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交流

举报
开通vip

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交流 游大雁塔有感 ------------浅谈佛教与大唐 | | 姓名:周智翠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系 班级: 2010级5班 学号:41008232 日期:2011年12月 1 内容提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一多民族繁荣的封建国家.唐朝建立之初制定道先佛后之说,由于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和肯定佛教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如此,后期佛教还是发涨到了鼎盛时期,正是因为玄奘深知“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盛”故西去求法后著《大唐西域记》。而唐太宗对回国的玄奘也是宠爱有加,并不是...

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交流 游大雁塔有感 ------------浅谈佛教与大唐 | | 姓名:周智翠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系 班级: 2010级5班 学号:41008232 日期:2011年12月 1 内容提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一多民族繁荣的封建国家.唐朝建立之初制定道先佛后之说,由于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和肯定佛教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如此,后期佛教还是发涨到了鼎盛时期,正是因为玄奘深知“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盛”故西去求法后著《大唐西域记》。而唐太宗对回国的玄奘也是宠爱有加,并不是因为他所带回的佛经,更应该是感兴趣他在十多年间的亲历见闻。后为其写下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影响极大。佛教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国更加了解西方。佛教在当时对唐的影响诸多, ,政治方面的决策,著名的寺院经济和带有佛教色彩的诗词歌赋和手工艺如壁画等等,而大雁塔,则是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 关键词: 唐代佛教 玄奘 大唐西域记 大雁塔 2 目录 ?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的传入时间………………………………………………………………… ?佛教的传入路径………………………………………………………………… ?佛教的传入原因………………………………………………………………… ?玄奘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玄奘西去求法………………………………………………………………… ?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大雁塔………………………………………………………………… ?佛教在大唐 3 ?政治影响………………………………………………………………… ?经济影响………………………………………………………………… ?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一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对于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学术界众说纷坛,至今未能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六说。 “先秦说”。此说以晋代王嘉《拾遗记》的记载为依据。据载,燕昭王七年(前3O5),印度有道术人名尸罗,历经五年,千里跋涉来到燕都。清代有学者认为,这是“佛法入中国之始”(《茶香室丛钞》卷十三)。以上文所述,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方始外传,而公元前四世纪已有印度僧人来华,显然是讲不通的。唐代和尚道宣在《感应记》中根据《列子?仲尼篇》“丘闻西方有圣人焉”之语,断言“孔子深知佛为大圣”,即春秋时代已有佛教传入。而考诸中印古代史料,佛祖释迎牟尼仅长孔于十余岁,比孔子早死数年,两人是同时代人。孔子在世时,佛教也尚处初创阶段,因此说孔子知佛也是靠不住的。 其余五说为“秦朝说”、“西汉武帝时期说”、“西汉末说”、“四汉末东汉初说”和“东汉初说”。前二说因为史料不可靠或不够允分,未受到学术界特别重视。后三说四年代相近,又都有正史、野史材料作证,各执一辞,难分高下。其中尤以“东汉初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佛教界一直有汉明帝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相传在东汉永平七年(64),明帝梦见神人身披金光飞于殿前,第二天,他就向大臣询问此神的来历。太史傅毅回答说:西方有一位名叫“佛”的神仙,陛下梦见的恐怕就是他。明帝十分羡慕,就派蔡愔、秦景等人到西域求佛法。