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伦理学课件

医学伦理学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医学伦理学课件医学伦理学课件 绪 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医学是什么, 医学:源于人的本能: 医学一词,是指人自己或借助于他人以解除痛苦,或修补由外伤或疾病所致的损伤,那么,医学首先起源于人的本能,正如痛苦最初的表现也来自本能一样。 ——【意】卡斯蒂廖尼 母爱,如保护幼儿的动作,帮助孕妇或分娩的妇女,可代表最早时代的一种医学救助形式。 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 ”仁“字核心,是最高层次的, ”仁“字可以统摄与“义”、“礼” 、“智” 、“信”。 《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 ...

医学伦理学课件
医学伦理学课件 绪 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医学是什么, 医学:源于人的本能: 医学一词,是指人自己或借助于他人以解除痛苦,或修补由外伤或疾病所致的损伤,那么,医学首先起源于人的本能,正如痛苦最初的表现也来自本能一样。 ——【意】卡斯蒂廖尼 母爱,如保护幼儿的动作,帮助孕妇或分娩的妇女,可代表最早时代的一种医学救助形式。 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 ”仁“字核心,是最高层次的, ”仁“字可以统摄与“义”、“礼” 、“智” 、“信”。 《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 “仁”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在特定的语境中,孔子视“圣”与“仁”为同一境界。 二、医学伦理学是什么, (一)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 1.什么是道德, 道:道路——必然性、法则、原则—外在规律 德:得道于己——德——人之内在要求 道德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总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总是在与别人的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道德其实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智慧和能力 简言之,道德就是做人的道理和规矩。 2.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必须遵守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应的行为规范总和。 3.医学道德 定义:医学道德——医德,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 如果说道德其实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和能力,那么,医学道德就是你在医疗界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的智慧和能力。 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死扶伤被视为功德无量之事业 医者素质:崇高精神境界;勤奋敬业品格;无私职业良心;深厚人文功底。 医学伦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 (二)医学道德的特点 1.全人类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有阶级性的。 医德是超阶级的道德,医学是人道的产物,医德具有全人类性,体现人道主义。 2.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具有永恒共性,同时具有时代特点。 3.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医学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源于实践,有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三、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道德现象 医学道德现象包括: 医德意识现象:指医学道德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这是医德关系的主观方面。 医德活动现象:指医学道德的行为、评价、教育和修养,这是医德关系的客观方面。 医德意识现象和医德活动现象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从关系来看,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有: 1.医患关系2.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3.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关系 4.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的关系 四、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 (一)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医德的理论基础及演变; 医德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 研究医德与医学科学、医学模式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体系 阐述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应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规范; 指出医务人员在这些关系中应承担的道德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 研究和揭示原则和规范在医疗、医学研究和预防医学等不同领域和医学中不同学科的特殊表现和要求。 3.医学伦理学的教育、评价和修养 阐述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研究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实践中进行医德教育和修养的经验; 指出医德教育和医德品质形成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二)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医学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医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关于医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它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现代伦理学主要朝两个趋势发展: 一是理论伦理学,它主体是元伦理学。这是特别强调研究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一个分支学科; 一是实践伦理学,它强调研究道德活动即道德实践的伦理学理论,主张以伦理学原理为依据,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实践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经济伦 理学 三)医学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多学科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疾病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疾病病理影响过程的影响,并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手段,为心理疾病提供诊疗和预防的方法。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 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熟练的诊疗技能 有很强的与病人沟通的能力,以良好的态度和行为影响病人。 良好的医德修养是成功的心理治疗的基础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联系: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以行为规范的形式调节医药卫生部门的人与人的关系。 区别:不同意识形式,各自实施手段、调节范围和作用。 道德问题讨论后成为法律条文,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作用。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医学的社会性问题。从总体上把握医药卫生人员与社会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以伦理学的一般原理,着重研究医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揭示医学道德意识现象和活动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性,协调各种医学道德关系。 研究对象相同:医学人际关系问题 有共同使命:通过对医学人际关系的研究,建立医学领域的正常秩序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研究手段不同:理论 方法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演化 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进程经历三个阶段: 医德学(传统医学阶段) 医学伦理学(实验医学阶段) 生命伦理学(现代医学阶段) 一、医德学----医学道德起源于医学职业的行为准则 (一)医德学的特点 1.形式简单 没有专门的医学伦理学著作,医学道德思想散见于医学著作中,不系统,不成体系。 