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doc】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举报
开通vip

【doc】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doc】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2009年第4期 总第68期 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 No.4.2009 TotalNo.68 心灵的歌 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彭超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本文以何其芳诗集《预言》为主,对其早期诗歌予以重新探讨和认识.通过对何其芳与时代环 境关系,...

【doc】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doc】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2009年第4期 总第68期 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 No.4.2009 TotalNo.68 心灵的歌 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 彭超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本文以何其芳诗集《预言》为主,对其早期诗歌予以重新探讨和认识.通过对何其芳与时代环 境关系,诗歌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情感的细腻绵密,传统与现代融汇的形式特点等因素的梳理,揭示巴蜀文化传统与五四新 文化对何其芳的影响和良性互动,从而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其个性不尽被时代风潮所消解.其诗作堪称发自心灵的歌,具有 特殊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何其芳;《预言》;巴蜀文化 [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09)04—0061—04 作为我国现代着名诗人和散文家.何其芳 (1912,1977)留下大量的文学创作遗产.其创作成就 已为人们所公认然而.对于其文学创作起点的早期 诗歌作品.研究者大多还将其定格在唯美或颓废的 美学层面.使得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未能 得到应有的评价.为此,笔者以何其芳第一部诗集 《预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早年生活环境,文学 渊源与创作背景等对其早期诗歌予以重新探析.力 求得出更为客观的认识. 一 ,何其芳早期诗歌的创作环境 何其芳的童年,少年都是在一种几乎与外界隔 绝的环境下度过.他家为防御匪徒的攻击.常年住在 一 所由几家本亲合住的碉堡式建筑里面封闭的环 境.使得他的性格没有同是巴蜀诗人郭沫若那样大 胆豪放.何其芳的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建筑.到处雕 梁画栋.房前屋后郁郁葱葱.这样的家居环境又培养 出他诗人纤细敏感的心灵.在他走出家庭,到北平求 学时.又遭遇清华的退学风波.之后在北大学习哲 学这些经历使得何其芳性格较同龄年轻人更倾向 内向型由于以上原因,何其芳在走上诗坛之后,诗 歌更多地是关注心灵,守望心灵.成为心灵世界的歌 者. 何其芳自小学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他对于传 统文化的喜爱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由于地处 西南偏远地带."五四"以来新文化倡导者对于传统 文化的一些偏激的言论没有影响到何其芳读书爱好 的选择.何其芳在《我的城堡》中写道:"我最大的享 受与娱乐是以做完正课后的光阴去自由的翻阅家中 旧书籍里的藏书.从它们我走入了古代.走人了一些 想象的国土我几乎忘记了我像一根小草寄生在干 渴的岩石上.我不满意的仅仅是家里藏书太少."… 他甚至对有的国学功底浅的私塾老师怀着一种鄙视 的态度,如在《私塾师》里面,作者这样写道:"他读过 的书很少.他只称赞两部书:《诗经》和《左传》.他老 是重复的拖起腔调读那两部书而我那时候仿佛心 灵的眼睛突然睁开了.在家藏的旧书箱里翻出许多 书籍,热狂的阅读着,像一个饥饿的人找寻食物."[2] 外界的浪起浪涌对于碉堡里的世界来说.犹如死水 微澜.这是一个静止的世界.正如何其芳在散文中写 自己回到家里的情景:"听着窗外的松涛.思索一会 儿我那些昔日,那些寂寞,悠长,有着苍白色的平静 的昔日."