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摘评读书随笔读书推荐

读书摘评读书随笔读书推荐

举报
开通vip

读书摘评读书随笔读书推荐读书摘评 读纪德《人间食粮》 白杏珏 书摘:愿我这本书能教你对你自己比对这本书本身更感兴趣,进而对一切其他事物比对你自己更感兴趣。(《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安德烈·纪德,因七堇年真心的崇敬,我对这个曾经的异教徒,集严肃与浪荡为一身的男子有了浓厚的兴趣。喜欢他这段写在序言里的话:一个作者,最崇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读者读完他的书,喜爱他的书,推崇他的书,而是本着一种最无上的情怀,以手中的笔,为读者画出一扇门——抑或是一扇窗——之后,书本身可以被遗忘了,但那种精神,永存。 书摘:纳塔纳埃尔,别期望在其他地方...

读书摘评读书随笔读书推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摘评 读纪德《人间食粮》 白杏珏 书摘:愿我这本书能教你对你自己比对这本书本身更感兴趣,进而对一切其他事物比对你自己更感兴趣。(《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安德烈·纪德,因七堇年真心的崇敬,我对这个曾经的异教徒,集严肃与浪荡为一身的男子有了浓厚的兴趣。喜欢他这段写在序言里的话:一个作者,最崇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读者读完他的书,喜爱他的书,推崇他的书,而是本着一种最无上的情怀,以手中的笔,为读者画出一扇门——抑或是一扇窗——之后,书本身可以被遗忘了,但那种精神,永存。 书摘:纳塔纳埃尔,别期望在其他地方找到上帝;它无处不在。 每一件造物都标志着上帝的存在,但没有一件能揭示出上帝。 如果我们的目光停留在它身上,每一件造物都会立刻把我们的视线从上帝那里引开。 (《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如果我们的目光只聚焦于某些造物上,那我们永远也别指望窥见上帝的衣角——上帝无所不在,却又不可触及——不要极力睁开你的眼,而要打开心,用心去看去听去触及,而后你能走进上帝的神谕。 书摘:你永远也无法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但现在生活既然让我们感兴趣了,这兴趣定将会像一切事物一样——使我们着了魔。(《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纪德为了使自己对生活感兴趣,策划并实施了一场出走——出走到自然之中,抛弃心中杂念,甚至他所读过学过的一切——而后他对生活,才有了真的热忱。爱生活的人,才真正活得幸福。 书摘:纳塔纳埃尔,你要像那自己手擎火把作为指路明灯的人一样。(《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对于信仰,人在更多时候只是将其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找不到通往梦的路途,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去寻求上帝的帮助。可上帝又怎么是那么容易寻得的呢?于是我们随意下跪,自欺欺人,完成了一次次敷衍且没有任何意义的祈祷。在有信仰之前,必须先建立起对于自我的信仰。做自己的指路人,你才有资格去追寻信仰。 书摘:重要的是你看了,而不是你看到的事物。(《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得到了什么。 书摘:你头脑清醒地认识的一切事物,直至世界末日,依然同你区别分明。你何必那么看重它们呢? ……每一种欲望使我得到的充实,都胜过对这欲望的对象的占有。(《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头脑清醒地明白一切,看透一切,世界末日依旧与我们无关,我们又何必去在意所有一切的身外之物呢? 书摘:纳塔纳埃尔,我为种种美妙的事物耗尽了自己的爱。它们的光辉来自我为它们不断燃烧的爱情。我不会厌倦。任何热忱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爱的损耗,但它是一种美妙的损耗。(《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很少有人承认爱是一种损耗,从来都只有夸耀爱的美好。热忱是一种爱的损耗,谁说不是呢?没有损耗的热忱,它的炽热的温度又是从何而来呢。