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概述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概述

举报
开通vip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概述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概述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使学生 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理解“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把握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概述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概述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使学生 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理解“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把握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8 9、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经济体制选择和探索的历史过程中,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但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俞益凸显出来,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明确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不是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而是从5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方法。改革开放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1 形成和发展的道路:渐进式改革道路:在制定了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后,分期分批地公布、执行改革方案,如中国的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集体经济改革—国有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改革。 与之对立的是闪电式改革:如前苏联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一时期,在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内大体上保持计划经济的基本架构,不采取重大的改革步骤,而把改革的重点放到国有经济以外的部门去,即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中开辟市场经济的新园地作为补充,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体制。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强调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直截了当地阐述了他对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基本观点,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明确思路:十四大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发展阶段: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积极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2007年,十七大,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1979年到1992年,先后有12次直接或间接谈到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 (2)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补充材料: 材料一:2014年12月13日~访谈欧盟前主席:为什么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政府在一直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地位得到更多西方国家的承认~但这种努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结果。 2014年1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做了一番解释~其表示中国现在并没有满足所有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比如上市公司的一些要求~国家的一些干预~还有一些决策等等。 巴罗佐先生在2004年6月29日至2014年10月1日期间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多次要求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该组织亦曾对此进行正式评估~但均未通过。 ‚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来说需要满足四个条件:1、政府不能控制土地,2、政府不能控制工业总产值,3、政府不能控制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价格和薪酬,4、政府不能控制一整套领域。 巴罗佐在这场论坛中表示‚当时我们并不反对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但我们有一系列的规则~必须要客观的执行这些规则~那时候我们觉得中国还没有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其补充道‚我觉得认可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主要是鼓励中国能够在一些行业当中做出一些改革~我想迟早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3 ‚市场经济地位?未被承认也会一定程度让中国在一些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中处于不利位臵~比如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垄断调查、中美贸易摩擦等。‚大家知道的太阳能板的问题~李克强总理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沟通~后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巴罗佐举例道。 据中国海关总署在2014年12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43万亿元~增长8.9%。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09万亿元~增长5.2%。但两者目前都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就这一话题~巴罗佐最后表示‚由于我们之间非常重要的贸易和投资的关系~最终会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这个问题早晚会解决。 材料二: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说~就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有多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多少。反过来说就是国民经济的自由化程度有多高。现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宏观调控。只是西方宏观调控所占比例很小~而我们国家宏观调控比较多。于是西方国家就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常常进行反倾销调查。西方国家一直认为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太低。并且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操纵的结果。 西方认为主要是:1我国政府压制工人工资~来降低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从而获得价格竞争力 。2政府过多的对经济干预。3政府对某些出口企业的退税。 。由于中国被认定为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还有两个因素:1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是贸易保护的利器 家~美欧等国就可以任意选定一个它们认为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以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如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 相反~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反倾销调查时~就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 2、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是政治谈判的砝码 。目前已经有7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发达国家。 事实上~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在逐渐提高。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改革进行得较慢~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要远远高于俄罗斯。 但是~欧盟于2002年5月将俄罗斯视为反倾销法意义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此后~美国于2002年6月也宣布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2003年俄罗斯加入WTO。中国和俄罗斯受到的区别对待~清楚表明市场经济地位更多地成为一个政治问题。2004年欧盟曾试图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被美国阻止。‚美国不解决~西方主流社会就解决不了。? 如果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会为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起一个带头作用~但美国目前很可能会继续保留手中的这一砝码。美欧不愿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出于对国际竞争力的考量。他们担心~中国的国企和政府公共部门会对外国民间企业构成强烈的竞争。 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西方主要国家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基本思路:(两个方面) 4 ?中国正处在巨变之中,它不再是一个计划经济体,但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的情况处于这二者之间,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使中国企业在应诉部分国家反倾销调查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的公平贸易规则,对中国采取的是歧视性手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欧美对中国的严苛,并非坏事,可以加快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 4、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市场秩序部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究竟是市场还是政府起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原因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要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案例: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 花卉‚华尔街? ——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 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号称比200个足球场还要大~还是室内的~确实是一眼望不到边。其交易的鲜花品种高达1.3万种~每年的鲜花交易量占到荷兰总交易量的近50%。而荷兰花卉出口量占世界的80%以上。 更令人惊奇的是~拍卖每天从早上6点到9点~而鲜花当天上午即可开始在世界各地的花店出售了。 阿斯米尔鲜花市场采取拍卖方式~比如说一束郁金香10荷兰盾~没人要就9荷兰盾~再没人要就8荷兰盾~直到有人要为止~这样~郁金香的价格就确定了~其他鲜花的价格则以郁金香为参照在短时间内全部确定。然后~这些鲜花被迅速分装~打包~运往世界各地。 案例分析思路: 说明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定位。政府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政府保证航班准点到达,保证鲜花在街上不被人抢劫等)。但资源的配置主要要依靠市场,也就是说,我们要依靠鲜花市场中无形的手,鲜花市场中无数的参与者,在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时,把这些鲜花送到了它们该去的地方,而且准确无误。 5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的分工,无形的手配置资源,有形的手维持社会秩序。如果有形的手想要多做一点,那就帮无形的手把市场体系多建一点。这正是今天中国所在的阶段,我们的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能够比其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做得更多、更好,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推动市场更快地发展。 材料:当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症结‚久病难医?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追求经济速度~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造成一些企业僵而不死~市场优胜劣汰无法实现~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材料分析思路:(观点来自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础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行政垄断、政府管制和地方保护,消除市场间的障碍与壁垒。 对本地和外地企业差别性征税;对一些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实行电价优惠政策,形成不平等的竞争,加剧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一些歧视性规定„„现实中政府之手扭曲资源配置追求局部利益的情形随处可见。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土地廉价,还有一些减免税等,说到底还是有单纯追逐GDP的导向,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 过度的政府干预会扼杀经济活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因此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简政放权,为市场松绑,除去不当的管制。