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企业里的品质管理培训教材

日本企业里的品质管理培训教材

举报
开通vip

日本企业里的品质管理培训教材日本企业里的品质管理培训教材 -品质管理担当用教材 第一章 何谓品质管理 1.1 品质管理连接着客户和企业 我们是在利用着各种商品的特殊性,但从生产商的立场来考虑的话,比如说按下烘烤按钮就能理所当然的烤出面包来。但是如何烤出美味的面包却是应该探讨的。面包也有许多种类,面包的厚度、消费者对面包烧烤口味的喜好、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各种各样的要求如何处理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这些都必须应对。 提供这种商品的是企业。企业是担当一般生产阶段的制造商(如秀爱食品公司)和成品到消费者的流通、销售业组成的。消费者接受的是物品和...

日本企业里的品质管理培训教材
日本企业里的品质管理培训教材 -品质管理担当用教材 第一章 何谓品质管理 1.1 品质管理连接着客户和企业 我们是在利用着各种商品的特殊性,但从生产商的立场来考虑的话,比如说按下烘烤按钮就能理所当然的烤出面包来。但是如何烤出美味的面包却是应该探讨的。面包也有许多种类,面包的厚度、消费者对面包烧烤口味的喜好、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各种各样的要求如何处理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这些都必须应对。 提供这种商品的是企业。企业是担当一般生产阶段的制造商(如秀爱食品公司)和成品到消费者的流通、销售业组成的。消费者接受的是物品和服务合为一体的“商品”。 所谓品质管理是指公司方面不断追求的通过商品、服务如何与客户交往合作的实践性的活动。 1.2 品质管理定义 首先品质管理的定义应从何处下手来理解。日本的工业规格中定义的品质管理指“经济的制造出符合买主要求品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手段体系”。定义中“买主的要求”是指客户希望的怎样的商品和服务,我们有必要把握其中的变化。另外还利用“品质”的好坏来满足买主的要求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通过降价来讨好顾客。 “面向顾客”?“重视品质”才是品质管理的基本理念。然后,在品质管理的发展史上为了达成这两种理念也是也是一个不断讨论方法、充实活动体系的过程。 1.3 品质管理的历史 品质管理(quality control)在美国产生发展,然后传到日本的。当时的品质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安定成品的对策以统计学的手法管理品质的活动。其后,产品得以大量生产,竞争更加激烈,买主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所以公司也引进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的品质管理体系(TQC)。包含设计、开发部门及事务部门等组织的企业也相应增加。 1.4 品质管理的发展经过 (1)从手工作业到机械作业 —品质管理以前 我们使用的工具和衣服等有史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人手工制作的,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前半叶的英国产业革命确立了机械化生产,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在产品的品质方面,产业革命以前生产者和买主距离很近影响不大,产品品质也就没有被重视。但是,产业革命以后大量生产中的不良品被大范围的贩卖成了大问题,所以品质也就随之成为重要课题。在这个时代,利用商品检查、修补、不良品除去等方法来处理品质问题。 (2)美国的做法 不通过检查的产品品质管理方法是在1924年,设计管理图,后来又出现了抽样检查法,这才是品质管理的开始。大约1639年开始品质管理开始应用于企业。1945年以后大量生产以来,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更加严格,社会对商品缺陷的追究也更加激烈。1962年肯尼 1 迪总统发表的保护消费者的特别咨文成为致力于商品安全的契机。不久,企业也把品质保证作为品质管理的主要目的。 1.5 日本企业的做法 在日本最初模仿美国的品质管理,从改善品质不良开始的,逐渐从统计性的品质管理向全方位的品质管理推进。 这种全方位的品质管理上至企业经理下至工厂每个工人全体员工共同开展,被许多企业广泛采用。 其特点: ? 品质优先贯彻始终 ? 涉及到规格、开发、销售、服务等各领域的品质保证活动 ? QC教育 ? QC小组活动 ? 从制造业扩大至其他行业 等等 第二章 品质管理的意义 品质管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品质”。那么什么是品质呢,本章就品质进行解说。 2.1 理解“品质” 所谓品质可以说是物品本身具有的价值,从狭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产品的品质。这是理解“品质”的出发点。 (1) 何谓“能满足买主(客户、消费者)的品质”, 作为品质管理基本理念的“能满足客户的品质”是什么呢,例如,商品的外观颜色、形状、完成状态可以称之为品质吧。但仔细一想这只不过是一部分。另外,品质还包括使用容易度、无故障、可安心使用的广泛的要求。 在日本工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定义为“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商品是否达到其使用目的商品的固有品质?性能的全体”。 当初,以生产工程中的成品为对象,按照上述定义来进行评判。。但是,之后随着商品的丰富供给,顾客和社会的要求不断扩大并且多样化,因此产品品质的概念变的更加广泛。 (2) 何谓品质的创造, 品质不是通过检查创造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只要在生产的各个阶段生产出符合规格的产品就不会出现不良品。但是,最近单纯的没有不良就是优良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满足顾客的更优良的商品的要求,企业开始着手致力于设计、规划的品质。也就是说,对于品质问题不仅生产部门事务性部门也有必要提高工作的质量。这就是前面所讲述的全方位品质管理的一部分。 (3) 商品的品质管理 即使生产出来高品质的产品也未必最后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顾客需要的是商品,而不是产品。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经过流通、销售等作业流程。因此这些部门的品质管理也不能疏忽。 2.2 品质管理的目标是品质保证 2 品质管理维系着一个公司,因此并不是因一时的流行而采取的行动。比如说,我们想保持自己的健康,平常生活方式不健康,到生病了之后才匆忙采取行动,但为时已完。这与品质管理的道理是一样的。 品质管理不仅是企业防止生病的健康保持法,而且是适应环境变化的体质改善法。 品质管理的目标基本理念是“面向顾客”“重视品质”,那么实现这一理念应该做些什么呢,。其本质是“品质保证”。 根据日本工业标准,“品质保证”是如下定义的。 “为了保证能够充分达到消费者所要求的品质生产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 因此,保换、保修等并非品质保证。 优秀的企业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而积极地开展品质保证活动的。 2.3 品质保证的方法 品质管理的根本是发生不妥、出现不良的情况下,最小限度地减少顾客损失的制度的整备。免费修理可以恢复商品的信誉。 当面应付对一个人来说或许行得通,但是仅以此作为品质保证是不够的。生产、流通、销售的任何环节出现不良等不完善的地方,都有必要追究以改正品质保证制度的缺陷。 站在生产者的立场上,保证品质有如下诸多方法。 ?.“检查”保证:通过检查防止出现不良品。 因为是抽取对象物品直接判断好坏,所以比较容易辨别和领会。 ? “过程”保证:防止在生产流水线上产生不良品。但是,平常的信赖关系也是很重 要的。 ? “方法”保证: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商品品质并准备工具和设备,在实际作业之前作 好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并且在筹备阶段作到万无一失。 在工业不发达的时代,手艺人手工制作每一件物品,而且在出售时上述???也基本上是由一个人来进行的。 