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二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二十)

举报
开通vip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二十)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二十) 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下)? 这种信心终于实现了。数学教师继续进行在低年级已经开始的教育工作:把独立解题作为学 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应用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的 数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专心致志地思考,深入钻研自己的题目。第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解 了三道题,第二个学生勉强解了一道题,而第三个学生就连一道题也许还没有做完。过去,华里 娅经常是最后解完习题的学生之一,然而 她有时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业。到了六年级(12岁至 13岁之间),...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二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二十) 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下)? 这种信心终于实现了。数学教师继续进行在低年级已经开始的教育工作:把独立解题作为学 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应用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的 数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专心致志地思考,深入钻研自己的题目。第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解 了三道题,第二个学生勉强解了一道题,而第三个学生就连一道题也许还没有做完。过去,华里 娅经常是最后解完习题的学生之一,然而 她有时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业。到了六年级(12岁至 13岁之间),这种偶然的成功已经被稳定的成绩代替了:数学习题集里的每一道应用题,她都能 解答得出。我们研究了这个女孩子的学习情况,看出她身上有一些强烈表现的个人思维的特点。 华里娅似乎是分阶段来思考和理解各种相互储存关系的实质的:起初她先从思想上把握总的轮 廓,把注意力集中在总的轮廓上,然后再转而研究各个细节。我们逐渐地给华里娅出一些极复杂 的应用题,她都顺利地解答出来了。到第六学年末,这个女孩子成了班上数学能力最强的学生之 一。教师曾经以悉心爱护的态度来对待她的脑力劳动的迟缓性。我们高兴的是,在数学上的成功 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培养了她的独立思考。现在,对其他学科(包括语法在内)的学习,在她来 说也不像以前那么艰难了。 在对脑力劳动的指导中,我们还考虑到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具体事物跟概括之间的依存 性对学生越明显、易懂,学生的主观体验就越深刻:“我在研究真理,我们在考虑课的上法时, 就有意识地让少年从具体、直观的客体中看出理论的规律性、依存性、关系、规则、定律等”。 几何形体的模型、机械模型、动植物的标本、器官的标本——我们制作这些东西并把它们拿到课 堂上来,并不是为了单纯地演示一下人们已知的真理。我们应当把具体的物品变成推论和研究的 对象。这一点对于头脑迟钝的学生(像彼特里克、尼娜、斯拉瓦等人)是尤其必要的。 我们努力把数学思维的这些特点迁移到所有的课上来。抽象概念在少年期迅速形成,不仅是 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是解剖生理发展的重要前提(由此而使脑的思维能力得以增强)。如 果不借助抽象概念的形成来发展少年的头脑,他就会好像在智力发展上停滞了:他不能理解理论 概括的现实依据,他的语言表达不清,想象贫乏,他的双手不会做出复杂的、精细的劳动动作。 我终于明白了: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还能够胜任脑力劳动并且从中感到乐趣,而到了少年时期 学习对他来说却变成了痛苦的负担,那末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 可悲后果。儿童的智力才能到了少年期好像在慢慢地黯淡下来和趋向迟钝,这是令人十分担忧的。 当我明白了忽视思维修养包藏着多么巨大的危险性以后,我就决定:必须把“数学思维”这 个概念所包括的那种思维特点,贯彻到所有课堂上的脑力活动中去。任何一个概念、判断、推理、 法则,在学生没有理解的时候,都不应当让他们去识记。不理解的识记在童年时期是有害的,而 在少年时期则是严重危险的,因为迅猛发育的解剖生理过程正是在这个时期趋于完成的,大脑这 个娇嫩的思维物质任何时候也不像这个时期内这样有可塑性,以及对抽象思维的影响这样高度敏 感。如果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遇到一位明智的脑力劳动的指导者,那末他就再也无法学会真正地 思考了。 鉴于以上这些结论,我们努力做到处处用心,使透彻地理解概念在少年的脑力劳动中占有很 大的比重。我们根据少年的眼神去 注意研究他头脑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我们力求使概念(它 们是思维的一砖一瓦)被学生所领会,成为他们积极的认识活动和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 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多年的观察使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少年的脑的“情绪区域”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兴趣就会消失,疲劳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来临。老师的话好像已经不能进入学生的意识,学生听 着这些话的声音的外壳,却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当讲授的内容充塞了过多的新材料, 或者老师力求以事实、现象和事件的新奇而使学生感到大为震惊的时候,就会出现上述的情况。 一切鲜明的、非同寻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来看都是很诱人的,但是如果教师不善 于运用,却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待激发脑的“情绪区域”的问题。 我们首先是以掌握具体的东西跟抽象的东西的适当比例来激发“情绪区域”的。在普通的、一点也不显眼的事物中,隐含着重要的、有世界观意义的真理,应当用这一点来引起学生的惊奇 感。对少年来说,感兴趣的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外加的东西,而是教材的实质本身。我们在引起 学生的兴趣以后,就没有必要一直去刺激脑的“情绪区域”了。 能够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认为,兴趣已经激发起来即目的已经达到的标志,就是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 的寂静”的气氛:学生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句话,你可以逐渐地把声音放低,用不着使用那种专 门的演讲式的语调对他们说话(顺便插一句:这种调子会很快引起学生的疲劳),而使用人们之 间平常交谈的语调。 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少年过度兴奋(喧哗、手舞足蹈),这时教师就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而这么一来,则使学生更加 兴奋。用紧张的、提高声调说出来的话,会使大脑两半球皮层进入某种麻木状态:学生什么也没 有听见,这时候教师就非但要大声喊叫,而且有时候还得敲桌子了。在一节课上得到的这种“弹 药补给”,会影响好几节课的正常的工作气氛。如果这样的课一节跟一节地上下去,那末少年就 处于如此高度兴奋的状态之中,以至他很可能对教师做出无礼的表示,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则 感到郁闷、激怒、头疼。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正常的脑力劳动了。采取很原始的办法来激起学 生的兴趣,在这件细致的事情上缺乏教育素养,——这正是使人们感到少年是“最难对付的人群” 的严重原因之一。 怎样恰当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进行关于课堂教学心理学的谈话,讨论个别学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鉴定,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力求弄明白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当少年在思考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我们对于书籍的东西跟未知的东西的相 互关系问题也很感兴趣。实践证明,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 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如果老师的讲 述里完全都是新材料,那末学生就无法把新材料跟自己的思想挂起钩来:教师本来想竭力保护的 学生的思路就会中断,学生就会被一种在困难前束手无策的感觉所控制。提示出已知的东西(原 文为未知的东西,疑印刷有误——译注)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 趣的奥秘之一。我们希望的是:学生和教师好比是在共同构筑一座楼房,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接过 一块块的砖头时,要知道把这些砖头垒到什么地方去,并且能看见整个楼房,用思维来把握它, 不时地站得远一点来看,把这个建筑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 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 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 趣。 我们不允许“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少年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的态度。需知少年们希望感到自己是思考家,而不是再现知识的机械仪器。如果我们确知全体学生已经很好地 掌握了某一个教材,那就既用不着再布置课后去学习它,也用不着以其他方式去复习它。顺便指 2 出,检查家庭作业常常进行得没有趣味,正是因为它是在机械地重复早已不止一次地复习过的东 西。 现在我们来谈谈知识的运用问题。就少年的智育来说,这个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那些东西,应当成为建立新的联系的内部刺激物和推动力。这就要求经常 地把知识加以运用。有些人认为,所谓知识的运用,就是让学生间隔一些时间完成一些实际作业 (如测量、计算一些什么,等等。)但知识的运用应当成为一种脑力劳动的方式,成为讲授新教 材的本源。 我们力求使讲课变成一种对事实和现象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意识的深处找到那一部分已知的东西,把它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工具。 在给学生叙述历史事件的时候,或者讲解语言规律性的实质的时候,我在一些场合干脆把一 切都讲解得详尽无遗,而在另外的场合则把某些东西有所保留,不把话说完,——这正是那些借 助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解释的问题。这个方法一经使用,总是能够使学生(包括那些理解和领悟 得快的学生,也包括那些头脑迟钝的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大为提高:他们眼睛里发出喜悦的光芒, 大家都想对教师讲课中没有阐明的那些问题做出回答。关于学生头脑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的问 题,这时在我面前呈现出一幅很具体的图画:学生不仅从我手里接过知识的砖头,不仅考虑应该 把它们垒到哪里去,而且还仔细地端详这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砖头,它们是不是用那种构筑一座坚 固的楼房所必需的材料制成的。 我们力求这样来组织少年的脑力活动,以便使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跟知识的运用紧密地结 合起来,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而兴趣、注意、知识的巩固性等,归根结 底也是取决于这一点的。