要以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动为改革的突破口,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使进入与退出成为一个动态、良性运转的过程。 同时,在市场化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包括保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减少行政审批;杜绝各种霸王条款,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材料:不当‚运动员?~当好‚裁判员? 两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张名为‚审批的万里长城?的图上显示~行政审批多的时候要盖一百多个章才能办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种检查费~让创业者不堪重负,另一组数据则是~今年第三季度~随着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1%。 材料分析思路:(观点来自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 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间的“和”字意蕴深远。这体现了市场与政府两者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方面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6 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不等于“政府之手”就可以一放了之。而是需要两只“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市场之手”缺不得,而“政府之手”也松不得。也就是说,在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越位”问题的同时,要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 政府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关键是做好“规则”的制定者,更好发挥监管职能。首先要通过实现宏观调控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其次要弥补市场缺陷,在防止垄断、缩短收入差距和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有所作为,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同时,要培育市场公共竞争环境,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则与标准,严格市场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例如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政府角色可以通过制定如技术、能耗或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引导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改革必须要划清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必须把直接控制经济的全能型政府改造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不当“运动员”,要当好“裁判员”。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同时还要认识到,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最终还需靠法治。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式和边界;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对行政权力的法律监督。唯有“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方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使改革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笼统地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进程中一个特定的阶段,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存在错误的认识,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实行了一些超越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政策,如,重全民、轻集体、排挤个体、消灭私营,急于过渡,盲目求纯,几乎形成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具体表现有三: 第一,社会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 7 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对此不能有丝毫动摇和怀疑。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二,社会发展程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阶段。总的来说,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济管理水平和手段还相当落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自动化、现代化的先进手段,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生产手段以及手工操作的简陋工具等多层次的生产力同时并存。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来检验和评价所有制结构。实践证明,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所有制结构,比改革前那种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所有制结构,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 针对当前右倾思潮严重,重点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分析旗帜鲜明的反对私有化的必要性。 案例:俄罗斯私有化教训多,资料来源:《环球时报》2004年8月25日, 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的私有化道路~俄所有制结构和产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非国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体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框架~美国和欧盟于2002年夏秋分别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到2002年1月1日~共有13万家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占私有化之前全部国有企业总数的66%。国有企业成分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10.7%~私有成分则从当时的1.2%上升到75.8%~集体与其他混合成分从10.2%变为13.4%。 俄总统普京执政后~承认私有化政策有失误~但他同时也反对重新国有化。‚今天根本谈不到、也不应该谈重新分配俄罗斯财产的问题~如果我们允许重新分配财产~遇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可能比过去搞私有化时还要大?。 近年来~俄仍在继续私有化进程和扩大私有化规模~根据俄政府2003年8月制定的未来3年的私有化计划~有1000多家国有公司被列入私有化名单~俄还将对国家控股权占25%到50%之间的企业进行私有化。2006年~还将出售非战略性企业中国家所持50%以上的剩余股份~预计到2008年完成整个私有化进程。 2004年7月29日~俄政府通过了2005年私有化计划和2007年前的私有化基本方针。根据该计划~全俄9222 8 家国有企业中的1324家将在2005年实行私有化。此外~国家还将出售在566家股份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国家在投资通讯公司、俄罗斯航空公司等大型企业中的股份也将出售~但对于一些重要的保证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性企业~俄政府将不会对其进行私有化。 有俄罗斯问题专家尖锐的指出~现在回过头看~俄罗斯人的悲剧在于:他们一夜间告别了过去~却不知道今后路在何方,他们向往西方~却不知道如何从此岸到达彼岸。 普京曾指出~沉痛的教训证明~‚将外国课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照搬到俄罗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改革?。‚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说明脱离本国国情、盲目仿效西方的经济模式和理论~是无法医治俄罗斯经济顽症的~俄罗斯必须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改革之路。 首先~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统计~俄在私有化期间的损失总计为9500万亿卢布~约合1.7万亿美元~其中经济损失为1万亿美元~社会损失为0.7万亿美元。这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倍~相当于二战期间损失的2.5倍。有专家估算~由于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国家损失至少1万亿美元。 其次~经济长期衰退。伴随着私有化及其他一系列改革~俄经济出现了连续7年的雪崩式滑坡。据统计~俄经济转轨10年中~有7年经济是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近40%~工业下降46%~农业下降40%~国内生产总值降幅超过俄历史上降幅最大的三个时期。 再次~贫富分化加剧。2002年上半年~占俄人口总数10%的最富有阶层的收入占全民总收入的32.9%~而10%的最贫困居民收入仅占全民总收入的2.3%。据调查显示~真正在私有化中分得好处的只有70万——90万人。 最后~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均呈不断下降趋势。普京在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承认~俄罗斯已不属于当代世界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俄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50,~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俄罗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正在被推入第三世界的行列。 案例讨论:从俄罗斯私有化的教训启示中~论证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引出问题: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有股份公司、跨所有制企业和合资合营企业等三种情况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所谓国有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的平等,消灭了剥削。 所谓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 9 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在我国,“混合经济”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亮点。多种经济成分通过股份制、公司制等现代企业制度互为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来,外资、个体、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出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成。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实际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要求,而且还表现为质量上的要求,即效益和竞争能力。公有制经济在质量上占据主体地位,就会有更大的活力,更能充分发挥公有制应有的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其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是指控制那些能够影响和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产业,例如金融、交通、邮电、电力及基础性原材料等,这些产业中相当一部分带有较强的天然垄断性。这些命脉产业本身提供的产值虽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并不高,但是,缺少它们,整个国民经济就无法运行。这样,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从过去单纯注重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转到着重于质和量两方面的统一;从过去偏重于量的优势发展到更注重质的提高,强调发挥控制力。这就为更好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尤其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材料: 国有企业资产规模扩大~资产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在国有企业总体资产规模扩张中~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资产实力得到加强: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大幅增长~国有资产总量稳步增加。 ? 改革重组使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结合垄断行业的改革重组和贯彻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在石油、石化、冶金、军工、电信、航空、电力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领域~先后组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7月公布的财富世界五百强中~中国有95个内地企业入围~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占了大多数。说明中国企业的实力和规模进一步增强。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分列第四、第五~国家电网第7名、 ? 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电信、电力、民航、铁道、邮政、城市公用事业等~都属垄断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不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个时期以来不少行业同行政垄断相配合~高价高收费~使该行业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服务质量又不高~消费者颇有怨言。行政垄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社会公平~阻碍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加了开放市场与引进竞争的成本和难度。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 10 影响力。