随着产业的近代化,进入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时代后,企业组织不断扩大,产业分工不断推进,使得产品的责任主体变得暧昧起来,品质保证问题也更具重要性。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检查”保证不能起到真正的保证作用。 顾客的品质要求更加广泛,甚至深入到企画、设计、开发的品质领域,因此有必要形成包含从原料生产者到设计、生产、销售方面在内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 2.3 品质保证的出发点是面向市场思考 商品遍布市场,顾客对待商品的目光更加挑剔,因此在当今的企业活动中生产方以自我为中心生产商品,然后单方面销售的做法是不行的,因此必须着眼市场,首先积极把握顾客的要求努力满足顾客。这是品质管理中“重视顾客”具体化的一个观点。 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的根本就是为了顾客、工人、股东的利益而不断地经营下去。然后根据不断变化的顾客要求而改变其商品。 第三章 管理 3.1 何谓管理, 企业是有目的和目标的。然后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或目标就必然实施一些活动。目标越 3 高就必要更充分的作好准备工作。这种活动称之为管理活动。 那么,所谓管理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实际的管理工作其基本要素整理出来由如下四点构成:“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理”(ACTION)。 所谓“实施管理”就是指为了达成目的按照这样的作业顺序,一点一点的准确实施。“高水平的管理”是指这四点基本作业要点循环连续的推进,前一阶段的作业一结束就立刻顺利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做法。而且这不是从“计划”到“处理”的一次完了,而要从第一次的“处理”到下一次的“计划”连续进行下去。为了达到一个目标不断的循环进行下去。或者,螺旋式的水平不断上升是最理想的。 把实行这种稳健的管理作业模式称之为“进行循环管理”、或者用英语的打头字母“PDCA”来表达。 3.2 管理的4个步骤 对于以上步骤中应该实施的作业再做一些详细的论述。 1) 第一步:制定计划(PLAN) 所有的工作都从计划的制定开始。首先在这一步需要“制定目的、目标”和“决定达成目的、目标的方法”。如果目的或目标不明确就着手工作的话,也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注意重点”。当我们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必然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时间方面的限制。人手方面的限制。预算方面的限制。因此,可以实施的项目也会受到一些因素制约,所以需要考虑到其中具有可实施性的和最具效果的。 2) 第二步:“实施”(PLAN) 计划是为了实施才制定的,制定好的计划必须确保实施。各种准备作业当中最重要的是“工作标准的制定”和根据标准书“对担当者的教育?训练”。特别是如何尽快的熟悉新的工作是个重点。 3) 第三步:“检查”(CHECK) 制定计划实施以后,而不去确认结果的事例很多。对工作的进展状况和结果进行确认是很重要的。如果不确认的话不能称之为尽职尽责。 检查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检查进展状况 计划里必须记明实行期限和工期。不明确何时完成作业的计划不能称其为计划。检查进展状况有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尽快处理。 2? 检查结果——检查品质 对比在第一步制定的“计划”与结果和实际业绩。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的很少,大概没有达到目标的情况比较多。此时,就需要检查计划的制定方法、实施的方法有没有不充分的地方。 3? 检查原因——通过品质结果检查过程 即使按计划进行了,也要注意重新检查计划?实施的各阶段有无问题。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原因影响结果,所以完全按照计划的结果实在是很少。在工作进行的每个阶段设定检查项目,使工作能够不脱离目标顺利的开展。 在“检查”时很重要的思想工作就是反省。为了继续前进,要求冷静客观的思考在那些地方存在问题点。 4) 第四步:“处理”(ACTION) 有的人总是多次犯相同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处理”行为。应该确认了失败的原因之后采取对策防止再次发生。这就叫“标准化”,也就是“处理”。品质管理的特色也就在于第四步的“处理”。 4 如同循环管理,追究结果的原因,并还原到结果的行动称之为“反馈”。这是在自动控制等工学领域所开发出来的理论,也是适用于组织运营的重要思维方法。 结果不如意的话,经常要做的是不良品的修理、损失的填补等。但是,这不叫“处理”。因为仅仅这样的话不能达到预期的影响效果。 所谓“处理”是指返回第一步重新审视计划,更重要的是考虑诸多妨碍计划实施的因素,找出并修改计划制定本身的不完备之处。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不止一次地犯同一个错误。 进行以上循环管理并达到正常状态才是真正的管理。 3.3 保持和改善 所谓管理是指为了保持基本的最良好水平和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那么,在品质管理中既要进行如上所述的循环管理,还要进一步地增加不断改善的方法。 通常的作业是连续重复进行的,但维持业绩、保证品质重要的是要将作业标准化,稳定一些重要的因素,将结果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要保持品质就必须遵守标准(STANDARD)。 连续工作中伴随时间的流逝必须维持的工作质量就会每况愈下。人的身体也一样要保持最良好的体质,活化组织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在品质管理中从个人能解决的小问题到组织设备的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行动都称之为改善。改善行动才是品质管理的主要活动。 第四章 工序思考 所谓工序是指为了获得结果(成品、成果、业绩)利用人或机械、设备进行的一连串的作业或业务。 在生产物品的情况下,关于“工序”、人的业务时“顺序”这个词语使用频率很高。根据组织不同的业务程序、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设定条件而得到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 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必须制定好的工序。 整备工序保证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在品质管理中就叫“工序思考”。 4.1 品质管理从工序的整备开始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起吧。同样是红茶有时冲得美味有时却不一定。必要的茶叶和道具准备好了之后,放入红茶的顺序(工序)如下: 顺序1 用水壶烧开一定量的热水 顺序2 先将热水注入茶壶,茶壶升温 顺序3 将茶壶里的热水倒掉,放入茶叶 顺序4 往茶壶里注入热水 顺序5 充分焖两三分钟,在寒冷季节要有保温措施 要想泡出美味的红茶,不仅要注重茶叶的选择,还要注意热水的温度、水质、焖的时间等红茶在放入杯子以前的一系列事项必须注意。注入热水以后根据加入的牛奶、砂糖的不同也会影响其口味。 在品质管理中,为了实现工序思考,都以“品质在工序中创造”为口号。从上面的举例中可以看出这一意图。 单纯的一项冲茶作业,都要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只有全面把握、分析和管理这些要素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至于工厂的成品,复杂的生产流水线从开始到结束如果不能进行完善管理的话,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良品质的产品。这样进行过程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5 4.2 创造品质的工序的条件 要想有能够创造优良结果的工序,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各担当者应该以“不生产、不流通、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为基本原则,严格遵守。