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

举报
开通vip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 『护理科研』2002,2006护理科研立项一览表 年度 级别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2002 省级 1 曹佩珍 沟通理论模式在暂时性失语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及其在心肌 2005 省级 2 何红燕 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2002 市级 1 陈惜遂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代谢与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2002 市级 2 卢锡芝 新型冰敷冰袋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研究 2002 市级 3 应文娟 医院护理系统实施ISO9000认证的探索 2002 市级...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 『护理科研』2002,2006护理科研立项一览表 年度 级别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2002 省级 1 曹佩珍 沟通理论模式在暂时性失语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及其在心肌 2005 省级 2 何红燕 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2002 市级 1 陈惜遂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代谢与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2002 市级 2 卢锡芝 新型冰敷冰袋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研究 2002 市级 3 应文娟 医院护理系统实施ISO9000认证的探索 2002 市级 4 黄少薇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综合管理的前瞻性研究 2002 市级 5 杨丽霞 口咽通气管吸痰对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的研究 2003 市级 6 温翠琪 乳腺癌患者身心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2003 市级 7 李一鸣 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2003 市级 8 杨佩璇 激励措施在医疗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效应研究 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在食管喷门癌患者的临床应用2003 市级 9 曾小芳 研究 2003 市级 10 肖婉芬 异位妊娠氨甲喋啶保守治疗成败预测评分体系的建立 2003 市级 11 杨秀洵 糖尿病家庭监护计划 2004 市级 12 杨佩璇 不同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评价 2004 市级 13 苏燕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发因素及预防的研究 2004 市级 14 方玉珊 护理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04 市级 15 黄文娟 触摸护理在视网膜脱离病人的围术期应用的研究 2004 市级 16 王仕莲 浅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的研究 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对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 2004 市级 17 蔡若吟 及其护理对策研究 2004 市级 18 黄芳梅 护理大专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2004 市级 19 李湘君 高氧液静脉供氧在救治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状况与术后 2005 市级 20 张细花 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2005 市级 21 李丽君 爱尔施牌含氯消毒剂污染医疗器械中的消毒效果研究 局部早期吸氧对小儿静脉注射刺激性药致组织 2005 市级 22 庄琼冬 损伤的干预作用 2005 市级 23 郑巧丽 汕头市剖宫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05 市级 24 黄建英 护士职业锐器损伤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2005 市级 25 翁惠兰 周围神经替代物的实验研究 2005 市级 26 蔡可莉 从体检者抽取血样行潮汕人群基因研究的可行性研究 2005 市级 27 郑燕丹 喉癌病人情感障碍与生存质量第二相关性研究 2005 市级 28 应文娟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2005 市级 29 王佩芬 铜绿假单胞菌产获得性VIM型金属的耐药机理研究 2005 市级 30 吴佩雁 汕头市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2005 市级 31 陈惜遂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2005 市级 32 吴丹云 手术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评价 2005 市级 33 曾小芳 南天仙子治疗化脓性感染对创面的临床研究 2006 市级 34 温翠琪 护理专业实习生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研究 2006 市级 35 方玉珊 心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研究 2006 市级 36 陈肇婉 急诊车祸伤病人心理反应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2006 市级 37 卢锡芝 居家健康教育对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的研究 2006 市级 38 张爱斌 应用现代护理观念探索眼科门诊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006 市级 39 何红燕 EGF和地塞米松防治早产鼠肺透明膜病的对照研究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一) 李晓惠 作者单位: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系 作者简介:李晓惠,女,1957年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科研主任。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护理管理。 护理科研研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实践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另一方面,护理科研研究工作也是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素质的一个较好途径。