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食品的概念.doc

绿色食品的概念.doc

举报
开通vip

绿色食品的概念.doc绿色食品的概念.doc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换言之,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

绿色食品的概念.doc
绿色食品的概念.doc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换言之,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目录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的产生 绿色食品标准概述 绿色食品等级详述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的产生 绿色食品标准概述 绿色食品等级详述 , 绿色食品的其他要求 , 消费者识别时注意事项 , 认清绿色食品标志 ,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 哪些产品可以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 绿色食品标志申请认证程序 展开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 英文:Green food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菇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踞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1990年5月 ,中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 、标准及标志。 标准规定:?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 绿色蔬菜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中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的标志为绿色正圆形图案,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与蓓蕾,标志的寓意为保护。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由于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NY/T),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 绿色食品等级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为核心,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即《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绿色食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一 绿色食品 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可见,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也叫做“石油农业”),会对环境、资源以及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危害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辛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的甲虫所采取的措施为例,披露了杀虫剂DDT危害其他生物的种种情况。该市大量用DDT喷洒树木,树叶在秋天落在地上,蠕虫吃了树叶,大地回春后知更鸟吃了蠕虫,一周后全市的知更鸟几乎全部死亡。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品已经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经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除此之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祸患,可能几年内无法查出,甚至可能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察觉。”卡逊女士的论断无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扩展到欧洲和日本的只在限制化学物质过量投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机农业”思潮影响了许多国家。一些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励、支持本国无污染食品的开发和生产。自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许多国家从农业着手,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减缓石油农业给环境和资源造成的严重压力。欧洲、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了生态农业的研究。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决定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并且将它们定名为“绿色食品”。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标准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由农业部发布,属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是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在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所制定的。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等级详述 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的其他要求 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装潢、商品的标签绿色食品的包装、装潢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的要求,得到绿色标志所有权的单位,应将绿色食品标志用于产品的内外包装。《手册》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标准图形、标准字体、图形与字体的规范组织、标准色、广告用语及用于食品系列化包装的标准图形、编号规范作了严格规定,同时列举了应用示例。 编辑本段 消费者识别时注意事项 消费者怎样识别绿色食品凡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必须做到(1〕“及绿色食品的四位一体”,即标志图形、“绿色食品”文学、编号及防伪标签。(2〕AA级绿色食品标志底色为白色,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绿色;而 A级绿色食品的标志底色为绿色,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白色。(3〕“产品编号”正后或正下方写上“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文字,其英文规范为“Certified Chinese Creen Food Product”。