我们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相互关系、 现象和事件。这也就是实践中所说的巩固的实质。所谓巩固,不应当归结为在教师讲完以后马上 就提问学生,而学生就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回答的还是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 而中等的和头脑迟钝的学生还需要对事实进行补充的研究和理解。其实能力强的学生也是需要这 些的;如果在很长时期内他们掌握一切东西都很轻松,那末他们的智力才能就会变得迟钝。在进 行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并不把识记的目的放在首要地位。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精力用在让他们深 入思考上,这正好就是在进行不随意识记。如果把全部精力长期地用在记诵上,就会使学生的智 力才能变得迟钝。 我们不允许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 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在许多课上,人们在讲课开始以前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理解教 材的逻辑组成部分,不要记住所有的东西,只要求记住最重要的。学生们以强烈的兴趣来对待这 种活动,因为这样做是符合他们的乐于思考的愿望的。少年们逐渐过渡到完成极其复杂的作业: 一边听讲,一边把教材的重要的逻辑部分及其顺序记录下来。 (选自《给教师的建议(下)》,92-99页) 作为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笔试,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笔试如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课程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呢?近三年 来,我们在命题方式、命题内容以及席卷评阅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力图在体现新课程理 念方面有所突破。 一、体现人文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3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就应该体现人文性,让学生 在做题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例如,把“判断题”改成“请你来当小医生”;把“选择题”改成“猜 猜我是谁”或“把每个小动物喜欢的数填在它们各自的圈里”;把辨认方向的题与实际生活结合 起来改为“我会认路、会坐车啦”;把“连线题”改成“看一看,连一连”或“请你帮它们找到 家”;把“应用题解答”改成“数学的用处真多”“学数学用数学”“请你解决下列问题”“试一试, 你准行”等等。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试卷的距离,帮助学生缓解了紧张的心理,同时也激发 了学生答题的兴趣。 二、关注差异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命题时就要兼 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水平的试题,并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例如,设置“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仅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需要。设置“在你喜欢的动物下面画上圆圈(出示9种动物),这个动物的左边有 只动物,右边有 只动物,从右边数第 只动物是小猴子”这样的试题,不但让学生画出了自己的喜 好,同时还检测了学生按不同的方向数数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命题中关注了差异性,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表 达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思考、提出不同的结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 同的发展。 三、加强趣味性 数学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人创意。具体说,我们的试卷要突破传统数学命 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以图像、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情境、资料等丰富的形式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 在生动、有趣、新颖的形式上,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而解除学生对考试的厌恶心理。 例如,二年级有一道“看一看,连一连”的题是这样命制的: 小羊:我要的花不可能是红色的。 小羊 朵红花 小狗:我要的花一定是红色的。 小熊:我要的花可能是黄色的。 再如,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有一道“想一想,再选择” 6朵红花 小狗 的题是这样命制的: 6朵黄花 小朋友笑笑:我会唱32首歌。 小熊 6朵黄花 小朋友丁丁:我会唱的歌比笑笑少一些。 40 28 14 小朋友灵灵:我会唱的歌比笑笑多得多。 丁丁会唱多少着歌? 30 38 55 灵灵会唱多少首歌? 以上这种根据小学生的和心理特点命制的趣味 性很强的试题,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学生一看到这样的命题形式就对试题的内容产生了兴趣,进 而愿意去做,乐意去做。 四、贴近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 4 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而我们的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问题就是人们在生活 中发现的。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 的数学试题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例如,?一杯水约生200( ),你的书包约重( ),克拉玛依位于我国的( )方向,一节课40( ),你的脉搏一分钟大约跳( ),你的一步约是( )厘米。?(出示克拉玛依市交通图,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完成考试。)小红从家向西走1站,又向 走了 站,到达准噶尔商场;小明要到第六小学参观,应向 走 站;小芳从第六小学出发向西走了3站,又向南走了5站到了田田家,请你用?标出田田家的位置。 试题中的生活情境是学生熟悉的,由此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学生自然地把生活中的 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 时也使学生体验到解决了问题的成就感。 五、渗透教育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 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 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一张好的试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它的教育 功能。 例如,?我国的国土面积是( ),台湾的面积是(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一年二月有( )天,这一年有( )天。?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火箭点火升空,把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送上了太空,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登上太空的梦想(然后出 示钟面,让学生看钟面表示的时间填空。) 这样的命题就适时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同时也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情感。 六、突出评价性 评价与考试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使小学数学笔试更好地发挥评价 的导向功能,近三年来,我们在新课程实验年级的考试评价中采用的都是知识点的命题形式和 “星”级评价。 1、知识点的命题形式是:口算题是每题一个知识点,填空题是每空一个知识,判断和选择 题是每题一个知识点,应用题按照知识点的不同分别定。 2、知识点与“星”级的评价标准是:掌握了90%以上的知识点就是五星,掌握了75%以上知识点就是四星,掌握了60%以上的知识点就是三星„„ 这样的评价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消除了教师 对考试的疑虑,突出了评价功能,从而使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实验之中。 小学数学笔试命题和评价面临着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的挑战。要突破传统的命题方式, 首先要改变的是陈旧的观念。只有加强对命题的研究,将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更多地融入到 试卷中,才能使试卷的命题体现人文性、关注差异性、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希望出现更能 体现新理念、新内容的试卷,它既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又能合理评价 学生数学知识的水平,还能使学生的每一次考试都是一交愉快的经历。 (原载《小学数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06.2) 5 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 3.学会通过互换角色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4.深入理解掌声所给予英子的帮助,从而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 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理解同学们的两次掌声想告诉小英什么。 深入理解掌声所给予英子的帮助,从而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 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9课《掌声》(板书)。愿意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写,注意“声” 字上横长,下横短。读题。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英子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3.师: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 娘,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去书中找到相关句子。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忧郁”,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文中哪句话说明英子忧郁? 出示文字投影: :默读更有利于思考,边读边想:哪些词句说明英子忧郁。 老师告诉你一个读出感情的秘诀,就是读好那些能充分表达情感的重点词。(减 词对比读) 生:她是一个害羞、自卑的小姑娘„„ 4.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出示文字投影: 师:用一个词概括现在的英子(开朗)。(板书)谁能把开朗的英子读到我们面前? 5.师指黑板: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生自由发 言) 6.师:事情还得从那天说起,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前面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 班四十多双眼睛同时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把头低了下去,接下来呢? 