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

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

举报
开通vip

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 . 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 摘 要:《凤城琐录》是清代学者博明降职兵部员外郎后在凤城所记,文中不 但说明了凤城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意义,而且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都有涉及。通过搜集和阅读一些文献典籍,了解博明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中 介绍的当地的地方特色、风俗文化等,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凤城当地的过去和发 展历程,而且对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博明,凤城 Introduction to the FengCheng recorded (Qing ...

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
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 . 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 摘 要:《凤城琐录》是清代学者博明降职兵部员外郎后在凤城所记,文中不 但说明了凤城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意义,而且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都有涉及。通过搜集和阅读一些文献典籍,了解博明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中 介绍的当地的地方特色、风俗文化等,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凤城当地的过去和发 展历程,而且对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博明,凤城 Introduction to the FengCheng recorded (Qing , Bo Ming) Abstract: The FengCheng recorded is written by Bo Ming who was a scholar in the Qing dtnasty when he was demoted BingBu YuanWaiLang in FengCheng, This paper not only illustrated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FengCheng,but also involved 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Through collecting and reading some literature books, we can know Bo Ming's life experience and what he has introduced in his works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customs, culture and so on.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us to learn the FengCheng’s beforetim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o the Ancient Chinese Documents, histo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o. Key words: Bo Ming; FengCheng . . 目 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 引言 „„„„„„„„„„„„„„„„„„„„„„„„„„„„„„„1 一、作者其人 „„„„„„„„„„„„„„„„„„„„„„„„„„„2 二、《凤城琐录》内容„„„„„„„„„„„„„„„„„„„„„„„„4 (一)凤城地理位置及重要意义„„„„„„„„„„„„„„„„„„4 (二)边门的官员设置及变化„„„„„„„„„„„„„„„„„„„5 (三)商业贸易„„„„„„„„„„„„„„„„„„„„„„„„„6 (四)物产资源与居民生活„„„„„„„„„„„„„„„„„„„„8 (五)名胜古迹„„„„„„„„„„„„„„„„„„„„„„„„„9 三、附《朝鲜轶事》及《朝鲜世系考》„„„„„„„„„„„„„„„„„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 . 