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景区规划规范

风景区规划规范

举报
开通vip

风景区规划规范风景区规划规范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第1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 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 风景区规划...

风景区规划规范
风景区规划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第1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 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 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并应遵循下列 第1.0.5条 原则: 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第1.0.6条 风景区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互协调。 第1.0.7条 风景区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第2章 术语 第2.0.1条 风景名胜区 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 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第2.0.2条 风景名胜区规划 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 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第2.0.3条 风景资源 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第2.0.4条 景物 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 第2.0.5条 景观 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第2.0.6条 景点 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第2.0.7条 景群 第2.0.8条 由若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 第2.0.9条 景区 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第2.0.10条 风景线 也称景线。由一连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线性风景形态或系列。 第2.0.11条 功能区 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主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 第2.0.12条 游人容量 第2.0.13条 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 第2.0.14条 在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优美、依靠当地资源与维护风景区正常运转 的前提下,一定地域范围内允许分布的常住居民数量。是限制某个地区过量发展生产或聚居人口的特殊警戒值。 第3章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第3.1.1条 基础资料应依据风景区的类型、特征和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调查提纲和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和典型调查。 第3.1.2条 应在多学科综合考察或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取得完整、正确的现状和历史基础资料,并做到统计口径一致或具有可比性。 第3.1.3条 基础资料调查类别,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 大 类 中类 小类 表3.1.3 小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000-1/100000; 一 1.地形图中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 、 小 大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 测 特大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量 航片、卫片、遥感影像图、地下岩洞与河流测图、资 2.专业图 地下工程 料 与管网等专业测图 1.气象资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料 冰冻等 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 温、洪水淹 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2.水文资二 规划、防洪 料 、 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自 泥石流、 然 水土流失等 与 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资 3.地质资要地质灾害 源 料 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条 补给条件 件 景源、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 能源、矿产 4.自然资资源等的分布、数量、开发利用价值等资料;自源资 然保护对象 及地段 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历史与文1.历史与化保护对象 文化 三 及地段 、 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人 育状况、自 文 2.人口资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料 与 构变化;游 经 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 济 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条 3.行政区村界、乡 件 划 界及其他相关地界 4.经济社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 会 景区范围的 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 区域规划、 相关专业考察报告及其规划 主要农林牧副渔和教科文卫军与工矿企事业单 位的现状及发 展资料。风景区管理现状 5.企事业单位 四 风景区及其可依托的城镇的对外交通运输和内1.交通运、 部交通运输的 输风 设 现状、规划及发展资料 施 风景区及其可以依托的城镇的旅行、游览、饮食、2.旅游设与 住宿、购 施 基 物、娱乐、保健等设施的现状及发展资料 础 工 程 3.基础工水电气热、环保、环卫、防灾等基础工程的现状 程 及发展资料 条 件 1.土地利 用 五 、 土 2.建筑工地 程 与 其 他 资 3.