出示文字投影: 6 我们再细致地阅读本段,思考从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深的理解两 次掌声,廖老师准备了学习卡,让我们走入英子或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去好好体会。你选择一个学 一学。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留给你们的省略号补充完整。 我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可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我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我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 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 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我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我的一个小故事。我的普通话说 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地那一刻,教室里骤 然间响起了掌声,我们的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 开始讲述她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 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7.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交流其中一种身份。(学生每填完一次省略号,教师就指导学生再读 之前的话) 此时此刻,你从这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吗?(生答)让我们把这种情感读到课文中去, 注意两次掌声所要表达的,以及英子前后表现的不同。(分男女生读) 刚刚我们学习这一段时用了什么方法?(学习卡,把自己当作了文章中的人物去感悟)这 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这样能把文字读到心里去,读出味来,平时大家在阅读时就可以采用。 8.这掌声只是影响了说故事那时那刻的英子吗?(不是)哪句告诉了你?请大家联系下文 默读。 9.CAI出示英子的信。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 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这掌声他不会忘记。但对于一个有着残疾、缺陷的英子来说,这 掌声她——(永远不会忘记),她真的——(永远不会忘记) 当她考试失败时,她想到的是——;当她被别人嘲笑时,她想到的是——;当她摔到时, 她想到的还是——。(CAI 图片)说到这我们不得不读最后一句话了(CAI 文本)齐读。(CAI图片)你们瞧,有了大家的鼓励,英子获取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这是英子获得的第一张奖状,让我 们再一次——(生:鼓掌);这是她在帮助参加运动会的同学呐喊助威(生:鼓掌);这是她获取 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生:鼓掌)。你瞧,英子长大了,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来到福利院, 正对那些身患残疾的的孩子开心地说着什么呢?她会说什么呢?还会说—— (CAI 配乐)边读边想象,我们对于掌声的理解更深了。你瞧,掌声这只是同学们一个小 7 小的举动,可带给英子的却是——(生:鼓励、赞赏、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是一生的影响。) 课文学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每个人都会有不足,我们应该——;这掌声里饱含着爱;我相 信英子也会把自己的掌声、自己的爱传递给更多需要他们的人) 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 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让我们再一次读响课题——生:掌声 保靖县实验小学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初步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焦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感知童话 丰富的想象力。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生词卡片;阅读材料。 (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看,这深蓝的夜空多美啊!你知道那最亮的七颗星星组成了什么星座吗?对,叫大熊星座。说起它的由来啊,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播放动画课件):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找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使她的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最后变成了泉眼,还飞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最后变成了大熊星座。这就是《七颗钻石》的故事。 多么美妙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七颗钻石》的故事 (板书课题)。 一.初读感受,小组活动: 合作学习:(课件展示合作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思考讨论:(1)不理解的字词;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汇报。 二.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探究 学生表演读.(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1.读出故事味,读出感情; 2.思考: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汇报(指名学生上台贴图): 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泉眼 过渡语:多么神奇的变化啊!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 一、紧扣词句,感受故事背景(引导学习一、二自然段) 8 1.课件展示:花儿凋谢,草木枯死,河流干涸,大地崩裂,小鸟焦渴的情景,体会第一自然 段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课件)我们美丽的地球怎么了? :发生旱灾了。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学生齐读这段话。 :你觉得这里的旱情严重么?哪些词体现了旱情严重?(随机指导体会“凋谢、枯黄、焦 渴而死”)想想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灾情的严重,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旱灾是多么地无情啊! 2.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在这样严重的旱情下,这个神奇的故事发生了。 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小姑娘找水的情景。 :你眼前是一位怎样的小姑娘?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课件相机展示): 根据句子中的重音符号,体会小姑娘的心情,读读上面的两个句子。 过度语:抱着如此珍贵的一罐水,带着对母亲无限的爱,小姑娘匆匆地往家走。 二、引发讨论,体会木水罐——银水罐的变化(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课件展示:小姑娘往回走的路上,一只小狗躺在地上,伸着舌头,呼呼地喘着粗气。 议:此时此刻,你觉得小姑娘应该怎么做? 自由读三、四自然段。 是什么使木罐变成银罐的? 过渡语:妈妈正在家里等着呢,小姑娘急着往回赶。 三、想象说话,感受银水罐——金水罐的变化(学习第五自然段) 课件展示小姑娘见到母亲的情景。 1.想象说话:想象一下小姑娘和母亲见面时,她们的神态、动作各是什么样的,说了些什 么? (1) 先小组内说,然后小组选代表汇报说。 (2)出示母女相见情景,配第五自然段文字,看课件齐读。 2.水罐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是什么使它又变成金罐了? 过渡语:金水罐里还剩下一些水,小姑娘该喝一口了吧,可是她却一点也没有喝到,为什么 呢? 四、角色朗读,体会金水罐——泉眼(钻石)的变化(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学生回答后,分角色朗读第六自然段。 :当脸色苍白、有气无力的过路人向小姑娘要水喝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给了他,谁能再 读读小姑娘的话。 2.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使水罐变成了泉眼,跳出了钻石? :小姑娘竟将剩下的一点水,全都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给的仅仅是水吗?(是无 私的爱,是宝贵的生命) 3.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探究主题,升华情感 9 1.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是爱,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对小动物的 爱,对陌生人的爱;是爱的力量使世界变得如此神奇,使人间变得如此美好) 2.小姑娘的爱心就像什么?(像钻石那么珍贵,像星星那么美丽!) 3.把课文齐读一遍。(让我们用动情的朗读告诉人们这里有一颗钻石般闪亮美好心灵。) 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 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那这 时候我们的地球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还会是草木枯黄吗? 2.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课件展示: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 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汇成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 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 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望着小女孩、 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人们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 变成美好的人间 4、写话。 5.总结:是啊,爱的力量多么伟大啊,使干裂的土地变得滋润,使枯黄的草木充满生机, 给人以生命,给人以希望。 浏阳市太平桥中心完小 酸的和甜的》这一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7课。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 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课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 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 情地朗读,并借助图画分角色朗读表演,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2.认识“酸”、“葡”等生字,会写“串、兔”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1.借助课文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和本 课的具体要求,将“看、说、读、演”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 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 究的平台和创作表演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体验做学习主人的乐趣。 