近年来,护理人员做科研究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如何写好一份立项 申请 关于撤销行政处分的申请关于工程延期监理费的申请报告关于减免管理费的申请关于减租申请书的范文关于解除警告处分的申请 书,通 过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的资助是我们广大护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期栏目通过对几份已经成功申报的立项课题并已结题的护理科研课题进行点评,分析他们申报成功的原因,为准备申报护理研究课题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1课题背景介绍 1.1课题名称《风险管理在护理质量预警管理中的研究》(课题负责人:邹晓清,2003年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304221) 1.2课题研究内容摘要风险管理源于银行业,旨在对风险的事前防范。本研究将对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进行提炼,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引入医疗护理工作,建立护理风险的评估体系、预警标准和防范措施,以保证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 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病人、医务人员及探视者有可能受到意外的伤害。由于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护理工作中的意外事件也较为常见,最主要的有病人摔伤、给药错误、不安全事件、护理不当和病情观察不及时等。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一个用以减少和避免这些伤害发生的管理程序。此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估风险的范围,建立各项风险预警评估量表;建立全面的安全程序,完善风险事件呈报系统;调查和分析已报来的事件,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完善流程质量管理,改进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工作程序。 本研究将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引入护理工作,建立护理风险的预警标准和防范措施,保障护理质量,从而也保障病人的就医安全。 3国内外概况和发展趋势 在美国的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由具有专业证书的风险管理者完成,与医院签约,为保险公司服务。美国医院风险管理较为完善,有严格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管理程序,对我国医疗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我国国内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原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一种经验管理的水平上。以往的质量管理较强调护理主观问题,忽视流程管理,又由于风险事件与工作业绩有关,风险的呈报、处理的反馈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不能反映风险的实际情况。 本项目将风险管理引入护理管理之后,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新的理念,可纠正管理中的存在的形式主义,使管理者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及进杜绝和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本项研究将在护理管理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4研究方法 4.1采用干预前后的对比研究方法,比较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的变化,评估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运用中的效果。 4.2资料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 10.0,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 5研究内容 5.1提炼国外风险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措施。 5.2研究将风险管理机制运用到护理流程质量管理之中。 5.3完成风险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 5.4建立风险体系与预警标准。 6主要技术指标 评价风险管理的效果指标:对照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病人满意度、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医院因护理差错事故赔偿的金额和病人受到损失的医疗费用。 7重点解决的问题 7.1风险管理如何在护理流程质量管理中运用。 7.2风险管理的试点工作与全面铺开的衔接。 7.3风险管理体系指标的制定和筛选。 8预期成果 8.1发表系列论文,提出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和方法,及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8.2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8.3建立扩理质量预警指标,并建立常见风险事件(如摔伤、褥疮、给药错误等)风险评估量表。 9工作进度安排 9.12003年1月-2003年12月建立风险客理体系,具体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完善风险事件的评估和呈报 9.22004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与反馈,修订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整理和完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9.32005年1月-2005年6月结果分析,完成论文撰写,申请成果及成果鉴定。 10技术路线 见图1。 李晓惠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 护理科研有利于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离开科学研究,没有科学研究的学科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可以扩展和完善本学科知识体系,有 利于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护理人员做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对护理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如何写好一份立项申请书,通过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的资助是我们广大护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期栏目通过对几份已经成功申报的立项课题并已结题的护理科研课题进行点评,分析他们申报成功的原因,为准备申报护理研究课题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1 课题背景介绍 1.1 课题名称《脑梗死静脉溶栓药止血按压带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李晓惠,黄小梅,2004年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304218)。