环境资 料 料 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更资料, 土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 各类主要建筑物、工程物、园景、场馆场地等项目的分布状 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体量、质量、特点等资料 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圾、灾变和 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地 方病及其他 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第3.1.4条 现状分析应包括:自然和历史人文特点;各种资源的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多重性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潜力、条件与利弊;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矛盾的分析;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社会与区域因素等五个方面。 第3.1.5条 现状分析结果,必须明确提出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动力、矛盾与制约因素、规划对策与规划重点等三方面 风景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应符合表3.2.3的 规定。 风景资源分类表 大中 类 类 小类 表3.2.3 1.(1)日月星光(2虹霞蜃景(3)风雨阴晴(4)气候景象(5)天自然声象(6)云雾景观(7)冰雪霜露(8)其他天景 景 (1)大尺度山地(2)山景(3)奇峰(4)峡谷(5)洞府(6)石2.一 林石景(7)沙景沙漠(8)火山熔岩(9)蚀余景观(10)洲岛地、 屿礁(11)海岸景观(12)海底地形(13)地质珍迹(14)其景 自 他地景 然 3.景 (1)泉井(2)溪流(3)江河(4)湖泊(5)潭池(6)瀑布跌水水源 (7)沼泽滩涂(8)海湾海域(9)冰雪冰川(10)其他水景 景 4.(1)森林(2)草地草原(3)古树古木(4)珍稀生物(5)植物 生生态类群(6)动物群栖息地(7)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 景 物景观 二 1.(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物园(5)庭宅、 园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8)其他园景 人 景 文 2.(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 景 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 源 筑 (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 3.(1)遗址遗迹(2)摩崖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刻(3)石窟(4)雕塑(5)纪念地胜(6)科技工程(7)游娱文体场地(8)其他胜迹 迹 4.(1)节假庆典(2)民族民俗(3)宗教 礼仪 关于商务司机的礼仪须知经典商务礼仪礼仪中的美术巫鸿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4)神话传说(5)风民间文艺(6)地方人物(7)地方物产(8) 其他风物 物 第3.2.4条 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 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 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表3.2.7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 标; 2.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标中选择。 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 综合评价层 赋值 项目评价权 层 重 表3.2.7 因子评价层 (1)欣赏价 值 (2)科学价?景感度?奇特度?完整度 值 ?科技值?科普值?科教值 1.景源价值(3)历史价70-80 ?年代值?知名度?人文值 70 值 ?生理值?心理值?应用值 (4)保健价?功利性?舒适度?承受力 值 (5)游憩价 值 (1)生态特?种类值?结构值?功能值 2.环境水平20-10 征 ?要素值?等级值?灾变率 2 (2)环境质?水电能源?工程管网?环 量 (3)设施状 况 (4)监护管 理 保设施 ?监测机能?法规配套?机构设置 (1)交通通 讯 ?便捷性?可靠性?效能 (2)食宿接?能力?标准?规模 待 3.利用条件 5 ?分布?结构?消费 (3)客源市?职能体系?经济结构?居场 民社会 (4)运营管 理 4.规模范围 5 (1)面积 (2)体量 (3)空间 (4)容量 第3.2.8条 风景资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 2.应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 3.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4.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5.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6.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7.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第3.2.9条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应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等三部分组成。评价分析应表明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分析;特征概括应表明风景资源的级别数量、类型特征及其综合特征。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3.3.1条 确定风景区规划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应依据以下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3.3.2条 划定风景区范围的界限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 2.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 3.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 第3.3.3条 风景区的性质,必须依据风景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来确定。 第3.3.4条 风景区的性质应明确表述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三方面内容,定性用词应突出重点、准确精炼。 第3.3.5条 风景区的发展目标,应依据风景区的性质和社会需求,提出适合本风景区的自我健全目标和社会作用目标两方面的内容,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2.