也就是说,[下一工序即顾客]的思想,这在日本的生产领域是很出名的。 这项基本原则即: 原则1 担当者要认真执行自己担当的业务或作业 原则2 要将最完美的成品或作业结果留给下一道工序的工作人员 原则3 要确认由前一道工序提供的成品或作业结果是否会(对自己的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原则1是完全执行自己的责任,这是生产工序中品质管理的基本。原则2是针对下一工序的“生产者责任”。原则3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消费者责任”。 在考虑品质管理的工序设定中,根据这三条原则,可以具体分为如下要求事项。 ? 必要的业务或作业要素要毫无遗漏的正确有序的排列 ? 各项业务或者作业的单位要一一进行准确地实行 ? 各项业务或者作业要素中要增加品质检查的功能 ? 每次业务或作业结束时要进行检查 ? 增加来自包括客户在内的下一道工序的信息反馈功能 ? 站在顾客的视角上审视整个工序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以上几点是所有优良品质业务、作业所共通的必要条件。 4.3 考虑问题时也要考虑工序 有来自顾客的投诉或发生品质问题时,要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工序思考是很重要的。 如上所述,无论结果好坏都可以追溯到生产工序当中。因为生产工序中没有问题的话也就不会发生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着手的是涉及结果的工序的确认和阐明。通过追查时间经过就会渐渐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违反规则或不按标准作业的情况只要追查生产工序就可以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即使在极其复杂的航空事故中,查明涉及事故发生的经过(过程)就可以得到事故发生的原因。 第三回 这样我们就会理解过程思考的重要性之大和应用范围之广泛。另一方面,在品质管理中,还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只有改善过程才可以达到本来的目的。解决问题并不是只着眼 12于当前事态提出解决对策。这要根据?修改导致本次问题产生的业务上的不完备之处、?再次发生同类问题时的处理方法、防止再次发生同类问题,来解决问题。 早晨起床到离家的这段时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这样一连串的动作可以作为一道工序来考虑。如果在工序中出现了象“因睡懒觉忘了洗脸”这样的异常事件势必会导致错误发生(忘记洗脸)。这种情况下,由于睡懒觉是问题发生的原因,因此为了防止睡懒觉就会采取增加闹铃、禁止熬夜等处理(改正)措施。 第五章 品质特性及其要素 任何一种商品都会有几个与品质相关的特性。例如,红茶的“色”“香”“味”“温度”, 6 机动车等复杂商品则会有“样式”“颜色”“乘坐感觉”“驾驶容易度”“行使稳定性”等诸多品质特性。然后,消费者使用自己购买的商品,评价其品质,用其品质特性表现商品的特点。 也就是说,品质特性是连接顾客和生产者的关键词。 5.1 影响结果的诸多因素 我们在生产阶段管理品质,第一要考虑满足顾客的需求,关于品质把握好在哪些项目上安排活动的重点等等特性。这种关于品质方面的特性就是“品质特性”。在JIS中定义为“成为评价对象的性质?性能”。 生产活动结束阶段,成品所具有的品质特性要受到生产工序中的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 导致品质特性产生差距的许多内容在品质管理中称之为“因素”。 例如,红茶的冲法,由于红茶的品质?重量、使用的水质?水量、热水的温度?渗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红茶的味就会产生变化。 生产开始时,解决各种各样的与品质特性相关的因素的关系对看到期望的结果是不可缺少的。在品质管理中“控制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为了得到预期的结果,决定一些实施事项。为了避免意想不到的失败的发生,要安排作业顺序。这些准备工作在品质管理中叫“标准化”。这就是制定管理计划的第一步。 在前面所述的循环管理的检查阶段,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并打算处理时,如果不能搞懂其原因的话就无从下手以防止再次发生。这里有必须把握各要素的重要性 5.2 特性与要素的关系图示 在影响品质特性的要素中有哪些内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简单图示为“特性要素图”。 以在西餐馆的料理为例,其特性要素图如下所示。 原料 厨师 环境 等级 经验 氛围 保管温度 技能 鲜度 水 水质 感觉 美味佳肴 量 加工时间 加工温度 量 种类 料理方法 调味料 料理器具 可以一目了然的是,要想炮制美味料理要受诸多因素影响,反过来说,要得到美味料理必须控制这些要素。比如,调味料的投放时机等看起来事小实际却有大影响。 重要的是此特性要素图的制作不是一个人而需要全体成员的合作。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举例,从而作成范围广泛的特性要素图。 画法是,先画大枝4M即MAN、MATERIAL、METHOD、MACHINE,然后分别加上枝节记入各相关要素。这样的话,问题就比较容易发现,对策也比较容易制定。 5.3 工序中生产成品,各因素影响品质 7 产生成品和服务的源头称之为“工序”。有“品质在工序中产生”的格言。此格言在品质管理中经常被应用,所以要切记。 提供什么品质的成品要受生产成品工序中工人作业方式的影响。作业方法的变化是指作业条件并不是一定的而是时常变化的。 换言之,成品的品质特性是多种因素的组合的结果。 有必要探讨影响品质特性的所有要素,决定作业方法。这就是前面所叙述的标准化。 第六章 品质的数字化 与生产成本?营业额等的金额评价、生产量?销售量等的把握相比,如何将品质数量化很难。但如果能高水平地品质数字化就能准确把握情报,进而共有为全体成员的问题点,工作中会大有益处。 6.1 凭借人的感觉用数字表示数量 (1) 凭借人的五感衡量品质 例如,表示甜味的科学方法是用糖度计来测量。食品的风味,则可以凭借人的舌头,也就是味觉来评价。 这种用人的五感(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嗅觉)来评价的方法就叫官能评价。上面的例子比较简单,[+1:太甜;0:适中;-1:太淡]的三段式评价。这种三段式评价是“测定品质特性使之数字化”品质管理的实际活动的出发点。 想更进一步评价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五段式评价。这种官能评价方法主要利用测定仪器不需要大的工具,可以简单的得到结果,因此方便适用。如果仪器缺乏精密度那就没办法了。 (2) 专业官能评价 啤酒、日本酒或香料的专家们凭借常年练就的味觉、嗅觉等感觉功能,能够以常人无与伦比的准确性识别商品特性的微妙差别。在一些一流企业里一定会有大批具有如此优秀的品质评价能力的专家。 作为品质管理担当者,要训练用官能评价商品的品质,并成为优秀的检查人员。 (3) 测量仪器的开发 人的官能评价不可避免的会因人而异。培养专家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费用,因为需要准确无误的品质测定,所以器械的测定、评价就被考虑。在一些领域准确的利用仪器评价已经成为可能。(桃的选果???根据透过光的波长分析) 品质数字化从品质保证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6.2 向统计品质管理的靠近 考虑一下品质管理向统计方向发展的意思。 我们的工作结果中总是有一些差距,捕捉这些差距的真实面目是不可能的,需要考虑一些方便的代替方法。为此必须采集数据,采取一些措施。 (1) 采集数据的目的, 品质管理中,数据的采集目的有如下3点。 A) 用于调查分析——调查事件的真实情况。分析现象。 B) 为了管理 8 ? 决定活动方针、计划等 ? 把握活动状况及时调节 ? 检查现状 C) 为了检查良品、不良品的分选——保证下一道工序的手段 采集数据是一项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很不容易的工作。数据是有价值的。因此不能毫无目的的采集数据。采集数据时,认真探讨为何采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2) 数据、样品、总体的关系 如前所述,循环管理不断开展、计划顺利进行需要监视平常进展状况。