课题立项时间:2003-08,课题结题时间:2005-07。 1.2 课题研究内容摘要研制一种止血按压带,并用于脑梗死静脉使用溶栓药患者,探讨拔针后按压血管最适时间,寻找一种有效、实用、简便的按压方法及最适按压时间,减少针口出血、皮下瘀血发生率,保护患者血管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输液拔针后常规按压存在的问题是,按压力度不均、操作方法与时间不一致;护士在工作繁忙情况下,不能长时间协助患者按压血管;有些患者拔针后总急于下床上厕所而难以坚持长时间按压针口等,致针口出血或皮下出血。特别是使用溶栓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有文献报道应用传统按压法出血率为45.45%。我们观察108例次使用溶栓药(降纤酶)患者,拔针后使用常规按压出血发生率38%。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脑梗死患者常规要应用溶栓药——降纤酶。由于溶栓药降纤酶是蛋白解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活性、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至出血时间延长。因此,使用溶栓药拔针后,针口按压时间长短问题成为脑科护理丞待解决的问题。 研制一种止血按压带,用于拔针后针口按压,可代替由护士或患者、家属持续按压针口,并为护士提供了一种方便、安全。且压力均匀的止血按压操作方法,时间易于掌握,其目的是以降低静脉输入溶栓药拔针后出血发生率。 3 国内外概况和发展趋势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拔针后按压针口方法有:远心止血法、棉签直压法和大面积按压法。但这些操作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因而导致止血效果不一。若交给患者或家属操作时,止血效果更不理想。 目前据查阅检索资料,虽按压 作者单位: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系 作者简介:李晓惠,女,195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护理管理。 方法较多,但在静脉注溶栓药拔针后按压时间长短问题方面未见报道。 使用止血按压带,在静脉拔针后,由护士操作,只需几秒钟时间完成静脉止血操作,用止血按压带持续固定穿刺部位,既达到止血目的。这样不影响患者活动,也解决了护理人员不足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及患者满意度。并通过止血按压带对静脉使用溶栓药针口按压观察,确定最适按压时间,寻找一种有效、实用、简便的按压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放心满意,该项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在国内推广。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临床试验性研究方法。 4.1 研制出不同规格止血按压带,通过第2阶段的临床观察,确定最佳止血效果的止血按压带规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共观察2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次,按压时间均为4min。比较2组出血发生率(详见技术路线第3阶段),以确定理想止血按压带的效果。 4.2 静脉使用溶拴药降纤酶拔针后200例次患者按照不同时间按压,观察出血发生率。 4.2.1 统一选择注射部位手背静脉。 4.2.2 统一使用7号头皮针。 4.2.3 静脉点滴通畅,无渗出,无疼痛。 4.2.4 按压方法采用统一规格和布料的止血按压带。针口按压点放棉簦,再用止血按压带加压按压。 4.2.5 统一液体、用法5%葡萄糖250ml+降纤酶10U、5%葡萄糖250ml+脑复素50mg。 4.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 5 研究内容 5.1 各种止血按压带的研制研制出不同长度、宽度、厚度的止血按压带,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详见技术路线第2阶段)。 5.2 理想止血按压带效果的评价通过临床观察确定最佳止血效果的止血按压带规格,选择常规输液200 例次静脉拔针后按压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100例次为对照组,100例次为实验组,比较2组的止血的效果(详见技术路线第3阶段)。 5.3 确定静脉使用溶栓药患者拔针后止血按压带止血的适宜时间(详见技术路线第4阶段)。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 止血按压带效果评价指标出血率、瘀血率和平均瘀血面积。 6.1.1 出血的定义与判断 6.1.1.1 出血的定义通过静脉穿刺致血管壁破损,血液经针口流出为出血。 6.1.1.2 出血的判断根据出血程度及局部表现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局部可见出血点,不外溢。中度:局部少量渗血,0.5ml。重度:血液由针口不停流出?0.5ml。 6.1.2 瘀血的定义与判断 6.1.2.1 瘀血的定义血管刺破后,血液由血管壁向外溢出致皮下组织引起皮肤局部颜色改变为瘀血。 6.1.2.2 瘀血的判断根据瘀血的范围分为轻、中、重。轻度:直径,1cm;中度:直径1~3.5cm;重度:直径,3.5cm。 6.2 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止血带按压的最适时间 6.2.1 按压时间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为拔针后止血带按压5,6,7,8min。 6.2.2 确定按压时间的理由凝血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形成。首先考虑一般正常凝血时间为1~3min范围。在临床肌注拔针后通常按压时间为2min;静脉注射拔针后按压时间为4min。按压可加速血液凝固,达止血目的。由于溶栓药物降纤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活性、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至出血时间延长,影响凝血过程,致凝血时间延长,因此按压时间应比一般静脉注射药按压时间长,否则将引起皮下出血和瘀血。 6.3 患者满意度的测定设计调查表测定患者对静脉输液止血按压方法的评价。很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为4分,一般满意为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为1分。 7 拟解决的关健问题 7.1 理想止血按压带设计。注:理想止血按压带是指通过第二阶段临床实践观察后,设计的一种最适长、 宽、厚规格的最佳止血效果的止血按压带。 7.2 溶栓药是脑梗死病临床常用药,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止血带按压的最适宜时间是本次研究的关键问题。 8 预期成果 上述研究,从护理操作上解决静脉使用溶栓药拔针后针口出血、皮下瘀血问题。通过观察与实践提供客观的依据,使静脉穿刺这一临床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有新的进展,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达,研究结果预期4~5篇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一级刊物发表。