充分考虑历史、当代、未来三个阶段的关系,科学预测风景区发展的各种需求; 3.因地制宜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使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功能安排和项目配置、人口规模和建设标准等各项主要目标,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步调相适应。 3.4 分区、结构与布局 第3.4.1条 风景区应依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及其存在环境进行合理区划,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 2.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 3.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线状等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第3.4.2条 根据不同需要而划分的规划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需调节控制功能特征时,应进行功能分区; 2.当需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时,应进行景区划分; 3.当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进行保护区划分; 4.在大型或复杂的风景区中,可以几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协调并用。 第3.4.3条 风景区应依据规划目标和规划对象的性能、作用及其构成规律来组织整体规划结构或模型,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规划内容和项目配置应符合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并能促进风景区的自我生存和有序发展; 2.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 3.解决各枢纽或生长点、走廊或通道、片区或网格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约束条件。 第3.4.4条 凡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风景区,或其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m2时,应进行风景区的职能结构分析与规划,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兼顾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和当地居民三者的需求与利益; 2.风景游览欣赏职能应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承受力; 3.旅游接待服务职能应有相应的效能和发展动力; 4.居民社会管理职能应有可靠的约束力和时代活力; 5.各职能结构应自成系统并有机组成风景区的综合职能结构网络。 第3.4.5条 风景区应依据规划对象的地域分布、空间关系和 风景区游人容量应随规划期限的不同而有变化。对一定规划范围的游人容量,应综合分析并满足该地区的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态允许标准应符合表3.5.1的规定; 游憩用地生态容量 用地类型 (1)针叶林地 (2)阔叶林地 (3)森林公园 (4)疏林草地 (5)草地公园 (6)城镇公园 (7)专用浴场 (8)浴场水域 (9)浴场沙滩 允许容人量和用地指标 (人/公顷) 2-3 4-8 <15-20 20-25 <70 30-200 <500 1000-2000 1000-2000 (m2/人) 5000-3300 2500-1250 >660-500 500-400 >140 330-50 >20 20-10 10-5 表3.5.1 2.游人容量应由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表示。 (1)一次性游人容量(亦称瞬时容量),单位以“人/次”表示; (2)游人容量,单位以“人次/日”表示; (3)游人容量,单位以“人次/年”表示。 3.游人容量的计算方法宜分别采用: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综合平衡法,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3.5.1.1: 游人容量计算一览表 表3.5.1.1 4.游人容量计算宜采用下列指标: (1)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m2/人。 (2)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其中: 主景景点:50-100m2/人(景点面积); 一般景点:100-100m2/人(景点面积); 浴场海域:10-20m2/人(海拔0~-2以 风景区总人口容量测算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规划地区的居住人口密度超过50人/km2时,宜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 2.当规划地区的居住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m2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 3.居民容量应依据最重要的要素容量分析来确定,其常规要素应是:淡水、用地、相关设施等。 第3.5.3条 风景区人口规模的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口发展规模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 2.一定用地范围 风景区 风景区的生态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控制和降低人为负荷,应分析游览时间、空间范围、游人容量、项目 风景区的生态分区应符合下列原则: 1.应将规划用地的生态状况按四个等级分别加以标明; 2.生态分区的一般标准应符合表3.5.6的规定; 生态分区及其利用与保护措施 生态分区 大气 水域 土壤植被 × × 危机区 -或+ × × -或+ × × 不利区 -或+ × -或+ -或+ - 稳定区 - - + 有利区 - + + - - + + + - + × × × -或+ -或+ × - + - + + + - 需规定人为压力的限度,根据需要而确定自 然保护措施 应限制发展,对不利状态的环境要素要减轻 其人为压力,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 要稳定对环境要素造成的人为压力,实施对 其适用的自然保护措施 应完全限制发展,并不再发生人为压力,实施 综合的自然保育措施 环境要素状况 利用与保护措施 表3.5.6 × -或+ -或+ 3.按其他生态因素划分的专项生态危机区应包括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卫生防疫条件、自然气候因素、振动影响、视觉干扰等 风景区规划应控制和降低各项污染程度,其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2.地面水环境质量一般应按CB3838-88中规定的第一级标准执行,游泳用水应执行GB9667-88中规定的标准,海水浴场水质标准不应低于GB3097-82中规定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应符合GB5749-85中的规定; 3.