监视进展状况 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 确定改变特性的要素体系,修改作业条件的方法 适用于通过工序保证的情况 ? 采集中途样品观察特性状况的方法 实际情况下是两种方法并用。在此对于取样观察结果的方法进行讲解。 在确认新购买的商品品质时,量多的话,全部检查由于时间和成本关系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取其一部分进行检查测量,对照判断标准(规格)来判断好坏。 此时,并不是单纯判断取样实物的好坏,而是扩展到其他商品来判断。这样,商品的入货批号、或生产流水线就可以叫“总体”。另外,采集的实物称之为样品(试料)。从总体中抽取样品叫取样。另外,所谓批号是指材料的单位量(产品的一定量)、零部件、成品等的单位量(一个一个的商品),或者按一定目的组成的物品的集合。为了检查所采集的成品或部件称之为检查批号。 从上述举例中我们可以理解,通过极其少量的样品就可以预测大的工序和整个批号的状况,所以为了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要求作业必须高效可信。其手法主要是利用统计的方法。 6.3 随机化原则 根据数据来判断以前的方法好坏。为了取得准确的结果,从总体中取样时样品要忠实代表整体的状态。要正确把握总体的状态,必须要遵守“样品要从总体中随意抽取”这一基本原则。抽样作业中要禁止搀杂人为因素(意图、企图),这就叫“随机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需要记住。 例如,在调查中国人的消费动向时,只调查青岛市的消费者的话并不能把握整个中国人的消费动向。如果分析这样的抽样调查数据,不能把握事物的真实面目,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重大不良后果,有必要十分注意。 (1) 随机化 数据只有根据随机取样得到的才具有参考价值。然后才能用统计的方法做各种各样的分析。这种随机取样充分利用统计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合理的判断事物时是基本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按照随机取样进行判断。获得商品用抽签或掷色子来决定,这是为了防止无意识的人为因素。 也就是说,随机操作更具有可信度,不会对结果产生异议。 (2) 随机取样的方法 随机取样要是不使用道具是很困难的。作为随机取样的方法,一般实用的有如下几种。 ? 使用随机数表 预先通过严密的手续而作成的不规则排列的数字(随机数)的一览表。 ? 9 在正六面体色子上,不可能得到0、7、8、9这四个数字,所以用可以得到从0到9 的十个数字的正20面体的色子。 ? 用书,或用扑克牌 更简单的有,翻一本厚书,然后停在任意处。还有,可以两种从1到10的扑克牌 40张。洗好牌之后按顺序抽,也可以打开任意一张。 ? 使用电脑 比较常用的是电脑的数据处理。也有的用市场上销售的随机数产生软件通过计算产 生随机数。 第五回 8.5 通过作图查看分布 关于上面讲讲到的新生的身高数据,单看每个数据难以理解。这时候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这些数据做成图或者表格。学习将许多的数字以图表的方式作成度数分布表和柱状图。 第一步. 取5个数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范围,表示横轴的刻度。这时有约160?—180?的刻度即可。然后,表示出第一个点A君的169.2?。 。 A, 。 。 160 170 180 第二步. 然后将B君、C君、D君、E君的数据标示出来。 。E, D, A, 。 B, C, 。 160 170 180 第三步. 用竖线标示出平均值170.4?。 这样最小数据E君的身高160.9?和最大数据C君身高178.6?之间的差值17.7 ?就成了一个有统计意义的“范围”。到这里,就可以看出这5个数据是怎样分散分 布的。 , 範囲,17.7;, ,平均値,170.4;, , 。 E, D, A, 。 B, C, 。 160 170 180cm 但是,仅仅5个单独的数据的话,数量太少要想更准确的把握整体的状况是不够的。 第四步. 更进一步的增加数据的数量来考察。数据越多越能够得到准确的度数分布表。例如, 如下所示。 ,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 测定数据就这样一直打点下去的话,打点间隔就会越来越小,结果也就更难以分辨, 因此就需要“分级”这一手法。 这种度数分布表 = 柱状图 的详细做法在以后的章节再继续讲解。 8.6正规分布 在品质管理中经常处理的数据,如成品的大小、重量、强度等品质特性值,在调查其分布时左右对称的山型比较多。这是因为在商品的特性值中按照规格规定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值来设定工序,所以数据分布在目标值的周围就是很必然的了。这种山型的数据分布就叫 10 “正规分布”。 学生的考试分数、指定时间的集合等等就是这种正规分布的典型例子。 在正规分布中,使用表示差异的标准偏差δ,在平均值的两侧的?δ,进入这一区间的相对度数,换言之就是概率68.27%,如果取?2δ的范围,概率就是95.45%,如果取?3δ的范围的话就是99.73%。 本来,正规分布的数据如果有什么不自然的形状的话,就可以查知异常,把握其原因,从而可以改善工序或者工作做法。 这就是利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的品质管理。在生产车间里,是被日常使用。 8.7 标准偏差 以前已经多次提到过“标准偏差”,在这里进行一下统一说明。 平均值在数据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表示分布位置的“测度”。平均值即使是同一的,分布方式也有不同。这种分布方法、或者表示差异程度,就使用下面的“测度”。 ? 离差平方和S(SUM OF SQUARE) 是指与各数据的平均值的离差的平方之和。这就叫离差平方和,也叫变动,用S, 或者s.s表示。 ? 变动(VIARIANCE)s2 离差平方和S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叫变动。 s2=S/n ? 非偏差变动 偏差平方和S除以(n-1),就叫“非偏差变动”。 标准偏差指的就是在同一范围内的变动的平方根。 S= s2= 第九章 统计的判断 在第六章中,关于概率的原则问题已经做过解说。概率的问题,作为我身边 的例子,有天气预报。在日本,对于第二天的天气预报是晴天还是雨天的准确程度有多少,气象局都是以10%为单位通过每天的电视或报纸报道的。如果下雨的概率在70%的话就会作出出门带伞的决定,这是很正常的。 这也算是统计的一种判断,下面我们考虑一下统计的判断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9.1 关于统计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些公正的判断或者决定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剪子包袱捶、抽签、色子等等方法。然而,即使是公平的准备方法,有时候在结果上不免会产生一些异议。 例如,我们来考虑一下扔硬币(轻轻的扔硬币,通过是正面还是反面来判断)。 A、B 两人投硬币,正面的话由A,背面的话由B来请喝咖啡。如果连续五次是背面的话,B会不会觉得奇怪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硬币的背面的出现概率是1/2,5次连续的话,正面的出现概率就是1/2×1/2×1/2×1/2×1/2=1/32=0.03=3% 如果两次三次还可以容忍,到了连续五次的话,不能接受也是很自然的。 连续5次是反面的话,也就是说如果进行100次的话概率可能只有3次,所以对于眼前所发生的持有疑问也是很必然的。直觉上感觉不对。 但是,凭着直觉也未必就是错误的判断。 11 因此,所谓统计的判断,就是用统计的方法计算出现象发生的概率,然后客观地评价出结果是否可以被接受。 换言之,就是将我们常识性的、经验性的东西,更科学的、更合理的进行。 9.2 检出异常 刚才已经说过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一些现象是成正规分布的。对于被看作是正规分布的事物进行统计性的判断,也就是以正规分布为基础的判断。假如从正规分布的总体里随机抽样的话,一般情况下数据的分布就是正规分布。越是偏离平均值数据的出现频率就越低。这样根据正规分布,举出一个数据的话,就可以按照这个数据与平均值的距离来计算它的出现概率。 如前所述,这种间隔就叫标准偏差。用 σ 来表示,距离平均值 3σ 的范围的是99.74%,相反在 3σ 范围之外的就是0.26%,大约千分之三。 这样,就可以理解数据只能以非常低的概率出现,如果认为这是从原来的分布中得到的数据的话,就不自然了。还不如不要认为这是以这种分布为总体而得到的,而是从其他的分布中得到的这样考虑更自然一些。 