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洱茶的历史随想

普洱茶的历史随想

举报
开通vip

普洱茶的历史随想普洱茶的历史随想 最早的茶,是我们先人从野生茶树上采摘茶树叶,晒干后煮来喝水,用以提神和祛病的。云 南早期茶叶也是内地交流而来的。也许本身就有很多茶,但不知道可以拿 来喝。考据最初是诸葛孔明南征孟获时带来的,当地爱伲人始终坚信,南糯山的茶树,为诸葛孔明所栽。所 以南糯山又称“孔明山”。现存云南的老茶树,距今 2700年,这些数据各种资料可以查到。 至于普洱茶的历史资料,也是汗牛充栋!所以我网站更新到现在快二个月这个标题还没有链 接内容。就是感觉没有什么写 的。谈到历史,现在也是颇为热闹,普洱茶肯定是有历史的, 但...

普洱茶的历史随想
普洱茶的历史随想 最早的茶,是我们先人从野生茶树上采摘茶树叶,晒干后煮来喝水,用以提神和祛病的。云 南早期茶叶也是内地交流而来的。也许本身就有很多茶,但不知道可以拿 来喝。考据最初是诸葛孔明南征孟获时带来的,当地爱伲人始终坚信,南糯山的茶树,为诸葛孔明所栽。所 以南糯山又称“孔明山”。现存云南的老茶树,距今 2700年,这些数据各种资料可以查到。 至于普洱茶的历史资料,也是汗牛充栋!所以我网站更新到现在快二个月这个标题还没有链 接内容。就是感觉没有什么写 的。谈到历史,现在也是颇为热闹,普洱茶肯定是有历史的, 但如果 摘抄 优美的句子摘抄小学生朱自清散文摘抄好词摘抄三年级初二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摘抄 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也是全国网络大家抄,意义不大。历史的目的是明鉴,是让 今天的人明 白道理的。所以我就想从普洱茶的历史到今天的变迁让大家有所感悟! 现代普洱茶是70年代开始在香港台湾等地区热起来的,茶历来是中国人的饮料,或者讲是 大中华的饮料。凡是中华文明影响的地区就有茶,所以我们看历史就看这 个区域范围,不必言必称希腊。汉唐以来应该讲唐朝喝茶已经比较讲究了,陆羽的《茶经》出自唐朝,虽然 里面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但我们还是说唐朝开 始流行喝茶也没有什么,一方面无 关知识产权,二来要证明茶饮的安全性这个时间可以了,再加几百年没有多大意义了。但我 相信晋代茶肯定是有得喝的,清谈的雅 士不可能像李太白那样莫使金樽空对月。破费脑筋 的玄学只能喝茶才得以讨论,喝酒是诗人的玩法。中国吃喝玩乐的第一个时代就是晋代,这 不可能没有茶的。接着 的隋唐,更是富有,所以也就连书都出来了。这就是我的一个想法: “茶叶是富裕时代的影子,您看见茶就看见富足了。”所以回到开始的70年代,为什么是香港 在喝茶,在喝普洱茶!当时大中华的范围,就它富有。接着就是广东,现在还是沿海要 比内地茶消费大。这个观点就说到这里了。 再说说普洱茶,唐代说云南的茶产业是散收无采造法,呵呵!就是说,采摘会了,不知道然 后的事情。或者讲不会当时内地的炒茶技术。可能炒茶的铁锅就相当于现 在的奔腾电脑,茶师就是现在的电脑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所以云南的茶农很赶不上趟。唐代的云南是南诏国的天下,我 在巍山看过十多个王的塑像。第一个是顶盔挂甲的王,第 二三个是穿唐服的王,接着又是玩刀的了,接着又开始读书了。对照下面的说明,玩刀的就是和大唐玩,读书的就是和大唐 学习中原文化的。所以估计做茶技术也是 断断续续的,加之自己可能连锅都要进口,所以 晒青这种因地制宜的技术就长期的保留下来了。就像大家到丽江听得古乐,无非是唐明皇和 杨贵妃玩的,当时全国 玩,后来中原不玩了,接着就宋元明清了。丽江人还在玩唐朝的音 乐,而且只会玩它。结果现在要听唐朝的音乐只有跑丽江了。晒青茶的工艺我猜道理也是一 样,加 之运输问题,紧压茶就应运而生。 另一个普洱茶的鼎盛在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普洱茶的后发酵的传说也是清朝进贡普洱茶 时候发生的。随着清朝的衰败,近代普洱茶又得等到20-30年代才逐 渐复兴。1938年,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 生带领9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茶叶技术工作者 前往热带雨林深处的勐海县筹建佛海茶厂。 范和钧先生的《创办佛海茶厂的回忆》写道:“佛海是藏销紧茶的重要产地,紧茶是藏胞一 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销 藏紧茶每年为数可观。紧茶制作并不复杂。