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荀彧形象.doc

浅析《三国演义》中荀彧形象.doc

举报
开通vip

浅析《三国演义》中荀彧形象.doc总 目 录 一、论文正文„„„„„„„„„„„„„„„„„„„„(5) 荀彧生平„„„„„„„„„„„„„„„„„„„„„„(5) 英明择主„„„„„„„„„„„„„„„„„„„„„„(7) 谋略过人„„„„„„„„„„„„„„„„„„„„„„(10) 悲剧命运„„„„„„„„„„„„„„„„„„„„„„(13) 二、附录 1. 任务书„„„„„„„„„„„„„„„„„„„„„„(18) 2. 中期检查报告„„„„„„„„„„„„„„„„„„„(21) 3.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浅析《三国演义》中荀彧形象.doc
总 目 录 一、论文正文„„„„„„„„„„„„„„„„„„„„(5) 荀彧生平„„„„„„„„„„„„„„„„„„„„„„(5) 英明择主„„„„„„„„„„„„„„„„„„„„„„(7) 谋略过人„„„„„„„„„„„„„„„„„„„„„„(10) 悲剧命运„„„„„„„„„„„„„„„„„„„„„„(13) 二、附录 1. 任务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18) 2. 中期检查报告„„„„„„„„„„„„„„„„„„„(21) 3.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22) 4. 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报告„„„„„„„„„„„„„„„„„„„„„(24) 5. 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25) 6. 答辩过程记录„„„„„„„„„„„„„„„„„„„(27) 浅析《三国演义》中荀彧形象 摘 要:三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也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谋士是当时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依附在各个势力之下,为其主出谋划策,同时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些人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智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故事。其中有一位著名的谋士,不仅才华过人,而且是当时著名的贤人,他就是荀彧。荀彧作为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在追随曹操二十多年期间,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为曹操举荐贤才、出谋划策,帮助他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平定袁绍、统一北方,并最终帮助曹操建立了大业,但是在曹操功成名就的时候,荀彧却落得个郁郁而终的悲惨结局。文章从荀彧的生平、英明择主、谋略过人、悲剧命运四个方面对荀彧做一个全面的解读。 关键词:荀彧;谋士;曹操;匡扶汉室 1 Analyzing the Image of Xun Yu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tal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 in Ancient China. Counselors are a group of special person who offer advice for their masters to achieve their own political goals. These people had left a lot of favorite stories which praise their talent and wisdom. XunYu is one of the counselors, who is not only a famous talent, but also a witan at that time. Xun Yu as one of the main counselors of Cao Cao is loyal and devoted. His advice helped Cao Cao unified north and south, and become the master during the twenty years. But Xun Yun ended up with a miserable ending when Cao Cao became successful and famous.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Xun Yu, presents the story of his wise choice for master, and unscrambles the tragic life of him. Key Words: Xun Yu; counselors; Cao Cao; assist Han danysty 2 目 录 一、荀彧生平„„„„„„„„„„„„„„„„„„„„„„„(5) 二、明智择主„„„„„„„„„„„„„„„„„„„„„„„(7) (一)传统的儒家思想„„„„„„„„„„„„„„„„„„(7) (二)良主益谋,以图大业„„„„„„„„„„„„„„„„(8) 1(匡扶汉室的思想„„„„„„„„„„„„„„„„„„„(8) 2(用人唯贤、人尽其才„„„„„„„„„„„„„„„„„„(9) 3(听取意见、当机立断„„„„„„„„„„„„„„„„„„(9) 三、谋略过人„„„„„„„„„„„„„„„„„„„„„„(10) (一)深固根本,稳定根据地„„„„„„„„„„„„„„„(10) (二)奉迎天子,取得政治主动„„„„„„„„„„„„„„(11) (三)谋定官渡,统一北方„„„„„„„„„„„„„„„„(12) 四、悲剧命运„„„„„„„„„„„„„„„„„„„„„„(13) (一)自身原因„„„„„„„„„„„„„„„„„„„„(14) (二)外部原因„„„„„„„„„„„„„„„„„„„„(14) (三)作者意图„„„„„„„„„„„„„„„„„„„„(14) 参考文献„„„„„„„„„„„„„„„„„„„„„„„„(16) 谢词„„„„„„„„„„„„„„„„„„„„„„„„„(17) 3 《说文解字》有曰:“士,事也,教始于一,终于十,从十一。孔子曰,推 ?十合一为士。”段玉裁注曰: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三国演义》中,对中国古代谋士的政治抱负、处事原则和人生道路,特别是对待皇权的态度上,进行了精彩的描写。作为当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特殊的人群——谋士,他们大多庶人出生,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投身于某一个军事集团,凭借自己的才干、谋略和忠诚,纵肝脑涂地也万死不辞。