2.涉及范围有限 受医学发展的限制,医德涉及范围有限,主要在医疗职业范围内,医学道德规范主要用来调节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主要体现为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关系。 3.理论体系不完备 古代医德学涉及理论为美德论和义务论,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我国古代医学道德思想丰富而优秀,远远胜于西方国家。 (二)中西方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1.西方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1)注重医生的美德和优良品质(2)倡导医生得体审慎的言谈举止(3)要求医生严谨诚实的医疗态度 2.中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1)济世救人的仁爱精神(2)不为名利的道德品质(3)认真求实的医疗态度 4)精勤不倦的治学精神(5)和蔼端庄的仪表风度 二、近现代医学伦理学 (一)近现代医学伦理学概况 20世纪中叶以后,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规范体系都比较完善,其标志是:《日内瓦宣言》(1948年) 《国际医德守则》 (1949年) 《日内瓦宣言》核心理论: 生命神圣论、人道主义义务论,明确医学的目的是为了病人的利益、增进病人的健康,这构成了医学伦理学的一个永恒内容。 《国际医德守则》: 促进了医学伦理学在规范体系方面的成熟和完善。 (二)中西方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 1.中国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 (1)继承发扬传统医德思想 “医乃仁术”思想 为医四戒;一戒势力,二戒骄矜,三戒嫉妒,四戒欺诈。 (2)吸收借鉴西方医学伦理准则 《美国医学道德主义条例》 《希波克拉底实誓言》 (3)初步探讨医学伦理学理论----《医业伦理学》 2.欧洲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 (1)美德论和行医规范的复兴(2)政府医学责任和医生社会义务的强化 (3)规则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系统化(4)健康权利思想的萌发 三、生命伦理学 (一)生命伦理学产生的背景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 产生原因:?迅猛发展的生物医学技术:引起伦理冲突 ?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多元化、个人主义、权利意识突出。 具体问题:肾透析、器官移植、死亡标准讨论、流产、避孕药、产前诊断、ICU使用、人工呼吸、人体实验. (二)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代表著作 《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中生命伦理学定义: “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生物医学伦理学原理》中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 自主性原则 不伤害原则 行善原则 公正原则 近30年主要著作: 《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 《生物医学伦理学》 《医学实践的哲学基础》 《生物医学伦理学原理》 (三)生命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 主要问题:病人权利和知情同意,生育控制,安乐死与脑死亡,卫生资源分配 研究内容: 医疗卫生专业中的伦理学问题,如医患关系道德; 生物医学和行为研究,如人体试验、行为控制伦理问题; 广泛的社会问题,如公共卫生事业、人口控制的道德问题; 人类生命以外的动、植物生命如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价值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该模式认为: 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该模式强调: 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时,既要考虑生物学因素,又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新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而且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从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寻找疾病现象的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这是对人的尊重,是人性的复归,也是医学伦理精神的复归。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德的要求 (1)不仅要关心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人的心理,要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2)不仅要关心病人的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家属、关心病人的后代、关心社会。 (3)不仅要治病,而且要沟通。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对医学及医德的影响 正面影响:市场化 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 科学经营 讲究效益 良好医德医风 高超技术 一流服务 激发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法制观念 负面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唯利是图,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利益。 二、医德对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具有制约作用 (一)利益与医德的关系 1.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2.医德是利益特殊的调节器 (二) “医乃仁术”,医德拒绝医学谋利 救死扶伤,济世救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一)学好医学伦理学,是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 (二)学好医学伦理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的要求、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三)学好医学伦理学,是认识和研究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中的医德难题、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案例分析 范琦说,医界是封闭且阶层观念深厚的环境,这项调查所显示的现象,应普遍存在各国的医疗环境中。台北医科大学人文所副教授侯文咏便以自己担任麻醉科住院医师的经验为例,当时很怕替呼吸窘迫症的新生儿插管,但总医师却教他:“不要把小婴儿当成生命”,果真让他变“坚强”;但这种理性主义往往让医师失去用其他角度思考、反省的能力,和社会价值出现落差,以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纠纷不断。在场的阳明大学医学系五年级的林同学说,学校虽安排了医学伦理课程, 教大家如何培养“医德”;但在临床课程 上,却见教授毫不顾及病患隐私,把病例姓名、背景全都公布,甚至为了吸引学生注意,还大开患者玩笑,让大家价值“错乱”。 不过仍有学者对医学教育抱持期望。高雄师大性别教育研究所所长谢卧龙认为,目前医学教育只教HOW、不教WHY,造成了医师神格化的“医疗霸权”,医学教育应加强各科系的合作,将人文、社会和教育结合,让医学生能多方思考,进而挑战老师和上司。 课堂作业: 1.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评价,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医学伦理学, 2.作为学校应该如何教授医学伦理学知识,作为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理念去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命观与医学人道主义 一、生命观 (一)传统的生命神圣观 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人生命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 意义:从道德角度强化了医学的宗旨; 为医学道义论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儒 生命神圣观的局限性 (1)生命神圣观缺乏人类成熟的理性基础 (2)生命神圣观是一种抽象化的生命观,生命神圣观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对生命的尊重,这是正确的。 但它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和矛盾性,实际上缺乏对生命的辩证分析 (二)生命价值观 指人的生命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来统一衡量生命的意义的伦理观。 它从社会学生命的意义上衡量人生命的社会价值,即人的个体生命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 (三)生命质量观 指从生物学生命意义上,人的生命具备人的基本要素生存的优劣,它包括体能和智能两个方面。 现代生命质量观认为,除应依据人的生命质量加以判断外,还应从人类整体利益 出发,对人类的生命个体实施有效的道德控制。 