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编辑)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编辑)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编辑)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 密级?? 分类号?? 编号?? 论文题目 学 号: 研究生: 指导教师: 业: 专 研究方向: 完成日期:舢四删四删?删圳删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大学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研究所...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编辑)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编辑)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 密级?? 分类号?? 编号??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题目 学 号: 研究生: 指导教师: 业: 专 研究方向: 完成日期:舢四删四删?删圳删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大学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而使 用过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 说明并表示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丝 ’口伤? 日 日 期: 期:趁廛生兰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说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 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 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 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 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蛆 日 日 期:。砌,冬?‘‘?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摘要 晋国是西周初年一个重要的封国,处于周边戎狄环绕的民族环 境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初封时周成王就告诫唐叔“启以夏政, 疆以戎索,因地制宜,因族群而宜地采取统治措施。春秋时期,大 国在侧,戎狄与之邻的形势仍未改变。以何种原则及措施来处理与周 边戎狄的关系,这个问题关系到晋国自身的兴衰,影响着晋国霸业的 兴衰。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简单介绍晋国的立国及兴衰, 并对春秋时期晋国的周边族群环境加以概括。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对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做一梳理概括。第 三部分主要阐述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主要包括军事征 服、政治结盟、异族联姻、经济文化人才交流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是 本文的亮点,分析春秋时期晋国在处理民族关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认为除了周边族群环境外;其制约因素还应该包括晋国与戎狄实力消 长的变化;晋国内部政治斗争;春秋争霸形势的发展等方面。第五部 分为结论,由于晋国所处的“戎狄实环之’’民族环境及自身的地理地 貌,使得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晋国表现出不同于其它 诸侯国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独特性,并收到独特的成效。 关键词:春秋时期;晋国;民族关系;原则;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 引言?. 一、 晋的立国及周边族群环境??. .晋国的立国及兴衰? ..春秋初期 ..春秋中期 ..春秋后期 .晋国的周边族群环境一 ..晋国东部的北狄族群? ..晋国南部的西戎族群? ..晋国西部的戎狄部族.. ..晋国北部的戎狄族群.. 二、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晋国疆域的扩张.有利于营 造良好的族群环境 .有利于严格华夷之防 三、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军事征服.政治结盟.异族联姻.经济、文化、人才交流四、 影响晋国处理 民族关系的因素 .晋与戎狄势力的消长决定晋国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走向 .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影响对民族问题的重视程度 ..公族内部的斗争??一 ..公族与卿族之间的斗争??.. ..卿族与卿族之间的斗争??. .春秋时期晋国与周边诸侯国之间的斗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引言 周王朝以“蕞尔小国”灭掉了大邑商之后,继承了商人对中原及其周边地区 的统治,为了统治远较自己的本土广袤的领土,周王朝采取了分封的办法,将王 室宗亲及姻亲分封到各地,分封到各地的诸侯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 处理与当地原住民族的关系。在分封之始,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就曾对分封到不 同地区的诸侯们做出过原则性的指导,如“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启以商政, 疆以周索”等等,这些原则就成为各诸侯国处理族群关系的基本原则。由于各国 所处族群环境的不同,在处理族群关系的实践中各诸侯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形成了 各具特色的政治原则与措施。晋国作为周初最重要的封国之一,由于所处族群环 境的特殊性,在与周边族群杂居过程中,经历了一条曲折、艰辛的发展道路。春 秋时期晋国已发展成为北方大国、霸主地位的主要角逐者。晋国的崛起,与其能 够妥善处理族群关系,营造良好族群环境有着直接关系。研究春秋时期晋国 处理 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政策措施,是先秦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对于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研究,大多散见于先秦时期民族史 论著的章节中。