并研制一系列的止血按压带(不同宽度、长度、厚度)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9 工作进度安排 9.1 2003年1-3月:人员培训,文献查阅。 9.2 2003年4-12月:研制不同规格按压止血带。 9.3 2004年1-5月:不同厚度、长度和宽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较。 9.4 2004年6-12月:理想止血按压带与常规止血按压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9.5 2005年1-4月: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按压止血适宜时间。 9.6 2005年5-12月:资料整理总结,统计、撰写论文,成果鉴定与专利申报。 10 技术路线 10.1 第1阶段不同类型止血按带研制。培训护士统一止血按压带使用方法。 10.2 第2阶段不同厚度、长度和宽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较,共观察450例。 10.2.1 不同厚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较。 10.2.2 不同宽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对比。 10.2.3 不同长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较。 10.3 第3阶段理想止血按压带与常规止血按压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10.4 4阶段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按压止血适宜时间。 11 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装备条件和技术力量 11.1 研究现场定为罗湖区人民医院。罗湖人民区医院的神经内科开科5年,病床33张、脑梗死患者患 者达50%,每年收治300余例,需静脉穿刺近万例次。罗湖区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在2002年曾获得深圳市级“巾帼英雄示范岗”称号,2003年又申报省级“巾帼英雄示范岗”,在市、区级举办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仅2002年获奖数目达十项。具有一支经培训高素质护理队伍。为保证该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基础。 11.2 技术力量 11.2.1 课题组负责人李晓惠是深圳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现代护理》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护理科研教学工作。承担深圳市继续教育项目《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方法》项目负责人。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举办的护理科研讲习班讲学。先后参与和主持省级、市级立项科研课题5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有《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现代护理》等杂志。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教育部统编教材3部。 11.2.2 科题中主要成员黄小梅主管护师是神经内科护师长,从事护理及护理研究工作20年,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撰写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8篇,并多次参加国内权威性学术会议,开展护理新技术10余项。自90年代初在注射室工作时,就开始对静脉注射拔针按压时间及相关的肌内注射拔针后渗液、渗血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发表,对肌内注射后硬结及静脉输液后静脉炎,采取麝香风湿膏贴敷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近4年来,在神经内科曾兼任过责任护士,在如何护理血管减少瘀血、减轻患者痛苦方面不断探讨,对溶栓药静脉使用按压技术改进及按压时间有较深的了解和体验。2002年开展多项护理新技术,颈外静脉穿刺输液临床应用达50例。行深静脉穿刺达10余例,积累了丰富静脉穿刺等相关护理经验。 关健伟副主任医师,是神经内科专家、主任,对神经内科治疗有很深造旨。曾从事超早期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课题主要负责人,现仍从事神经内科系统疾病研究工作。 本课题由10人组成,护理人员6名,医师4人,其中高职称4名、中级4名,初级2名。本课题组完全能胜任护理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并熟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工作。 12 案例点评与分析 本课题选题结合了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实用性较强。课题设计合理,方法选用正确。符合护理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其研究结果将为静脉使用溶栓药患者拔针后,寻找一种有效、实 用、方便患者的按压方法,并通过最适宜的按压时间的确定,减少出血率的发生,保护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三) 李晓惠 作者单位: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系 作者简介:李晓惠,女,195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护理管理。 【关键词】护理科研;立项;案例 护理科研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实践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另一方面,护理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护理人员做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如何写好一份立项申请书,通过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的资助是我们广大护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期栏目通过对几份已经成功申报的立项课题并已结题的护理科研课题进行点评,分析他们申报成功的原因,为准备申报护理研究课题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下面介绍2006年深圳市科技局一项护理立项课题,该项课题名称:《综合护理技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深圳市中医院汪晓红。 1 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等特点,是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约50%的病人在诊断确立后10年可因疾病的进展而被迫停止工作。世界各民族发生率为0.3%,1.5%,1,,我国的发生率为0.32%,0.36%,2,。广东由于气候潮湿属于RA的高发区。由于本病的病因未明,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因此RA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将RA归于痹症和顽痹范畴,其主要病机是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经络,血瘀痰浊,痹阻于肌肉、关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3,。 