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doc

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doc

举报
开通vip

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doc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doc 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 姓名:余云贵 考号:222706410006 考区:曲靖 摘要:共同的背景和近似的经历形成了高、参边塞诗的共同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两人的生活基础、所处地域,性格心态的差异,使得二人的边塞诗有不同的创作风格:高适诗“尚质主理”,而岑参诗“尚巧主景”;高适诗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而岑参诗以浪漫主义为主调;高适诗语言沉实质朴,而岑参诗语言峻逸奇丽。两人的共性与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具有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爱国;...

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doc
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doc 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 姓名:余云贵 考号:222706410006 考区:曲靖 摘要:共同的背景和近似的经历形成了高、参边塞诗的共同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两人的生活基础、所处地域,性格心态的差异,使得二人的边塞诗有不同的创作风格:高适诗“尚质主理”,而岑参诗“尚巧主景”;高适诗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而岑参诗以浪漫主义为主调;高适诗语言沉实质朴,而岑参诗语言峻逸奇丽。两人的共性与个性都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具有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爱国;悲壮;尚质主理;尚巧主景;峻逸奇丽;沉实质朴 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瑰宝,千百年来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边塞诗派异军突起,成为唐代诗坛的大流派。高适和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盛唐疆域辽阔,边塞战争时有发生,许多文人尤其是仕途不得意者便纷纷从军边塞,想走一条通往仕途的捷径,最明显的是高适和岑参。他们出塞,一方面积极参与战争,进行民族交流,另一方面他们在军营中有着特殊的生活体验,这些经历为他们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高适与岑参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内容,并且具有“悲壮”的共同特征,反映了特定范围内复杂的社会面貌。他们以亲身经历的边塞战争和生活,突破了魏晋以来借边塞以写景抒怀的范围,洋溢着盛唐气息。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唐代诗苑中的两枝奇葩。然而由于二人的种种不同因素,导致二人在边塞诗的创作中有各自的倾向。本文就高岑边塞诗的异同及其原因,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一、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相同之处 第一,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洋溢着一种急于用世、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如高适“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塞上》)反映诗人有安边报国的壮志和大略;“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送李侍御赴安西》)反映诗人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名,有建功边塞的豪情;《塞下曲》中“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志存高远。岑参在《送郭乂杂言》中说:“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说:“岂能贫贱相看老”,在这些话里,跳动着的是急于建功立业的雄心,他们都抒发了报国立功、为国安边的豪情壮志,反映了时代的强音。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差距,他们也有“谁怜不得志,长剑独归来。”“早治安边计,未尽平生怀。”这种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叹,但他们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报国立功的情怀始终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和创作。 第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如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士兵们“铁衣远戍辛勤久”,远离家乡和亲人,即使是妻子儿女哭断肠,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是他们无情吗,不~因为这是在“破残贼”,是在保家卫国。爱国主义是催促他们踏上征程的动力,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的号角。战斗的条件异常艰苦:“山川萧条”“大漠穷秋”,他们依然斗志昂扬,英勇战斗。将领的指挥无能和草率轻敌,导致士兵身陷重围,使得“力 1 尽关山未解围”,但他们没有放弃,仍然“杀气三时作阵云”,欲与敌人决一死战,以死殉国:“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岂顾勋”再次升华了士兵的爱国境界。 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名篇。这些作品着力描写广漠“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的恶劣环境和奇险战况,描写将士们“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艰苦生活以及敌势凭陵和唐军千旗万鼓、惊天动地的军威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歌颂了将士们浴血战斗、死节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突出表现盛唐边塞将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题。 