引 言 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数年,在此为官的官员都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当地独特风俗特色、生活习惯、社会风貌等记载的文献资料,一些值得纪念的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也随时间流逝而不知去什么地方寻找。博明到当地任职后,不因官运不佳而忧郁低沉,反而觉得凤城山水秀丽而不被人所熟知,又恐奇闻异事随时间流逝而失传,便担负起搜集当地相关史料的重任,走访各地,求证于老人和当地的一些官员,并把搜集到的轶事整理编著成《凤城琐录》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对于后世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城市的历史变迁都具有相当大的参考及借鉴价值。 . . 一、作者其人 博明,清代蒙古族的学者兼诗人,是满洲镶蓝旗人,原名贵明,字希哲,号西斋、皙斋,姓博尔济吉特。 博明文化修养水平极高,涉猎范围极广,在清代的蒙古族作家中,他的创作和著述受到大家一致认可并且得到广泛流传,很多诗文集都收有其诗文,并且他所撰写的文章也得到学人的赞誉,如《题凭本昌黎诗集》、《义山诗话》等文论名篇。在诗歌方面,如《西斋诗草》、《西斋诗辑遗》,共存诗一百六十余首。在书画、篆刻方面,除了体现在一些咏书法、名画、篆刻的诗文外,还辑有《前人砚铭录》一书。博明虽才华横溢且以学识渊博而被人熟知,但只有少数作品得以流传至今,这也许是由于他仕途不顺、官运低迷、不受人拥戴的缘故。现存可查的博明著作大致有《西斋偶得》、《蒙古世系谱》、《凤城琐录》、《祀典要录》等。就连这屈指可数的几本作品,也是由他的同朝为官,关系较好的同僚、就知好友在他逝世好多年后帮助印刷的。后来由于他的外孙穆彰阿官位显赫,他的著作的境遇才有些变好。在现存博明的这几种著作中《西斋偶得》这部书中囊括了博明的大部分科学见解。《西斋偶得》在内容上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到诸多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很高价值。 关于博明仕履的记载,在很多著作中都有零零散散的提及,但都大同小异,且不是很全面,有很多部分都有缺失,任职时间又往往失载。博明出身于官宦之家,在京城长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博学多艺,不止精通经史诗文、书画艺术,而且通晓国文(满文)、蒙文、经文乃至藏文,并且达到了娴熟的程度。在博明一生的仕途生涯中,在翰林院供职时间最久,因此同时代的人多以洗马冠其名前,用来表示对他的尊崇。所谓洗马,就是司经局专门掌管书籍之的官员,清制,由满洲、汉人各一人充任,属于五品。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洗马出守广西庆远府。乾隆三十七年(1772),博明任云南迤西道。乾隆四十二年(1777),博明因事降职,从迤西道降为兵部员外郎。在当年春天,又被派任凤凰城榷使。博. . 明一生宦迹遍布南北,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尝尽甘苦,仕途很是波折,多有起伏。 二、《凤城琐录》内容 (一)凤城地理位置及重要意义 凤城(书中记载为“凤凰城”),现今辽宁省凤城市,为辽宁省丹东市下辖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早在明成化十七年(1481)就修建了此城,当时称凤凰堡,1914年(民国3年),为了与湖南省凤凰县区分开来,改为凤城县。1985年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撤销凤城县。1994年设立凤城市,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凤城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凤城琐录》中记载:“凤凰城边栅在盛京城巽隅,南一度六十分东一度”,指出凤凰城边栅的位置,并将从盛京(即现今辽宁省沈阳市)到凤凰城边门所在地的里程、所经地详细叙述,总里程为四百五十八里,所经地五十六处,期间有八个供马车的驿站,分别是十里河、迎水寺、浪子山、甜水站、连山关、通远堡、雪里站、凤凰城。 关于凤城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书中有如下记载:“边门在凤凰城东南三十里,凤凰山之麓,植木栅为缭垣,屋三椽,中为门施管钥焉,边门章京司之,是为通朝鲜之孔道。”