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举报
开通vip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 摘要: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 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 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 关键词:战国 秦赵 白起 赵括 长平之战 战术谋略 意义 孟子在述战国时期的战争场景曾是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一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惨烈就数秦、赵的长平之战了。 一、长平之战的简介: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摘要: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 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 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 关键词:战国 秦赵 白起 赵括 长平之战 战术谋略 意义 孟子在述战国时期的战争场景曾是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一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惨烈就数秦、赵的长平之战了。 一、长平之战的简介: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100余年中,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自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尚可与强秦进行一番周旋。而此时,秦国要统一天下,就必须除去赵国这颗钉子。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公元前268年秦先后出攻占了魏国的怀、丘,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高平、少曲等地。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消息传到韩国,朝廷一片惊恐,赶忙遣使入秦,以献上党郡向秦求和。然而,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而是将上党之地于赵。他的用意:转移秦军锋芒,促成赵、韩携手,联合抵御秦国。赵王欣然受地,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的举动,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之间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范睢遂建议秦王乘机出兵攻赵。秦王便于公元前262年命令秦军一部进攻韩国缑氏,直趋荥阳,威慑韩国,同时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扑向赵国,攻打上党。上党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廉颇出战,他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势,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一连坚持数载,实力强而急于一战的王龁却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至此,战争进入不分胜负的胶着阶段。故有“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1】。 由于战争相持三年导致了秦赵两国都已不堪重负,经济将近崩溃,都谋求速战以求摆脱困境。秦国毕竟技高一筹,懂得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为尔后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一方面他们借赵国使者郑朱到秦国议和的机会,向各国制造秦、赵和解的假象,使赵国在外交上丧失了与各国“合纵”的机会,陷于被动和孤立。另一方面,又采用离间计,挑拔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廉颇不足畏惧,他固守防御,是出于投降秦军的目的,秦军最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终于借赵王之手,把廉颇从赵军主帅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并使赵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谏阻,任命赵括为赵军主帅。 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他上任后,一反 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于是赵军上下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还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秦国听说赵国任赵括为将,立刻调整了自己的军事部署:立即增加军队,征调骁勇善战的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龁统率秦军。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注意,秦王下令军中严守这一机密:“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白起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久经沙场,曾大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24万;南破楚国,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丧魂落魄。只会背吟几句兵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的赵括哪里是他的对手。白起到任后,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等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而后予以聚歼的正确作战方针,对兵力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造成了“以石击卵”的强大态势。白起的具体作战部署是,以原先的第一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即向预设主阵地长壁方面撤退,诱敌深入;其次,巧妙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营垒,抵挡阻遏赵军的攻势,并组织一支轻装锐勇的突击部队,待赵军被围后,主动出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其三,动用奇兵2.5万人埋伏在两边侧翼,待赵军出击后,及时穿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协同主阵地长壁上的秦军主力,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包围;其四,用5千精锐骑兵插入渗透到赵军营垒的中间,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剩余赵军。 决战图战局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所预定的方向进行。 公元前260年8月,对秦军动态茫昧无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出击。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即佯败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实施追击。当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设阵地——长壁后,即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坚强抵抗,攻势受挫,被阻于坚壁之下。赵括欲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2(5万奇兵迅速出击,及时穿插到赵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抢占了西壁垒,截断了出击赵军与其营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对出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5000秦军精骑也迅速地插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牵制、监视留守营垒的那部分赵军,并切断赵军的所有粮道。与此同时,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出击被围困的赵军。赵军数战不利,情况十分危急,被迫就昭王听到赵军业已被包围的消息,便亲赴河内,把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编组成军,全力增援长平战场。这支部队开进到长平以北的今丹朱岭及其以东一带高地,进一步断绝了赵国的援军和后勤补给,从而确保了白起彻底地歼灭被围的赵军。 到了九月,赵军断粮已达46天,内部互相残杀以食,军心动摇,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支部队,局势非常危急。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军阵地,希望能打开一条血路突围,但都未能奏效。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仍遭惨败,连他本人也丧身于秦军的箭镞之下。赵军失去主将,斗志全无,遂不复再作抵抗,40余万饥疲之师全部向秦军解甲投降。这40余万赵军降卒,除幼小的240人之外,全部为白起所残忍坑杀。秦军终于取得了空前激烈残酷的长平之战的彻底胜利。 二、战术策略分析: 长平之战采用了野战战术,即参战兵力众多、场范围广阔、持续时间较长,坚壁防御,诈败诱敌,突围等多种战术汇集的战术。【2】 一、“兵者,诡道也。”【3】即兵需用诈,兵不厌诈。秦国制造假象, 创造了对自己有利的军事条件。还采用了离间计,把廉颇弄下了战场,任用没有经验的赵括。 二、白起针对赵括的弱点,制定了诱敌深入围歼战术。“用兵之法,十则围之。”【4】致使赵军粮草断绝,互相残杀以食,军心动摇,只能向秦军解甲投降。 三、“夫将者,国之辅也。”【5】白起的任用,使君将统一,协调配合,断敌之援,一举歼灭赵军。 四、白起懂得把握时机出击。而赵括只是会“纸上谈兵”。即,秦国择人得当。 三、作用和意义: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也给其他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长平之战不仅是决定秦能否统一的关键,而且在战略决策,用兵出奇,战术调整等军事行动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先秦喋血》、《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 【1】————《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2】————《中华5000年军事故事》 【3】、【4】、【5】————《孙子兵法》
本文档为【长平之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