每年冬季将平时 收购存积的干青毛茶取出,开灶蒸压后,装入布袋,挤压成心型,然后放置屋角阴凉处约四 十天后,布袋 发微热约40度左右,袋内茶叶则己发酵完毕,解开布袋,取出紧茶,再外包 绵纸,即可包装定型。挨季节性马帮到来,便可装驮起运。先到缅甸景栋、岗己,转火 车 到仰光,搭轮船到印度加尔各答,转运至西藏边境成交。由于茶农茶工本小力微,往往被当 地士绅操纵,从中备受剥削,生计困难,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束缚。我佛 海茶厂为了扩大紧茶生产,扶助茶农茶工自产自销,凡自愿经营紧茶业务的,皆可由我厂出面担保,向当地富 滇新银行贷款。制成紧茶后,交由我厂验收,合格的由 我厂统一运销,售出后所得的茶款, 减除各项费用及开支后,余数全归生产者所有。因此大大的增加了茶农茶工的收入,改善了 边民的生活,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从 而发展了紧茶的生产。”从这里看出当时已经有了轻度发酵的青饼了,正当普洱茶发展的大好时期,1941年,佛海屡遭日机轰炸,人心惶惶。中 茶公司电令佛海 茶厂员工全部撤退,范和钧不得不含泪离开了这块倾注了他无数心血的土 地。多年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临别之际,大家欲哭无泪,欲语无言。回想当初,大家 本 着抗战到底的决心,离乡背井,辗转流徙,来此瘴疠之乡,穷年累月,为滇茶事业流血挥汗, 一旦撤离,怎不令人心碎。每念及此,心潮起伏,不禁使我夜不能 寐。” 为什么读到这里心里感慨万千!不要说当时的勐海,就是80年代的昆明有几个人知道勐海的?到西双版纳玩要一二个星期,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路上。不象现在9点 出发,晚上9点 就到了。在那种艰险的环境下一些内地的留学生跑到云南勐海,不是对茶叶的热爱,还有其 他什么东西可以解释的!到了1973年昆明茶厂研制出 普洱茶加温渥堆工艺,勐海茶厂也转 入此类产品生产。1976年云南省召开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加大生产渥堆熟茶。这样现代 普洱茶就完成了它坎坷艰辛的历 程。 我还有一点对普洱茶历史的猜想,历史的选择使云南必定要出普洱茶,清朝后期锅应该没有 问题,炒茶技术也应该可以传入云南,但为什么普洱茶还在?滇绿、滇红 出现没有淹没了原始的普洱茶呢?西藏的选择肯定是一个因素,西藏没有选择印度茶,没有选择绿茶,而是 一直是普洱茶?是因为他们没得选。只有牛羊肉的他们喝 酥油茶只有用普洱茶,不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就不行。因为只有云南大叶种茶才能保持他们的饮食平衡,而云南大叶种茶是 云南红土高原的强紫外线和酸性土壤造就 的茶多酚如此强烈的茶。喝惯甘甜的龙井茶喝滇 绿就耐不住那种苦涩,而绿茶过一年就人老色衰了。而霸气十足的普洱茶青饼却是越放越柔 和,越来越香!有种牵来 一匹狂放不羁的野马,调教后成了千里良马,成功感油然而生! 所以历史选择了普洱茶,普洱茶传承了历史。写这篇的东西如果是简单的考据历史,那不是 我的专业 和初衷。我感到反思的时代到了,现在对各种历史的研究越来越热,不是大家想 当历史学家,而是我们碰到了困难,就像爬山碰到迷茫的岔路,到底怎么走? 我们如此渴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的思想以解决我们困乏的物质生活。但我们快要进小 康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思想并没有随着肚子的填饱而渐渐快乐起来, 而是烦恼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比起前辈来说技术手段和资金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的内心有 他们那种境界吗?我外公做了一辈子厨师,他老人家在世 的时候经常和我讲老昆明的饭菜和糕点,说到现在就大摇其头。年轻气盛的我还想怕是老人家过时了,老古板了。现在我也 是快不惑之年了,我渐渐明白了,现在手 里的双立人菜刀肯定是比我外公那时候的好,但 刀下面的东西就怕是不敢说了。厨房现代化怕是老人家不敢想的,但是有那种平静吗?小时 候从中午开始老人家就静 静的开始准备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细细的刀工,生火,还要看什么火候做什么 菜。现在煤气灶倒是很方便控制火候,但什么是火候我又迷糊了。我们如此渴望大,快快做 大,快到 我们忘记拔苗助长的成语了,结果呢?普洱茶2007年闪了一下腰,但历史告诉我们更多的是忍耐,忍耐的人是知道目标的人,忍耐的心是平静的。《孟子 ? 