直接与本题目相关的、可供参考的专文论述还不是很多,现将近 年来的相关论著介绍如下: 李孟存、常金仓所著《晋国史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年一书中, 详尽地论述了晋国从封国到勃兴、骊姬之乱、文公霸业、与其他诸侯国的争霸战 争、晋悼公霸业等历史,以及对待周边族群的外交政策转变。此论著使笔者对晋 国历史有了整体的把握。 曾文芳所著《夏商周民族思想与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年一书中 宏观上论述了夏商到战国时期民族思想的发展与民族政策。第三章西周时期民族 思想的强化及民族政策、第四章春秋时期民族思想的争鸣与民族政策为本论文提 供了借鉴。 王明珂三部著作《游牧者的抉择一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落》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年、《华夏边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一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中华书局,年对于本文的写 作思路有很大帮助。作者认为历史事件等历史表相产生于某种历史本相下人 们的 行动抉择。对于理解特定的周边族群环境影响晋国的民族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朱顺龙、顾德融所著《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年是中国断代史 系列之一,第二章诸侯的改革与大国的争霸中,较为详尽的介绍了晋国的崛起、 霸业及后期衰落的历史。 近年来,涉及到春秋时期族群研究的论著还有:翁独健所著《中国民族关系 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一编介绍了周代和华夏与夷狄戎蛮 的关系;《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二章周秦 时期的北方民族介绍了戎狄的内徙及其与诸夏的杂居;田继周所著《中国历代民 族史?先秦民族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第五章周代民族及其族际 关系中介绍了五大民族集团,其中北狄与周、西戎与诸夏的关系论述对本文第一 部分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 此外,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相关论文也有很多:第一,关于晋国周 边族群环境的相关论文有赵瑞民《晋国与陆浑戎》、何海斌与李世宽《春秋时期 秦晋间的少数民族浅论》、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的北狄》等;第二,关于晋 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论文有贾君宜《论晋和戎狄》、徐杰舜《先秦民族政 策特 点试析》、陕劲松《春秋晋国的民族关系》等;第三,关于晋国处理民族关系措 施中,相关论文有徐兴祥《春秋时期民族融合的渠道问题》、任晓晶《论春秋时 期晋国与戎狄的民族融合》、贾建华《试析晋国公室的联姻》等;第四,影响晋 国处理民族关系因素的相关论文有杨秋梅《晋国后期内战及其历史影响》、郭丽 萍《论春秋时期晋国政治文化的超前现象》、吴高歌《晋国公族与卿大夫》等。 上述相关文章都对本篇论文的撰写有很大的启发。 上述研究成果对研究晋国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起到了奠基和深化、推动的作 用,但是也存在尚待深化之处,在有关晋国历史、春秋史或其它研究论著中,有 关晋国民族政策的论述多为概述,未得其详;单篇的研究论文也多侧重于某一方 面,未能全面反映晋国民族政策的原则及措施。本文力图克服以上不足,全面准 确地分析晋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与具体措施,请各位师友指正。一、晋的立国及周边族群环境 .晋国的立国及兴衰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是“西周王朝北部的重要战略据点和屏 障~,疆域大致在今山西省,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省翼 城西。经过“曲沃代翼”事件后,晋献公将都域迁到了绛今山西翼城县,以 曲沃为别都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年,卿大夫韩、赵、魏三家自立为 诸侯,自此三家分晋,晋国灭亡。 ..春秋初期 鲁定公四年公元前年,周成王出于“选建明德,以番屏周”之考虑, 大封诸侯,分封能骑善射的同母弟弟叔虞“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 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告诫叔虞 秉承夏朝的治国理念,兼以“戎狄”之俗来统治所分封之地。因此在初期发展中, 晋国的政权比较稳定,一直是周王室的股肱之国,文侯曾助周平王东迁有功,受 到嘉奖“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 多修,扦我于艰,若汝,予嘉。 晋文侯后期,此种稳定的局面开始转变,《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文侯去世 后,其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分封其叔叔文侯弟成师于曲沃今山 西闻喜东北,后曲沃一支发展壮大,实力渐超嫡传一脉,至此造成了年的公 室内部政治斗争,最终被封于曲沃的小宗灭掉盘踞都城翼城的晋国大宗,成为了 晋国的新主人,史称“曲沃代翼”。期间虽然周王曾助晋军讨伐曲沃,无奈曲 沃 势力强大,亦无法改变政局。后曲沃武公以小宗代替大宗成为诸侯,开始登上晋 国的政治舞台,成为诸侯国的正式成员,这也取得了周王的承认“曲沃武公伐晋 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整王。趋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於 任伟.西周封国考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定公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定公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是尽并晋地而有之”,公元前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至 此,曲沃武公被列为诸侯,是为晋武公,统一了晋国。 在这场公室嫡、庶之间的斗争中,五个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 晋侯缗被杀、一个晋君鄂侯遭驱逐,斗争还涉及到了周边的诸侯国以及周 王室。“曲沃代翼”是春秋时期一场延续时间最长、弑君最频繁的诸侯国公族内 部政治斗争,小宗灭掉大宗,这是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巨大冲击。同时这场 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对于晋国以后历史的发展,无疑影响是深刻的,晋武公去世 后,其子诡诸继位,即晋献公,公元前年,晋献公“围聚,尽杀群公子’’, 此后晋国公族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春秋中期 “曲沃代翼”之后,晋国逐渐走向霸权之路。