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举报
开通vip

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摘 要 潍坊地区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区,其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建国初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贸工农 一体化、九十年代的经济大合唱,到二十一世纪的农业产业化,潍坊地区的农业 发展较之全国全省其它地区而言,既存在着共同性,又有着其内在发展的独特个 性。文章运用史论结合、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 上,着重通过对潍坊地区从建立农业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到完全实现高级合作 化...

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摘 要 潍坊地区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区,其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建国初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贸工农 一体化、九十年代的经济大合唱,到二十一世纪的农业产业化,潍坊地区的农业 发展较之全国全省其它地区而言,既存在着共同性,又有着其内在发展的独特个 性。文章运用史论结合、以点带面的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 上,着重通过对潍坊地区从建立农业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到完全实现高级合作 化的历史进程的描述,并通过对这三个历史进程的理顺,提炼出在各个进程中潍 坊地区不同于全省乃至全国的个性特点。在对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 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后,就解决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进行分 析研 究。通过梳理成绩,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不足,对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做一历史评价。 最后,力图将建国初期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个点,结合全省乃至全 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这个面,在总结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围绕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生 产力的发展,发展农业经济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注重引导、而不是搞强迫 和命令,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互助合作、走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科学经 营新路,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要正确处理几个方面的关系,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要着力在农业发展上下功夫等五个方面展开深层次思考,同时,在思 考的过程中,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道路的选择作一些理性探讨。可以说, 对这一时期的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 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则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农业合作化的政策依据、 实施 的步骤、方针、政策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佐证材料;二则通过对这一发展 历程的追述,对今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在深层次思考的基础上,提供一 点借鉴。今天潍坊农业的发展之所以取得如些骄人的成绩,不敢说完全与此有关, 但至少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潍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Fromthesocialagriculturalreforminearlyl950’StOtheintegratedtrade, industryandagricultureinl980’S,tothecooperationofvariouseconomiesin1990’S, andevenuptotheindustrializedagricultureinthe21甄century,thedevelopmentof agriculturalindustryinWeifangrea,whereagriculturehasbeenaccountin gfora majorp oportionof ndustries,hasbeengettingcloseattentionfrompeopleofall circles(Thedev lopmentofagriculturalindustryinWeifangrea,comparedtothatin othera easinChina,hasitSownidentitiesasw llasthecommonones(First,based onthefirst-handmaterials,usinganoverallstudymethod, byanalyzingmainlythe threeagriculturalprocedures??theagriculturalproductivemutual?assistancegroup, thetrialofpreliminarycommunityandthecompleteadvancedcooperation, thewriter drawstherespectiveagriculturalidentitiescontrastedtO hoseinShandongProvince aswellasinChina(Second, thewriterassesseshistoricallythesocialagricultural refonninWeifangreabysystematicallyan yzingitsproblemsaswellasthe 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Finally,comparingthesocialagriculturalreformin Weifangreawitht atofShandongProvinceandthewholecountry,byanoverall summaryofthe xperiencesa dlessonsfromthesocialgriculturalreformin Weifangrea,thewriterthinksandarguesdeeplyon,amongtherthings,the followingf veaspects: 1thereformandimprove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ion