『3]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对何其芳的童年, [收稿日期]2009—10-23 [作者简介]彭超(1976一),女,四川简阳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 62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少年没有发生重大影响.私塾式的教育.碉堡式的生 存环境.都使得何其芳能潜心于传统文化的吸收.这 种学习过程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当时的中国 不是占据主流地位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让他避免了 当时写诗的一些常见弊端这位碉堡里的王子走出 碉堡,到了新思想传播最为集中的上海,北京.外部 世界的纷纷扰扰没有让他陷入迷雾之中.他没有陷 入新旧文化对立冲突的漩涡中他在如饥似渴找读 新诗集的同时.依然喜欢旧诗词的那种字句的锤炼, 喜欢那种镜花水月般的意境虽然何其芳一度受新 月派的影响.创作豆腐干形式的诗体.但他最终没有 成为其中一员.因为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在谈到 什么是诗时指出:"如果真正是诗,它应该依靠它本 身来感动人.它应该依靠它的内容和它的语言节奏 之美来产生效果""向古典诗歌学习.应该去学它对 一 些更根本的地方.更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它们的形 象的优美和丰富.它们特有的精炼."[]由此可见出 其对于诗歌内容与形式统一完美的追求. 二,诗集《预言》的基本内容 《预言》诗集是作者的第一个诗集,这部诗集正 式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但其中多数诗篇皆创作于 30年代初.刚刚发表即产生较大影响.而作者关于 爱情的歌唱尤为世人瞩目.既有初恋的惊喜.也有热 恋的甜蜜.更多的是相思之苦爱情占据诗集的三分 之二篇幅.但不能以此推论何其芳的早期的诗歌充 满颓废之气何其芳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的部分原因 是.当时一些学者习惯于新诗中爱情的直白.对于何 其芳诗歌充满古典诗意美的爱情吟唱反而觉得生 疏,以为古典等于颓废.同时《预言》中还有不少关注 历史与现实,书写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是诗人 的心灵感悟,同样也是心灵的歌唱.另外,《预言》诗 集中还有--tb部份对于似水年华的追忆.对于乡村 田园生活充满牧歌情调的书写 《预言》诗集中开篇第一首即为《预言》,这是诗 人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是一首美丽哀婉的爱 情诗.叙述了一段难以忘怀恋情经历.诗人先叙写期 待已久的爱情初降时之激动情景: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然而.象征着爱的"年轻的神"却无法挽留.脚步 匆匆:"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 去"."说我是害着病./我不回一声否./…过了春 又到了夏.我在暗暗地憔悴./迷漠地怀想着.不做 声.也不流泪!"E6]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迷惑与 怅惘,正如他后来在《慨叹》中写道:"我饮着不幸的 爱情给我的苦泪./日夜等待熟悉的梦来覆着我睡, /不管外面的呼唤草一样青青蔓延./手指一样敲 到我禁闭的门前"… 在题为《爱情》的诗中,诗人认为,即使拥有爱 情.也会为爱情的寒冷而哭泣:"南方的爱情是沉沉 地睡着的./它醒来的扑翅声也催人人睡./……北 方的爱情是惊醒着的./而且有轻巧的残忍的脚步. /……你呵.你有了爱情/而你又为它的寒冷哭 泣!"[s]这种没有喜悦,幸福的爱情.使得诗人的心变 得忧愁.因此,诗人笔下的相思之苦,失恋的痛苦.爱 而不得的伤感惆怅等溢满了他的早期诗集,例如《秋 天》,《罗衫》,《祝福》,《月下》,《赠人》,《慨叹》等等. 诗人日夜萦系的是恋人轻扬的裙衣.恋人流盼的黑 眼睛驯服了诗人的心.整日整夜整年的相思.让诗人 憔悴,流泪.诗人是痴情的.哪怕外面的诱惑像青草 一 样蔓延.也要等候恋人的归期.即使只在梦里相 会,也是"日夜等待熟悉的梦来覆着我睡".诗人的 痴情让他宁愿相信恋人甜蜜的谎言.也不想揭穿严 酷的现实.所以"我将忘记快来的是冰与雪的冬天. /永远不信你甜蜜的声音是欺骗"[1o].即使诗人知 道"爱情那个虽在痛苦里结了红色的果实./我知道 最易掉落.最难捡拾"…].甚至在梦里,诗人的相思 也不能送给心爱的伊人: 但眉眉.你那里也有这银色的月波吗? 即有,怕也结成玲珑的冰了. 梦纵如一只顺风的船. 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 何其芳的爱情歌唱既羞涩腼腆,也热情奔放:既 放声告白,也含蓄蕴藉.何其芳的初恋情人是在家乡 的表妹.那些生活在碉堡里寂寞悠长的日子里.