔弱难伤,故有者有始终,有成毁,有生死,有盛衰。无者无始终,无成毁,无生死,无盛衰,有者随时流逝,无者永世长存,此乃无有之妙也。 三,规矩;规者制圆,矩者制方,圆者象天,方者象地,天者性阳,地者性阴,阴阳相合,物类之生,天地之间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纯阳不生,纯阴不长,规矩之用一阴一阳,治世之方,选用柔刚也。 四,世间之物无弱无强,无高无低,无先无后,无尊无卑,天下之物皆强皆弱,皆高皆低,皆先皆后,皆尊皆卑。顺自然之理处自然之势,则为强,为高,为先,为尊;背自然之理失自然之势,则为弱,为低,为后,为卑。强弱之分在于理,尊卑之位在于势,理有主有次,有纲有目。 五,五行;世间之物本性有五;金木水火土,谓五行。金;坚硬之物也,出于石中,可锻而出刃,为切割之器。火;炙烤之物也,出于草木中,可燃而生势,有熟食 之用。水;柔刚之性也,可润而生物,为万物不可缺之物也。土;柔软之用物也,积而可成堆,凿之而为坑,万物皆生于此中矣。木;软性之物也,出于土中,可制而为具,为筑巢之用物。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而生万物,每物之中所含五行多少不同,含金多者为金性,含土多者为土性,含水 多者为水性,含木多者为木性,含火多者为火性。金熔而为水,水中长草木,木燃而起火,火灭而生灰土,土中藏金石,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此乃五行相生之理也,五行相生故世上之物可养物。譬如;母可生子,果可养人也。金可削木,木可化土,土可止水,水可灭火,火可熔金,此乃五行相克之理也,五行相克,故世上之物可制物。譬如;利者可破坚,锐者可穿韧。何物生何物,何物克何物,不可胜数。譬如;虎克狼,狮克虎,象克狮,鼠克象,猫克鼠,犬克猫,狼克犬。狮救狼,象救虎,鼠救狮,猫救象,犬救鼠,狼救猫,虎救犬,此乃生克之例矣。 六,残生与养生;只知造祸不知造福谬矣,只知造福不知造祸亦谬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乃至理真言也。出猎获虎子福耶/祸耶/获虎子而引母出,受虎尾击福耶/祸耶/受虎尾击不及追逃虎,扔斧击之得大虎福耶/祸耶/因福得祸,因祸得福,福祸相连相随相伴此即福祸相倚之理也,福祸相随非祸后随福,福后随祸也,祸福同处一事中也,处事得宜则为福,处事失宜则为祸。譬如;水适饮之止渴谓之得福,过饮之至死谓之得祸。譬如;火适用之熟食取暖谓之福,过用之失火物焦谓之得祸。 求祸得福,求福得祸,求祸者不忘祸之意也,得祸时,求起祸之因,得福时避引祸之由,如由冰上过川。如处凶人之前,时之敬畏审慎,可获得宜之方,多福少祸也。 求福者沉溺福中之意也,得祸时,乞天降福,得福时,得意忘祸,如引天坠而双眼望天,如趟薄冰而足力不减,终日忘形自专,得意之方视亦不见,身处福地亦酿大祸也。 七,应自然之变,顺自然之化,人类本应脱蒙昧入开化,故遗龙降世,树立正气,开人类之智。 人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寿随自然,饥则自然有食,渴则自然得饮,乏则自然入睡,觉则自然而起,神人自然,随自然者留去皆神,背自然者去留皆人,人立于世若烟,若云,神处宇宙,恒处久存。 人世繁衍阴阳之气积聚于天地之间,死后归阴,精灵者极多,返阳神灵者极少,至使阴气渐浓,上天阳气渐稀,因此导人行善度人修炼,引人入正气通天,乃大趋之势。由开天辟地以来,人觉悟而修炼,开天者有黄帝一行七十二人,太乙真人,周时文王,春秋三教,老子,孔子,释伽牟尼,秦始皇,唐宋世民,八仙等人,宋时重阳,处机,不二,清帝顺治,圣宗康熙,近期之毛泽东,还有众多,各代皆有,不予胜举,仅以人所其熟识者例举。但人类听由天命者多,信神修炼者少,时今顺天意合天理,现身说法,以通天之智慧,无限之能量,坚人之信念,修通天之正气,返回天庭之间。 八,路遥遥兮难行,展翅而飞渡,世悠悠兮久长,回首而惆怅,坐青牛兮,缓缓乘云而凌空,驾驭马兮驰鹜伤神而损形,吾之大道兮,甚易知,甚易行,天下之人兮,莫能知,莫能行。[广成子之歌] 路遥遥兮难行,焉能展翅而飞渡,世悠悠兮长久,焉能不回首惆怅,坐青牛兮,缓缓焉能乘云而凌空,驾驭马兮驰鹜免伤神而损形。[轩辕帝歌] 天地长久兮,以其不自生,顺物自然兮,行事无不成,人皆知巧兮,混混无知兮。[老祖] 九,本根之大道,玄妙深奥,混混视而不可见,闷闷听而不闻,勿视,勿听,宁神而静,形将其正,心静知清,形逸精存,乃可长生,长生之道在于守神,守神之术在于养身,养身之方在于静心,静心之要在于虚心,虚心者无欲之渭也,勿视,勿听,则无知,无知则无欲。 十,苍苍之天,我之道也,我之首也,茫茫之地,我之足也,万物群类,我之脏腑,日月星辰,吾之耳目,宇内虽大吾之一体也,芒刺在背,目不能寐,脏胸有疾,足不能行,周身相感,一体相应也,天下之事,有何不知。 