relationsmustcatchupwithandimprovethed velopmentofproductionforces,2to respectthefarmer’Swillingnessa dchoicesindevelopingagriculturaleconomy, attachingimportancetOguidinga dleadingthemratherthancommandingand forcingthem(3ThedirectionofChines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stohelpand cooperatewi heachother, alonganewscientificoperatingroadoforganization, intensityandmarket,4Todealpr perlywithrelationsofseveralaspectsinorderto improvethehelpandcooperationinagriculturalproductioninnewsituations,5To concentrateonthed velopmentofagriculturein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 Meanwhile,thewri erp obesrationallyintothechoosingoftheproperformsand approachesnec saryforthesocialagdculturalreform( Inshort,thesystematicalstudythesocialagriculturalreforminWeifangreais ofpracticallyaswellastheoreticallymportance(Itprovidesh oreticalandpractical evidencestotherightnessofthebasisnformulatinggriculturalcooperati onpolicy andthegeneralandspecificpoliciesoncemed, aswellasthenforcementprocedures atthattime(Andthexperiencesa dl sonssummedupfromthestudywillbegood referenceforUSinthedeepdevelopmentofouragriculture, thecountrysideandth lifeofthepeasants( Keywords:Weifang;thesocialagriculturalreform; experiencesa dl sons 4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盗皇重盏日 期:趔!!兰:竺: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l邈导师签名:弛日 期:递:竺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选题意义 引 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一直是倍受重视的,近年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实施的“三农一政策,可以说惠及了广大农民,但农业的发展究竟应该走 一条怎样的道路才能更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同时又集中体现国家和集体的利 益,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需要我们对中国农 业发展的历史进行 反思 小班合家欢主题反思小班合家欢主题审议反思小班合家欢反思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尤其是建国初期农业 社会主义改造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更是值得我们今天去总结和反思。 潍坊地区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区,其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建国初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贸工农一 体化、九十年代的经济大合唱,到二十一世纪的农业产业化,潍坊地区的农业发展 较之全国全省其它地区而言,既存在着共同性,又有着其内在发展的独特个 性。 本文试图从建国初期潍坊地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历程入手,对潍坊 地区建国初期农业的发展做一些较为理性的思考,一则冀望能为当时中国共产党 制定农业合作化的政策依据、实施的步骤、方针、政策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提 供佐证材料;--HlJ想通过对这一发展历程的追述,对今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 展,在深层次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提供一点借鉴。 二研究现状 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特别是近十年来, 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如李安增、陈招顺的l:对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的再评价》《经济评论》1998年第6期、王善中的中国共产党在农业合 作化问题上的曲折认识》党史研究资料》2000年第3期、温小雁的对农业 合作化速度过快原因的分析》历史教学》2000年第7期、叶昌友的《廖鲁言 与农业合作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7期、江红英的《试析土改后农 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道路选择》《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朱缨宾的农 业合作化迅速完成的农【屯心理分析》《tit纪桥》2003年第3期、武力的 《略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作化初期党对农业问题的三点认识》《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2期、余 君、丁桂平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必然性问题再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 年第2期、陈国清的《农业社会丰义改造后期急躁冒进原因探析》《武汉大学 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6期》、黄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国家工业化 的战略决策》桂海论丛》2006年第4期、罗平汉的《“小脚女人一??毛泽 东对邓子恢的批判》‘文史精华》2006年第5期、邵建光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中阶级关系若干阉题的再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6期等文章从 不同侧面就全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论述;这一时期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进 行研究的专著主要有高化民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版、罗平汉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叶扬兵 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等。 