尽心上》 :“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我和茶界朋友聊天说的,我也希望云南普洱茶能这样, 所以就还是乱写点普洱茶的历史随想,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想学 知识的抱歉浪费您时间了,感悟人生的朋友我希望能和您共鸣。 30年代范和钧和他的学徒们 :我们在这里认识周诒春先生当然是因为佛海茶厂和中茶公司的缘故,但是周 先生在近现代史中的名望却不是因为这些。当你走进老清华园,坡地草坪上树立着一块巨石,上面 刻着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才是对周先生最好的纪 念。因为这是九十年前他 留给清华的校训。 1911年,原道大帝命五子敦亲王拨清华园区,正式成立清政府为派送到 美国学习的中国青年而建立的留美预备学堂一清华学堂。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 同普洱茶文化年十月,武昌起义开始,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清华学堂被迫停课。1912年3月30日清帝宣统退位,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建立后,将“清华学堂” 改名为清华学校,并于5月1日重新开课。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十月,任命周诒春为 副校长。民国二年三月初,唐国安病逝,周诒春 继任校长至民国七年。 民国三年(1914年)冬,周诒春邀请梁启超先生到清华 演讲 办公室主任竞聘演讲中层竞聘演讲护士长竞聘演讲演讲比赛活动要求对演讲比赛的点评 ,梁以《君子》为题。其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 励同学。“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分为《易经》和《易传》。《易经》成书于商周 之际,《易传》成书约 在战国的中后期。《周易》认为宇宙是由八卦所代表的八种物质构成 的。其中最原始的是乾坤二卦所代表的天和地。乾坤二卦是八卦之纲,八卦相互配合演化为 六十 四卦,代表世界上万事万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分别是乾卦和坤卦的“象辞”。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有五十三卦的 象辞提到“君子以……”,但只有乾卦和坤卦的“象辞”所云最为基本。梁启超先生到清华演讲以《君子》为 题,由此引出了对这两条象辞的诠释。梁提出君子犹天 之运行不息、不屈不饶;犹太地之 博、无所不载,作为勉励清华同学的希望。周遂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为清华校训,直至今日。 1938年民国政府经济部鉴于中国产茶各省日益沦为战区,为谋组织外销物资,茶叶技术人 员转移后方。9月,经周诒春同意,由中茶公司派专员郑鹤春、技师冯 绍裘来滇。经调查顺宁(今临沧市凤庆县),昆明宜良县的茶情后,认为滇茶质优价廉,有经营价值,中茶公 司与时任云南经济委员会主任兼富滇新银行行长缪云台 商定合资经营。当年12月16日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茶司”)。 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中茶公司的参与下,省茶司先后成立了顺宁、佛海、康藏、复兴茶厂。这其中,周诒春作 为中茶公司的领导者其贡献不可低估。 拨开尘封的历史,当我们看到清华老校长的身影时, 还会有其它清华人的身影出现在佛海茶厂吗? 1939年初夏,我们在佛海县哈尼山寨的茶山 中又见到了清华人的身影,这就是张石诚先生。张先生,1915年出生,安徽桐城人,大约 在1937年至 1938年期间由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明清两代”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中进士者多普洱茶减肥达240余人。明清时期,桐 城文风一统全国,“天下文章看桐城”。桐城享有“文都”盛誉。张先生出生在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当然也 深受其染。张的家庭我们没有太多了解,但在桐城,我 们却听到了张姓一大家族的故事。