十一,和其光,同其尘,塞其兑,闭其门矣。知其光者,顺物之性也,催马疾奔,随牛缓行,置者浸以水,寒者披以裘。同其尘者,合物之情也,呼吾为马则为马,呼吾为牛则为牛,利万物不争,则无忧。塞其兑者,堵其耳目也,纷争之起,因其有知,有知则以己是为 是,,以己非为非,人各一事非则争,耳塞目堵,则无见,无闻,无见无闻则无知,无知则无是非,无是非则无声,闭其门者合其鼻口也,纷争之起,因其有欲,有欲则有求,求之不得则争,鼻闭口合则无嗅无味,无不得则无争,是故已有知者则和光,同尘,未有知者则塞兑闭门,因人而宜,因事而用也。 十二,受大辱者为社稷主,受大殃者为天下王,顺自然者天则顺之,背自然者天则背之。 十三,心诚石开,志笃凤来,非有所幸,自然之理也。 十四,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成故有功,不自聆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之所以为圣,在于挽救人而不遗弃人,挽救物而不遗弃物也,善人遇难,圣人救之,恶人入邪圣人亦救之,不因恶人凶行而弃之不爱,圣人虽如此却顺恶人自勉,恶人不自勉,则天道不容,天之道犹如张弓矣,张弓瞄其的,弦高则下移,弦低则上移,弦有余则削,弦不足则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善而柔慈者自损而天惠之,恶而凶暴者自益而天损之,谦而退让者自弱而天强之,骄而力争者自强而天弱之,故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聆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十五,混沌初,天地不分,仅存一气,有道无德,天地剖判,万物萌生,得道为性,以性为德,人性自然,混若童蒙,无知无欲,有德无仁,智生而智,智而有欲,欲而有求,求不得则生诈伪,诈伪生而相残,相残无度则世危,世危则圣人出,圣人出则倡仁义。是故大道不破则无天地,大德不亏则无诈伪,天地不存则无人世,诈伪不存则无仁义。今世所谓德者仁义之谓也,乃自然之性,自然之性则为德,仁义之性亦为德。道德乃仁义之本,上德不自称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忘己德,是以无德。不表己美,不言人非,小德之至也,然诈伪忘不可不防。今人类已入文明之期,此时人智是以巧钻谋生,智慧借入大伪,仁义立入盗贼,人皆斗机巧之心,窍仁义之名,故天下难治。 十六,[1]人廪气而生,气有清有浊,廪气清者聪明慈和,廪气浊者愚顽凶暴。然而,天下未有廪纯清气者,亦未有廪纯浊气者,故人未有纯善者亦未有纯恶者也。廪清气者多而浊气者少者称为善人,廪清气者少而浊气者多者称为恶人。修善则浊气渐清,故恶人可变善,为恶则清气渐浊,故善人可变恶。善者;人别禽兽之本性也。有气可谓之有生,而不可以谓之有人之性,修而为善方可谓之人,修善不止则浊气日清,清气日清,故目明耳聪,称为知人,浊气全清,清气纯精,则目可察无形之形,耳可听无声之声,心可会天地之变,称为神人,神人与天同长与日月同久也。 [2]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天地变化有法有规,合之者可随天而变,随地而化,不合者求祥得灾,求福得祸,举则有果,行者有信,故修能存神,神可久留,形可长存,欲上可升天,欲下可入地,欲大可顶天立地,欲小可入于粟米,仙可成也。 十七,大道者混沌无端,虚空玄妙,变化万千,滋养众生,生地生天,善恶有报,天意自然,道法至灵至宝也。大无不包,小无不入,天不得之无以光耀,地不得之无以成形,神不得之无以灵通,人不得之无以生成,万物纷纭以道为根,蛇得之而可为龙,禽得之而可为凤,兽得之而可为麟,人得之而可为神,人能厚得,逍遥太空,改易五脏,变化形容,万事灵通。 十八,天地之间唯人为大,众人之中君王为本,君王者天子也,天者在上清清者也,清清太空是也,太空之中神人居之,神人者主宰宇宙,赏罚下民之至尊者也,常遣是宿神仙下凡,托生以成君王,圣贤,将才,以代天治理天下。神人常生久视,无生无死。 十九,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长短坚脆可别也。 二十,君者;代天理事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民生而有欲,欲不达则求,求不得则行不轨,行不轨则出君之范也,君生而 奢华,则而沉迷,沉迷则忘理也,忘理则世背天意也。 