从晋献公开始,晋国进入春秋 中期发展阶段,充满活力,国力迅速膨胀,逐渐强大,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 三十八”,伐骊戎,开疆拓土,为以后的文公称霸、襄公续霸乃至悼公复霸以及 晋国延续百余年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但是晋献公晚年发生的“骊姬之 乱”给正在发展中的晋国以沉重打击,其子重耳经过几番政治斗争最终登上权力 舞台,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是一代雄主,春秋五霸之一。他曾流亡国外十九年,六十二岁时回国 继位。在晋国历史中,晋文公虽然只在位九年,但他的政绩却是最值得称道的: 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及手工业, 加强军队,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任人唯贤,任用有才之士赵衰、狐偃等人,助 周王平定周室内乱。晋文公在位时候,国力大增,为晋国的百年霸业夯实了基础。 “骊姬之乱”使得晋国公族力量更为弱小。文公即位后,在流亡过程中追随 他的谋臣们得到重用及封赏,此后,“卿族”势力开始形成并得到迅速膨胀, 其 势力足以威胁公族的统治。 司马迁.史记?晋世家.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庄公十六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庄公二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春秋后期 晋国处于四面戎狄的环境之中,“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使晋国的宗法因素 较其他诸侯国弱小。“曲沃代翼”之后,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晋国的解体更快,晋 献公“尽杀群公子导致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后 “骊姬之乱使得晋国的公族衰落及卿族势力膨胀发展。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 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至此,晋公室的力量衰微,所以春秋后期,晋国形成“六 即专权”的政治局面就不足为奇了。 终于在公元前年,韩、赵、魏、智四家联合消灭了范、中行氏,公元前 年,韩、赵、魏三家又联合消灭了智氏。自此,晋国被三分天下,韩、赵、 魏自立为诸侯,并于公元前年,受到周威烈王的封赐。司马光所著《资治通 鉴》的记载就开始于此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 为诸侯??,至此晋国灭亡。 .晋国的周边族群环境 春秋之世,“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晋国亦然。晋献公时期,其 国“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涑、浍以为渠,戎狄之民实环之,汪是土也”。 长期与戎狄为邻的环境,使得晋国初期的发展受限,虽然之后经过战争兼并了周 边其它诸夏小国,但是戎狄包围的民族环境仍未改变。 按照传统理论,我国先秦时期的民族集团分为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 狄五大系统。随着民族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这样的划分难免有失偏颇, 因为各民族内部的结构是复杂的,而非单一的系统,史书中对这些族群的记载亦 有体现,《周礼?职方》记:“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礼记?明 堂位》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尔雅?释地》记:“九夷、八狄、七戎、 六蛮”。这些记载的不同,正反映了各族群之间的差别及内部情况的复杂,这些 散居在内地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支系、分布也甚为复杂。单就春秋时期晋国的周边 族群来说,大体有“西戎和“北狄”两大民族系统:与春秋时期晋国密切相关 的西戎族群中,包括晋国南部的骊戎、陆浑戎、姜戎及北部的无终;北狄族群中 公羊传?僖公四年 左丘明.国语?晋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月第页 主要包括晋国东南部的赤狄随着族系繁衍和活动扩大,支系中又出现许多分支, 其分支包括东山皋落氏、潞氏、留吁、甲氏、铎辰、唐咎如与东北部的长狄, 西北部的白狄其分支包括鲜虞氏、肥氏、鼓氏,北部的众狄。下面本文就从 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对春秋时期晋国的周边族群进行简单梳理。 ..晋国东部的北狄族群 《说文解字》提到,北狄:“本犬种。狄之为言,淫辟也。从犬,亦省声。” 北狄是居于华夏族北方的民族之统称,过着以狩猎、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 商周时分布于陇东、陕北、晋北一带,其主要成分乃夏族、其他黄帝支系以及羌 族在北迁时与当时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独特的狄族。因为它的位置在中原 的北方,故称为“北狄”,春秋时期北狄在今山西周边活动,其发展对晋国的历史 影响深刻。春秋时期,晋国东部尽为北狄所占有,其中包括赤狄和长狄两支属。 晋国东南部的赤狄族群 春秋时期晋国的东部从北到南绝大部分被赤狄占有,清代顾栋高在《春秋大 事表?四裔表?狄》中说:“自宣公十五年以前,凡单以狄举者皆赤狄也,即晋 献公至晋景公时期,是赤狄最强盛的阶段。 赤狄始见于文献是在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年秋,“赤狄侵齐~。赤狄 的支属主要的有六支:东山皋落氏、潞氏、留吁、甲氏、铎辰、唐咎如。赤狄是 北狄族群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它不仅南进侵扰中原诸夏各国,而且时常压迫狄族 中的其它部分,《左传》云:“晋御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 。后赤狄在内部斗争及中原诸夏征伐的作用下,渐为晋国所灭。 东山皋落氏:《国语?郑语》记载皋落氏是分布在成周以北的泉、洛氏。“泉 当为皋之讹。皋落氏乃皋人、洛人两支的结合而成,皋为东夷族,洛为羌的一支’’ ,之后他们互相融合,并入赤狄。 皋落氏的居地在今山西省昔阳、和顺地区关于其居地,史学界有不同观点, 一说在今山西垣曲县,一说在山西长治县,一说在今山西昔阳县。参见段连勤所 著《北狄族与中山国》第、页。皋落氏是赤狄强部,也是春秋初年晋国的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三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十三经注疏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河北: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大敌。孔颖达曾推断皋落氏是“狄之渠帅”。公元前年,皋落氏为晋国所灭。 潞氏:亦作路氏,为赤狄之别种,其居住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地区。东山皋落 氏衰败后,潞氏成为赤狄中实力最强大的部族,以骑兵作战,时常侵扰中原各国。 鲁僖公八年公元前年,晋狄采桑山西乡宁县西之役的较量中,晋国 取胜,此后不久“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年,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说“姬姓之后,封于鄢、会、路、倡阳。