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07-12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重要】07-12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重要】07-12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重要】07-12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重要】07-12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重要】07-12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答案.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9.“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10(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叉要有—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教学 B.自由讲学 C.注重考试 D.藏书读书 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1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海广方言馆 1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 B.学术人才 C.新国民 D.实业人才 1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A.教育独立 B.教授治校 C.思想自由 D.文理沟通 B.1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A.国民教育第一 B.群众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儿童教育第一 B. 1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A,浙江大学 B.复旦大学 C.天津大学 D南开大学 2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A.平民教育思潮 B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职业教育思潮 2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教会教育 B.23(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教育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B.24(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A.道尔顿制 B.葛雷制 C.昆西制度 D.文纳特卡制 C. 25(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A(儿童对母亲的爱 B(儿童对父亲的爱 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儿童对上帝的爱 B( 26(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A.活动 B.自然 C.社会 D.劳动 27(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 A(哈勒大学 B(柏林大学 C(哥延根大学 D(慕尼黑大学 B( 28(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 A(《阿斯蒂埃法案》 B(《费里法案》 C(《富尔法案》 D(《教育改革法》 B(29(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A.约翰.杜威 B.本杰明•富兰克林 C.贺拉斯•曼 D.亨利•巴纳德 C(30(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A(永恒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B( 3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32(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33(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A.教学跟随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 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于发展 35(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A.连锁 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学习 36(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37(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接受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4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41(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做出进—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重组 42(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43(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44(学生用“—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5(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4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47(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50(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5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52(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5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55(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5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I.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B 3(C 4(A 5(B 6(D 7(A 8(D 9(B 10(D 11(B 12(B 13(C 14(A 15(C 16(A 17(C 18(C 19(D 20(A 21(D 22(B 23(D 24(A 25(A 26(D 27(B 28(A 29(C 30(A 31(D 32(C 33(C 34(C 35(B 36(B 37(A 38(B 39(A 40(C 41(A 42(D 43(B 44(D 45(D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6(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3分)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3分)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 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型。(3分,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 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3分) 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2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4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答案要点: (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7分) (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5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学生因素。 (3)学科发展。 (4)社会要求。 【评分说明】考生能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三个方面略作阐述的,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15分;若从其他方面阐述,合理的可酌情给1,5分。 51(答案要点: (1)学而不厌,(3分)诲人不倦。(3分) (2)以身作则。(3分) (3)爱护学生。(3分) 【评分说明】上述诸要点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 52(答案要点: 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2分)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国内背景)。(2分) 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3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2分)强凋天才教育;(3分)增拨大量教育经费。(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2页(共5页) 【评分说明】若从其他方面闸述,其内容与各要点相关者可酌情给分,但所给分数不超过各要点的满分值。 53(答案要点: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4分)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分)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5分)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3分) 54(答案要点: (I)历史(或偶然事件)。 (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评分说明】考生若回答上述要点以外的答案,合理的也可给分。每答对l点给3分,答对5点及以上者给满分15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答案要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I)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3分)(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分)(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3分)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3分)(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分)(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3分) 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分)(2)不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3分)对“生活”的理解不l司,陶行知强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足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3分)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足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戚强调的是学校教育。(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言之有理也可酣情给分。 56(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5分)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5分)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5分)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 ?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以上4个要点,每论及1点给5分,论及3点即可给满分1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三个方面不尽相同,但思路清晰、视角独到且能展开论述的,可酌情给分。 57(I(答案要点: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 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3分)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7分) (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向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只回答要点,给6分;能结合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分别从归因的三个维度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另酌情给l,4分) (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10分。考生的回答与要点不尽相同,但只要符合归因理论,可酌情给1,6分) ?(答案要点: (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 ?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其中优、缺点各3分)。 (2)研究设想(12分) 【评分说明】每点6分 【评分说明】?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给6分;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另酌情给l,6分。?若仅综合题目中给出的三种思路,给3分,进一步 说明理由者另酌情给1,3分。?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者酌情给1,6分。