10 三、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 始终以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为教学创设情境, 放手让学生去读读、看看、说说、演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图,学习“葡萄”两个生字,学生 说说如何记住这两个生字)在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出示“狐狸”图,学习“狐狸”二字) 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 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到底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酸的和甜的》 (学习“酸”字)。请翻开书74页。 在导入部分,通过课件的演示,随机学习五个生字。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都想快点知道故事的真相。 (二)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动画朗读。 (2)同学们,刚才听了课文朗读,谁能说说文章讲了哪几个小动物?(板书)你想不想和 他们交朋友呢?(激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快速阅读文章的期待心理。) (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划出段落序号,并把与自已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的段落多 读几遍。 (4)多媒体出示生字(9个),由于在导入部分已随机学习了5个生字,这里可以把重点放在学习“串、迫、待、硬”这4个生字上,可采用象形识字法认识“串”、换偏旁识字法认识“待”、 奇特联想识字法认识“硬”。 (5)请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的感受。这样,教师不必多 讲,学生们自然而然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2.再读感悟 这是一篇配有八幅精美插图的课文,配插图的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二 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图片,为以后的看图写话打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两点。当 然,八幅插图没有必要每一幅图都详讲,可以将八幅图分成四个部分来讲: (1)出示第一幅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出示观察提示:图上画了什么?他在干什么? 看看他的神情(想吃、吃不到、流口水),想想他说的话以及说话时的表情。观察提示给学生的 观察指明了一条路,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观察,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学生只有学会了这一 幅图的观察,才能为后面七幅图的观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幅的观察引导是一个重点。 (2)出示第二、三幅插图,先以学习第一幅图相同的方法让学生来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并加上自己的想象,猜猜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心思。在理解了图意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读读第二、 三段,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悟、去想象。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不做为重点。 (3)在同一张灯片上同时出示第四、五、六、七幅图,因为这四幅图的联系比较强,整个 内容主要是小猴子、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对话,非常连贯。如果一张一张地看,不利于学生进行对 比,发现小动物们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教师在指导观察时要注意引导每一幅图的观察顺序。如 观察第四幅图时,让学生先看猴子,猴子在哪里?他想要干什么?然后看小兔子的表情,他张开 口,皱着眉头,猜猜他会说什么呢?再反过来看小猴子的表情,一脸疑惑,猜猜小猴子心里又会 想什么呢?观察完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四、五、六、七段,体会情感。 这一部分应作为重点来讲。 11 (4)出示最后一幅图,小松鼠和小兔子头上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 酸的呢?同学们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注意不要拘泥于 一、两种答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学生们自然能够明白故事中的 深刻道理。 (三)小结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随机进行思想教育: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听别人 一说就相信了,而要亲自去尝试、去证实才对。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设计,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师 的导学作用,引领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课堂的小主人。 在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还将设计“表演童话剧、赏析句子、拓展训练、教写生字”等环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易泉,1982年9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在中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作文教学设计 大赛中《低年级作文教学设计》获二等奖。 澧县澧阳镇实验小学 这节课是根据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设计的。教材主要安排了根据图中 实物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个方面的知识。对本单元的内容来说,这节课既是补充,也是综 合、拓展和升华。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天地是广阔的,数学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从 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首先我以大小不一的“比一比”三个字引发学生遐想,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让学生在课的 初始便埋下创新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杯’中的比一比”这一环节,我以学生常见的喝糖水一事为素材,先考虑不等量的水 放同样多的糖后水的甜度,再考虑不等量的水怎样放糖才同样甜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逆向思维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冲糖水和讲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都能让学生真正体 会到数学不仅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 接下来的跷跷板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重点在于通过此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 析、判断、推理,与跷跷板相似的天平示意图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重量守恒。 最后的“自创素材比一比”,让学生在画圆的活动中完成猜想、比较,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 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1.给学生提供多种比较素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有关知识,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积极性。 1.教师板书课题:比一比(板书时让两个“比”字大小不同)。 2.学生齐读课题,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学生对这三个字进行比较。(如字的大小、高低、笔画多少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 去发现,用不同的方式比较、表达。) 12 4.教师小结。 1.比较杯中水的甜度 (1)出示图:4杯水(每杯水的多少不同),每杯水旁有2块同样的方糖。 (2)思考:把方糖放进杯子后哪杯水最甜?哪杯水最不甜?为什么?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5)思考:要让四个杯中的水同样甜,应该怎样放糖? (6)同桌交流放糖的方法。 (7)全班交流、评价。 2.比较杯中石头的大小。 (1)出示三杯同样多的水放入石头后水面上升的示意图。 (2)学生独立思考:哪个杯中的石头最大?为什么? (3)同组交流想法。 (4)各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5)学生代表讲故事:《乌鸦喝水》。 1.出示两组跷跷板图,让学生分别比较这两组图中动物的轻重。 比一比,最重的在“?”里画“?”,最轻的画“?”。 ? 狗? 猴? 猪? ? 狗? 兔? 猫? (注:课件中动物名称用图表示。)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组交流想法。 (3)各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2.出示天平图:比较泥球轻重。 (1)教师出示两个一样重的泥球,将其中一个分成三份。让学生想一想:把它们分别放 在天平两边,天平会成什么样?(平的还是斜的?斜向哪边?) (2)出示天平图,让学生用于势表示符合自己想法的图的序号。 ? ? ? ?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派代表发言。 13 (4)将两个泥球任意分成几份,让学生想想:把它们放在天平两边,天平又会怎样? 1.学生在本子上画圆,想画多大,画多少都可以,但是画的时候不能让旁边的小朋友发 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画图时间。) 2.猜一猜:自己和同桌谁画的圆多?谁画的圆大? 3.同桌相互看一看,比一比。 4.展示部分作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比较自己和同桌画的圆。 虽然平时总是责怪学生这样说不好,那样做不好,并且很多学生平时确实是这样 的。上完这节课后,曾多次出现但又昙花一现的感受以它不可阻挡的力量再次涌上心头:学生的 能力是无法预料的。表现在: 、课前我担心学生解决不了哪杯水中石头最大的问题,不能正确表达水面升高的意思, 于是我准备了杯子和石头,打算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结果是:学生的理解是如此透彻,回答 是那样准确。 课前我曾多次思考怎样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因为我觉得刚上一年级不 久的孩子肯定没听过这个故事,更谈不上说了。结果是:学生不仅听过,而且那位小女孩说得是 那样的精彩。不由得让人心头一热,想马上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以这位小女孩为代表的学生们。 课前我认为“‘跷跷板’上的比一比”是本节课的难点。结果再次出乎我的预料,虽 然学生表达得不是很完整,但是他们还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推理得出了正确答案。 桂阳县北关完小 执教: 指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9页、101页《数学广角》。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 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素材。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 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实践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不重复、不遗漏的排列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数字卡片、人民币(纸币和硬币)、服装图片、课件等。 :今天邓老师能与同学们一块上课,心里特别高兴,我们交个朋友好不好?愿意跟邓老师 交朋友的请伸出右手,我们来握握手! (师与生握手,中间出现重复、遗漏现象) 14 :那你能帮我想个什么好办法,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指名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要有顺 序地、全面地考虑周到,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1.谈话交流: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2.合作交流:三个人一组,先试一试再回答。(引导学生注意: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3.演示汇报:指名一组上台演示、解说。 (课件:出示示意图) 刚才咱们已经握了握手,大家成了好朋友,那现在就要看看哪一组的好朋友配合得最好, 来完成下面这些事情。 121.课件:出示例1:用?、?能摆成几个两位数? 2.分组操作:在小组里用卡片有顺序地摆一摆。 3.汇报交流:可以摆2个两位数。(12和21) 123用三张卡片?、?、?摆两位数,能摆几个? 1.小组探究:学生用卡片边讨论边摆,要求记录下来,师参与学生活动。 2.汇报交流:想一想,怎样摆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3.课件出示:聪聪和明明说出答案和方法。 :小朋友们完成得这样好,老师请你们逛超市。(课件:出示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你想 选一套什么服装?一共可以配几套呢? 1.组内探究,用学具服装摆一摆。 2.引导讨论: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引导操作,把设计的穿法有序地贴在展示板上。 4.展示交流,教师小结。 小朋友穿好新衣可以去买本子了。(课件:出示一个拼音本)这个本子多少钱?(5角) 在你们的学具袋里有一些钱,可以怎样付呢? 1.学生说出自己的付法,在组内交流。 2.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付法。(课件:出示四种付法) 1.:你觉得今天这节课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学生在小组中谈体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类似的现象?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但以前学生不会全面、有序地考虑问题,所 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掌握“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方法。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 习的兴趣都很浓厚,合作交流积极。但要一个人说出全部的组合数仍然有困难,所以还要给予学 生更多思考的机会。 15 湘潭市雨湖区调塘学校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112-117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活动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 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 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 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 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应注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 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 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部分还没有在六年级普及开来,因此本堂 课是一次尝试,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该类题型,还有的学生在奥数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学生的 程度参差不齐。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 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 决鸡兔的数量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CAI课件、表格等 : 1.游戏活动:师生互动游戏,准备5分硬币和2分古硬币若干放入盒中,请一人任意从盒中取几个硬币,说出硬币个数和总钱数,一起猜5分硬币和2分硬币各有几个? 2.激情引趣:有的同学说肯定有奥妙,那你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吗?你若是解决了我出的这 道难题,我就告诉你我的独门秘诀。 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今天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1.分析题意,明确数量关系。 你能从题中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我知道鸡有2只腿,兔有4只腿。 鸡和兔共有8个头,共有26只脚。 我还知道每只兔比鸡都多2只腿。 „„. 2.探求新知,寻求解题方法。 16 (1)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列表法,列算式,解方程) (2)小组合作:用列表法尝试解决问题。 (3)集体讨论,交流归纳:(学生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顺序列表 鸡的只数 8 7 6 5 4 3 兔的只数 0 1 2 3 4 5 腿的条数 16 18 20 22 24 26 这种列表法为书上例题的方法,先假设有8只鸡,16条腿。每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鸡, 就会多出2条腿,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3只鸡和5只兔。或先假设都是兔,列表于下: 鸡的只数 0 1 2 3 兔的只数 8 7 6 5 腿的条数 32 30 28 26 方法二:跳跃式列表 鸡的只数 8 3 兔的只数 0 5 腿的条数 16 26 先假设有8只鸡,16条腿,发现每多1只兔,减1只鸡,腿就会多出2条。5×2=10(条), 16+10=26(条)或26-16=10(条),10?2=5(只)。当兔子增加到5只时,腿就会增加到26条。 方法三:取中列表: 鸡的只数 4 3 兔的只数 4 5 腿的条数 24 26 先假设鸡和兔都是4只,得出共24条腿,每多1只兔,相应减少1只鸡,腿就会多出2条, 从而得出鸡3只和兔5只。 :将题目改成35个头,94只脚。你还用列表法吗? 用列表法太麻烦了,数目太大了。 列表法虽然简单易懂,但处理数字大的问题时并不方便。 3.画图分析,尝试计算。 (1)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鸡: 兔 (2)列式解答,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分步列式:8×2=16(只) 26-16=10(只) 4-2=2(只) 10?2=5(只) 综合算式: (26-8×2)?(4-2) 17 (3)你还有别的算法吗?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可不可以假设笼子里都是兔?试试看。那么就有8×4=32只脚,比实际数量多出了32-26=6只脚。我们将鸡看成了兔,每只就多算了2只脚,因此多出的6只脚就是3只鸡的(6?2=3只) 列式:(8×4-26)?(4-2)=3(只) (4)小结归纳,介绍假设法。 3.列方程解答 (1)独立尝试,用方程解答; (2)汇报展示,集体研究。(板书过程) 4.尝试练习: (1)出示:一千五百年前,我们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数学趣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你能解决吗? (2)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1.游戏活动:猜硬币(续课前的准备活动) 过渡语:现在你知道老师玩硬币游戏的小窍门了吗? 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最快。 2.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每种小虫各几只? 3. 4.五六年级同学组织看电影,票价如下表所示。如果分开购票,则需2680元,如果合在一起购票,只需1980元,请你算一算,二个年级各有多少人? 50人以下 50—100人 100人以上 30元/人 20元/人 18元/人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沙理工大学子校 人教版四年级。 1.认知目标能听、说、认读四个动词词组: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18 能够理解并在情景中正确使用句型:It’s time to„ 2.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格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自评、互评意识。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画、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能听、说、认读四个动词词组; 2.能熟练运用句型It’s time to…并进行简单的交际。 观察、游戏、情景交际、唱歌等任务型教学方式。 课件,闹钟,玩具锤子,卡片。 1Warming-up (1) Free talk; (2) 2 riddles; (3) Drill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time is it? It’s…(CAI, cards); (4) Let’s do (CAI)。 学生通过猜谜、自由谈话、快速答问等形式课前热身,可以很快地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既可复习数字时间的表达方式,又可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 2Presentation (1) Ss观看短片:My school day; (2)Learn to say: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利用短片导入四个动词词组的学习,采用视觉、听觉、动作等多个渠道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3Activity 1 () 一名学生站到黑板前,抽取卡片,做动作,其余的同学猜动词短语。如果猜对,奖励一张卡 通图片。(目的:巩固落实四个新授的动词词组,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动词词组) 4Activity 2 ()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学生A扮演智能闹钟,学生B扮演小主人。 学生A根据学生B的动作进行报时,并给予语言提醒:It’s„, It’s time to„ 比如,学生B在睡觉,学生A说:“Ring!Get up!It’s 7: 00. It’s time to get up!” 5Activity 3 () 每次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来,老师将表示时间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请一位同学随意说 一个时间:It’s „o’clock. 看谁先用玩具锤子敲到这个时间并说出:It’s „o’clock, It’ s time to„(男女生竞赛) (目的:巩固、运用句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自评、互评意识;通过游戏增强英语学习 的趣味性,使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6Relax time. (Listen to a song) 7Activity 4 () Good memory. 教师让学生看一个短片并完成表格。 7:00 Have breakfast 8:00 12:00 „ (目的:训练学生听力,让学生养成在听音的过程中抓住关键信息的好习惯。) 8A task 19 教师用连环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星期天Peter一天的生活,请学生判断是否合理,再帮Peter设计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分组合作并展示) (目的:复习和巩固时间的表示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 9Activity 5 () 感觉一分钟。