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虽然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并不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它的一些优点,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融资,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等,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股份制不能笼统地说公有还是私有,判断我国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发展这种股份制企业,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国家实际上都掌握着公司和主要人事、收益分配和重大决策的控制权,用部分国有资本控制着企业全部资本的运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股份制用得好,可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和十二大都还只是提“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到党的十三大才把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并进一步强调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到十五大不但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且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 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公平政策待遇;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 11 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补充材料: 材料一:2012年9月20日举办的环球企业领袖圆桌会议上~学者业界齐聚青岛~共商国内外经济震荡下~中国未来经济向上之力量所在。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马宇表示 :中国向上之力是经济活力的核心~是一股能够支持可持续长期发展的动力~非货币政策或政府投资‚强心针?的短期助力。中国真正向上之力在于民营经济~‚民营资本搞活了~民营经济上去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也就释放出来了?。 对此~正在筹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的马光远博士深表赞同。马光远介绍~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国GDP60%以上、专利技术的70%~及新增就业的90%~均由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 材料二: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二月谈2014年3月27号在北京举行~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三个取消。第一取消行政干涉~政府政策出台太多政策~太多变~对企业经营过多干预~所以要取消行政干预,第二要取消行政审批~企业的行为有他自己负责~不需要你审批~只要登记、备案就可以了~绝大部分的审批项目都应该取消。李克强总理做的非常好~已经提出时间表~最终我们要取消行政审批,第三要取消行政收费~现在企业之所以那么艰难~我们调查~在企业身上各个部门行政收费的项目牵扯到30多个部门~70多种收费~这是高额的税收之外强制的附加给企业的~我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应该要取消行政收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因为公有制意味着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既然人人都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生产资料的占有就不再成其分配的根据。剩下的分配方式有三种可能: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三种分配方式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第一种在历史上存在过,第二种是社会主义社会正在实行的,第三种是对未来共产主义分配的预测。 12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这是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不必像原始社会那样为生存而实行平均分配,但也没有达到共产主义那样高的程度,即社会产品尚未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为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质就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分配。(一是生产要素的定义是指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需要和使用的各种具有相对特殊功能的基本要素,即资源。二是其内涵是指按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时间长短和贡献大小分配个人消费品。) 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得到收入的劳动者不是凭借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提供生产要素的身份来参与分配。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劳分配有利于公平,但难以操作,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我们面临的问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行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18大) 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一是包括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二是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13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列为现阶段的重点发展对象。 先进制造业: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管理先进性 现代服务业:根据2012年2月22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8大) 设臵问题:为什么突出强调‚新四化?同步发展, 这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城镇和非农产业~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成倍提高~成为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正逐步转入中速增长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多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住宅、钢铁等重要工业产品的需求峰值已经或接近达到。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阶段主要是‚铺摊子?~通过在传统农村经济以外大规模发展现代产业部门而推动经济发展,那么~新的增长阶段则主要是‚上台阶?~将着力通过各产业的升级换代及互促共进来推动经济增长。 增长阶段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为‚新四化?同步提供了重要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为了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要求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质量~推进城镇化以扩大内需~通过农业现代化解决大量农民进城后的农产品安全保障问题。同时~‚新四化?同步发展蕴含着一系列新增长点。发掘好这些新增长点~我们完全有可能迎来一个增速虽有所降低、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新的发展机遇期。 ‚新四化?的要义是:在工业化中~注重在资源优化配臵的基础上形成竞争优势~注重质量效益~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在信息化中~注重与工业化相互推动~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在城镇化中~注重以人为本~增加发展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在农业现代化中~注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所以~提出‚新四化?~不变的是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时俱进的是体制机制、发展理念和实施方略~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四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的集中求解。 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14 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补充材料: 材料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5年来~全社会知识产权总体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2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同比增长26.3,~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20.8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4.4万件~与去年持平。 材料三:2014年3月1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2013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0万大关~其中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中国中兴公司和华为公司均位列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前三位。 材料四:目前我国在光学、运输、音像技术等领域专利发明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例如在光学领域~国外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国内的2.0倍~运输、音像技术领域为1.8倍。从35个技术领域中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国外在华专利拥有量是国内的4.4倍~电信领域甚至达到了10.8倍。 讨论:准确把握我国当前创新能力的利与弊。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补充材料: 材料一: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臵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据统计~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扶贫对象仍有9899万人~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饮水不安全、一些村庄还不通公路、一部分农户还没有通电~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人均医保支出、千人平均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低保标准、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水平等都明显低于城镇,特别是1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户籍限制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难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不能真正融入城市~长期游离在城乡之间~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苏州城乡一体化升格为国家级试点: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将苏州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同时获批复的《江苏省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苏州城 15 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着力打造八个示范区,到2020年~城镇化率超过85%~基本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苏州近年来积极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现实路径~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规划、富民强村、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五方面的长效机制~城乡一体化已成为苏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至2013年底~全市92%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91%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52.2%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累计140多万农民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 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1350亿元~村均稳定收入65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达2157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1~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苏州市还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三大并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升格城乡一体化国家级试点~苏州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在 《江苏省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苏州要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共同富裕、‚四化?同步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城乡金融制度改革等8个示范区。