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筝基础乐理

古筝基础乐理

举报
开通vip

古筝基础乐理  为了使初学音乐的朋友们,对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从而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问,现将部分基本乐理知识介绍如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j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音波,并通过空气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听觉器官将信息再传给大脑,给人以声音的感觉。 j音的性质——音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叫做音的性质。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四种。 j基音——以琴弦为例,由全弦振动所产生的音就是基音。 j泛音——由弦的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就是泛音。 j复合音——由基音和泛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古筝基础乐理
  为了使初学音乐的朋友们,对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从而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问,现将部分基本乐理知识介绍如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j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音波,并通过空气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听觉器官将信息再传给大脑,给人以声音的感觉。 j音的性质——音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叫做音的性质。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四种。 j基音——以琴弦为例,由全弦振动所产生的音就是基音。 j泛音——由弦的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就是泛音。 j复合音——由基音和泛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声音,叫做复合音。它的产生是根据物体振动时,不仅整体在振动,它的部分同时也在振动,因此我们平时所听到的声音都不只是一个声音,而是有许多声音组合而成的,于是便产生了复合音。 j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叫做分音。由全弦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做第一分音,也叫做基音。由弦的二分之一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做第二分音。其余依次类推。 j纯音——相对而言,只有一种频率的声音,叫做纯音。如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就是纯音。 j音域——即音的高低范围。通常指人声或乐器在整个音乐体系中所能达到的范围。 j音区——音区是音域的一部分,分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 j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相邻的两个同名音都构成纯八度)分为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这样的音律就叫做十二平均律。 j小节线——乐谱中使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叫做小节线。它的作用是作为强拍的标记写在强拍的前面。 j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 j拍子——节拍的单位拍用一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如两拍的节拍,单位拍用四分音符来表示,就叫四二拍子;用八分音符来表示,就叫做八二拍子。 j力度——音乐的力度即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音乐中的力度和音乐中的其他要素一样,与音乐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力度记号可分为三种:字母力度记号如:p(弱)、f(强)、mf(中强)、mp(中弱)、ff(很强)、pp(很弱)等;文字力度记号如:crescendo略写cresc(渐强)、diminuendo略写dim(渐弱);图形力度记号如:<(渐强)、>(渐弱)等。 j音程——在音乐体系中两者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音程可以用一些数字来表示,在自然音阶中音程所包含的音级数目,叫做音程的级数。一般用“度”来表示音程的级数,包含有几个音级,就叫作几度。 音程有纯、大、小、增、减、倍增、倍减等基本形式。 一度、四度、五度以及八度都是完全音程。在它们上面只允许有纯、增、减、倍增、倍减的区分,而没有大、小的关系。 在自然音列中(一个八度内)只有:二度、三度、六度、七度存在大小音程。 j和弦——在音乐中按照三度或非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做和弦. j三和弦——三个音的结合,即以某一音为根音,与其上方的三度音及五度音的结合,称为三和弦。 大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大三度和一个纯五度; 小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小三度和一个纯五度; 减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小三度和一个减五度; 增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大三度和一个增五度。 前面的两个属于协和和弦,后面的两个属于不协和和弦。 j七和弦——四个音的结合,即某一三和弦,与其根音上方的七度音的结合,称为七和弦。 大小七和弦:由大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小七度音构成; 小小七和弦:由小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小七度音构成; 减减七和弦:由减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减七度音构成。 减小七和弦:由减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小七度音构成,其中,大小七和弦在大调及小调的第五级音(属音)上构成时,又称为属七和弦;减小七和弦,一般称为半减七和弦。还有更多的三和弦+七度音结构的七和弦没有列出。 j和弦的级数——一组和弦连续地进行演奏这就构成了和弦的序进(和声进行)。如何有效辨别出该进行中的各级和弦是拥有良好的和声感觉的前提,这主要靠感受者首先能够正确把握决定该和声调性的主音是什么,从而以此判断出每个和弦所处于的和声功能位置。和声功能可以简单地用一些罗马数字来标识,例如Ⅰ、Ⅱ、Ⅲ、Ⅳ……等等,它们表示了音阶中各个组成音(及其功能和弦)的音级数。 j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高低关系等),联结成一个体系,并且以某一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j音阶——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照音的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阶. 一、简谱怎样表示音的高低- s5 G, z5 h; g- w2 |1 a+ ]: A 在记谱法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变化的音乐符号称这音符。通过一定的节奏、节拍组织起一些相同或不同高低、长短的音符,即构成了一首具有一定音乐形象的曲调的基本部分。因此,要掌握简谱的规律,首先必须认识各种音符,理解其意义。+ g7 e) v# |) |  s5 B1 E. x5 Y, X   在简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及相互关系的基本符号为七个阿拉伯数字,即1、2、3、4、5、6、7,唱作do、re、mi、fa、sol、la、si,称为唱名。    2 h: @* I' X) @% z' u# _; v 音符:  1  2 3  4  5  6  7    1 v4 ?  h% s/ T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 \+ X. r1 w/ h) N! p; L汉字    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       / q1 Z4 v. a. m7 E对照: 显然,单用以上七个音是无法表现众多的音乐形象的。在实际作品中,还有一些更高或更低的音,如在基本音符上方加记一个"·",表示该音升高一个八度,称为高音;加记两个" :",则表示该音升高两个八度,称为倍高音。在基本音符下方加记一个"·",表示该音降低一个八度,称为低音;加记两个" :",则表示该音降低两个八度,称为倍低音。在一般歌曲中,无论是在基本音符上方或下方加记两个以上的"·"的音符都是很少见的。 : F1 f7 r6 A/ \; d2 j# s  在简谱中,不论基本音符是高音还是低音,七个阿拉伯数字所表示的唱名是始终不变的。 在简谱体系中,如果将 1→ i或i→ 1之间的音像阶梯一样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称为音阶。顺方向 1→ i,一个音比一个音高;逆方向 i→ 1,一个音比一个音低。(参见图右图)   音阶的种类很多,以上为最基本的自然大调音阶。在音阶中,相邻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不是均等的,其中 3与 4、7与 i之间为半音关系,其余各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关系。一个全音等于两个半音。  在键盘体系中,白键与黑键按固定规律排列,每个键均有固定的名称,用七个英文字母C、D、E、F、G、A、B表示音的名称,称为音名。音名不等同于唱名,唱名没有固定的音高位置,其音随调的改变而移动(参见"怎样认识简谱中的调与调号"),音名是固定不变的。          % j) H- [0 k  p, C* Q; O- n% ~- ?, C/ N1 L! D( @( s 二、简谱怎样表示音的长短  ( Q0 u! Q3 B( A! Y3 E2 f0 N# {4 f 在简谱中,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不仅表示音的高低,而且还是表示时值长短的基本单位,称为四分音符,其他音符均是在四分音符的基础上,用加记短横线"-"和附点"·"表示。 9 h. u0 x3 x- y1 H! p: t 1.单纯音符 , ]6 e8 c- P" l, A N7 }/ F在简谱中,如果音符时值的长短用短横线" -"表示,就称为单纯音符。单纯音符除四分音符外,有以下两种形式:  ⑴ 在基本音符右侧加记一条短横线,表示增长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这类加记在音符右侧、使音符时值增长的短横线,称为增时线。增时线越多,音符的时值越长。  ⑵ 在基本音符下方加记一条短横线,表示缩短原音符时值的一半。这类加记在音符下方、使音符时值缩短的短横线,称为减时线。减时线越多,音符的时值越短。  单纯音符的名称以全音符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而定。如:全音符的二分之一称为二分音符,全音符的四分之一称为四分音符,其余类推。  现将常见的单纯音符的名称、写法及时值长短列表如(表一):--------------(各位看官不好意思,图无法显示,如下均是) * B1 |* k5 ?7 v8 {; G# @5 H1 }1 \# _. `# g! e1 P 2.附点音符  ' g" p5 @7 D. ]$ E8 s+ t在简谱中,加记在单纯音符的右侧的、使音符时值增长的小圆点"·",称为附点。加记附点的音符称为附点音符。 附点本身并无一定的长短,其长短由前面的单纯音符来决定。附点的意义在于增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常用于四分音符和小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之后。