路子婴儿 娶晋成公姊为夫人,酆舒为政而虐之。晋伯宗怒,遂灭路”。潞国婴儿在位之时 发生内斗,大权旁落至大臣酆舒之手,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年,酆舒杀 害了晋景公之姊、婴儿之夫人伯姬,引起晋国强烈不满,“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 梁,辛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潞国族人渐渐融入了 华夏族,以翟为氏。 留吁氏:居住在今山西屯留县一带,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年“晋士 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留吁等赤狄部落为晋国所灭。 甲氏: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四裔表》考证:甲氏“在今直隶广平府鸡泽县” 即今河北省鸡泽县。公元前年为晋所灭。 铎辰氏:居住在今山西长治县附近,公元前年为晋所灭。 唐咎如:庙咎如原居住在晋国的西北部,“即今山西省石楼县以北之某地”, 后来,由于周边白狄的压迫、晋国“启土’’政策及领土扩张的威胁,唐咎如不断 向东南迁移,直至迁到今山西省平顺地区。《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三年公 元前年晋公子重耳出奔至母氏白狄地,“狄人伐唐咎如,获其二女,叔隗、 季隗”,杜预注:“唐咎如,赤狄之别种也,隗姓”。 鲁成公三年公元前年,“晋邰克、卫孙良夫伐唐咎如,讨赤狄之馀 焉”,唐咎如溃败。晋国“联合卫国伐唐咎如,说明唐咎如的居地必邻近于晋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八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十六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六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王锺翰.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月第页 何光岳.北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年月第页 饧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三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成公三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卫两国~。唐咎如被 灭之后,卫国收复了新筑今河北省魏县、马陵今河北 省大名县等地,唐咎如进一步迁徙到今河北中部地区。 晋国东北部的长狄族群 长狄属于北狄族群中东部的另一重要分支,酋长名郧瞒,在春秋时期非常活 跃,在齐、鲁、宋、卫之间活动,其中心地在今山东高青县附近。《公羊传? 文 公十一年》记载“狄者何长狄也。兄弟三人,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 何以书记异也”。 长狄经常与中原诸夏各国发生战事。长狄始见于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 年“瞍瞒侵齐”,冬十月,鲁国大夫叔孙得臣“败狄于馘,获长狄侨如”,宋“败 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晋“灭潞也,获侨如之弟焚如”,“瞍瞒伐齐。齐王子 成父获其弟荣如,“卫人获其季弟简如,瞍瞒由是遂亡”。 ..晋国南部的西戎族群 《说文解字》说:“戎,兵也”,兵即武器;应劭《风俗通》云:“斩伐杀生 不得其中,戎者凶也”,这是中原民族对“戎”的理解,其支系很多,名号复 杂,“随地立名,随时易号”。西戎经济以畜牧和狩猎为主,服式为左衽。西方 戎族主要活动于今甘肃、青海、陕西、山西一带,并不断向东迁徙。 至春秋时期,晋国南部的西戎族群主要有陆浑之戎。关于陆浑之戎、姜戎、 九州之戎、阴戎四者的关系,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陆浑之戎与姜戎是 两个族群,分别被晋惠公东迁至晋国境内,陆浑戎又分为九州之戎、阴戎两部分; 另一种认为晋惠公东迁的族群是陆浑之戎,又称阴戎,其有两部,居西者为“姜 戎”,居东者为“允戎”。笔者从前说。 陆浑戎 陆浑戎,属于西戎分支。陆浑戎原居住在甘肃的瓜州地区瓜州之地有很 多说法,可参见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组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年月第页,因为受到秦人的迫害,鲁僖公二十二年 何光岳.北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年月第页 童书业.春秋史料集.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文公十一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尔雅注释卷注疏引文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四裔表.吴树平、李解民点校,中华书局,年公元前年在韩原之战中,晋惠公作了俘虏,归国时东迁陆浑戎于伊川地 区,“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意在“引母氏之族以为己援,而外御秦、 楚”。 东迁的陆浑之戎包括阴戎居晋之阴地者和九州之戎居晋九州之地者 两支。东迁后除伊川之外,还有很多分布在熊耳、外方诸山之北,黄河之南,故 黄河与熊耳之间称为阴地,又因其原居地已经有了九州之名,亦称为九州之戎。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年,《左传》记:“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 丙、张超率阴戎伐颖”,阴戎“杜注谓即陆浑之戎”,“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 允姓戎迁于渭、讷??在河南山北者号日阴戎”;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 年,“冬十月丁巳,晋籍谈、苟蹀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王于 王城”,杜预注“九州戎,陆浑戎。十七年灭属晋”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年,晋国灭陆浑戎,“晋苟吴帅师涉自棘津, 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陆浑人弗知,师徒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 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阴戎和九州戎也成为晋的一部分。 姜戎 姜戎亦属西戎分支。姜戎原居住在秦陇之间,近年在“陕西扶风发掘的姜戎 墓,表明它们早在商代前期,就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周王室东迁之后,姜 戎也和陆浑戎一样,受到秦人逐迫,公元前年晋惠公迁陆浑戎于伊川之时, 亦迁姜戎徙居晋国南鄙,“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后成为晋国的 “不侵不叛之臣”。