但所有人对这种损耗都甘之如饴,它不仅美,还能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 书摘:与其平平静静的,纳塔纳埃尔,莫如过一种悲怆的生活,除了死后的长眠,我不希求其他的安息。我害怕在世时未能满足的任何欲望和精力为了继续生存而把我折磨。我希望,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露尽这世间期待于我的一切之后,心满意足,再无所求地死去。(《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勇敢无畏地迎上苦难,我不要保有羞辱的洁肤。 书摘:忧郁只是冷却的热忱。 ……我的情感像一种宗教一样展开了。你能理解吗?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 纳塔纳埃尔,我要教你热忱。 我们的行动与我们紧紧相连,就像磷光与磷密不可分。的确,它在消耗我们的精力,但它也造就我们的光辉。 如果说我们的灵魂多少有些价值,那是因为它曾比其他一些灵魂更加炽热地燃烧。 (《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纪德不否定偶尔的忧郁,在他看来,忧郁也是热忱的一种,只有对生活满怀热忱,才会对生活感到忧郁。我与纪德的观点有一个是相同的,因而我在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交加。我们的灵魂的价值,在于燃烧。人生一世,如果不曾以全部的热忱投入到某一件事中,如果不曾义无反顾地烧一次痛快淋漓,那这个能预知结局的生命过程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有所消耗,必将有所收获。另,喜欢纪德细腻的描写,“情感像宗教一样展开”,诗人的感觉可以覆盖每一寸生活。 书摘: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种种奇特的可能性。(《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每个人都可以爆发出让人惊异的能量,每个人都可能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不仅仅是可能性,更是奇特的可能性,我们自己想不到的可能性。 书摘:充盈的生活是可能实现的,但尚未得到,这种感觉偶尔萌生,后来又一再出现,越来越使人无法摆脱。(《人间食粮》) 心得感悟:只要是一个活得并不麻木,亦不无知的人,只要是一个对生活怀抱着热望,亦有能力去争取充盈的生活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博尔赫斯写,“我们本可幸福却没有幸福的一生”,该是同样的慨叹吧。不过纪德仍为充盈的生活预留了一些可能性,这大概是因为他本性中有几分亮色吧。 读书随笔 我最想依傍的一位高邻 市井凡俗,亦有其可爱之处。 ——题记 白杏珏 若是选择景仰的偶像,我也许要颇费一番苦心,但谈及最想与之为邻的人,则定是兰姆,不作他想。 查尔斯·兰姆,自幼就读于条件艰苦的慈幼学校,喜好读书,文采斐然,却因口吃而被大学拒录。后成为某公司一位小职员,平凡忙碌。二十余岁时,亲姐姐玛丽精神病发作杀死母亲,兰姆至此一生陪伴姐姐,终身未娶。 这一份人生履历,无论是艰苦也好,悲惨也罢,绝不是幸福。兰姆自幼丧父,甚至被遗嘱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人骗去家产,沦落至慈幼学校。我偶尔想起简·爱丧父且在慈幼学校的悲惨经历,便不由得为兰姆揪心。简在灰色童年中,把自己历练得坚强,却难免有了怨愤的情绪,浑身难以靠近的尖锐棱角。可兰姆却如同沐浴在永恒阳光之下的树苗,一派生机盎然。 兰姆最可贵,亦是最吸引我之处,便在于他对于生活的一种童真式的热爱。他平凡,平庸,不是简爱式的坚忍不拔,亦不是卡夫卡的阴郁敏感,他只是用对于生活的热爱,使自己名垂青史。对于苦难,他始终面带温厚的笑意,把它当做生活的一种色彩。他说,他宁可不要家产,也愿意见识一次骗子的丑恶面目;他漫步在街道,想象自己是剑桥的高材生,连路人都被他趾高气扬的步伐所震慑;他留心观察小市民的种种形态,用孩童般的比喻绘声绘色地记录。他居住在拥挤的伦敦,但他所发现的质朴之美,不亚于任何一位隐居田园的哲人。所谓“大隐隐于市”,不过如此。 言尽于此,我想与兰姆为邻的缘由,昭然若揭。这一位高邻,可以打开房门,亲切地与我交谈,每天傍晚,我都能从他那捕捉到城市生活的新鲜气息。兰姆对于生活的爱,是细微琐碎的,渗进每一秒的日常生活。我最想习得热爱生活的秘诀,最想拥有一双灵动的眼,于车水马龙处看见湖光山色的清幽。我甚至想从悲剧性的生命中找出闹剧般的欢悦,于深沉思考之余更能敞开胸怀拥抱市井凡俗,“看清这个世界,而后爱它”。