但上述论文、专著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国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真正对地 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近十年来比较系统的成果仅有中 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湖北农业合作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 版、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枣庄市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文 史出版社,2007年版等。单就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问 题的研究而言,研究者及研究成果都较少。 尽管潍坊地区从历史上看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区,但可能是基于行政辖区沿 革“’的问题,人们对此关注的程度并不大,只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贸工农一体 化、九十年代的经济大合唱出现后,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展开了探讨与 1潍坊地区的行政区划在建国前至1956年经历了多次调整:1948年6月,中共昌潍地委、昌潍行政专 员公署在昌乐县城成立,辖昌乐、寿光、安丘,后又划入益临、潍县、益都。7月,寿光县划为寿光、寿 南两县,同时成立益临县。1949年9月,胶高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入高密县、胶县。1950年1月,莒北 县撤销,其所辖枳沟、贾悦、金墩、太平、清河、荆山等6个区划入诸城县。2月,潍南县并入潍北县, 隶属昌潍专区。5月,中共山东分局发出‘关于撤销行政公署合并专区及调整若干市、县行政区划的决定》, 经调整。昌潍专区共辖潍县、昌乐、安丘、丘南、益临、益都、临朐、寿光、寿南、昌邑、昌南、潍安, 潍北、益寿14个县和潍坊专辖市,共145个区。地委、专署于5月迁至潍 坊市博古街,改为中共昌潍地 方工作委员会、昌潍专区行政专员公署。6月,中共清河地委、专署撤销,羊口盐场管理处划归中共吕潍地 委、专署领导。1952年6月,益临县撤销,分别并入益都、临朐、昌乐3县。益寿县撤销,分别并入益都、 寿光、寿南3县。潍安县撤销,羊角沟镇改为羊角沟特区县级,直属昌潍专区。1953年7月,临淄县划 归昌潍专区;潍北县撤销,并入潍县:丘南县撤销,并入安丘县;寿南县撤销,并入寿光县。至此,昌潍 专区F辖益都、寿光、安丘、临朐、昌邑、昌南、昌乐、潍县、潍坊、临淄、羊角沟等11个县市区。1955 年3月,撤消羊角沟区,划归寿光县,将博IIl县划归昌撵专区。1956年3月,胶州专区撤销,其所辖高密、 诸城、胶南、胶县,五莲、藏马6县划归昌潍专区。后藏马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胶南、诸城、五莲3( 县;昌南县撤销,并入昌邑县。平度县划归昌潍专区。至1956年底。昌潍专区潍坊市辖1市15县, 即潍坊11i、潍县寒亭、临胸县、临淄县、诸城县、昌邑县、益都县、平度县、博山县源泉、高密 县、寿光县、胶县、安丘县、胶南县王戈庄,昌乐县、五莲县洪凝(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对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系统研究,目前能够见到 的成果,仅有葛凤春先生的‘昌潍专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该文只是 简要叙述了建国初期昌潍专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建立农业互助合作组 织、试办农业初级合作社,到实现农业高级合作化的历程,对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合作化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展开论述。另外,当年运动的一些参与者也 对当地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了回忆和阐述,如赵永太的‘全县最早的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成立始末》临朐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1991年版、王赓楷的徐 家村农业合作化史1950?1985:寿光文史资料汇编》第626_?-642页, 2002年12月版等;其他现存的零星资料大都保存于潍坊市档案馆,这些资料 从不同侧面描述了昌潍专区农业合作化的不同进程,但不系统,而且多为叙述性 的,分析研究较少。因此可以说,对这一时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 系统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搜集、研究发现,潍坊地区农业的发展一直具有良好的基 础和连续性。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贸工农一体化的开展、九十年代经济大合唱 的奏响首先出现在潍坊地区不是偶然的,这与潍坊地区自建国以来对农业发展的 高度重视和因地制宜的农业政策是分不开的。本文运用史论结合、以点带面的研 究方法,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建国初期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作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撰写本文的大体思路是:把建国初期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放到全国农 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下,着重通过对潍坊地区从建立农业互助组、试办农 业初级社,到完全实现高级合作化的历史进程的描述,并通过对这三个历史进程 的理顺,提炼出在各个进程中潍坊地区不同于全省乃至全国的个性特点。在对农 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后,就解决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而 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梳理成绩,分析不足,对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做一历史评价。