二一,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民争则失小和,失小和则小祸,国争乃失大和,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 二二,[1]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理事不乱,情者情之主也,以情统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和度,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人之生皆有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于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理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 [2]仁义者心思中正无邪,愿物和乐而无怨,兼爱天下而不偏,利万民而无私,此乃仁义之梗概也。人生以来不战则伐,兼爱何有,人生而伐为私利也,伐而两伤,利不得也,伐不得也,伐不得利于是乎,讲无私,讲无私则舍己之利而人也,利人而求人无伤于己也,求无伤于己,此非有私乎/人之性何也/天地无人捱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皆有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人之性则尽在其中也,礼者事之表也,理者事之本也,顺理而行,顺其自然则为人性。 二三,自然之道,背之则祸,顺之则福。 [1]见;目之可见,闻;耳之可闻。不可见,不可闻者其何以知之/目之可见者,物之表也,耳之可闻者声之束也,不可见者物之本也,不可闻者,声之根也。以见物闻声之耳目,测无形无声之本根,乃神人之功也,无功无道之人何以乃也。 [2]本根者;天地人物有形者也,混沌之道无形者也。有形者变而无常,由无形中来,而又入无形中去,无形者不可见而常在,生有形而灭有形,故无形之道,天乃万物之本由也。 [3]道无形无相,无音无形,混混沌沌,若烟若云,先于天地自然存在之物也,道本无名,无法称之,然不称之则无以传于人也,故强为之起名,因其生出天地万物,犹如铺成之大路,供天地之物由无形之状走向有形之状,故称之为道。 [4]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也,故为天地人物之本根,顺本根而行,则合于本性,合于本性则身不劳体不病,安然无恙,而能尽天年。背本根而行,则违其本性,违于本性,则身劳而无功,体乏而引祸,或伤或夭或刑,不得安生也。 [5]道生天地,天地顺道而人物生矣,故自然者道之本也。人仿效地而行,地仿效天而行,天仿效道而行,道仿效自然而行,故道为自然之本性也,人之本性也。 [6]自然者,非不动不行,不视不听,不饮不食,当动则动,当行则行,当视则视,当听则听,当饮则饮,当食则食,动行举止,不背天时,不背地理,不背人性之谓也,当动不动,则血殆而不畅,当行不行则机失而不求,当视不视则目盲而不明,当听不听则耳背而不聪,当饮不饮则肌枯而不润,当食不食则体赢而不壮,于是乎,祸将来而人不得生也。 [7]明天之文,晓地之理,察人之情,顺其当行则行,则祸可免。 [8]天地之间,万物自然,顺自然之道,无贵无贱,无圣无贤,顺自然而行,则皆圣皆贤;背自然之行,则皆愚皆凡,古天下平齐,万物同一也。 [9]山有高低而道无高低,谷有深浅而道无深浅,事有可否而道无可否,物有是非而道无同非。道混沌无形为万物之根,道恒存久存,物忽生而忽熄,以山为高,以谷为深,以可为可,以是为是。视其表而不视其本,识瞬时而不视恒久,以生视为一,以贵贱为同,凡胎俗儒之见;视其本而不浮其表,察恒久而不殆瞬时,圣智真人之识也。言及生死贵贱则不同,就物而论,生则存也,死则亡也,贵则荣也,贱则卑也,不可等量而视之,故以生死为一,贵贱为同,则谬也;就物之本而言,物皆生于无形之道,物皆归于无形之道,生死贵贱之分处于瞬间之态也,归其本则无生,无死,无贵,无贱,故圣人皆顺自然而行也,生则任其自 然而生,死则任其自然而死,贵则任其自然而贵,贱则任其自然而贱。 二四,大道自然,何须强为/坐无虑而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顺自然则神安体健,背自然则神乱而体损。 二五,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视物于我等齐,视己于物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动则静止,不离自然则合于道。 修身之人洁白无暇而好似含垢而污浊,德性丰厚而好似鄙俗而卑劣,与人处之若冰释而入水,与人其事如童仆而谦下。 修身而顺道,则立如枯木自支,卧如杂物堆置,行如顺风推势,停如逆浪曷止依自然之性也。 二六,一个高尚的人,虽非圣人,能顺其自然。若被人称为牛,己便是牛,称为马便是马,若实如牛马,人以牛马称之而己不受,此乃罪上加罪。