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信息周刊第14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金融信息周刊第14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举报
开通vip

金融信息周刊第14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金融信息周刊第14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Finance Information Weekly 2006年第14期(总第14期) 2006年1月4日 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 ................................................................................ 1 1 美联储暂停加息货币政策走向引发关注 ...............................................................

金融信息周刊第14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金融信息周刊第14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Finance Information Weekly 2006年第14期(总第14期) 2006年1月4日 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 ................................................................................ 1 1 美联储暂停加息货币政策走向引发关注 ............................................................................ 1 2 油价金价迭创新高全球商品市场剧烈动荡 ........................................................................ 2 3 IMF加强多边磋商份额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 3 4 日本央行加息零利率政策终结............................................................................................ 4 5 美道指创多年新高全球主要股市劲升 ............................................................................... 5 6 尤努斯获诺贝尔和平奖“乡村银行”引发关注 ................................................................... 6 7 卢布自由兑换俄罗斯发生“金融革命” ............................................................................... 7 8 中行、工行成功上市连创全球IOP纪录 .......................................................................... 8 9 人民币屡创汇改以来新高................................................................................................... 9 10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股市大涨 ......................................................................... 10 07年经济预测——各家观点 ................................................................... 11 国际投资银行对2007铜价预测分歧巨大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 主办 www.mscas.ac.cn 本期责任编辑:段莎莎、李嫦娥、李依婷、郑徐兵、鄢宏亮、石昊、 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 1 美联储暂停加息货币政策走向引发关注 2006年8月8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5.25%水平不变,从而结束了自2004年6月开始的连续17次以25个基点的幅度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提高到5.25%的进程。在随后于9月20日、10月25日和12月12日举行的例会上,美联储又连续3次作出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的决定。 点评:1993年,格林斯潘宣布美联储货币政策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实行以调整实际利率为手段、钉住通货膨胀目标的中性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下的 利率调整要求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增长,从而使经 济以自身潜能在低通货膨胀下持久稳定地增长。观察 2006年之后美国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向,一个重 要事件是2月1日主政美联储长达18年之久的格林 斯潘卸任,伯南克继之成为美联储成立以来第14任 主席。就任前,伯南克曾经承诺将维持格林斯潘政策 的延续性。 尽管伯南克与格林斯潘在具体控制指标上有所不同,但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仍将继续保持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形势的高度关注。为应对技术经济泡沫破灭和“9?11”事件造成的经济衰退,美联储自2001年开始连续13次降息,直接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引起了流动性泛滥,在需求旺盛、伊拉克战争等因素的助推下,从2004年开始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美国房价持续上涨,美联储由此进入了加息周期。2006年在住房市场降温的带动下,美国二三季度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5.6%大幅下滑到2.6%和2.0%;国际油价在历史高位大幅震荡也使CPI涨幅在5、6、7三个月连 ,8月份以后开始回落,止于11月份的2.0%;但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续超过4% 格的核心通胀却从3月份年度最低的2.1%持续上升到9月份的2.9%,为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这些因素促使美联储前半年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到5.25%,8月以后连续四次维持利率不变。 在12月12日年度最后一次货币决策例会中,美联储认为住房市场显著降温、近期经济指标好坏不一,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可能温和增长,核心通胀率有所上升,高资源利用率可能继续维持通胀压力;但是,考虑到能源价格回落、通胀预期处于控制之中、货币政策措施的累积效果以及其他抑制总体需求的因素,通胀压力可能随时间推移而缓解。 最后这次声明引发了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不同解读。我们认为,由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仍然具备相当大的弹性,住房市场的调整会持续相当长时期,美国经济在今后一两年内会回归到更具持续性的增长水平,美联储在2007年将会进入降息周期,但在降息之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表现可能使其有一到两次的加息或继续维持目前利率水平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停止加息并未结束全球的加息浪潮。目前欧洲经济增势良好、日本经济表现稳定,新兴市场国家仍然强劲增长。欧洲央行2006年12月将欧元区主导利率提高到3.5%,为年内第五次加息;英国央行年内两次上调基准利率至5%,12月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市场对中国、日本等国家继续加息的预期也较为浓厚。