6 W: @, D5 M( d X- P" j   在简谱中,大于四分音符的单纯音符通常不加记附点,而用增时线来表示。例如:附点二分音符:X - -,不用" X - ·"表示。带有两个附点的单纯音符称为复附点音符,第二个附点表示增长第一个附点时值的一半,即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一。 1 a$ z) B3 b: H4 u    复附点常用于器乐曲中,在歌曲中很少使用。   E! x0 x% X, N2 h* P+ [ 2 k6 T- B7 Q0 L三、简谱怎样表示休止 + N  O; j) _: D5 e% [1 I; [+ C在乐谱中表示音乐的休止(停顿)的符号称为休止符。简谱的休止符用 憖表示。  休止符是一种不发声的符号,又称"无声的音符"。在音乐中,休止符一般起句逗作用,并能加强歌(乐)曲的表现力,变化歌(乐)曲的情绪,使曲调的进行表现出对比的效果。  休止符停顿时间的长短与音符的时值基本相同,只是不用增时线,而用更多的 O来代替,每增加一个 O,表示增加一个相当于一个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间,O越多,停顿的时间越长。  在休止符下方加记不同数目的减时线,停顿的时间按比例缩短。现将常用休止符的写法、休止时值列表  \/ j3 x9 h9 Z+ c8 n     在休止符右侧加记附点,称为附点休止符。附点休止符的停顿时值与附点音符的时值相同,即增长原休止符停顿时值的一半。# v' e: u' |/ `6 m8 O$ T; A   音符是有声的,有的音可以拖长,而休止符是无声的符号,因些在实际使用中常用相当于附点时值的休止符来代替附点。例如:O.常写成O O在休止符右侧加记两个附点,称为复附点休止符,第二个附点表示增长第一个附点时值的一半,即休止符停顿时值的四分之一。例如:O。。=O + O + O1 s" [9 b m. @1 c   在简谱中,复附点休止符是很少使用的。+ z3 g) t; V+ N$ W 7 u8 [3 t7 x) l+ v; {2 |  P 四、怎样认识简谱中的拍子和拍号 % Z$ S( D6 Y* J H9 @: D+ [将旋律的强拍与弱拍用固定音值进行强弱循环,有规律地组合,称为拍子。拍子分为单拍子与复拍子两种。每小节的每一拍由一个完整音符即单纯音符组成的拍子,称为单拍子;每小节的每一拍由一个附点音符或与其等值的音符组成的拍子,称为复拍子。  用以表示不同拍子的符号称为拍号。拍号一般标记在调号的后边。 0 l4 _ Q9 z6 `2 r例如:    1=C 2/4     1=G 3/4  1 O* J3 r% B6 Y# M$ x% [8 d拍号是以分数形式标记的,分数线上方的数字(分子)表示每小节的拍数,分数线下方的数字(分母)表示每拍音符的时值。如?拍子中的"2"表示每小节两拍,"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即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6 H7 j# V* n) J5 k( F  旋律的强弱是有规律的,拍子决定旋律的强弱次序。强拍用●表示,弱拍用○表示,次强拍用表示。?拍子的强弱次序为:●○,这种强弱强弱不断交替的拍子的旋律,给人一种步伐整齐、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感觉;?拍子的强弱次序为:●○ ○,具有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拍子的强弱次序为:●○○,给人以翩翩起舞的感觉。当然,这三种基本节拍的感觉并非绝对的。 / ^, X# q. |+ u/ F4 e6 r  在歌曲、乐曲中,音符的强弱关系由小节线来划分。无论哪种拍子,小节线后边的一拍总是强拍,小节线前边的一拍总是弱拍。7 Y$ ~8 n/ \' [/ K/ I% I 乐理(一): 乐音体系( B+ e8 Z2 W; W$ i$ W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依照音高次序排列起来,叫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并分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6 J5 x% q& U1 I  L  x   音乐中所使用的音共计八十八个(即一台钢琴音的总和),它们在高度上虽有不同,但却是按一定规律和体系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并按"八度"关系分成若干个组循环反复,以十二个音(即键盘上的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组成音阶体系。: J1 a* I2 o  W! J9 x   音名与唱名  乐音体系中七个有独立名称的音级称为基本音级(即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这七个基本音级分别用英文字母C 、 D 、 E 、 F 、 G 、 A 、 B来标记,称为音名。它们有固定音高,在键盘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图:(单击图标)-------- $ ]" p. R# F; f   在歌唱中所用的名称叫唱名,是用汉语拼音来唱的,分别为do、re、 mi、 fa、sol、 la、 si ,唱法又分首调唱名法(随着调 的改变而改变)和固定唱名法(唱名位置固定不变)。 0 E( d8 q% I  x+ i$ C- P6 u# z   现将音名、唱名、简谱及键盘图做相互对照。如图:(单击图标)  - q4 c0 J. P6 \+ z 音的性质  音有四种性质,即"音色"(由于乐器大小,形状差异及演奏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钢琴与小提琴、长笛与小号、古筝与二胡等等,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听来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这就是音色不同的原因);"音的高低"(音区不同);"音的长短"(延续的时间);"音的强弱"(力度的差异)。音乐作品就是由不同高度、长度和强度的乐音有目的的有机组合体,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依据上述四种音的特质而产生的,事实上,今后在音乐的学习和实践中,四种因素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8 _% s2 F+ ~# Y8 x7 G4 r 0 Y8 k) |- T5 W; d; n, F4 u乐理(二): 音符及其类别+ `) c- ^% h' l1 s# u7 {* v7 P' K 音符--用来记录音的长短(时值)的符号,由符头、 符杆和符尾组成。如:2 f4 u+ z$ B. r     由于音乐作品的表现需要,音符在时间长度上有种种不同,故需要有科学而准确的符号来表示,这些音符分别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 F9 f4 S7 ~" b5 x8 a" Q     音符的基本表示单位是全音符,其他音符按全音符倍数递减,即全音符是两个二分音符、二分音符是两个四分音符、四分音符是两个八分音符,依次减半类推。下图可帮助我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个全音符=两个二分音符=四个四分音符。  i/ z# ?9 h% \4 C0 u        由此可见,全音符是四拍,那么二分音符就是两拍,四分音符就是一拍。此外还有比八音符短一半的十六分音符、比十六分音符短一半的三十二分音符,以及各种附点音符的不同形态。如图: 6 P- E7 v' F* K# j# ?# a% r( x2 D      由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需要,除出现上述几种互成比例的音符形式之外,另外还有不成比例的音符形式,如附点音符和复附点音符。  附点音符--附点表示增加前音符时值的一半。如附点二分音符便等于二分音符加四分音符。如图 3 y. W9 i/ W, ]7 V' S" q                        4 a& ~8 H4 T/ X( r    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四分音符            附点八分音符9 Q9 ^* [8 p) U0 D; C. Y % g% L, C4 ~+ u; a.  复附点音符--在附点后面再加一个点,第二个附点表示增加第一个附点长度的一半。如图& Q. L3 y. G+ ~8 d# E7 U. H                    ; Y0 ]" D& H% X- k& B8 F' ]            复附点二分音符            复附点四分音符 # K. ]% [; y. J4 }. {& @1 r5 c) O3 g2 h$ j  t# z 休止符  1 n& J* [3 V; u4 ^' Q由于音乐作品表现手法的需要,大量地使用"休止符",就是在音乐的进行当中出现不同长度的静默(声音停止),休止符与音符是相对应的。见下表:(单击图标) 7 a" W' v$ i3 r! W8 o3 t   附点也适用于休止符,其特点与附点音符一样,但极少使用。 2 C) j, @' Y) H  U1 ]2 V   此外,还有如下几种音符和休止符,但少用。如图8 n: o7 x3 m6 [   ( l0 j2 @1 S6 G; F( o名称:         二全音符        六十四分音符        二全休止符        六十四分休止符' b5 a3 Z2 u- X$ y8 V 时值:  二个全音符        1/16拍        二个全休止符        1/16拍 4 d6 o, r" P! U0 t6 S* y 4 {" C# Z( S# g- F3 W : e! b2 M% j* a% H" | 乐理(三): 拍子种类3 j8 Z" N9 {8 H 在乐曲的开始处,贴近谱号右边有2/4、3/4、4/4等记号,便称“拍号”。拍号决定乐曲的基本节奏和强弱的循环规律。 / a; o8 b* @% m  单拍子基本上有两种,即“二拍子”和“三拍子”。二拍子是每两 拍出现强拍,三拍子是每三拍出现一个强拍,有规律地循环反复。* M# u& A: i; X   拍号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拍号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答案如下表:        2/4拍子解释为:每小节两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以上所举的三种拍子均为四分音符为计算拍子的单位,也是最常见的三种基本拍子,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它们的强弱规律如下(见谱例):     2/4拍“强、弱”。常用于劳动号子、进行曲等。     3/4拍“强、弱、弱”。常用于圆舞曲等。     4/4拍“强、弱、次强、弱”。常用于颂歌等。       1.拍子与节奏   拍子--就是将小节内固定不变的长度单位(称为“拍”)组合起来,便形成“拍子”。  节奏--在拍子的规定内,每一拍不一定是一个音;一拍可以细分为各种长度的音,这种音的长度的变化,叫做“节奏”。   2.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及自由拍子  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就叫单拍子,如二拍子和三拍子(拍、?拍等)。而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联合起来就叫复拍子,如两个二拍子合起来便构成四拍子;两个三拍子合起来便构成六拍子,三个三拍子合成九拍子;四个三拍子合成十二拍子,这些都叫做复拍子。  复拍子除了原有的强拍外,还有次强拍。混合拍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单拍子组成,如五拍子(即二拍子与三拍子的组合),七拍子(即三拍子与四拍子组合)等。9 O9 r7 K% Z& Y- p: O( P                          指挥图式  指挥无论是在确保视唱和歌唱时的节奏准确,还是在合唱与乐队的指挥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指挥其实是不用语言的语言,而且十分丰富、 细腻且具艺术性,现在分别介绍几种指挥图式。如图:(单击图标)  . U, m& L1 c. K3 Z. C               2 h3 _2 j5 w% o# @( X& f0 P* F' M 乐理 (四): 拍子的演变  / {  q2 L9 O" h" M- a0 u$ N拍子可以作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从一拍内的音的长度划分(如各种连音),到小节内强弱拍的易位(如切分音),以至拍子的移位,变换、交错及散板(自由拍子),这些变化和演变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2 ^6 V- J3 y* A; I" |+ Q  1.