王钟翰认为这一族群,大概是周宣王三十九年所伐的申 戎。 姜戎是晋国南部最活跃的族群,在晋国争霸过程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如曾与晋国在崤之战中合力配合共同打败了秦国。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二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贾君宜.论晋和戎狄.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九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二十二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七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刘家姜戎墓葬发掘简报.文物,年第期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十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王锺翰.中国民族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月第页 ..晋国西部的戎狄部族 晋国西部的狐氏之戎 狐氏之戎大致活动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吕梁山中,《国语?晋语》中称 “狐氏出自唐叔,晋献公曾娶狐氏两女,生子重耳与夷吾,重耳就是后来春秋 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狐氏之狐突及其子狐毛、狐偃都曾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 发挥 重要的作用。在春秋中期的卿族斗争中,狐氏不敌赵氏,被迫出奔至赤狄潞 氏, 自此狐氏渐退出晋国政坛。 晋国西北部的白狄族群 白狄属于北狄族群中的一支,始见于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年,“狄 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邵缺获白狄子~,鲁宣公八年前 年,白狄见于经文,从此,赤狄与白狄开始分裂,北狄部落联盟亦瓦解。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年,晋国吕相致秦桓公《绝秦书》中提到:“白 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可知,白狄最初与秦居住同一地区, 大致在今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后随着支系鲜虞、肥、鼓建立政权,白狄不 断向 东迁徙至今河北一带。《四书释地》说:“山西交城县为狄地,舅范狐偃实生 其地”,此言重耳之舅家白狄狐氏在今山西省交城县。 春秋时期,白狄与秦、晋经常发生战争,有时联晋伐秦,有时联秦伐晋,常 无定策,鲁宣公八年公元前年晋国利用白狄以伐秦,“晋师、白狄伐秦” ;鲁成公九年公元前年,秦国也利用白狄以伐晋“秦人、白狄伐晋,诸 侯贰故也”。晋国在鲁成公十二年公元前年“败狄于交刚陕西肤施县” ,至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年“白狄朝于晋州。白狄主要分为三部:肥氏、 鼓氏、鲜虞氏。 肥氏: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年,“晋苟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 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繇皋归”,肥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南七里,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三十三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成公十三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河北: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八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成公九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成公十二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二十八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二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或云,今山西昔 阳县东冶头镇有肥子故国城。 鼓氏:鲁昭公十五年八月公元前年,“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 后晋又将鸢辊返回鼓国为君,附属于晋国。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年,鼓 国又叛附于鲜虞。六月,苟吴略东阳太行山以东,使师伪耀者负甲以息于昔 阳晋县西之门外,遂袭鼓,灭之,以鼓子鸢辊归,使涉佗守之。 鲜虞氏:鲜虞氏常与晋国发生战争,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五年晋国伐 鲜虞后,鲁昭公二十一年“鼓叛晋,晋将伐鲜虞”;鲁定公五年“晋士鞅帅师 围 鲜虞”;鲁哀公六年“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尽管晋国下大力度征讨鲜虞,仍 未完 全消灭鲜虞。鲜虞在春秋晚期建立了中山国,至战国时期为赵国所灭。 晋国西南部之骊戎族群 骊戎属于西戎一支。顾颉刚及沈长云等学者都对其居住地问题做过详细研 究,总结起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今陕西西安市临潼附近,另一说晋南地区, 为“丽土之戎”。笔者从前说。骊戎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处于秦、晋两国必 争之地,晋献公十一年公元前年伐骊戎,纳骊姬。骊戎最终为谁所灭, 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但其地“初属于晋,后属于秦”。 ..晋国北部的戎狄族群 西戎之无终族群 无终:北戎又称山戎、无终,是中国古代西戎的一支,居住在北燕和晋国的 北部。春秋初期,其主要活动于今河北北部地区,曾经不断南进侵扰中原诸国。 据记载,北戎“侵郑”公元前年、“伐齐”公元前年、“病燕”公 元前年,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的一大威胁,后在齐桓公与其他诸侯国的讨伐 下,北戎渐衰落。公元前年,无终国首领派使臣朝见晋国国君晋悼公,“无 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请与晋国缔结盟约,建立和平关系,于是发生了魏绛 “和戎狄”的佳话。但是这段和议仅仅维持三十年,公元前年无终会同众狄 大战晋军于大卤,失败而归,《后汉书?西羌传》中曾记载“晋人败北戎于汾隰”。 魏绛“和戎”的无终国及其它诸戎部落,分布在代及其以南的云朔一带,这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田继周.