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 2(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 4(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践活动 7(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 8(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 A(教育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B(国民教育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9(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10(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1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 A(都学 B(乡学 C(国学 D(官学 12(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13(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 A(墨翟 B(孟轲 C(王充 D(韩愈 14(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 A(帖经 B(策论 C(诗赋 D(经义 15(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 A(《蒙求》 B(《名物蒙求》 C(《童蒙须知》 D(《三字经》 16(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 A(去除人欲 B(获取天理 C(博通百家 D(求得功名 17(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设立学部 D(创设京师大学堂 19(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2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 A(陕北公学 B(延安大学 C(华北联合大学 D(抗日军政大学 21(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西塞罗 2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 A(人文主义教育 B(新教教育 C(天主教教育 D(耶稣会教育 23(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 24(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 A(泛爱学校 B(文科学校 C(实科学校 D(国民学校 25(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 A(学区制 B(中央集权制 C(地方分权制 D(混合制 26(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 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 B(新大学运动 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 D(大学推广运动 27(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 A(初级学院 B(社区学院 C(赠地学院 D(技术学院 28(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 A(《福斯特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 C(《费舍教育法》 D(《巴特勒教育法》 2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 A(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20年代的教育改革 C(30年代的教育改革 D(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 30(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 )。 A(要素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 D(存在主义教育31(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亲密感 C(自我完善感 D(自我同一感 32(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33(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4(“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35(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 A(概念转变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整合 36(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 A(摇头 B(系鞋带 C(心算 D(作文 37(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38(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 C(建立慢,消退快 D(建立慢,消退也慢 39(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 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40(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服从水平 B(依从水平 C(认同水平 D(内化水平 41(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 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问题解决 42(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派生类学习 B(相关类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 43(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 A(最高 B(最低 C(中等 D(最高或最低 44(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45(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47(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48(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50(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51(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52(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的原因。 53 54(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5(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56(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人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 村。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D 3(C 4(A 5(D 6(D 7(B 8(D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C 16(A 17(B 18(C 19(A 20(D 21(C 22(B 23(B 24(A 25(C 26(D 27(C 28(B 29(C 30(B 31(D 32(A 33(D 34(A 35(A 36(B 37(A 38(D 39(D 40(C 41(A 42(A 43(C 44(B 45(B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6(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4分) 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4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2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4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2分)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2分)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3分)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 果。(3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答案要点: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4分)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4分)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7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3分) (2)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3分)相关课程把两门或i~f-I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3分)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3分)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3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1(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4分)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4分) (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识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3分)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4分) 52(答案要点: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5分)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5分)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3(答案要点: ‘ (1)优点: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3分)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3分)便于进行多次观察。(3分) (2)缺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3分)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4(答案要点: (1)是否式。 示例:你是班主任吗? A(是 B(否 (2)单项选择式。 示例:你最喜欢下列哪一类体育活动? A(球类 B(田径 c(游泳D(体操E(武术 F(其他 (3)多项选择式。 示例:你比较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限选三项) A(新闻类 B(影视剧类 C(体育类 D.广告类 E(谈话类 F(歌舞类 G(少儿类 H.其他 (4)量表式(等级式)。 示例:我觉得我在班里很重要(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非常不符合 (5)排序式。 示例: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内。 ( )能坚持观察活动。 (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评分说明】只要考生答出上述5种格式中的3种并举例恰当,即可得满分。每种格式答出名称给2分,视举例情况再酌情给l,3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答案要点: (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6分) ’ (2)材料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9分) (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5分) ?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 ?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队教学;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 ’ ?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 【评分说明】 ?关于第(1)、(2)点,考生的回答若与要点意思相近,但表述不同,可酌情给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关于第(3)点,只要求考生答出3点,每个要点5分。其他合理答案,每论及一个酌情给l,3分。 56(答案要点: (1)二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7分) 粱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教员、学董、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7分) (2)二者的异同 晏阳初与粱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6分)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地是对中国“社会病”具体表象的归结:粱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寻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4分)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粱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6分) 【评分说明】只写出每个教育方案的要点而不展开论述的,最高不超过4分:能从其他方面较为合理地比较二者异同的,可以酌情给分,每点最高不超过4分。 57(I(答案要点: (1)基本过程(12分)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 ?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 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2)影响因素(12分) ?有关的知识经验: ?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3)举例说明。(6分) 【评分说明】 ?关于第(1)点,每个要点满分3分。如在参考答案之外按某个心理学家的观点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关于第(2)点,只要求答出其中的3点,每点满分4分。每点要求展开说明,只答出要点未作说明者酌情给l,2分。 ?关于第(3)点,要求例证准确。若举例不够准确、论证不够充分,酌情给1,3分。 II(答案要点: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4分)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的形成”。(4分) (3)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4分) 格式:Ol X O2 或 YI x Y2 (4分)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实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4分)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4分) 改进方案描述:(6分)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评分说明】 ?