边门,即用柳条编的栅栏,也叫柳条边、条子边,其出入之门即为边门,朝鲜使团由此进入中国。据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记载:“插柳结绳,以界蒙古,南至朝鲜,西至山海关。有私越者,必置重典,故曰柳条边也。”然而清政府设置柳条边的作用和目的不仅仅在于“以界蒙古”,更重要的是保护东北经济资源,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起到划分东北几个行政区的界限的作用。柳条边总的分布形式,是在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以山海关、威远堡、凤凰城和法特哈四个交通要道为交汇点,联接成的柳条封禁篱笆,其作用主要是标明禁区的界限,禁止人们有越界行为,包括打猎、放牧、采集、农耕等,并将人参、貂皮、鹿茸等列为禁品,置边设卡,派遣官兵巡查,以防人民去“盗取”。凤凰城边门在清代是通往朝鲜、与朝鲜交往的重要门户,朝鲜“贺正旦”、“谢恩称庆诸. . 典礼往来”、纳贡的必经之路,书中记载:“其贡物自边门城尉雇车至沈,將军衙门派员雇车解礼部,交纳携带之货物,则揽头代为雇车运京。”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为后世考证明清时代中国与朝鲜关系、古代朝鲜的历史地理状况以及其他朝鲜相关问题提供重要说明和线索的关键性作用。 (二)边门的官员设置及变化 书中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初设领催一名,兵九名。雍正五年(1727)添领催一名,兵十九名。乾隆六年(1741)添兵二十名,十一年(1746)於兵额內改领催二名(不设臺丁)。”博明在书中只记叙了边门及榷使的设置,而对清代凤凰城的行政设置却未提及。其实,早在明天聪八年(1634)八旗兵已经驻扎在通远堡(今凤城市通远堡)。随后又于崇德三年(1638)移兵凤凰城,时有甲兵三百,壮丁三十名。顺治元年(1644)开始,在凤凰城设八旗旗署。康熙二十五年(1760),满旗、蒙旗、汉旗兵到凤凰城,实行屯垦,充实各旗,并设守尉,管理军政事务。清乾隆年间重修了凤凰城堡,此后,驻兵和居民激增,开始大修城堡,开辟田野,设防御七人,骁骑校八人,领催六十二人,满洲兵五百二十九人,蒙古兵九十四人,巴尔虎蒙古兵四十八人,汉军三十四人,总计兵士人数为七百零五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廷颁发给城守尉关防。关于榷使(掌管税务的官职)一职,作者说“国初不可考”,康熙三十九年(1700)七月初九日户部题:“据盛京户部侍郎海帕题:‘称盛京各税,俱交城守尉管取。’此亦交凤凰城城守尉,并先派京员试收。钦,依行。”雍正五年(1727)十月十七日,皇帝上谕:“凤凰城中江税,著盛京五部堂官於五部司员內拣选,奏闻,派出管理,一年更换。”这说明榷使这一职位没有固定的官员长期担任,并且往往是由京城派官员担当该职务,履行该职能。另外,榷使不仅人员不固定,而且没有衙署,文中记载:“榷使无衙署,僦民廛以居。无胥役,惟城尉拨有兵丁三人,供使令。岁支公用银二百两。蔀屋柴门,终日静坐。”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是足以说明榷使职位卑微,毫无“官样”,虽然清闲,但是却有些无聊。 博明在该书中只把边门及榷使的设置,予以记叙,而对清代凤凰城的行政设置,却没有任何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凤凰城边门的设置沿革,作者的记载应视为第一手资料,因而更有价值。榷使一职在凤凰城的设置,作者说在建国初期是不可考察的。所谓榷使,是专门掌管税务的官员,据作者的记载,榷. . 使的职责在康熙三十九年之前,似乎是没有固定的人员来担任,往往是奉旨由京派官员来承担其职能作用。作者在被派往凤凰城任榷使时,仍是如此。虽属清闲,但是不免有些过分无聊。担任此职的家在沈阳的官员,可以在所有工作都结束后回家。 (三)商业贸易 因为凤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并且作为清朝时期边境地区与朝鲜往来的重要门户,因此边境互市贸易是最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贸易形式。清朝时,边境贸易作为一种来往频率非常高的商业交往行为,在中朝关系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凤城的边境互市贸易这一贸易形式能够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源头,是清崇德二年(1637,朝鲜李朝仁祖十五年)初,清太宗迫使朝鲜国王签订城下之盟,也就是“丁丑约条”,并由此建立了清与朝鲜的宗属和藩邦关系,清与朝鲜在宗藩关系架构下的朝贡贸易也由此展开。这个层次的贸易活动仅仅局限于双方宫廷范围内,必须遵循严格的礼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形式,属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特殊贸易程式,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利益。