生命质量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最低质量——达到病人生存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层次:基本质量——病人自己能够料理生活和从事轻微劳动; 第三层次:较高质量——恢复正常人状态。 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观的历史意义: (1)使医学价值观更加深刻与合理 (2)使医学伦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更加进步与科学 (3)为化解当代医学道德难题奠定理论基础 生命价值与质量观的内容及主要特征: 1.在生命价值观与道义论不同 2. 在医学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3. 在医务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4. 在时空价值上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生命神圣与生命价值、生命质量观的统一: 二、医学人道主义 泛指一般主张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人得到充分自由 发展的思想。 医学人道主义指在医学活动中,特别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和关心病人、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维护病人利益、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质量的伦理思想和 权利观念。 核心内容: 尊重患者生命 尊重患者的人格 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利 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 三、美德论 是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它是对个人或集团固有的、美好的、稳定的道德品质的概括和肯定性评价。 第二节 道义论 一、道义论的主要内容 (一)道义论的含义: 道义论指对一个行为的正、误的评价不在于诉诸行为的后果,而在于规定伦理道德的原则或规则,而有些原则或规则是不管后果如何都必须贯彻的。 (二)康德的道德命令包括内容: 1.可普遍性:适用于所有人 2.人本身就是目的:不是工具而是目的 3.意志自律(意志自由):给自己出命令、定法律。“自律”而非“他律”的行为才是道德的。 (三)道义论的基本原则 把对他人和社会尽义务和责任看作道德律令,即绝对至上命令,必须无条件服从,并且不管行为后果如何。 按照道义论,医务人员对人类的生老病死富有绝对的道德责任,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绝对的义务。 二、道义论的主要特征 1.注重行为本身的道德性,强调行为的动机而不是以结果为评价善恶的依据。 2.道义论强调原则的超验性,以人的理性为基础,而不进行感性经验的证明。 3.道义论立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性,而不是从个体的利益出发提出准则。 三、道义论的意义 1.强调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推动医学的进步; 2.强调医务人员的美德修养,主张以美好动机促进医疗实践,鼓舞和激励医务人员做一个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人。 四、局限性: 强调行为的动机,忽略行为的后果。强调医务人员对社会他人的道德义务,忽略医务人员的权利。 第三节 功利论 一、功利论概述 1.功利论的含义 功利论(后果论),指判定人的行为在伦理上正误的标准是依据该行为的后果的一种伦理理论。 2.分类 为行为功利论 规则功利论 3.主要观点 行为功利论将效用原则直接应用于特定的行为,把行为的价值是否带来有效用的后果作为判定人的行为在伦理上正误的标准。 规则功利论认为判定行为的对错要看其是否符合规则,而规则应带来正效用,或正效用大于负效用。 二、功利论的特征 1.强调行为的后果,不重视行为的动机。 2.以个体经验为基础,以经验生活中的苦乐感受为标准,这与道义论的超验性不同,功利主义者在行为前进行利益的权衡,通过计算利弊得失来决定是否采取行为,采取何种行为。 3.立足于个人,推衍到他人与社会。功利主义以个人的感受为基点,进而推己及人强调社会大众的利益或幸福。 三、功利论的意义 克服了道义论的局限性,坚持满足病人利益与医务人员的利益、医疗单位利益、1. 社会利益的统一;坚持医疗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更好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局限性: 容易导致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 第四节 公益论及公正论 一、含义 从医学的角度看,公益论是强调以社会公众利益为原则,是社会公益与个人健康利益相统一的医学伦理理论。 公正论强调医疗卫生领域内体现公平对待、均衡、效益等。 二、公益论及公正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是医学社会化趋势的必然结果 2.是为了解决现代医疗的道德冲突的必然结果 三、公益论与公正论的主要内容 1. 公益论的主要内容 (1)兼容观 (2)兼顾观 (3)社会效益观 2. 公正论的主要内容 (1)坚持按照道义论的基本精神,从最高意义上肯定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权利,主张人人平等。 (2)在具体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上,按照需要来处理分配,相同需要应相同处理和对待,不同需要则不同处理,坚持合理差等享权的原则。 (3)福利性商品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公益论与公正论的意义 1.扩大了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补充和丰富了道义论的内容; 2.反对极端平均主义,主张关注和改善弱势群体的不平等境遇。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的含义 医学道德基本原则是反映某一医学发展阶段及特定社会背景之中的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是调节各种医学道德关系都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最高要求。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调节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衡量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的道德标准。 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形成 以萌芽形态存在于医学职业习俗和医者个体主观意识中——被同行和社会认可的、比较具体的医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专门的研究者抽象和概括出反映医学道德基本精神、统帅一系列医学伦理准则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内容 分三个层次: 1.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基本层次,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中层次,是对古今中外医学人道主义的继承,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内在精神; 3(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高层次,是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医德的实质和核心。 四、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基本)原则 1.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的真正意义即在实践中努力避免使患者免受不应有的医疗伤害。 不伤害原则对医方的具体要求是: (1)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动机和意识,坚决杜绝有意和责任伤害。 (2)恪尽职守,千方百计防范无意但却可知的 伤害以及意外伤害的出现,不给患者造成本可避 免的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 (3)正确处理审慎与胆识的关系,经过风险/治疗、伤害/受益的比较评价,选择最佳诊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在实施中尽最大努力,把不可避免但可控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不伤害与有利有着密切关系 不伤害原则的相对性: 有时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来说,凡医疗上必需的,或是属于医疗适应症的范围,所实施的诊治手段并不违反不伤害原则的。 相反,如果诊治手段对病人是无益的、不必要的或者禁忌的,而有意或无意的强迫实施,是病人受到伤害,就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2.有利原则 3.尊重原则 狭义的尊重原则——医务人员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独立而平等的人格与尊严。 广义的尊重原则——除尊重患者人格外,还包括对患者自主性的尊重。 它只适应于能够做出理性决定的病人——具有自主性的人。 尊重病人的自主性: (1)尊重病人的自主选择权; (2)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3)保护病人的隐私; (4)尊重病人的人格。 尊重并不等于完全“听命”于患者 医方做主 在什么条件下,医方做主是合理并且是必需的, 4.公正原则 当代倡导的医学服务公正观,应该是形式公正与内容公正的有机统一,即具有同样医疗需要以及同等社会贡献和条件的患者,则应得到同样的医疗待遇,不同的患者则分别享受有差别的医疗待遇; 在基本医疗保健需求上要求做到绝对公正,即应人人同样享有,在特殊医疗保健需求上要求做到相对公正,即对有同样条件的患者给予同样满足。 