第(1)点若写出两种及以上抽样方法,不给分。 ?第(4)点中的改进方案部分,写出其中任一实验设计的名称给4分;对改进方案进行描述的,可参考示例酌情给l,6分。提出其他改进方案且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l,6分。若写出多种改进方案,只按一种方案给分。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2(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 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6(小明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 A(正规教育 B(半正规教育 C(非正规教育 D(业余教育 7(18一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8(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鉴定性评价 9(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10(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A(集体教育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11(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 A(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 B(教师对课程的再开发 C(管理者对课程的监控 D(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12(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A(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培养学生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 C(培养学生运用特定信息检验假设一致性的能力 D(培养学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 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C(选择教材教法开展教学工作的权利 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14(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 D(父子、兄弟、夫妇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A(玄儒文史 四馆 B(玄儒律算四馆 C(文史律算四馆 D(文史书算四馆 16(“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积分法” D(“六等黜陟法” 17(王守仁的修养方法强调“事上磨炼”,其所谓“事”是指 A(家事 B(农事 C(人事 D(心事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A(废除八股考试 B(颁布近代学制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19(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戊辰学制” 20(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A(“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21(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A(专任制 B. 导生制 C(导师制 D(辅导制 22(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23(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 A(社会的经济基础 B(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C(不偏不倚的公正事业 D(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24(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A(“拉比” B(“古儒” C(“书吏” D(“校父” 25(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A(毕达格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是 A(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B(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C(教育内容的世俗化 D(教育实施的终身化 28(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福禄培尔 29(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为 A(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B(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 C(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D(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 30(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 A(《巴特勒法案》 B(《巴尔福教育法》 C(《费舍教育法》 D(《福斯特教育法》 31(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 A(葛雷制 B(昆西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 3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A(一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33(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主张传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倡发现学习的是 A(改 造主义教育 B(要素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34(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35(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36(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内控型与外控型 D(分析型与综合型 37(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的是 A(统觉团 B(认知地图 C(学科基本结构D(编码系统 38(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39(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社会建构主义 B(激进建构主义 C(皮亚杰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40(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图式 B(命题 C(表象 D(产生式 41(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42(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高级规则学习 43(“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形成学习兴趣 44(研究表明,专家棋手在扫视实战棋局5秒之后,能准确再现20多个棋位,而新手仅能记住4到5个棋位。对于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的观察力敏锐 B(专家的记忆力敏捷 C(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D(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棋局的知觉模式 45(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A(习得效应 B(情绪唤起效应 C(抑制效应 D(反应促进效应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46(人是教育的产物。 47(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48(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50(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51(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5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53(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评析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 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9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 弄的对象。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 使他遭到同学的取笑。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 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老师解释说:“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愠不火,充满了关爱。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 小明马上应道:“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冬冬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丽丽提出了“公平”问题:“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第二天,张亮回到学校,有好几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拉链。课间休息时,张亮和大家玩游戏,竟然赢了三回。日子一天天过去,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发生。 55(试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1(阅读下述案例,请分别用3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小明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 小明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5分。父母设法让小明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铆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平均线以上。可是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级统考中,小明成绩的总分排名却落到班级第37名。寒假中小明有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验中,小明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他回答问题。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小明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原来语文一直是小明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近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父母对小明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 ?(分析下述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讨论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断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1)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B 3(C 4(B 5(A 6(A 7(C 8(B 9(D 10(B 11(A 12(A 13(A 14(B 15(A 16(B 17(C 18(B 19(C 20(C 21(C 22(B 23(D 24(B 25(C 26(B 27(D 28(B 29(D 30(A 31(D 32(A 33(D 34(A 35(A 36(C 37(C 38(B 39(D 40(A 41(D 42(D 43(A 44(D 45(C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6(答案要点: 错误。(3分)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3分)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3分)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3分)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3分) 这种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3分)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去一味地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便只能是一种幻想。(6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3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3分)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4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4分)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答案要点: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3分) (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4分) (3)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4分) (4)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4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5分) (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5分)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1(答案要点: (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3分) (2)以教育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3分) (3)培养能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具有“德行”、“言谈”、“道术”三方面素质的“兼士”。