己有不是,人言之自然而服之自然而受,而非免强而受之也,故合于自然之道。 二七,沟小水浅,巨鱼难以翻身,而鳅得其宜,丘小岭低,巨兽难以隐形,而狡狐得其居,各有所欲,各有所须也,巨兽张口可以吞车,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落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天高鸟可以飞矣,林密兽可以隐矣,海深鱼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皆为保其身全其生也。 二八,[1]静神宁思,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贪欲,去其所欲,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牵,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抗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除贪欲,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贪欲,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也。 [2]养生之径要;在己行能与天地为一体,能使内心外物不分离,能预见吉凶,不占卜,能适机而食,适渴而饮,能不效于人而任己性,能无拘无束,能如婴儿童蒙无邪,婴儿整日哭嚎而喉咙不哑,形神与天地融为一体之故,整日握拳而手不僵曲,筋骨与天地本性相同之故,此乃养生之径也。 [3]以上乃消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要至完美之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以为高,不以人物利害而扰搔己心,行不标新而立异,止不思虑而计谋,动不劳神而务事,此乃养生之径也。 [4]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烈日不知暑,冰雪不知寒,剑戟而不能伤,虎虫而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福祸皆无有,有何人灾耶。 [5]人立于天地之间,非婴儿也,非禽兽也,非木石也,然而与婴儿禽兽木石无异之处也,无异者,皆自然之物也,自然之物者,有自然之性也,顺之而行吉,逆之而行则凶,无道之人以己之机巧诈伪而自居,故常背自然而行,自引祸凶,今言养生,要在自然舍己,自然之性,而取婴儿之性,则谬也,顺己自然之性,则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食则食,当饮则饮,不可饥寒劳碌苦己身,不以思虑悲愁伤己心,故能终其天年,此乃养生之径也。 二九,历数;天地运转之度数,四季变化之根由也。阴阳者;宇宙演化之玄机,寿命生死之妙理也,凡此种种皆有声有形,有穷,有名之小术,而非大道也。 [1]大道者;耳不可闻,目不可见,智不可尽,也不可传者也,以耳闻之无声也,以目视之无形也,以智度之无穷也,以言传之无名也,以言传之非道也,以事喻之非道也。 [2]大道者,万物之本性也,本性者,物各自然耳。白者即是白,黑者即是黑,鸿鹄白而不待沐浴,乌鸦黑而不待黑染,浴而白者非真白也,染而黑者非真黑也。不白而以浴求之, 不黑而以染求之,则背自然也,背自然则不合大道也。不求而白者任其白,不求而黑者任其黑,则自然而自在,自然而自在则合于大道矣。 [3]道不禁天,天自行也,天不禁地,地自运也,地不禁世,世自化也,世不禁人,人自衍也。天下自生,自灭,此乃自然耳,皆合于大道矣。 三十,天下之物,殊形异类,各自不同,然有其本性也,顺其本性,则万物各得其适,各得其乐。逆其本性则万物各得其殃,各得其祸,大道者顺其本性,任其自然而不背也。 三一,观其同,则天下其一也,形体与枯枝无异,四肢与尘垢无别,活物亦即走尸,生死亦即昼夜。即如此则无所谓福,亦无所谓祸,无所谓吉,无所谓凶,福祸吉凶同一无二。 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之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 三二,大道修方;[1]大道深奥而难明,无道难目视,难耳听,难智解,悟道者,双眼似闭而闭,双耳似张而张,神智似在而非在,心竟似用而非用,意如恍恍惚惚,身似居于混沌之中,慧能始现无所不视,无所不能。 [2]光明耀眼之物,生于晦暗幽深之境,有形可见之物,生于混沌难辨之境。道者无形无名,混混沌沌,混沌之中,似物有物,其物细微,精灵奇妙。