试一试你能在一分钟时间内说出多少个:It’s time to… (目的:帮助学生感觉时间,学会珍惜时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四个动词词组和一个句型,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地 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课堂中,通过“智 能小闹钟”、“感受一分钟”等游戏以及最后一个“设计周末作息时间表”的任务型活动,培养 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享受用英语做事情带来的快乐。 宁乡县夏铎铺镇中心小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113页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会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排列,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尝试用数学 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探索巧妙搭配、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多媒体课件、图片。 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精神,这是因为你们不但人长得好,衣服搭配得也很漂亮, 在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联系。那么老师就和大家一起 来学习一种有趣的数学问题——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兰兰。周末到了,兰兰和同学约好一起去游玩儿, 她邀请大家也去,你们愿意吗?不过在游玩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希望大家能够 帮助她解决。 (课件出示)兰兰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选一选、配一配。(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 像刚才这样的问题,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给兰兰提个建议,你认为怎样搭配最好看? 1.你看,妈妈为兰兰准备了丰富的营养早餐(贴图),这里有2种饮料3种点心,一种饮料搭配一种点心,同学们,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 2.学生汇报,教师连线。 20 :兰兰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儿童乐园门口(电脑出示密码门)。同学们,这里有一道密 码门,只有通过密码门才能进入园内。它的密码是由7、3、9组成的一个三位数,我们现在想想怎样破译这个密码呢?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将不同排法板书在黑板上)。 3.确定密码: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最大三位数,它是多少? 兰兰想到猴山去看猴子,必须从百鸟园经过,他们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有 多少条路线?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师生共议。 兰兰和同学们游览了百鸟园,觉得这里太美了,就想照相留做纪念。兰兰对小明、 小红、小玉三个同学说:“你们三个先照,我来给你们照。”三个同学交换位置,再来一张, 大家想想一共有多少种照法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拍照,师电脑展示。 4.拓展。 (1)走出儿童乐园,兰兰就要和大家分别了,她想和同学们一起照相,他们四个同学改 变位置照,共有多少种照法呢?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共议,师电脑显示。 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可真多,只要同学们肯于开动脑筋,再难的问题我们也能 解答。 湘潭市熙春路逸夫学校 《一亿有多大》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的最后一课,这是 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 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 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 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 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 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 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是: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 21 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 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 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 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 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 一步培养数感。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活动教学的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来启发学生思 考,在范例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实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1亿”,用多媒体 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 化。并且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 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设计课件,从身边的数据、长度资料、面积资料、时间资料、重量资料等五个方 面,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具体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 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 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学习不只是新信息的简单吸收,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即新 经验需要被同化到原有经验结构之中,而新经验的进入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原有经验结构的调 整和改变。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学习者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 而问题解决活动可以使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并通过积极的、 系统的学习活动,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 本课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在小组合作阶 段,每个小组围绕课题“1亿有多大”这个开放性问题展开主题研究。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分 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步骤,直至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活动远比空洞、乏味的说教高效得多。体现了“做数学”的活动教学 思想,也使学生获得数感的体验,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 题的策略和数感也逐渐生成。 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的教学更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 22 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对数学学习形成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 和信念。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这使得学习活 动真正切入到学生的经验世界当中,而不只是按照教学设计者预先确定的框架和路线来生成新旧 知识的联系。问题解决为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 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 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 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 共同进步。 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了“1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并且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 要学习内容。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四人小组的活动估算出1亿粒大米有多重,使学生从质量的角度初步感受1亿有多大。在试教中我发现了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怎样选择合适的样本来推测出1 亿粒大米的质量;另一个是怎样利用倍比法或归一法来帮助解答1亿粒米有多重。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处理好这两个问题。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对选择多少粒大米作为样本非常 茫然,不是太小(比如:1粒大米)就是太大(比如:1麻袋大米),这就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100粒大米这个样本既能让估测比较准确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去数,比较切合实际。虽然学生在 三年级接触过归一应用题,但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小数除法,所以对小数除以大数有所顾虑, 教师可以从除法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倍比法则可以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 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因为有了上一 个环节的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各种 有关1亿的问题。并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 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使学 生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联系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件中,从身边的数据(长江三峡),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样一些具体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 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可以对学生进行 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 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23 各位评委:下午好! 