在曹操集团中,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荀彧,他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全心全意的辅佐曹操,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一、荀彧生平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公元163年生于一个世族家庭。荀彧年少时,便显露出王佐之才,二十七岁时,举孝廉,拜守宫令,开始步入仕途。荀彧所处的时代,是“权定之机”的动荡时代,有许多人瞬息之间,就从天上到地上;而荀彧则是一个非常大度、豁达、淡泊名利的人,不仅拥有非凡的谋略,还有着令人尊重的德行。 荀彧任汉侍中守尚书令后,常居中持重,不仅能够将日常军国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为曹操推举了大量的人才。“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钟繇’。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 ?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由此可以看出,荀彧在给曹操推荐谋士时,并不害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位,而是看此人是否有命世之才。唯才是举、举人唯贤,正是荀彧的可贵之处,正所谓“取士不以一揆”。在荀彧推举的人之中,又以荀攸、郭嘉、钟繇为最。 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从子,知名于天下。曹操言:“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于是任命荀攸为军师,在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官渡,讨袁氏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封攸曰:“军事荀攸,自初佐臣,无征无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同时,曹操还盛赞荀攸的为人,认为荀攸可以为人师表,告诫儿子曹丕应当尽礼敬之。 郭嘉,字奉孝,初到袁绍之处时,就对辛评和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04年9月第一版 第一十八页. ? 陈寿 《三国志?荀彧传》中华书局 2006年9月第一版 第一百八十九页,以下所引《三国志》内容均出自同一版本. 4 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徙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投奔了曹操,经荀彧大力举荐,曹操与之公论天下之事,大喜道:“使孤成天下者,必此人也~”后来,郭嘉被曹操封为司空军祭酒,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屡出奇计。曹操本想以后事嘱之,但郭嘉却英年早逝,让曹操大为伤心,在赤壁之战后,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钟繇,字元常,他虽然很少直接参与军国决策,但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名望,在治理地方、保障后勤和曹操大本营的稳定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大加称赞,将他与萧何相提并论。在曹丕即位以后,钟繇官至太尉。 这些人的成功,我们可以充分看出,荀彧是一个十分豁达的人,只要其人有真才实学,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推举,真正的做到了唯才是举和举人唯贤。曹操在完成统一北方大业中,除了他个人突出的才干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身边的谋士。曹操曾说:“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士大夫之功也。”这些士大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荀彧推荐的,他们不仅在曹操大大小小的战役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还在魏国成立以后仍是中流砥柱。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大量的谋士,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各施手段,在思想上也很令人敬佩。荀彧之所以受人敬仰,不仅是因为他举人为贤的豁达,更是因为他直言相谏、淡泊名利、恪守正统的思想。 荀彧在曹操的阵营中,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他不仅深受曹操信任,还手握重权;他不仅没有以权谋私,反而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在建安八年(203),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曹操的表文,非常谦虑,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后来,曹操又给他写信说,你虽然没有战功,但是你对内纠谬辅政,举荐人才;对外战事上,你提出计谋,周密安排,这些和战功一样的重要。至此,荀彧才接受了封爵。建安十二年(207)三月,曹操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还要受其三公,荀彧让荀攸推辞很多次才作罢。 世称:“荀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司马宣王称:“吾自耳目之所从闻见,逮数百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钟繇认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傅子》曰:“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 5 行无诌黩,谋能应机。”从这些赞美之言中,不难看出,荀彧是一个在道德上追求完美的人,这种道德最典型的表现就在于恪守正统。在日常言行上,荀彧严格遵守君臣之礼、尊卑之序,绝不在皇权面前有一丝的不尊,即使身边所有人都拜服在曹操的权威之下,他依旧不为所动。因为在荀彧的心中,曹操只是丞相,他真正拜服的只有至高无上的天子,那才是正统。 人们常常将荀彧、荀攸相互比较,曹操说:“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荀粲说:“彧立德高整,轨仪以训物,而攸不治外形,慎密自居而已。”