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董事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秀梅 课题组成员:王秀梅、孙萍茹、杨红霞 课题来源:华北电力大学高教所2004-05学年立项课题 研究起止时间:2004.10——2005.10 一、项目研究背景 1(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大学功能的扩展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而强化其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性潮流。高等学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整个社会...

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董事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结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课题负责人:王秀梅 课题组成员:王秀梅、孙萍茹、杨红霞 课题来源:华北电力大学高教所2004-05学年立项课题 研究起止时间:2004.10——2005.10 一、项目研究背景 1(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大学功能的扩展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而强化其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性潮流。高等学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不少,但工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而缩小这种差距,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来自中国工程院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但创新精神和综合创新素质与时代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创新目标和百折不挠的创新毅力都十分缺乏,因此原始性的创新成果少,造成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满意度不高。高等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形成起着主要作用,特别是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急需改进工程教育提高未来工程师的素质。 2(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日益国家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要求中国的工程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窄,结构不尽合理,工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而不去培养工程学士、工程硕士、工程博士,或者说,不去培养工程师的“毛坯”。另一方面,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体系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是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加强工程训练,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的经验。近年来,在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许多工科院校,直接为工业企业培养人才的人数偏少,甚至直接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程性论文和设计的数目也偏少。 三是与企业联系尚不够紧密。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层次技术人才,为此,工程院校必须面向企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只有两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既不具备美国工业界对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又缺乏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训练。与企业联系不密切,将使学校难于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从而出现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3(校董会机制为学校提供了飞跃发展的平台 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长期由我国电力部门举办并管理的高等学校。随着国家电力体 华北电力大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电力公司重组为多家电力企业集团,国务院明确“学划归教育部管理,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各发电集团公司组成的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于2003年成立,成为我国电力企业参与大学建设的合作组织,成为高等学校加强与电力企业联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加强电力行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推动科技合作创新的有效途径。成立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教育创新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大学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可以说,校董会机制为学校提供了飞跃发展的平台。 电力产业呼唤人才,学校发展依托产业。如何使学校和企业连襟,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有效利用电力企业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电力企业专业人才优势,校企携手,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使人才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共同获利,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项目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申请了本课题,期望通过开展有关研究研究与探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二、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项目组紧紧围绕校董会机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问题,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在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及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新形势下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项目组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校董企业人才需求的研究;二是适应企业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三是推进校董会机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四是关于如何依托校董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研究。 三、项目研究与实践情况 1(开展电力企业人才需求的研究 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只有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才是合格的高等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有价值的高等教育。因此,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服务社会,都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作为一所面向电力行业的高校,就需要以电力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就我国来看,电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活力在于创新,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缺乏的问题,企业普遍反映缺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电力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没有创新性的人才,电力企业就不可能迅速发展,更谈不上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分析显示,全国电力行业138万职工中,仅有高级技师1630名,技师2.3万名,二者之和不足职工总数的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人员规模偏大,劳动生产率低;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仅占11%。电力行业存在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有人戏言:如果不抓紧培养人才,过两年连爬电线杆的人都没有了。另一方面据调查显示,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企业最缺乏的是既懂现代科学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那些了解企业、热爱企业、适用对口、上岗适应期短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我国电力企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与现代电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探讨校董会机制下适应企业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正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办学实力,从而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 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多年来形成了“以电力类为主”的学科特色,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基于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的学科优势,我校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化工程教育和突出电力特色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应重点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电力特色既是我们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因此,在“教育部与校董会共建”的管理体制下,我们本科教学更要不断强化电力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另一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的工科专业必须强化工程教育。