这种思维方式在品质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总是凭感觉与平时不一样来检测异常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经验过吧。在品质管理中使用统计的方法检测异常,这样就可以发现在工序中产生的变化从而提出对策。通过这种不断的积累来提高品质。 9.3 假说鉴定的思维方式 在统计判断的情况下,有必要用“鉴定”这一既定的步骤来开展作业。下面举例来解说这种叫做“假说鉴定法”的方法的步骤。 第1步. 决定要判断什么 判断扔硬币是不是公正的开展,如果有不公正的话,就会抗议结果。 第2步. 设置假定 假设扔硬币是公平进行的。 第3步. 建立假说??? 假设投硬币正确的进行。也就是说,表面和背面都是同样的概率出现的。 第4步. 假如假说正确,考虑统计量的分布从数据来计算概率。 硬币被正确投掷的时候,计算偶尔背面连续出现的概率是多少。 1/2 × 1/2 × 1/2 × 1/2 × 1/2 = 1/32 = 3% 要是通过标准偏差知道距离平均值多远,就可以参照正规分布图得出概率。 第5步. 与基准比较来判断 在统计中如果概率在1%以下的话,在第3步中设定的假说就有问题了。也就是说,可以判断有与假说不同的情况。 在举例中,背面出现5次的话就占3%,也就是假说是可以讲通的。只是如果再有2次背面的话,就是连续7次背面了,其概率就成了1/128,概率到了1%以下假说就可以放弃了。 在统计中再进一步的确定判断标准,概率在5%以下的话,就可以判断反器假说。背面连续5次,概率在3%的话,就可以判断“不是在正确操作下结果”。 概率1%或5%就叫危险率或者有意水准。 一般情况下都是假说这是正确的然后利用它,或者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回归假说则是 12 为了证明是否抛弃这一假说而设定的。 回归假设有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作为统计的方法的回归假设,是一种严密的假设。根据假说来计算现象的发生概率。 第二个就是在假设中对丢弃假设有意义的 9.4 判断的错误 (1) 第一种错误???“冒失鬼的错误” 计算概率时知道了100次中只有1次。如果事情不是在那么低的概率的情况下发生的话,这样就可以判断这一现象不是原来的整体里的,而是其他的分布中的数据。这是在前一章节中讲解过的统计的判断方法。 但是这种判断方法还是有问题的。前面的投硬币的举例中连续5次背面的硬币的出现概率是1/32,确实是很罕见的。但是,尽管是罕见的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删除的。即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做法,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也是1/32。因此,如果删除的话也是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犯错误的概率也就成了1/32 。 在统计学上这种错误就叫“第一种错误”。 实际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却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误的另一个叫法就是“冒失鬼的错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α来表示。 (2) 第二种错误???“糊涂虫的错误” 掷硬币的时候,尽管正面和背面都是以1/2的概率出现的,但是如果有5次连续是背面的话却有些让人感到奇怪。考察是在硬币上没有被做过手脚,操作中也没有什么作假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这个前提有什么错误,或者整体中有什么变化的话,即使是在1δ范围内的变化也要判断为变化。 在这种前提下,已经变化了的分布却判断成是没有变化的话,这样的错误就叫“第二种错误”。另一种叫法就是“心不在焉者的错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β来表示。 统计的判断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也有犯这两种错误的危险,因此要注意才是。另外,在理解了这些事情的前提下,就可以更好的做到品质管理。 一般情况下,统计的鉴定中,第一种错误的概率1%或5%在统计中叫做“危险率”、“有意水准”。 (3) 统计的判断 犯冒失鬼的错误的危险性和犯糊涂虫的错误的危险性是一种相反的关系。要是尽量不犯冒失鬼的错误而谨慎判断的话,就增加了犯糊涂虫错误的危险性。相反,要想减少犯糊涂虫错误,就会对一丁点的变动产生过敏反映,而增加了冒失鬼的错误的危险性。 在鉴定中所采用的危险率,要由发生第一种错误时的危害的大小来决定。 另外,假说鉴定在商业界也被广泛的应用。 商人非常注意目前所销售商品的销售额变动。一旦销售额有所下降,就会谨慎的判断下降的原因是不是由于市场的变化引起的。其中当然既有可能是第一种错误也有可能是第二种错误。 在日本的24小时店里对于商品的销售额总是敏感对应,如果销售不好趋势的商品,就会立刻终止销售。为了不发生冒失鬼的错误,就要经常进行市场调查,来推测是由于已确定的假说鉴定而引起的。 13 第六回 第十章 波动的管理 品质管理的特色除了指了解消费者的想法、重视品质等一般理念以外,还要具备有处理现实问题的必要技能。 这种技能以统计学为基础,把那些不易于品质管理的产品简单化,以便于管理。 遵照管理周期的原则进行PDCA的管理活动,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C和A两个步骤,对工作的进行状况进行连续性监督,当发现异常的时候,进行及时处理。这是最理想、也是最适合的实施体制。 管理图是品质管理的出发点,同时也可以说它是理解品质管理的出发点。管理图是迄今为止最具科学性分析方法的集大成,在本章中,我们就利用管理图来解释一下差别的管理。 10.1 管理图的机能 管理图一句话就是:工作结构和工序(在生产制造方面称之为工程)处于稳定状态,作为该工作的成果应该是波动(变动或者是浮动)小、也就是说,管理图是检查该项工作成果是否是处于均衡状态的一种工具。另外,管理图还是把那种处于全权委托、不稳定的工作结构校正成为一种持续性稳定工作状态的工具(也可以说是一种手段)。并且它是一种推移式坐标图表。 品质管理开始实施的时候,减少和降低产品质量的波动就成了品质管理的主要课题,通过品质特性数据上打点结成的管理图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初为了提高质量,首先是加强检查、提高设备的精确度,再者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熟练的操作技巧等高生产成本的措施。但是最近在日本,在追求品质向上的同时,降低成本也成为可能。 在前面曾经说过管理图是一种推移坐标图表,横轴表示时间过程,纵轴代表管理特征。而且为了表示波动的界限,基于以往工作和作业的实际成绩算出一对管理界限线,并把它画在坐标图表上。在画好这样的界限曲线的坐标图表上依次记入管理特征和其时间的相应点。 当打点在两条管理界限线之间的话,说明这项工作和作业处于安定状态,如果打点偏离两条管理界限线之内的话,就可以为判定有造成特性发生变动的某种异常发生。 管理图就是这样来判定工作和作业是否处于安定状态的,只要根据在记入数据时的打点就可以很快地做出判断。于是,当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马上追究其原因,展开调查活动,采取对策来消除异常,为以后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这是品质管理最基本的活动形态,也是管理图发挥机能的环节。为此,如果能够坚持长期使用管理图的话,那么它将会对异常发生有敏感的反应,为我们发挥报警装置的作用。于是,通过对异常原因的合理处理,可以防止将来由相同原因造成的异常反复发生。 10.2品质的波动及其原因 已经反复强调过,即使是对一项工作有着非常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经验,也并非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例如,当调查按照一定的品质制造出来的大量产品时,会发现每一个产品之间一定存在着品质的波动(参差不齐)。 要想减少这种产品品质的波动,只需要把造成这种结果的一系列要因项目标准化、或者 14 是编成手册等就可以了。但是,即便是有了一份慎重编制出来的手册,我们还是不能无视所有品质波动的存在。除了手册上没有注明或者是手册注明错误等之外,不能排除来自客户方面等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 站在管理这种品质波动的立场上,也就是从尽可能减少品质波动的观念出发,可以归纳为以下2种原因。 ? 