由此不难看出,荀彧和荀攸在处事原则上市恰恰相反的。荀彧敢于直言相谏,并且不进不休。他不仅按正统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还希望别人也能做到。在董昭建议立魏公之时,荀彧表示出极力的反对,本着“忠臣不应与君事权威、善恶和富贵”的原则,把曹操及其手下大臣委婉地批评一顿,但曹操并没有接受。荀彧便直言相谏,他的执着惹得曹操不满,最终,荀彧被曹操冷落,郁郁而终。 二、明智择主 三国时期,是一个文化开明的时期,也是能人志士辈出的时代。这一时期谋士对每一个势力都十分重要。他们虽然大多都出生乡野,但是他们又充满傲骨,尤其在择主这件事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话不投机之主,不侍;胸无大志之主,不侍„„„也正是如此,许多谋士都有择主的行为,荀彧就是其中之一。他为什么会择主,这样做又有什么作用呢,不禁让人深思。 (一)传统的儒家思想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一思想,主要来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据《左转》记载: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马援在初见光武帝的时候,武帝问他为什么不留在蜀地公孙述那里,马援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这正表现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强烈要求个体自由的光辉思想,这种思想贯穿在《三国演义》之中:李肃在劝吕布反丁原时,当时李肃来劝说吕布,吕布边说他在丁原之处实属无奈,这时李肃说“良禽择木 ?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替他引荐董卓,满庞劝徐晃时也表达出了这种思想,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中华书局 2006年8月第一版 第十页 以下《三国演义》所引内容均出自同一版本.. 6 恢弃刘璋投靠刘备时说的。他们都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侍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作为当时著名的儒士荀彧,他自然受这一思想的的影响颇深。所以在曹操和袁绍之间,他毅然的放弃了袁绍,选择了曹操。 (二)良主益谋,以图大业 三国时期,战火连天,想一统天下的人都纷纷揭竿而起,这些人便是后来的各路诸侯。在这些诸侯的身边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谋士。他们为了实现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找一个英明的,有雄心大志的名主对他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他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也是慎之又慎。 为了说明择主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以做比较。选择良主的人,则功成名就,反之,则落得个功业未成,死于非命的凄惨下场。荀彧、荀攸、贾诩都属于前者。贾诩,在最初是跟随李傕、郭汜,随着这两人的灭亡,他又走向了张绣。这一个时期可以说,贾诩第一次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让他感到很满足,对于他而言,张绣对他有知遇之恩,张绣给了他施展自己的才华的舞台。当时贾诩以张绣使者的身份去曹操那里的时候,曹操一下看重了贾诩的才华,立刻表示希望贾诩来为自己服务,这时贾诩却认为,张绣虽然平庸,但对自己是言听计从,深信不疑,在他的手下自己能够尽情的施展的自己的才华。这一点,在曹操出征宛城的时候就不难看出。最终,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贾诩基于长远的打算,劝张绣归顺曹操,从而出现了双赢的局面。 荀彧和贾诩一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荀彧又是为什么选择曹操,他的择主理念又是什么呢, 1.匡扶汉室的思想 曹操最开始发起义兵的目的,是要讨伐董卓,肃清朝纲。这一时期的曹操,在众多的诸侯之中,无论从那个方面而言,他都只是一股很平常的力量。他之所以能够在发展的初期,迅速的召集大量的人才,就是因为他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帜。荀彧作为世族家庭出生的儒生,在这动荡的年代里,肃清朝纲,匡扶朝廷,便是他最大的理想,在这一点上,荀彧与之不谋而合。然而荀彧最开始投靠的袁绍,祖上是四世三公,门生广布天下,加之手握重兵,占据当时的半壁江山,于是就有了自立为帝的念头。也正是袁绍的这一念头,从根本上背离了荀彧的理想, 7 于是荀彧选择了和他有共同目标的曹操。 2.用人为贤、人尽其才 曹操是乱世中的枭雄,虽然许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他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大多都是贬义,但是从正史中看出其实不然,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诸侯争霸的环境中,他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以“用人唯贤、人尽其才”作为自己的用人方针来招揽名士,这其中就包括荀彧。曹操并没有因为荀彧之前是别人的谋士而怀疑他,反而极其重用他。“吾之子房也”,这是曹操在首次见到荀彧所发出的感慨。随后的日子中,曹操给了荀彧充分的空间来施展其才能。 曹操初期根基未稳时,荀彧计定鄄城,平叛吕布,使曹操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后方无忧;官渡之战时,荀彧详细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敌我的优势,大大的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坚持了对峙的状态,最后赢得了战机,破乌巢,平袁绍,最终赢得了官渡之战,统一了北方。此外,曹操手下的郭嘉、荀攸、钟繇都得到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充分施展了各自的才华。 3.听取意见、当机立断 刘备在丢失了徐州之后来投奔曹操,这个时候曹操集团的几大谋士在对待刘备的问题上,做出了激烈的讨论 。荀彧和程昱都极力主张杀了刘备,免除后患,但是郭嘉从长远的利益来看,阻止了曹操。他说:“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忧惧其不来归;今玄德素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组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后来,刘备领兵五万脱离了曹操,荀彧、程昱又极力主张追杀刘备,以免放虎归山。