风景区室外允许噪声级应低于CB3096-93中规定的“特别住宅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 4.放射防护标准应符合GBJ8-74中规定的有关标准。 4.1 保护培育规划 第4.1.1条 保护培育规划应包括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划定保育范围,确定保育原则和措施等基本内容。 第4.1.2条 风景保护的分类应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生态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对风景区内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生态保护区。 (2)在生态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2.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 (2)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3.史迹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在风景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 (2)在史迹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4.风景恢复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对风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例如森林与植被、水源与水土、浅海及水域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岩溶发育条件等,宜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 (2)在风景恢复区内,可以采用必要技术措施与设施;应分别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设施,严禁对其不利的活动。 5.风景游览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对风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集中地,可以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 (2)在风景游览区内,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应分级限制机动交通及旅游设施的配置。并分级限制居民活动进入。 6.发展控制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上述五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应划为发展控制区。 (2)在发展控制区内,可以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以安排同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应分别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与内容。 第4.1.3条 风景保护的分级应包括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等四级内容,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特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风景区内的自然保护核心区以及其他不应进入游人的区域应划为特级保护区。 (2)特级保护区应以自然地形地物为分界线,其外围应有较好的缓冲条件,在区内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 2.一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宜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 (2)一级保护区 游赏项目内容可在表4.2.4中择优并演绎。 游赏项目类别表 游赏类别 1.野外游 憩 2.审美欣 赏 游赏项目 ?消闲散步?郊游野游?垂钓?登山攀岩?骑驭 ?揽胜?摄影?写生?寻幽?访古 ?寄情?鉴赏?品评?写作?创作 表4.2.4 3.科技教 育 4.娱乐体 育 5.休养保 健 6.其他 ?考察?探胜探险?观测研究?科普?教育 ?采集?寻根回归?文博展览?纪念?宣传 ?游戏娱乐?健身?演艺?体育?水上水下运动 ?冰雪活动?沙草场活动?其他体智技能运动 ?避暑避寒?野营露营?休养?疗养?温泉浴 ?海水浴?泥沙浴?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 ?民俗节庆?社交聚会?宗教礼仪?购物商贸?劳 作体验 第4.2.5条 风景单元组织应把游览欣赏对象组织成景物、景点、景群、园苑、景区等不同类型的结构单元,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据景源内容与规模、景观特征分区、构景与游赏需求等因素进行组织; 2.使游赏对象在一定的结构单元和结构整体中发挥良好作用; 3.应为各景物间和结构单元间相互因借创造有利条件。 第4.2.6条 景点组织应包括景点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景点的主、次、配景和游赏序列组织;景点的设施配备;景点规划一览表等四部分。 第4.2.7条 景区组织应包括:景区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景区的结构布局、主景、景观多样化组织;景区的游赏活动和游线组织;景区的设施和交通组织要点等四部分。 第4.2.8条 游线组织应依据景观特征、游赏方式、游人结构、游人体力与游兴规律等因素,精心组织主要游线和多种专项游线,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游线的级别、类型、长度、容量和序列结构; 2.不同游线的特点差异和多种游线间的关系; 3.游线与游路及交通的关系。 第4.2.9条 游程安排应由游赏内容、游览时间、游览距离限定。游程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一日游:不需住宿,当日往返; 2.二日游:住宿一夜; 3.多日游:住宿二夜以上。 4.3 典型景观规划 第4.3.1条 风景区应依据其主体特征景观或有特殊价值的景观进行典型景观规划。应包括典型景观的特征与作用分析;规划原则与目标;规划内容、项目、设施与组织;典型景观与风景区整体的关系等内容。 第4.3.2条 典型景观规划必须保护景观本体及其环境,保持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应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典型景观的特征及价值,突出特点,组织适宜的游赏项目与活动;应妥善处理典型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关系。 第4.3.3条 植物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1.维护原生种群和区系,保护古树名木和现有大树,培育地带性树种和特有植物群落; 2.因境制宜地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大林地,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优势,改善风景区的生态和环境; 3.