偶然原因(chance cause ) 在造成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波动的原因中,即便是调查、破除以及控制这种原因造成的影 响,也没有经济效益。另外还有就是根本无法控制的原因。 ? 不可忽视原因(assignable cause) 在造成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波动的原因中,调查、破除以及控制这种原因造成的影响,是有经济效益的。 在结果变动的时候,认清这两种原因带来的影响,明确众多原因中的不可忽视原因,并且对这种原因做出对策,便可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 反复积累这样的构造是经济性管理活动的根本。 10.3 关于管理界限 管理界限是用来区分数据中的波动原因是上述的偶然原因还是不可忽视原因。 管理界限用来判断被称之为管理的这项工作的进行状态。例如,它与判断类似于销售额、利益、产量等目标的实现状况、再就是与为了判断好坏而设置的规格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选定正规分布作为例子的情况下,管理界限指的是针对每个数据和其平均值都要设定上方管理界限和下方管理界限。当打点在这两条线之间的情况下,点的波动原因属于偶然原因,当打点超出这两条线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可忽视原因。对于那些即便是相同的正规分布,但是由于范围(range)或者是类似不良比例那样没有负值的特殊性质的情况下,下方管理界限为负值的时候,只设定上方管理界限。 在决定管理界限幅度的顺序上,首先分析过去的数据作为备用资料,然后推定出导致品质波动的由偶然原因,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决定。 如果没有以往数据的话,就必须要从获取数据工作开始着手。在进行准备阶段工作的时候,通常发生数据变动、发现波动的意外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对于到迄今为止的工序或是工作进程,没有从管理这个角度给予重视。当然,遇到了即便是不可无视原因造成的波动时,也没有进行任何处理,从而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处理由不可忽视原因造成的波动,尽快创造出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 通常使用的管理图中,管理界限线是在平均值上下3σ(总和)的位置上划线。在3σ的位置上划线的意思是:第一种的犯错概率a约为0.003,也就是说是0.3%。正像刚才用扔硬币的例子说明的0.3%的概率,说的是和硬币连续7,8次出现正面或者是背面的概率是一样低的。 大家都知道,疏忽大意的话,很容易犯错,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于敏感的那夸大其词的虚张声势。于是,在打点脱离管理界线线之外的话,就意味着在工作上、工序中确实有异常存在,必须要解决处理。 15 第十一章 发现异常 —— 管理图 允许小的波动,正确合理地管理给品质造成巨大影响的波动,是理解近代品质管理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这里,详细说明一下管理图的读法和制作的基础。 11.1 根据管理图的不同用途分类 管理图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从它的利用目的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在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产品生产的工序中,为了监督是否存在由于异常造成的波动给工程带来不适,利用管理图。 另外,追究在工序中产生不适原因和调查工序否是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使用管理图。前者称之为管理用管理图,后者称之为解析用管理图。 (1) 没给标准值的管理图„„分析用管理图 没给标准值的管理图,有必要从新收集的数据中计算求出管理图。为了表现认为仅由不可避免原因产生的质量波动的分散数据,就要把数据编成组,在由于偶然原因造成波动的对应标准偏差值的3倍大小的范围内,来计算管理线的幅度。管理界限线一般用虚线来记录。 (2) 给标准值的管理图„„管理用管理图 另一种就是提前给出标准值。例如当知道了分布的中心位置和偶然原因引起的波动的大小范围的话,在收集数据之前,可以在管理图上划出管理界限线。所以,可以根据以经记入管理界限线的管理图用纸中每天的数据进行构想,为了及早地发现工序中发生的异常情况,使用管理图。 11.2 选定管理图应该管理的要因 为了管理品质,不能只选定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品质相关的特殊性(例如,扬声器的音色和电灯的亮度的等),也要选定影响特殊值的有关工序操作条件的要因(例如,炉的温度、材料的硬度等)。在这里要注意以下问题。 ? 是否是产品使用者要求的与品质相关的要因, ? 是否是影响品质的工作程序原因系中的要因, ? 发现由于异常原因引起的波动时,是否是可以处理的要因, ? 是否是能够进行技术、经济方面测定的要因, 通过在管理图上记入这样的数据,可以掌握工序的状况,进行适当地管理。 11.3 管理图的种类和选定法 由于管理或者是分析项目的不同,用的管理图的种类也不同。在数据的种类方面,有测定得到的数据(计量值)和计算后得到的数值(计数值),使用不同的管理图。 ,数据如果是计量值的话,使用X-R管理图,X-R(移动范围)管理图。如果数据是计数值的话,而且会因为不符合条件物品数的数据,或者是户符合数的数据的不同,使用不同种类的管理图。 16 管理图的特征 管理图 数据 群的 特征 大小 ,X-R管理图 计量值 复数 计量数据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图 ,Me-R(中央值) 计量值 复数 因为使用中央值Me代替了平均值X, 管理图 为此计算简单化 X-R管理图 计量值 1 无法分群的一个一个的数据的时候使用 不符合要求 物品率 p管理图 计数值 不一定 样品数不一定的情况下, 不符合要求 物品率 用于不符合品数的数据 n p管理图 计数值 不符 一定 样品数一定的情况下, 合要求物品数 用于不符合品数的数据 U管理图 计数值?每 用于每个单位的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中 个单位不符 不一定 合要求数 C管理图 计数值 一定 计算不符合数的单位用于 不符合数 一定情况下的不符合数据中 11.4 管理图的看法 提取表示工程状态的特殊值制作管理图,通过这个管理图就能够明白工序是否处于统计的管理状态中。个别的工序统计状态是不能发现由于异常原因造成的有益的波动的。在看管理图的时候,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可以判断。 ? 点不在管理界限外 ? 点的排列没有毛病 满足以上两点的话,该工序就可以处于统计管理状态。 在这里,所提到的点的排列上的毛病指的是与下面的其中任何一个项目相符的话,就可以判定位点的排列有毛病。 ? 中心线的一侧出现长为9以上的连续点。 ? 连续增加或者减少6个点。 ? 连续14个以上的点反复交叉增减。 对于接近管理界限线或中心线的现象,适应以下?,?的原则。首先,中心线和上下的管理界限之间的间隔各分成3等份,从外侧(最接近管理界线的地方)依次为A领域、B领域和C领域。然后根据连续点所在的领域进行判断。 ? 接近管理界限(连续出现的3个点中有2个点在A领域) 17 ? 接近管理界限(连续出现的5个点中有4个在A或者是B领域) ? 接近管理界限(连续出现的8个点在A领域或者是B领域) ? 接近中心线(连续出现的15个点在C领域) ,附录:X-R管理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1. 数据的提取方法 4—5个数据编成一组,提取25组左右的数据。这个时候,归纳的数据(一组数据)叫 做“群”,在一组中包含的数据成为“群的大小”。 此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异质混入到一组的群中。另外明晰数据的简历。 ,步骤2. 平均值X的计算 计算每组群的数据的平均值。它用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表示为: ,X,X1 + X2 + X3+ „„ + Xn / n 这里 X1:第一次的测定值 X2:第二次的测定值 X3:第三次的测定值 n:群的大小 ,并且,X在记述的时候,在原来数据的基础上,错后一个小数点。(例如:0.1cm?0.01cm) 步骤3. 范围R的计算 每一组群中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求范围。 