第三,高、岑边塞诗都具有悲壮的共同格调。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明人胡应麟也说:“高、岑悲壮为宗。”高适《蓟中作》“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岑参的“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在他们诗中表现出来的为祖国建功的理想抱负使人感受豪壮,而这种理想抱负在现实追求中的挫折和失落,又使人感到悲凉。“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在危急关头,他们想到的是精忠报国,哪里还想到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勇敢,然而又是何等的可悲。在岑参诗中:“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奇险的大漠风光使人感受雄奇壮美,将士们经受的劳苦艰辛又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惜,“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奋勇杀敌、一往无前的气概,使人感受崇高,血染沙场、骨埋荒野又使人感到沉痛,对和平生活的强烈渴望使人向往美好,人们不得不为此忍受离乡背井、无尽思亲又令人愁肠欲断。这些诗中,既写出战争中的雄壮,更写出战争中的悲苦,这种壮和悲的并存,崇高和沉痛的纠结,造成了高、岑边塞诗悲壮的氛围和格调,给人悲壮的情感体验。元人辛文房说高、岑诗“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 二、高适和岑参边塞诗不同之处 第一,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内容方面大都描绘壮阔苍凉,绚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写请缨投笔的壮志豪情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也都有反戍不归或怀士思亲一类的作品。差异在于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边防政见,从不同角度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边塞战争,同时对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参岑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与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和奇特风光,塑造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元代陈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而主景。”高适的“主理”多表现在其对士卒艰苦生活、征夫思妇长期分离痛苦的同情,多揭露边防政策的弊端和军中苦乐悬殊,将帅腐败等黑暗现实的诗篇,阅之启人深思;如《塞上》“边尘满光溟,虎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这首诗一方面高适讽刺了那些所谓的诸将不知道边防,另一方面也痛感自己良策难陈。他以政论的笔调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同时又流露出对士卒的同情,对将由的讽刺。还有《燕歌行》,此诗有感于边帅作战兵败,反而邀功请赏一事而作。全诗以“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的民族矛盾为导线,展开系列矛盾,杀敌报国 2 与久戍不归。诗歌中的“男儿本自重横行”“身当恩遇常轻敌”,“死节从来岂顾勋”都在说理,言说男儿在社会上的生活准则;“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点明丈夫思乡,妻子断肠与久戍不得归;“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暗示将军士兵苦乐不均;也议论战败原因,边帅的骄与奢,最后“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发出了边陲战士渴望良将镇戍的愿望。而岑参“尚巧主景”,擅长描绘西北边绝域独特的景观风情与英雄将士豪迈的剪影,心灵深处的律动不乏激昂高亢,热情洋溢的战歌,读之令人振奋。如他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将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描写作者与河西幕中的友人夜宴的情景,有别后重逢的欢乐,也有时光倏逝,功业未立的感叹。又如《经火山》,《火山云歌送别》写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灸热,瀚海水的奇寒显得奇特清新,富有浪漫情调。再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水咸不冻的伊塞克湖,借助传闻和想象,以奇崛的语言和夸张手法,写出一个斑驳陆离的童话世界,给人留下极其鲜明的印象。他的诗还表现西域的风土人情,反映胡汉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一个以“主理”为思想内容,一个以“主景”为思想内容。就思想而言,岑参没有高适深刻,但就题材内容丰富性来看,显然又为高适所不及,应该说两人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1]第二,高适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而岑参诗以浪漫主义为主要标志,以现实主义手法著称的诗人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边塞的人和事,议论战争的得失,以及将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昂扬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互相结合,使他的诗歌较岑参而言更有慷慨的悲壮美,凸现着一种凝重深沉、浑厚遒劲的格调。如其边塞诗的著名代表作《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在该诗中,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从而使自然环境,战争气氛,内心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这首本是乐府题,高适却用来反映军事题材,表现当时边塞动荡不安的现实,如他写到了出征塞外,转战绝域,外战被困,两地相思,军中苦乐的悬殊和塞外荒凉的图景。尤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沉痛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将官与士卒苦乐安危的悬殊,反映出唐朝军政的腐败黑暗。而诗的结尾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些带有议论性的文字,直接抒写了作者的感叹和忧愤,体现了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文章主题。 而岑参边塞诗则显示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以奇制胜“的奇思妙想比高[2]适更胜一筹。