由精渐粗,由微渐著,于是乎,由无形而成有形,由混沌而成万物。天地万物者,由道而生,道生万物,自然而成,亦有主宰,亦有意念,顺道自然,各成其性。故有胎生者,有卵生者,有游于水者,有翔于空者。天地万物殊形异性,道而顺物自然者,是得道也。 [3]学问广博者,未必有真知,善于辩言者未必有智慧。道者;与万物相异,与物性相反,故学问不可及,言辩不可论。圣人不以学问求之,真人不以辩言论之,非不欲求之,非不欲论之也,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也无处不在,周流不息也,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而序,万物得之而显其形,各逞其能,各见其生,各怀其性者也。 [4]宇宙有一人,处天地之间,而见人之形神,为天地之洪钧,宇宙之老祖。中国即天下有二人,一男一女,一阴一阳,皆为无有者也,由宇宙本始而观人之生也,乃为老祖聚无形之气合而成者也,有寿者,有中夭者,有方生即亡及居世久远者,然皆顺自然者也,想,天地开辟至当今日,非转眼之间,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得亡人也,顺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 [5]人生于天地之间,犹如白马驰而过门前,忽然间之事也。万物之生,勃勃蓬蓬,求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也。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有不由有而趋于无者也。物皆由无化为有,此乃物之生也,物皆由有化而无,此乃物之死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则可悲也,回归原本又有何可悲哉。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亦不喜,死亦不悲,视是非 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贵亦不贵,贱亦不贱,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之上,观世界之变,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瞬时变动之物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得此大道,则顺其变动而不忧于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至于此者,则为圣人。造吾何物则顺何物性而化,然顺自然本性而变化却无不同,顺其本性而变化,则合原本之道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得原本之道也。 问道何在,然即在己身,顺造化而行也,吾父之死众人言吾不哭,不悲,亦为不孝,悲也。吾乃修道之人,上可知天意,下能晓人事,可察天地之变化,知吾父洪钧老祖为治理乾坤扶立玉帝,此乃天意,大喜之也,岂有可悲之理,吾应顺乎天意,合其道。 三三,无所不通谓之‘圣’,聪明慧敏谓之‘智’,无边无际谓之‘大’,洞察事理谓之‘明’。 道;是世界先祖,不但生育了天地万物,且滋养了天地万物,既然天地万物都是道的子 孙后代,自然而然应该与道有同样的本性,这个本性是自然之道。 道如气如云,混混沌沌,即无手足又无头脑,即无意识又无作为,随着自然变化而产生了天地,养育着万物,产生天地,养育万物是道的本性本能。 道;产生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亦遵自然而变化,天顺自然而震雷闪电,生风降雨,地顺自然则生长草木,繁殖五谷,山顺自然巍然挺立,高入云端,川顺自然引水泻奔入大海,鸟顺自然身着羽毛,振翅翱翔,兽顺自然皮厚毛丰,卧雪过冬,鱼顺自然披鳞戴甲,出入水宫,人顺自然双足着地,双手执器,它们虽然状貌不同,性能各异。 依其本性而顺自然者,得吉得利,背其本性而有意作为者,遭祸逢凶,天不顺自然而欲生山生川,则负重而坠落,地不顺自然而欲震雷闪电,则地荡而破裂,山不顺自然而欲流动不息,则倒塌而沦陷,川不顺自然而欲高入云端,则横溢而泛滥,鸟不顺自然而潜入水底,则窒息而绝命,兽不顺自然而欲翔入天空,则粉骨而碎体,鱼不顺自然而行于陆地,则干枯而焦腐,人不顺自然而欲升天,则耗精而竭虑。 