恋人 的温柔体贴给予他无限的幸福喜悦.例如: 是谁第一次窥见我寂寞的泪. 用温存的手为我拭去7 是谁窃去了我十九岁的骄傲的心. 而又毫无顾念地遗弃[? 在诗中.诗人自己是寂寞且骄傲的.恋人的温柔 征服了这位忧郁王子的心.但是美好的情感以分手 告终.诗人的心灵受到深深的伤害.诗歌既晓畅平 易.同时又缠绵悱侧.当然诗人也有热恋的快乐幸 2009年第4期彭超: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63 福.例如: 在六月槐花的微风里新沐过了. 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 你柔柔的手臂如繁实的葡萄藤 围上我的颈.和着红熟的甜的私语 你说你听见了我胸间的颤跳. 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 是的.一株新的奇树生长在我心里了, 且快在我的唇上开出红色的花[14] 恋人甜蜜的私语.芬芳的味道.让爱情在诗人的 心中扎根."奇树长在心里","唇上开出红色的花", 暗示诗人已经深深沉醉在爱河里何其芳的爱情表 白属于含蓄蕴藉的方式.当时的年轻人对于恋爱自 由尤为看重.这种观念在文学创作中非常普遍.所以 当正值青春年华的何其芳走出碉堡感受新文化运动 时,情感真挚,热情奔放的诗句便扑面而来.又如: 你的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触着每秒光阴都成了黄金 你沉默的朱唇期待的是什么回答? 是无声的落花一样的吻[? 爱情题材在何其芳《预言》诗集中占有大量的篇 幅,但也并不仅限于此.诗集中,有一首题为《秋天 (二)》的诗就特别具有牧歌情调.在中国现代诗坛 中.这是一首不可复制的杰作.作者将秋天与农家, 渔船,牧羊女联系在一起,诗意地写出秋天的收获, 秋天的生活气息,秋天的美.伐木声连着露珠,幽谷, 镰刀连着稻香.背篓连着肥硕的瓜果,三组意象写出 硕果累累的秋实渔人摇荡小舟,蟋蟀声声映衬出秋 天的空远寥阔.消逝了笛声又走来美丽的牧羊女.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何其芳的爱情歌唱吸 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首牧歌情调的秋的赞歌往往 被忽略., 此外.诗人于孤独中体会人生的意义.还写出一 系列抒发现实人生的悲哀的诗作,例如《墙》,《失眠 夜》,《病中》等等.随着诗人距碉堡内封闭,单纯的日 子越来越远.现实生活的种种黑暗奔涌而至诗人的 眼帘,历史的沉重,现实的苦难让诗人的心为之撼 动如果说之前的忧郁王子在自己的王国浅吟低唱, 留连光景惜朱颜.那么.走出碉堡进入现实生活的何 其芳对于历史与现实有了更多的思索.在《古城》里, 诗人怀念远古的单于,戍边的将士,消逝的帝王,唱道:"但长城拦不住胡沙,/和着塞外的大漠风."[16] 缅怀历史.诗人悲情满怀,面对遭受蹂躏的祖国大好 河山,他写到: 泰山:缠上云雾间的十八盘. 也像是绝望的姿势.绝望的叫喊. (受了谁的诅咒,谁的魔法!) 望不见落日里黄河的船帆. 望不见海上的三神山……["】 在《夜景(一)》中,底层劳动人民的身影出现了, 诗歌以石狮子比喻祖国母亲.石狮子流出了眼泪,寓 意着在苦难面前祖国母亲的伤心流泪随着诗人与 现实生活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他决定埋葬过去的自 己的脆弱.只剩下最坚强的一面: 我再不歌唱爱情 象夏天的蝉歌唱太阳 在长长的送葬的行列间 我埋葬我自己. 象播种着神话里的巨蟒的牙齿. 等它们生长出一群甲士 来互相攻杀. 一 直到最后剩下最强的E蝎] 诗人在1937年所作的《云》一诗,更加旗帜鲜明 地表达自己对于农民的同情和对大腹贾的厌恶.他 宣布自己的阶级取向:"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 /我情愿有一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 也不爱星星"_l9]由此可见出其诗歌内容的逐渐丰 富和题材转型.但无论是赞美爱情还是反映现实,均 出自其真实感受 三,何其芳早期诗风转变的原因 由忧郁的情歌王子到对丑恶现实宣战的斗士. 有许多学者注意到何其芳的这种转变.但梳理其转 变之背后原因者较少.梳理这种转变背后新文化与 巴蜀文化的关系者更少.笔者认为,这种转变以及何 其芳诗歌的诗意美和对于心灵的守望等.都可在何 其芳与新文化,巴蜀文化的互动中得到完美的阐释.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神奇斑斓."巴蜀自古出文 宗".其地孕育了无数独领风骚的文坛领袖.西汉至 唐宋迄于明清,有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李白,苏轼, 杨慎,李调元,张问陶等,现代则有郭沫若,巴金,沙 汀,艾芜等蜚声中外.巴蜀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立 体文化,具有多面性.由于地域关系,加之物产丰富. 巴蜀之地形成以游赏休闲为特点的文化.歌舞升平. 令人神往,在唐宋年间即有所谓"扬一益二"的名声. 