人际交往公正 公正原则 宏观分配 资源分配公正 微观分配 临床上,公正原则针对微观医药卫生资源分配,要求医方依次按医学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家庭角色标准——科研价值标准——余年寿命标准综合权衡,在比较中进行优化筛选,以确定稀缺医药卫生资源优先享用者资格。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一、医学道德规范的涵义 规范即“约定成俗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也即规则的意思。 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学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指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理论和原则而制定的,用以调整医疗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评价医学行为善恶的准则。 二、医学道德规范的形式 多采用简明扼要,易于记忆、理解和接受的“戒律” 、“宣言” 、“誓言” 、“誓词” 、“法典” 、“守则”等形式,由国家和医疗行政管理部门颁行。 三、医学道德规范的特点 1(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2(普遍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3. 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4(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5(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四、医学道德规范的作用 1.医学伦理学准则体系中的构成主体 2.进行医学道德评价的直接尺度 3.实施医院管理的主要机制 4.进行医学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五、医学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救死扶伤,忠于医业 2.尊重病人,一视同仁 3.文明服务,关心体贴 4.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5.保守医密,不泄露隐私 互学互尊,团结协作 6. 7.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权利与义务 一、 权利与义务 指医患双方在医学道德范围内可以行使的权利、应该享受的利益以及必须承 担的义务。 二、医生的道德权利与义务 1.医生的道德权利 (1)疾病诊治权(2)特殊干涉权(3)宣告死亡权(4)隔离患者权 (5)工作、学习权利 医生行使权利时具有的特点 2.医生的道德义务 (1)诊疗疾病、解除痛苦、维护健康的义务 (2)解释、说明义务 (3)医疗保密的义务 (4)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5)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6)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7)关心、爱护、尊重患者。 (8)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三、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1.患者的权利 (1)基本医疗权(2)疾病的认知权(3)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4)维护隐私权(5)获得休息权(6)要求赔偿权 2.患者的义务 (1)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义务(2)配合诊治、如实提供病情和有关信息的义务 (3)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4)支持医学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义务 (5)遵守法律上有关规定的义务 四、医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医务人员权利与医务人员义务的关系2.医务人员权利与患者权利的关系 3.医务人员义务与患者权利的关系 第二节 情感与良心 一、情感 (一)情感含义 (二)医德情感的特点 1.职业的特殊性2.情感的理智性3.具有自觉性和纯洁性 4.医务人员的道德情感是在感受患者的身心痛苦中产生的,因而更深入; 医务人员的道德情感是在对患者的深刻关注基础上所产生的,因而更注重目标的实现。 (三)医德情感的内容 (四)医德情感的意义 医务人员道德情感的充分发挥,既有利于失落的医学人文关怀的回归和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的践履,又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医德医风建设。 二、良心 良心的能动作用: 医德良心的内容: 1.以医德的基本原则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忠实于患者。 2.热爱本职工作,忠实于医学事业,忠实于社会。 第二节 审慎与保密 (3)审慎的作用 ?审慎,能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审慎,能保证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 ?审慎,能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审慎,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有利于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 ?有利于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2.保密 (3)医疗保密的作用 (4)医德保密的伦理意义 首先,医德保密体现了对患者权利、对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尊重; 其次,医德保密是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是取得患者信任和主动合作的重要条件; 最后,医德保密也是一项必要的保护性防治措施,对一些特定患者尤为重要,可以防止意外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第四节 荣誉与幸福 一、荣誉 (一)医德荣誉的含义 荣誉是指人们履行了道德义务后所得到的赞扬和褒奖,是人们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自我关心和肯定。 荣誉是同良心、义务紧密联系的道德范畴,是对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客观方面: 荣誉是指人们履行了社会责任,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之后,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和褒奖。 主观方面: 荣誉是指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即良心中所包含的知耻和自尊的意思。 历史范畴: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对荣誉有不同的解释。 医务人员的荣誉包括: 1.社会对医务人员履行社会主义的道德行为的公认与奖励; 2.医务人员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受到奖励后的自我满足感和自尊感。 (二)医德荣誉的作用 1.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起评价、自尊和鼓舞作用; 2.促进医务人员关心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起高度的责任; 3.培养个人的知耻心和自尊心;4.激励医务人员努力进取。 (三)医学道德荣誉中的矛盾 ?荣誉感与虚荣心的矛盾 ?职业荣誉与个人荣誉的矛盾 ?社会毁誉与自我褒贬的矛盾 (四)正确对待名誉 二、幸福 (一)含义 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感,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 (二)典型的幸福观 禁欲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幸福观:幸福是物质的实现与精神的实现的统一、自我实现与无私奉献的统一、享受和创造的统一。 (三)幸福的客观条件 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文化条件 心里健康是幸福的重要基础 (四)医务人员幸福 是在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实践中,感受到自己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理想事先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慰。 第五节 理智与胆识 一、理智 理智作为医务人员必备的医学道德理性修养,包含较低层次的医学道德认知素质和自制能力,以及较高层次的医学道德决疑能力和智慧素质。 情感与理智都是医务人员必备的道德修养,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应该集二者于一身。 二、胆识 (1)胆识的含义 (2)胆识的价值 (3)首诊负责 急诊急救患者优先;敢于负责,必须负责,除本院确无该专科或病情允许时可以转院外,必须就地诊治和抢救;凡遇急救患者,依病情需要,可先行抢救,再补办有关手续和交款事宜;借故推委或者不千方百计创造急救条件者,追究当事者、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章 医学道德的评价、修养与教育 第一节 医学道德的评价 一、 医学道德评价的含义、类型 1.含义 评价是指对人和事物的价值判断 医学道德评价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对自己和他 人及医疗机构的医德行为作出判断的活动。 2.类型 (1)社会评价:医务行为当事人之外的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对医务人员 的职业行为进行善恶判断; (2)自我评价:医务人员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在内心进行善恶判断。 