经济走势和利率政策的差异,强化了美元疲软、欧元和人民币走强的趋势,这些因素将会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点评人: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2 油价金价迭创新高全球商品市场剧烈动荡 2006年全球资源商品市场出现了剧烈动荡,黄金等贵金属、石油等能源商品,以及铜、铝等工业原材料金属的价格一方面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波动也非常剧烈。黄金现货从年初的516.88美元/盎司上升至12月初的645.60美元/盎司, 涨幅达到25%,并一度在5月12日创下714.8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布兰特原油现货全年价格大幅波动,最高时达到78.63美元/桶,最低时仅有55.77美元/桶,但全年平均仍然维持在65.66美元/桶的高位。 点评: 2006年全球资源商品市场的剧烈动荡并不是突然的、孤立的现象。实际上,全球主要资源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从2000年就开始形成了。2006年全球资源商品价格在近年来持续上涨基础上出现了高位盘整,价格仍以上涨为主旋律,同时价格上下波动的幅度较前几年有所扩大。 引起近期资源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和波动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需求因素,一是金融市场条件因素。从需求的角度看,对资源商品需求的强劲增长和供求结构的相对脆弱是基本的推动力量,决定了价格变化方向。但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强的今天,推动商品价格波动的需求因素和以往相比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今天,由需求短期增加主导和金融市场超额交易形成的资源商品价格涨势已经基本接近尾声。虽然未来2到3年全球经济增长对资源性商品的强劲需求仍然存在,但相对需求而言,供给已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方面,资源商品的有限性、对资源开发的长期投资不足、下游产品加工能力(如冶炼能力)的薄弱使得在未来几年中资源性商品的供应弹性非常小,供给瓶颈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供给的脆弱性,任何突发性的事件都会把资源商品价格推向历史的新高;新近增加的投资也急剧地提高了资源商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持续充裕,以及美元汇率将延续并扩大的跌势又从货币的角度给资源性商品价格带来波动的压力,使资源价格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因此,我们预计在今后2到3年内资源商品价格将会有所下调,但不会出现暴跌,价格回调至本世纪初水平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资源商品的价格将会停留在目前的较高水平上,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这种较高水平的价格。并且,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任何突发性的事件都会把资源商品价格推向历史新高。但从长期看,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个基本因素的作用,商品真实价格呈现下降趋势,预计未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继续提高以及供应瓶颈的逐步缓解,全球资源性商品名义价格将追随真实价格基本趋势而进入一个下降的波段。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资源性商品名义价格的波幅和波动频率都在加大,显示新的风险正在形成和累积。 点评人:朱民(中国银行副行长) 3 IMF加强多边磋商份额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006年9月19日至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在新加坡举行了主题为“世界中的亚洲,亚洲的世界”的联合年会。本次年会IMF旨在通过加强多边磋商,推动自身改革,带领成员国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会上讨论总结了 IMF从4月份开始的针对全球不平衡问题开展的首次多边磋商,明确了IMF多边磋商的机制化与其重要性。在广受关注的基金份额改革方面,本次年会迈出了重要步伐,会议通过了“中、韩、墨、土”四国的特别增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对第二阶段改革进程达成了协议。 点评: 作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边治理框架,IMF为维护世界货币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由于IMF在治理结构和职能定位方面滞后于世界经济的变化,对国际储备货币和汇率体系等根本性问题缺乏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国际社会要求改革IMF、缓解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失衡与无序的呼声日益强烈。为应对这一挑战, IMF总裁拉托2004年上任后,提出了旨在推进基金组织改革,应对全球化 基金组织中期战略”。新加坡年会的两项重要成果是,各国就通过IMF挑战的“ 开展多边磋商机制以加强基金组织监督、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这两个“中期战略”的核心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 2006年4月,IMF在原有第四条款磋商的基础上,以维护国际汇率体制为依据,开展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沙特、中国在内的首次多边磋商,并建立了就汇率与国际经济不平衡问题上进行讨论的多边磋商机制。本次年会着重强调了加强对成员国经济监督的重要性,认为IMF应加强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货币错配以及金融市场动荡等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因素的监督,并加强IMF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国家的宏观经济的建议权利。 新加坡年会的另一重要成果是各国对基金组织份额和发言权的两年期综合改革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达成协议。本次年会中高票通过了对“中、韩、墨、土”四国的特别增资方案,其中,中国在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从2.98%上升到3.75%。另外,各国对第二阶段改革的进程达成了协议,即在2008年年底前根据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调整份额比重,并提高低收入国家在基金组织的参与权和发言权。这是IMF成立60年来在治理结构方面最大的变革。但是,目前基金份额的微调并没有使新兴市场国家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对应的份额,也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因此,本次年会只是IMF治理结构改革的开始。 总之,本次年会所推动的IMF改革,在推动多边协调机制发展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目前的改革方案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各方已经认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各主要经济体只有在多边框架下合作努力,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国际金融体系才能逐步完善。 点评人:余永定(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 4 日本央行加息零利率政策终结 2006年7月14日,日本中央银行政策委员会一致投票决定解除零利率政策,将基准的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从0%上调至0.25%,这是自2000年8月之后,日本央行第一次提高利率。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还以6比3的投票结果,决定将再贴现利率从0.10%上调至0.40%,这是1990年8月之后日本首次提高贴现率。以上加息举措标志着日本长达6年的“零利率时代”告一段落。 点评: 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出现长期衰退。