工程教育是由教育机构从事的培养技术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教育成果的教育活动;工业企业是使用人才、发展生产力,使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主要机构。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既不具备美国工业界对进入工业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训练的工程师岗 位培训系统,又不像德国工科大学那样能向在校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的训练。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也使学校难于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要使其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程实际的体验三个环节,为此工程院校必须面向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只有两方面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需要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企业资源优势。校董会就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3(推进校董会机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 项目组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中,积极探索校董会办学体制下,加强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优化我校办学条件。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改革实践教学、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利于校企双向互动、合作双赢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 近年来,适应电力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新版教学计划;明确了“合格+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突出“三能”为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进一步完善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加强了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施了“有特色的专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根据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特点,将全校专业分为三个大类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强化电力特色,突出专业特色。对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专业,如电力、动力等,确立了主要为电力行业服务的方向,进一步保持并加强了电力特色;对具有一定行业特色的专业,如自动化、环境工程等,除保持其电力特色外,面向社会,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计算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加大拓宽专业的力度,广泛适应社会需要,但开设了电力生产、电力输送、电力管理等公共选修课程,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体现电力大学的特色;对面向社会通用型专业,如工商管理、国际金融、经济学等,加强了外语、双语教学,加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增加了 新技术、新成果课程,开设《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市场营销》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凸现学校特色。 ,2,建立稳定的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突出产学结合、双向推动机制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全面推进了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按照学生的认知规 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工程实践教学模块、综合律,在工科专业构建了以“四模块” ( 仿真实验模块、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模块)为框架、以仿真实践教学为特色、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以开放管理机制为保障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以“四个突出”为原则,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改革基础实验教学,突出基 加强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突出校内工程实践的综合本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设计性; 性与实践性;将仿真引入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手段的先进性。 学校建立稳定的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突出产学结合、双向推动机制。改革校外实习模式,实现统一安排、双向互动。为改变企业被动接受实习的状况,把学生各类现场实习环节切实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利用校董事会的优势,在校外建立了30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了互惠互利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年来,对教学计划内的校外实习与实践环节,学校始终坚持统一组织与安排,定期召开由校外实习基地负责人参加的实习协调会,落实、协调实习内容与时间。学生到现场后,由实习基地负责人统一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实行顶班上岗,由学校和实习基地双向管理,突出产学结合、双向推动机制。为更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学校正在尝试大学、企业共建实验室、培训基地等,提高学校的研究与创新实力。 ,3,“3,1”联合培养模式 为满足电力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构建“3+1”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协议,中国广核集团每年在专业基础课程有较大共性的专业,选取学习成绩优良、有就业核电企业意向的三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学生进行“3,1”联合培养,即四年级时在中广核电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核电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岗位培训。通过院校学历教育3年与企业岗位培训1年相结合,促进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适应核电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双方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设在企业,其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根据学校的本科培养计划和企业的专业培养要求共同制订。在完成全部学业并达到规定要求后,将获得我校学位证书并进入广核集团工作。联合培养的基本方式是: 学历教育中的选修课与核电岗位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院校教 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相结合;实习环节与认识核电历史与发展相结合;毕业设计和论文与核电生产中的设计问题相结合;学员就业与企业招聘相结合。 联合培养期间的学习内容为:完成原有专业的课程学习内容;以核电企业的岗位培训课程替代原学历教育课程中的选修课;增加与核电站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 培训课;学员的学习课时比原教学计划的课时增加40,左右。 2005年我校48名同学成为广核集团核电学院的首批学员参加了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培养。学校正在探索其他专业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已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为公司“量体”设计集控运行班,建立企业后备人才库,满足企业生产人才需要。 4(依托校董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本科人才培养的设想 校董会机制下,我们要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以电力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电力企业建设和发展,培养电力企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对此项目组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改革思路。 ,1,真正发挥校董会的咨询指导、桥梁纽带作用 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未能充分突出实际应用以适应业务和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需要。长期以来,电力专业的课程体系均是以“学科本位”的课程论为主导,内容更新缓慢,教材老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职业技能训练不够。