二、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标准—“三个有利于” 1.疗效标准——有利于患者; 2.社会标准——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科学标准——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 实质是维护病人身心健康的利益和医学的目的。 三、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和方式 (一)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 1.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2.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二)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 1.信念的自我评价 2.社会舆论 3.传统习俗 第二节 医学道德修养 二、 医学道德修养的内容和境界 (一)医学道德修养的内容 (二)道德境界 三、 医学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医学道德修养的途径 医疗实践 (二)医学道德修养的方法 1.把学习医德理论和医德实践结合起来 学习医德典范,从榜样中吸取力量 2.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严格自律,力行“慎独” (1)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德修养的意义就在于把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变成 个体的内心信念,并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 (2)医务工作的特殊性,更体现出“慎独”的重要性 第三节 医学道德教育 一、含义 按照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规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组 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医学道德教育。 二、作用 首先,是由医学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其次,医德教育是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意义 1.培养全面、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 2.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环节; 3.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过程 1.医学道德认识的提高; 2.医学道德情感的培养; 3.医学道德意志的锻炼; 4.医学道德信念的确立; 5.医学道德行为习惯德的养成。 五, 特点 1.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2.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3.长期性和渐进性相统一。 六、原则 1.目的性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3.正面疏导原则; 4.因人施教的原则。 七、方法 以理服人,说理启迪法; 以情感人,情感激励法; 以形感人,榜样示范法; 寓理于教,正反对比法; 知行结合,案例讨论法; 寓教于乐,实践锻炼法。 第五章 医患关系伦理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性质 一、 医患关系的含义 医患关系是医疗客体(患者)与医疗主体(医务人员或医疗卫生组织)在医 疗活动中的关系,是医疗活动中基本的人际关系。 二、 医患关系的性质 医患关系是一种技术关系 1. 2.医患关系是法律关系 (1) 医患关系是一种契约(合同)关系 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 所谓契约是平等主体意志一致而产生相互间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 医患关系不是一般的契约(合同)关系 医患关系是基于医疗服务的特殊约定的契约关系 复杂性 不确定性 (2)医患关系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3.医患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或者说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医患关系是互为价值的关系: 医疗的过程是医患双方互依、互动、互利、互补、互助的过程,如果没有病 人,医者的价值无从体现; 没有医者,病人的健康难以寻求。这就构成医疗活动不可或缺、相互依存、 对立统一的价值关系。 医患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 因为医者处于主导地位,因而医生的价值取向很重要: 4.医患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伦理关系) 一种“建立在信赖基础上的特殊人际关系 ”“信托”是“信任”和“委托”的意思。 患者来到医院,把健康和生命托付于医者,医者在道义上无可选择地接受和承担起这种托付责任。 医患关系是一种多维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医患关系实质是一种信托关系: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模式一、医患关系的基本特征 2、无隐私的陌生人关系 三、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是描述和概括医患关系性质特征的模型。 (一)萨斯—荷伦德医患关系模式 (二)维奇医患关系模式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其纠纷化解的道德要求 一、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及道德要求 (一)医患关系的物化(技术化)趋势对医德的要求 (二)医患关系的经济化(商品化)趋势对医德的要求 (三)医患关系的民主化趋势对医德的要求 (四)医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势对医德的要求 二、医患纠纷及其化解的道德原则 (一)医疗纠纷的含义和类型 1.医疗纠纷的含义 是指医疗单位(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与患者在诊疗、护理、康复等过程中由于某 些原因造成了互相冲突,或发生不良后果及对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导致的争议。 2.医疗纠纷的类型 (1)医疗过失纠纷 缺乏责任心,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水平低,缺乏经验。 (2)非医疗过失纠纷 服务质量,服务态度。 (二)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1.医疗机构管理的因素 (1)管理缺陷 (2)经营管理思想偏差 (3)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及生活服务,不能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及要求,医 疗环境差,设备残旧,卫生欠佳,就诊时间长,服务条件差。 2.医务人员的因素 (1)技术问题 (2)人文素质问题 ?责任心与服务态度的问题 ?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问题 ?沟通能力的问题 3.患者的因素 ?不良的求医行为:求医动机不纯 ?对健康的期望值过高 ?不信任心理 ?疾病本身的因素 ?患者家属的心理和行为因素 (三)避免和化解医患纠纷的道德原则 1.相互尊重的原则 2.真诚沟通的原则 3.社会公益的原则 4.“以人为本”的科学化管理原则 第九章 预防医学道德 第一节 预防医学道德特点和道德原则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组成现 代医学科学的四大支柱。 一、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和地位 (一)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 1.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制定卫生防疫工作规划的有关数据、信息,组织制定卫生 政策,并指导预防工作的开展。 2.开展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职业病等的预防工作,对原因不明的疾病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及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 3.预防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地方病等,同时还要预防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 引起的疾病,维护社会安定和生态平衡。 二、预防医学工作的道德特点 (一)价值导向的超前性 (二)服务对象和研究对象的整体性 (三)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四)工作范围的全球性和广泛性 (五)工作效率的紧迫性和时效性 (六)工作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七)工作效果评价的滞后性和效益影响的深远性 (八)工作的特殊性 (二)预防医学的社会地位 1.预防医学事关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安定 2.预防医学是最积极、最经济、最人道的医学服务 3.