中国历代民族史?先秦民族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些族群可能是后来 匈奴族的前身,即是“我国古代所谓‘四夷’之一的‘北狄’ 或‘狄’族系列,至秦汉之际共同组合为强大的匈奴族系”。 北狄之众狄族群 众狄是分散的狄族部落,大多依附于赤狄或者白狄。鲁僖公七年公元前 年,晋克里败白狄于采桑,不敢深入,日:“惧之而已,无速众狄”。则众 狄“似分布于晋西北的吕梁山西麓及太行山西麓、析城山两侧一带”。 昭公元年公元前年,晋苟吴帅兵攻无终及众狄于太原,众狄大败, 无终的部落联盟因以溃散,其部族演变为丁零部落成员。 二、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晋国自分封之始,就长期面临“其土又小,大国在侧”的局面,尤其“戎狄 实环之的格局令其不得不重视与周边戎狄的相处问题。春秋时期晋国在处理民 族关系方面,显现出不同于其他中原诸侯国的政策特点。总结晋国处理民族问题 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有利于晋国疆域的扩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族群环 境;有利于严格华夷之防三点。 .有利于晋国疆域的扩张 晋国受封之初,局促一隅,地域狭小,强邻在侧,扩张领土就成为历代晋君 的首要任务,并形成了启土政策。启土政策即利用各种手段去得到其他国家或族 群的广阔疆域来充实自己。春秋时期,随着晋国势力的不断壮大,其初期“启以 夏政,疆以戎索”的民族方针开始不适应晋国强大争霸的要求,于是晋国走上了 向外扩张疆域的道路。晋献公时期进行了兼并其他诸侯的战争,“即位五年,兼 国十九”,随后,晋国开始把扩张的对象对准周边的戎狄族群,启土政策亦在晋 献公时期被正式提出。 公元前年,在晋国内部权力斗争的背景下详见本文第四部分,大夫 梁五与东关五向晋献公提出“启土政策”:“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 陕劲松.春秋晋国的民族关系.沧桑,年月 何光岳.北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年月第页 马长寿.北狄与匈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第?页亦宜乎,提议晋献公让公子重耳居蒲,夷吾居屈,太子申生居曲沃,并且向 狄人地区开拓疆土,取来做晋的下邑。蒲与屈,“在今山西省中部的西侧,黄河 的东岸,离晋国都城都不过三四百里。以外便是诸狄所占有的广漠之区”。这 些地区都是晋国“启土”的对象,他们认为“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 疆也,不可以无主”,这些地区如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会在民众中丧失威望, 使周边族群有可乘之机,危及晋国的安全,所以必须对它们进行驻防。因其二 人 的提议恰好迎合了晋献公扩张疆域的意图,而得到了他的肯定并付之实际,此后 晋国开始了对周边戎狄民族的战争,例如“丽土之戎”及东山皋落氏等。 春秋时期晋国的“启土政策之中,兼并战争只是一小方面,更重要的是它 采取温和的态度而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周边大部分戎狄土地,从而增强了晋国的 实力,例如以“货易取的土地,晋文公时期曾“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 以启东道”;鲁宣公十一年公元前年,“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等。 晋献公实行的“启土政策”,对以后晋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 方面,它增强了晋国的国力;另一方面,文化相对落后的戎狄“通过武力抢掠中 原人民财物以达到自养的目的。由于没有雄厚的经济作后盾,北狄的实力在战争 中得不到有效补给,最终北狄被晋国消灭了”。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族群环境 春秋时期,晋国根据所处的民族环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灵活地处理民族关系,营造有利于晋国国力扩张、成就霸业的族群环境。晋国独 特的族群环境,加上当时非华夏民族游徙不定的特点,决定了晋国不可能用武力 手段征服周边所有非华夏族群,必须与周边族群和谐相处。“和戎狄就成为晋 国的唯一选择。史学界关于晋国的“和戎狄”问题已经论述很多,本文此处做以 简单梳理总结。晋国从最初的“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到春秋时期的三次“和戎 狄”政策为其营造了较好的族群环境,对其政权、民族、疆域等方面产生了重要 影响。 左丘明.国语?晋语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月第页 王锺翰.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月第页 左丘明.国语?晋语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月第页 左丘明.国语?晋语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一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贵州民族研究,年第期西周初年,周公对于民族成分复杂的分封诸侯国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有着明 确的指导,周成王就告诫受封国“要充分注意受封地区的特殊情况,因势利导, 治理时沿用夏朝的政事,区划土地时遵照戎人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左传》有记:“昔武 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屏藩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 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从此之后,“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被定为晋国 的国策,晋国考虑到山西处于“戎狄实环之”的地域特点,继承了夏代以来与戎 狄部落和睦相处的传统政策,用夏朝的传统政策,来启迪诱导各个民族,积极改 善与戎狄民族的关系,且收到了显著效果。在晋国“成就霸业的过程中,他们成 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春秋时期,晋国亦积极推进与周边戎狄和平融洽的相处进程。整个春秋时期, 晋国影响深远的“和戎狄’’共有三次。 晋国第一次的“和戎狄”发生在晋惠公时期。当时西戎族中的姜戎族群为秦 迫害,晋惠公乘势东迁姜戎至晋国南边的土地上,供其生存。姜戎感恩戴德,积 极开发晋南鄙之田,使原本“狐狸所居,豺狼所嚎”的荆棘荒地变成了富饶之地。 《左传》襄公十四年的记录较为详细:“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 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至 此,姜戎与晋友好相处,成为晋国的“不侵不叛之臣’’,成为晋国争霸中的一 支重要支持力量。 第二次大规模的“和戎狄’’活动发生在晋景公时期,此时北狄已经分裂,赤 狄中的强部潞氏常常侵扰众狄部族。 晋景公利用北狄的内部矛盾,离间赤狄与众狄的关系,并主动派卸成子到众 狄中游说,说服他们与晋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赤狄。