我说课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5页的《摆一摆、想一想》。它是一个纯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活动是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数 位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后安排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从 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态度影响学生的 态度,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在交流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 活动中的错误或别人的好方法,能及时改正或采纳。 本课的教学:通过摆一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活动中学生在探究圆片数量少的情况下能表示有多少种不同的数时比较轻松,但是在数量较多的时候由于思维的 无序性等原因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困难,不是重复就是漏掉几种组合,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 思考和操作非常重要。 另外,发现圆片数量和能表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也是比较困 难的。于是我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产生新的情感确定为本课的教学 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整体生命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的致命缺陷。”因此我 在目标中加大了情感的塑造,特别指出“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 这节课我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多角度体验数学课堂”的原则,对教学进行了大胆创新, 主要采用的是: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发现法;主要采用的有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分析推理法、合作讨论法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 ”为出发点,将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渗透了,借鉴了美国学者总结出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 。总之,给学生提供大量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 他们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一些基本策略。 课始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两个可爱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提问题引入新课。例如,数学王国的小 精灵也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小组 合作,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的学习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过程我分为五个环节: 我要求学生用3个圆片摆在数位表上并把这个数写下来, 24 小组交流后推荐最佳摆法上台介绍并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及理由。从独立操作到小 组交流并非在“追风”,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终有了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摆法,让 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发生了联系,而选择最佳摆法,让学生的愿望和喜好也介入了这 部分知识的掌握中,这正是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我让学生从1、2、4、5个圆片中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继续摆圆片写数,小组内互相检查是否摆对了?再请小朋友介绍是怎样帮助别人检查 的。将四种用圆片摆的数板书出来。然后说你们刚才在摆的时候老师选了6个圆片,不过没有摆,脑子里想了想写了这几个数6、15、24、33、34、42、51、60,让学生帮忙检查。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摆圆片的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已有的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的检查 的策略,很显然学生对摆圆片写数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态度,他们亲近或排斥某种方法,特别是在 检查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领悟。 让学生猜7、8、9个圆片各能摆出多少个数,并说说理由。接下来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选择摆也可以不摆动脑筋想。这里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 的需要为动力而展开的,在摆与猜测之间能否建立学生想象中的关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 验。猜想与验证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猜想不是凭空,验证也不是一种模式,学生用不同的方 法验证各自的结论,此时摆与想会以一种全新的意义融入学生生命之中。这正好说明了体验的结 果不仅仅是产生情感或对所学知识的喜好,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意义,即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 这一知识有更新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提升为一种数学方法或数学思想。 我提出一个问题,明明和他的妈妈的年龄正好都 可以用7个圆片摆出来让学生猜母子俩各多少岁?70岁与7岁这种丰富的联想不再是学生的生活、意识或与生命中无关的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自己已有的经历 去理解、感受、建构知识,从而生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感受、领悟和意义,所以会有34岁与7 岁的对话,在学生各自的生命中有了一次更深刻的体验。 最后观察用1——9个圆片摆出的数,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再让学生估计我们今天一共摆了多少个数。最后问学生假设让你将1到99个数全摆出来要准备多少个棋子并说说理由。再猜用10个圆片、11个圆片、12个圆片分别能摆出几个数,留作业课后证明用10个以上的圆片能摆出多少个数。体验的归结点是产生新的情感。这里观察的方法、 估算、简便计算、规律的永恒与变化等“所有”的知识在这一刻全部融合在一起,学生和这些知 识也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进入知识之中,而知识又以全新的意义和学生构成了新的关 系。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说课:“ ” 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澧县涔南乡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上(下)午好!我叫曾香莲,来自澧县,是涔南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 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在向学生渗透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作了许多的努力和尝试。 25 《数学广角乐园》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可用3课时教学,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排列组合”。这个内容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 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我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发展 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这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教学教学目标是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来确定的。 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教学的作用,以的活动方式组织教学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排 列组合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感受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从而真正发现数学的价值, 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现代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就在于它要求把教学内容活动化,变成学 生自主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于,其表现形式主要就是小组合作学习。 “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多动、多思、多议、多说,关注“我们 是怎么样的”,全体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表现。让学生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 真正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学生们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互相学 习。 1. 我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蓝猫”作为教学引入,紧紧抓住“童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2. 在这部分内容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这里,我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材的安排稍作改动。先设计了让学生感知组合的活动:服装 搭配。学生对生活中搭配衣服的情景是非常熟悉的,并且他们也很乐意给蓝猫供帮助。我充分的 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通过连一连、说一说、评一评三个活 动来验证,最后得出最优策略:蓝猫穿长衣服长裤子。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穿,学生给出的理由也 挺有趣:天气冷; 帅。第一是天气冷,第二是蓝猫穿这套衣服比较帅。学生思维的火花不点自 燃。这样,通过教学,学生既掌握了搭配的知识,也进行了审美观的教育,同时又渗透了根据实 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及助人为乐的思想,使得情感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了 一举两得的作用。 这是一个感知排列的教学活动:蓝猫需要打开数学广角乐园门上的密码锁才能进入,所以请 小朋友们根据羊博士留下的提示来帮帮他。课件出示提示: ; 26 ;。 先让学生猜,学生猜了很多,那么到底是多少呢?再让他们二人小组合作,摆一摆,共同探 究出由1、2、3组成的所有的两位数,并总结出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完成后,我握手祝 贺他。