(3分) (4)注重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内容。(3分)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分。 52(答案要点: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3分)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5分)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3分)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4分) 【评分说明】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53(答案要点: (1)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量数。 (2)差异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量数。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描述某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位置的量数。 (4)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 【评分说明】上述给出的4种量数中,每答出1种给5分,其中名称2分,解释3分;答出其中任意3种,即可给满分15分。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答案要点: (1)在此案例中,华老师组织了多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如:给学生讲解小儿麻痹症患者动作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残疾人的处境和心情,启发学生改正取笑、捉弄残疾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同情、善待弱小。(10分) (2)华老师配合使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学生。第一,说理教育的方法。她向学生具体解释了张亮动作笨拙的原因,但没有直接对学生采取道德劝诫,而是循循善诱。第二,移情理解的方法。华老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看问题。第三,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10分) (3)课堂中呈现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华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运用权威教训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运用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解决问题。(10分) 【评分说明】每点答对概括性的说明给5分,阐述视准确、充分的程度再酌情给1--5分: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5(答案要点: (1)相同点: ?均将古典科目作为课程的基础和主体,重视古典语言教育,忽视本民族语言教学,(6分) ?均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6分) ?均在后期发展中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弊端。(6分) (2)相异点: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宗教与道德的价值。(6分)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朝臣和君主。(6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不同,但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56(本题为必选题,考生须在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 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I(答案要点: 小明厌学情绪、弃学行为可以用多种学习动机理论来解释: (1)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通过影响其情绪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动机。(4分) 小明进入高中后,在几次年级统考中名次后移,虽经努力而未见成效,就将自己的学业失败归之于能力低下,这一消极归因使其感到羞愧,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很不乐观,因而降低了学习的坚持性。(6分) (2)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4分) 小明进入高中后由于几次考试连续失利,因消极的归因模式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对 学习成功的期望降低。当“改变失败结局”的目标一再受挫后,体验到更多的紧张、焦虑,因而产生厌学情绪。(6分) (3)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自我价值需要是人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获得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维护自尊。(4分) 小明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容易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水平低。此时如果继续努力学习而成绩仍然不能提高,小明就不得不因承认自己“无能”,而面临丧失自尊的威胁;如果放弃学习,便可将学业失败归因于“没有学习”、“没有努力”,从而避免了自尊的丧失。因此,放弃学习是小明保护自我价值、避免自尊丧失的一种策略。(6分) 【评分说明】如果考生从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缺少强化、经受惩罚)、习得性无助等方面分析,只要讲清理论的基本思想,且能联系小明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解释,均可酌情给分。 ?(【答案要点】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4分) 其格式为:O1 X O2 或者 Y1 X Y2 O3 O4 Y3 Y4 (5分)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9分)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6分)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做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 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高,外在效度不高。(6分) 【评分说明】关于第(3)点,考生若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者,亦酌情给分。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D(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 7(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 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9(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0(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模式 C(教学目标 D(教学设计 11(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教 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丁和戊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 B(?、? C(?、? D(?、? 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 D(轻视科技教育 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 B(达于教化 C(贤良方正 D(茂材 16(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17(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礼乐 B(礼法 C(仁义 D(天理 18(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B(下帷讲学 C(讲论讲会 D(转相授受 19(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 B(《论语》和《中庸》 C(《孟子》和《中庸》 D(《孟子》和《大学》 20(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D(人性具有稳定性 21(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 B(开发“民智” C(发展人的个性 D(造就“完全人格” 22(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 B(发展师范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 D(推进社会教育 23(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24(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 B(阿拉伯教育 C(基督教教育 D(世俗封建主教育 25(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奥古斯丁 26(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 B(昆体良主义 C(新托马斯主义 D(新柏拉图主义 27(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8(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29(20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A(自然后果 B(作业的作用 C(感官教育 D(游戏的作用 30(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A(自由与合作 B(活动与主动 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D(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A(完全中学 B(统一中学 C(综合中学 D(文实中学 32(“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 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 D(赞科夫 33(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A(《经验与教育》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 D(《教育与社会》 34(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35(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6(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 B(认知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37(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B(语义网络 C(命题网络 D(产生式系统 39(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经验-分析范式 B(社会批判范式 C(诠释-理解范式 D(复杂思想范式 40(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专著 41(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日记描述记录法 C(时问取样记录法 D(行为检核记录法 42(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43(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Y的被选率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伦理原则 44(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A(标准差 B(方差 C(标准分数 D(相关系数 45(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A(前言部分 B(正文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 D(附录部分 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47(课程即学校开设 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5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53(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G(sandberg)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1850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年和1970年人均国民 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 55(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201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B 6(C 7(B 8(B 9(C 10(D11(D 12(D 13(A 14(C 15(A 16(A 17(C 18(C 19(D 20(C 21(D 22(A 23(D 24 B 26(A 27(B 28(B 29(C 30(A 31(C 32(A 33(B 34(B 35((A 25( D 36(C 37(A 38(D 39(D 40(B 41(B 42(C 43(A 44(C 45(D 二、辨析题 46(【答案要点】 错误。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47(【答案要点】 错误。 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 48(【答案要点】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来看,高智力者,创造力可低;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反过来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智力可高可低。 