“岑参是开、元时代最富于异国情调的诗人”,岑参在现实主义基础上侧重于想象夸张,豪迈中有瑰丽之笔,而不像高适般苍凉悲壮。《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写入夜狂风怒吼,飞沙走石,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气候的瞬息万变,同时以大胆夸张、想象突出西域风光的奇异、壮观。更为传颂的是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大漠的风雪和军中送别,咏雪送人,有八月飞雪的奇景,军营的奇寒,以及告别宴会的急管繁弦,写得奇丽豪放,处处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充满奇情妙思。作者在凭借生活经验与对现实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地渲染夸张,大笔挥洒:“瀚海阑干百丈冰”;细节勾勒:“风制掣红旗冻不翻”;最奇妙浪漫的想象是“忽如一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鬼使神差,于冰天雪地的苦寒中,忽地现出一派阳春景致,作者将南方春天的梨花用来比喻北方早来的白雪,不仅抓住了万树一白的相似点,触发人们的联想,而且使一望无际的雪景披上了神奇的 3 美妙幻景,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客观的自然景色被巧妙诗化了,幻化了。这种塞北风光八月飞雪的奇景,给人以蓬勃浓郁,春意无边的感觉,刻画了一幅异乡的浪漫气氛。 [3]第三,从语言风格来看,高适的语言沉实质朴,而岑参的语言则峻逸奇丽 ,虽然二人的语言都是明白晓畅,甚至口语化,没有生僻的词语,但在词句的锤炼方面,二人风格便不同。 高适在语言方面,用词简单,不加雕琢。高适的《燕歌行》写到“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写出了征军气势浩大,用语却简朴质实。他在写边塞风景的时候:“风飚生惨烈,雨雪睹天地。”“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望沙漠垂,漫天雪皑皑”语言也同样有着沉实质朴的一面。再如他的《封丘县》:“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 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遮令人悲,悲来向下,只言无所为, 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 [4]哉,为街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这首诗交待了作者初不仕,辞官司赋归的内心思想情况。先略去诗的思想内容,从语言特色来看全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用简明,质朴的语言写出自己的郁然心境,“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此句明白易懂,接近口语,“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语言上运用梅福、陶渊明的典故,写出有效忠之心。 岑参的语言色彩斑斓,艳丽多姿,以新奇俊逸为特色,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比如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给人一种身居异域之地的奇特感觉。他的诗中有“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异、壮观的西域风光;还有“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 《天山雪歌送萧沼低”的戈壁沙漠,有“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崖鬼”( 归京》)的天山积雪。《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中写“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一个“拂”和“震”字,把旌旗漫卷,鼓声惊天动地的军客声势,形容的淋漓尽致,而富有动力感,显现出语言的浪漫和奇巧。“轮台九月风夜吼”、“飒飒胡沙迸人面”,“风头如刀面如割”,诗句中的“吼”字、“迸”字、“割”字,把风沙的威势,凶猛和力量都写得传神逼真,表现出岑参的语言峻逸奇丽的特点。 第四,高适诗多寄壮气于苍凉中的慷慨悲歌,其《宋中别同梁三李》说:“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如《古大梁行》“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又《送粲山人》“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的雄心。高适写景状物还常从大处落笔,粗犷雄浑。“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效古赠崔二》),“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别冯判官》)“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蓟门》),“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夜别韦司士》)多么雄浑悲壮。不仅如此,高适诗作中,对比和反衬手法运用娴熟,“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与将军,效命疆场与纵情声色的对比;“大漠孤烟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战争失利的场面。 岑参注重观察,精于细节描绘。“日末鸟飞急,山高运过迟。”,语言平凡却新奇独特;“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落。”、“匹马西从天外来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拔。”从细节处写大背景、大场 4 面。岑诗多比喻和夸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是代表。岑参描写边塞风光的奇异,往往起到烘托的作用。“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以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战士的不畏艰险。岑参擅长的题材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赴边塞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情真意切,反映了诗人情感生活及诗风深沉细腻的一面。 第五,在接受文学遗产的方式各有侧重:“高适的诗歌以继承为为,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明显,常用乐府旧题,如《行路难》、《出塞》、《燕歌行》等;岑参则变多于承,较多地溶注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志就,常常即事名篇,自创了《火山云歌》、《热海行》、《天山雪歌》、《白雪歌》等全新的歌行诗题,并多采用舒卷自如的七言歌体裁,已接近了杜甫等人的新题乐府。在今存安西、北庭的六十余首诗中,找不到一个乐府旧题。