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中江马市贸易,一年两次,分别在每年“春秋仲月望后”,也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和十一月的十五之后,交易对象是朝鲜:“马市设于中江,岁春秋仲月望后,朝鲜员役以牛货济陈于江干,驻防兵丁台驿夫,以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易牛二百、盐二百九十九包、海菜万五千八百觔、海参二千二百觔、大小纸十万八千张、绵麻布四百九十九段、铁犁二百具,以京畿、平壤、黄海三道商,各一人承办。”这份详细的记录了双方马市较易的数字,是当时中朝贸易繁荣兴盛的最有力证据,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当时来看,交易品主要为棉麻布匹)耕牛、盐)海参、纸张等,尽管这种交易形式是被中朝两国政府所认可的,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但是对进行交易的物品却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如严禁对米谷、铜钱和铁器等进行交易,即所谓的禁止贸易的物品,违反规定的人将受到政府的严惩。 中江贸易大体在两个地点进行:在中江,也就是鸭绿江西所从事的贸易,称为“中江贸易”;在凤凰边门从事的贸易称为“边门贸易”,两者统称共同被称为中江贸易。从时间上看,“中江贸易”的出现比“边门贸易”的出现要早一些。中国和朝鲜两国的臣民在中江从事贸易活动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开始了。当时,. . 清朝政府曾迫使朝鲜政府允许该国商人在中江与其进行商品交换,目的是为获取一些紧缺物资,但此时中江贸易的形式还没有很规范,相对来说比较规范的“中江贸易”大概式从顺治初年开始的,才出现相对来说比较规范的“中江贸易”。光绪帝之前,清朝对柳条边以东地区实行的封禁政策非常严格,这就在鸭绿江和边门之间留下一片“瓯脱”地带,长达百余里,而这个地带恰恰又是朝鲜使臣前往北京的必经之路。贸易往来历来是中朝两国进行经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清代尤其如此。通常来讲,朝鲜使臣在中国境内主要在凤凰城边门、盛京、北京这三个地方从事贸易活动,也就是主要地点。由于鸭绿江西“瓯脱”地带的存在,加之鸭绿江畔“中江贸易”规模不是很大,对中朝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造成了严重的限制,结果在商品交换需要的推动下,把“中江贸易”西推到凤凰城边门,而中国和朝鲜的档案文献中均没有关于“边门贸易”具体开始时间的明确的记载。 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当时中江贸易税务征收数额的变化。康熙三十八年(1699)初定额两千两;康熙四十一年(1702)增为四千两;雍正七年(1729)年又增加八百两火耗;乾隆九年三月因侍郎双喜每年征收数额不足而请京官试收,后经户部商议终以三千二百九十四辆为定额,并定于每年春冬之际征收。所有的这些数据对我们后人研究凤城中江贸易税收数额变迁以及凤城地区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历史更迭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中江贸易和中江税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问题。其中透漏出清朝时期保护藩属国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如在中江马市贸易中,只向“边门商民之互市者”收税,而朝鲜方面的互市者却“毫无收取”。又如:“谢恩称庆诸典礼往来者则別为造报”。 而且,朝廷为了避免边民骚扰属国,在边栅设置官员并制定严格的法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表示清廷“嘉惠远人”。 清朝时,边境贸易作为那个时期非常常见并且出现次数较多的商业交往行为,在中朝关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这一边境互市贸易形式的深入研究,对揭示和分析当时的中朝关系以及中朝关系的变化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物产资源与居民生活 文中对凤城当地的物产的描写占了很大一部分篇幅,涉及草木、鸟兽、虫鱼,种类颇多。从用途的角度来说,可分为吃的和用的,物产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于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文中有三种提法,分别是“旗民”、“辽人”、. . “齐人”。