为摆脱困境,日本央行于1999年2月决定实施零利率政策。2000年8月,零利率政策 一度被解除。其后,日本经济继续走向衰退。迫于压力,日本央行于2001年3月引入了“紧急避难型”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大量注入资金,同时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 2006年3月,在经济运行出现比较明显的起色、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升为正值的情况下,日本央行解除了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再采用流动资金余额指标,而是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针。同时,为稳定市场,还在货币政策中引进了通货膨胀目标——“较前一年增加0%~2%”。5月数据表明,日本经济出现实质性复苏。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7月份的加息,意味着它也随着美国、欧盟进入加息周期。日本央行在提高利率后发表的声明说:“今天的决定将有利于确保价格的稳定以及实现中长期的持续增长。” 零利率是日本经济非常时期的产物,解除零利率是恢复利率作为资金价格杠杆的功能,将促进全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从加息后日本宏观经济的表现来看,提高利率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未产生负面影响。2006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8%;消费价格指数结束下降局面,连续7个月稳步回升;货币信贷呈现小幅增长;地价也出现回升。 日本央行对于未来是否继续升息采取了谨慎态度,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2007年全球经济前景仍面临着不确定性,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韩国经济增长都出现了放缓趋势。快速升息,可能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其二,升息虽有利于增加储户的存款利息收入,增强储户的购买力,促进个人消费,但大幅升息将加剧处于财政赤字中日本政府的利息负担。其三,升息对债务负担重的企业及需要偿还住房贷款的个人影响较大。利率上升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将可能遏制作为本轮日本经济复苏主要支柱的企业投资及居民消费。 点评人:胡晓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5 美道指创多年新高全球主要股市劲升 2006年,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企业盈利大幅提高、资金充裕的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纷纷创下6年来新高,有的还创下本国股指有史以来最高点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2006年10月3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报收于11727.34点,超过其于2000年1月14日创下的11722.98点的历史最高点记录。在其带动下,香港恒生指数、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等新兴市场的股票指数也先后创下历史新高。 点评: 本次全球股市上涨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即主要是传统经济类大盘蓝筹股,如能源、资源类,消费类,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类股票担纲了股市上涨的动力。 推动2006年全球股市创新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全球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为全球股市上涨奠定良好的基本面。本世纪初,以网络和IT为代表的新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似乎走到了尽头,再加上“9?11”恐怖活动、安然和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件以及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全球央行纷纷采取减息措施,加快经济复苏。在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全球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开始复苏。2002年至2005年全球GDP增长率分别达到3.1%、4.1%、5.3%、4.8%,2006年预期为5.14%。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为全球股市创新高奠定了基础。 二是企业盈利水平大幅度提高是股市价格上涨的基础。2003年全球经济迅速走出衰退,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是企业盈利的前提和基础。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经营指标为例,2003年至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8%、13%和12.7%,企业净利润分别增长了448%、27%和30.3%。2006年企业盈利水平优于预期,以美国为例,第三季度企业利润增长17.7%,达到16580亿美元,占GDP比重12.4%,是1950年以来最高比值。 三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助推了股市上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即使在2004年开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未能根本改变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对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也推动了全球股市上扬。 总之,本次由传统经济增长带动的全球股市创新高相对于2000年前后由新经济增长带动的全球股市上扬来说基础扎实,其泡沫程度较小。而且,目前股市的市盈率普遍低于2000年时的水平,反映当前估值水平比较合理。但是,股市的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2006年由于股指急速上升使其潜在的风险也正在积聚。因此,虽然全球股市仍有上涨空间,但波动性将会加剧,股票投资组合调整将会加快。 点评人:陈卫东(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 6 尤努斯获诺贝尔和平奖“乡村银行”引发关注 2006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尤努斯是第一个以银行家和经济学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称“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后才会成为可能”。 点评: 被称为“穷人银行家”的尤努斯荣获诺贝尔和平奖,首先是对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的努力的一种褒奖。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贫穷且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每年给孟加拉国的各种低息贷款和捐赠达20亿美元,但这些项目成功率很低。尤努斯开创的“乡村银行”,利用银行这一传统的主要为富人服务的商业机构,采取邻里之间互相制约的信用贷款联保模式,以分期还款的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穷人无财产抵押而贷款无门的问题,使大量人口摆脱贫困。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所创立的小额信贷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典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其次,“乡村银行”的成功还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金融创新需要因地制宜。