这一切的一切,兰姆只消每日几分钟的闲谈,便能于无形之中传授于我,甚至只需他每天的纯真笑颜,便足以感染我。充满自省的思考留给黑夜吧,每个清晨,我愿打开房门,迈向生活,同兰姆一般,好奇又充满欣喜地观察市井凡俗的动人可爱之处。 仅仅只是一种跃动在文字之中的气质,加之他的人生履历,兰姆无需通篇劝诫,却让我明晰生活与生命之间的细微差别。生命是悲剧性的,并且往往只有悲剧的生命才得以伟大;但生活却是光彩熠熠的闹剧,市井凡俗即便不是高尚殿堂,也自有其可爱之处。笑并不比泪更卑贱,兰姆的微笑,超越一切悲怆的泪水,童话般的生活,亦能让人仰慕。 也许我敬佩卡夫卡,但我最想与兰姆为邻。同为小职员,卡夫卡的厌世与兰姆的乐世,同样高尚,但就生活而言,兰姆更胜一筹。我想依傍兰姆这位高邻,由他来教我如何爱生活,投入生活,接受生活——而这,是书本极难言明的。 兰姆只是告诉我们,每天的阳光,都是生命的馈赠。 英雄 白杏珏 正如他所言,他的心,即便是血淋淋地被挖出,也可以不竭地跳动几个小时。那股奔涌在他体内的热血,年少时灼热躁动,年老时,汲取了大海的冷静、岁月的沧桑,在依旧灼热的同时,更多了智慧与豁达。 《老人与海》不过薄薄一本书,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完,却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思考,思考那位老人,思考他身上的什么让我奉他如神明,思考他为什么在如此凄苦的境况下依旧如少年一般悍勇无畏。海明威一再言明,他只是要写一个故事,写一个英雄,写一段传奇,无他。 那么,英雄,是什么。从前我极爱武侠,英雄这个词反反复复出现,有时是年少潇洒的无畏少年,有时是气势如龙的中年英豪,有时是心若止水的白发老者,他们如此不同,却拥有着共同的力量——让你虔诚地仰望,无论是成是败,他们都以一种光芒万丈的姿态映照人间。那么亮的光,几乎灼伤了眼。 是否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把功勋建立在枯骨上,便是英雄?是否你悍勇无双,天下无敌,独立绝顶傲视人间,便是英雄?是否你广济天下,宾朋四海,一呼百应号令群雄,便是英雄?不是,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虎将、高手、君王,却不能担起“英雄”二字。英雄,他的光芒不来自于他的功勋,而来自于他的精神——那种精神,包含了对艰难险境的强烈征服欲,包含了对强手的尊敬与对弱者的宽容,包含了对世间名利的不屑一顾,是足以救赎一切生灵的太阳般的存在。有此,便可尊敬地称一声——英雄。 桑地亚哥,年迈的渔夫,无功无业,我却真心地愿唤他一声,英雄。他也许不自知,他所有的自信,也不过是让他认为自己是一条汉子,一位出色的渔夫,就是这点可怜的自信,也在现实的吹打下摇摇欲坠。他不知自己拥有的是怎样可贵的精神,可海明威知道,作为操控故事的上帝,海明威悄然地将这样的英雄精神埋藏在老人苍老的面容后。桑地亚哥对于险恶的大海,始终是跃跃欲试的状态,如战士面对敌人时那样的莫名兴奋,饱含征服欲。作为渔夫,他最强大的对手,便是海,他活着的意义,便是每日每夜地与海展开无休止的搏斗。海的力量,不仅仅是波浪掀起时的骇人,它的无际,是它最强大的武器。海用它的广阔,对挑战者宣称:人类是多么渺小,多么渺若尘埃。桑地亚哥在三天三夜中,抗争的,不是那条始终未露出水面的大马林鱼,而是莫测的广阔的海——他不知道会游出多远,他不知道此时此刻海平静的表面下面是否暗潮涌动,他不知道在远离陆地的茫茫水域有什么可以依靠——三天三夜的细腻描写,已将他的抗争过程缓缓叙述。老人毕竟年迈,他一直重复着,但愿那男孩在就好了。我想,在一次次的自语背后,是他在竭力与寂寞无助周旋。海,这样强大的对手,年迈的桑地亚哥,打败了它。纵使大马林鱼在归途被鲨鱼追食,我也坚信着老人在这场战役是胜者,他明知无望,却还全力敲击着凶残的鲨鱼,永不言败,永不言败,这是英雄的姿态。 老人与海的这场战役,固然是他成为英雄的主要缘由,我却想说,桑地亚哥身上,远不止这些。我一直很感慨,他从头至尾,都不曾将鱼将海将大自然视为猎物,而是将他们视为对手,甚至是兄弟。他说,鱼是这样高贵强健的生灵,是我们的兄弟,我却要将他们宰杀,真是悲哀。他说,幸好我们不用杀星星杀月亮杀太阳,不然该怎么办。他说,嘿,兄弟,我们一起战斗——兄弟是大马林鱼,敌人是一群群撕咬的鲨鱼。当他随心地说出这些的时候,我感叹,这份对于自然的崇敬,对于对手的尊重,只有英雄才有。英雄正是以此,不仅打败了敌人,更征服了敌人,从心灵上,让敌人臣服,自愧不如。老人尊敬自然,没有人类自以为是的狂傲,谦卑的同时,挺立着不服输的脊梁。自然是明白的,所以老人永远以平等的位 置与强大的自然对峙,我想,自然、海也都尊敬老人吧。 最后,老人拥有的成为英雄的基石,是一份从容淡定。也许,这必须要经由时间检验的精神,是最难得到的。