1.2 研究目的鉴于本病顽固难愈,且主要病变部位在指间关节、掌指、腕、膝、踝等远端小关节,服用抗风湿的中西药难以直达病所,且疗程长,收效慢,副作用多。本课题在常规服用抗风湿药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技术局部外治,以期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通过前期临床观察,综合护理技术能显著地减轻或缓解关节局部症状,使病程明显缩短,已取得初步效果。但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以探讨综合护理技术治疗R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及作用机理,探讨其对RA疗效的规律性,制定操作规范,并推广应用。 1.3 治疗现状与存在问题目前临床局部治疗RA常用以下方法: 1.3.1 物理疗法(TDP灯照射)TDP是特定电磁波谱的汉语拼音缩写,是电磁波的生物效应研究成功的一种医疗器械,具有促进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生理机能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4,。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使用TDP灯时,患者皮肤常常发红或有灼痛感,如不及时调整灯距,容易发生皮肤灼伤,照射距离太远又直接影响疗效。 1.3.2 中药外敷(加味双柏散外敷)加味双柏散是本院的经验方,其组方是根据《广东省医院制剂规范》85版“双柏散”加减而成,该方由侧柏叶、黄柏、薄荷、泽兰、大黄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5,。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加味双柏散中各种药物均有一定的抗菌抑菌、消炎止痛作用,并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内环境和代谢状态,减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6,。该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存在两个问题:1)传统使用的加味双柏散是将药物用开水调成糊状后直接敷于患处,散热快,药物易干燥,不易被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药理研究证明双柏散的抗炎效果以水提液及保持温热外敷为最好,5,。2)由于加味双柏散敷药时间要求较长,每天6~10h,使患者行动不便,不利于早期关节的功能锻炼,而功能锻炼对于RA患者减轻局部症状,保护和改善关节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 1.4 综合护理技术的构成及机理综合护理技术是指物理疗法(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以中医推 拿按摩原理+功能锻炼的一种手法)、中药外敷(加味双柏散外敷)三项护理技术组合而成。该组合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 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 1.4.1.1 我们将加味双柏散药粉加入适量的佐剂如有透皮作用的蜂蜜、凡士林,改进原使用方法水调法变为用水加佐剂煮沸后调成糊状,既保持了原方的药性,又增加了药物的粘性及保湿作用,易于皮肤吸收,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1.4.1.2 将TDP灯照射与加味双柏散外敷联用,有利于药物借助TDP灯的温热效应充分吸收,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 1.4.2 三种护理技术联用产生协同和/或互补作用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借鉴中医推拿按摩原理,结合关节功能锻炼的需要,不断探索,创建了一种治疗RA患者独特的护理手法,定义它为中医护理技术,具体操作手法见研究内容,并将其与TDP灯照射、加味双柏散外敷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通过前期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中医护理技术直接触摸筋骨,具有舒松筋肉、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功效。尤其在TDP灯照射时,加用中医护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散热,避免皮肤灼伤,使患者感觉舒适,而且使受累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消除了双柏散敷药时间长带来的不利影响。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加味双柏散外敷,直接作用于人体病变关节,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化痰利湿,迅速“逐客邪于关节”、“驱浮淫于肌肉”,使气血通利,痹证之肿痛得以较快缓解。TDP灯借助中医护理技术,热力由表及里产生效应,而加味双柏散外敷一方面借助TDP灯的温热效应使药物充分吸收而发挥良效,另一方面借助中医护理技术使病变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后再固定,防止关节屈曲挛缩。三者联用有协同和/或互补的治疗作用,且作用强而持久。 1.5 文献查阅经查阅文献,RA局部外治的方法,国内报道有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熏蒸、外敷、药透、药浴,康复治疗,封闭治疗,针灸、红外线等方法。上述方法有一定效果,但不理想。双柏散外敷或TDP灯照射治疗RA的文献有见报道,7-8,,而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加味双柏散外敷三者联用尚未见报道。 1.6 市场预测及发展前景本课题在常规服用抗风湿药的基础上,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切入点,将其与TDP灯照射、加味双柏散外敷有机结合,直接作用于患处,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的局部症状,保护和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病变的发展,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RA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安全、疗效持久的新途径。该研究既能弥补内治的不足,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病人乐于接受,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鉴于RA患者顽固难愈,且主要病变部位在指间关节、掌指、腕、膝、踝等远端小关节,服用抗风湿的中西药难以直达病所,且疗程长,收效慢,副作用多。本课题在常规服用抗风湿药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技术局部外治,以期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通过前期临床观察,综合护理技术能显著地减轻或缓解关节局部症状,使病程明显缩短,已取得初步效果。但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以探讨综合护理技术治疗R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及作用机理,探讨其对RA疗效的规律性,制定操作规范,并推广应用。