到2015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1个中心城市、4个副中心城市、50个镇~以及1500个左右规划保留村庄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层级分明、职能明确、特色鲜明的镇村体系和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镇化率超过75%~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总资产达到18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2.8万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0%等, 到2020年~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实现城镇化率超过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5%~基本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16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材料: 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坚持的原则。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告诫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坚持这一原则~我们的党就有可能有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核心要素~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保持我们不走邪路歪路的决定性要素。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所在。我们要走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就必须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的路线政策~无论是在革命战争的胜利还是改革开放的成功都是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坚持走群众路线具体就是要做到‚理解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所谓理解群众就是要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遭受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三的压迫~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深刻理解人民迫切希望推翻三座大三的愿望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人民心声的政策措施~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深受‚文化大革命?和我四人帮的毒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层正是理解了人民迫切希望国家走上正轨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开始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领导人民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经济奇迹",现如今~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理解了人民希望获得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愿望~主动地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谓相信人民就是要相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正确性。所谓依靠人民就是要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依靠人民的力量破旧立新~完成政治改革的任务。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推翻压迫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无数的工人放下手中的工具~无数的农民放下手中的锄头~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去,改革开放后~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被极大地点燃~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成功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试想~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仅仅依靠几个睿智将军的指挥就能取得革命胜利,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仅仅依靠领导人的英明领导就能取得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显然不行。在 17 即将开始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人民群众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利~推动政治改革的进程。 坚持依法治国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说到底~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统治社会依靠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固然~有些朝代也制定了一些列的司法制度~但是一旦涉及根本问题依然无法超出‚人治?范畴。即便是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依法治国无法实现。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家~如果没有法律作为判断问题是非曲折的标准和准绳那是无法想象的。推进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样需要法律的保障。 综上所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人民当家做主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很容易滑入‚无政府主义?的陷阱,坚持党的领导而没有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很容易导致党和人民群众脱离风险,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两者也无法得到实现的保证。总之~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用法律来保障实现。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1、人民民主专政 定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同点 第一,从性质来看,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 第二,从作用、职能上看,两者都包含民主与专政的两个方面,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第三,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都把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设置问题:1956年前后,我国的国体有何区别, 设置问题:阶级矛盾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什么还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一、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也不可能杜绝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期内消除,有时还会很尖锐。 第三、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弱于资本主义。 第四、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改变。 18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预防和制止动乱,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和威胁,就不能打击犯罪,惩治腐败,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所以,在当前坚持人 民民主专政,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定义: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各代表团分别推选代表团的团长和副团长。 团长一般由各个省级地方和军队的最高一级的中共党委书记或地方人大的常委会主任担任,副团长一般由各个省级地方或军队的最高一级的地方人大的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和决定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含义: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同时又互相制约,维持权力均衡。 “三权分立”必然性:这种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派别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适应于对付国内其他阶级和外国斗争需要。 材料:2010年2月2日~在浙江省义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来自瑞士、乌克兰、韩国、约旦等国家的11名外商和国内各民族的30名外来建设者参加旁听。至此~从2003年起~义乌市已连续八年邀请外商和外来建设者旁听人代会和政协会。 综合报道~2010年地方两会已经接近尾声。在过去的几天里~代表委员们围绕社会热点纷纷建言献策。从老 19 生常谈的反腐、教育话题~到新鲜出炉的蜗居、蚁族等流行语~都在议案提案中占据重要角色~这些‚热词?折射了民众的民生诉求。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定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等途径,与共产党进行政治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的政党制度。 理解:它不同于马、恩设想的一党制。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如苏联。 它符合我国国情,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贡献。 它与两党制、多党制的区别在于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一党制的区别是是否允许其他党派参政议政。 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在中国大陆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补充资料:八大民主党派的相关材料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大陆有没有国民党,,民革历任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现任主席万鄂湘。截至2012年底~共有党员约10.2万人。其中大部分成员是留在中国大陆的原国民党党员或其子女、亲属。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民盟历届主席为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史良、楚图南、费孝通、丁石孙。现任主席蒋树声。目前~共有成员约15.7万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民建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现任主席陈昌智。目前~现有成员约9万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民进历届主席为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现任主席严隽琪。现有会员11万多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农工党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季方、周谷城、卢嘉锡。现任主席桑国卫。目前~有成员12.5人。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是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的洪门,又称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组建的海外组织~旨在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关注民族的独立和祖国富强。致公党历任主席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现任主席万钢。目前~有党员28000多人 九三学社: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九三学社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现任主席韩启德。目前~现有成员125122多人。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6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台盟历届主席为谢雪红、蔡啸、苏子蘅、蔡子民、张克辉。现任主席林文漪。目前~台盟现有成员2600多人。 1982年,十二大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 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它既能保障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又能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主等领域的民主权利。 特点: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 目前已成立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材料:‚草根民主?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了经济上的解放。同时~一场政治革命已开始~它给农民带来了管理自主权~这就是村民自治。 80年代初期~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农民自发突破人民公社体制~创设了村委会这一新的组织形式。1980年2月~全国第一个村委会——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村委会由全村户代表会议投票产生。在中央政府的自觉认同下~1982年的宪法确立了村委会的法律地位。1987年~《村委会组织法》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乡政村治体制正式确立。从1983到1985年~全国农村普遍完成了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从90年代初开始~中央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来推行包括村委会选举在内的村民自治新体制。中央政府的措施~极大推动了‚草根民主?的发展。农民在实践中创造了一些更民主的选举方式~如候选人竞选演说,1988年~辽宁省铁岭市,、秘密划票,1995年四川省乐山市等地,、选民个人独立提名,1995年~吉林省梨树县,~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弱势地位~而且也防止了村委会选举蜕变为形式主义的假选举。农民还通过信访、个人上访、集体上访等形式直接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媒体进行互动~表达他们对民主选举的渴望。 近年来~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普遍推行~村级民主建设全面推进。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注意:此问题讲解务必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新的决议精神引导学生,避免问题论证的陈旧,贯彻中央新的精神。