R=(数据的最大值),(数据的最小值) =— 步骤4. 计算总平均X和范围的平均R =————X =X1 +X2 +„„ +Xn / k ,ΣX / k —X1:第1群的平均值 R1:第1群的范围 —X2:第2群的平均值 R2:第2群的范围 —X3:第3群的平均值 R3:第3群的范围 K: 群的数 —ΣX:数据平均值的合计 ΣR:范围的合计 =— 并且,X值保留在原数据的2个小数点后。R值保留在原数据的1个小数点后。 18 步骤5. 管理线的值的计算 ,求X管理图、R管理图各自的中心线(CL)、上方管理界限(UCL),下方管理界限(LCL) ,? X管理图 =中心线 CL = X =上方管理界限 UCL = X + A2R =下方管理界限 UCL = X , A2R ? R管理图 — 中心线 CL = R — 上方管理界限 UCL = D4R — 下方管理界限 UCL = D3R 这里A2、D3、D4的值会由于群的大小有差异,所以按照表1来求值。 ,表1 X-R管理图系数表 ,群的 X管理图 R管理图 大小 A2 D3 D4 2 1.880 0.0 3.267 3 1.023 0.0 2.575 4 0.729 0.0 2.282 5 0.577 0.0 2.115 6 0.483 0.0 2.004 7 0.419 0.076 1.924 8 0.373 0.184 1.816 9 0.337 0.184 1.816 10 0.308 0.223 1.777 步骤6. 管理图的做成 ,在表格用纸或者是规定用纸的上方画出X管理图,下方画出R管理图,并记入轴和刻度。 19 ,横轴记入日期、按照时间顺序编制样品的编号等,R管理图和X管理图兼用。纵轴记入数据的测定值的单位。 ? 画管理线的时候,CL是实线,UCL和LCL是虚线。 ,? 在图中构想各群的X和R的值。 ? 如果出现了在上部管理图和下部管理图之外的点的话,用容易辨别的◎和?来表示。 步骤7. 必要事项的记入 在管理图中记入以下项目。 ? 群的大小 ? CL,UCL,LCL的值 ? 数据的简历 ? 管理图的标题(标题) 第七回 附录2:P管理图的做法 一 p管理图就是成品等的不良率用P来表示,实施品质管理的做法。,-R管理图有相同的作用。不良率就是包含在样品中的不良品的个数,不良品的个数r和检查个数n比率就是 p=不良个数/检查个数 = r/n 如果样品全是良品的话,p = 0,如果样品全是不良品的话,p = 1。因此,0,p,1。 p×100的值就是样品中不良品的百分率,即不良百分率。 p未必全是指不良率。可以是某种具有特殊属性的东西的比率。比如说,良品率、2级品率等等都可以。只是良品率一般用q来表示。 q = 1,p 一p管理图的做法比,-R管理图简单。下面按步骤讲解它的做法。 第1步 收集数据 因为是对记数值进行的收集,所以是指成品一个一个单位生产的情况。采集样品,根据检查标准,分别将数据分为良和不良的数据。这种数据在后面分群的时候,群数要在20以上,例如进行20个批号以上的数据收集。 第2步 分群 一在p管理图中和,ーR管理图是一样的,也需要合理的分群。一般是一定时间或一个批号的分群。在p管理图中直接把样品当作群的情况比较多。 一般群的大小是50-100以上,每个群的不良个数的平均值最好能够达到1-4以上。样品越小精确度就越差。 第3步 计算各群的不良率p。 p =(不良个数)/(检查个数)= r/p 求出各群的p。求不良百分率的话就是100p。 第4 步 计算平均不良率p 平均不良率,就是全部群中的包含的不良个数的合计除以检查个数。 20 p =(总不良个数)/(总检查个数)= ?r/?p 第5步 计算管理界限 计算p管理图的3δ管理界限用下面的式子。 使用不良率p的情况下, ___上部管理界限 ,,,,,,,?,(,,,)/, ___下部管理界限 ,,,,p,,?,(,,,)/, 使用不良百分率100p的情况下, ___ 上部管理界限 ,,,,100,,3?100,(100,100p)/, __ 下部管理界限 ,,,,100,,3?100, 只是下部管理界限为负数的时候不考虑LCL。 第6步 划管理线 一一使用画图纸或固定用纸,横轴为群号、纵轴为不良率或不良百分率。中心线为,,在, 一上下方画上管理界限。,用实线,界限线用虚线。 第7步 在管理图上画上各群的不良率p。 一把各群的不良率按群号打点。在界限外的点,画双圆圈,这些和,,,管理图一样。 附录3 ,,,,管理图的做法 一天只能得到一个数字的情况下是不能求范围R的,所以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将与第二天 的数字之差作为范围(绝对值)。它就叫移动范围,用R来表示。 S 一求出这个,,の平均値,,、根据下面的式子求,管理図管理界限。 一一 上部管理界限 ,,,,, ,,2,, 一一 下部管理界限 ,,,,, ,,2,, 关于,,管理图 一 上部管理界限 ,,,,,4,, 下部管理界限 ,,,は考えない 只是、,,,时候,,2,2.66、,4,3.27。 一 无论是什么情况,制作的步骤都和,,,管理图相同。 第十二章 数据的采集方法???取样 21 在第六章、品质的数量化、第七章、把握事实、等等中已经学习过关于数据方面的知识。在本章中将就数据的概念、搜集和处理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2.1采集数据的目的和数据的种类 我们在许多情况下都要采集各种各样的数据,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期待对以后的工作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没有任何目的数据采集是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采集数据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 分析用?调查用 为了评价生产工艺中材料和机械的状态、或者市场上成品的状况所收集的一系列数据可 以用在品质的改善上。试验?开发方面的实验数据也属于这一范畴。 ? 管理用 上下班时刻记录机上所记录的上班时间、生产工序中时时刻刻监视变化要素和成品状态 用于处理异常现象的数据、或者监视生产工序状态不断改变工序操作条件的调节用数 据,这些都属于这一范畴。 ? 检查用 为了确定检查对象的成品或批号是否合适或者是否合格所采集的数据、或者身体健康体 检的一些数据等等。 然后采集这些数据的目的就是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合理解释采取措施。另外在很多情况下还用来处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那些用来推测合格与否的数据结成的集团整体的相关问题。 数据的种类有: ※ 计量数据:通过测定得到的数据 ※ 计数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 ※ 顺序数据:第1位、第2位???这种表示顺序的数据 ※ 其他,还有语言数据,主要用于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等方面。 计量数据是通过种种测量仪器得到的数据,在数学上相当于“实数”。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有效数据,这要根据实际目的和费用来决定。 计数数据,就是象“1个”、“2个”???或者“1根”、“2根”???这种可以数的数据,在数学上相当于“正数”。没有说不良品1/2个、0.3个的情况。只是,计数值除以计数值结果的有效数字再多仍然被看作是计数值。不良品数量除以生产数量所得到的不良品率尽管用小数和分数来表示,仍然被看作是计数值。 12.2 数据的采集方法???取样 从市场、生产工序或者一个生产批次(同一的成品或者用相同的原料在相同的条件下制作的东西、相同处理对象的群)上采集数据采取某种措施的时候,这个处理对象的整体就叫“总体”。然后从整体中抽出来的对象或试料就叫样品。 (1) 整体和样品的关系 采集数据的目的就是根据整体内容的所有知识的把握然后对整体采取适当的措施。要记住不是单纯地获取样品的情报。 在统计学上,由有限个要素构成的整体就叫有限整体,由无限个要素构成的整体就叫无限整体。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对于在连续的生产工序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样品数量来说它是由非常大的数量的要素构成的,因此这个整体可以看做是无限整体。而且这个生产工序可以看作是一个无限整体。 (2)取样 为了正确把握整体的状况,与整体相关的所有项目的比率(不良品比率、某种特性的 22 水准比例、等)都要求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中取出与这个比例相同的样品。这种取样的最准确的方法就是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就是构成整体的单位体或单位量,都能够以相同的概率进入样品的取样方法。使用随机取样法,就要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随机确定取样位置。 