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的选择深圳市中医院风湿内科住院患者,为单纯的RA患者,诊断符合美国风湿学院1987年的诊断标准,年龄16,62岁,病程3个月,14年,并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2.2.2 研究对象的分组与方法 2.2.2.1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RA患者分为4组,4组均按常规抗风湿治疗,各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功能分级、常规抗风湿药物使用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2.2.2 组别及定义1)综合护理技术组: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加味双柏散外敷三项护理操作技术的组合称之;2)单纯物理组:TDP灯照射组;3)中药外敷组:加味双柏散外敷组;4)对照组:常规抗风湿治疗组,局部不加任何治疗及护理。 2.2.3 治疗部位的选择统一选择治疗关节: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2.2.4 治疗仪器的选择统一使用由重庆市新峰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的落地式CQ-27型TDP灯,功率?250W。 2.2.5 疗程的确认每日一次,统一20天为一疗程,满一个疗程作统计对象。 2.2.6 各组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 2.2.6.1 单纯物理组将仪器推放床旁,接通电源,打开TDP灯的开关,预热4~6分钟,患者取平卧或坐位,调节灯距,照射处皮肤距离涂料板20~30厘米,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40?左右,每次照射30,60分钟。 2.2.6.2 中药外敷组将双柏散药粉加入适量的蜂蜜、水和凡士林煮沸后调成糊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敷料范围大于患处1.5厘米,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分钟,温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直接敷于患处。敷药时间每天6~10小时。 2.2.6.3 综合护理技术组第一步,按照单纯物理组的方法,用TDP灯照射患处10~15分钟或至局部皮肤发红;第二步,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手法,按揉活动病变关节,每个关节反复操作10~15分钟,关掉TDP灯;第三步,按照中药外敷组的方法使用加味双柏散。 RA患者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手法 第一步:将患肢放平,先用指腹或鱼际轻轻按揉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然后逐渐增加力量,待局部肌肉完全放松。 第二步:自关节远端向近端轻手法擦、滚、捻、推、拿病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再以抚、抖、摇、伸、摆、拉等动作活动受累关节,然后缓慢轻拉屈曲肢体,活动量由小到大,以患者能坚持为度,使之伸展到正常位置。 第三步:每个关节反复操作10~15分钟,或至关节有发热感即可。指导和鼓励轻患者自己伸展关节,活动肢体。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等。 2.3 主要的技术指标 2.3.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3.1.1 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观察指标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压痛;关节肿胀;20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日常生活能力。 2.3.1.2 实验室观察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 2.3.1.3 病人满意度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测定四组病人对四种不同的护理方法的评价。很满意为5分;较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太满意为2分;很不满意为1分。 3.3.2 临床效果判断标准按文献,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正常。显效:全部或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关节功能部分恢复,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未改善。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4.1 通过比较四组RA患者各项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病人满意度,评价综合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 2.4.2 探讨综合护理技术组合的科学性及作用机理,并制定操作规范。 2.4.3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规范RA患者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手法。 3 技术路线 见图1。 图1技术路线示意图 4 可行性分析 4.1 研究人员的素质分析 4.1.1 课题负责人汪晓红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2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省、市级立项科研课题二项,并为其中一项课题的第三负责人。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并多次参加国内权威性学术会议。开展护理新技术10余项。 4.1.2 课题主要技术人员第二负责人李晓惠是深圳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参与和主持省级、市级立项科研课题六项;张剑勇主任医师,是风湿科专家,朱其广副主任医师,推拿科主任,曾多次主持省级和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技术力量雄厚,人员搭配合理,研究人员绝大多数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其中护理人员6人,医师3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4人,有着丰富的科研、医疗和护理经验。为保证该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基础。 4.2 研究现场条件的分析 4.2.1 深圳市中医院是“三甲”中医院,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风湿科有二个门诊部和一个病房,病床20张,每年收治RA患者约300人,需TDP灯照射和加味双柏散外敷近千例次,有充足的临床病例来源,能完成科研所需病例。 4.2.2 组成加味双柏散的五味药取材方便,经烘干后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棕色粉末,药物成本较低,易于配制。我院已具备该研究所需各种条件,制剂室有常州市第二干燥设备厂的CT-CI型热风循环烘箱,江阴瑰宝制药机械厂的SJ-160型高效粉碎机等,能完成药物的制作。