古今中外银行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机构,银行往往只为“富人”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银行”无疑是一项极具启发式的金融创新。它证明了金融创新也可以发生在市场机制最薄弱的地方。它用高达98%以上的还款率证明在好的机制下,穷人同样具有良好的信誉。它还向世人证明,即使是像银行这样最传统的行业,也可以通过特别的模式改变穷人的命运,改变世界。乡村银行 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也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同时也对一向认为扶贫是政府的事,是慈善机构的事的我们提出了挑战。 再者,“乡村银行”也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成为当今中国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当前的农村金融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向城市输出的现象。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体制还存在着结构单一、市场效率低下、机构功能不健全、金融抑制状况严重等问题。农村金融要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以新思维来破题。小额信贷很可能是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的一剂良方。 点评人:汤敏(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 7 卢布自由兑换俄罗斯发生“金融革命” 2006年7月1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卢布可自由兑换,资本账户下资金流入和流出不再受限制,从而提前半年时间实现了资本账户的开放。这是1998年“8?17”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对外汇体制实行的最大变革,俄罗斯媒体称之为“金融革命”。 点评: 作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环节,卢布的自由兑换从俄罗斯独立之初就被列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不具备市场经济改革的必要条件,此过程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俄罗斯经济和金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和金融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金融危机对卢布币值稳定和俄罗斯经济前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经过金融危机后近8年持续不断的改革,俄罗斯基本具备了实现卢布自由兑换的经济基础和风险承受能力。同时,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的国库迅速充盈,外国投资超过资金流出,卢布走势稳中有升,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定,俄罗斯政府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明显增强。2006年6月8日,以卢布作为结算货币的俄罗斯石油交易所正式开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卢布的信誉度和稳定性。在此背景下,6月29日,俄罗斯政府通过了联邦《外汇调节和外汇监督法》修正案草案,宣布取消对资本流动的所有限制,提前半年实现卢布的自由兑换。 卢布自由兑换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首先,取消对资本项目的限制有利于资本的自由出入,俄罗斯企业可以自由地在其他国家参与投资,不再需要任何特殊的许可,外国企业和个人对俄罗斯的投资也将更加自由。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的背景下,投资环境的放宽将使进入俄罗斯的外资总量进一步增加。其次,卢布自由兑换有利于俄罗斯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卢布自由兑换既是俄罗斯实施经济自由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在此因素的推动下,俄罗斯政府和社会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当然,卢布自由兑换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风险也不能忽视。首先,卢布完全自由兑换后,币值走势将与国际油价的走势密切相关,如果国际油价继续处于高位,卢布的吸引力将会增大,卢布会不断升值;一旦国际油价从高位下滑,卢布汇率 也将随之下挫,这将对俄罗斯经济和金融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冲击,也将使俄罗斯经济过分依赖能源出口的状况更加强化。其次,卢布自由兑换将会对俄罗斯现行的金融体系构成威胁。虽然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已经抛弃了原有的单一银行体制,建立了两级银行体制,但是俄罗斯现行的金融体系并不健全,银行系统仍然存在较高风险。在自身金融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有可能意味着银行面对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再次,卢布可自由兑换还会直接导致大量对冲基金伺机进入俄罗斯市场,其中隐含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点评人:钟红(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 8 中行、工行成功上市连创全球IOP纪录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公开发行上市,H股发行共筹集资金860亿港元,A股发行共筹集资金200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时全球近6年来创纪录的最大IPO项目。同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实现A+H股同步上市,总融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再次刷新纪录,成为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点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金融业改革向来被推在潮头浪尖,而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公司并创造条件公开上市,则是最近三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在经过财务重组、改造公司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革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走上公开发行上市之路。2006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接连实现H股和A股成功上市,则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无疑在中国金融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先,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转折性变化,将引领中国股市新时代的到来。工商银行首开A+H股同步发行上市先河,为未来一大批大型国企登陆H股以及A股回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能够使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入国内证券市场,推动国内证券市场持久的繁荣。作为大盘股发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不仅成功地测试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容量,而且必将催生资本市场新格局的形成,将中国股市带入真正的大盘蓝筹时代,并由此引领中国股市价值的理性回归。国有银行板块以其稳健性和成长性回报构成了中国股市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基础,必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连创IPO发行新纪录,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和持续追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购热潮,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和地位有了实质的判断标准。