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南]5、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指南]5、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举报
开通vip

[指南]5、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指南]5、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提前准备诗意,打印发给学生](1)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根据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 (3)积累与运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4)词汇积累:与“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构词方式相同的成语。 《题西林壁》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指南]5、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指南]5、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提前准备诗意,打印发给学生](1)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根据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 (3)积累与运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4)词汇积累:与“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构词方式相同的成语。 《题西林壁》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第一课时 ?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1(知诗人,解诗题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223节奏) ?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抓字眼,明诗意 (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 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说诗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 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 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默写全诗 请你完成下列练习 1、比一比,填一填 领 岭 峰 锋 ( )导 山( ) ( )利 山( ) 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题西林壁。( )A做题B书写,题写C题目 (2)只缘身在此山中。A缘由B缘分C因为 3、 “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正如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知作者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 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教师可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诗题《游山西村》,八句却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请结合诗句对此作一番分析。 (2)诗歌三、四句,有人认为是回忆来村的经历,有人认为是入村后徐行山村周围所看到的景致,你觉得哪种看法更切合语境,(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 (3)是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这里,(人情美、风物美) (4)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乡居闲散)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莫:不要 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 本文指酒不清澈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对比研读:“山重”与“柳暗”,“水复”与“花明”,“疑 无路”与“又一村”,让学生对比着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意: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 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 (2) 联系实际,体会感悟: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 吗, (3) 提升认识 这首诗同样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诗人对 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后来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景。 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 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 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三)多诵读,悟诗情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 请你完成下列练习。
本文档为【[指南]5、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7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2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