三年后,他们到达西域的大月支国,遇到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华。迦叶摩腾、竺法兰接受了邀请,携带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来到洛阳。明帝特意建造白马寺供他们居住。在寺中,二位高僧译出《四十二章经》,一般认为这是中土最早的佛经译本。自西晋以来,汉明帝求法说,一直在佛教徒中盛传不衰。但现代佛教史家却颇怀疑其人其事,理由是:一,所谓感梦遣使之说,显然是带 4 有神奇色彩的传闻。二,汉明帝求法的年代,说法很不一致,如感梦之年有永平三年、四年、七年之异,遣使之年有永平七年、十年、十八年之别,说明没有可靠的材料可资定论。三,明帝派遣的使者也有多种说法。有说出使者为张骞、秦景、王遵;有说蔡愔、秦景同行,或秦景、王遵同去。总之十分不确切。四,对佛经的传译也颇多疑问,如《四十二章经》是否汉代所译,是译本还是抄本,译者到底是谁,都无法定论。 纷繁诸说,都不是出自凭空臆造。要定出一说,也实非易事。目前一般流行的说法是佛教在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6世纪扶南改称为真腊,宗教信仰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存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仪式和9,12世纪吴哥城的许多宫殿建筑上。14世纪中叶后,柬埔寨沦为泰国的属国上座部佛教随之传入。以后,老挝又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 5 从5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据中国高僧义净的记述,7世纪中叶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在4 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佛教的传入原因 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土的,据说汉明帝梦一金人,头顶光圈(安两翅膀就成天使了……不对,只有死人头上才有光圈……),向西飞去,次日讯问朝臣,一老臣曰西方有佛教,金人可能是佛教中人显圣,明帝特感兴趣,命人去印度将佛教请入中土,并带来二位高僧(18罗汉中有名有姓的),驮经的白马就是白马寺的由来。 此为传说,但有史可查。西汉张褰打通了丝绸之路之后东西方文化交流就已开始了,过了200来年(西汉武帝到东汉明帝),匈奴被击败过数次,丝绸之路上无 6 甚危险,但其主要是与基督教(先天主还是先基督教,)逐占主导的罗马帝国或波斯人的政权接触,与印度接触不大。但在西汉时期另有一巴蜀——今云南——古印度的第二丝绸之路,曾经有汉使从此避开匈奴联络西域诸国,估计佛较应是从此线路传入中土。 佛教在孔雀王朝时期传遍整个印度半岛,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逐渐进入中土,由东汉明帝正式请入恐怕是为了迎和佛教中“今世受苦、来世享福”的教义来缓和当时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吧, 二 玄奘与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玄奘西去求法 1 唐朝贞观年间,政府禁止私人随便出国。凡出入国境都要得到国家批准。627年的八月,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决心西游的玄奘,便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玉门关,单人匹马的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 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莫贺延碛是现在安西到哈密之间的大沙漠,有八百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小草也不长。玄奘孤身一人,只有一堆堆白骨和驼马粪当路标,引导前进。玄奘走着走着,不小心把一皮袋清水泼翻了。怎么办,回去取水吗,不能。玄奘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天竺,誓不回头。在滴水不进的困难情况下,他又走了四夜五天,口干唇焦,终于晕倒在沙漠之中了。幸好,那里离水草地不远,到了夜半,凉风习习,把昏迷中的玄类吹醒过来。玄奘的那匹识途的老马驮着他找到了水源,脱离了险境。 玄奘西行到了高昌(今吐鲁番东约二十公里),得到了信仰佛教的高昌王的热情支持。高昌王赠给他许多金银衣物,配备了五十多名向导和随从,写了二十四封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信,请他们多多关照玄奘。但是,路途仍旧多艰。玄奘一行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山高七千公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冰河,狂风暴雪袭来,飞沙走石,往往把人埋没、砸死,或者冻死。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七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分之三四。 经过一年的跋山涉水,第二年夏天,玄奘进入了天竺境内。那时候,印度半岛上有七十多个国家。玄奘从628年到631年,游历了北印度的二十多个国家,访问了许多佛教圣地,学习了梵文。