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大银行的总市值迅速跻身世界“前十”,不仅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的信心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已经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从未来发展前景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必将进一步稳健发展,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提升民族银行业全球竞争地位的基本依托,在中国经济持续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金融业五年过渡期保护的结束, 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金融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中国银行业要步入世界一流银行之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自身管理和体制建设等各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创造相应的外部环境。在未来梳理和培育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动由传统商业银行向优秀金融企业的跃升,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的新的历史使命。 点评人:谢平(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 9 人民币屡创汇改以来新高 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在美元加速贬值的带动下,人民币升值加快,屡创汇改以来新高。至12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82元关口,以7.8197元创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新高,较人民币汇改前累计升值5.52%。 点评: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我国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放宽对资本兑换的管制以及推动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水平开始反映市场供求水平,呈现双向浮动,并总体呈升值的走势。 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创新高,基本呈现单边升值的走势,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从内部看,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内因。从外部看,美国经济疲软导致美元加速贬值,迫使人民币被动升值。 顺应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变化趋势,人民币对主要国家(地区)货币的汇率升、贬互见。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略有贬值,对日元略有升值,对港币升值明显,对英镑则在波动中贬值。这种状况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化的道路。 应当认识到,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一方面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加剧,进而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汇率调整压力;另一方面会刺激国内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使得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外汇储备增长带来了单方向的压力,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制约。 要根本解决国民经济对外不平衡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改革和调控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努力建立国际收支平衡机制,从根源上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压力。在这方面,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尽快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等等,均为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针对国际收支失衡状态可能持续多年的现实,采取多种措施来弱化其不利后果。在这方面,隔离外汇储备的动态与国内货币供应的直接联系,建立多渠道使用外汇储备的机制,以减轻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等等,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供求水平,发挥人民币汇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点评人: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10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股市大涨 随着2006年12月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第六十批10家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名单,深沪两市共有1216家公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总市值为43500亿元,占应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总市值的95.97%,年内可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一年来,A股市场有425只股票涨幅超过100%,股市市值增幅达94%。截至2006年12月初,A股总市值接近7.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左右。 点评: 股权分置作为中国证券市场设计之初的权宜之举,为中国证券市场留下了制度性缺陷,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缺乏一个具有共同利益趋向的制度平台。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是在从制度层面上“再造”资本市场,被喻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次复杂、深刻和重要的变革。 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正确引导改制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和实施以送股为主,包括派现、权证、资产重组、缩股等多种形式的股改对价支付方案,基本实现了公司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双赢,使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成功,中国又一次迎来了活力绽放的资本市场,股市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沪深股市一路波澜不惊,放量大涨,上证指数已经突破历史新高,深成指数距历史高点也仅一步之遥。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改革的正面效应正逐渐显现: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则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尊重,股市的投资价值不断得以实现;资本市场不断走向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投资者信心重建,市场人气再度凝聚。