杜甫的《奉寄高常侍》说高适“方驾曹刘不啻过”,《寄岑嘉州》说岑参“谢眺每篇堪讽诵”就是对他们的准确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说明他们跟历史传统的并系。胡应麟的《<诗薮>内编卷二》说:“高黯淡之内,古意犹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道出了两人在接受传统影响方面的差异。 三、高适和岑参边塞诗异同之因 高适、岑参这种不同风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他们的个人因素作为基础的。高适早期家境贫寒,青壮失意,年过四十尚事躬耕,曾经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结果没有找到出路。天宝十二年,开始涉足陇右(甘肃以东)。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间佐哥舒翰守潼关,还作为淮南节度使讨永王李的叛乱,接着又参加安史之乱,所官至四川节度使,集民权、兵权和财权于一身。但他的大多数优秀诗作都是在北上蓟门和漫游燕赵期间创作的。这期间高适以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了一些反映边塞情况的名作,如《塞上》、《蓟门五首》等。更重要的是这一段浪游失意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现实,对他以后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他长期身处下层,对国事民情有较深入的体察,形成了他忧国忧民的比较深刻的思想。正因为如此,高适的抒写情志的边塞诗中,虽有表现其壮怀激烈之作,而更多的则是在豪壮中有深沉的忧虑和苦闷。有对于现实矛盾的冷静而深刻的认识。这在他前期的边塞诗和《燕歌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的问题,通过诗歌,用政论的笔调来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意见,这使得他的边塞诗主题常常具有不寻常的深刻性。在他的边塞诗中常常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谴责军中的苦乐不平,讽刺将帅的无能和腐化,哀伤战士的痛苦和无为的牺牲,从而诉说自己边防政策的理想,在豪迈奔放中有苍凉悲壮之音,使得他的诗风不是轻扬而是质重。 岑参与高适一样,早岁孤寒贫,在社会上受到冷落,但也有安边立功之志,曾两度出塞,在两度出塞中,他先后做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僚属和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僚属,特别是第二次出塞,由于已经经历边塞征战生活的磨练,而且这时的主帅超过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常清原是岑参在安本幕府任职的同僚,诗人自觉受到了他的赏识和知遇,因此,情绪比较开朗和昂扬,他的那些著名的七言歌行,全都是在这期间他作的。诗人着重在对周围环境,对战争世界外观的审美、歌颂来加以描写。他完全是以诗人的敏感去细致地描写边塞风光和生活细节,想象丰富,有奇气,热情奔放,急促高亢,笔法多变化,反映生活的面也更为广阔。但岑参的眼光缺乏观察现实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他的诗有太多的自我色彩,而不能 5 像高适那样深刻地揭示现实矛盾。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他看到了将帅纵情欢娱中的豪气,却没有看到其腐败的一面,使整首诗显得昂扬有余,而骨力不足。 两人的经历不同、所到的地域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不同。高适处在东北,其诗侧重反映东北边事,岑参处于西域,其诗侧重反映西域生活。其不同的风土人情及边塞战争实况给二人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所向。 通过上述比较,高、岑诗风异同已大致可见。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温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岑参为落魄王孙,遍游史籍,心怀壮志,个人得失较重,好奇的个性气质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使他笔下的塞外风景雄奇壮丽。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朴质实,多采用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高诗语言沉实质朴,岑诗用语峻逸奇丽。二人在报国立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内容及悲壮总体特征之下,又分别赋予自已诗歌或雄浑或雄奇的个性特征,令边塞诗层面更为开阔,风姿更为多彩,也为后人提供了如何炼铸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范例。对于二人诗歌创作的分析比较绝对不是说要分一个优劣,只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他们不同的风格以及给我们带来的不同冲击和感受。高岑边塞诗作各标风韵各具千秋,代表着古代边塞诗歌的高峰,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丰富了唐代诗坛,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注释: [1]王伟康.高适、岑参边塞诗创作风格差异及其成因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3,7(6):38. [2]陈战鹏.简论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3):17. [3]王玉梅.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J].天津师大学报,1994(4):64. [4]张宗原.唐诗浅说[M].东方出版社,1999.12.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唐诗宋词赏析》许隽超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3]王伟康.高适、岑参边塞诗创作风格差异及其成因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3,(6). [4]王玉梅.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J].天津师大学报,1994(4). [5]许黎英.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2). [6]于湖年.高适、岑参边塞诗语言风格成因之比较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3). [7]《高适岑参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6
本文档为【比较高适和岑参边塞诗&#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6-02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