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桐城人张英在朝做官,做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文华殿大学土兼礼部 尚书。他的大儿子张庭玉更做到了保和 殿大学土,军机大臣。一天老家桐城家人来了一封 信,原来是建屋起墙角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张英回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 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可以说是识破利弊,参透人生。家人 看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地界,邻居吴姓深受感动也让地三尺,三加三等于六,这就成了“六尺巷 ”,这是一条100多米长,2米宽的小巷。 “六尺巷”美誉传天下。 张石诚先生于1933年左右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这时的清华大学距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已过去二十多年,周 诒春校长也离开清华十多年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于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张石诚先生于 清华毕业应是在这一时 期。 1939年4月,24岁的张作为省茶司的技术员随范和钧先生一道前往佛海考察。佛海即 现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地处云南西南部。汉代前,隶属昆明、 嵩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隶属益州郡。东汉光和年间,划归永昌郡。唐南昭时,隶银生节度。 宋淳熙七年(1180年),境内设九猛土司地。元 朝,属彻(车)里军民总管府(后改为“彻里军民宣慰司”)。明朝,隶属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应猛将辖区划为十二版纳,勐 海境内设四个版纳。清朝,沿袭明例。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境内重置九猛司(过去的勐写作此猛)地。民国元年(1912年),改设猛海、猛遮、猛混 3个区。民国二年(1913年)境内设猛遮、猛混(实驻猛海)两个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区为佛海县、南峤县、宁江设治局。这是佛海第一次以县 治单位出现。1937年春,范和钧、张石诚前往的佛海县就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区后所设佛海县。其管辖面积比现 今的勐海县要小得多,人口也较少。 从省城昆明到佛海,最快捷的路就是昆洛公路。既由 昆明经玉溪、元江、普洱(今已改叫宁洱)、思茅(今已改叫普洱)、景洪(原车里)、勐海 (原佛海),止于 中缅边境的打洛,初建时全长%6公里。扣除勐海至打洛80公里,从 昆明到佛海全长786公里。在今天修建了高等级公路的情况下,一天可驱车赶到。但我们知道, 1939年4月,范和钧和张石诚到佛海却是普洱茶功效取道滇缅 公路西行。从昆明向西,经 楚雄、下关、保山、芒市到畹町,当时此路全程长959.4公里。从畹町进入缅甸木姐到腊戍 180公里,乘车又向东行600多公 里,到缅甸景栋,从孟拉进入打洛,再到佛海。全程1700多公里,耗时半月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南辕西辙呢?难道范和钧与张石诚此行还 有其它的目的吗?答案很简单,没有。之所以这样走,这是由于当时云南的交通条件决定的。 民国以前,云南交通历史粗略可分为两个时期概述:即元以前和元以后。元以前,史籍对云 南交通记录甚略,从元初、忽必烈征滇入缅,所过诸路、开辟驿道(如大 理、乌蒙、金齿、蒲缥等处),置立站处,设卫送军,谓之站赤,即蒙古语驿传之译名也。当时全省共设站赤 78处,其中马站74处,马2345匹,牛30只; 水站4处,船24只。 驿传之制,自元而 创。明代先后征滇入缅,驿传因袭元制,洪武十五年,明朝置驿传通云南。 明代,云南驿站为数约在八十以上。如大理府,明代设有五驿,洱西驿、德胜关驿、定西岭 驿、云南驿和邓川驿。 清代,承袭明制,但驿站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更加详备。重要通道设有驿站或军站, 驿站地方政府用,军站则专门递传军报和军需品。不通驿站之处则置堡,附于驿站。驿站用 马及 马夫,堡川堡夫。