(4〕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应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标准中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销售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藏指南;质量(品质等级〕;产品标准号;特殊标注内容。 编辑本段 认清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用于证明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品质特征。 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特定的产品质量的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绿色食品分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二种。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此类食品时,应认清“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A级标志为绿底白字,AA级标志为白底绿字。该标志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认定颁发。 可以上网辨真伪:绿色食品标志到期后没有重新申报,有的企业是为了节省成本,也有的是因为产品实际上已经通不过国家对绿色食品的检验认证。消费者可登录“中国绿色食品网”辨认所购产品的真伪。 编辑本段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001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 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 2、《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 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水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水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 3、《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GB/T18407.3-2001) 该标准对影响畜禽生产的养殖场、屠宰和畜禽类产品加工厂的选址和设施,生产的畜禽饮用水、环境空气质量、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及加工厂水质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防疫制度及消毒措施按照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从而促进我国畜禽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产品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18407.4-2001) 该标准对影响水产品生产的养殖场、水质和底质的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按照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水产品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从而规范我国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环境,保证无公害水产品正常的生长和水产品的安全质量,促进我国无公害水产品生产。 编辑本段 哪些产品可以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6年11月7日经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我国的第一例证明商标。 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极为广泛,在1类的肥料上,注册了图形商标;在2类的食品着色剂上注册了文字、图形、英文以及组合共四件商标;在3类的香料上、5类的婴儿食品上注册了四个商标,并在29 类肉类、煮熟的水果、蔬菜、果冻、果酱等,30类的糖、咖啡、面包、糕点、蜂蜜、糖调味香料,31类水果、蔬菜、种子、饲料,32类啤酒、饮料,33类含酒精的饮料进行了全类注册。据不完全统计、讫今为止“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现已在八类1000多种食品上核准注册33件证明商标。 概况地说,可以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一类是食品, 比如粮油、水产、果品、饮料、茶叶、畜禽蛋奶产品等。包括: (1)按国家商标类别划分的第5、29、30、31、32、33类中的大多数产品均可申请认证; (2)以“食”或“健”字登记的新开发产品可以申请认证; (3)经卫生部公告既是药品也是食品的产品可以申请认证; (4)暂不受理油炸方便面、叶菜类酱菜(盐渍品)、火腿肠及作用机理不甚清楚的产品(如减肥茶)的申请; (5)绿色食品拒绝转基因技术。由转基因原料生产(饲养)加工的任何产品均不受理。 另一类是生产资料,主要是指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的物质投入品,比如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等等。 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和生产区域还可以申报绿色食品基地。 编辑本段 绿色食品标志申请认证程序 一、申请认证企业向市、县(市、区)绿色食品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办),或向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索取,或从网站(www.ahgreenfood.com)下载《绿色食品 申请表 食品经营许可证新办申请表下载调动申请表下载出差申请表下载就业申请表下载数据下载申请表 》。 绿色食品认证程序 二、市、县(市、区)绿办指导企业做好申请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对申请认证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明确申请认证程序及材料编制要求,并写出考察报告报省绿办。省绿办酌情派员参加。 三、企业按照要求准备申请材料,根据《绿色食品现场检查项目及评估报告》自查、草填,并整改,完善申请认证材料;市、县(市、区)绿办对材料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绿办。 四、省绿办收到市、县(市、区)的考察报告、审核表及企业申请材料后,审核定稿。企业完成5套申请认证材料(企业自留1套复印件,报市、县绿办各1套复印件,省绿办1套复印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套原件)和文字材料软盘,报省绿办。 五、省绿办收到申请材料后,登记、编号,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下发《文审意见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单》(附件6)同时抄传中心认证处,说明需补报的材料,明确现场检查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企业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充材料。 