三连音及其它连音" x( G& V1 P& N& y) ^  s' z( G- X0 r   将一个一定长度的音分成均匀的三等份,便称为"三连音"。根据三连音的原理,便可以构成“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九连音”等等。也就是说将五个、六个、七个十六分音符紧缩为四个十六分音符的长度来唱奏;将九个三十二分音符紧缩为八个三十二分音符的长度来唱奏。 9 l, c' ]6 x9 W$ @  "二连音"则相反,它不是“紧缩”,而是“放宽”,通常在三拍子的乐曲中出现,就是说将两个音唱奏成三个音的长度。# {/ R3 Y, u0 S* i) l   2.切分音, _2 b9 |- [6 O2 a( X' A- C7 c   通常曲调是按强弱拍循环而有规律的进行,第一拍为强拍,而当改变这种规律,把原来的弱音或弱音位置变成强音位置,改变强弱规律时,便形成“切分音”,切分音有多种形态。 : r4 l7 c2 _6 c* w2 g    音的分组与升降音  1.在整个乐音体系中(钢琴的八十八个键),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若干个组,使之简单化,规律化。其实在八十八个乐音中,只需找出七个基本音级,而其余的音便 可以找出其相应的规律。下面我们就音的分组作如下分析。如图表:(单击图标)           5 V2 Z! ?# [& S1 S6 O0 Y/ @, J  分组是用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来标记的,另加数字,并有一定的组名,组与组之间是高低八度的关系。  小字一组的c1因处在钢琴的中央位置,故叫做“中央C”。  完整的八十八个音分组是由"大字二组"的(A2)开始到"小字五组" (c5)。  2.升降及一组还原记号  音乐中所用的一组音,实际上是十二个音,在键盘上,十二个音中有七个音用白键(称基本音级),五个音用黑键。在五线谱记谱法上,白键音用"本位音"来记录;黑键音则加用“升号”、 “降号 ”等记号来表示,详见下图。(单击图标) $ `* ~5 t6 g" v7 h( a# C: x( l. ~         5 T4 L! S0 n8 g  各种升降记号是写在音符的左上角(前边),如: 1 A6 e; Z5 q* H9 U+ f3 H+ x+ `  升记号“                 ”--表示升高半音(小二度);2 Z2 z$ z" q# N  m* e   重升号“                 ”--表示升高两个半音(大二度);3 Y# S# @9 y1 T   降记号“                 ”--表示降低半个音(小二度); 2 V" c; y7 g3 z! x* Y0 M  重降号“                 ”--表示降低两个半音(大二度);- K. M# r+ k1 I' j9 y$ f   还原号“                 ”--表示将原升降的音复原;2 p/ l/ o% q& J- ~5 F& B# m! p 7 O9 ]1 [5 U1 ?5 B2 j' X) K  p注:各种升、降、还原记一经使用,只在本小节内同高度的音上有效;而当被升降的音延续到下小节时,仍然有效,故延续的下小节有效。如图: . g: C, Y6 B' c! ]2 ^; K           1 j  }' ^7 H1 ^4 a: V   “等音”--音高相同但记法和意义不同,例如c1是b 或 d1的等音,a1是g1或 b1的等音.如图:(单击图标) 0 l! V6 `) K6 g' ~$ [6 a0 O           - z# d: H' j/ s0 o7 E, S$ E ; f3 R7 ?( U% H" \乐理(五): 伴奏天地--和声 2 F: J9 r! j  u! u和弦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三度叠置原理叠置而成,它是和声建筑纵向结构的主要形态。和弦的种类繁多,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在进行分类之前,我们首先介绍和弦的标记法。 % i! V) Z. @" V      用某些特定的符号(一般是字母或数字)表示调式中各组级和弦的名称,叫做和弦标记。近似于唱名法分为固定唱名和首调唱名一样,和弦标记也可分为固定标记和首调标记两大类。 - q3 O3 S: G0 X9 ?) l  流行音乐中惯习采用和弦固定标记法,它以和弦根音的绝对音高--音名作基础。如C音上的大三和弦款C,D音上的小三和弦标Dm,E音上的大三小七和弦标E7等,无论什么调这些和弦的标记恒定不变,故称为和弦固定标记。和弦固定标记符号习惯上置于五线谱上方。时下各种流行音乐的乐谱,包括歌曲、吉他以及钢琴、电子琴、电子合成器等键盘乐器谱,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和弦固定标记法。然而人们发现不同出版社、不同作者、不同乐器所采用的固定标记方式五花八门,很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这给读谱造成诸多不便。作者从众多的出版物中总结并归纳为横式标记和竖式标记两大类型:和弦横式固定标记指所有符号、记号及数字横向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一字儿排开。这种标记法无论书写或排版都容易做到整齐、划一,适用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和弦的标记。和弦竖式固定标记指所有符号、记号及数字在和弦根音音名右侧纵向书写,像叠罗汉一样。这种标记法较不规则但节约位置,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和弦的标记。本书正文问部分多采用竖式标记。现将横式和竖式标记举例对照如下: / m* j9 N+ s9 v$ q5 J8 f4 e         * q2 c* p3 @; _5 d0 c0 s5 m4 h  不论是横式抑或竖式标记。每一类型还有若干变体,使用的符号也各不相。  当今世界各国的和声学 教程 人力资源管理pdf成真迷上我教程下载西门子数控教程protel99se入门教程fi6130z安装使用教程 广泛用和弦首调标记法。各种首调标记法的共同特点是以和弦根音的相对音高为基础。主和弦是调式和声运动的中心,标T或I级,调式中其他和弦视其与主和弦的相结关系确定其标记。 8 ]6 G; T' j7 u  c) M首调标记法又可分成以下三种: % u1 K" O, P5 `+ g. @6 B; K0 J (1)音级标记法,用罗马数字表示各音级和弦。主和弦构筑在I级音上,标I,其余各级和弦与调式音级同步标记。桑桐(中)、辟斯顿(美)、兴德米特(德)、勋伯格(奥)、杜布瓦(法)、丘林(前苏联)等人的和声著作采用音级标记法。 * P: A: K9 |+ T" s6 G(2)功能标记法,根据和弦在调戒中所起的功能作用进行标记,如主和弦标T,属和弦标D,下属和弦标S等等。德国音乐理论家莫泰(Motte,1928--)的和声学教程采用功能标记法。2 V! J7 _- t: V/ Q1 _ (3) 功能音级混合标记法,这是将上述两种和弦标记法加以综合的一种标记法。斯波索宾(前苏联)等人及吴式锴(中)的和声学教程采用混合标记法。为便于读者比较,今以C大调为例将各种标记法对照如下: : s' ^* A6 {9 r1 g3 m8 t- A( j   在同一本和声教程中,一般只采用一种标记法。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采用和弦音名固定标记与和弦音级首调标记羡并用的双轨标记法,这是本收体例上的一个特色。具体来说,在同一谱例中,固定标记置于五线谱的上端,尽量采用精确的方式标明和弦的类别、性质及各构成音存在的升降变化等细节;音级标记则置于五线谱的下端,采用模糊方式简化和弦结构,省略其中的细节,着重标明和弦所属的音级及前后序进连接关系,使人一目了然。 : `5 ]' K% {3 L! ]3 \" f ; \0 e$ B$ ^7 A+ h1 S9 g9 D. v8 m# U9 }* a, ?; z- ] 怎样识五线谱) A9 C! Z& P# {* m + ~" S; k( s3 W8 |. \3 V5 r 一、 五线谱是由五条平行线和谱号构成的。五条平行线之间形成四个"间",五线谱就是用"线"和"间"来记录音的高低,并有各自的名称,由于记录旋律的需要因此出现上加线,通常为上下各加三条线。(如下图) , P- G: U; `# M7 N, j; o1 J           ' \; ^# d2 @" }  }* z  由于记谱的需要,因而常用的有三种谱号,即"高音谱号"(也称" G音谱号" ),"低音谱号"(也称" F谱号 " )和"中音谱号"(也称" C音谱号" )。 ) _. O6 X% W0 D8 ?  Z) ^' z0 X  / q. q, V" h# m 二、高音谱号——          / `- ?$ V4 q2 [5 E/ N6 e" h2 ^ 1 U2 N, t* v# h* m# B% `/ W2 P  谱号写在五线谱和开头处,谱号从五线谱的第二线起笔,而第二条线为音名" G "音位置(唱成sol);故得名为" G音谱号",以此类推,其余各音均有自己的固定位置。4 s" q8 T& X; t! D9 ]   ' ]6 n& R8 s: U4 Y' t, N三、低音谱号——         " W6 i( C( D8 _0 u) u 9 v2 X9 x. y/ }7 H  实际上是高音谱号的延伸和继续,谱号同样写在开头处,谱号从五线谱的第四线起笔,而低音谱表第四线音名为" F "音的位置(唱成fa),故得名为" F谱号"。 9 r& g8 o' o( v7 A9 g5 O3 v5 _8 E$ |% l 四、中音谱号——         ! O* o+ \' t+ I- n) v0 G / v: G8 o$ U! M   写在开头处,谱号的中心对准五线谱的哪条线,就确定哪条线为" C "音(唱成do),故得名为" C谱号"。 , b, U" a( Z: U+ f  J4 N, u 6 _3 u, T5 [, T- ~+ k* M五、大谱表——         ' z4 M7 A" X! s) I4 h' e" ?3 c 4 x5 T) P* H, N+ m7 f  实际上是高低谱的组合体,彼此间使用一条线便可以上下连接。 9 F  i! z( g  f1 {, y4 D$ j3 y! L% e" e" U, ]( G; R [ Last edited by 碧水长流 on 2004-9-4 at 09:26 AM ] 转论坛的时候刚好看到这篇~,感谢古筝论坛的梦古筝。给大家补补乐理。 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音波,并通过空气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听觉器官将信息再传给大脑,给人以声音的感觉。 音的性质——音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叫做音的性质。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四种。 基音——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以琴弦为例,由全弦振动所产生的音就是基音。 泛音——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由弦的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就是泛音。 复合音——由基音和泛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声音,叫做复合音。它的产生是根据物体振动时,不仅整体在振动,它的部分同时也在振动,因此我们平时所听到的声音都不只是一个声音,而是有许多声音组合而成的,于是便产生了复合音。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叫做分音。由全弦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做第一分音,也叫做基音。由弦的二分之一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做第二分音。其余依次类推。 纯音——相对而言,只有一种频率的声音,叫做纯音。如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就是纯音。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 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唱名——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音域——即音的高低范围。通常指人声或乐器在整个音乐体系中所能达到的范围。 音区——音区是音域的一部分,分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人声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例如男低音的高音区却是女低音的低音区。但各音区具有自己的特性音色,这体现在音乐的表现中,一般来说:高音区清脆、尖锐;而低音区则低沉、浑厚。 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基本点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和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音阶——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五声音阶——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大调——调式的一种。 