“齐人”生性贪婪凶狠;“辽人”生性愚笨憨厚刚直。“旗民”,也就是驻扎在当地的官兵及其家人,是满族;“辽人”,应该是指生活在当地的汉人;而“齐人”即书中所说“登莱流寓”的山东人。从文中可知,当时居民的生活主要靠农耕放牧、渔猎、采集三种形式。 文中提到边门地区土壤贫瘠,多沙碱,植被稀少,只能种一些谷物、豆类,有时会种一些小麦,但是绝不能种水稻,每年都会靠辽阳供给的谷物过活。这些农作物大多不喜雨水过多,尤其不喜春涝,要是赶上“雨阳少愆”的年头,便告欠收。书中又记有“山之陬,水之涯,草屋数间,荒田数亩”,是“齐人”修葺开垦的。造成当时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力不能胜天,人们只能对大自然逆来顺受,作大自然的奴隶,而且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利于农耕。书中说:“所居旗民自耕牧外惟事捕猎”,渔猎业同样是当时居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有很多善于捕猎的人,但是兵士皆疏于骑射,原因是由于当地地形多为山地且多林莽,另外则是因忙于务农而没有时间操练。造成当时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力不能胜天,人们只能对大自然逆来顺受,作大自然的奴隶,而且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利于农耕。书中说:“所居旗民自耕牧外惟事捕猎”,渔猎业同样是当时居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有很多善于捕猎的人,但是兵士皆疏于骑射,原因是由于当地地形多为山地且多林莽,另外则是因忙于务农而没有时间操练。 渔猎业。因为当时凤城地区多鹿、獐、狍,虎、熊、豹、野猪等野兽,可以猎取用来与朝鲜交易,如:“马鹿茸,则远贩於边门售之”;也可以入药,文中详细说明了鹿茸的种类,何种适于入药,但是详细的分辨方法却未可知。文中还提到了鲫、蟹等水生动物,可见当时捕鱼业也是人们生存的一种方式。另外,山楂、普盘果、榛子等在当时可以用来进贡或进行贸易,也是一项经济来源。还有需要指出的是当地没有医生,人们生病虽然知道服药,却不知对症下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更多的时候,人们选择寄希望于巫术,行巫术者只是为了利益手舞足蹈、终夜喧闹,于病者无益。 采集业也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来源。边外产人参,但当时人参不能私自挖取,当地旗民有偷偷去寻找的,却很少有生还者,而且当地的人参没有叆阳以北地区的大。文中还详细的叙述了人参的生长位置、喜好的环境,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和名字,以及如何入药。当时人们常采药苗、野菜等为食,. . 如蕨菜、小根菜、河白菜、榆肉、普盘果、软枣等,还详细的说明了每种植物喜好的生长环境、外观特征、食用效用等,而且掌握了很多食用和贮藏规律,如:“蕨,生边外者较內地更肥美,四月採其嫩梃,漉以沸汤,曝者色黑,阴干者色绿。”人们还学会采一些药材来治病,如:“莨菪毒草也,丛茂于陂泽,作白花,结小罌似连蓬含子如黍,土人烧烟薰齿痛颇效。”文中还详细的叙述了人参的生长位置、喜好的环境,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和名字,以及如何入药。当时人们常采药苗、野菜等为食,如蕨菜、小根菜、河白菜、榆肉、普盘果、软枣等,还详细的说明了每种植物喜好的生长环境、外观特征、食用效用等。另外,山楂、普盘果、榛子等在当时可以用来进贡或进行贸易,也是一项经济来源。还有需要指出的是当地没有医生,人们生病虽然知道服药,却不知对症下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更多的时候,人们选择寄希望于巫术,行巫术者只是为了利益手舞足蹈、终夜喧闹,于病者无益。 文中还介绍了当地的几种植物,如油松、沙松、果松、橡树、佳槲、冬瓜木、叶光木等。较细致的说明了几种松树的区别、各自特征;橡树的几种小类名称、特征及适当的用途;佳槲又叫栎树,可根据其是否结果实进行分类。作者还特意说明了夜光木,它是一种会发光的树木,当地人称为亮木,生于深山,年久腐朽,晚上会发光,遇到下雨的天气会更亮,就像是被一群萤火虫包围,可以用来照明。春天时木头中水分流失也就不亮了,因此不能远程携带。 博明书中所记录的清朝时期凤城的物产资源,有很多至今任然存在,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是当地特产中最有特色的代表。 (五)名胜古迹 文中提到了凤凰山,凤凰山绵延二十余里,山势险峻陡峭,从东北方向的石级路前行大约五里,就是逍遥寺,途中路两边有水有石,各种花草树木。从逍遥寺出来从右边小路前行,路略有些陡,走大约二里就到了药王庙,内祀碧霞元君和观音大士。