电力企业的改革深化,要求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以电力企业为主导,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进行专业设置,构建满足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确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求。 校董会为我们提供了校企合作的桥梁。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个纽带,充分发挥各校董事会单位在学校办学中的咨询指导、桥梁纽带和支持扶助作用。通过校董会,让电力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办学,指导办学,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对专业人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要求,使我校人才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发展变化的,要依托校董会,多方式、多渠道收集来自企业的信息。主动适应企业需求,进行本科教育综合改革。适应企业需要,因势制宜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尽可能将培养计划、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与电力企业的要求对接。 因此,要加大与董事单位联络和沟通的工作力度,增进董事单位对学校的了解,提高董事单位对学校优势资源的利用程度;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力企业对高级人才需求方向、科技发展动态,促进电力企业与学校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争取获得 更多的办学资源。 2(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电力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双师”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不是单看形式上的几本证书,而是既能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要鼓励、支持高校教师通过深入企业第一线,增加工程经历,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德国一些院校的工科学院,教授都必须是工程博士,必须先到企业里去工作,并取得成绩,真正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工程师以后,再回到学校去做教授。企业是“双师型”教师的最好课堂,“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学校积极推出多种措施,让教师脱产、半脱产或在岗到校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以丰富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电力行业的科研项目,直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使教师了解电力科技的发展状况,提高专业技能和社会工作经验。 ?聘请企业高级人才兼任教师 建立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高校的机制,让一些著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在高校兼职。 重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依托校董会合作伙伴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聘请电力企业中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与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讲授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如实施1/4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即:各专业1/4的专业课程聘请实践部门的专家讲授,每一门专业课程的1/4课程由实践部门的专家讲授,使专家在向学生讲授最新业务的同时,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 3(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应进一步体现多层次、多样化。根据现代工程特点和学校定位,有目的的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包括:具有专深的业务理论基础和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工程科学家、研究开发人员;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师、设计师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技术背景的职业型人才;具有工程技术背景和较宽知识面的技术经济、工程管理和服务型人才等。 其次根据电力企业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利用高 校人才优势、企业资源优势,不断拓展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利于校企双向互动、合作双赢机制,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如“3+1”、“3.5+0.5”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联合培养也可以顶岗实习,主要是通过增加工程实践环节的时间,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更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设立多样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块。一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来实现;另一方面,面对现代工程,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综合化的学科背景,以及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构建“重基础、重综合、重人文、重实践”的综合化课程体系。要为学生奠定广博的工程技术基础,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工程与经济管理的结合,促进课程交叉,让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贯穿于四年教学之中。构建相近专业课程平台,拓宽专业面向,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打破学科壁垒,设立综合性课程。开设大量的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加强校企在实践方面的合作 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是校企合作的重点,而且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要转变观念,大胆尝试,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电力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建实验室,或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或把实验室建在企业,为学生到现场参加工程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以合作建设相关高新技术实验室、企业可以将研发部门设在学校,学校承接生产科研的课题,拉近学校与生产部门的关系,解决技术难题,研发新产品。 在企业建设稳定的工程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为学生到现场参加工程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问题。进一步改变企业被动接受实习的状况,充分利用校董事会的优势,与企业建立稳定联系,在校外建立更多的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实习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与企业稳定的关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 通过校董会,学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把专家请到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电力企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时引进企业实践最新内容,使理论与实践充分接近,在实践能力方面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5(加强继续工程教育 国际上十分重视发展继续工程教育,把它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许多国家已经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战略的一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大公司无不建立有强大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制度化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高等院校具有人才、 科研、设施的优势,理应对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学校需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如为校董会单位的员工开办自学考试辅导班、各类短期培训班等,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工业竞争力。 总之,高校通过与企业广泛联系,感受到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进而改革培养模式,使教学工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企业因与高校合作,弥补了自身缺乏完善的培训系统的不足。 四、项目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 项目组完成了3篇研究论文,理论研究成果对我校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高等工程教育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电力高等教育》2005年第2期。 2(校董会机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第1期。 3(面向行业,依托校董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拟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2006年第2期。
本文档为【校董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23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