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大调的组成规则——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依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这就是大调的组成规则,我们将整个音阶分成两部分:『DO、RE、MI、FA』 + 『SOL、LA、SI、DO』,称之为"音型",每个音型含四个音,其间的音程距离都是『全、全、半』,所以一个大调就是由两个『全、全、半』音型,中间以一个全音连接而成。 整个大调音阶組成的口决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小调——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現代小音阶"四 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 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想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掉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有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边一要素。 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相邻的两个同名音都构成纯八度)分为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这样的音律就叫做十二平均律。 小节线——乐谱中使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叫做小节线。它的作用是作为强拍的标记写在强拍的前面。 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的。 拍子——节拍的单位拍用一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如两拍的节拍,单位拍用四分音符来表示,就叫四二拍子;用八分音符来表示,就叫做八二拍子。 力度——音乐的力度即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音乐中的力度和音乐中的其他要素一样,与音乐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力度记号可分为三种:字母力度记号如:p(弱)、f(强)、mf(中强)、mp(中弱)、ff(很强)、pp(很弱)等;文字力度记号如:crescendo略写cresc(渐强)、diminuendo略写dim(渐弱);图形力度记号如:<(渐强)、>(渐弱)等。 音程——在音乐体系中两者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音程可以用一些数字来表示,在自然音阶中音程所包含的音级数目,叫做音程的级数。一般用“度”来表示音程的级数,包含有几个音级,就叫作几度。音程有纯、大、小、增、减、倍增、倍减等基本形式。一度、四度、五度以及八度都是完全音程。在它们上面只允许有纯、增、减、倍增、倍减的区分,而没有大、小的关系。在自然音列中(一个八度内)只有:二度、三度、六度、七度存在大小音程。 和弦——在音乐中按照三度或非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做和弦. 三和弦——三个音的结合,即以某一音为根音,与其上方的三度音及五度音的结合,称为三和弦。 大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大三度和一个纯五度; 小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小三度和一个纯五度; 减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小三度和一个减五度; 增三和弦 :由根音向上叠置一个大三度和一个增五度。前面的两个属于协和和弦,后面的两个属于不协和和弦。 七和弦——四个音的结合,即某一三和弦,与其根音上方的七度音的结合,称为七和弦。 大小七和弦:由大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小七度音构成; 小小七和弦:由小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小七度音构成; 减减七和弦:由减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减七度音构成。 减小七和弦:由减三和弦及其根音的小七度音构成,其中,大小七和弦在大调及小调的第五级音(属音)上构成时,又称为属七和弦;减小七和弦,一般称为半减七和弦。还有更多的三和弦+七度音结构的七和弦没有列出。 和弦的级数——一组和弦连续地进行演奏这就构成了和弦的序进(和声进行)。如何有效辨别出该进行中的各级和弦是拥有良好的和声感觉的前提,这主要靠感受者首先能够正确把握决定该和声调性的主音是什么,从而以此判断出每个和弦所处于的和声功能位置。和声功能可以简单地用一些罗马数字来标识,例如Ⅰ、Ⅱ、Ⅲ、Ⅳ……等等,它们表示了音阶中各个组成音(及其功能和弦)的音级数。 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高低关系等),联结成一个体系,并且以某一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音阶——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照音的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阶 五声音阶——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七声音阶——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 (1).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2).调、和声; (3).力度;      乐音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音。这些音有的听起来纤细,有的听起来粗犷。有的显得柔和,有的却显得低沉……。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音乐就是一门音的艺术’。 根据声音产生的规律,我们可以把音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乐音,另一类叫做噪音。乐音有固定的音高,又和谐、又好听。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奏出的音,人们在唱歌时发出的音都属于乐音。音乐世界主要是由乐音组成的。 音名 唱名 为了称呼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人们采用了七个英文字母。这七个字母的排列是从C开始,依次为CDEFGAB,这就叫音名。而在唱歌的时候,我们用do、re、mi、fa、sol、la,si来唱出乐谱上的音,这就叫唱名。音名与唱名既有联系,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各自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使用时要多加注意。 在中国民乐中有特定的调式,即五声调式,五声即:宫、商、角、徵、羽。 基本音级 循环使用CDEFGAB七个音名,这些以七个音名为名称的音就是基本音级。 半音 全音 音与音之间最小的音高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在简谱中,7、1之间3、4之间是半音。 音符 乐谱中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叫音符,在简谱中用1、2、3、4、5、6、7表示。 平时在乐谱中常见到的音符有:全音符。如5 - - - 。二分音符如5 - 。四分音符如5。八分音符如5/。十六分音符如5//。 音符相互之间的长短关系,就跟它们的名称一样:全音符=2个二分音符=4个四分音符=8个八分音符=16个十六分音符。 休止符 乐曲中的音响并不是一直不停的,有时中间会有间断,出现无声的时间,这时,就用另一类符号——休止符来表示。休止符的名称与音符名称相似,简谱中用0表示。常用的有:全休止符0000。二分休止符00,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 0 十六分休止符 0。全休止符的长度相当于全音符。二分休止符的长度相当于二分音符,等等。 附点音符 有的音需要延长一定的时间,记谱时就在这个音符的右边点上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就叫附点。这个音符也就被称作附点音符。附点增加原来音符时值的一半。常用的附点音符有: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等。 附点休止符 知道了什么是附点音符,你也就知道什么是附点休止符了,附点休止符同样也是增加原来休止符时值的一半: 延音线 延长号 要延长某个音的时间,除了用附点之外,还常用另外的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用延音线把几个音高相同的音连在一起,演奏的时候,这几个音加起来奏成一个音。如:5---∣5--- 。 另一个方法是在音符的上方加一个延长号。延长号的样子像一个眼睛 ,它表示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延长这个音的时间。延长号也可以用在休止符上。 变化音级 音乐中除了七个基本音级以外,还有许多把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的音,它们叫做变化音级。在念变化音级的时候,要把‘升”或‘降’字读出来,比如升4、降5等等。 为了区别于变化音级,基本音级也叫做本位音。 变音记号 把基本音级升高,降低或回复本位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简谱中使用的变音记号一共有五种: 升记号# 表示把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它的形状有点类似斜写的汉字‘井’。 降记号b 表示把基本音级降低半音。它的形状有点类似英文小写字母b。 重升记号x 表示把基本音级升高一个全音。它的形状似一个叉。 重降记号bb 表示把基本音级降低一个全音。它由两个降记号合在一起而成。 还原记号 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到基本音级,也就是还原到本位音。所以还原记号也可以叫做本位号。 念重升或重降的变化音级时,同样要把‘重升’或‘重降”两个字读出来。比如‘重升1’、‘重降6’等。 调号 打开琴谱,我们可以看到1=D 、或1=G的字样,这是简谱中的调号,1=D表示该曲是D调,即1音是D音。 临时记号 变音记号是直接写在音符前面的,这种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对与变音记号 同音高的音起作用,而且只限于一小节内,过了小节就失去作用。 节奏 音乐世界中的音,不仅高低起伏翻动,而且长短也千变万化,形成轻重缓急的效果,人们把音的长短关系及特定的强弱关系总称为节奏。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也会有规则地进行运动。比如我们呼吸的起伏,时钟的摆动,列车行进时车轮的滚动……。所以节奏这个词,也广泛运用于音乐以外的领域。 节拍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常把某些词说得比其他词重一些。在音乐中同样有这种情况,某些音会比其他音强一些,形成重音。而且,音乐中重音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往往是定期的反复。强音与弱音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便形成了节拍。 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人把节奏比喻为旋律的‘骨架’,而把节拍比喻为旋律的‘脉搏’,你能理解这样的比喻吗? 小节 小节线 终止线 根据强音、弱音交替出现的规律,可以把音乐分成一个个长度相同的部分。从一个强音到下一个强音之间的部分,就叫做小节。小节是用一根直的短线划分开的,这根直线叫小节线,它总是在小节的强音前面。而在段落结束或整首乐曲结束时,必须用并排的双条直线来表示,这叫终止线。写的时候还必须把右边的那根线写得稍微粗一点。好,现在请你看看琴谱,乐曲结束时的终止线是不是一条细,一条粗? 拍号 说起拍号,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因为弹奏曲子时如果不先看清拍号,那一定会弹得乱七八糟。