天地万物中,有形有象,无生命者,是不会违背自然本性的,石存于山则在山,存于川则在川,有生命,植而不动者,是不会违背自然本性的,树植于北则立于北,植于南则立于南,有生能动无知无识者是不会违背自然本性的,虎饥则食,渴则饮,寒则处阳,暑则处阴,唯独有生有命,有知有识者,最有可能违背自然本能,这便是人,人有目可观看,有耳可闻听,有口可品味,有鼻可嗅别,有手可感触,这都是自然本能本性,无可非议,最可怕的是有心而不思索,有心就有欲,使目欲观美色,使耳欲听清声,使口欲品甘味,使鼻欲嗅香气,使手欲触柔软,这是生存的自然顺要,没有什麽不好,可怕的是心中产生超越生存需要,超自身可能的欲求,贪而欲富,贪而妄求,于是行盗贼而欲贵,无法至贵,于是行诈,人而欲神,无缘成仙,于是入歪门邪道,此者皆违背自然本性。 人的智慧越发达,欲求便欲高,人的计谋便欲烈,人离本性便越远,天下灾难便越多,为了消除灾难,不脱离本性,必须树立通天正气,使神人和谐,天地人和一。 三四,自古人类所尊敬的乃是‘圣’与‘智’,圣智有两种;一种是大圣大智,一种是小圣小智,能体以本性顺道自然,遵其而行的是大圣大智,玩弄计谋背离本性是小圣小智,大圣大智是对天地人物本性本质的认识,小圣小智是对天地人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因为人们很容易看到天地人物的表面现象,很难体会其内在本性及本质,表面现象浮在人们眼前,眼可以见,耳可以听,手可以触,所以往往容易引起人的思虑计谋,而事物本性深藏于事物之内,无形而眼不可见,无声耳不可听,无体而手不可触,所以用通常方法不可能体察,探求事物的本性,因为暴露于外表的表面现象都是本性的一时显现,时过而貌变,只有事物的本性永远与世界的大道,同一无二恒久不变。 事物本性与大道一样,无形而不可以目视,无声而不可以耳闻,无体不可以手触,只有把自己的心境打扫干净,使其没有任何杂念,及外界事物的映象,通过下意识去体会体验那种奇妙的事物的本性,事物的本性与产生天地万物的道完全一致,混沌不分,无形无象,在任何事物中任何地方都完全一样,所以任何有形有象事物的映象搀杂其中,都会影响对本性体验的逼真度。 体验事物的本性,高山亦不见高大,大海亦不见浩瀚,猛虎亦不见威武,人类亦不见精明,心中只感受到他们都是各自自存,自在,自然变化的存在物,感受到这一点,放任他们各自存在,顺应他们自然变化,便是体验到了他们的本性,认识到了他们的本性,便是达到了大圣大智,便是得到了道。 得道乃知晓天地人也,顺道则合天意,顺树人类之正气,引人入道顺道,导人立正气之念,沿通天正气大道重返天宫,调阴阳之平衡,天地人归一,神人和谐相处,人类信仰,尊敬,服从于神的召使,背逆者灾也,祸也,伤也,粉骨碎身也,顺从者昌也,福也,兴也,仙也„„„.. 礼 仪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世界上,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在我华夏,自有史以来,起着极其重要的规范作用。礼仪是我中华民族神圣文明的象征。 礼仪,历经有史以来的每一个时期,都在不断地进行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礼仪,在悠久的人类社会历史中,确实展示出了无边的道德规范,许多的智慧家、思想家,在礼仪的规范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皇时期就产生了规矩,神农时期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礼仪,继而,又经伏羲、轩辕、尧舜、周公等加以修缮。直到春秋孔子时期,才奠定了极为完善的世袭礼仪制。 “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德,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仪”是矩,是准则,也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礼仪,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历史上的周礼,是西周以来政治、伦理、道德的总称。礼仪,是社会之中,人际活动的仪式。《礼记中庸》中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威仪”是一个国家之中极其庄重威严的仪容之举。直至今日,每一个国家、党派、组织,都有各自训练有素的军容仪仗队 。各种组织机构在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时,都要举行各种不同的仪式。以至于人们的言行举止、官场、宴会、公共场所、人际交往等等,无不体现出礼仪的范畴。多年来,孔儒正气意识文化的活动都同样举行着特殊、庄严肃穆的礼仪。正是这无尚的礼仪把广大的孔儒正道修炼者带进了这高尚纯洁的境地,人们改变了常规,走上了幸福和谐的康庄大道。故礼仪,是一种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须之道。 