这样完全放手,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提高了学习的主 动性。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体现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 的教学思想。 这是一个为了突破难点,进一步感知组合的教学活动:数学广角乐园的门打开了,我设计了 蓝猫与羊博士和淘气巧遇的场面,让学生猜想:见面后他们会做什么?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因为有上一环节的暗示教学,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握手”。于是我因势利导,再让先学生猜一猜: 如果他们每两人握一次手,那么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然后通过小组合作验证:每三人一组, 握手试验。得出3人一共握手3次。 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顺序组成2个两位数,是排列;两个人握手不能交 换,只能算一次,是组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区别,突破了难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 1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即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化。在学生买拼音本 这一生活事件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学生在找到各种付钱方法的过程中学得兴趣盎然。 2。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组词”游戏:先用课件出示第一题: ____ 用第一行的“春”和第二行的“天、季、雨、风”4个字,可以组多少个词?学生都说是 4个。再出示第二题 ____ 说说这道题又可以组多少个词? 学生说出是8个。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第一题只能组4个,因为“春”排 第二不能组成词,是组合;第二题能组8个,是因为“开”排第一或第二都能组成词,是排列。 这样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科间知识的紧密联系,强化了学生内在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利用音乐中的七个音符设计了“小小音乐家” 的活动:出示跳动的音符1234567,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七个音符中选出自己喜欢 的三个,用把所选的三个音符排列起来,组成不同的乐句。边排边唱,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把编的乐句唱出来。学生有的边拍手边唱,有的用铅笔轻敲轻唱……形式不一,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七个音符中任意选取三个,一共有多少种选法?你能 把它们全都写出来吗?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并在意犹未尽的学习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27 桂阳县北关完小 《妈妈》是湘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 儿童情趣的小诗。全诗共六行,每两行一小节。诗歌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分别用星星、月亮 和太阳比喻妈妈,以表达孩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语言浅显、生动,比喻恰当,很适合儿童阅读、 感悟。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妈妈爱孩子,孩子更离不开妈妈,我想他们在学 习这首儿童诗时一定会兴趣盎然。我估计,在朗读时会有一部分同学重读音节读不出来,有唱读 的现象,读不出那种感情;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还不能够运用识字的方法来记字形,当学生置 身于星星、月亮和太阳之中时,他们的想像可能还不够丰富。教师对此应胸有成竹。 这首诗语言浅显生动,比喻恰当,韵律和谐优美。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 官与学习过程,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张扬他们的个性,让“浮化语文”实实 在在地体现在课堂中,是备课时思考的重点。 孩子们的童心是一个诗的国度,他们那一句句自然流淌出来的未经雕琢的语言是世界上最 纯、最美的语句。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启迪联想,在“情 趣”中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 纯净的目光投向美好的生活,从他们的心灵堂处真切地体会到妈妈对子女的爱。在暖洋洋的母爱 中,在音乐画面、诗歌为一体的氛围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 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里、星、么、入、太、中”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妈妈对子女的爱。 1.重点: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联系生活,体会妈妈的爱。 CAI课件 1.老师唱歌曲《鲁冰花》。(演CAI课件(一))(伴着老师的歌声、屏幕出现,妈妈和孩子 们欢乐的场面图并配有《鲁冰花》的音乐) 2.如果哪个小朋友能读准妈妈手心里的词语,妈妈就会朝你开心的笑。(屏幕上出现带拼音 的词语,随即课件演示生字的笔顺、笔画)。 3.谁想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字?(选2-3个小老师带读) 4.如果拼音不见了,你还认识它们吗?一起来,试试看。 5.小朋友认字真快,你看妈妈笑得更开心了,更爱孩子们了,来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诗。(演 示CAI课件(二),朗读课文《妈妈》并配有相关画面) 6.喜欢这首诗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课文的三个小节表达方式相同,都是前一句用比喻写“妈妈是什么?”后一句用事例说 明这样比喻的原因。根据这一特点,我以第一节作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理解。 28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把妈妈比喻什么。(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2)想一想,为什么说妈妈是星星。(扣住“明亮”一词理解) (3)你觉得你妈妈的眼睛什么时候最明亮?(联系生活,体会感情) 2.第二、三不节的阅读,我采用分组的方式,按上述步骤进行,阅读第二小节时,我利 用图画把学生带入情境,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阅读第三小节时,我借助“暖洋洋”引导学生联 系家庭生活,举出一些具体事例说明妈妈给家庭带来的温暖,以表达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1.下面我们要进行一场朗读比赛,谁读得最流利、声音最响亮,谁就来当擂主。(讲桌上 插一面红旗作为擂台),要想当好擂主可没那么容易,老师现在给你们一些时间,读一读,信心 十足了再举手。 2.自由领读。 3、先两人上台比赛,赢者为擂主登上擂台(师生共同评价)。 4.其他人轮番挑战擂主(学生支持擂主举手心,支持挑战者举手背,以此票数来决胜擂 主可随时下台)。 5.学生尝试背诵。 6.播放《鲁冰花》,学生律动。 1.昨天我在家里试着用课文中的这个句式作了两句诗呢,不过,我把它藏在画里面了,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我作的诗句了吗?(出示CAI课件)指名看图仿说:妈妈是家中的——。 2.(预计学生会有多种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适时调控,如有超越教师的思维范围的答 案,只要合理便要及时肯定。) 3.你们还能想像出其他的句子吗? 4.像这样一句一句很美的句子合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呢!大家想不想作诗呀?这样吧,四 人小组每人想一句,合起来作一首诗,怎么样? 5.小组合作作诗。 6.集体汇报交流。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我们的诗,小朋友可以将你的诗配上插图贴在你的床头,也可以写 在卡片上送给你最喜欢的人,会上网的小朋友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你写的诗发到网上,让好 多好多人都能看到你写的诗。 (播放《鲁冰花》)的歌曲。再次展现妈妈和孩子们的欢乐场面。 作为全班有90%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的班级,我在设计本课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时,始终有个顾虑:让学生成 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能驾驭好这节课吗?这样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吗? 我想:不管教研教改的步履多么艰难,我都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教学中,我以《鲁冰花》 的歌曲,以妈妈和孩子们的欢乐场面,把学生带进了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快乐识字。这样一 个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枯燥的识字变为快乐的识字,把教学过程变为了带 有感悟色彩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堂课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课文的三个小节表达方式相同,根 据这一特点,我以第一节作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第二、三小节的阅读,采用分组学习的 方式,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单一性接受变为主动创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 起来。 读,不再是强制地读,而是自立、自愿地要求朗读。教学中,我采用了打擂的形式,孩子们 的朗读热情非常高,在他们的一读一评中,既投高了听、读水平,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正当孩子们沉浸在愉悦的朗读、背诵的氛围中,让他们了解自己,这时,孩子们更加兴趣盎 然,展开想像的翅膀,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个小诗人。 这节课成功地结束了,我感触极深,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也同样可以倡导。 29 11月 下午 外地代表报到 蔡海军 冶金宾馆 2日 上课教师见学生 谢红斌 仰天湖小 学 11月 8:00- 市区代表报到 谢宏斌 3日 8:30 仰 8:30- 开幕式 张 诚 上 9:00 天 9:00- 学术报告 蒋 10:00 湖 午 10:10- 语文上课《掌声》(三年级 仰天湖小学) 蓉 10:40 小 10:50- 语文上课《七颗钻石》(保靖实验小学) 11:30 学 11月 2:00- 数学上课《比一比》(第一册 澧县实验小学) 宋 3日 2:40 2:50- 数学上课《排列数、组合数》(人教版第三册 学 下 3:30 桂阳北关完小) 3:40- 数学上课(待定,仰天湖小学) 军 4:20 午 4:30- 数学上课《鸡兔同笼》(11册 湘潭市调塘学校) 5:10 11月 8:20- 英语上课《What time is it?》(理工大学附小) 4日 9:00 蔡 仰 9:10- 数学上课《搭配中的学问》(人教版五册 宁乡夏 9:50 铎铺中心小学) 天 上 10:00- 数学说课《一亿有多大》(人教版第七册 湘潭市 海 10:10 韶西逸夫小学) 湖 10:20- 数学说课《摆一摆、想一想》(第二册 湘潭市云 10:30 塘学校) 军 小 10:40- 数学说课《排列组合》(人教版第三册 澧县实验午 10:50 小学) 学 11:00- 语文说课《妈妈》(湘教版第一册 桂阳县北关完 11:10 小) 11:10- 颁奖,闭幕 11:30 30 20061023 31
本文档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二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1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