在音乐中,构成节拍的单位叫‘拍”,表示小节长短的类型时,则是用‘拍子’这个词。一小节中有几拍就叫几拍子。拍号就是用来表示拍子的记号。它由两个阿拉伯数字来表明,上面那个数字表示一小节有几拍,下面那个数字表示以哪一种音符作为一拍。拍号写在乐谱的开头部分,紧挨在调号的后面。 这二种记号的排列顺序是:先调号,再拍号。(拍号一般只写一个,除非中间更换拍号)。 拍号应该怎样来读呢?一般采用先上后下的读法。这种读法首先确定了这是个几拍子的曲子。不过,也常常听到先下而上的读法,这种读法也可以。但要注意不能把拍号读作几分之几拍,因为拍号不是数学中的分数。 单节拍 复节拍 混合节拍 在小节内,带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强拍,不带重音的单位拍叫弱拍。在下面的文章中,用 ●○记号分别表示。 一小节内只有一个强拍,叫做单节拍。哪些是单节拍呢?单节拍有两种:一种是二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另一种是三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把几个相同的单节拍合在一起,就成为复节拍。复节拍中,除了第一拍是强拍以外,其他的重音叫次强拍,也就是稍稍强一点的意思。复节拍包括:四拍子强 弱 次强 弱(●○○○)六拍子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调 式 1.调式的定义 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2:调式中音的分类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 不稳定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我们常见的某一个音(或和弦)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但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可能变得不稳定,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因为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3:调式的分类   调式分为大调式和小调式。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叫大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在大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Ⅰ、Ⅲ、Ⅴ级。这三个稳定音级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 第Ⅰ级最稳定,而第Ⅲ级和第Ⅴ级的稳定性较差。三个稳定音和它们的稳定性只有和主音三和弦共响时才能表现出来,假使用其他非主音三和弦时,则不具有稳定性。第Ⅱ级、第Ⅳ级、第Ⅵ级、第Ⅶ级是不稳定音级,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显露出二度关系进行稳定音的倾向。 (1)大调   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半音(DO、#DO、RE、#RE、MI、FA、#FA、SOL、#SOL、LA、#LA、SI)开始,依照大调的音程排列次序來做出一个全新的大调,以C大调为 例: I   II    III    IV    V    VI    VII    I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A:主音、导音 :   每个大调都有七个音,您看到的罗马数字就是我们为这七个音排列的级数,第一个音为I级音做为整个大调最主要的音常常被称为"主音",而第七个音为VII级音作为引导整个音阶再度回到主音的VII级音常常被称为"导音"。 B:大调的组成规则:   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依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这就是大调的组成规则,我们将整个音阶分成两部分:『DO、RE、MI、FA』 + 『SOL、LA、SI、DO』,称之为"音型",每个音型含四个音,其间的音程距离都是『全、全、半』,所以一个大调就是由两个『全、全、半』音型,中间以一个全音连接而成。 整个大调音阶組成的口决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C:升级大调 例1: 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只剩下后面的SOL、LA、SI、DO部分,在后面再接一个"全全半"的音型,在两个音型之间加上一个全音连接,成为"RE、MI、#FA、SOL",其中的FA需要升半音來做成"全全半"音型,因此这个大调就是: 此大调的主音是SOL,所以调名就是G大调,调号是#FA 例2: 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保留后面的RE、MI、#FA、SOL,会再得到一个新的音型LA、SI、#DO、RE: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RE,所以调名就是D大调,然后调号是#FA與#DO 例3: 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保留后面的LA、SI、#DO、RE得到一个新的音型MI、#FA、#SOL、LA: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LA,所以调名就是A大调,调号是#FA、#DO與#SOL 由此三例继续做下去,我们会得到7个大调:G大调、D大调、A大调、E大调、B大调、#F大调、#C大调,而这七个调的调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延续前一个调的调号再增加一个新的调号,順序是:#FA、#DO、#SOL、#RE、#LA、#MI與#SI,列表如下:     C  G  D    A   E   B   #F  #C D 降级大调 例1: 降级大调与升级大调相反,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的音型留下下面的DO、RE、MI、FA,然后下面再接一个音型,用一个全音连接起來得到FA、SOL、LA、降SI的音型: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FA,所以调名就是F大调,调号是降SI 例2: 一样的方法,以C大调为基础,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的音型,保留下面的音型,在向下接一个音型,得到一个新音型:降SI、DO、RE、降MI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降SI,所以调名就是降B大调,调号是降SI、降MI 依此类推,得到7个降级大调:F大调、降B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降D大调、降G大调、降C大调這7个大调,这七个调的调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延续前一个调的调号,增加一个新的调号,順序是:降SI、降MI、降LA、降RE、降SOL、降DO、降FA,列表如下:     C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注意:十二平均律中只有12个音,只能做出12个大调,可是您算一下,C大调 + 7个升级大调 + 7个降级大调总共有15个,怎么会多3个?原因很简单,其中一定有三个调是重复的,需要扣掉,但怎么有重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同音異名"造成的。 现將升级大调与降级大调的调名列出來哪3个调是重复的,一目了然。 1 2 3 4 5 6 7 G D A E B #F #C (升级大调)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降级大调) 其中蓝色的调名表明这6个调互相是同音异名的调: B大调(5个升記号) 同 降C大调(7个降記号) #F大调(6个升記号) 同 降G大调(6个降記号) #C大调(7个升記号) 同 降D大调(5个降記号) 其中(B/降C)、(#F/降G)、(#C/降D)根本就是同一个音,既然主音相同,那音阶自然就完全一样了,皇切捶ú煌  选? (2)小调   小调与大调相比可就简单多了,每一个大调都有一个附属的小调,而且这个附属小调所用的调号是共用该大调的调号,我们可以将小调看成是"寄生"于大调的另一种音阶。将该大调的主音向下移小三度就可以找到小调的主音了, 例1:   以C大调为例,其附属小调就是a小调了:  本例中下面那一行就是C大调的附属小调a小调,确定了主音是LA后,向上排7个自然音上去,因为C大调沒有任何的升降记号,所以a小调也就沒有任何的升降记号。 例2:   本例是二个升记号的D大调,附属小调就是b小调,其他的音往上推,因为调号都写在前面了,所以不用去想哪个音要升或要降了。这种小调称为自然小音阶,在作曲中並不常用。 小调的分类 小调分"自然小音阶"、"和声小音阶"、"旋律小音阶"、"現代小音阶"四种,比较如下: 本图中自上而下分別是"自然小音阶"、"和声小音阶"、"旋律小音阶"、"現代小音阶",其区别是: a 自然小音阶:   除了调号之外,完全不加任何临时记号。 b 和声小音阶:   因为和声学导音的概念,导音应该和主音相差半音,所以除了调号之外,将自然小音阶的七级音升高半音,就成为和声小音阶。 c. 旋律小音阶:   除了调号之外,由于和声小音阶将七级音升高半音,六级音和七级音就会相差增二度(三个半音)了,为了方便旋律的发挥,所以在音阶上行时将六级音也升半音,却给人以大调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音阶下行时將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成自然小音阶的样子,称为旋律小音阶。 d. 現代小音阶: 除了调号之外,在现代的和声中,技术不断进步,大小调的调性也不再是很重要的事了,作曲家需要新音阶,現代小音阶就出现了,和旋律小音阶不同的是,現代小音阶在下行的時候是不将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的。 音程 1:音程的定义 (1)音程:   所谓的音程指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就是指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而言,其单位名称叫做度。度作为音程的单位,是两个音符之间相差几个自然音音名的数量单位,如四度就是指由这个音算起四个自然音音名,如DO和FA之间的度数算法是DO、RE、MI、FA四个自然音音名,因此DO和FA之间的度数就是四度。度数並沒有办法显示DO和FA之间的确实距离,确实距离要用半音來算。因为若只是用度数來计算音程,会出现一个问题:有些度数虽然都叫四度,但之间相隔的半音数目却不一样,如DO和FA之间相差5个半音,而FA和SI之间相差6个半音。度数是相同的,但实际的距离却不同。因此,确定了這組音的度数后还要在度数的前面再加上大、小、增、減等形容词來进一步确定这组音的正确音程。 例:若以自然音Do、Re、Mi、Fa、Sol、La、Si來做例子,所可能出現的音程如下:   一度  二度  三度  四度  五度  六度   七度   八度 同音与同音之间为最低度数,称为一度,相隔一个音的称为二度,其他以此类推…….,但是您一定很清楚這樣的分法只是最粗略的分法,因為相同的度数之间,還是會因為相隔半音数目不同而有差別,如譜例: 大二/小二 大三/小三 完全/增四 完全/減五 大六/小六 大七/小七 如上例的大二/小二度,DO和RE相差二个半音(即一个全音),MI和FA相差一个半音,但以度數來说都叫二度,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音程,音程较远的被成为大二度,音程较近的被称为小二度。 因为一、四、五、八這四种度数在和声学上被认为是最和谐的音程,所以在四度和五度的地方有完全的字样,因此我们称之为完全音程,即完全一度、完全四度、完全五度、完全八度。 在音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大、小和完全這三种。完全音程因为完全,所以不再冠以大、小这样的字眼,在乐理上是沒有大四度或小五度这种名词。而在其他同度数的情况下,大音程一定比小音程多一个半音,如大三度就一定比小三度多一个半音,但有时候因为临时记号的关系,出现了比大三度要再多一个半音的情況,这个音程被称为增三度,如FA和#LA就是增三度,反之,若出现比小三度要再少一个半音的情況,就称为减三度,如#RE和FA。 在完全音程的情況下,像DO和FA相差5个半音,称之为完全四度,但FA和SI卻相差6个半音,比正常的完全四度增加了一个半音,此时我们就以完全四度作为标准状态,称呼FA和SI的音程为增四度,完全五度和減五度同上。 (2)常见的音程的名称: 距離0个半音:完全一度 距離1个半音:小二度(MI / FA)、增一度(DO / #DO) 距離2个半音:大二度(DO / RE)、減三度(#RE / FA) 距離3个半音:小三度、增二度 距離4个半音:大三度、減四度 距離5个半音:完全四度 距離6个半音:增四度、減五度 距離7个半音:完全五度 距離8个半音:小六度 距離9个半音:大六度 距離10个半音:小七度 距離11个半音:大七度 距離12个半音:完全八度   记住最基本的自然音程,其他的就依照原则去推论:若这个音程是大、小、完全音程,那就沒什么关系了。但若不是,則比大音程或完全音程还要多半音的音程称为增音程;反之,比小音程或完全音程还要少半音的音程称为減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称为复音程(八度以內称为单音程),要判別复音程很简单,只要算出这个音程是八度 + ??度数,再减去一度即可得到答案,如c和c2雖然都是唱DO,但差了二个八度,所以他们的音程就是八度 + 八度再减去一度,答案15度。 2:音程的分类之一:   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旋律音程书写时要错开,和声音程书写时要上下对齐。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旋律音程依照它进行的方向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3:转位音程 (1)定义: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音程的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动。 (2)音程转位时的规律:   A、所有音程分为两组,它们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B、可以颠倒的音程总和是9。因此我们若要知道某一音程转位后成几度音程,便可以从9中减去原来音程的级数,例如:七度(7)转位后(9-7=2)成二度,其他依此类推。 除了纯音程外,其他音程转为后都成为相反的音程:纯音程转位后成为纯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相互转化,增音程和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可以相互转化,但增八度转位后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倍增音程和倍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可以相互转化。 4:音程的分类之二   极完全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 完全协和音程 音程(按和声音程在视觉上的印象) 不完全协和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 不协和音程 所有增减音程 倍增、倍减音程 (1)按照和声音程在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音程可分为协和的及不协和的两类。 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叫协和音程。协和音程又可分为三种:    A.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和几乎完全合一的八度是极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B.声音相当融合的纯五度和纯四度是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C.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则较为丰满 (2)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减音程(包括增四、减五度音程)倍增、倍减音程. 古筝的勾搭与摇指 1.拇指与中指八度应合谓之大勾搭,与食指八度之内应合谓之“小勾搭”。     2.“大勾搭”分为“夹弹”与“提弹”二种,夹弹拇指与中指伸直成A字形,撮音时手指张开离弦,如夹子快速夹向目标二弦(譬如中音5及低音5),滑过二弦发音,然后以指尖(义甲尖)停靠于其内之二弦(中音3及低音6),如是勾托或托勾,则一指如法靠于内一弦,另一指张开,如法拨弦后靠弦,二指轮流时,始终有一指靠在弦上。注意夹弹是使用大关节,即第三关节,有部分人因为天生手形的关系,拇指改用第二关节,如果可以还是使用第三关节好,在力学上较能达到摆动的平衡。名指一般都札庄,不札也无妨。这种弹法利于历音(刮奏)及摇指,不利于小勾搭,偶而使用食指时,以第二关节向上勾弦,传统河南派筝人几乎都使用这种典型手法,已故梁在平、任清芝,及陈蕾士等大师都是典型。再一次强调,夹弹时拇中二指都是伸直的,有些人拇指太短,无法摆出一个对称的夹子,中指只好弯曲,但动的仍应是第三关节,有些人习惯拇指第一关节向外弯,只要保持不动就没问题。由于夹弹是从上向下打弦,出音浑厚,由于靠弦,所以稳重,尤其历音与摇指快速、清楚、有力。夹弹初练时较难,一旦熟习,反而较易掌握。     3.提弹时拇中二指所有关节向内,形成一个圆形,好像抓一把气在掌中,拇指以第一关节,食指以第二关节向手心发力拨弦,拨弦前是大圆,拨弦后是小圆,二指轮流时拇指成半个大圆,中指则成半个小圆,拇指小圆则中指大圆,二指同时动作形成一个对称摆动,注意手从肩到指尖始终保持放松,发力于一瞬间,全身的气息,动作都可以跟着爆发,然后归于平静。提弹利于大小勾搭配合,不利于摇指(短摇),动作灵活,擅于抒情与华丽铺张,传统潮洲筝人大多是这种弹法的典型。提弹基本上除了历音花奏之外是完全不靠弦的,小指则可以札庄。提弹易学难精,现代筝多用之。     4.从理论上看,大勾搭只有,也只能有此二种,但在应用上却是变化无穷,有些人拇指偏向夹弹,中指食指则偏向提弹,有些人平常偏向于夹弹,大小勾搭时则用提弹,有些人用的是提弹,某些时候又加上一些夹弹的特质。每个人天生情况不同、习惯不同,不需要问谁是谁非,要问的是以我的情形,这样弹合理吗?有什麽困难?能克服吗?每个人练到一定程度后都应该自己寻求出最适合自己的弹法。也许这对初学者要求太多了,老师怎么教就怎么练吧,不需要看到别人不一样的弹法就心生疑虑,除非你不信任你的老师,认为他水平太差了。     5.小勾搭不存在夹弹提弹的问题,因为典型的夹弹不可能完全用于小勾搭,尤其二指要弹相邻二弦甚至是同一弦时。     6.“摇指”,就音乐用法上可以分为“短摇”和“长摇”二种。“短摇”是指每一音都有一定时值的摇指,它可能只有托劈二声,也可能是一大段连续摇指。“长摇”基本上每一声是不计时值的,连续托劈当成一个长音,这个长音可以持续数拍,也可能还不到四分一拍,实际上只有三两声,当然长摇也可以摇出整段旋律。许多人摇单一长音效果跟录音带一样好,摇旋律就无法流畅,多半因为没练好“短摇”的关系,“短摇”应该要多下功夫才对。     7.就弹法和用法而言,“摇指”可以分为“传统摇”和“现代摇”指二种。传统摇指值得提出的有河南摇指和山东摇指二种。河南摇指的手形和要领与夹弹相同,河南派的重头摇、游摇、重摇、走吟等有空再讨论,这里说的重点是这种摇指以拇指大关节作为轴心,拇指伸直,以拇指大肌用力,从弦的左上方向右下方压下,经过目标弦发音后靠于下一弦,利用下一弦的反弹力向左上方反方向拨弦,来回为之,来回要大致在同一曲线上,不要划圆圈。记得弦是不会卡手的,是手卡弦,手指保持一定的弹性,小声时指头放得很松,拇指大肌发出的力量则不能太弱,保持速度和劲度,愈大声指头是愈紧的。这种摇法除了适用于河南山东等筝曲外,用于一般短摇,与勾搭可以灵活配合,比现代摇指还管用。这种摇指通常是先托后劈。     8.这里特别提出拨弦时杂音的问题,主要两个因素,第一是指甲没有正面触弦,这跟手指的角度位置没有必然关系,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入弦出弦,指甲都要平贴在弦上,不能说指甲的左边或右边先碰到弦。其实关键也不在入弦一刹,而是在出弦发音的一刹。上面说过如果手指的劲力够,而且指头放松有弹性,即使入弦时指甲没有完全正面,触弦后也会自动变成正面,出弦后马上自动弹回原来的角度。第二因素是触弦时间的长短,手指有爆发力,触弦一瞬间便完成,杂音自然会减到最低。其他可能因素也很多,特别是指甲的形状,指甲太厚,音沉闷,答答的触弦声难免,指甲太锐利,嗤嗤的刮弦声也容易跑出来。     9.山东摇指颇有理论上的价值,数十年以前,山东许多地方往往以拇指动作去评断一个人筝艺的高低。山东摇指最大的特色是用拇指第一关节作为主轴,第二第三关节反而变成辅助,甚至根本不动,手腕基本上没用上,可以借用手臂的动作增加力量,但快速短摇时要完全使用第一关节的力量。把拇指想像是一个人的上半身,腰不要动,点头看看,要稍为驼背,即第二关节稍向内弯,千万不能往外弯,否则整只手的动作就死了。很多人可能马上疑惑,拇指第一关节似乎不甚灵光,而且很快就累,能摇指吗?相信我,假以练习,这是可以克服的。这种摇指灵活有力,声音结实,杂音少,用于快速短摇,如珠落玉盘,粒粒清楚,甚至可以取代小勾搭,像“353212352”这样的音形也可以轻易快速弹出,用于内外双音,铿锵有力,与内外刮奏配合更是天衣无缝。拇指可以独立动作,也可以像现代摇指一样,以食指相傍。山东摇法通常是先劈后托。这种摇指最大的缺点是不利于长摇,而且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感觉,即使在山东,坚持这种弹法的人已愈来愈少,这是有些可惜的。我练得还不算理想,感觉即使不用,对小勾搭和历音的换指动作也大有帮助。 从“贴弦提弹”看古筝演奏的触弦方法     古筝的演奏,有两种基本的方法,指的是提弹法和加弹法(压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运指的方向、音质音效等方面。     提弹法的运指方向是从斜下方向斜上方,也可以泛概为向手心方向提起弹奏。夹弹法是从斜上方向斜下方运指,以关节为支点发力向斜下方压奏,由此也称为压弹法。在音效方面,提弹较为清脆,音质干净圆润,夹弹法音质则较为厚重,音质饱满。提弹是悬腕弹奏的一种方法,不需要依托;夹弹则是需要名指或者小指给予依托或者支撑弹奏。     提弹法和夹弹法都各有利弊。提弹的方法是快速弹奏的重要方法,夹弹法是初学时的基本弹法,也是传统筝曲的重要弹法,有利于手型的保持和放松。提弹可以保证相当的速度,但是快速触弦的动作很容易造成遮音、杂音(指甲蹭弦的声音)等,夹弹稳随稳,但是在快速的弹奏中,尤其是在大跨度、远距离音符的弹奏中就不便捷了。     那么,贴弦指的是什么呢?贴弦指的是着弦,是在弹奏之前的一个准备。手指弹奏贴弦还是不贴弦使得古筝弹奏法衍生出多种触弦的方法,比如贴弦提弹、离弦提弹等。     贴弦提弹指的是手指在触弦的过程中,先贴于弦上,再用力弹响。贴弦是在弹响之前的一个准备,待式而发。离弦提弹是弹奏之前不贴弦,而是在弹响的同时贴弦,两个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是同一个步骤,没有先后之分。     贴弦提弹法是现代筝曲中快速指序的重要弹法,它可以保证手指间的连贯和衔接,使乐音连接流畅。其优点在于手指提前准备,减少触弦失误,速度也快,出音轻快便捷。当然缺点也是存在的,具体体现在在弹奏难度较大的快速乐曲、乐段时,快速贴弦的准备容易造成遮音,甚者有很大的杂音。贴弦提弹可以保证手指发力的暴发性,从而出音快捷方便。     那么,怎样做到贴弦提弹呢?或者要做到贴弦提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手型的放松与收拢。弹奏手型是否到位或者达到要求是影响弹奏速度、准确度的关键。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及和强调一下幼儿古筝教学中的问题了。一般的古筝教材和教育中,往往遵循的是从勾、托、大撮等八度对称方式铺排下来的顺序进行教学,这种八度对称式的教学由于过早让儿童的手型八度打开,这样就造成了手型的过早打开,这样就违背了手掌由小生长的客观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后天稳固的练习,手型早已适应了八度对称的方式,或者手型不能再缩回最初的自然状态,由此对以后快速指序的弹奏造成了巨大的重创。     另外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手型是一种散漫的手型。这种手型不是以跟关节为基点向手心方向收拢,而是从手指根关节部位向外散发、“离心”。 过散的手型对快速弹奏提供了障碍,过散的手型使得手指一开始就处于一种弹奏的位置,或者说紧张的状态,没有以手心为核心形成一定的向心力,散开的手指犹如离心一般,收不回来,弹弦也只能通过小臂上下的跳跃才能完成触弦的动作,由此对以关节部位为支点,从休息位置启动而瞬间发力的暴发性也就无存了。而且,散漫的手指轮下来触弦的时间也被延长了,快速弹奏也被延拍了。快速指序的弹奏中,手指各关节都参与弹奏或者准备工作,其中根关节是发力的根源和控制部位,中关节和小关节是发力的关键部位。根关节是否合理地向手心方向收拢成为快速弹奏的关键。快速弹奏的手型应该以大指为圆心,其他四指以根关节为根部向大指围拢,手心处犹如捏一个鸡蛋一样。     运动关节的错选对快速弹奏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快速指序中的贴弦提弹技巧,手指的每个关节都在起作用。其中中关节的运动又最典型和明显。根关节起着重要的过渡、支点或者带动作用,中关节则直接掌管爆发力的强弱。如果将爆发力的作用转移到根关节,那么弹奏的速度就会是另一种状态,不像中关节这样灵活了。正如我们踢腿的动作。如果将力点放在膝关节处,收起小腿,瞬间弹出小腿,则具有很强的爆发力。而若以大腿根为力点,那出来的力就有些笨拙了,除非借助整个身体弹跳动作的辅助。