最后,力图将建国初期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 个点,通过这个点,结合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这个面,在总结潍坊 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 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农业经济要尊重农民的意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愿和选择、注重引导、而不是搞强迫和命令,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互助合作、 走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科学经营新路,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要 正确处理几个方面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在农业发展上下功夫等五 个方面展开深层次思考,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 道路的选择作出一些理性思考,以期对潍坊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其它地区农业的 发展提供些许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 ! i?量?量?皇|詈?罾?鼍??鲁?曾|曼量置舅量皇?奠?????????量量鲁量曹?E皇鼍鼍奠 一、建国初期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按照自愿互利、典 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通过合作化道路,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逐步将土 地、耕畜、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由农民个体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把农民个体 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从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一场在 农村消灭私有制的深刻变革,是中国共产党继土地改革运动以后,在农村领导农 民开展的又一场伟大运动,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地区当 时又称昌潍专区,下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作为当时整个国家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的一部分,也是通过这一过程引导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只不过当 时的潍坊地区同全国其它地方比起来,改造有较好的历史基础而已。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一直延续着封建土地所有制,潍坊地区和全国各地一 样,占农村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农民,只占有少量的土地,大量的土地却掌握在极 少数的地主、富农手里。据史料记载,全省闻名的潍城地主丁、郭、陈、张四大 家,即占有土地4万多亩当时整个潍城区土地不到Il万亩,不仅遍布城郊, 且远及安丘、诸城、莒县,佃户3千多户,年收租高达400多万斤。潍县二区望 留的关队集等三个村共有土地3600亩,仅6户地主、富农就占去3000亩,占 三个村土地总数的83(3,。“’益都县弥河区贾庙村3户地主拥有土地2000余亩, 仅“三寡妇”一家就有1000多亩,而100多户贫农却户均土地l亩。‘2’在这种 极不合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只有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 生,其劳动成果一般被剥削去5卜80,,‘3’封建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 力,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潍坊地区党组织在潍坊境内部分抗日根据地寿 光、益l临等县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特别是贫 雇农的压迫和剥削,初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保证了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抗日 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下半年,按照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的部署,地处 潍坊 1潍城文史资料'第九辑第l页,潍城区政协文史委编,1994年lO月出版 2‘青州市志'第205页。青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 3‘潍坊市志'上第17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境内解放区的益都、寿光、益寿、昌北、昌南、潍北、潍南、临朐、诸城等县, 在各自上级区党委的指导下,按照“二五减租一、“分半计息一的标准开展了减租 减息,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焕发了生产积极性,仅据寿光县城关、南丰、田柳、 弥镇等区的统计,“双减”工作进行一个月,就有237户佃农减了租,23595户 减了息,从高利贷者手中抽回息金2000余万元,从恶霸手中收回现金224万元、 粮食1550斤、土地1200亩、若干头大牲畜和部分农具。‘1’通过近半年的运动, 不仅初步建立和巩固了解放区的基层政权,而且为不久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打下 了基础。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 四指示》后,按照华东局的部署,自6月份开始,潍坊境内解放区的昌北、昌 南、潍北、潍南、益寿、寿光、益都、诸城、临朐等县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了 土地改革运动。至1946年底,大部分县的解放区完成了土改任务,据不完全统 计,潍安县土改对象1145户,被改出土地57759亩、房屋3742间、粮食117910 斤、现款117910元,有8206户无地或少地的的贫困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 款;临朐县占全县三分之二的区参加了土改,土改中共征收没收土地100339亩, 房屋8170间,牲畜189头,农具1707件,粮食372756斤;诸城县在老区中确 定土改对象4159户,改出土地1174202亩,房屋59319间,牲畜9055头,农具 25115件,粮食15069000斤,分配给了76673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寿光县参 加土改的537个村,改出土地28000亩和部分生产、生活资料,15800多户贫苦 农民分到了土改果实。‘2’由于当时仍处于战争环境,潍坊地区全境尚未完全解放, 有的县土改未全面展开,有的县仅在部分村庄展开,很多政策界限还不十分明确, 具体操作办法各不相同,加上前期土改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广大农村的生产力并 没有得到完全解放,相当多的农村土地、财产仍大量为地主、富农所有,贫雇农 的要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1947年2月,鉴于在解放区党的基础不够巩固,贫雇农的优势没有树立起 来,群众发动得不够广泛、深入,土改不很彻底和边沿地区土改基本没有展开的 实际,中共华东局于2月21日和5月4日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各解放区采取较 为公平合理的办法,进行土地复查,纠正土地分配中富农路线的倾向和消灭赤贫 现象。根据这些指示,潍坊境内各级党组织检查了土改中的不彻底问题,对所分 配的土地、浮财、牲畜、农具等进行了清理。