六、现场检查计划经企业确认后,省绿办派2名或2名以上检查员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检查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并在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 向省绿办提交《绿色食品现场检查项目及评估报告》、《绿色食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 七、检查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同时进行产品抽检和环境监测安排,产品检测报告、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报告由产品检测和环境监测单位直接寄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同时抄送省绿办。对能提供由定点监测机构出具的一年内有效的产品检测报告的企业,免做产品认证检测;对能提供有效环境质量证明的申请单位,可免做或部分免做环境监测。 八、省绿办将企业申请认证材料(含《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及有关材料)、《绿色食品现场检查项目及评估报告》、《绿色食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省绿办绿色食品认证情况表》报送中心认证处;申请认证企业将《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基本情况调查表》报送中心认证处。 九、中心对申请认证材料做出:“合格”、“材料不完整或需补充说明”、“有疑问,需现场检查”、“不合格”的审核结论,书面通知申请人,同时抄传省绿办。省绿办根据中心要求指导企业对申请认证材料进行补充。 十、对认证终审结论为“认证合格”的申请企业,中心书面通知申请认证企业在60个工作日内与中心签定《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同时抄传省绿办。 十一、申请认证企业领取绿色食品证书。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发展绿色食品,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增进人们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促成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 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特性,开发绿色食品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标准,它们构成了绿色食品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为了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手段包括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是指按照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认证,只有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才能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法律手段是指对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商标管理。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 ,,世纪,,年代初,“绿色食品”在我国还是个新鲜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和钟爱。无公害蔬菜、高蛋白大豆、脱毒马铃薯、草原保健仔鸡„„在北京只要任选一家超市,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诸如此类带有“绿色”标志的食品。它们以其安全、优质、无污染、高营养等特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被誉为“,,世纪的主导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目前,我国共有,,,,家企业开发了,,,,多个绿色食品产品,生产总量超过了,,,,万吨,每年以,,,的幅度在增长。现已开发的产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食用油、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等,其中初级农产品占,,,,加工食品占,,,。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达,,,亿元,年销售,,,亿元,税后利润达,,亿元,出口,亿美元,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日渐兴旺。 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覆盖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福建、贵州等大部分省区,伊利、蒙牛、鲁花、完达山、长城葡萄酒、茅台集团等一大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也随之迅猛崛起,达到上亿产值的企业有,,多家,对促进各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民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我国农业部推出绿色食品工程凭借黑土地独特的资源优势,经数年发展,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发展最快的省份。该省绿色食品产量完成近,,,万吨,产值达,,亿元,实现利税,亿元,不仅成为当地新的税收增长点,而且为全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月末,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特色食品之乡”的鹤城——齐齐哈尔市已有,,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使用证书,另有,个产品通过了美国自然食品的绿色认证;全市绿色食品耕地面积达,,,万亩,食品总量达到,,万吨;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已发展到,,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亿多元,同比增长了,,,,实现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年来,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我国农业部已颁布了,,项国家行业标准,并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管理和监测系统,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也已日臻完善。目前,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了,,个管理机构,,个部级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和,,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绿色食品的标志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监控,使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得以规范、健康地发展。