智力是创造力的一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创造力还受到知识、人格特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49(【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50(【答案要点】 (1)目标:“全人生的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是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内容:?人生观指导:以对人类作出贡献为幸福;?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神;?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技能;?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识, 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文化生活指导:参加科学、文艺、游历等多方面文化活动,富有人生情趣。 51(【答案要点】 (1)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 (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 52(【答案要点】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 53(【答案要点】 (1)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假设必须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假设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1)表中数据所显示的教育影响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成人识字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成人识字率越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可见,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1850年,有些成人识字率超过70,的国家(如瑞典、芬兰)收入位次很低,有些识字率约50%的国家(如英格兰和威尔士、比利时)收入位次颇高,甚至有些识字率低于50%的国家(如西班牙)的收入位次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识字率高的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超 过识字率偏低的国家。这表明,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其经济功能具有滞后性。 (2)教育之所以具有上述经济发展功能,是因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具体表现为:提高劳动的自觉性,缩短掌握新技术和转换工种的必要时间,形成解决复杂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发明、参与生产管理、革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教育的经济功能之所以具有上述滞后性特点,是因为:第一,一代人的教育水平影响下一代人的素质,从而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发展;第二,教育水平起点高的国家,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时间越久远这种由教育带来的经济优势就越明显;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教育发展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教育水平起点越 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55(【答案要点】 (1)指导思想的异同。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 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 (2)改革措施的异同。 相同点:?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开办西式近代学校。 不同点:?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 56( ?(【答案要点】 上述5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消退。 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 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 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 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 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答案要点】 (1)观察法和访谈法。 (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高;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 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而教育实验研究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高,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身 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A(教育学 B(比较教育学c(元教育学 D(教育哲学 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土(补偿教育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回归教育 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A(运算能力的培养 B(操作能力的培养 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这种做法属于 A(二部制 B(工 c(复式教学 D(合作教学 读制 6(学制规定了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 校之间的 A.主导与辅助关系 B(领导与从属关系 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 7.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经验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D(融合课程 9.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A.作业分组制 B.活动分组制 C.异质分组制 D.混合能力分组制 -- 10.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 +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俄狄浦斯效应 C.布莱特效应 D.布朗效应 11.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万能论 B.劳动力市场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12.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A.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B.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 D.基础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13.某山区小学,每个年级数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均由一名教师担任。 A.兼任教师B.主任教师 c.级任教师D.科任教师 14.先秦墨家所倡导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是 A(政治教育 B(科技教育 c(艺术训练D(军事训练 15.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衡》 D(《白鹿洞书院揭示》 16.随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国经学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标志是 A(设置博士 B(守师法家法 c(建立察举制D(创办太学 17(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和诗赋 B(墨义和策论 C(策论和诗赋 D(经义和帖经 18(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性质上属于 A.理学书院 B(实学书院 C(制艺书院 D(考据书院 19(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A(《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 B(《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c(《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D(《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20.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 A(科学化 B(集权化 c(学术化D(法制化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洋务学堂特点的是 A(以造就专业人才为唯一培养目标 B(以“西文”、“西艺”为唯一教学内容 C(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 D(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22(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A(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A(教育为长期的战争服务 B(群众教育第一 c(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 D(生产教育第一 24.在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A(体育馆 B.埃弗比 c(体操学校 D(角力学校 25.古罗马教育家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论雄辩家》 c(《忏悔录》 D(《论灵魂》 26(19世纪3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兴办 A(公立小学 B(公立中学 C(公立职业学校 D(州立大学 27(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 A(“春季” B_“夏季” C(“秋季” D(“冬季” 28(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洛克 c(斯宾塞 D(赫胥黎 29(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A.帝国大学B(教育部 c(大学区 D(索邦大学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是 A(拉伊 B(凯兴斯泰纳c(蒙台梭利 D(克里斯曼 31(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 A(《学制令》 B(《大学令》 c(《产业教育振兴法》 D(《教育基本法》 32.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 A-《斯宾斯报告》 B(《哈多报告》 c(《雷沃休姆报告》 D(《诺伍德报告》 33(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的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 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以及方法的运用和检验。他把这种思维称作 A(反省思维 B(情境思维 c(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A(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B(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35(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作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6(心智技能区别于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 A(流畅性、简缩性和适应性 B(简缩性、展开性和流畅性 c(简缩性、内潜性和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37(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 A(掌握目标B(学习目标 c(任务目标 D(表现目标 38(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以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新问 题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 A(学习准备B(思维定势 C(功能固着 D(思维阻抑 39(以所掌握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检索文献的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40(教育研究假设的表述应当避免使用 A(陈述句 B(疑问句 c(全称肯定判断 D(全称否定判断 41(某研究者欲考察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他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记录观察结果。这种观察是 A(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B(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42(在测量调查中,用“l”代表男性,用“2”代表女性。这一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43(教育行动研究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组成。它的提出者是 A(勒温 B(萧恩 c(斯腾豪斯 D(凯米斯 44(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完全正相关的相关系数 是 A(0(01 B(0(05 C(1(00 D(2(00 45(撰写学术论文时,把论点分为若干层次,论证时逐步展开,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A(平列分论式 B(平列层递式 c(层递推论式 D(层递平列式 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4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48(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5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5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53(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下述材料,评析论者的教育目的观,并联系实际论述这种目的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现在教育上的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做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别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把教育看作为将来作预备,错误不在强调为未来的需要作预备,而在把预备将来作为 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为不断发展的生活作预备的需要是巨大的,因此,应该把全副精力一心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尽量有意义,这是绝对重要的。