预防医学是整个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预防医学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的一个卫生工作方针,但随着第一次卫生革命任务 的基本完成,人们觉得传染病不会死灰复燃,也对新的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缺乏 防范意识,因此导致预防医学中存在着许多 问题, 四、预防医学的道德责任和道德原则 (一)预防医学的道德责任 1.宣传大卫生观,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普及与维护公共卫生,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第一,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维护公共卫生。 第二,革除生活陋习,深入整治公共卫生环境。 第三,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第四,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第五,加强行政执法和法律监督,严肃法律责任。 4.搞好防疫工作,控制人群疾病发生 建立政府智囊班子 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信息系统 培养卫生防疫队伍 组建快速反应部队 5.爱岗敬业,奉献实干,献身预防 6.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关怀劳动场所和学校卫生水平 7.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权益 8.严把防疫与食品卫生关,控制人群疾病发生的社会责任 9.严格监管,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 10.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信息透明公开,尊重民众知情权 11.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守护健康甘于做幕后英雄 (二)预防医学的道德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社会公益至上原则 3.秉公执法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预防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 6.美国公共卫生学会提出的 “公共卫生伦理实践的原则”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道德 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播 2.审慎周密,保护易感人群 3.提高政治责任感,做好国境卫生检疫 第三节 环境保护和职业病防治道德 一、人类生态环境的危机 (一)环境 指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资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直接或间 地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二)环境危机包括社会环境危机和自然环境危机 二、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表现 自然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噪声污染 4.放射性污染 5.食品污染 6.医院污染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1.森林草原资源的破坏 2.水土流失,土壤沙化3.水资源 的破坏 4.矿藏资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海洋环境污染 三、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 (1)热爱大自然,与自然为友 (2)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 (3)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5)节俭资源消费,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化 (6)尊重科学,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法规 (7)克服困难,做好监督监测工作 四、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原则 (一)尊重自然的道德原则 (二)合理利用资源的道德原则 (三)系统综合的道德原则 (四)同步效应的道德原则 (五)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原则 (六)平等互利道德原则 (八)节约道德原则 五、医务人员在人类环境保护中的道德责任 (一)热爱自然,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二)加强对医源性污染的监测和管理的道德责 (三)以理服人,认真履行环境道德的社会责任 (四)坚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物质与精神同步建设的道德责任 (五)坚决抵制先生产后污染治理,实现人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道德责任 六、职业病防治道德要求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模范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 (二)积极开展卫生监督监测,确保工人健康利益 (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第四节 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一、基层卫生工作的特点与道德责任 二、实现人人健康,落实初级卫生保健的道德责任 1.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人人维护健康道德责任 2.创建公众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健康道德的责任 3.公正、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是健康道德义务 三、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 1.尊重患者人格,开展人性化服务 2.不辞辛苦,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 3.言传身教,科学地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4.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措施 5.分工协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6.勤俭节约,不浪费卫生资源 7.树立新的卫生管理道德理念,完善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三级医疗预防体系 8.树立维护基层人群的健康权益放首位的道德观 第五节 健康教育的道德要求 一、对公众的责任 二、对专业的责任 三、对雇主的责任 四、对健康教育实施的责任 五、对研究和评估的责任 六、在专业准备中的责任 我国尚无对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要求文献,本节主要参考如下的健康教育伦理法典——Code of Ethics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Profession,作为我们从事健康教育人员行为准则的参考。 第十章 卫生事业管理的 伦理问题 第一节 卫生管理的伦理基础与原则 一、卫生管理的伦理基础 (一)卫生政策制定中的伦理选择 , 卫生政策:改善卫生状况的目标,目标的重点以及实现这些重点目标的主 要方针 , 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看,卫生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卫生资源的社会使用进行 合理的控制,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 用,起到真正维护人类健康利益的战略决策。 卫生政策一般为三种基本目的所推动: 一是使已有的卫生资源尽可能地合理分配 二是控制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治疗个人时对社会 和经济的影响 三是利用医学知识来推进有利于这一代或下一代的集体利益或社会理想或目标 1.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在卫生决策中的作用 , 它可以在不同的决策之间进行选择 , 它可以对不同的决策者进行选择 , 卫生政策赖以建立的医学事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的价值观念 2.卫生政策对医学伦理学的作用 第一、定位作用 第二、导向作用 第三、调节作用 3.卫生政策分析的伦理评价 卫生分析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它帮助决策人员在研究、制定卫生政策中,对 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政策分析的特点是重视把工作与规划的目的以及产生的效果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卫生政策道德评价的内容 , 合理性评价:对卫生政策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与社会经济 发展的总目标、总政策相一致,卫生政策与卫生目标是否体现了人民群众 最根本的健康利益,卫生政策是否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等 进行伦理道德评价 , 情实性评价:对卫生政策是否符合国情、民情进行伦理分析 卫生政策道德评价的内容 , 适宜性评价:人民群众对卫生政策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 , 效用性评价:卫生政策的效用性评价就是考察其在符合伦理道德的条件下, 所获取的利益大小,获利越大效用就越高,在伦理上就给予肯定 4.