在弹琴也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多余力量的介入也是造成弹奏不顺畅、快速的重要原因。这里多余的力量指的是由手臂某部位紧张而造成、产生的力。比如小臂上下大幅度的跳跃。在弹弦时,手指的动作、掌部要随着音区、弦位的不同做相应的调整,要随着弧形的弦面做平行的移位。也就是臂部在运动中要酝酿着向前或者向后的预备动作,将手指在对的时间送至要弹的音区和弦位上,这种平行的移位给旋律的连接、音色的统一、流畅提供了方便。或者说手臂的力量应该顺着弹奏的方向走,应该是前后方向的力,而不能改成上下方向的力,否则,原本为演奏提供方便的力就成了阻力了,再或者延误了力发生作用的时间。     手指不具有独立弹弦的能力也是不能快速弹奏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将从手臂来的一份力气划分成均等的五份,分别分散在五个手指上。但是我们不能将这几份力气始终固定在某个手指上,因为有的手指参与弹奏,有的一直处于休息的位置。比如四点练习。参与弹奏的手指是大、食、中三个手指,那么我们应该将无名指、小指上的力气释放或者转化出去,而不能一直紧紧抓住不放,否则就造成了两指的紧张,进而影响到其他指的弹奏。有些人在弹奏时,无名指或者小指一直跟着中指跑,这实际上已经让无名指、小指承担了一部分力,然而它们却并不参与弹奏,由此力气的分散造成了弹弦手指的力气不足,也逐渐养成了无名指跟弹的习惯,而不能独立弹弦了。快速弹奏中,我们都应该注意到参与弹奏的手指是哪些,而且在什么时间该哪个手指出发该哪个手指休息都要讲究。要锻炼好每个手指独立弹弦的能力,而不能将某个手指变成另一个手指的附庸。而扫弦技巧就不一样了,中、无名和小指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单独的系统,这样发出的力气、能量才具有震撼力。     实际上,贴弦提弹又分为两种。从贴弦和弹弦动作的同时性与否划分为同时性的贴弦提弹和不同时性的贴弦提弹。前者指的是手指在弹弦的同时,另一个手指要贴在下一个音的弦上。也就是说上一根弦的弹奏跟下一根弦的贴弦是同一个步骤。不同时性的贴弦提弹指的是在上一个手指弹弦之后,另一个手指落于该弹的弦上,而且后一根弦的贴与弹是同一个步骤。其中,不同时性的贴弦提弹一般是在两个音之间的跨度较大、距离较远,以及存在逆指指序的情况下运用的。这里的弹奏就需要肩、肘、腕等支点部位的协调和帮助,要在运动中酝酿着一种平行移位的动势或者预备动作,待命而发。而不能等到了该弹奏某个远距离的音的时候,才刚意识到需要“弹跳”了,那样势必会造成明显的大跳和急躁的状态。   从“弹按尾随”看古筝演奏的左右手协调     如果说“重发轻随”是指弹琴时力度的控制和变化的简要概括,那么“弹按尾随”则可以视为为追求乐音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或者必经之路。筝乐的音色与乐器本身的材质木料、制造工艺、演奏者个人的素养与功底有着很大的关联。演奏者个人的素养与功底除了在右手的力度、触弦方法等方面之外,也包括左手方面。弹奏古筝,左手的按弦是非常重要的。右手在弹弦的同时,左手要在筝马的左侧进行按、颤、揉、滑等手法,来控制乐曲的表现、色彩与音韵等轻重、长短等。     传统意义上的古筝,左右手的分工是相当明确的。一般而言,右手职弹,左手司按。换成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右手掌管有效弦长部分的弹奏,左手掌管各种按弦的技巧。在传统筝曲中,对左手做韵的要求是十分讲究的。左手也历来被筝家喻为古筝音乐的灵魂。相对于右手的弹,左手更难把握。右手的运指章法、技巧等等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是可以通过眼睛发现的,而左手是眼睛看不出来的,它要由耳朵来做评判。左手在筝马左侧弦段的各种按弦技巧,眼睛所做的除了要找到那一根弦之外,别无他用。你不能用眼睛来判断左手手指按下的具体深度,而是用耳朵识音控制左手。     一定程度上来说,左手做韵的特点是区分各古筝流派的重要出发点之一。比如,同样是4和7两个按变之音,在潮州、客家、陕西、河南等各个派别中的旋法及做韵的技巧都不同,这些都与当地的文化背景、语言等休戚相关。在潮州,左手主要按捺右手大指所弹的琴弦,有些时候还要兼顾食指所弹的琴弦的按颤,以便美化旋律,获得“一音数韵”、“以韵补声”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弹按尾随”。然而,“弹按尾随”还可以从更细微的角度来理解。     “弹按尾随”中的“按”,不单单指的是古筝演奏中的按音、固定按音两种,而是一种泛化的统称。它涵盖着颤音、揉音、滑音、点音等一系列控制着乐曲的音乐表现、风格和特点的按弦技法。也可以称为揉奏技巧。在这里,笔者考虑到乐谱中滑、颤、按等在一个系统内比较复杂,由此只拿“颤”来讲一下笔者所理解的“弹按尾随”。     “弹按尾随”,从字面来讲,左手要尾随着右手要弹奏的琴弦,施以一定的做韵技巧,从而为音乐表现增色,美化旋律曲调。左手的尾随,导致了“一音数韵”、“以韵补声”的显著特点。     笔者认为,“弹按尾随”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再来体会一下“尾随”一词。右手弹奏之前,左手不能先出手为快,应该等右手要弹奏的弦发出声音,然后再施以一定的压力。一般而言,左手的颤音加在大指、食指所弹的弦上。左手要跟牢。笔者把左手做出来的韵视为两个音之间的桥梁,要注意时间上的合拍,不能提早结束,也不能过于延后。左手提早结束,容易导致两个音之间的空间,造成两个音间的明显分离;而左手延后,则往往产生很多无用功,比如右手的后一个音已经弹完了,前一个音的颤音还未结束,仍在持续。这些也往往会造成双手间的不协调。那我们的“四点”也就是“勾托抹托”来看,两个托指都要加上颤弦技巧。第一个托指弹完,左手要停于该弦上加以做韵,不能过早结束,要等到弹奏抹指的同时,再抬起来或者离弦。换句话说,也就是食指的抹喊着手的停。如此反复练习,才能找到左右手协作的感觉。     (2)力度上。笔者认为,并非在时间上的协调、相吻合或者前呼后应就是“弹按尾随”了。除了在时间上的相应之外,在力度上的运用也应该相协调的。比如,我们弹奏一个力度小的音,左手尾随的颤音没有必要施加过大的力,否则就小题大做啦。当然如果音符的上方有明确的标注的,比如某个音符上方是重颤符号,那么我们就不能随意用力了。比如河南筝曲中的游摇技法。左手的颤弦技巧所用的力度应该根据右手的力度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而不能右手轻弹,左手施以较大的按弦力气,右手重弹,左手施以较轻的力气。除非乐谱的音符上方明确地标注着重颤的符号。左右手之间的用力要讲究平衡,讲究双手之间的协调。     弹筝人都应该将左手视为筝乐的灵魂,要注重左手的修养。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弹按尾随”呢?这里需要解决一个协调的问题。笔者认为,古筝演奏中的协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左手与右手间的协调;2、右手弹弦手指之间的协调。在弹奏中,右手职弹、左手司按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左右手是独立的,但是这种独立是协调基础上的独立。可以说左右手是对立而统一的。左右手之间的协调又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弹按尾随”,是左右手在筝马左右两侧弹按分工时的协调;另一种是左手从筝马左侧移过来为右手做伴奏、弹奏复调时的协调。     紧张的坐姿是影响到左右手之间的协调的重要原因。左臂右膀的紧张已经让双手够忙活的了,要达到双手之间的自如协调、轻便自如地“弹按尾随”等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为首先要解决紧张的问题。     有的弹琴人觉得放松的要求倒是没什么问题,就是一到快速的时候,左手跟不牢,或者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速度上的问题了。如果要我们弹奏出的音乐处处生韵,就需要一个由慢而快的训练。正如当初弹琴,右手总是弹不快,而放慢速度,在慢弹的过程中,记住右手在某个时间的运动轨迹,或者感觉右手在弹弦时钟摆式摆动的状态,然后慢慢提速,最后摸索到快速的技巧。慢练也是左右手协调、配合的重要方法,没有慢的积累、摸索,也就没有快的诞生。     左右手的协调,还需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弹琴人最初学琴,往往都会先从模仿别人开始。这种对名家、名人的演奏的尊重,以及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心态使得乐曲的处理都趋于雷同,而缺少了许多创新或者个性。另外则是对谱面的过于拘谨或局限。比如弹奏颤音,只能在看到音符上方明确标注有“﹏”符号,才弹奏,没有这个符号就不弹。实际上,这是一个乐曲处理上的误区。要知道,乐谱并非对每个音符都加注,甚至对细微的颤音省略加注。否则,乐谱会显得太过繁琐或者啰嗦,另外也给演奏者的创新或者个人风格以更大的施展空间。 从“重发轻随”看古筝演奏的力度     汉魏时代,古筝艺术获得了巨大发展。古筝成为相和歌中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人们弹筝拍腿,口中哼着“呜呜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多文学匠人也不惜笔墨,为筝留下了不少名篇佳章。魏晋时的阮瑀、傅玄等,都留有《筝赋》。这成为人们研究筝史、筝的构造、演奏技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阮瑀《筝赋》中提到了古筝最初的一些演奏技法,所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的勾搭技法等等。这种简要的概括对现代弹筝人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这里我要讲的是弹琴要讲究的力度大小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弱对比的表现。音乐的行进中,音乐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轻重(力度变化)、缓急(速度拿捏)和音色对比等几个方面。这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快速的弹奏下,关节运动幅度小,发力轻便,力度一般较轻,音色也较为轻快、利落等等。如若这些不讲究变化,甚至把任何一个因素孤立出去,音乐的表现也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弹琴是需要指力的。力度决定着发音的质量。力度过大,声音太噪,声音的美感降低,也容易破掉;力度太小则声音发虚,轻飘飘的感觉,不扎实。事实上,对于古筝演奏的力度,除了保证一般意义上的力度之外,最重要的还要讲究变化。在这里,力度“不足则音亏,太过则音支离”。意思已经很明了了,力度不够就会导致声音的亏缺,音质不结实,声音不具有穿透力;而力度过大则会使声音太噪,甚者出现呆板、呆滞、硬邦邦的感觉,缺少圆润的感觉。所以这个力度要适中。没有一般层面上的力度作为基础,那么力度上的变化也将会受到影响。力度的变化有无决定着音乐张力的有无。力度变化对比明显,音乐层次感强,主次分明。没有明显力度变化的音乐往往呆板、声音,缺少生气。此外,力度的大小变化也决定着音色的变化。由此,对于弹弦力度的拿捏,我们不能仅仅弹奏出声音来就可以了。还要让它具有真正的美感,真正为音乐的表现服务。     “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这三个层面是每个弹琴人都期望达到的境界或者状态。其中,“弦与指合”指的是琴弦与运指上的相合。“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琴弦具有一定的特性,弹琴的时候就要顺应这个特性,而不能有所违逆,而运指弹弦则要做到坚实有力,而不能虚浮。弹琴人需要“养其指”,意思是需要训练手指的功夫,具体包括运指的安排、触弦、速度以及力度等方面;“练其音”,这里指的是手指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弦段、不同的吃弦深度等条件下获得不同的音质、音色、音效。人们只有通过“养其指”、“练其音”,才能在以后的演奏中“恰其意”(正确地表达出乐曲的内涵,刻画出其中的意境)。     那么,“重发轻随”指的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弹奏中轻重的变化。我们拿常用的八度勾搭技法举例分析。八度勾搭练习是古筝常用的指法组合,弹奏时用八度弦位固定好大指、中指弹弦的指型,也就是保持好八度的距离。托勾的组合要讲究用力的大小。一般而言,重勾对应轻托,重托对应轻勾,尽量避免使用同样的力度。从接触古筝的开始,就应该树立一种比较高的要求。自练习曲就应练习起手指对于力度的控制,从而为以后乐曲的处理、拿捏打下基础。当然,大指中指两指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力度的,比如,我们有了强,才会找到弱,如果弹奏的力度一开始就很弱,那么我们就不容易把握好次弱了。只有在一定的力度基础上,才能对比明显。而且,力度关乎着音乐层次的拿捏。     力度牵扯到“力”的问题,这里就存在着两个关键问题。其一,力从哪里来,或者说怎样获得“力”。其二,怎样正确“用力”。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力的获得离不开肌肉的伸缩,而肌肉的伸缩要靠神经系统的统筹和指令。