以吉林省为例,该省,,,,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办公室”,目前已形成由省“绿办”牵头,包括市县乡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在内,对绿色食品进行生产监督、质量检验的完整体系。一家企业要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首先必须向“绿办”提出申请,再由“绿办”派人员对该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中进行跟踪监测,符合要求后才能到农业部的绿色食品检测中心进行内在指标检测,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后,才能获得认证。同时,这种认证也不是“终身制”的,在规定的年限内还要进行复查。 由于“入世”在即,我国绿色食品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加入,,,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开发、应用绿色产品,业已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热点。为挖掘绿色食品发展的巨大潜力,农业部已在全国范围内着手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力争用,,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在,,世纪——这个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纪”,追求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生产正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流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换言之,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绿色食品是广泛被研究,并且努力地在少用化肥、少用农药、少用引起土壤污染化肥的技术措施,来保证产品是绿色的;有机食品是绝对不使用农药、化肥,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形成的食品,这种食品数量有限。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特性,开发绿色食品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标准,它们构成了绿色食品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为了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手段包括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是指按照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认证,只有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才能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法律手段是指对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商标管理。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一、我国茶业生产现状 茶叶是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一,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为我国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 2002 年,我国茶叶生产我国茶园面积 113.4 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产量 74.5 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 25.23 万吨,居世界第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茶业在生产上出现以下特点: 1. 茶树种植面积缓慢增长,种植结构趋向改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农业部门提出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发展思路,茶树种植面积扩大速度明显减慢,呈基本稳定状态。 2002 年茶树种植面积仅比 1980 年的 104.07 万公顷增加 14 万公顷, 20 多年仅增长了 10% 。但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 20% ,比 1990 年提高了 9 个百分点。 2. 茶树种植发展布局向中西部转移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利用国家退耕还林,以工代赈等政策,纷纷把茶业列为其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茶叶发展速度加快。与 1990 年相比, 1999 年中西部茶园面积增加了 6.88 万公顷,是同期全国茶园挣增加量的 134.9% 。湖北省 2001 年茶园面积 15.56 万公顷比 1978 年增加 91.3% ,云南 2001 年 17.4 万公顷,比 1978 年增 73.6% ,广西 200T 年比 1978 年增 25.5% ,贵州省 2001 年茶园面积比 1978 年增加了 12.2% ,而东部地区如浙江省茶园面积下降, 2001 年比 1978 年减少 17.8% 。 3. 茶叶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从茶类看,近几年,绿茶、乌龙茶由于内销和出口的带动,生产有明显增长,但红茶产量大幅度下降。到 2001 年绿茶产量达到 51.3 万吨,占 7 洲,红茶 4.3 万吨,占 6% ,乌龙茶 7 万吨,占 109 ,与 1990 年的绿茶 62 ,,红茶 20% ,乌龙茶 6% 相比,绿茶。乌龙茶分别提高了 11 个和 4 个白分点,而红茶下降了 13 个百分点。 第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绿茶生产快速发展上 000 年名优茶的产量达到 14.37 万吨, Llll990 年 2.59 增长了 5 倍。名优茶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从 1990 年的 4.0% 提高到 21% , 2001 年名优茶产量 15.5 万吨,继续增长,占总产量比重的 22.09% 。乌龙茶发展速度仅次于名优茶; 第三,增值茶开始兴起。新兴茶叶饮料品种如即饮茶、保健茶等,开始推向市场,年消耗原料茶叶约 4 万吨左右,占我国年产量的 5% 左右。 4. 名优茶发展使茶叶产值快速增长 2001 年茶叶产值为 96.7 亿元,比 m90 年增加 1 倍多,年均递增 1 牛 0% 。在茶叶产值增加中,主要得益于名优茶。 1990 年名优茶产值 6.3 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 13.5% ; 2000 年名优茶产值达到 55.5 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 57.4% ,在产值增加量中,名优茶的贡献份额占三分之二。农业部提出的名忧茶发展规划中,到 2015 年全国名优茶产量 38.68 万吨,产值 159.95 亿元,比 2000 年分别增 169% 和 188% 。 二、国内外茶叶生产与消费趋势 从国际茶叶市场发展来看,茶叶的产销表现出如下趋势: ?茶叶的生产越来越集中 2002 年全球茶叶产量 302 万吨,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中印度 82.61 万吨,中国 74.7 万吨,斯里兰卡 31 万吨,印尼 17 万吨,如加上非洲肯尼亚 29 万吨,以上 5 国占全球产量的 77% 。