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的伦理原则 (一)公益原则 医疗卫生工作的公益性,是指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为谋求大多数人健康利益的一种公正选择 (二)公正原则 医疗卫生保健的公正性,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卫生保健权利上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三)效用原则 效用原则,就是在考虑治疗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或患者对社会的可能贡献等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选择的标准。 (二)卫生资源分配中的公正性 1.卫生资源分配的含义 卫生资源又可统称卫生的财力资源,即卫生经费 卫生资源的分配有两种类型 宏观分配: 是指国家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拿出多大比例分配给卫生事业,而后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国家或地方拨给的卫生经费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各级、各类机构及有关人群的卫生事业管理活动等 微观分配: 是指医务人员决定的特殊卫生资源分配,即把它分配给某个特殊患者身上 2.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问题 , 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 改变 , 三是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 , 四是卫生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3.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 宏观分配的伦理原则 , 保证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 照顾卫生服务不足人群的原则 , 实施国际援助的原则 , 重视预防的原则 , 对后代负责的原则 微观分配的伦理原则 1.基本权利人人平等原则 2.按照医学标准和社会价值分配原则 (三)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合理性 统筹规划 合理配置 二、卫生管理的伦理原则 (一)科学管理原则 (二)公正公益原则 (三)依法管理原则 (四)廉洁服务原则 第二节 医院管理道德 一、医院管理道德的含义与作用 (一)医院管理道德的含义 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调整科室与科室、医务人员与病人、亲属以及医务人员之 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它既伴随着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又反过来推动着医院管理水平的不 断提高。 现代医院管理是按现代化医院工作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对医院工作进行科学 管理,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效率。 考察医院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应承担的义务,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科 学发挥道德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以谋求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价值之间的 冲突。 (二)医院管理道德的作用 1.是搞好医院管理的基础 2.医德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3.是自觉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保障 4.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5.是协调医际关系的纽带 6.是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医院管理的道德原则 (一)病人利益至上原则 1.以病人为中心 2.经济利益与病人利益相统一 (二)医疗质量第一原则 (三)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四)资源公正分配原则 三、医院管理的道德手段 (一)制度建设 1.强化医德规范,固本强基 2.健全职责和规章制度 3.规范行风,提升诚信度 4.实施责任追究,提高自警自律能力 (二)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道德管理重要手段之一 1.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 2.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3.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向 第三节 卫生体制改革中的 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状况及其伦理问题 第一阶段的卫生改革 , 《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 , 《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 , 《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 改革的重点是扩大卫生服务的供给,搞活卫生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和补偿 机制 第二阶段的卫生改革 , 《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 《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 解决的问题是体制、结构上的重大调整,主要包括卫生管理体制、卫生服 务体系、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 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 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分散 , “以药补医”的经营运作政策 , 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投入不足,资源分布不均 ,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 卫生法制建设不完善 二、当前我国卫生改革的目标 , 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包括比较规范 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基本药物 制度和公立医院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 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主要措施 ,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 ,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 坚持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 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实现中西医药协调发展 , 坚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 坚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 卫生服务供给。 四、卫生改革的伦理原则 正确处理公共卫生建设与医疗服务的关系,把预防为主放在首位 正确处理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正确处理基本卫生服务与多样化卫生服务的关系,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 , 以公办卫生机构为主,其他所有制为补充 ,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坚持两手抓,加强卫生行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医疗卫生干预的伦理思考 1.突出公共卫生服务; 2.医疗资源集中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基本临床服务; 3.对于那些按照现有技术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成本非常高昂的临床服务,在现阶段不宜广泛提供; 4.彻底放弃那些成本高、效益极差的临床医疗服务; 5.注重选择更加适宜的医疗技术路线。 在我们艰难的伦理选择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 1.提供服务 2.平衡服务 3.模式选择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伦理原则 根本重要——卫生保健具有根本的道德重要性,因为它保护我们追求生活目标1. 的机会,减少疼痛和痛苦,预防过早丧失生命,并使我们得到计划我们生活所需的信息 2.普遍享有——每个人必须享有卫生保健服务而没有经济或其他障碍 3.全面受益——应该满足我们各方面的卫生保健需要 4.平等受益——卫生保健服务应该只反映保健需要的差别,不反映其他个人或人群的差异 5.公平负担——卫生保健系统必须满足医疗保健需要的参差不齐的费用,负担由全社会承受;我们的付费应该基于支付能力 6.代间互助——卫生保健系统必须满足我们生活每一个阶段的需要,必须在代与代之间分享效益,共承负担 7.明智分配——国家必须明智地权衡应花费多少在卫生保健以及国家的其他轻重缓急方面,以及在卫生保健内应分配多少资源给我们最重要、最需要的服务 8.有效治疗——我们必须提供有效服务,避免无效服务,并支持导致新治疗方法的研究 9.