人往往要到了“鬓已星星也”,才能体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到了老年,人又被更强大的时间击败了,空有淡泊,缺了血性,不过是仙风道骨,轻飘飘地,已无法登顶英雄之巅。老人,桑地亚哥此时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名字,已是这个沧桑迟暮的词。他凄苦无依,也如平常老人般,会为了年轻后辈的勃勃朝气而露出欣慰微笑;他年迈体弱,手劲也不如过往了,瘦弱干瘪了。可看他,竟在面对他一生的对手大海时,还是展现了不输于年少时的悍勇血性。他如海龟,外表已老,心脏、血液,还是那样的灼热强健。英雄不老,英雄不败。 桑地亚哥以他的勇敢、谦卑、淡泊,多少年来,成为口口相传的永不褪色的英雄传奇。英雄当如是,无论何时,永远唇角扬着自信的笑。举手投足间,自有一份无须攀比的风度。英雄的心,跳动着,与每一个人的心共振,让每一个人瞬间沸腾。 读书推荐 谋划一场遇合 白杏珏 一直相信每一次的阅读体验都是一场遇合。透过纸页,超越时空,走进某个书写者构筑的世界,与在那里等待的人物、与潜藏在我们身体内的另一个自我相遇、相知、相惜。张晓风曾说,生命就是一场巨大的遇合。那阅读便是经过谋划的遇合,由此,我们有可能跳脱出被庸常岁序束缚住的生活,选择尝试另一种形态的生命,或者说,遇见并了解别样形态的生命。 我总相信好书没有一个既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书与人的联系相当于某种频率的契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频率,而当某些文字所发出的频率与之相近时,人就会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就是阅读快感,就是意识觉醒。而所谓的经典,只是因为它的频率范围比较广,能让更多人产生共鸣而已。 而我还是在这里列出一些我欣赏且喜欢的作家与作品,只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选择,希望这其中的某些文字能够与你产生共鸣,希望你能由此而明白,与好书的遇合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并在不断尝试中学会怎样谋划一场遇合。 1.许知远:最早接触到许知远是无意间买回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本主要由他大学时期的随笔组成的文集。许知远批判的态度、利落的文字以及略带不羁的少年豪情对高中时期的我产生极大的震撼,并且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使得我的文章从抒情为主开始偏向思考性。理科出身的许知远是相当有名气的公共知识分子,在《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之后出版的作品如《祖国的陌生人》等都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与中国现状。比之后来的作品,写于青年时代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带有几分青涩,真实地表述了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70年代生人在年少时的种种追问与求索。但这本略带青涩的文集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其中的专属于青春的热忱,格外令人心动。我想,确实需要这样的作品,在与我们的情绪有所相似之余,更给我们展示了一片广阔天地,告诉我们,让思想驰骋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书目:《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祖国的陌生人》 2.周国平: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为人们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散文创作。他的散文没有 多余的学究气,相反,却时常饱含着一种温情。周国平的散文多以读书、人生等主题为主,其对于生命、生活的思考带有哲学家特有的清明之感,往往能给人,尤其是迷茫中的少年人以启迪。就我个人的阅读经历而言,我感觉周国平的散文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有强大的精神内核与良好的导向性,同时又包裹着温润的文笔。