可以说,股权分置改革,从制度层面剔除了中国股市的畸形因素。时至今日,中国股市这一里程碑式改革的主体工作已基本完成,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已实现全流通,奠定了中国股市规范化的又一基础。不仅如此,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意义还表现在:一是股权分置改革从制度上消除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个市场的分割,建立起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可预期的制度平台,降低了制度不确定性给市场带来的风险,并以此促使上市公司作为股东的利益共同体,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二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配套推进资本运营制度的改革,提高资本的定价效率,使证券交易价格能够动态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有效恢复价格发现和市场约束功能。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寄希望于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来解决中国资本市场上所有的问题,实现全流通的中国股市要逐步恢复和完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除了需要首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业绩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动提高公司的透明度,需要从基础上完善证券市场的法律政策框架,需要从制度上继续推进市场创新和完善资本监管——所有这些都将成为决 定上市公司价值和股票市场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石。 点评人:唐旭(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 2006年12月28日) 07年经济预测——各家观点 国际投资银行对2007铜价预测分歧巨大 巴克莱资本最新报告看好明年有色金属 国际投资银行对明年国际铜价的看法正出现巨大分歧。JP摩根、美林证券、麦格理银行等国际投行看空明年铜价,而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最新的预测显示,近来表现不佳的铜市场明年可能会再次令人吃惊,2007年铜的均价将在2007年二季度达到每吨8100美元,而目前铜价仅为6660美元。与巴克莱资本相同,瑞银集团日前甚至将明年铜价预测值调高到每吨9000美元。 巴克莱资本日前发布的2007年全球展望报告中指出,因紧张的供给、时不时的罢工、持续下降的库存,以及强劲需求,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2007年有色金属市场将延续牛市步伐。 巴克莱资本商品策略师诺里奇(Kevin Norrish)指出,在商品价格领域,美国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而中国的影响却与日俱增。他认为,中国2007年宏观经济前景依然令人乐观,"预计2007年中国GDP增速将接近10%"。 "低库存局面可能会延续到2007年。"该机构在报告中表示。 锌和镍因供应更为紧张而逆市上涨,成为近来有色金属市场的新星。巴克莱资本预计锌均价将从2006年四季度的每吨4170美元,上涨到2007年二季度的4600美元;镍均价将由2006年四季度的每吨33000美元,上涨到2007年二季度的34800美元。 上周五(15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镍价格强劲上涨,盘中攀升至35000美元的历史新高。巴克莱资本认为,处于低水平的LME镍库存、来自不锈钢业的强劲需求、供应中断及镍项目推迟等都为期镍提供了潜在支撑。 该机构还特别指出,近来表现不佳的铜市场可能会再次令人吃惊。"尽管过去数月精炼铜库存有所回升,但市场依旧供不应求。""一旦中国开始补充日益枯竭的库存,铜价将再度飙升。"巴克莱资本预测铜的均价将在2007年二季度达到每吨8100美元,而2006年四季度,铜的平均价格为7230美元。而瑞银看好明年铜价的理由也是中国铜需求可能会强劲反弹。 均价为每盎司620美元,除非 贵金属方面,巴克莱资本预测明年上半年黄金 美元持续贬值,否则金价会在明年底前回落至560美元。"黄金的需求已经受到了当前高价格的影响,金首饰的需求正在放缓。" 巴克莱资本认为,商品市场的投资需求依然旺盛,投资的趋势正在由单一商品投资向多种商品的组合投资转变,诸如投资商品的结构性产品,以规避市场风 险。 Opinion空方观点 麦格理银行:最新报告将2007年铜过剩量从原先预测的15万吨调升至24.1万吨。 美林证券:2007、2008年的期铜(63600,-450,-0.70%)价格将低于今年,并预测今年期铜价约在3.08美元/磅,2007年约为2.40美元/磅,2008年则为1.65美元/磅。 JP摩根:2006年供应短缺问题在2007年不会经常发生,因为多数劳资谈判都已和平落幕,加上铜矿先前因牛市而扩大的产能也可望在明年浮现,将进一步打压铜价上涨。今年铜平均价格每吨为6700美元,明年期铜平均价格每吨将落在5700美元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6年12月19日) 中科院预测:今年中国外贸顺差将达1918亿美元 尽管政府采取了诸多政策,但是新一年里,估计中国外贸顺差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中科院最新公布的《2007年我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测,2007年,尽管中国贸易顺差增速呈下降态势,仍将达到1918亿美元。这一数字有可能使中国超过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顺差国。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凭借超过1700亿美元的顺差,中国在2006年就攀升到世界第二大贸易顺差国的位置。 这是迄今为止对中国2007年贸易情况的最乐观估计。该份报告预计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1372亿美元,突破20000亿美元大关,比商务部去年11月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秋季)》的预测还要高出1000多亿美元。 如果这样的贸易形势成真,无疑会让商务部在完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更感棘手。商务部制定的计划是——2010年,货物贸易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按照目前中国外贸的走势,很可能在2010年之前就突破23000亿美元,但如何取得进出口平衡,仍是未知之数。 发布报告的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表示,这些预测数据是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测算得出的。 2006年12月3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商务部估计2006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7500亿美元,增长24%左右。 虽然目前海关尚未公布去年12月的贸易统计数据,但由于中国2006年前11个月的外贸顺差已达1565.21亿美元,因此外界认定,中国2006年外贸顺差将超过1700亿美元。在中科院的报告中,这一测算的数字是1694亿美元,同比增长66.4%。 中科院报告预测,今年中国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增速甚至会进一步加快。 在2007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可能增长到178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6%;而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更有可能达到133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89%。 狂增的贸易顺差可能会给中国产品出口带来更多的壁垒和阻碍。不过报告预测,在2007年,贸易顺差和摩擦的主角可能从传统的服装、纺织品和鞋,逐渐向机电产品、钢铁、化工产品过渡。 根据预测,2006年和2007年,机电产品顺差分别约为1181亿美元和185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4.2%和56.9%。同时,高新技术产品顺差将分别达到34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7.2%和131.2%左右。 