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974113721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974113721

举报
开通vip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97411372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974113721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 B(??? C(??? D(??? 2(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的话强调了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974113721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974113721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 B(??? C(??? D(??? 2(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的话强调了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据资料显示,德国目前学汉语的人数增加了5倍以上,甚至不少中小学也开设了中文课。德国人之所以热衷于学汉语,除了经济的原因外,还由于 A.政治因素,中德政府交涉的结果 B.文化因素,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致 C.法律因素,德国政府要求必须学汉语 D.宗教因素,不少德国人信仰道教 4.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时期,但这些朝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我们可以从中得出 A.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B.汉字一成不变,才得以延续下来 C.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识 D.各少数民族都比较落后 5.中华文化在古代历史上曾经辉煌过,近代也衰落过,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表明 A.文化的兴衰与国运的兴衰有密切关系 B.文化的兴衰与国运是完全一致的 C.文化的兴衰决定国运的兴衰 D.文化的兴衰与国运没有任何关系 6.中国古代科技具有 和 的特点 A.广泛性 先进性 B.专业性 先进性 C.实用性 整体性 D.先进性 整体性 7.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中华民族精神,只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A.?? B. ?? C. ?? D. ?? 当今,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的中国人迅速增加,其中不乏众多中学生的身影。据此回答14,15题。 8.材料表明 A.“洋节”的吸引力比传统节日吸引力大 B.传统节日的魅力已全部消失 C.部分国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D.中华民族精神逐渐弱化 9.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 ?大力提倡“洋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抵制“洋节”的侵入 ?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A. ?? B. ?? C. ??? D. ???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内容,涌现出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 10.这些精神的不断涌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A.民族性 B.时代特点 C.平等性 D.开放性 11.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四大文明古国中,在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中华文明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儒学12. 在 确立统治地位,到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主流思想是 法家思想 B.汉代 理学思想 A.秦朝 C. 秦朝 理学思想 D. 汉代 批判思想 13.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的特点 ?辉煌悠久的历史 ?丰富绚丽的内涵 ?鲜明独特的风格 ?博大精深的气度 A. ??? B. ??? C. ??? D. ??? 14.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 B(?? C(?? D(?? 15.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 C( ??? D( ??? 16.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1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区域特征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18(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9.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 ) 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0.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了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21.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在不同时期爱国热情有不同表达方式。每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现在这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关于爱国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爱国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 A(??? B(??? C(?? D(?? 22. 塑造民族精神,可以加快中国的崛起。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A(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C(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D(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23.2011年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2562周年“曲阜孔庙祭孔大典”隆重举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而不同”体现的文化生活的观点是( ) A(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B(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要和平不要战争 D(各国的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相同 24.下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有( )?井冈山精神 ? 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 ?西柏坡精神 A.??? B.??? C. ??? D. ???? 25(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呈多样性,对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财富 B.各民族文化相互独立 C.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 D.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卷(共50分) 选择题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1-5 6-10 11-15 16-20 21-25 二、简答题: 26.阅读《中华世纪坛序》中的一段话,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独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为什么说“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独双”,(9分) 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各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风俗、信仰,一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 你是如何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8分) 28.(2010安徽文综)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9.材料一,全球最大300家传媒企业统计 国家 美国 欧洲 日本 其他国家 数量 144家 80家 49家 27家 注,许多国家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8,,有的占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点有率则高达80,。 材料二,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方案,以求重振民族精神。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警示,(3分)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 3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10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DC 16-20 ACDAB 1--5ABBCA 6---10CACDB 11--21-25 ABBCD 26.(1)汉字的作用。评论家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虽然中国民族方言众多,但从古到今都主要使用汉字。即使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时,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因此,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3分) (2)史书典籍的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使史实得以记录、积累、文明地传承。(3分) (3)中华文化其特有的包容性作用。该特点使这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以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并能经受住外来文化的冲动而不湮灭。(3分) 27(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和重要贡献。(4分) (2)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8分) 28.(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4分)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4分)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4分) 29、(1)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强大的优势,警示我们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紧迫性。(3分)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分) (3)?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5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5分)
本文档为【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97411372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8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