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范畴。人类社会要发展,要推进,就必须弘扬、推行礼仪。没有礼仪的地方,是没有文化的地方,不懂礼仪的人,是不文明的人,也是没有道德的人。所以,礼仪的推行是极为至关重要的。因为礼仪是人类文明、道德的体现。 自古有“礼通天地应、仪诚道自明”的真理。为什麽我们的古人能够上明天理,下通地律、中晓人伦。因为我们的前人都是在礼仪的修持中得到了完善,从而自然礼通道自明。礼仪的修炼,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只要完备了礼仪,自然就纯粹了道德,因为礼仪的结晶是天地人合一。我们行礼的目的是敬,是敬天、敬地、敬他人。要敬、就须心平气和,谦恭待人,这样,才能得到安静。人生之中如能安安静静地生活,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应该做的合于天地人礼仪氛围了,那麽,就能够处处皆有静,这个静,是由内敬而产生的静,而最终得到的是纯净,只有达到了纯净,才合于礼,合于德,也就合于道了。能达纯净者,道自通,理自明,慧自生。故孔儒正气意识着重讲修礼,,修礼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具有温文尔雅、儒风气质,使人相见可亲可敬,可依赖。这就是礼的作用。 孔儒思想,仁德观念,礼仪之道,为世世代代的中华民族奠定了高尚文明的道德基础,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领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故而孔子被称为东方文化的奠基人,中国历代君王、文人尽仰孔子,并袭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尊为“万世师表”,孔子“道冠古今,德侔天地”,被视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孔子儒光“同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同光辉”。 今后的中国,要超世纪发展,要立足于世界之颠,就必须迅猛地提高道德文明和文化素质的修养。这个文化是天地人宇宙观文化,要能明天文、晓地理,察人世国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早已就达到了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境界。将来人类的生存,社会的推进等诸多方面都必须要文化、道德、科学、共同发展、提高。人类道德意识观念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道德观的提高,首先必须从礼仪上修起,因为礼仪是天地人合一宇宙观的概念。只要我们意识到了,做到了,就达到了天地人合。所以就必须提倡、推行孔子仁礼道德观,实行克己复礼。 1988年国家领导人宋任穷早就提出过改握手为作揖这一传统的礼节,因为还没有接触,就已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友好之情。传统的作揖,就是拱手,也就是抱拳,抱拳就是天地人合。抱 拳的左手掌为阳,代表天,右手握拳为阴,代表地,天为圆,地为方,天地相合置于神庭穴上方时,双臂之间就是一个人字,从形势上就是一个天地人合,如能习以为常,形成自然,就能有阴阳和合的宇宙甘露自百会、神庭,印堂会集流入骨髓,通遍全身。其实,修炼并不须要专一地拿出时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常工作中无意识地修炼,不但不影响工作,相反,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各方面的素质。 我们要立足社会,要家庭和睦,就需要精神文明和人伦道德,首先要完善自己,修礼以道,修身以德,达修己以安天下,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在平时修炼中必须做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一入世做人的处世原则。要从自己做起,严格律己,以礼为道,以礼育人,以德化人。
本文档为【孔儒正气意识文化——刘文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5
浏览量: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