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内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理解内涵: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之道 21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法治中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补充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林《中国特色法治道路的时空定位》~引导学生对当前法制建设中的成就与存在问题一个准确的定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旗臶鲜明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论断~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了内涵、规定了性质、确定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历史方位的四个坐标上~有自己的时空定位和时代特色。 一是相对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而言~我们所走的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本质和定性问题上~我们的法治‚姓社?~它们的法治‚姓资?。这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法治道路和法治模式~决不能混为一谈~决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坚持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前提~这是一个不容讨论、毋庸臵疑的立场问题、原则问题和方向问题~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要求。 二是相对于苏联、东欧等原社会主义国家和现在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而言~我们所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和历史沿革~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我们的法治只能走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只能学习借鉴而决不能复制克隆苏联、越南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 三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和描绘~我们现在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因此~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22 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免存在的问题~是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是相对于我国历史上中华法系的法文化和法制度的模式~我们今天所走的是一条现代化的法治道路~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结果的土壤和基础上~秉持开放包容、学科创新精神~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关系和先进文化的法治类型~是学习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现代化产物。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弘扬中华法系和中华法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坚持洋为中用、与时俱进~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种时空定位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决定》明确指出~这个总目标的要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一是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二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它还很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23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重点) 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概念区分: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可以有多种形式,不仅仅指的是政治协商会议里的协商,还有其他许多形式。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或者人民政府召开公共政策听证会,比如有的地方实行的民主恳谈会,都是协商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在中国不是水土不服,而是深受欢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补充资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研究员陈剑文章《协商民主 与谁协商 ——协商民主5W探讨》 文章就协商民主涉及到五个与W相联系词进行分析~探讨协商民主如何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一、为什么要协商(why),二、与谁协商(who),三、协商什么(what),四、协商时间(when),五、协商地点,where,。文章较为全面的把协商民主的相关问题讲透彻。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 24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材料:龙应台论文化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总结: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2、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还有新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的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5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来源: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来源: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既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重大进展,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我们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6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影响整个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反对在文化建设领域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边缘化”等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这一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和情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这是一个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多样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承认这种多样化,推动这种多样化,发展这种多样化。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强调和坚持指导思想与主导价值的一元化,重视确立和巩固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确立和巩固国家的社会理想,确立和巩固民族的精神支柱。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证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唱响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 27 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寄托着民族的希望,昭示着国家的未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让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激荡、相互砥砺,必将壮大我们民族进步的血脉,增强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激励亿万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成就伟业。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具体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28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延伸分析: 核心价值问题这两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特别是很多社会现实~前些年报道了很多事件~比如‚小悦悦事件?大家都记忆犹新~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是这样子呢,很多传统道德的东西得不到弘扬呢,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 29 体系价值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其实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的~但我们特别欣喜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其实变化非常大~大家看‚感动中国?~那些在基层默默无私做着奉献的先进人物~他们没有为了自己图什么~一生都在做着默默的贡献~但过去我们对他们宣传得太少~我们想的是谁更有钱~谁怎么挥霍~这些障碍影响了大家的观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非常重要。 共同的理念价值非常重要~我们先进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要~传统文化当中要发挥和弘扬它的精华非常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些年来大家都特别关心~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到24个字~这24个字从三个层面谈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那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它是很重要的。国家层面对于核心价值体系有一些什么要求呢,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词~我们国家要富强~要文明~要民主~要和谐~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倡导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这都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从公民个人的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都是对现在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某种程度上我们在这方面有缺失~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一定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起来大家全部变得高尚~这不可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道德体系~基本道德规范~价值观等等都受各方面影响。所以~十八大再次把这个问题放到整个文化建设第一重要的地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而且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了~一步步~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好。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一些问题。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2、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技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 30 会形成崇高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文化强国的内涵: 文化强国: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相关材料: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17大报告中~‚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 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 2004年4月~约瑟夫〃奈新书《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再度引起世界热谈,未来学者和文化经济专家的观点也令人瞩目:在21世纪~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产业。 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第一~它的文化~即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第二~它的政治价值观~特别是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第三~它的外交政策~但这些外交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权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这一轮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 新生代的年轻人~有几个没有看过好莱坞电影,但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道德经》的却大有其人。当麦当劳、可口可乐、米老鼠、韩剧成为新生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我们不禁惊呼: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到底在哪里,中国从2001年才开始搞官方名义上的文化产业~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的文化产业带有自发性~这使我们丧失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 在西方人抱怨对中国巨大的贸易赤字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对西方巨大的文化赤字。 图书贸易: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 语言文化: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 31 ‚虽然中国加工的玩具铺满了发达国家市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却还是奥特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史努比~而且这种现状暂时不会改变。?