这种集中趋势以后还将继续,茶叶生产大国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均致力于茶叶的生产出口。如斯里兰卡、肯尼亚 90% 的茶叶用于出日。茶叶出口是创汇的重要支柱。印度、斯里兰卡、越南、肯尼亚、孟加拉国等国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叶生产的具体政策,推动茶叶的生产发展。 ?全球茶叶需求在持续增长,特别是生产国的国内需求增长明显 茶叶消费虽然同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但同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密切相关,茶叶毕竞是生活必需品。全球的人口大国都是茶叶消费大国。特别是印度作为最大人日国家之一,人口 10 亿,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给出口带来压力,使茶叶出日第一大国的地位降至肯尼亚、斯里兰卡和中国之后, 2001 年出口 19 万吨, 2002 年减至 16.5 万吨。为了应付出口,印度与斯里兰卡签订贸易协议,进口斯里兰卡茶叶。日本已从茶叶生产出口国成为净进日国。国际机构预测,今后 10 年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尼的国内消费将飞速发展,其中印度的消费己占全球的 25% ,增长率将达到 3.7% ,到 2010 年可达 69.3 万吨。同时,全球 120 个消费国中,俄罗斯、英国、美国、埃及。巴基斯坦是主要的进口国家,占全球进日量的 6096 。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和巴基斯坦将成为最大的进口地区,特别是巴基斯坦,人口 1.5 亿多,人口增长率全球最高,茶叶的进口从 1980 年的 7.6 万吨增加到 2000 年的 11.14 万吨。 FAO 预计到 2010 年俄罗斯进口年均增长 3.3% ,达到 31.5 万吨,巴基斯坦年均增长 2.9% ,达到 15 万吨。联合国预计今后十年全球人口增长率为 工 .3% ,因此茶叶消费仍趋增长,发展中国家茶叶需求增长将达到 2.8% ,但发达国家茶叶市场消费已成熟,同时人口增长率低,有的甚至负增长,不能期望消费量有大的增长,英国近 10 年茶叶进口下降了近 30% 。 ?全球市场供过于求将继续存在,茶价低迷 全球茶叶消费 250 万吨左右,生产量在 300 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过去 10 年茶叶消费平均年增长 1.4% ,产量年增 1.9% ,由于茶叶消费的增长始终赶不上生产的增长,己连续近 10 年供过于求,茶价持续低迷,同时又由于生产成本增加,使大量的低质茶充斥市场,己造成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茶农收入下降。如 2001 年肯尼亚出口量比上年增 18.89% ,而出口单价下降 23.14% ,斯里兰卡下跌 23% ,中国下跌 10% ,印度下跌 0.75% 。如印度每公斤茶叶生产成本为 68 卢比( 1.38 美无),而出口价格仅 40 , 45 卢比。我国珠茶出口亦是如此,已跃至茶农生产成本线以下。 ?生产国均致力于增值茶的出口 为了改变茶价的低迷状况,生产国致力于发展增值茶出口。斯里兰卡是生产国中做得最好的国家,是增值茶出日的主要国家。在茶叶出口结构中,增值茶占 30A0 儿 其中包装茶 2796 ,袋泡茶 4% ,此外还出日速溶茶, 2000 年出日速溶茶 1218 吨,主要出口美国和欧洲。除速溶茶,还开始大规模生产出口风味茶,有 u0 多种类型。印度茶叶局正着手 努力提高传统红茶的质量,增强同斯里兰卡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肯尼亚同法国有关部门合资计划投资 370 万美元左右新建 2 个茶厂,不是为了提高产量,而是提高生产率和质量。 ?由于绿茶有利健康的宣传,绿茶消费继续增长 FAO 预测至 2010 年,全球绿茶出日每年将增长 2.8% ,超过了红茶年均 1.7% 的增长率。美国、加拿大、德国、泰国、俄罗斯的绿茶消费增长较大,虽然印尼、越南、印度都增加了绿茶的产量,但中国绿茶的增产潜力足以应付绿茶消费增长。 ? 产茶国加大了国家推销力度 印度借印巴关系改善之机,签署了贸易备忘录,在 2003 — 2004 年度向巴出日 1000 万公斤茶叶,印度出口商表示,这项贸易“即使亏损也在所不惜”。今年 4 — 9 月,印度出日巴基斯坦茶叶 6500 吨,比上年同期上升 400% 。 肯尼亚吸引了美国非政府组织,首期投资 250 万美元,在肯包装茶叶后,以 TIABI 品牌在美国销售,主要针对上层消费者,这是在美市场继 Lipton 。之后的第二个肯尼亚品牌。 越南政府帮助越南茶叶企业加大在俄罗斯的宣传力度,推销越南茶叶。越南茶叶总公司己在俄罗斯成立巴亭公司,目的是向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出口茶叶。 ? 进口国纷纷严格茶叶的农残标准,对生产国茶叶出口造成压力,特别是我国的茶叶 ? 茶叶消费的增长继续受到其他饮料竞争的挑战 主要是软饮料的市场扩张挤占了传统的茶叶市场。英国茶叶委员会负责人抱怨说,成年茶叶消费者转向包括软饮料在内的其他饮料,年轻消费者并不把茶叶列入考虑范围内。但同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风味茶等新产品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茶叶的消费。 ? 茶叶深加工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 近 20 年来,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均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欧美国家袋泡茶占茶叶总消费量的比例从 70 年代 2% 上升到 60 , 90% :日本茶饮料等新产品的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的 40% 。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于八十年代初将速溶茶制备技术投入产业化,目前己成为速溶茶生产的大国。日本、台湾的茶饮料消费已超过碳酸饮料,居饮料市场的第一位。 ? 高新技术不断在茶业中应用 日本、印度将生物技术应用于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育种,研制出人工种于。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冷杀菌技术、微胶囊技术己开展在茶叶深加工中应用,使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显著提高。 从我国茶叶出口市场来看, 2002 年总出口量 25.23 万吨,创汇 3.32 亿美元,出日 100 多个国家地区,其中摩洛哥、日本、乌兹别克、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美国、香港地区等 7 个市场,均超万吨,以上 7 个市场己占我国总出口的 58% 。今年这些市场进口速度不减。 我国绿茶出口规模占首位, 2002 年达到 17.04 万吨,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 85% ,出日 80 多个国家的地区, 2002 年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马里、日本的绿茶出口达到绿茶总出口的 50% 。美国、伊朗、俄罗斯是我国绿茶出口的新兴市场, 2002 年对伊朗出日比上年增 12 了掷,对利比亚增 2u. 叭。今年二, 7 月对美国绿茶出口同比增长 17.18 儿 对俄罗斯增 33.97 儿 日本是我国绿茶和乌龙茶的重要市场,由于农产品贸易歧视,今年 1 , 7 月对日绿茶同比下降 25.080 。,特种茶下降 22.02% 。 红茶出口近年有所回升, 2000 年仅出口 2.95 万吨, 2001 年为 4 万吨左右, 2002 年 4.08 万吨,基本持平。出日市场主要以美国、俄罗斯、波兰。英国、德国、巴基斯坦为主,随俄罗斯、独联体及东欧各国经济好转,对我红茶需求强劲,刹住了连年下降的趋势。 