同时,他也有类似于尼采语录体风格的小集子出版,我自己买了几本这样的集子,其中短小精悍的语录按照人生、孤独、读书等等大主题分好类别,现实点说,对于中学的作文是非常有帮助的。适当的引用会为文章增色,而周国平的文字十分适宜引用于中学作文中,主题切合,文字漂亮,同时带有思考的痕迹。 书目:《最合宜的位置》《人与永恒》《内在的从容》 3.三毛:关于三毛,我想不用再多说什么。高一的时候接触她的游记,一发不可收拾。她最动人的是她本身的传奇性,她的文字不是成就了她而只是展示了她。在三毛的作品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她的游记,对于我们这些自小生活于水泥森林的人而言,单薄的阅历永远是巨大的遗憾。而三毛的游记可以满足我们对于在路上的生活的大部分想象。三毛的书写是真实的,根植于她的亲身体验。她的生命如此绚烂多姿,我们无法模仿,那我们就只能从她的只言片语中去触碰,也许那样的生命热度会让让我们燃起热情,即使生于牢笼中也不丢弃飞翔的心。 4.简媜:除了三毛,简媜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她的文笔完全可以用华丽来描述,但不仅仅限于女性作家的柔美,而有罕见的大气。简媜同时也有着很明显的台湾风格,我无法描述这是种怎样的写作风格,但我一读她的文字就很肯定这必定来自于一位台湾作家。她的散文多向内关照人的内心世界,笔尖也永远带着充沛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样的文章会让我陷入其中不可自拔,阅毕感觉自己刚刚从另一种精神状态中走出,脑中是丰盈的空白,心中是失落的满足。 书目:《女儿红》《只缘身在此山中》《微晕的树林》《水问》 5.梁文道:香港作家,同时也活跃在香港的电视等媒体上,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我最早阅读的梁文道的书是《我执》,当初选择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的独树一帜。而《我执》对于当代人的精神状态的剖析着实让我欣赏。在这本书里,梁文道更多地去探讨一些现代人关注的主题,如“最初”“等待”“骄傲”等,以精神层面为主。而他关于这些主题的讨论也带有哲学式的透彻,贯穿其中的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可是我们就是喜欢回首来时路,以为自己原该变成另一个人;不一定比现在好,也不一定比现在坏,但总之是个不一样的人。”《我执》的有些句子可以瞬间击中心灵最深处,你会惊讶,你心中埋藏的一些想法竟然如此这般被揭示出来。之后我又阅读了《常识》、《访问:15个有想法的书人》、《噪音太多》等书籍,《常识》将视野放宽,主要关注社会时事,而《访问》则向我们展示了阅读者、写作者的文学态度与文学人生,《噪音太多》较为私人化,以音乐、电影、电视等话题为主。梁文道在写作和市场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他活跃于电视银屏的经历也或多或少地使他的文章贴合时代,是我很欣赏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 书目:《我执》《常识》《噪音太多》《我读》 6.林夕:说到香港的作家,便不得不提林夕。这位在流行乐坛创作了无数经典歌词的词作者,其歌词的出众之处就在于对人生百态的洞悉,而他也将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带入他的散文写作中。林夕的文字时而精致时而口语化,一如歌词,短小精悍,往往在寥寥几语中道尽人情世故。我总是在入睡前读几段林夕的文章,隐隐便也觉得自己也沾染上几分面对人生从容淡然的态度。 书目:《曾经》《原来你非不快乐》 7.余秋雨:刚上高中时接触的作家,最早还是被他的欧洲游记《行者无疆》所吸引。我本就对欧洲的风土人情有着丰富的想象,而余秋雨的文字,又确实优美而大气,同时有着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之后接触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等书,都有着这样的特 点,无论是从文笔、内容,还是思想深度方面,都有着上佳的表现。余秋雨是近年来十分有名气的作家,而我想,要阅读他的作品,从《行者无疆》开始是不错的选择,比之令他声名鹊起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更加易读些,也更能令人产生阅读的兴趣。 书目:《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 8.