鲁宣公十一年公元前 年,晋景公赴狄地攒函会盟,推狄人为盟主,首次在晋狄关系中打开缺口, “卸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秋,会于攒函,众狄服也” 。不“召”而“勤”,可见这次结盟晋国是特别主动的。随后,晋国先后灭了赤 周岚.晋国的“和戎狄”策略.中国民族,年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定公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陕劲松.春秋晋国的民族关系.沧桑,年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十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一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狄的唐咎如、潞氏、甲氏、留吁、铎辰部族。通过这次会盟,晋国在诸戎中的核 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攒函之会后第五年,即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年赤狄潞氏内部发生政 治斗争导致晋景公的姐姐被杀,此引起晋国强烈不满,使“苟林父败赤狄于曲梁” 。至成公十六年,晋楚战于鄢陵,范文子分析战局说:“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 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此论可算 是对攒函之会前后历史的一个总结。结盟和军事征服都是为晋国营造良好族群 环境服务的。 第三次“和戎狄”发生在晋悼公时期。鲁襄公四年公元前年,北戎 中最强大的一支“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 晋侯日:‘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属于山戎系统的无终子嘉父派孟乐到晋 国,通过魏庄子献虎豹之皮,请求晋国与其部族结盟媾和。晋侯最初认为戎狄贪 得无厌,野蛮无理,颇有拒绝之心,欲攻打之,当时魏绛审视夺度,高瞻远瞩, 认为“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获戎失华, 无乃不可乎,并列举了“和戎”的五大好处:“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 易土,士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 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 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由此可见,魏绛认为戎狄逐水草而居, 和戎政策不仅可以用财物换取他们的土地,还可以使边境安宁,社会稳定。此外 四边的邻国也会因为我们的威严而慑服,如此一来,我们的将士就不会这么劳累, 不需要大规模的战争,同时有鉴于后羿教训,利用道德来治理,让远国前来,近 国安心。从而使晋悼公大为折服,遂派魏绛“盟诸戎,修民事。田以时”,并 维持和戎政策数十年鲁襄公四年魏绛盟诸戎,至鲁昭公元年,“晋中行穆子败 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前后共二十八年。终于晋悼公同意与无终媾和,并开 启了晋悼公恢复霸业的佳话。 晋悼公实行“和戎政策”之后,无终与晋国之间加快了经济交流,促进了无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赵世超.晋“和戎狄”评议.史学月刊,第期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元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赵世超.晋“和戎狄”评议.史学月刊,第期终的华夏化,之后无终开始向东迁徙,至鲁昭公元年时期,无终已经迁徙到山西 太原附近。 晋悼公此次“和戎狄”策略影响深远,其“和戎”的对象虽仅为无终一部, 但是在晋国恢复霸业中,却是关键一步。它使晋国摆脱了内外交困的处境,缓解 了国内外矛盾,改善了戎狄实环之的疆域格局,获得了安定的后方,为晋的复兴 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体来看,晋国的此三次“和戎狄”,并不是盲目的“和”所有的戎狄,而 是出于维护自身霸业的目的,灵活地处理民族关系。这种拉一方打一方的做法使 得晋国在戎狄环抱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和戎狄”政策的实施,使得“戎大亲附 ,晋国和周边族群加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利于人民的 互相交流和民族融合。 .有利于严格华夷之防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内 外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这是后人总结的《春秋》记事笔法,即详周天 子与鲁而略诸夏,详诸夏而略夷狄,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处理周天子、诸 夏、戎狄三者政治关系的准则。亲尊周天子与鲁,次及诸夏而贬疏夷狄。西周 至春秋时期,夏夷限域的观念已产生,以姬姓为主的华夏诸国认为“王者必居天 下之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尽管也遵循着中原诸侯国的既定原则,但是面临特殊的 周边族群环境,与戎狄的密切相处使得晋国受周礼的束缚较少,所以“内诸夏而 外夷狄”思想在春秋时期的晋国表现的极其灵活。戎狄势力往往被作为他们称霸 和强国的需要并加以利用。如《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欲借机“继文之业,定 武之功,启土安疆”,自身实力又有限,于是“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 司马迁.史记?晋世家.北京:中华书局,年第页 春秋公羊传?鲁成公十五年 费孝通等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年月第页 苟子?大略篇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成公四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以启东道’。但晋人以华夏正统自居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对戎狄的歧视、贬 斥多有见之。“华夷之防”始终存在于晋人心中,只不过因为政治的需要而表现 不同罢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加之“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周边族群 不断侵扰中原,使得诸夏小国岌岌可危,就连周王朝以及中原各大诸侯国亦常受 到其威胁。“尊王攘夷”的民族思想应运而生,第一个提出此口号的是最先称霸 的齐国。 随着霸主齐国的衰落,这个重担落在了图强争霸的晋国身上。晋国是姬姓的 分封诸侯国,当周王室受到威胁时,它必须履行保卫周王室的义务,晋国自文侯 之时开始就有“勤王的传统,公元前年,西周幽王昏庸无道,周室发生叛 乱,最后在晋文侯与郑、秦等诸侯的合力帮助下,周平王顺利东迁,稳定住东周 初年的政局。