2002 年对俄罗斯出口增长 28.2% ,对美国增 18.48% ,波兰增 3.5% ,香港增 48.2% 。今年 l , 7 月,红茶比去年同期下降 4.31% ,主要是对美下降 7.94% ,巴基斯坦下降 42.63% 。但对俄增长 13.99% ,波兰 8.50% ,突尼斯增 41.67% ,日本增 69.69% 。 特种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在国际市场有牢固的地位。 2002 年出口 4.10 万吨,比上年降 9.8% 。主要集中在日本、香港、美国、东南亚地区。今年 1 — 7 月比去年同期下降 8.21% ,对日本和美国分别下降 22.02% 和 41.9% 。;但对俄罗斯增长 96.76% ,对香港增长 11.36% ,对波兰增长 53.03% 。 针对我国的茶叶生产与消费,今后将出现如下的变化: • 茶园面积稳定,良种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快,产量将继续增长 随着良种的推广、施肥水平、机械化作业水平和政府投入的提高,将继续推动茶叶生产的增长,如浙江省提出到 2010 年良种化率达到 60% ,浙江己取消茶叶农特税,这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取消农特税政策将有助于茶区的茶叶发展。 • 得益于休闲经济的发展和茶艺的推广 名优绿茶和乌龙茶的消费仍将稳步增长,北方传统的花茶地区的绿茶消费在飞速增长,而都市茶艺馆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乌龙茶在这些城市的消费,因此茶叶的地区性消费界限将越来越不明显。 • 茶叶深加工产品将得到发展 饮茶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茶制品的开发将得到发展。日本己将茶制品的开发应用到日常生活衣食往行的各个方面,类似于罐装茶水,日本的流行趋势仍将对我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的应用研究的深入,未来几年,茶叶在健康保健领域将得到发展。随饮料工业的发展,茶饮料将继续飞速发展,我国近两年的茶饮料产量以 300% 的速度递增, 2002 年达到 405 万吨,总产值 90.31 亿元。日本年人均茶饮料消费 30 升,我国目前仅为 0.3 升。 ? 茶叶安全清洁生产将日益发展 随着农业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和无公害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对茶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农药、重金属、微生物污染日益关注,并将得到控制。 ? 高新技术逐步在茶业中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茶叶种质资源鉴定和育种,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加工传统工艺,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冷杀菌技术、微胶囊技术等也将在茶叶深加工中应用。 三、我国茶业与世界的差距 • 茶园单产低 我国茶树种植面积为世界第一,总产量却位居第二。虽然我国不乏高产茶园,甚至亩产超千斤也有,但就总体水平而言,茶园管理粗放,广种薄收,靠天生长的现象较普遍。 2000 年我国茶叶单产为 737.5 公斤,公顷,只有世界平均单产的 61%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肯尼亚单产最高,达 2285 公斤,公顷,日本平均单产为 1760.6 公斤,公顷。印度是世界最大茶叶生产国,平均单产达到 1851.9 公斤,公顷。 • 良种化茶园比例低 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茶业的关键技术措施。世界主要产茶国非常重视茶树良种化工作,其良种普及率均明显高于我国。我国至今己审定通过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有 77 个,其中无性系良种 60 个。但一直来良种推广速度缓慢,无性良种的面积仅占茶树种植面积的 20% 。肯尼亚茶树良种普及率高达 100% ;日本育成良种 46 个,良种普及率达 78.3% ;印度育成良种 40 个,良种普及率也达到 30% 。 • 茶叶出口的竟争力不强,卖价下跌 世界茶叶贸易量 80% 以上是红茶,而我国红茶总体品质低,长期处于充当“填充料”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不仅售价低(平均售价仅为肯尼亚的 1 , 2 。印度、斯里兰卡的 2 亿),而且出口量大幅度下降。 1988 年我国红茶出口量高达 10.14 万吨, 到 1998 年下降到 6.5 万吨左右, 2002 年为 4.04 万吨。我国红茶品质差涉及到品种、气候和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等因素,近几年难以敢得突破性进展。 1978 年我国茶叶出口 8.72 万吨,创汇 1.86 亿美元; 1997 年出口 20.24 万吨,创汇 3.32 亿美元, 2001 年出日 24.97 万吨,创汇 3.42 亿美元, 2002 年出口 25.23 万吨,创汇 3.32 亿美元。出口创汇与出口量的增长未能实现同步增长。 • 劳动生产率低 在印尼,年产茶 1500 吨的茶厂仅需工人 26 名,产品成本每公斤仅为 0.6 美元。在相同条件下,我国用工量要高得多。在当今,产品成本每公斤达到 0.8 美元左右。不仅如此,我国各类茶叶加工厂规模都很少,有 67000 多家,按茶叶总产计,每座茶厂加工量不到 10 吨。在国外,斯里兰卡有茶厂 1100 余家,平均每家茶厂加工茶 550 吨。 • 经营管理水平低 我国现有茶叶初制场(厂) 6.7 万家,茶厂(场)除少数国有茶厂外,大多为乡、镇和村办小型茶厂(场)。企业平均年生产茶叶 8.8 吨,平均年产值仅 11.9 万元。很大面积以农户为单位经营。由于茶区多处于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不少农户未受种制茶的专业培训,所以茶场(厂)的管理一般都比较粗放,茶园面貌落后,质量千差万别,加之流通环节不畅,效益难以体现。 • 标准意识淡薄,无标生产普遍 国家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目前,我国生产的茶类大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名优茶,因此,需要企业制定产品标准。 1998 年国家统检对企业考核发现,只有 29.3% 的企业制定了产品标准, 70.7% 的企业无标生产。 另外,由于对标准不甚了解,不少企业不是将标准指标订得过高,就是订得过低和简单。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对标准意识的淡薄和对标准的功能和意义缺乏真正理解,无标生产或有标不依是造成我国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四、我国茶业发展思路 茶业科技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如下部署:第一,依靠科技进步来降低制茶业的成本,这是一项关系到世界茶业发展的重要出路;第二,加强新产品研制,增加茶叶消费的多样化是复兴世界茶业经济的主要途径。 • 加快茶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深化改革将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茶农生产积极性,同时带来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而千家万户的茶农对市场变化难以预测,导致茶农生产的盲目性,容易出现产品因不适销对路而损害茶农的利益。实践证明,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产生不改变家庭经营格局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将农业生产与服务、加工、销售等环节结合起来,通过市场牵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把以前分散的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变成集中地以“龙头”企业为主进入市场。