检验科装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病房有重庆市新峰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的落地式CQ-27型TDP灯,功率?250W。 4.3 研究条件和基础 4.3.1 前期研究基础近年来,本科室开展了TDP灯照射加中药外敷治疗RA患者的研究工作,借鉴中医 推拿按摩原理,结合关节功能锻炼的需要,创建了治疗RA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将其与TDP灯照射、中药外敷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的喜爱。 4.3.2 前期研究成果该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多的临床观察,收集病例60多例,已撰写相关论文一篇。 4.3.3 研究硬件条件本院设备齐全,具备有完成本课题的所有仪器设备,如下: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AII-2700,日本产),CT-CI型热风循环烘箱(常州市第二干燥设备厂),SJ-160型高效粉碎机(江阴瑰宝制药机械厂),落地式CQ-27型TDP灯,功率?250W。(重庆市新峰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 4.4 单位领导的支持医院科研管理规范,单位领导对本课题组的人力、物力给予充分支持。 5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5.1 该研究的特色是将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与其他两种护理技术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直接作用于患处,功效强而持久。既弥补了内治的不足,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病人乐于接受,为RA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安全、疗效持久的新途径。是中医护理现代化的体现。 5.2 借鉴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结合关节功能锻炼的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并创建了一种治疗RA患者独特的护理手法,定义他为中医护理技术。 5.3 通过增加佐剂,改进加味双柏散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 6 预期结果和项目计划进度 6.1 预期结果 6.1.1 本课题在常规服用抗风湿药的基础上,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切入点,将其与TDP灯照射、加味双柏散外敷有机结合,直接作用于患处,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的局部症状,保护和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病变的发展,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RA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安全、疗效持久的新途径。该研究既能弥补内治的不足,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又 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病人乐于接受,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1.2 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3~4篇。 6.1.3 将目前有显著疗效的综合护理技术经严格规范后,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将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提升中医临床护理方面的竞争力。 6.2 项目计划进度第一阶段:2005年1月-2005年3月文献查阅,设计论证,人员培训。第二阶段:2005年4月-2005年6月临床预实验阶段,补充修订观察指标。第三阶段:2005年7月-2006年7月临床实施阶段,筛选病例,收集资料,观察疗效。第四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0月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论文。第五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结题,申报科研成果。 7 立项点评与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等特点,是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约50%的病人在诊断确立后10年可因疾病的进展而被迫停止工作。广东由于气候潮湿属于RA的高发区,因此该课题立项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需要性。 由于本病的病因未明,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因此RA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将RA归于痹症和顽痹范畴,其主要病机是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经络,血瘀痰浊,痹阻于肌肉、关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本课题符合护理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此外课题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方法选用正确。本课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装备、人员组合和技术力量能满足该项科研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晋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中国煤矿工业医学杂志,2002,3(4):326-327.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7-903. ,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51-357. ,4,王虹,李洁.针刺颈部夹脊穴配合TDP照射治疗颈椎病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10. ,5,魏刚.双柏散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2(15增刊):60-62. ,6,单继军.双柏散治疗内科急症痛症,J,.新中医,1996,1:36. ,7,王德萍,刘燕平.双柏散外敷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3):50. ,8,田辉,陈亦新.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透入配合TDP灯照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例,J,.黑龙江医学,2000,8:14.
本文档为【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6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