再如晋文公二年公元前年,周室发生内乱,遇狄祸,周襄 王求救于秦、晋等诸侯国,晋文公听从狐偃建议“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 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帜, 命“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 城” ,率军帮助周襄王平定内乱,周襄王将黄河北岸的八个邑赏赐给晋文公,此举 大大地提高了晋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 需要提及一点,由于晋国所处的周边族群环境及各民族集团之间的利益冲 突,使得春秋时期晋国的“尊王攘夷”不同于其他诸侯国,“尊王观念只是“适 应当时诸侯的正统观念,称霸诸侯的代名词而已,攘夷也是晋国开疆扩土、 增强实力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以上是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几个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看似不同,实则是统一的,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 护 和发展晋国的统治。 曾文芳.夏商周民族思想与政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年月第页 公羊传?僖公四年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李孟存、常金仓.晋国史纲要.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年月第页 三、 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对于四周被戎狄包围的晋国来说,与这些周边族群的关系处理是否妥当,直 接关系到晋国自身的统治安危。在上述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点基本原则的 基础 上,晋国对周边族群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 .军事征服 自古以来,民族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战与“和”,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 期亦如此,晋国与周边少数民族族群之间,“和”是常态的,但当矛盾不可协调 的时候,战争就成了最有效、最快捷的处理方式。以渔猎畜牧为业的狄人常与诸 夏发生武力冲突,据统计《左传》中“晋国与戎狄交往记载大概有多处,其 中半数是记载晋与戎狄之间的相互征伐的”。 戎狄以游牧为生,“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在处于原 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时期,它就对周边各中原诸侯国形成强大的威胁,尤其是 春秋时期的晋国。《左传》中关于戎狄侵晋的记载很多,例如鲁僖公十六年“狄 侵晋”;鲁宣公六年“赤狄伐晋”;鲁宣公七年“赤狄侵晋,取向除之禾’’;鲁宣 公十三年“赤狄伐晋”;鲁定公三年“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等等。 面对戎狄的不断入侵,晋在“和众狄”之前,对周边戎狄采取的是防御手段, 在此之后,晋国抓准时机开始大范围进攻周边戎狄,以扩充领土。《左传》中同 样记载了很多晋国征讨戎狄的战争,例如: 鲁僖公八年公元前年:狄伐晋,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 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日:“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日:“俱之而已,无 速众狄。”虢射日:“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 期月。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年: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 邵缺获白狄子。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年: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 任晓晶.论春秋时期晋国与戎狄的民族融合.沧桑,年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十四年加.北京:中华书局,年月第页 灭潞??秋七月??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 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年: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鲁成公三年公元前年:秋晋御克、卫孙良夫伐唐咎如,讨赤狄之余 焉。庙咎如溃,上失民也。 鲁昭公元年公元前年:六月丁已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年:晋苟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 阳。秋八月壬午,灭肥??晋伐鲜虞,因肥之役也。 晋国用了近百年时间先后灭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唐咎如及长狄族 群,随后白狄肥氏、鼓氏也灭于晋手。晋国通过与戎狄的战争“获得了大量 土地, 从而在戎狄之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自晋文公称霸,襄公继之,建树了百年 霸 业之基。~,至此山西境内戎狄基本融合完成。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灾难、苦痛、动荡,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争 霸的格局环境中,战争却具有不可忽略的积极性作用,某种意义上讲,它可以 使 国家走向一统,为民族融合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战争,戎狄不断向中原大迁徙、大融合,晋与戎狄之间加强了联系,地 域界线逐渐被打破,这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军事等的交流。例如随着 对戎 狄的战争增多,晋国不断改进着自己的军事作战方式,以对付战争实力较强 的戎 狄,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鲁僖公三十 一年公元前年,“秋,晋蔸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赵衰为卿”;鲁昭 公元年公元前年,“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崇卒也。将战,魏 舒日‘彼徒我卓,所遇又阢,以什共卓,必克,困诸阮,又克,请皆卒,自我始’。 乃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 .政治结盟 春秋时期,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少数民族源于利益,白知实力有限,要想在 诸侯争霸的夹缝中
本文档为【春秋时期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