每年四月下旬当地的男男女女皆汇于此祈福祭祀。由药王庙向南走二里左右,翻过一道山冈,冈上有隆恩真君的塑像,冈下是朝阳寺,朝阳寺客堂前有一茅亭,茅亭前有一块刻有“五龙潭”三字的大石。文中还详细的说了每个寺庙建筑内的空间布局,以及各个场所的用途。有人说逍遥寺南边有一条通往旧边门的小路。边门旁边有一座小山,是凤凰山的分支,北边地势低而平坦,南边. . 比较陡峭,山下靠近边栅,树木多是橡树、槲树之类的,深秋时节树叶颜色红紫万状,山上有关帝庙、九圣祠、龙王殿,是边民祭祀酬报神恩的场所。边门外边皆是山,北到叆阳,南到海边,东边到朝鲜的边境,山岭相连,连绵不断,因此木材资源丰富,也是麋鹿经常出没的地方,但是长久无人居住,历史遗迹大多数已不可考证。凤凰山至今仍以其雄伟、险峻、秀美被认为是当地最被人熟知的旅游景点而闻名遐迩。 边门旁边有一条小河,源自西沟,到边门也就五六里,北边有来自凤凰山南麓的水流汇入,西北边受山中流下的水,夏天秋天雨水密集的季节便会积水,积水过多便会成灾,冲毁田地民屋,人们为了预防水灾,就对其进行引流,将水源引至农田。这说明当地的人们已知疏通河道以免天灾,并将水源合理利用,引水灌溉。 鸭绿江,古称马訾水,源于长白山,与佟家江合流向南入海,在朝鲜义州府向北分为两支,向南行差不多二十里又合二为一,西支在东支和叆河之中,所以又叫中江,也就是设立马市的地方。鸭绿江的美景令作者感慨万分,且引作者在“寻访古迹,求十一於千百”之际写了《赋得鸭绿平堤湖水月》,诗中表露出作者不因官场沉浮而忧闷,却是寓豪情于山水之间,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叆河源自叆阳与凤凰城分界的山中,是鸭绿江一条较大的支流,是丹东地域范围内水系面积最广的河流,并被丹东的老百姓成为母亲河。 文中还提到了几处故城遗址。边栅外三十里有一座故城叫汤山城,境内荆莽丛生,是猛兽的藏身之所,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朝鲜人称它为汤站城;叆河西面三里处有座废城,叫镇江城;凤凰山麓有一周旧石城,根据山势在方圆十余里内设有两个门,城墙上的矮墙至今还都存在,相传是凤凰城的旧址,朝鲜人称它为安市城,据考察城内有很多旧房屋遗址,也有哨台,但是没有水,不可以居住,也有可能是有井,但是随着时间的久远而荒废也未可知。汤山城、镇江城、旧凤凰城留下来的遗址、朝阳寺前的几个旧石碑等等,作者无不一一凭吊,考察、记录在册。如对旧凤凰城故址,不只征引有关的历史记述,而且从实地考察中得出其山势险峻的结论。这些记录,对后人了解这些故城遗址,进而深入考察提供了重要线索。这种治史的认真精神足为称道。 凤凰城历史悠久,山川优美,物产丰富,因而虽经过了沧桑巨变,但名胜古迹以其独特的风采,自古至今,任人凭吊。博明以他学者兼诗人的天赋、相得益. . 彰又见游记的手法,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记载,别有一番情趣。 三、附《朝鲜轶事》及《朝鲜世系考》 朝鲜境内分为八道,其中只有京畿道和江源道属内陆,而平安道、黄海道、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咸镜道皆靠海。朝鲜三面环海,西北方的平安道与盛京(今沈阳)接壤,以鸭绿江为界;东北方的咸镜道与宁古塔接壤,以图们江为分界线;正北方则直到长白山麓,以树栅为界,长白山的东支最高最险峻,朝鲜人称它为白头山。文中还涉及了朝鲜的官制、学堂及所学内容、科举、文字、王位更迭、都城、度量衡、以及宫廷轶事等。可以说政治经济文化各有概略。 《朝鲜系事考》记录了在我国我国元、明、清(乾隆)三朝时期朝鲜国王的二十代系事简表。 《凤城琐录》一书正文中有关朝鲜的记录,《朝鲜轶事》和《朝鲜系事考》两则附录,为研究中朝关系史提供了非常珍贵对两国发展历程都很重要的资料。 . . 结 语 博明的《凤城锁录》一书,是作者在任凤城榷使时写的一部杂记,该书在学术上尤其在清史研究上有较重的分量。文中着重从地理方位、官员设置及变化、商业贸易、物产资源与居民生活以及名胜古迹等方面作了简要分析与介绍。作者在书中记载的内容向人们介绍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状况,是当时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为我们后人了解前人以及生活过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且,其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在文献学、民俗学等研究领域都有重大意义。 . . 参考文献 [1] 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4期。 [2] 张士尊:《清代中江贸易和中江税收》, 《商业研究》2010年第06期。 [3] 白凤岐:《略谈博明的〈凤城琐录〉》,《满族研究》1988年第03期。 [4]博明(清):《凤城琐录》。 .
本文档为【清代文人博明《凤城琐录》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