从整体中抽取多个样品,对这个样品进行多次测定所得出的数据,都不可能是一样的数据,而是有波动的。这种由于取样方法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就叫取样误差。所谓的取样误差是由于从整体的不同位置取样而产生的波动。 理想数据可以认为是误差小的数据。 在这里误差可以分为“波动”和“偏差”。 测定值的中心最接近真正值,测定值的波动很大的话就叫精密度差(PRECISION)。另一方面,测定值的波动很小,但测定值的中心偏离真正值的话,则叫真实度差(TRUENESS)。 综合评价这种精密度和真实度的尺度就叫精确度(ACCURARY)。为了准确把握整体信息,真实度很重要,没有偏差的取样方法是很重要的。这种最准确的取样方法就是随机取样法。 把整体分为几个区间,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各区间的信息的情况下,比起随机取样法最好采用二段取样法。但是在信息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随机取样法是最安全的。 12.3 数值数据的归纳方法 在进行精确度高的推测的情况下,掌握数据多的一方会凭借经验充分理解,并且进行理论说明。数据越多,就越有可能进行数据分布和波动情况的探讨。 分布的中心值、平均值、中央值等,波动有标准偏差、偏差平方和等前面已经学习过,在这里省略。 第十五章 把握关系???散布图及其相关内容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的温度和收获率(平均单位原料的生产量),获取象这种成对数据的关系的方法就叫“散布图”。 15.1 散布图 所谓散布图是指为了调查成对数据的关系,将这两个特性值分别作为横轴和纵轴,然后将成对数据在上面打点的的一种图。这里的成对数据可以考虑如下几种。 ? 某个特性值和其他特性值,比如,入学考试中英语和国语的分数,身长和体重等等。 ? 某个要素值和与结果相关的特性值,比如,加工前尺寸和加工后尺寸、广告次数和销售 量等等。 15.2 散布图的看法 (1)检查是否有异常点 就是检查在散布图上有没有非常偏离整体的点。如果有异常的话,就有必要调查一下是否有打点错误、不良材料的混入、测定错误等方面的原因。 (2) 观察2个数据间的关系倾向 ? 如果某个特性值变大,其他特性值也就相应变大的话,这是正的相互关系。 ? 如果某个特性值变大,其他特性值却相应变小的话,这种关系就叫负的相关。 ? 两个特性值,即使一方变大,其他的却丝毫没有变动的情况,,这种关系叫做无相 关。 (3)看两个数字间关系的强弱 看散布图上打点的波动情况就可以看出相关的强弱。如果相对于“右升”或“右降” 23 倾向,打点依然是直线分布或者接近直线分布的话就叫强的相关。严密的来讲,有计算相关系数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4)调查有没有分层(类)区别的必要。 假设在一张散布图上混杂着不同原材料、不同机械设备的数据,如果根据这些不同属性的项目进行分类区别的话,有时候也会因此导致其失去既存的关联性。 15.3 散布图的活用方法 散布图是观察两个特性数值之间关系的方法。根据要素和特性的关系,经常用于追查在生产工序中出现缺陷的原因。 另外,还被用在利用通过简易法得到的数据来管理工序的情况。 事例:销售目标的设定 在某个职场中,通过调查广告次数和销售额的关系,来制定销售目标从而开展相应的促销活动。首先根据最新的数据制作散布图,象图1中所示的,确定了广告次数和销售额之间的很强的相关关系。 销售额 ? ?? ? ? ? ?? ? ? ? 广告次数 根据这种关系,把广告次数定为X,销售额定为Y的话,通过X就有可能推测出Y来。这种根据数据求出的最合适的算式就叫回归式。然后这种分析就叫回归分析。 有必要的话希望大家详细参照统计学的书。 第八回 第十四章 HACCP(危害分析重要分析点)方式 首先,HACCP方式是Hazard Analysis-Critical Control Point System的简称,译成食品的危害分析?重要管理点方式。 HACCP无论理论上还是日常生产中都是可以简单使用的一种科学的卫生?品质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有很高的评价。 这种模式最早公布是在1971年在美国公布的,在宇宙食品开发中为了100%的保证食品安全,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基于这种考虑,于1973年公布实施。 最初开始用于微生物规格的设定、实验法的标准化,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变迁发展到现在的食品安全保障。 24 在日本,从1992年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995年后生省(相当于中国的卫生部)把它定为自主卫生管理标准,并且制定了认证制度,然后在食品行业得到快速普及。 1. HACCP及其定义 将HACCP分为HA=危害分析、CCP=重要管理点,这样两部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Hazard=危害、 Analysis=分析、Critical=重要、 Control=重要、 Point=点) 它的定义就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的一种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手法”。 所谓“危害”是指没有安全性,或者微生物污染、增殖,进一步讲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等等。 重要管理点(CCP)是指能够控制已经被确认的危害的场所、处理方法或者工序。有1个或者1个以上的危害因子,如果能控制这些危害因子,减少或者阻止危害的东西就叫CCP。 2(HACCP的特点 这种方式非常具体,食品行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一点在日本现在与成为品质保证主流的ISO9000比较的一个特色。(关于HACCP和ISO9000的相关内容后面再做讲述) 也就是说,食品经过原料的入货到成品的出货经过几道工序被生产出来,如果按以前的以成品检查为主体的方式来确认食品的品质和安全的话,尤其微生物检查需要1~2天时间,等到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成品已经出货,这样的情况是不好的。 而且全部检查又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保证成品整体的质量是有一定困难的。 这种HACCP方式的根本就是,在每一道工序上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然后进入到下一道生产工序。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保证每一道工序的产品质量。 与探讨生产结果防止下次出现相同错误的一般性错误相比,可以说QC(以往的品质管理)是更迅速、更正确的一种方法。 本来HACCP主要是根据微生物进行危害防止为主的,不仅止于这些,对于能够引起重大后果的危害可以起到防止作用,这是它的一大优点。 3.HACCP的具体做法 HACCP,有“7项原则”,如果把它按顺序体系化的话,就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 分析危害 原料入货——明确在成品出货之前的各道工序中,有什么危害在哪个阶段有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可能性,它的严重性有多大。 25 关于原材料及成品的制造、配送及使用的危害分析由如下事项组成。(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危害分析不仅限于工厂内,它范围很广,包括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出货。) ? 潜在的有害原材料和食品的确认,也就是确认是否有有毒物质、病原微生物或者大量的 腐坏食品的微生物,或者是在助长微生物的繁殖。 ? 调查并确认在食品流通阶段的潜在污染源及可能引起污染的特定场所。 ? 调查在生产、制造、配送、储藏以及在 的过程中,微生物生存、增殖的可能性。 ? 对已经被确认的危害的危险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价。 这里所说的危险性是指与一个危害发生相关联的危险性,这样的危险性是一直存在,还是每天发生1次,还是每年发生1次,对这些事情进行评价。 严重性是指一个危害的大小程度。是事关人命,还是与很多的生病有关, 26
本文档为【日本企业里的品质管理培训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