与此同时,服装等产业的出口只是维持“增速稳中有降”的格局。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各国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 报告指出,接下来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将集中在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等。中国政府一直希望能够扩大外贸出口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数量,这些产品被认为是“高附加值”产品。但是一位专家表示,这些产品面临的问题和纺织品一样,大部分来自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出口90%的IT产品都是加工贸易,因此尽管产生的外贸顺差不断增加,但留在中国的附加值并不高,也不会带来中国需要的先进技术。 事实上,商务部一直在计划适当减少机电产品的顺差,曾经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机电产品尤其是一些重要装备进口的政策。中科院的报告说,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走势仍然直接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结构。目前出口导向型FDI占很大比例、过多流向制造业的趋势仍然没有改观。 (资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年1月4日) 中科院报告预测07年中国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07年中国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在今后若干年中中国仍将是贸易摩擦的一个高发区。 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研究员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出口仍将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发生在中国传统优势行业如彩电、服装、鞋帽等行业的贸易摩擦,仍将在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长期看将呈现下降趋势。 这份名为《2007年中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指出,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会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涉及这些行业的贸易争端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的手段,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报告指出,涉及中国的贸易争端发生在第三国的可能性将会加大。一方面,在传统优势领域,中国可能面对其他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从而引起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在中国的新兴优势领域,中国会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与发达国家开展竞争。 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可能加剧。捷克、土耳其、乌克兰、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和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同样以制造业为主,因此与中国在经济结构上缺少互补性,其国内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容易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 汪寿阳说,面对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对其长期性和复杂性有足够认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应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完善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健全中国的法律防范体系;努力转变经济结构,变 外向型经济为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模式,将扩大内需作为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战略;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1月3日)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测:07年GDP增长率将回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07年经济蓝皮书《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在宏观调控下,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 蓝皮书预测,如果今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里无特大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10%或大约10%的水平上。 蓝皮书预测,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超5%,工业增长将略有减缓,但仍将达到11(7%的较高水平,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近10%的水平上。 (资料来源:新华网 2007年1月3日) 200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将达638.1亿美元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0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使用额将达到638(1亿美元左右,与2006年比增幅约为4,,变化趋势与2006年基本相近。 这一结论是专家根据截至2006年10月底的有关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测算得出的。 这份报告还对2007年流入中国FDI的行业结构和来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利用外资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FDI主导的加工贸易客观上不利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产业外资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放慢;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应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等。 中科院专家在报告中建议适当调整当前的引资政策,以更好地发挥外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具体建议包括: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采取一般贸易方式,以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流入中国第二产业FDI的技术管理水平;依据中国国情,参考国际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资并购;限制投机性外资的流入,防止金融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2006年1至10月,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有利的背景下,流入中国FDI规模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FDI实际使用金额为485(76亿美元,同比增长0(34,。
本文档为【金融信息周刊第14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31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