利用和创造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或景点,重视植物的科学意义,组织专题游览环境和活动; 4.对各类植物景观的植被覆盖率、林木郁闭度、植物结构、季相变化、主要树种、地被与攀缘植物、特有植物群落、特殊意义植物等,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的控制性指标及要求; 5.植物景观分布应同其他内容的规划分区相互协调;在旅游设施和居民社会用地范围内,应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绿地率或高覆盖率控制区。 第4.3.4条 建筑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维护一切有价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环境,严格保护文物类建筑,保护有特点的民居、村寨和乡土建筑及其风貌; 2.风景区的各类新建筑,应服从风景环境的整体需求,不得与大自然争高低,在人工与自然协调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建筑景观和景点; 3.建筑布局与相地立基,均应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 4.对风景区内各类建筑的性质与功能、内容与规模、标准与档次、位置与高度、体量与体形、色彩与风格等,均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措施; 5.在景点规划或景区详细规划中,对主要建筑宜提出:(1)总平面布置;(2)剖面标高;(3)立面标高总框架;(4)同自然环境和原有建筑的关系等四项控制措施。 第4.3.5条 溶洞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1.必须维护岩溶地貌、洞穴体系及其形成条件,保护溶洞的各种景物及其形成因素,保护珍稀、独特的景物及其存在环境; 2.在溶洞功能选择与游人容量控制、游赏对象确定与景象意趣展示、景点组织与景区划分、游赏方式与游线组织、导游与赏景点组织等方面,均应遵循自然与科学规律及其成景原理,兼顾洞景的欣赏、科学、历史、保健等价值,有度有序地利用与发挥洞景潜力,组织适合本溶洞特征的景观特色; 3.应统筹安排洞内与洞外景观,培育洞顶植被,禁止对溶洞自然景物滥施人工; 4.溶洞的石景与土石方工程、水景与给排水工程、交通与道桥工程、电源与电缆工程、防洪与安全设备工程等,均应服从风景整体需求,并同步规划设计; 5.对溶洞的灯光与灯具配置、导游与电器控制,以及光象、音响、卫生等因素,均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要求及配套措施。 第4.3.6条 竖向地形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1.维护原有地貌特征和地景环境,保护地质珍迹、岩石与基岩、土层与地被、水体与水系,严禁炸山采石取土、乱挖滥填盲目整平、剥离及覆盖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污染环境; 2.合理利用地形要素和地景素材,应随形就势、因高就低地组织地景特色,不得大范围地改变地形或平整土地,应把未利用的废弃地、洪泛地纳入治山理水范围加以规划利用; 3.对重点建设地段,必须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得套用“几通一平”的开发模式,应统筹安排地形利用、工程补救、水系修复、表土恢复、地被更新、景观创意等各项技术措施; 4.有效保护与展示大地标志物、主峰最高点、地形与测绘控制点,对海拔高度高差、坡度坡向、海河湖岸、水网密度、地表排水与地下水系、洪水潮汐淹没与浸蚀、水土流失与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灾变等地形因素,均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 5.竖向地形规划应为其他景观规划、基础工程、水体水系流域整治及其他专项规划创造有利条件,并相互协调。 4.4 游览设施规划 第4.4.1条 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规划应包括游人与游览设施现状分析;客源分析预测与游人发展规模的选择;游览设施配备与直接服务人口估算;旅游基地组织与相关基础工程;游览设施系统及其环境分析等五部分。 第4.4.2条 游人现状分析,应包括游人的规模、结构、递增率、时间和空间分布及其消费状况。 第4.4.3条 游览设施现状分析,应表明供需状况、设施与景观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4.4.4条 客源分析与游人发展规模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分析客源地的游人数量与结构、时空分布、出游规律、消费状况等; 2.分析客源市场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3.预测本地区游人、国 第4.4.5条 游览设施配备应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等八类相关设施。应依据风景区、景区、景点的性质与功能,游人规模与结构,以及用地、淡水、环境等条件,配备相应种类、级别、规模的设施项目。 1.旅宿床位应是游览设施的调控指标,应严格限定其规模和标准,应做到定性、定量、定位、定用地范围,并按(4.4.5-1)式计算。 床位数,平均停留天数×年住宿人数/年旅游天数×床位利用率 (4.4.5-1) 2.直接服务人员估算应以旅宿床位或饮食服务两类游览设施为主,其中,床位直接服务人员估算可按(4.4.5-2)计算: 直接服务人员,床位数×直接服务人员与床位数比例 (式中,直接服务人口与床位数比例:1:2-1:10) 第4.4.6条 游览设施布局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应方便游人,利于发挥设施效益,便于经营管理与减少干扰。应依据设施 第4.4.7条 旅游基地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应有一定的用地规模,既应接近游览对象又应有可靠的隔离,应符合风景保护的规定,严禁将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保健、机动交通等设施布置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地段; 2.应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依托 现有游览设施及城镇设施; 3.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于建设的地段。 第4.4.8条 依风景区的性质、布局和条件的不同,各项游览设施既可配置在各级旅游基地中,也可以配置在所依托的各级居民点中,其总量和级配关系应符合风景区规划的需求,应符合表4.4.8的规定。 游览设施与旅游基地分级配置表 表4.4.8 (4.4.5-2) 4.5 基础工程规划 第4.5.1条 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应包括交通道路、邮电通讯、给水排水和供电能源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防洪、防火、抗灾、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 第4.5.2条 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的要求; 2.同风景区的特征、功能、级别和分区相适应,不得损坏景源、景观和风景环境; 3.要确定合理的配套工程、发展目标和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 4.