这时曹操当机立断派兵追击刘备,但是为时晚矣,后来曹操也深感后悔。此外,在先击吕布,还是先攻打袁绍之间徘徊,荀彧又仔细的分析了二者的利弊,最终促使曹操决定先攻打吕布来稳定后方,从而为以后的作战打下基础。曹操,虽然是一位枭雄,但是他能够积极地听取采纳手下的意见,这是他显著地优点之一。 三国时期,同荀彧、程昱情况恰恰相反的也大有人在。袁绍集团的谋士就是最鲜明的例子。田丰、沮授、许攸在别人的眼中都是知名的谋士,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一个优柔寡断、外宽内忌之人袁绍为主。建安五年,曹操带兵东征刘备,后方空虚,这时田丰建议袁绍乘机攻打曹操的后方,但是袁绍却因小儿子生病而拒 8 绝了田丰的建议。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沮授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但是袁绍刚愎自用并没有听取任何一条,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被打败,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在诸侯并起的时代,不仅要依附一个领袖,而且要看所选之人是否能让自己施展才华,是否胸有大志能共图大业。在这个重要的选择中,荀彧选对了,所以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田丰等人选错了,所以他们始终郁郁不得志。 三、谋略过人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类型,可以分为战略型、战役型、战斗型。战略型的谋士,要为自己的阵营在大方向上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阵营的发展和生存是必不可少的。战役型的谋士,是指在一个大的战役中,对敌我双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己方在战役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战斗型的谋士,就是在一系列战斗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荀彧在曹操的阵营中,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型谋士,他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得曹操在征战过程中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一)深固根本,稳定根据地 初平三年(192),曹操领兖州牧,又被封为镇东将军,当时的荀彧则以司马的身份随其到处征战。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这时张邈、陈宫则在兖州伺机反曹,暗中迎接吕布。当时,荀彧留守鄄城,整个兖州,除鄄城外,基本都在准备反叛曹操。此时,荀彧兵微将寡,还要面对数倍于己的叛军,但他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首先派人安抚了其中两个城池,接着急招镇守东郡的大将夏侯惇,使其迅速斩杀与陈宫、张邈同谋的官员,以雷霆的手段震慑了其他人。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时豫州牧郭贡又帅众而来,让惊魂未定的众人又绷紧了神经。但是荀彧毫不惧怕,独自一人前往,面见郭贡,并将其劝退。这样,荀彧就在曹操事业发展的初期,为其保住了根据地,使曹操不至于无家可归。 当得知徐州牧陶谦的死讯后,曹操立刻打算取徐州,然后回来平定吕布。这时,又是荀彧给他建议:“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因深固根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之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破,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 9 宫必不敢西顺,以其间勒兵收熟卖,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准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馀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则,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功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也。夫事固有弃此而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三国志?荀彧传》)荀彧的一番话,将曹操现在所处的形势分析的清清楚楚,而且有很强的可行性。于是,曹操积极采纳了荀彧的意见,打消了进攻徐州的意图,抓紧时间,收割麦子,储存粮草,积蓄力量。随后与吕布的战争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吕布,乘胜攻取了陶城,并派出多路部队收复了兖州各县。 曹操正是采取了荀彧的建议,才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积累了力量,为其以后的征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奉迎天子,取得政治主动 建安九年,汉献帝在长期的颠沛流离后,重新回到了长安。在面对是否奉迎天子的问题上,曹操阵营中的谋士产生了激烈的讨论。这个时候,荀彧力排众议,劝说曹操,“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徙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尤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累也,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荀彧传》)此时的汉献帝,只是一个活招牌而已,但是他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是正统的皇帝,只要能够控制住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其他各路诸侯发号施令,从而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于是,曹操迅速地将天子奉迎到许昌,紧接着曹操也被封为大将军,从而造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这个时候,有的人就会提出疑问:“既然荀彧的主张是匡扶汉室,为什么还 10 要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岂不是相互矛盾了,” 其实,此时的曹操力量还不够强大,他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在这一点上,荀彧和他是一样的。