‚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怀亮 2007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将孔子作为封面~指出中国正在向世界推崇源远流长的文明思想。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频繁,文化交往不断增多,各国对文化传播越来越重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向国外推广本国语言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甚至已经把通过推广语言传播文化列入了国家战略,变成了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 日本不久前宣布,近期要在日本本土之外建100所日语中心。今年1月,日本媒体报道了日外务省与国际交流基金会具体的拓展海外日语教学计划,文章题目十分抢眼:‚绝不能输给汉语!? 韩国也表达了一样的雄心大志。年初,韩国文化观光部宣布要在世界上开办100所世宗学堂,首选地就是中国, 俄罗斯则制定了推广俄语的普希金学院计划,院长是现任总统普京的夫人。普京夫人通过各种渠道为本国语言代言,展现俄语和俄罗斯的魅力; 印度受中国建立孔子学院的启发,学习中国经验,准备建立‚甘地学院?,以促进印度文化的国际化, (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通过强制~也不是通过诱惑~所以说你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软实力~你要提升竞争力首先要改善你的文化生产~文化创造的质量意识~而且在理念上我们要体现先进性~包括对于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价值观的认同。)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思路:(重点)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第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相关材料: 材料一: 文化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和各个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底子比较薄~投入也比较少~人民生活首先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首先要吃饱穿暖~精神文明的需求现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些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随着一些重大的文化工程的落实~城乡基层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 32 提升~所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它既是一个现实需求~也是未来更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提升的一种要求。所以十八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来~我们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覆盖城乡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建设~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免费开放的网络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服务能力在明显地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都在扎实推进~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免费开放~08年~潍坊博物馆免费开放。因此~十八大特点强调~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和发展、完善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材料二: 当今文化产业产值 A、美国是最大的文化出口国~美国出口第一位是文化产业。美国控制了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60%—70%的电影市场~30%的音乐市场~40%的电子游戏市场。所以有的人讲说美国只有三片来占领世界~一个是土豆片~就是麦当劳了~占领世界到处都是,一个就是芯片~就是电子计划机的软件~再一片就是好莱坞大片~是指电影。 B、第二个文化出口国就是日本。日本最富特色的就是它的动画、动漫~ 日本占欧洲80%~世界60%的动漫市场。 、韩国~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之后~ 提出一个文化立国的理念~然后它就开始发展文化产业~为此C 它专门成立了文化部~ 97年就在东亚、东南亚形成一个强大的韩流~ 包括影响我们中国~它的这些片子~除了片子之外又带动了韩国的餐饮~又带动了韩国的旅游~所以说它这种文化软实力现在成为一个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们文化上逆差。 如版权贸易~前几年一直是10:1~ 以图书为例~图书我们进来一般进到两亿六千万美元左右的图书~我们出去只有两千六百万~这是10:1的逆差~所以我们的文化生产力还不发达~所以这里提出文化软实力~非常有针对性~ 材料三: 文化安全问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的西化分化。 1944年太平洋鏖战正酣~为了战争的胜利和战后合理地处臵日本~美国政府急需了解日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性~于是就委托学者专家对日本进行详细的研究。鲁思.本尼迪克特就是其中之一。她利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去解读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其研究的成果就是这本书。自1946年这本书出版以来~它就成了了解日本民族精神的经典。日本的民族性格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在完美的核心观念下~日本人生成了一系列的矛盾性格:既自信又自卑,既顺从又叛逆,既规矩又放纵,既有菊的柔顺和伤感~又有刀的锋利和残酷。 精神和意志的无限超越性(神风特攻队); 理想国中的情与义(对种族、血统的高贵之崇拜); ‚耻感?文化的形成; 营造乐园; 神圣的修炼。菊是日本皇家的家徽~正是日本人矛盾的代表。刀则是日本武士文化的代表~这民族背后的矛盾就是菊与刀~在矛盾背后又有着日本文化的精魂 33 材料四: 文化体制建设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在很多领域里头~比如说文化保护~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文化产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有一些领域里国家的体制建设还要加强~比如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包括免费开放~如何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化、法制化~不要因为领导人一变~政策一变~很多文化惠民的制度就变化了。 这个领域里头~真正要让它取得很大的进展~确实是我们下一步改革很重要的~比如新闻里头的改革~这也是大家很关注的。新闻里的改革包括现在新闻机构采取什么体制~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运作~对传媒的管理等等~都需要从法制的角度进一步给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框架要制定起来。就像这些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领域~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有关~特别是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这是大家所关注的~80、90年代有一个说法~上面‚三国演义?~下面‚八国联军?~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也形容了在文化领域方面~文化管理中的部门分割问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层次重叠~效率低下的现实。还有文化产业~对于民间资本如何参与~对于国有文化企业怎么管理~怎么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都是改革当中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34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的重要保证。 我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党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美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56—457页:“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 (2) 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其中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 (4)十六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提高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提了目标出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干部、知识分子强烈的反响,这是我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2005年2月19号,中央在中央党校召开省部级主要领导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专题研讨班,一起研讨这个课题。总书记在开班讲话中进一步提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战略任务的重要位置,把它作为“四大建设”之一。“四大建设”就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中,它已经越来越完整了。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地阐述,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决定》也是我们学习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文献。 (5)十七大、十八大都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将社会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相关论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 35 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相关论述: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社会和谐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补充资料: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虽然难免有封建性糟粕的一面~但其优秀一面~仍然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 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主张将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供了科学的内涵和实现的途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案例分析:‚同命不同价? 以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损害赔偿为例~全国各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按照本省统计局《统计年鉴》发布的有关数据~制定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计算标准~供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中参照执行。其中~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误工会、护理费均按‚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区别对待。如某省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执行的标准是:死亡赔偿金、残疾补偿金城镇居民是 36 8617.48元/年~农村居民是2837.76元/年~相差3.04倍,被抚养人生活费城镇居民是6884.61元/年~农村居民是2472.29元/年~相差2.78倍。 上述数字表明:一个城镇居民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各项赔偿可达20万元~而在同等条件下~一个农村居民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各项赔偿只有5万余元。例如:湖南省某县2005年1月10日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死亡一人。死者属城镇居民~其死亡赔偿金为172349.6元。同年10月14日在同一地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死亡2人~均属农村居民~共赔偿113510.4元~‚两个农民的命不如一个城里人的命。?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认真总结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案例分析: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政协抨击假大空现象 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常委们将矛头直指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假大空?现象。碘超标奶粉、疫苗造假、毒大米、假种子、假农药、劣质化肥……当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害。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城市尤其是乡村~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政协常委瓦哈甫•苏来曼说~假冒伪劣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对造假者的处罚成本过低、打击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惩罚力度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瓦哈甫•苏来曼建议~建立打击假冒伪劣行为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法律体系~提高罚款额~延长企业惩戒治理期限~以及加强对打假工作的监督检查。 广场比天安门大、贫困县里办公楼豪华奢侈……多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不搞形象工程~但却屡禁不止。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一些地方甚至贫困县市愈演愈烈~引起群众强烈反感。政协常委萧灼 37 基指出~为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建设一些反映城市特征的‚形象?工程也无可厚非。但目前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我们必须节约一切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用于扶贫解困~用于急需的公共投入。