诗圣杜甫到蜀之后.面对成都府的繁华.写下"喧然 名都会.吹箫间笙簧"的佳句[20].即使在五代战乱时 64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期,西蜀文人也不废吟唱,留下浓艳绮丽的《花间 词》.这些都说明巴蜀文化闲适逍遥的特点.因此当 代学者也一再强调:"游赏休闲之习,是巴蜀民俗世 界又一个优良传统和特色所在'游赏之习已成为 历代相承的传统.成为四川巴蜀的个性."21]在这样 的环境下,儿女情长,花前月下的故事频频发生便在 情理之中.对于生活在碉堡里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 何其芳而言.少年春心萌动.喜欢缠绵憔悴的诗词十 分自然,这也是理解《预言》一类爱情歌唱的背景. 由于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潮.巴蜀文化在更替 变异传承中,具有了包容性,变通性,巴蜀人较少那 种狭隘,执拗的性格特征.巴蜀文化赋予了何其芳变 通的性格与才气.所以当这位忧郁王子走出碉堡时. 才会在新旧文化之间自由游走.吸取两种文化的精 华.自成一家.何其芳诗歌既有古典的诗意美,也有 新诗的晓畅平易;既有西蜀花间词缠绵悱恻,柔情百 转.同时有清丽脱俗之美;既有对于内心的探寻,也 有对于社会现实,下层人民生活的关注. 何其芳走出夔门后.新文化气息铺天盖地而来.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新诗集.吸取其中的营养元 素新文化对于"人"的发现.与青年何其芳背后巴蜀 文化对于人的尊重.以及浪漫色彩,是一种契合.何 其芳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形成一系列爱情的歌唱新 文化主张的形式自由,不遵循格律的要求.质朴易 懂,这些在何其芳诗歌中都能找到受影响的痕迹.何 其芳诗歌创作对新文化,巴蜀文化的融合吸收,达到 了水乳交融,天然合一的地步.在这样的互动中,何 其芳形成自己独有的诗歌特色.其诗歌语言既没有 旧体诗词僵硬的平平仄仄,对偶,用典,也较少新诗 过于直白,缺少诗意,或语言欧化晦涩难懂的缺点. 其诗歌融合巴蜀文化以及新文化的优点.形成清丽 典雅的美学特征.意象纷呈.具有现代的情愫和古典 的诗意美他的诗歌感动无数读者的心扉.是心灵的 歌唱 【参考文献】 [1】[2】[3】蓝棣之主编.何其芳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其芳文集(第一卷) 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p3,p4-6,p7, 版社,2000.p288,p295,p289.p17-18,p7,p12,p7,p19,pl1,p21,p26,p37,p38,p52,p5%60. [4]易明善,陆文壁,盘显一编.何其芳研究专辑[M].成都:[20】[21]谭继和.巴蜀文脉 [M].成都:巴蜀书社,2006.p16,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p203-P204.pl0. [5】[6][7][8][9】[10][11][12][13][14][15】[16]【l7儿18][19]何 TheSongsfromHisHeart —— 0nHeQifang'SEarlierPoems PengChao (CollegeofArts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 Abstract:ThispapermainlystudiesHeQifang'ScollectionofpoemsProphecy,andattemptstoprobeintohisear— lierpoems.Byanalyzingthefollowingfactors:therelationshipbetweenHeQifangandtheeraenvironmentwhich helivedin;theemotionalcontentsinhispoems;thefeaturesofcombingtraditionalandmodemculturesandSO on.theauthorindicatesboththeBashu—cultureandtheMay4neo— culturehavedeeplyaffectedHeQifangand positivelyinteractwitheachother.Therefore,hispoemsarestilluniqueinthemodemage,andhavespecialaes— theticvalueas"thesongsfromhisheart". Keywords:HeQifang;Prophecy;Bashu—culture
本文档为【【doc】心灵的歌——何其芳早期诗歌浅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4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7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