荀彧之所以出谋让曹操奉迎天子,其本意并不是挟持天子,而是让曹操在对外战争中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从而促使曹操能够尽快的平叛各路诸侯,使天下再次回归汉室。也正是荀彧的正统思想,他不忍心看到汉献帝再次流离失所,于是极力让曹操逢迎天子,变相的对天子进行保护,这可以说是他的一个私心。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曹操势力的扩大,野心也逐渐膨胀,他不愿再给一个毫无权利的光杆皇帝俯首称臣,便出现了一系列犯上的举动。于是天下之士对曹操口诛笔伐,作为曹操重要谋士的荀彧自然也受到敌视,这让他处于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三)谋定官渡,统一北方 袁绍在兼并了河朔之地后,骄横不可一世,这时的他已有四州之地,可以说是天下之势,独占一半,而曹操却显出“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的窘境。于是,荀彧提出了先弱后强的战略方针,先派使者与韩遂、马超联合,使其中立,接着进兵破张绣、擒吕布、平徐州,使得曹操的力量得以壮大。 这时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役一触即发。这之前,曹操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毕竟双方的差距十分明显,可荀彧分析道,“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耳。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而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侍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已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挟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荀彧传》)荀彧从度胜、谋胜、武胜、德胜四个方面阐述了己方的优势,让曹操忐忑的心里得到平复,从而增强了曹操对袁绍作战必胜的信心和气势。 官渡之战前,曹操阵营中许多人都被袁绍所表现出的强大势力而吓退,他们极力地反对与袁绍开战。其中,孔融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 11 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三国志?荀彧传》)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曹军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此时的曹操心生退意,于是写信给荀彧,告之准备退回许昌。荀彧见此劝曹操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咽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荀彧传》)于是,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坚持等待战机。不久,许攸的家人犯法,审配将许攸之妻收入监狱,许攸怒而投曹,献计偷袭了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斩其将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七万于人,荀彧又建议,应该乘袁绍新败,应该乘胜追击,不给他喘息的机会,随着袁绍的病死,曹操又继续追击绍之子袁谭、袁尚。 就这样,袁绍势力被灭,曹操转眼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紧接着,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 四、悲剧命运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董昭等人建议曹操进爵国公,赐九锡备物,以彰殊勋,曹操私下询问荀彧,荀彧却说:“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恰恰是这些真挚之言,让曹操心中大为不满。 紧接着,曹操南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当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将他留在了军中,并加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行军至濡须时,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最终忧虑而死,这是正史中的结局。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却给他这样安排了一个结局:当时曹操派人送来了食物给荀彧,但当荀彧打开盒子的时候发现里面空无一物,于是他服毒自尽。 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但我们所知道的却是荀彧默默无闻的死去,并无太多的人哀叹,但诸葛亮的死,历朝历代都有人为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感叹。为什么同样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荀彧的命运也悲剧结束呢, 12 (一)自身原因 荀彧,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是当时世族的代表,他有着知识分子强烈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于是他同许多贤士一样,抱着匡扶汉室的思想积极入世。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此时的汉室王朝已经是“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事 ?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混淆,是非颠倒,可谓乱也。”汉王朝的覆灭是历史所趋,但荀彧却固执的守护着自己的思想。 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里,个人的目的必须要顺应历史规律的发展。