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从,,,,年的?,(,,下降至目前的?,。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当前贫困情况还相当严重~全国平均每,(,人中~就有一人为赤贫者。 萧灼基指出~中国有限的资源~不应该本末倒臵用于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而应该用于急需的扶贫工程。这才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公款追星、不孕广告满天飞……政协常委曹圣洁在分析现在社会上种种‚作秀?现象时表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是重要内容。在社会道德的要求方面~中国传统道德一向注重‚言而有信?、‚民无信不立?~然而近,,多年来~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蔓延~社会上道德失衡~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现象比较严重~公民道德建设急需加强。 曹圣洁建议~道德的实践不仅是依靠理论教育~更有赖于习俗~以及社会氛围的形成。要达到‚诚信友爱?的社会~必须大力树立这方面的正气。建议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不仅把‚诚信?当作标语口号来宣传~更要对‚诚信?之风大树特树~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无情地揭露鞭挞。只有教育和赏罚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摘自《光明网》, 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案例点评 ,1,和谐社会一般意义上是指社会成员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能够良性互动~利益分配能够公正~社会能够实现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社会形态~既然是一种状态~它就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也可以体现在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和以追求更高和谐状态为理想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国社会活力大大增强~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但与此同时~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都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关系~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如何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何建立健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体制和机制,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与竞争等~就成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社 38 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出现的深刻变化而提出来的。 4、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一、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案例分析: 《人民日报》原标题:农村孩子为何不愿跃‚龙门?,话说新农村,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侄女的反应倒很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高中~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从小认定的道理~然而在侄女这代人眼中~这条路越来越难。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 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3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推进城镇化重点是人口城镇化~阶层固化阻碍了农民变市民~将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冲突和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破除制度篱笆。首先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推进教师资源配臵的均衡化~城乡学校资源均衡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地?~缩小教育的地区差距,加大帮困力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令人欣慰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从去年多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到扶贫定向招生~再到今年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些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心。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非一日之功。只要多走一小步~就能让农村学子重燃希望~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 一名高三学生~在不同省份~考上名校的几率差别有多大,答案是:最大差别288倍。 高校招生分配名额失衡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教育部和高校之间利益交换的‚名利场?~而被高考决定着命运的考生~却没有任何发言权。 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其研究课题‚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中得出的结论~广东、安徽考生考进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孩子的1%。换个角度理解~北大对广东、安徽学生设臵的门槛比北京考生整整高了100倍。而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 2012年5月23日~包括张千帆在内~来自北大、清华、社科院等单位的15位学者上书国务院、教育部~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 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中国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制~经过多年演变~形成了固化的利益格局~并成为高等教育公平改革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产物~配额制已在中国大多数领域被打破~但在高校招生中~囿于各种利益纠葛~配额制所带来的不均衡现象~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甚至沦为各种利益交换的名利场。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依然处于黑箱之中。 失衡背后的地域歧视 高考录取比例从2008年的57%~提高到2012年的75%以上。 逐渐拉平的整体高考录取率背后~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也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重点高校名额区域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更加凸显。 40 以北京大学为例~根据2011年的录取数据~每万名考生中考入北大的比例~安徽为1.27~广东为1.4~贵州为1.48~河南为1.87~北京为52.5。 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北京学生考上北大 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 第二、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第三、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重点) 十八大报告关于收入分配的基本思路: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1、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2、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3、 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 第四、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何为治理,其最广泛的含义是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政府可以被视为包括在治理中的组织形式之一。治理的重心在于协调社会生活,治理水平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治理更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专业术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这一总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建设方面,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41 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一方面,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领域,因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非法集资、股市房市投资受损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另一方面,矛盾涉及各行业各阶层,既有农民、城镇居民、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业者、学生,也有军队退役人员、原民办教师、老村干部、老知青等特定人群。二是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增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9.2万个,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近40万个。另一方面,政社不分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不足,活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12年全国发生安全事故33万起,造成7.2万人死亡。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恶性案件和极端事件有所增多,我国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信息网络管理任务日益繁重,我国有5.64亿网民,4.2亿手机上网用户,是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外部势力千方百计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经济层面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大批人员需要下岗转岗,以多种形式创业就业;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各方面利益难度增加;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组织形式需要作出相应变动;工业用地、城市用地需求激增,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容易产生大量矛盾;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引发不少社会问题。二是从社会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变化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以“单位制”和城市街居、农村社队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党和政府主要通过单位、街居、社队联系群众、整合社会利益、调节社会矛盾。现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大部分已经剥离出去,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导致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三是从思想文化层面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一方面,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四是从工作层面看,一些部门和地方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面对新情况,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 因此,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远远快于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越来越难以消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负面后果,这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逐年拉大和党政官员的违纪腐败问题上。毋庸置疑,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已经迫在眉睫。 42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关键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的社会管 理格局。 第二、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 法自治、发挥作用。 材料补充:《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2014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在深层次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失衡问题,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分化日益严重,权力、资本、声望在不断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同时刺激了社会底层的不满情绪。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基点,这有助于扩大社会权力并改变底层群众的弱势状况,加强普通民众表达利益、参与政策过程的实际能力。此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会为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补充资料: 资料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来源:2013年12月16日~潍坊传媒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政府服务职能和社会治理方式~我市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一些举措来自基层~顺应民意~为社会管理工作做出有益探索。 