到631年年底,玄奘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有一万多僧徒,其中有许多具有医药、天文等各种知识的高僧。主持戒贤法师是天竺的佛学权威,一代大师。玄奘来到寺院的那一天,寺院听说东方支那国(即中国)的高僧来了,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欢迎队伍,人人手捧点燃的香、鲜花,夹道迎接。玄奘向大家合十答礼,又恭敬地参见了戒贤,拜他为师。据说戒贤法师已经一百多岁了,早已不再讲学。但是为了 7 表示对中国法师的友好情谊,破例为玄奘讲学十五个月。寺院对玄奘的生活也是以最高规格来款待的。每天供应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颗,豆蔲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人米”一升。“供大人米”的米粒比乌豆还大,做出来的饭香甜可口,是当地特产,只供国王和大~法师吃的,所以称为“供大人米”。此外,按月还供给油三斗。酥乳等每天可以随便取用,出门备有象舆。那烂陀僧徒一万多人,享受这样待遇的,连玄奘在内,一共只有十个人。玄奘在这里学习了五年,认真听讲以外,又贪婪地读完了寺里所藏的各种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天竺闻名的第一流佛教学者了。 玄奘并没有因此自满。后来,他又漫游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各处,巡礼圣迹,访求名师。两年多以后重返那烂陀寺。戒贤法师请他在寺内讲经。 那时候,戒日王朝盛极一时,戒日王是天竺威望最高的一个国王。戒日王在都城曲女城(现在印度北方邦卡瑞季)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辩论会。642年十二月,辩论大会开始。到会的有天竺十八个国王、三千个深通教义的高僧,还有那烂陀寺僧徒一千人,婆罗门教和其他各界人士二千多,再加上随从人员,总共不下一万人。赴会时,有的乘象,有的坐车,有的步行,浩浩荡荡,数十里不绝,真是盛况空前。玄奘是主讲人,叫做论主。玄奘在会上宣读了他用梵文写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大家都被玄奘精辟的论述惊服了。十八天的会期,没有一个人驳倒他的论点。大会结束的那天,戒日王送给他金钱一万,银钱三万,僧衣一百领。按照当地风俗,戒日主请玄奘坐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两旁贵臣护卫,群众欢呼雀跃,学有所成的玄奘享尽了印度人民对他的赞颂和尊敬~曲女城大会使玄奘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声誉。 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 玄奘去西域之时,佛教已在中国至少传播了至少六七百年了,许多佛典已经翻译成中文,佛教教义也有很大发展。玄奘回国后带回大量佛经并进行翻译,并提出唯识学、因明学理论,创立了法相宗,说明当时中国僧人已经能够创造新的宗派,形成中国化的佛教。“玄奘虽然在成佛的道路上多少设置下了一些障碍,但是他在印度寻求解决佛性问题的结果却是:在当世即可成佛。……这显然是成佛的意思。玄奘大概自己相信,他这一死就涅架成佛了。”而季羡林先生曾断言“禅宗甚至可以说几乎完全是中国的创造。”而真正完成佛教中国化的禅宗之产生、流行中国,实非偶然突发之事,而是有赖于玄奘《大唐西域记》为唐朝为世界佛教中心的思想奠定了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例如,谭世宝曾作如下评论: 至唐代以后印度本土佛教渐趋衰亡,由玄奘法师在印充当与外道论战的主将, 已可知其佛学后继乏人。慧能既主张“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实际上也主张“人即有东西,佛性即无东西”,释迦牟尼可以在中国西方的印度成佛,中国人例如自己也可以在印度的东方成佛。所以《坛经》说: “所以佛言:„随 8 其心净则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净心即无罪,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迷人愿生东方。两者所处,并皆一种心地。”这就从理论上确立了东方的中国人与西方的印度人在佛性和成佛方面的完全平等。这也适应了印度本土佛教渐趋衰亡,而中国佛教兴起成为世界佛教中心的历史趋势和现实。 因而,六祖慧能的中国人皆可成佛作祖的思想和实践,也只是玄奘的中国人也可以涅槃成佛的思想和实践的继续发展而已。因为在玄奘在生时,对玄奘之佛学成就有独到之见的朝官吕才已指出:“乃有三藏玄奘法师者,所谓当今之能仁 “当今之能仁”,意即当今中国之如来佛祖电。玄奘及其《大唐西域也。”其所谓 记》等著译述作的非凡影响,由此可见。 ?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现在,国内外利用《大唐西域记》做局部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数更多。书中对印度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所记述,它对确定释迦牟尼生卒年代起过很大作用,卷5中关于戒日王的记载是研究中印关系的重要史料,历史学家据此还写成了多种研究戒日王的专着。书中对迦腻色迦王的记载,为这个热点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至于佛教史料,那就更多了。