在新解放区和边沿地区,按照“抽 (’12‘中共潍坊地方史第1卷第203、215页,红旗出版牡1997年9月出版 l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补少、抽肥补瘦一的原则对土地进行调整,使贫雇农获得了较多较好的土地。 1947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潍坊境内各解放区继 续进行土改复查,全部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和财产,按人口重新分配,给地主、 富农与农民数量相等或略低于农民的土地。这次土改,由于对不彻底的程度估计 过重,贯彻了“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的指导思想,多数解放区出现了过火的 行为,发生了搿左一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地主富农打击过度,各县出现对地 主富农乱打、乱抓、乱杀现象,很多地方将地主富农不加区别一律扫地出门,不 给地主分地,给富农分坏地,使他们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诸城县“全县12个 区,各区杀人都在百人以上,有的区多达六七百人一“’;严重侵犯中农利益, 很多地方将部分中农错划为地主或富农,列为斗争对象,相当一部分中农的土地、 财产被分,受到侵犯,甚至有的中农被扫地出门。 ?1948年4月潍县战役后,潍坊附近出现了20000多平方公里、200万人口 的 新解放区。‘2’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共昌潍地委、昌潍行政专员公署先后于6月、 7月份成立,潍坊地区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安定时期。中共潍坊地区党组织随 即在新解放区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发展农业生产。从新解放区的特点出 发,昌潍地委认真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关于1948年土改与整党的指示和毛泽东在 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按照华东局对新解放区确定的任务,要求各地在执行 中,要以减租减息为中心。到1948年底,各县的减租减息工作全面铺开,从而 削弱了农村的封建势力,为下一步的土地改革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处于老解放 区、半老解放区的诸城、寿光、益寿、昌北、昌南、潍北、潍南、高密、临朐等 地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提倡“亲帮亲,邻帮邻,对门帮对门一的做法,发动户与 户、村与村、乡与乡之间互相接济,同时,发动解放区群众按照搿自愿结合"、 “等价交换一、“公平合理一的原则,发展变工互助,建立临时性、季节性 互助组, 调剂人力、畜力,解决有人无耕畜或有耕畜无劳力的困难。临朐县在1948年秋 种中组织变工组266个,伙工组2485个;高密县成立生产推进社,从外地调进 牲畜、农具,以低子市场价1卜15,的价格卖给农民,并供应农民优良品种。o’ 总起来看,潍坊地区建国前的土地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相当多的土 地、财产尚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根据1950年潍坊地区土地改革前的调查,全 1‘诸城县的士改和土改复查运动'中共诸城市委党史委 23‘中共潍坊地方史第1卷第260、277页,红旗出版杜l鳕7年9月出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农村地主占总人口的2(61,,占有全区总耕地的23(47,,人均耕地25(19亩: 而占全区农村总人口49(01,的贫农和雇农,仅占有全区总耕地的26(98,,人均耕 地1(54亩。地主、富农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48,,占有房屋511567间、大牲 畜43010头、主要农具117632件。“’ 1950年冬,中共昌潍地委在先后结束了在老解放区潍北县华疃村和新解放区 潍县坟庄乡的土改试点后,组织8000余人的工作队,分3批奔赴新解放区、恢 复区和老解放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土改工作在宣传政策、整顿组织、 ?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划分阶级成分、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没收和征收地主富农 土地财产进行合理分配、确定地权、颁发土地证等步骤进行,在老解放区主要进 行结束土改的工作,分给农民的土地保持原状,确定地权,对遗留问题本着落实 政策、加强团结、利于生产的原则调整解决:恢复区在保护土改成果的基础上, 处理地主、富农倒算及非法分散隐瞒财产问题;新解放区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规定的方针、政策,进行土改。至1951年底,潍坊地区的土地改 革胜利完成。据统计,整个潍坊地区在土改中有573122户贫雇农分得了土地、 房屋和主要农具,全区地主的3074644亩耕地、16163头大牲畜、184557间房屋、 15236961斤粮食被没收。‘2’ 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解决了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无地和少地 ,的农民分得了土地、粮食、农具和耕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广大农村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从而促进和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到1951年底,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994620吨达到1243345 吨,亩产由1949年的78(1公斤达到98(7公斤,农民人均粮食262(4公斤,分别 比1949年增长25,、26(4,和18,。‘3’ 土地改革完成后不久,潍坊地区农村又出现了新问题。由于土地改革基本上 是按人口平分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而富裕中农的土地不动,允许他们占有比贫 雇农较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这样,土改之后,贫下中农和中农的经济地位仍有 差别,很多贫雇农没有牲畜和大农具,更何况他们一家一户独自进行生产,不少 农户缺耕畜少农具,生活、生产上仍存在不少困难,不仅缺口粮,种子、肥料等 等也有很大的不足。据1951年底潍坊地区土地改革后的统计,贫雇农平均每户 123‘潍坊市志'上第175页、176页、17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占有土地10(8亩、房屋3(9间、大牲畜O(3头、主要农具0(6件,中农平均每 户占有土地12亩、房屋4(9间、大牲畜0(4头、主要农具0(8件,十同土改前 相比,尽管贫雇农的生活和生产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产的 需要。而且,小农经济分散落后的弱点,使其无力抗御自然灾害、疾病、丧亡等 事故,更无力兴修农田搞基本建设。土地改革后的潍坊地区农村j同全国许多地 区一样,个体农民“维持生产尚且不易,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发展 多种经营更加困难。一‘2’这种不稳固的小农经济导致各地很快出现买卖土地、 雇工、乃至放高利贷等走回头路的现象。