社会动乱,古老的儒家思想——正统、忠君,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旧的思想恰恰在荀彧的心中根深蒂固,也成为了他思想的一个桎梏,这时的荀彧就像当时的屈原追求美政理想一样,不切实际,不合时宜,最终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 此外他本人的性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荀彧是一个正直、固执的人,他认为对的就一直坚持下去,甚至还希望别人都和自己的一样,而且他不会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固执的坚守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坚持让曹操感到了反感,最终荀彧从曹操的宠臣,变成边缘之臣。 (二)外部原因 荀彧悲剧命运的出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曹操思想的变化。早期的曹操,起兵的出发点是,讨伐董卓,肃清朝纲。这一点与荀彧入世的初衷是一样的,所以荀彧在初期看重了曹操的首倡义兵和上文的“大顺、大略、大德”。于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就选择了一心一意的追随曹操。此时的曹操,由于在众多的诸侯之中,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为前来的谋士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的舞台来施展才华,这一做法大大的迎合了谋士的心理,于是许多的能人志士慕名而来。 自官渡之战后,曹操成了势力最强的诸侯,这时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思想又进一步的显露出来,这个时候他所要的谋士要带有一定的奴性,不能有独立的人格和个人的自主性,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出谋划策,从而达到他的目的。一旦有表现出一种独立的人格便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例如:杨修因为屡次道破了曹操的意图而被杀,孔融也因进谏被杀。荀彧在曹操封魏王时极力的劝阻,最终落得个死亡的下场。 (三)作者意图 荀彧在正史和小说中的结局是大不一样的,而且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才能 13 而被后人传颂。这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小说作者罗贯中“贬曹拥刘”的思想。 《三国演义》之中大部分描写了谋略,所以其中对真正有才能的谋士的才华是予以肯定的。但是在对待魏、蜀、吴不同的集团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凡是对刘备集团有好的,都会大加赞颂,反之,就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批判。 在曹操阵营中,四大谋士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在对刘备的态度是不同的。其中荀彧和程昱是主张杀了刘备,只有郭嘉,阻止曹操,甚至在郭嘉的一生中并没有做对刘备有害的事情,于是《三国演义》作者在其死后作诗云:“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远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三国演义》)小说中对荀彧高超的智谋也很崇敬,但因为其对刘备集团持敌对态度,所以给他安排了一个与正史不同的悲惨结局,表达了作者罗贯中的不满。 总之,大多数人了解荀彧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但是小说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参杂了大量个人的感情在里面,所以最为曹操谋士的荀彧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作者的批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荀彧是一个足智多谋、忠主尽职的能人,他的内心致死都是抱着忠心汉室的想法,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是值得人们敬仰的。 14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第18页( [2]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第187-193页( [3]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张晓婄(试析<三国演义>中的谋士[J](西南民族大学学院学报,1999年,(20)( [5]杨少卫(荀彧及其悲剧[J](怀化师专学报,1995,(1)( [6]陈辽.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形象[J](南通师专学报,1995,(1)( 荀彧在曹操势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都学坛,1996,(4)( [7]宫少华.倪长平( [8]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5 谢 词 弹指一挥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将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画上完美的句号。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从开始论文方向的选定,到对最后论文的完成,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老师不仅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同时耐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修改论文。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以及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这样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论文,在此,谨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还要借此机会向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他们的辛勤栽培,我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 同时,感谢我的朋友们,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他们给予我很大地帮助,并且鼓励我、支持我,在此,我由衷的谢谢你们~ 16
本文档为【浅析《三国演义》中荀彧形象&#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