现在几乎找不到一本讲古代印度问题而不引用《大唐西域记》的书,因为玄奘此书中有些资料,是任何其他书中都是找不到的。像《大唐西域记》这样内容丰富、记载国家之多、记载之翔实,就连玄奘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也没有一本书能够比得上它。实际上,玄奘所留下的这部地理学着作业已超越了中国的范围,今后必将在中外学术界有关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 9 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三 佛教在大唐 (一)政治影响 自隋末农民战争以后,李唐统一了全国,虽然全国政局得到暂时的稳定,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一方面,东西突厥和西北方的外族仍然不断侵扰边疆,威胁着刚刚建立的唐王朝。另一方面,国内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隋末农民战争的大规模破坏,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民不聊生。《通典》卷第七《食貨》七中记载:“大唐贞观戶不满三百万”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口数量非常之少。最重要的是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莫权篡位的苗头。 刚刚即位的唐太宗非常清楚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对待佛教也吸取前人教训,延续了其父唐高祖李渊的做法,儒、释、道三教并举,将儒教置于首要地位。由于李唐是在隋末农民战争中“渔翁得利”取得全国统一的,因此唐太宗一直比较重视农民的力量,为了安抚农民的情绪,他不得不使用最有麻痹性的佛教作为政治工具进行统治,他出于政治考虑,对佛教加以整顿和利用,借佛教而安民治天下。无论如何佛教也由此种种间接地影响着初唐法令政策的颁布。 例如,刚刚建立政权的唐太宗,在其推行的“均田”政策中就有几条这样说道:“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可以看出唐太宗时期也分给道士和僧尼一定的土地,表明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到了唐太宗统治后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由于出兵高丽的失败,严重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这才真正改变了对佛教的态度,才真正让佛教成为影响(除了影响政治以外)统治者本身信仰(在此之前佛教只是一种利用工具,并非信仰)的一大宗教。 然而,佛教正式影响到唐太宗的是玄奘自西天取经归来之事。太宗在读了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后才完全对佛教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声称佛教比以往的儒、道两教更为高明,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出于对寻求长生不老之法的幻想,太宗命那罗迩娑婆“于金飙门造延年之药”,并发使天下, 采集奇药异石。但药成之后, 唐太宗不仅服之无效, 反而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泻痢而死。 以上诸例都说明当时唐太宗对佛教的重视,正是由于佛教的发展非常壮大,僧尼人数的增加已致使劳动人口减少,赋税大减,对当时的唐王朝的影响之深、之广已经达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才会让唐太宗作此决策以限制佛教,同时也利用佛教为其封建统治作出贡献。直到生命最后几年,由于过度服食丹药而致死 10 (二)经济影响 佛教之于经济最突出的表现在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带动了寺院经济的发展。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寺院建设的最重要时期。前面提到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李唐的二十多个皇帝中,除了后来的武宗李炎反佛以外,其余的都是利用佛教的,因此统治者们大都提倡修建佛寺,寺院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土地便是寺院拥有的一大财产。《释氏通鉴》卷五中,魏孝文帝:“兴造大中兴寺,置中兴寺庄,稻田百顷并以给之”可以看出,帝王在修建寺庙的同时还并给予一定的土地。立寺赐田,这大约是当时的通例。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历代帝王大量抽资建造寺庙,有的资费竟达到“不可胜计”的地步。《魏书?释老志》中,言:“承明元年八月,高祖于永宁寺,设太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帝为剃发,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资福于显祖。是月,又诏起建明寺。„„施僧衣服、宝器有差。又于方山太祖营垒之处,建思远寺。” 僧尼不但拥有寺院、田地等大量财产,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向农民敲诈获得土地财产。《魏书?