土地改革虽然铲除了土地占有的不公平, 但是却保留了土地私有和买卖转让的制度,这就导致了农民之间因各种差异和意 外因素而发生经济上的分化,一些富裕中农力求使自己成为富农,一些贫农因各 种原因而出卖土地,成为雇农,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发生了;而且,新 富农 因为适应小农经济自发的发展规律而在农民中的影响在增加。如果听任这种两极 分化现象的发展,破产的贫雇农将对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不满,向资本主义发展 的富裕农民也会对国家不满,工农联盟就有破裂的危险。由于商业利润高于农业, 土改后的部分农村,由于一时放松了对农民的教育,不少农民自发地弃农经商, 使农业不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的矛盾更趋尖锐,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之前,农民中 有囤粮惜售,甚至拒绝将余粮卖给国家的情况,集中暴露了小农自发的资本主义 趋势。只有把小农经济组织起来,直接同国家建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划相联系,才能割断农民同 资本主义的联系,从经济上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贫雇农为了克服生产上的困难, 摆脱生活上的贫困,迫切要求开展互助合作,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可以说,只有 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才能使他们尽快增加生产,共同富裕, 避免有些农民重新借贷,甚至出卖土地,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建国初期开展的这次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没有像俄国那样实行 土地国有,而是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因此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对此, 包括中共潍坊地区各级党组织在内的中国共产党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历史的经 验也使各级党组织注意到: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民在历史上就有亲戚乡邻 (间互帮互助的悠久传统,翻身解放后的他们出于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人人平等理想 1‘潍坊市志上第176页‘全地区土改后各阶层土地占有土地、财产统计表',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年出版 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300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 1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m i (((( m毫量鲁曼?罾皇???量???_ 的追求,出于对引导他们获得解放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信任,有要求“组织起 来"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也认识到,由于当时薄弱的工业化基础, 虽缺乏拖拉机等这些庞然钢铁大物作为吸引个体农民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有小农 经济特有的顽强生命力这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深沉淀在农民心中的“发家致 富一的个体积极性。?’但是,建国后特别是土地改革完成后,新中国农业的道路 如何走,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个体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由穷变富,而组织 起来的远景目标,是集体化,社会主义化,这是各级党组织的共识。但如何实现 这个目标,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是有不同认识的。土地改革之后的农村,特 别是老解放区农村,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互助组织出 现了涣散现象,农民中出现向富农方向发展的自发趋势。面对这种新情况,一种 认识主张把老解放区互助组织主要是常年互助组,也有少数土地入股的合作社 提高一步,引导他们走向更高的形式,即提高互助组公共积累和扩大合作社按劳 分配部分的比重,以这些因素来逐步战胜农民的自发趋势;一种认识认为巩固互 助组的主要问题是充实互助组的生产内容,而不是逐渐动摇其私有基础。动摇私 有基础,搞农业集体化,那是将来的任务。‘2’潍坊地区乃至当时的全省全国之所 以要搞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与 当时国家面临的内外形势有关。建国初期,国家还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封锁 和战争的威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形势更趋严峻,更多地注重国防建设成为 当时的必然。但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重工业和国防 工业,就潍坊而言,工业生产基础极为薄弱,主要分布在潍坊、益都两个县城, 当时共有潍坊、益都两个电厂,年发电量432万度,有1个煤矿,年产煤20万 吨,共有19个机械厂,只能生产一些小农具和水车;相对较为发达的轻工业如 纺织,也仅仅年产棉布700万公尺,‘3’且多数是手工操作,规模小,设备旧,分 散经营,生产方式极端落后。这些工业,少数国营企业及民族工商业因多年内忧 外患导致生产设施及生产资料所剩无几。据统计,潍坊地区1949年的工业总产 值为4667万元旧币、1950年的工业总产值为6000万元旧币;“’即使到了 195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也只达到1(92亿元旧币,比1949年增长2(6倍, 1徐勇:‘包产到户沉浮录'第5_一6页,珠海出版社1998年出版 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322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 3葛凤春。r一五”计划时期昌潍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潍坊党史网 4‘潍坊市志'上第34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由1949年的14(12,上升到1952年的 32(2,,?’但同农业相比,仍是微不足道。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工业的发展离 不开农业的支持,而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工业的强大支持。但是,就当时来说,指 望如此低水平的工业对农业的发展做贡献是不可能的;同样,个体小农经济也满 足不了当时国家工业的需要,农业的发展速度,农业提供的粮食、工业原料和工 业品市场的情况如何,对于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落后的农业国搞工业化,离不开农业的有力支持,需要依靠农业提供初始 的资 金、原料和市场,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是不可能满足工业迅速发展的这种需求 的,它既不能提供必备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又因农民资金短缺,购买力低下,难 以为发展中的工业积累资金和扩大市场。