寿光把该市975个行政村划分为5418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维稳信息员,每天负责区域内社情民意、矛盾纠纷的的搜集报送工作。今年以来,通过维稳信息员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2件,有效实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的关口前臵。 网格化、零距离~为让群众服务落到实处。我市各级政府还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让政府服务职能更贴近百姓。在奎文区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化建设按照‚9个1?标准建设~其中活动广场、功能活动室、特色文艺队伍等九个文化活动室和1条文化长廊~满足了居民社区文化生活的需求;高新区则实行网格警员制度~并设立‚网格警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定期沟通机制?;群众普遍满意度低的事项~专门研究对症下药~而且组织社区热心人员组成爱心服务队~对社区生活和安全实现无缝监管~深受居民欢迎。 资料二:《潍坊奎文东关街道"微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来源:2014年9月17日 新华网 山东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积极整合资源、转换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全面开展‚微服务?创建~以‚微行动?~凝聚‚正能量?~服务‚大民生?~彰显街道社会治理‚大智慧?。 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微照料?情暖居民人心。对有活动能力的老人~当地在每一个网格内建立起‚居 43 家养老?网格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依托辖区内2158家服务网点~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清扫、代买代购、预约送餐等各项服务,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建设东关街道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试点~为老年人提供高、中、低档全托服务。 东关街道通过‚微就业?搭建互动平台。相关负责人联系辖区企事业单位~通过现场招聘会、招聘‚夜市?、宣传海报等形式定期发布用工信息。针对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微信、微博、QQ等贴近年轻人的招聘方式~强化宣传~加强帮扶~促进就业,针对就业困难人群~开发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公益性岗位~为他们‚送岗?~消除‚零就业?家庭。 东关街道多次开展‚微活动?打造人文社区。开展了‚八一?赞歌双拥文艺晚会、消夏乘凉晚会、花灯闹元宵、面食节等特色活动。开展‚微公益?、‚微漂流?、‚微心愿?、‚微宣传?、‚微孝工程?等微活动~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小活动?实现‚大文明?~提升人文气息。 东关街道通过‚微治理?提升社区环境。以实施社区‚双化双提升?工程为总抓手~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深化‚美丽东关?整治。坚持‚疏堵结合?~对背街小巷进行分类管理~对摊点群、露天烧烤点进行规范整治。开展‚三无?小区综合整治、视频监控、红袖标工程、警灯闪亮工程~并根据小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长效管理措施~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是前无古人的,而且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入拓展,社会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敌对势力的攻击渗透也越来越凶猛,国家安定、政治团结、社会稳定、经济有序运行已经成为关乎全局的重大安全问题。美国在二战之后就已经建立起国家安全机构,以便政府内部的各派观点、各种职能协调一致,在理想情况下共同协作,制定和采取有效的行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也不例外。我们必须鼓足干劲,勇于涉险滩、破难题。创新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要“接地气”、立足人民福祉,为民生、民权建设提供稳态的体制性保障。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从而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44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的思想: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A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B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展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4、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问题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补充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诠释: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我国各地区各种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差别迥然~各地区不能按照统一的发展模式进行发展~根据全国整体发展规划及各地具体情况~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包括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地区等18个区域。 45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农产品[13.56 -2.02% 股吧 研报]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等7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23个产业带~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未来国土空间将形成如下战略格局:‚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已经形成了‚四轮驱动?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利于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四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循环经济?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的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而循环经济则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和能源更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力举措。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奢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抑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 46 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生产同一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材料补充: 2013年7月2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习近平贺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早在1992年就有1670位科学家,其中110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全球发出警告:‚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疯狂掠夺自然~自然加倍报复人类。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我国生态赤字~触目惊心~形势不断恶化~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2013年入冬以来轮番在珠江三江州、长江三角洲、华北、东北、京津冀等地区出现的全国性雾霾天气~再清楚不过的揭露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 第一~从地域看~污染范围广~已经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迅速蔓延 47 至全国。最近三四年~中西部地区加大了开发力度~低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凸显出来。从城市环境污染发展到一些农村的污染~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约近一半的农村环境发生恶化。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第二~从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看~从天空岛海洋~从陆地到河流~从地表到地下~无论空气、水源还是土壤~都广泛的被严重污染。 第三~污染程度高。 水源:我国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本就匮乏~而且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然而据新华网报道~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地下水只有3%。近两年~我国水源恶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在水资源总量2/3的地表水中~污染问题同样严重。据早在2006年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V-----V类和劣V类水质占比分别达到32%和28%。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评价成果~84个湖泊中常年呈现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有48个~占比达到52.4%,根据早在2000年评价的633个水库中~62%为中营养水库~38%为富营养水库~贫营养水库还不及1%。 土壤污染严重。农业化学用品使用量增加~大量化肥、农药散落到环境中。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组织的《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调查显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空气: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遭到破坏三个方面。中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中。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 作为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伴生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直困扰着人类。既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无法回避~如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曾经走过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子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而且也不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从20世纪的30年代到60年代~震惊世界的使众多人群非正常死亡、残疾、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其中最严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从1972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即北美死湖事件、卡迪兹号油轮事件、墨西哥湾井喷事件、库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西方国家从20世纪初~逐步认识到这条传统之途已经走到尽头~被迫走上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芬兰、瑞士、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韩国等国家吸收老工业化国家的教训~在工业化初期~就采取治理措施~实现发展和环保双赢。 48 而且就中国目前情况看~我们也确实走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们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无论环境、资源条件还是国家性质都不具有可比性。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开始于200年前~那时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仍沿用粗放型、掠夺型生产方式。但那时人口、资源、环境条件要比现在好很多。世界人口1930年才20亿~1960年才30亿~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赤字巨大~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薄弱~与西方国家‚拓荒?时代晚期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我国现代化的背景和当年西方国家根本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绝对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炮舰政策和殖民主义去掠夺别国的资源财富~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决不能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后尘~决不能以毁生态、破坏后续发展为代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是以更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发展。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重点) 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文件,重点分析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由社会号召转入到制度保护层面,并列举分析保护生态环境近些年已出台及未来将会出台的具体制度,点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护环境的根本。 49 思考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7.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 4. 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6.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 50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本文档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5KB
软件:Word
页数:8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