也就是说,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人体肌肉收到信号而发力。或者力气是通过人的手臂等部位的自然重量生成和传输。那么,怎样用力呢?我们弹古筝,不能用蛮力,要在意手指间的协调和对力度的瞬间的释放。而应该考虑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意境。也不能因为担心弦会断而不敢用力。力气需要自然无阻地进行传输,由此,手臂的各个部位不能僵持,或者过于拘谨。弹奏是将休息转变为能量。弹琴时应该保持的常态是待命,要随时准备行动。弹琴者通过手指关节的活动将能量传到琴弦上。在弹弦的前后,手指的关节都有一个处于休息和恢复的时间。能量是从静止状态开始启动的,弹琴要提前做好弹琴的准备。     弹奏古筝怎样“养其指”、“练其音”呢?     对于力度的掌控,需要不断揣摩,需要实践,以掌握火候。不能过于强调力度,也不能仅仅限于弹出声音来就可以。我们经常见到有些人唯恐自己弹奏的发音太轻,而过于强调力度,由此导致大胳膊高抬,借助胳膊挥动的力气带出发音,大指与中指的力量都一致了,貌似也音量大了些,但是却没有照顾到音质、音色这两个层面。要知道声音的结实与不结实,不全在于用力的大小,还在于触弦的具体方法、角度,触弦的深浅等等因素。或许,力气用的大,音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声音照样是不美的,音质照样是不好的。     力需要气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呼吸的工作了。恰到好处的呼吸可以有助于力度的拿捏,而没有“气”的支撑,力也显得比较单薄和无助,更不用提音乐具有多大的张力,多么能打动人心了。     对练习曲要高要求对待。弹奏古筝应该注重最初不同节拍练习曲的练习。从节拍这一层来看,4/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3/4拍子是强弱弱,2/4拍的是强弱。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重的。练习中一定要做到的。     对于作品,则要看其风格、意蕴等方面。一部音乐作品必定有其轻重缓急处理的章法。我们的演奏要重视乐曲的风格,重视乐曲中的一些微妙的提示,如表情术语或者力度记号等,还要重视乐曲的意境旨归。这些通过我们神经系统分析、识别和记忆,指挥着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作出相应的动作,而不能乱弹一气。“若手指任其浮躁,则繁响必杂,上下往来音节具不成其美矣。”演奏中,轻重缓急以及音色布局必定要遵循一定的章法,而不能肆意游离,漫无章法。有轻就有重,有缓就有急,有明亮就有柔曼,这些虽然是对比的范畴,是一对对的矛盾,但是却又能统一在一个具体的作品中。     有些弹奏者往往会孤立地看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能明白指法符号代表的意思,明白单个指法弹奏的过程,但是多个基本指法一经组合就不知道该怎样运指了。或者,生搬硬套,只知道力度均等地将音符一一弹出,毫不注意音乐要讲究的层次感等等。比如还是《四合如意》,力度上的呆板很容易变成“爬楼梯”的机械运动,音乐本身的魅力荡然无存了。 从“垂肩搭臂”看古筝演奏的放松状态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海因里希•涅高兹先生在谈钢琴演奏时,讲到“弹奏钢琴时,身体运动的自由度是与音乐、精神上的灵活度相辅相成的。倘若某位钢琴家所弹奏的乐曲听起来很僵硬,那么他的运动器官必然也是僵硬的,作为音乐主体的节奏和乐音必然就会走样了。”在古筝也是同样的道理。放松是任何一门乐器学习和演奏所需要注意的状态。古筝是民族乐器中重要的卧弹乐器,对演奏的姿势、状态有着特别的强调和要求。垂肩搭臂可以说是古筝演奏中放松的一个言简意赅的概括或者说代名词。演奏中,垂肩搭臂有利于演奏,而耸肩抬肘则妨碍弹奏。     我们知道弹琴是需要指力的,最直接与琴弦发生接触关系的是手指。然而单靠手指或者说手指关节的运动,不一定弹奏出好的或者打动人心的音乐。在学习或者演奏之前,我们需要明了手指发出的力量是源于哪里,通过哪里传输等等,这是教学内容的关键性问题。我们不妨从整个手臂的结构来看与古筝演奏的关系。在演奏中,我们不能过于偏重对手指的强调,而应该把整个手臂中肩、肘、腕等支点部位以及大小臂两个重要部位的功能、作用考虑进来,只有在这些部位的支撑、配合、协调下,我们的演奏才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从容自如。而垂肩搭臂的目的在于让身体各个部位自然放松,让他们成为影响演奏的至关重要的间接部位。     弹琴过程中,我们整只手臂的重量是一定的,不会随便变化。然而由臂部发出的能量却可以控制。这些能量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发出,让它们协助弹奏,而不能因为控制或利用不当让这些部位变得紧张起来。比如在我们的肩、肘、腕等部位的拐动中,将手指顺势送至要弹的音区或者某一根弦,这跟肩、肘、腕部紧张而以上下大幅度跳动而造成的敲击、拍打琴弦产生的音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演奏中,肩、肘、腕等部位起到的是转轴的作用,能及时将手送至要弹的音区或者弦位。     垂肩搭臂是古筝演奏中的常态,而并非指演奏前的放松,演奏中就不放松了。放松指的是运动状态下的放松,在演奏中,是用力与放松的统一。整只手臂自肩部开始到肘再到腕等部为都能借助用力而舒展自如,而不能僵硬。放松的状态更有利于双手的运动,帮助手指在对的时间触到对的弦位,而紧张的状态则会影响到乐音的质量、弹奏的速度、力度的变化、声音的弹性、清晰度等等诸多方面。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没有压力、羁绊,才能保证运动的灵活自如,也才能弹奏出轻而不浮、实而不噪的声音。反之,演奏者没有做到足够的放松,还保留比较多余的紧张的状态下,时间久了,会出现肌肉疲劳、状态僵硬的状态,从而致使演奏在质量等方面都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古筝快速演奏中,无论是传统流派中的“快四点”、“催奏”也好,还是现代筝曲中的快速指序,需要演奏者肩、肘、臂、腕等各个部位高度的协调、配合,放松是影响演奏者弹奏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浙派传统曲目《四合如意》。单从指法方面来讲,此曲无非是勾、托、抹等基本奏法,但是定级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乐曲要求通过右手在不同弦段触弦获得不同的音色,在速度逐渐递增的变化中,轻快地完成一系列勾、托、抹指法的组合。而不能仅仅强调手指用力、关节运动那样简单了。如若把原本应该流畅的音串孤立开来看,只注重单个指法的弹奏而放弃整个乐句的连贯,那么旋律就会陷入呆板、生硬的窠臼,给人的感觉正如一潭死水,生气尽失。而如若手指在各部位的带动、运送下,用不同的力度弹触不同的弦段,同时保持流畅,那么乐曲自然源头活水般,将人们带入秀美的江南风景中。而这些在紧张的状态下,怎能做得到?又怎能出色地完成逐渐推起来的快速节奏呢?这里,我们也应该得到以下启示:乐曲的演奏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应该把这些指法放在一个系统中。放松是保证乐音连贯、流畅演奏的常态。     曾记得一大学同学看了我粗短的手指后,就认为不是一双弹琴的手,而认为弹琴的手指必定是修长纤细的。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对弹琴而言,先天的生理条件不一定非要好到哪里去。我们也经常会见到手指粗短的演奏者能非常稔熟地完成演奏。他们的运动、触弦犹如在琴弦上尽情游走,自如轻便,这很大程度上就是放松的缘故。毕竟,要弹到对的弦,除了手指,还要靠臂部其他各部位的配合。演奏者手臂各部位的紧张、僵硬是在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忽视,是具备大好资源而不利用,是一种浪费。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弹筝者前臂上下跳跃弹奏,这对弹奏部位的放松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是一种拿来拿去的感觉,生硬不自然。     那么,怎样做到放松和保持这种状态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适的筝架、坐凳。坐凳的选择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坐凳的最佳高度是当人们坐在座位上,将双手置于琴弦上,前臂恰好与面板呈平行的状态,坐凳过高或者过矮都会影响身体某个部位的放松。     二,自我意识和自觉运用。乐曲是有音高的变化的,演奏中也是有低中高音区之分的,由此,各部位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状态,而是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摆动,随着音乐的需要如音区的变化、力度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弹奏者需要由慢而快的练习,通过慢练来积累、体会。慢练中,结合各部位的运动,然后试着加速练习,循环往复。     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在一般的活指练习曲中,不能孤立看指法,而是要找到衔接、连贯的感觉。对动作的运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八度对称式的级进或者模进练习中,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而将力气省给关节的运动。比如弹奏四点练习,就需要排除上下跳跃的动作。而是以大中两指适应或者保持八度的距离,或者三个弹弦的手指悬于要弹琴弦的上方,通过小关节的上提运动弹奏发声。如果前臂上下跳跃弹奏,慢弹的话还可以勉强,速度提起来的话就会看出慌乱的状态,而且声音也欠缺连贯感。更甚者,古筝由弹拨乐器变为敲打乐器了。然而同样是四点练习,跨度较大或者距离较远,那么我们就要调动肩、肘、腕等部位参与弹奏了。     需要注意的是,演奏中放松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同于松懈。演奏中的放松,肌肉保持的是一种恒常性的轻微收缩,而且整只手臂自肩部开始对演奏具有一种支撑性,臂部的肌肉群在肩、肘自如运动的同时,始终具有保持一种“支撑性紧张”的状态。完全放松的并非对演奏有利,没有肌肉收缩作用的完全放松就等于是松懈了,前臂下垂,不具有支撑性,也就破坏了弹筝的基本姿势。古筝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灌输技法教学的层面。而最好是在钻研音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让他们明白肌肉的构造和运动的机制,这对弹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弹琴最重要不是要讲究多么的快速,而是需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活力。 古筝义甲知识知多少? 韩建勇 点击率:7527    热      发表评论    古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其典型特点在于声音高亢洪亮,激越和柔曼的乐曲都能表现。古筝共鸣箱大,面板上置有柱,弦的振动通过筝柱传到面板,进而通过共鸣箱的反射等作用,获得或清脆明亮或浓厚饱满的乐音。而古琴,相比之下,共鸣箱小,声音多不可远传,唯有近听。除此形制上的特点之外,演奏者是否用假指甲、演奏的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到声音的亮度和饱满度。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假指甲(又称义甲)的一些学问。     戴假指甲弹筝并非今人所创,而自古已有之。唐诗人杜甫有“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的诗句,称其为“银甲”。今人弹筝多戴用义甲,以减少真甲的磨损,也有不用者,则以老辈演奏家、艺人为多。戴或不戴义甲弹筝可谓各具特色。戴用假指甲更能体现出古筝乐器“筝筝然”的特色。现代人弹筝多双手戴指甲,这些作品多为双手弹,左手参与伴奏、弹奏复调等较多,双手戴义甲是为了追求音色的统一、声音的亮度等等。不戴义甲弹奏,则因肉(指肚)甲(真甲)并用而音色变化典型,风格更显拙朴,特别适合一些传统乐曲的表现。有一些古筝音乐作品,特别是表现宁静、空灵、渺远、幽深等意境的,比如《香山射鼓》、《梅花三弄》(歌曲版)等,虽然也有左手参与伴奏甚至弹奏主调,但是不用义甲为宜。而且在一些左右手齐头并进的作品中或者段落,虽然左手戴义甲,也多用小指拨弹以追求柔和、温雅的音色的,如《瑶族舞曲》开始模仿鼓点节奏型的几个小节。    
本文档为【古筝基础乐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4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