节省了茶农直接进入市场的费用,保护了茶农的利益。 农业产业化有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作为产业化链条的主要环节的龙头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和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防御能力,需要产品不断升级和技术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面对的不再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而是组织化程度、科技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体和产业化系统,这将大大降低传统意义上科技成果“推广”的难度。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茶叶产业化实体是由“龙头企业,基地十茶农”共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妥善处理好,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效率和茶叶品质 我国茶业生产技术含量较低,要将技术创新应用于茶叶生产的全过程,从建设高标准良种茶园入手,包括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贮藏保鲜等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全面实施产品优质化工程。第一,加快低产低质茶园和老茶园的改造,加强茶园管理,推行平衡营养施肥;第二,加快无性系良种的推广速度,力争到 2010 年我国无性系良种茶园占 35% 以上;第三,积极推广茶园中适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采取综合治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第四,推广茶园作业机械化特别是茶园耕作。采茶机械化,降低劳动力成本,采摘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 50% , 60% ,用机械采茶可提高工效 10 倍以上,降低成本 50% ,然而目前全国机采面积不足采摘茶园的 3% 。第五,研究推广茶叶清洁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茶叶加工质量。 •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拓宽茶的用途 产品多样化是饮料市场发展的趋势。茶叶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将有力地推动茶业发展。袋装茶、袋泡茶、速溶茶、即溶茶、保健茶的每一次对传统茶叶产品的革新,无不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巨大进步。同时,随着茶叶对人体健康领域的深入研究,使茶叶提取物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等应用于医药、食品行业,使茶叶深加工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推动了茶业发展。 199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一1993年) 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 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一1996年) 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大3(6倍,1996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5)县域开发逐步展开。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 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一至今) 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 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绿色食品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度和层次逐步提高, 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工作也迅速启动。为了扩大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国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全产业链”是指由田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与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饲料原料及生化、养殖与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打造“安全、放心、健康”食品产业链。 中粮集团的产品品类丰富,几乎包括了从原料生产到食品加工的所有环节。在上游,中粮集团从选种/选地,到种植/养殖等环节严格把控,宏观调控产品结构;在加工环节,中粮集团将实现对产品品质的全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在下游,中粮集团将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健康、营养的食品。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如何运转的, 全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是两头:上游的种植(养殖)与下游的营销,重中之重,是上游的自给。全产业链模式使得上下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把最末端的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与养殖环节,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 “全产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 (一)一个整体性公司,能往下游延伸、附加值高、上下游资源配置平衡、创新与品牌贯穿始终; (二)是为同一个目标有意设计的多环节、多品类、多功能有机结合的、整体运作的组织,就像一部机器、一盘整棋; (三)对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关键环节有效掌控; (四)各环节相互衔接,整个产业链贯通; (五)不同产品线之间的相关功能可以实现整合或战略性有机协同; (六)是以客户和消费者引领的产业链,在这个模式下,在中间环节会有多个“出口”,最终“出口”是消费品。 全产业链模式的提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什么积极意义, (一)统筹兼顾已有的产业规模、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空间等因素,合理布局,巩固和扩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的种植、收储、加工和物流的能力和规模,提升科技水平,积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增强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将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映到种植与养殖环节,通过对农业的有机组织和对流通与加工的规模化运作,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真正连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通过规模化的收购、储运、养殖、加工,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使农产品的使用更有效率,更加科学。