于是,随着现在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未来,未来也就被照顾到了。” 55(论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56(请在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 的成绩计分。 I(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请问: (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其名称和格式)?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2011年)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5.A 6(D 7(A 8.C 9.B 10.C 11(D 12.B 13.C 14.B 15.B 1 6(D 17(C 18.B 19.A 20.C 21(B 22(D 23. A 24.B 25.B 26. A 27.A 28.C 29.A 30.B 31.D 32.B 33.A 34.C 35.D 36.D 37.D 38.B 39.C 40.B 41.D 42. A 43.D 44.C 45.C 二,辨析题 46.答案要点: 正确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围绕这一目的或任务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任务。 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唯师说的思想。 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 云”,否则就是背叛。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48(答案要点: 错误。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 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 三、简答题 49(答案要点: (1)课程与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学生的需要与特点。 (3)教师的教学经验。 (4)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条件。 (5)教学的其他实际需要和特点。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评分说明】上述要点每点3分,答对5点即可给满分15分。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表述 (答案要点: 不同,但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1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评分说明】若对上述各要点的回答,语句有异而含义无误,可不扣分;若语句或含义不全,则酌情扣分。 52(答案要点: (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能力的判断和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 ?获得成功经验:个体在成败上的直接体验是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授学习策略与方法,使个体获得直接成功的体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获得替代经验: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问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言语说服:重要他人对个体能力给予的积极评价,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功的预期水准。因此,创设宽松的氛围,降低焦虑水平,可 提高自我效能感。 ?合理的归因:鼓励个体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也就是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而对失败进行努力或运气等的归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评分说明】关于第(2)部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给12分。 53(答案要点: (1)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一些行为、思维等方面,有些研究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身心和权利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者应当遵守针对研究 对象的伦理原则。 (2)基本内容: ?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 ?避免给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 ?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1)材料阐述的是“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 (2)“教育适应生活说”针对的是“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后者主张,教育建立在儿童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基础上,为儿童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前者批评这种观点错误地以准备未来作为儿童当下学习的主要动力,主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教育应以现在为目的,使儿童主动参与和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 (3),,教育适应生活说”的合理之处在于,将生活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避免把人生机械地分为准备阶段和生活阶段,关注儿童当下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通过主动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来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这种教育目的观进行的教育改革尝试,曾经导致儿童习得的经验缺乏广度、深度和系统性,不足以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4)结合学校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等,论述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兼顾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的观点。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表述不同,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关于第(4)部分,仅提供了答题思路和视角,考生应作展开;考生若有其他合理论述,可酌情给1,5分。 55(答案要点: (1)赫尔巴特的兴趣观: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一种将思维的对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心力量,是一种智力活动的特性,并具有道德的力量。他把人类所具有的方面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类的兴趣和同情类的兴趣;把兴趣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 (2)兴趣观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培养儿童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是赫尔巴特为教学所确立的直接的、近期的目的,教学又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 ?兴趣观是赫尔巴特设置课程的基本依据之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一致,根据经验类的兴趣设置自然、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学、绘画等课程;根据同情类的兴趣设置外国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课程。 ?兴趣观是赫尔巴特确立教学形式阶段的重要依据。兴趣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教学进程之中:在教学的明了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注意;在教学的联合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 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在教学的系统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探求;在教学的方法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行动。 56(本题为选做题,如果考生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分。 I(答案要点: (1)影响因素: ?概念的性质:先前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学生的特性: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学生的动机和态度。 (2)教学策略: ?创设开放和安全的课堂气氛。 ?洞察和揭示学生的原有观念。 ?引发新旧经验的认知冲突。 ?鼓励相互讨论以解决冲突。 【评分说明】关于第(1)部分,所列各项均须答出,每项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 分。关于第(2)部分,考生只回答上述要点,而没有展开说明,每个要点酌情扣1,2分。 ?(答案要点: (1)最好选用“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其格式为: R兰姜f或R?1 理由:这100名学生在小学里均未学过英语,无法进行前测;根据题意只能用真实验设计,而不能用前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 (2)可以采用等组法中的“随机分派”方式,将100名学生分成品质均等的两个班;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实验班和控制班。 (3)优点:由于进行了等组化处理,且不存在前测对后测的影响,同时这种实验能系统操纵自变量并有效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内在效度较高;不进行前测,也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缺点:个别学生有可能自学过英语,由于没有前测,这一情况带来的差异不易发现。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012全国研究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学 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 批判教育学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3. 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 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 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 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4. 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 遗传决定论 B. 成熟轮 C, 环境决定论 D.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5.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 外在教育目的论 C. 教育准备生活说 D. 教育适应生活说 6.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 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 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 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 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7. 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0”,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播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A. 学科中心课程 B. 学生中心课程 C. 社会中心课程 D. 活动中心课程 8. 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 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10. 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11.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12. 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14. 两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15. 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16.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A. 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晏阳初 17. 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A. 新民德 B. 移民风 C. 增民财 D. 强民体 18. 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9. 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是 A. 德克乐利教学法 B. 蒙台梭利教学法 C. 设计教学法 D. 