释老志》中,言:“天下州镇僧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并且,僧尼还有免除租调役徭的特权。由于僧尼人数众多,国家税收也因此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除了土地外,长安的寺院还经营许多盈利性的事业。如唐初的三阶教,在化度寺设无尽藏,聚敛大量钱财。同时,寺院经济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王公贵族的利益,这就是唐初时会出现一批反佛人生竭力反佛,唐太宗下令沙汰僧尼,以致限制佛教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一小段时间的反佛并没用打击佛教在唐王朝的发展趋势,正因为在政府和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断支持、利用、帮扶下,寺院经济才得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封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不断影响与被影响着封建统治。 (三)文化影响 唐太宗时期佛教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方面。佛教的兴盛和发展,不但影响着初唐政策的决定和经济的繁荣,而且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僧人文学家和写出一些带有佛学色彩的诗歌词赋的著名诗人,下面我们来谈谈这点。 初唐时期出现了一批僧人文学家,他们写出的文学作品被称作偈,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寒山和拾得。关于寒山的生平事迹,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中,言“状如贫子,形貌枯悴”“皆谓贫人疯狂之士”可以看出,寒山是一位生活贫苦、地位低下的下层僧人。 他不但喜好作诗,而且还读过诸如《庄子》《韩非子》《世说新语》等典籍,他的诗歌“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通俗易懂、鞭辟入里。正因为他的诗歌非常浅显易懂,而且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针砭时弊,因此受到广大下层人民的喜爱。寒山的诗集有宋、元、明刻本多种,皆一卷,共计三百一十三首。 拾得的生平事迹不可考,他与寒山同属于唐太宗时期,他们是好朋友。《全唐诗》的编者语:“拾得,贞观中,与丰干、寒山相次垂迹于国清寺”,他作为僧人诗人,也为初唐文学作出了一定贡献。 11 初唐盛行的佛教豁达、超俗的思想观念,使文学上升了一个新的境界。初唐杰出的诗人中,有一些诗人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体现出了佛学色彩。但是唐太宗时期的诗人还没有几位能把佛学思想搬到自己作品中去,倒是后来唐中宗时期的张若虚可以作为代表一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就体现了佛教思想。特别是“哀而不伤”这一句,不得不说是受了佛教中豁达、积极的思想的影响。佛学的意义:孝、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生活的价值。佛学则使文学更加深刻、更加的内在化,更加让人可以深入 体会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昆山之路icu常用仪器的管理名人广告失败案例两会精神体会 到它的意义。那种积极、乐观、豁达则正是要在文学经典上出现的。 唐太宗时期佛教对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某些文化活动中。例如翻译佛经。自从玄奘取经归国以后,大规模设置译场,翻译佛经。既要尊重原意而采用直译,又要便于向民众宣传而采取口译。玄奘归国三个月后,一心从事译经事业,太宗最后把为母亲修建的弘福寺作为译场。除此之外,慈恩寺、玉华宫等都被选为译场,参加译经的学者人数之多、译经质量之高、数量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设置译场译经之事大大促进了唐代文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佛教的传播。 四 参考文献 ?《佛教基础知识》杨曾文 宗教文化出版社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 (北宋)司马迁 ?《续高僧传》卷四《玄奘,转自[星论文网]www.starlunwen.net 传》 ?《通典》卷第七《食貨》七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李林甫 等奉敕注上 ?《四库提要》卷一四九 ?《玄奘西行》黄坤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 zhidaobaidu.com 社会文化 宗教 ?《隋唐文化研究文集》 隋唐文化讨论会 ? www.baidu.com 大雁塔 ? 《丝绸之路与长安佛教》李克瑜 李然 佛教在先 12 ?《大唐三藏圣教序与唐代佛教的兴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贺松枝 第29卷 第一期 13
本文档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3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