优质关怀——我们必须保证可得到优质服务,使个人得到作出卫生保健选择所必需的信息 10.有效管理——卫生保健系统应该组织精简,容易为患者和专业人员所用,应该将行政费用减至最少 11.个人选择——卫生保健系统应使所有人能够对医务人员、卫生保健计划和所接受的治疗作出有效、知情的选择 12.个人责任——卫生保健系统应该帮助我们负起保护和促进我们健康和我们家庭健康的责任 13.专业尊重——卫生保健系统必须尊重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作出的临床判断,保护医患关系的完整,同时保证医务人员完成他们的社会责任 14.公平程序——为保护这些原则,应该有公平和公开的民主程序,作出有关卫生保健系统运作的决定,以及解决患者与医疗护理人员之间的冲突 第十三章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克隆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干细胞的概念 , 干细胞(Stem cells)是机体在生长发育中起“主干”作用的原始细胞,它 具有自我复制更新、无限增殖扩容及多向分化的潜能,是国际生命科学领 域众所关注的热点。 二、干细胞分类 , 按功能分 , 全能干细胞 , 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 专能干细胞 , 按来源分 , 胚胎干细胞 , 干细胞 组织干细胞 三、干细胞研究的价值 三、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论 四、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原则 1.尊重原则 2.知情同意原则 3.安全和有效原则 4.防止商品化原则 五、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规范 , (一)谨慎对待胚胎实验 , (二)禁止胚胎干细胞研究用于克隆人 , (三)支持为医学目的的干细胞功能研究 , (四)应用辅助生殖多余的捐献胚胎建行 胚胎干细胞研究 , (五)应用流产胎儿尸体采集多能干细胞 , (六)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术创造胚胎进行 胚胎干细胞研究 , (七)要贯彻知情同意和非商业化原则 , (八)要建立和健全生命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监控和评估机制 第二节 克隆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 一、“克隆”的定义: 是指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它是一种以单个细胞为材料的无性繁殖方式。只要是以一个细胞得到两个以上的细胞、细胞群或生物体即称为克隆。 , 克隆技术: , 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是指在基因研究的基础上,以细胞融合的方式完成 生物单一亲代的无性繁殖的技术。 , 克隆技术特征: , 一是克隆与被克隆两代间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 二是可产生大量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即产生细胞群或个体群。 二、克隆技术与生命科技 )))) 四二一三 ))))DNA动植微 物物生 克克克物 隆 隆 隆克 隆 三、克隆技术与人类生活 第二节 (一)克隆技术有利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 深入发展 , (二)克隆技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三)克隆技术有利于人类的医疗卫生 保健事业 四、克隆人的伦理争论 第十五章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 一、临终关怀含义及其特点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阶段的患者包括其家属的一种“特殊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临终患者死亡的态度与方式。 第五章 特点: 第六章 1.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无望救治病人的临终照护,它所倡导的是一种 不同于一般医学行为的人性化关怀的理念。 第七章 2.临终关怀是一种“全面的关怀”,它从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 会等各方面的关怀和照护病人,使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能 够在舒适和安宁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第八章 3.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病人及其家属提 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第九章 二、临终关怀的目的 第十章 三、临终关怀的原则 第十一章 1.人道主义原则 第十二章 2.以舒缓疗护为主的原则 全面照护的原则 第十三章 3. 第十四章 四、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第十五章 1.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是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 的升华 第十六章 2.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21世纪造福于人类的一项伟大事 业。 第十七章 3.避开安乐死的道德难题 五、对待临终病人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死亡标准与安乐死的道德问题 六、临终关怀的内容 七、临终关怀医院(病房)的特点 一、死亡观 人体生物学认为,死亡是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等整体衰亡,是人的生命的终结。 人们把死亡理解为生命的终端,如中国传统的观点是出生为始,入死为终,即所谓出生入死。 二、哈佛“脑死亡”诊断标准 , 对外部刺激和身体的内部需求毫无知觉和完全没有反应 , 自主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 , 反射,主要是诱导反射消失 , 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 同时规定,凡符合以上4条标准,并在24小时内反复检查多次结果一致者,就可宣告死亡。但有两个例外:体温过低(<32.2?)或刚服用过巴比妥类药物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三、脑死亡立法的伦理意义 四、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是指“无痛苦幸福地死亡”,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通常是指身患绝症的患者,于治愈无望、生命垂危而又极度痛苦的情形下,自愿要求尽早结束生命,在此前提下所实施的保持人的尊严与安详的死亡处置方式。 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 主动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一般是指撤除 是通过医生或其他人之 患者赖以维持生命、拖延 手运用药物等手段加速 时日的体外循环装置、 结束患者的生命,即所 人工呼吸装置与其它辅助 谓??仁慈杀死?? 设施,或放弃必需的医疗 措施,使患者等待死神的 降临自然逝去 赞成安乐死的伦理依据 , 第一、对患者本人来说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 第二、对患者家属来说可以解除他们心理与经济上的负担。 , 第三、实施安乐死对 社会而言也符合社会 公益原则。 ,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安乐死的立法之所以受阻,是因为具体实施安乐死的条 件与程序不清楚,没有严格、清晰的实施条件程序的支撑,所以通过立法 会有一定的困难。 , 由此,他们参照西方国家有关的内容,提出了自认为可行的实施方案。 , 提出的实体条件有三个 , 第一、可以实施安乐死的对象只能是那些身患绝症、临近死亡的患者。 , 第二、安乐死的实施对象必须是病痛达到不堪忍受的程度的患者。 , 第三、必须基于患者自己真诚的愿望和明确的表示才能对之实施安乐死。 合理的安乐死程序条件亦有三条 第三节 第一、对患者申请实施安乐死,必须有一个权威的专门委员会来决定 第四节 第二、专门委员会的准许安乐死并不是最终的决定,只有这个决定得 到相当一级的人民法院的认可,才能使这个决定付诸实施 第五节 第三、具体实施安乐死的操作者一般应是医务人员,所采用的方法应 当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反对意见 , 《人身权法论》作者杨立新:安乐死是变相侵害生命权 , 非法剥夺一个人生命的行为,在侵害个人生命权的同时也侵犯社会秩序与 国家利益,是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挑战。故此,应由公法凭藉国家强制力 对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作出处罚,以一体保护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利益 , 反方 , 网友:安乐死是虚伪的人道主义 , “安乐死”剥夺了患者的生命,是对神圣法律的蔑视与践踏,是一种违法 犯罪的行为;在道德上“安乐死”是对社会公德与文明的玷污与败坏,特 别是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它违背了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充其量不 过是虚伪的人道主义 大家思考, , 安乐死能解脱人们的痛苦吗, , 当患者的肉体痛苦与精神痛苦交缠在一起无法分离,甚至精神痛苦更为厉 害时,仅以摆脱肉体痛苦为主,简单的提早结束生命难道是人道的吗, , 安乐死是否是理想而又唯一的解脱患者痛苦的方式, , 是否舍此就无其他途径, 国际安乐死的立法情况
本文档为【医学伦理学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65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