五段教学法 2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解决普及教育额师资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 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 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21.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 “博爱互助” B. “谋生济人” C. “敬业乐群” D. “爱国崇实” 22.我国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的新式学堂是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上海广方言馆 D. 湖北自强学堂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A. 公有民办 B. 公有公办 C. 公办民助 D. 民办公助 24.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 斯多葛学校 B. 体操学校 C. 埃弗比 D. 体育馆 25.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 A. 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 B. 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 C. 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 D. 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 2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 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 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 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 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27.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一句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 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A. 洛克 B. 卢梭 C. 夸美纽斯 D. 裴斯泰洛齐 28.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ZF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29.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30.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试验是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31.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32.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 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 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 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3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 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 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 3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35.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36.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 37.场依存认知风格者偏向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有意义学习 38.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A.结果期望低 B.结果期望高 C.效能期望低 D.效能期望高 39.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A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 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 40.某校有2500名学生,先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41.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 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 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 42.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43.李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44.凯米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4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 B.中数和平均数 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主义教育即集体主义的教育。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来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50.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51.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52.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53.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54.下文是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教育评论,请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此文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2)试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指出“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的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变相的语文教学(有删改) 有人说现在中学课程太多,五花八门,使学生应接不暇。我说现在中学课程并不多,除了英文,只有一门,便是国文。从中学往下,小学的课程似乎也不少;然而也只有一门,便是国语。从中学往上,大学的课程真可谓五花八门了;然而除了英文以及第二外国语,也只有一门,便是国文。 一个小学上自然课,课本摊在书桌上,学生看到“常绿树是四季常绿的,落叶树是秋冬落叶的”这样的文句,教师讲解了,“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落”是什么意思,“四季”是什么意思,“秋冬”是什么意思,一一说明,不厌其详;然而贯穿起来说:“一年四季总是生着绿叶子的那种树,叫作常绿树;到了秋天或冬天落掉叶子的那种树,叫作落叶树。”的铃„„的铃„„下课了。 一个中学上劳作课,教师受了学生的敬礼,回转身去就写黑板,一面写,一面看手里的“脚本”,最先写上六个大字:“书架子的制造”。接着是个小标题:“书架子的材料”,随后便是木与竹都可以做书架子,从价值方面说,竹比木便宜,从效用方面说,木比竹坚实;以及什么木什么木都可以做书架子,哪一种木最好,可是价贵,哪一种木最差,可是便宜,诸如此类。写完了一段,再来个小标题:“书架子的制法”。随后便是书架子的大小,视需要而定;假定它五尺高,分作六层,每层该多少高,横里该多少宽,诸如此类。第二段没有写完,下课铃响了,教师这才面对学生开口道:“今天来不及讲了,下一回再给你们讲吧。” 但是,假如有一个人,绝对不熟悉现在的教育的实况,他跑进无论哪一级的学校参观一天两天,必将惊讶地想到:“平常人听了两个钟头的平铺直叙的演说,就会打呵欠,伸懒腰, 用鞋底擦地板,给演讲者暗示,让他赶快把演讲结束;这班学生天天听讲,年年听讲,某字什么意义,某句怎么讲法,无非那一套,他们怎么忍受得住呢,”他或许还有奇怪的想头:“看他们一声不响,谁知道他们的心思在哪儿,说不定会如《孟子》上说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吧,或者无思无虑,空空洞洞,像禅家的入定吧,”他如果是一个慈悲的人,更将往深处去想:“,游心外鹜?是训练清楚头脑的障碍,,心无着处?是趋向槁木死灰的途径,而他们的情形恰正如此,太可怜了~太可怜了~让他们多做一点儿事吧,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手,用他们的口,无论怎样都是好的,退一步说,让他们跑出教室来种一方地,锯一根木头,甚至跑跳一阵,争论一阵,也是好的。只要不再教他们听讲那变相的语文功课,以至陷入,游心外鹜?或,心无着处?的魔境,他们就有福了。” 55.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56. I.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 试回答: (1)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 (2)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 (3) 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哪些强化,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请回答: 1. 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 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 该试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 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基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18. C 19. D 20. A 21. C 22. A 23. D 24. B 25. A 26. B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C 36.B 37.B 38.C 39.C 40. B 41.C 42.A 43.C 44.D 45. . 二、辨析题 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要点: 正确。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教师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其途径和方法是: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 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答案要点: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集体教育,因此,集体教育的核心即“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原则也被称为“平 行教育原则”,即:教师对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影响是同时的;教师和整个班级对每个成员的影响是平行的。教育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把整个集体教育好,同时把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教育好。因此,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不同于通常我们所说的“集体主义教育”,更多地是指一种教育工作的方式、对象和目的。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答案要点:错误。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体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减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语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的)。 心智技能的获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该阶段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原型操作阶段——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原型内化阶段——该阶段已经摆脱了实践模式,但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成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表现在外显的言语活动明显减少。三阶段表明,当最初面临一个新任务时,先是复述任务规则,也就是练习,但是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法则复述消失,也就是内化了。 该题目认为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 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内化阶段,机械的认为只要通过外部练习就可以获得的观点是不对的。 答案要点: 三、简答题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多数时期的教育以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更为具体的实例: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在的应试教育,为了追求高分数,很多学校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考试如同温柔的陷阱,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如高等教育的扩招,毕业生就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和足够多的岗位,致使很多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是无相应的岗位就业,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造成了社会压力,同时也有可能部分人就流向了国外,这时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50.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要点: (1)杜威提出了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重视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的联系,强调教育以内在目的为主。 (2)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1)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2)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说之主旨。 (3)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教育过程内在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虽然如此,杜威从不讳言教育与生长的社会性目的,因为社会性的要求与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杜威的社会理想是民主主义,杜威要求教育要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51.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答案要点: 17到18纪的德国,国家影响加强,实科教育风气增长,在这些背景下,开展的革新旧大学, 发展新大学的运动,该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征: (1)引入现代科学和哲学成果,排除宗教教条。 (2)大胆选用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 (3)尊重自由的学术风气, (4)首开民族语(德语)讲课的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 (5)设立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 (6)上课采用讨论观察实验等新的教学方法 引入现代科学和哲学,注重研究和教授的价值,形成了诸多现代大学的特征。 18世纪后半期,在启蒙运动及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德国天主教各邦普遍实施了大学改革运动,为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52.答案要点: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其中学习环境策略主要是善于选择安静、干扰小的地点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1.时间管理策略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1)时间排序,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有效时间管理的使用,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时间的质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在不同质的时间里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2.努力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是指掌握一些方法来排除学习干扰,使自己的精力有效地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1)激发内在动机 (2)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 (3)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4)调节成败的标准 (5)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 (6)自我奖励 3.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求助的行为。 学业求助策略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对工具的求助,一个是对人的求助: (1)工具利用策略 学习工具是学习中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学会有效利用学习工具对一生来说都是非 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 (2)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学习总是需要与人交流,老师和同学是学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性人力资源,必须善于利用。 53.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答案要点: 教育观察研究是采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其实施程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明确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进入观察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 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这种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 合理性: 1)私学的兴起:随着春秋时期“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王权衰落,礼乐破坏,官学失去政权依托,是垄断的文化学术向下层扩散,出现“学术下移”现象。为私学的产生创造 了条件。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自由传授也促进了各学派的形成,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在一定成度上体现了平等精神。孔子也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私学大师。 2)各派思想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孔子教育平等思想的体现 a)“有教无类”: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对于“有教无类”的涵义,不同的人在注解的时候存在一些分歧,但是有一点人们是公 认的:“有教无类”,同时,孔子兴办私学,招收学生的时候打破族类,国别,贵贱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入学权利上也力图实现平等的目标 b)“教学相长”: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c) “因材施教”: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孟子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 人的道德境界、智能程度的差别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主观努力程度不同。个人发展潜力是相同的,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深造自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体现思想与学术的平等。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根据个人不同特点平等对待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 墨子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a)“素丝说”:人性如素丝,人人都是可教的。 b)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有民主精神。 c)”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学术自由与平等 道家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道家“法自然”的思想、“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的学习方法,都体现了学术自由与平等的思想。 (2)不足:韩非继承商鞅的思想,在跟随荀子的学习过程中,融入了儒墨道等一些主张,发展完善了法家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统一学术与思想,体现了一种学术垄断的思想。作为平等思想的反面存在。 55.答案要点: 本文的观点和主张: 第一,作者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劳作课,自然课等其他课程的教学过于强调单一的“文字讲解”,很多课程都被上成了“语文课”,即“变相的语文教学”,不少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等的讲解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语句理解” 第二,语文课单单只是识字和单词的讲解,停留在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如情感教育,学习策略方法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渗透等。 (2)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从教育目的方面来看,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观。而变相的语文教学局限性:过于强调单纯的基本知识、甚至是“语句理解”的讲解,忽略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 从课程目标来看,“变相的语文教学”容易混淆学科之间差异,造成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实施课程中各门课的特点不明确、混淆了学科的界限。 “变相的语文教学”体现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部分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忽略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缺乏创造性教学的意识。 (3)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1)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2)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突出各门课的特点、突出各学科的特征,强调课程要有灵活性,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之外,更强调个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3)在教学目标上,从强调知识的掌握过渡到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 4)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在课程编制上,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6)在知识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6.本题为选做题,如果考生两题都答,只按第?道题的成绩计分。 ?.答案要点: )该实验采用的设计类型为: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1 (2)该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反思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自变量:对学生进行的反思教学活动(包括每节课5分钟的课堂反思练习及课外反思练习)。 因变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班教师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由于非随机分派造成的两个班学生本身的特征差异(包括学习成绩高低、学习风气、学习能力等的不同);被试的缺失;学生成熟的影响;历史的影响等。 (4)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缺点: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验内在效度;如果两组被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统计上得误差。在外部效度方面,不能控制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也不易控制选择偏差、实验安排造成的反作用效果。 (5)该类型实验报告应主要包括: 题目: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 前言: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目的;对已有研究的综述以及对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的描述;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架等。 研究方法,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法;实验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等的控制等;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 间选择等;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 实验结果: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简要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客观呈现研究结果。具体包括:1)对研究中所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用统计表、曲线图及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2)在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础上采用逻辑的、统计的手段得出研究结论。 讨论: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所研究的主题提出建议等。 参考文献和附录。 ?.答案要点: (1)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 容易使得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去模仿榜样的行为,以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向榜样看齐,争做好人好事,出现更多的利他行为。 (2)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 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他需要经历长期的强化,从社会规范的遵从到社会规范的认同,最终习得行为习惯 (3)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到那些强化, 需要使用到的强化有: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外部强化: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 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第二问,内部条件是在认同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只有反复联系,经常实践,才能发展成习惯。 外部条件是:外界 的持续强化。如此当他出现利他行为时,不断得到表扬,这种行为才会得到更多频率的出现, 并最终形成习惯。我不会做这道题,我觉得这样打比较好。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本文档为【【重要】07-12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5KB
软件:Word
页数:8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