各府、厅、州、县置驿设堡,驿站记程以六十里为度,县内又设铺。 铺与铺间距或十里至四五十里不等。据《大清会典事例》载,云南置驿85 处,内设驿站19、堡12、马站54,设马夭,堡夫1674名,设驿马508匹。总计铺数则在460处以上。以普洱为例,当时在普洱府设有宁洱县,通关 哨,把边疆,磨黑、他期厅和阿墨江6个驿站,皆为马站。同时在普洱府管辖的宁洱县和威远厅各还设有11铺。 驿站之间,马站之间的交通是官道即驿路,这是朝廷命令地方政府修的,驿路是一个省的交通命脉,也是甲地到乙地的 便捷通道。清代,从昆明到佛海的日程如下: 从昆明至玉溪3天,玉溪至元江4天,元江至普洱10天,普洱至思茅2天,思茅至车里6天,车里全佛海2天,全程951.8公里,须走27天。 辛亥革命后,云南的公路交通十分缓慢,马背驮起云南的这一格局没有改变,驿 路仍然是全省各地唯一的交通,但驿路上官方的驿站、马站、堡、铺早已消失。驿路 虽然在使用,但由于缺乏维修己日渐难行,山贼盗匪也时常出没在山区的驿道上。 民国时期云南最早的公路于1926年9月才修通。这是从昆明小西门到碧鸡关的不足5米宽的土筑车路。民国时期云南最主要的一条车路是省城昆明至下关的公 路,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开始筹建,民口二十四年(1935年)十二月建成通车,全长411.6公里。抗日战争爆发后,下关 至畹町镇段的公路长 547.8公里,缅甸境内木姐全腊戍段长近200公里的公路,均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开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完工,以上路段内所在 国分别修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滇缅国际公路。因为有了车路,可乘车,也安全,因此,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范和钧和张石诚也正是走此路线绕道进入缅 甸而后至佛海的。 1939年初夏,范和钧和张石诚到达佛海。接待他们的是时任佛海县教育局长和省立佛海简 易师范校长的李拂一先生和时任佛海县建设局局长、佛海县商会会长的 周丕儒先生。在其后的半年中,张石诚和范和钧对佛海及其周边茶山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 在佛海的考察是艰苦的、但也是别有风味的。但范、张两人骑马雨中、在南糯山半坡寨、在巴达山贺寨的原 始森林中考察时,他们一定惊叹古茶树王的高大胸围和野 生茶区中混生的古藤攀援的高大 乔木和罕见的树蕨。在布朗山寨,范、张两人坐在竹楼的火塘边,细嚼着“割该”树皮、石灰和草烟的混合物,在葫芦丝悠悠的曲调 中,听着满是纹身的老巫师讲述“蒲人”先祖上古时动人的传说。到了采茶季节,哈尼姑娘采摘茶叶的巧手如蝴蝶般上下翻飞,其中最温馨的就 是那碗热气腾腾浓酽 香溢的哈尼女儿茶,他们也曾吃过哈尼族著名的酱笋、烤鸡,在佛海 各个茶区的集市上游逛过。 1939年冬,结束了长达半年在佛海的考察,张石诚与范和钧从车里、思茅、普洱、元江、 玉溪回到了昆阴。省茶司董事长缪云台先生在昆明华山西路私宅设宴款 待他们,作陪的还有省茶司总经理郑鹤春先生(代表中茶公司)。范、张二人详尽汇报了佛海考察情况。佛海 虽距省城昆明偏远,但距南洋一带从缅、泰出境极为便 利,加上资源充裕、质量优良和佛 海社会经济条件足以值得投资建设一现代茶企业。中茶公司与省茶司遂决定在佛海建立茶 厂,并决定范和钧任厂长。至此,李拂一 先生的建议得到采纳、落实。 1940年至1942年是佛海茶厂建厂的时期。张石诚积极有力的协助范和钧进行建厂的工作。招工备料、厂房建 设、机具设备安装,年轻的张石诚付出了极大的 努力。1941年省茶司将张石诚调回公司任 技师。不久张离开云南。 周诒春、张石诚对云南茶业的贡献是不应该忘却的。没有这些先 行者的开拓,很难想象会有今日之云南茶业的成长。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出自 《周易》乾、坤二卦的象辞向人们昭示,君子应坚韧刚毅、不懈奋斗;海纳百川,无所不载。 周诒春、张石诚等清华人在上世 纪四十年代初开创云南现代茶业的过程中实践了清华的校 训。优秀的人格、塑造优秀的人物;优秀的人物、创造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成就成功 的事业。在这个 浮躁的江湖,但愿我们的茶人、茶企业,能有如清华的追求,把云南茶业 的路走好。
本文档为【普洱茶的历史随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3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