可以说,这种状况是难以适应巩固国防、 维护国家独立的要求的,而且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基础, 尤其是重工业基础,依靠进口来实现对国内工业的装备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借 鉴当时苏联的经验,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采取的是高积累、高投资、高速 度优先发展。这种发展战略的选择,也就是国家以最大限度来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财力加快重工业建设,因此,要使国家得到更多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 料、工业品市场和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就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农业集体化 道路。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认为:农业机械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生 产不能坐等机械化后再求发展。要在实现机械化之前,克服农民分散经营的 困难, “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一 ‘2’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依靠国家和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体、私有经济难以克服 的困难,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共昌潍地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的精神, 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区组织开展了这一轰轰烈烈的运动。 1葛风春:r一五”计划时期昌潍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潍坊党史网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卷第28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 1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建国初期潍坊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简要历程及特点 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当时山东省其它地区一样,是按照《中共中 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及《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 社的决议》中规定的“由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 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步是在农村组织互助 组。新中国成立前,潍坊地区就在新解放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领导农民组 织临时性的互助活动,解决劳力、牲畜和农具不足的困难,开展增产运动。新中 国成立后加强了对互助合作的领导,由临时互助组向季节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发 展。第二步是从1950年开始试办初级合作社,1954年至1955年春,普遍建立 初级社。第三步是由初级社向高级社过渡,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试办,1956年 9月后形成高潮,到年底,基本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三个阶段,呈现 出自己的特点。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阶段 潍坊地区的农业互助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存在了。1947年,潍 坊境内老解放区为解决农村生产资料缺乏、劳力不足和承担起繁重的支前任务, 发展农业生产,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推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 互助。1948年,中共中央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的号召,要求地方党 政领导,要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并保证对前线人力物力的支援,互助合作 运动在境内各解放区广泛展开,农民自愿组织插伙组、搿犋组、换工组和变 工组, 对缺乏劳力和农具的农户实行互助包工报酬较低,收成后支付,对烈属、军 属、工属和支前民工无劳力的家属实行代耕,调剂人力、畜力,解决农民有人无 耕畜或有耕畜无劳力的困难,搞生产互助合作,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上的困难, 而且为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之后,在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农业互 助组逐步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昌潍地委根据《共同纲领》提出的“应引导农民逐步地 按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合作"的要求,(本着“自愿互 利”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这些互助组,一般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 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所有,但有别于历史上的工具组和老解放区的变工队,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 类是临时性互助组,土地、牲畜、农具仍归农民私有,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各农 户自行安排种植计划,主要是调剂劳力余缺,规模小,不巩固。第二类是季节性 互助组,农忙时一起劳动,换工掰犋,农闲时散伙,初步进行劳力、畜力、农具 的调剂使用。第三类是常年互助组,常年在一起从事农业活动,由组长组织生产 活动,实行分工分业;有少量的主要农具等集体财产,较为持久稳固;少数组开 始用工票,找余补缺。到1950年底,潍坊地区互助组发展到85074个,入组农 户363810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4(17,;其中,常年互助组发展到32923个, 入组户数146363户,占参加互助组总户数的40(23,。?’但是,在组织互助组的 过程中
本文档为【建国初期潍坊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1-05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