对需要安排的各项工程设施的选址和布局提出控制性建设要求; 5.对于大型工程或干扰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及其规划,应进行专项景观论证、生态与环境敏感性分析,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4.5.3条 风景区交通规划,应分为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两方面内容。应进行各类交通流量和设施的调查、分析、预测,提出各类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内容。 1.对外交通应要求快速便捷,布置于风景区以外或边缘地区; 2.内部交通应具有方便可靠和适合风景区特点,并形成合理的网络系统; 3.对 风景区内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应在表 4.5.8中选用,并以下限标准为主。 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 表4.5.8 4.6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4.6.1条 凡含有居民点的风景区,应编制居民点调控规划;凡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风景区,必须编制居民社会系统规划。 第4.6.2条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包括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经营管理与社会组织;居民点性质、职能、动因特征和分布;用地方向与规划布局;产业和劳力发展规划等内容。 第4.6.3条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适合风景区特点的社会运转机制; 2.建立合理的居民点或居民点系统; 3.引导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向。 第4.6.4条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科学预测和严格限定各种常住人口规模及其分布的控制性指标;应根据风景区需要划定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和居民控制区。 第4.6.5条 居民点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相互协调,对已有的城镇和村点提出调整要求,对拟建的旅游村、镇和管理基地提出控制性规划纲要。 第4.6.6条 对农村居民点应划分为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和聚居型等四种基本类型,并分别控制其规模布局和建设管理措施。 第4.6.7条 居民社会用地规划严禁在景点和景区内安排工业项目、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地,不得在风景区内安排有污染的工副业和有碍风景的农业生产用地,不得破坏林木而安排建设项目。 4.7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4.7.1条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风景与旅游发展战略为基本依据,形成独具风景区特征的经济运行条件。 第4.7.2条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应包括经济现状调查与分析;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经济结构及其调整;空间布局及其控制;促进经济合理发展的措施等内容。 第4.7.3条 风景区经济引导方向,应以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结合为原则,提出适合风景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及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步骤和措施。 第4.7.4条 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各主要产业的发展内容、资源配置、优化组合及其轻重缓急变化; 2.明确旅游经济、生态农业和工副业的合理发展途径; 3.明确经济发展应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 第4.7.5条 空间布局合理化应包括以下 第4.8.9条 土地利用规划应扩展甲类用地,控制乙类、丙 类、丁类、庚类用地,缩减癸类用地。 风景区用地平衡表 序 号表4.8.6 备 注 风景区用地分类表 表4.8.7 4.9 分期发展规划 第4.9.1条 风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应符合以下规定: 1.第一期或近期规划:5年以内; 2.第二期或远期规划:5-20年; 3.第三期或远景规划:大于20年。 第4.9.2条 在安排每一期的发展目标与重点项目时,应兼顾风景游赏、游览设施、居民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风景区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 第4.9.3条 近期发展规划应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主要内容,并应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布局、投资估算和实施措施等。 第4.9.4条 远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应使风景区内各项规划内容初具规模。并应提出发展期内的发展重点、主要内容、发展水平、投资框算、健全发展的步骤与措施。 第4.9.5条 远景规划的目标应提出风景区规划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和目标。 第4.9.6条 近期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应包括风景游赏、游览设施、居民社会三个职能系统的内容以及实施保育措施所需的投资。 第4.9.7条 远期规划的投资框算应包括风景游赏、游览设施两个系统的内容。 第5章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第5.0.1条 风景区规划的成果应包括风景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四个部分。 第5.0.2条 规划文本应以法规条文方式,直接叙述规划主要 规划设计的主要图纸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风景区总体规划图纸规定 表5.0.4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附录A.0.1条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 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第附录A.0.2条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 符合„„的规定”。
本文档为【风景区规划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1-04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