探索完善与农户合作的模式,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给农户提供更多支持,以有效解决“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农户”的联接难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促进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借助缜密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对粮油食品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强化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消除不安全隐患,建立可追溯到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带动国内食品行业升级换代,确保食品安全。 “全产业链”的战略解析, (一)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经营思想和理念; (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过程,最终会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三)全产业链是一种能够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模式; (四)全产业链是中粮企业实力的体现,因为没有长期历史的积累,没有资产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一般的企业难以建立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 (五)全产业链让企业资产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布置更加有效率,把企业的价值实现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将资源自然地向价值高的环节上集中; (六)全产业链是一种提升经营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更有竞争力的模式; (七)全产业链是一种把原先企业内部上下游买卖协同关系由合作和交易角度提升到战略高度的模式,这种模式提升了整体生发展的高度; (八)是一个资产布局的链,是运营协同的链,是组织架构和人的链。它要求人在组织中位置正确,要求人心相通,要求团队目标统一,齐心合力。 “全产业链”模式将为企业带来怎样的竞争优势, (一)创新性、差异化:全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具有显著差异化特点,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对手难以模仿; (二)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平滑盈利的波动性,带来较高的、持续的、稳定的、成长性好的盈利; (三)战略协同效应:整个公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价值链各环节之间、不同产品之间实现战略性有机协同; (四)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有上游供应链的优势; (五)信息传递顺畅: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整个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敏感、更及时; (六)食品安全:可控度高、可追溯性强,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七)行业领导力和产业优势:以终端消费引领产业链,可以形成产业领导力与产业优势; (八)产业升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进技术进步,有利于产业整体提升; (九)社会信誉、影响力、知名度:有利于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 全产业链企业是怎样建设的, 以中粮集团为例,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股份3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丰原生化3家内地上市公司。拥有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以及大悦城 ShoppingMall、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中英人寿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与服务组合。 通过全产业链,中粮将内部的所有企业纵向打通、横向协同,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的各关键环节和终端出口,统领农业、食品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或其他企业。从而将中粮打造成为一个以消费品引领的,一个上下游结合、产业链打通的企业,在这个模式下,把品牌、创新、渠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出口。沿着“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这条发展道路,中粮希望逐步成为一家服务于最广大消费者、服务于最广大农民,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有研发、有创新、有信誉的,“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集团;成为一家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自身也有好的经营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对于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全产业链模式会起到什么帮助, “全产业链”模式提高了食品的可追溯性,通过建立“物料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控制体系,提高源头掌控能力,规范对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控制,加强销售流通环节管理,深化食品产业链全程追溯体系建设。最终实现原料端、生产端、运输端、流动端、监管端等环节无缝衔接,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最终通过终端的品牌信誉,形成一批广大消费者欢迎和信任的产品品牌,既促进中粮作为一个粮食、食品企业的贸易量、加工量,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全产业链广告 近日在全国各大电视台上映的反映全产业链的广告是智威汤逊北京公司为中粮集团拍摄的,广告片全部取材于中粮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实景,由中粮员工本色演出,画面高质优美,背景音乐节奏欢快,非常具有欣赏价值
本文档为【绿色食品的概念.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