毕淑敏:初中的时候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至今还记得起当初读她的文章时的感觉,温暖而有力。她的从医经历让她始终怀有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关怀透过文字传达给每一个读者。那个时候的我就总觉得,读毕淑敏的文字就好像与一位智慧而慈爱的长者面对面谈心,她以自己的阅历与知识,给予我前行的指引与力量。毕淑敏的成名主要是由于她的小说创作,我也阅读过她的《血玲珑》《女心理师》等小说作品。在小说中,她更着力于挖掘人的心理,探索人性的秘密,总让我掩卷深思。比之她的小说,对于中学生,我还是推荐她的散文,因为她的小说很多时候立足于人性的缺陷来展望美好,散文则更加明澈见底,只是单纯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灵的幸福,什么是通往幸福的路途。 书目:《情感按钮》《心灵处方》《毕淑敏作品精选》 9.席慕蓉:相信爱文学的女生都不会错过席慕蓉。她代表着最纯粹的少女情怀,关于美,关于爱,关于那些曾出现在每一个女孩的想象中的桃源,席慕蓉用文字重现了这些梦境。诗意,也许不是生命的必须,但一定是青春的必须,缺少了诗意的青春总是落得苍白空虚。而她画家的身份也为她的作品增添了别样美感,艺术的相通之处在于对美的虔诚信仰。有了这样的信仰作为支撑,文字便不会流于简单的伤春悲秋。 书目:《意象的暗记》《在黑暗的河流上》 10.王开岭:知道王开岭是因为老师的推荐,高三时他的一本《精神明亮的人》更是在班级里风靡一时。王开岭的文章知识容量非常大,读一本他的文集可以知道很多作家逸闻、历史遗事,并可能由此而去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书目:《精神明亮的人》 11.史铁生:关于史铁生,其实不用多说什么。这个轮椅上的思想者总让我感到宗教般的崇高,阅读时不知不觉便成了虔诚的信徒姿态,认真聆听。在他去世之后有无数的人写下缅怀他的话语,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人说道,他是当今文坛少有的能写出宗教性作品的作家。确实如此,除了他之外,我没有在其他的当代作家身上感受到这种宗教性,而这种宗教性,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书目:《命若琴弦》《灵魂的事》 12.陈之藩:初读陈之藩的《寂寞的画廊》时,我感到一阵惊喜。原本对这个书名不甚有兴趣,加之作者从未耳闻,我只是顺手翻开来读了几页,竟发现是一本相当漂亮的文集。理工科出身的陈之藩具有长期的留学经历,在物理学上的造诣十分深厚。科学家独有的理性精神渗透到他的散文之中,使其透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清新气质。陈之藩的本职并非文学,这本文集所收录的只是他工作间隙随心书写下的文字,但正是这些不经意间的文字,表述了一个爱好文史哲的科学工作者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的角度使得文章的观点、逻辑、文笔都独树一帜,没有过分的文辞修饰,也不会沦为枯燥的论文,在情感与理性、文学与科学之间找到了一个最适宜的位置。 书目:《寂寞的画廊》 13.安德烈·纪德:纪德带给我的触动是无法抹灭的记忆。我想,在青春年少之时能读到纪德的文字,是我的幸运。永远也忘不了高中时在深夜独品《人间食粮》的经历,那样的记忆一如在茫茫旷野中行走时忽然见到远方有火光的温暖。这本书以独白的形式,传递着一种对生命的热忱,对爱的崇敬,对美的追求。里面好多透着温度的句子,在黑暗的日子里成为了我前行的支撑。 书目:《人间食粮》 14.梭罗:《瓦尔登湖》,是众所周知的经典。在阅读之前我便已充满了期待,不曾想读毕收获竟比想象的还多。独自居住在湖畔的小屋中,每日与晨光同起倚暮色入眠,真正地走入大自然的怀抱,与最纯粹的生灵亲密接触。梭罗所做的,不过就是中国文人歌颂了千年的隐士生活,不能说可以简单做到,但也没有太大的难度。诚然,作为一个美国人能有这样的追求,是他的过人之处,但我想,他更为动人的是他生活的姿态。他在《瓦尔登湖》中直言湖畔生活的美好,但他也指出,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不要一味跟随他的脚步,而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也坦言,自己并没有打算将这种隐居生活永远继续下去,他只是想尝试不同的生活,看看生命究竟有多少可能性。他爱这片湖,纯然出于个人的情感,梭罗并不认为这种生活有多高尚,也不认为爱自然体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他,爱瓦尔登湖,只是因为它的美。梭罗的简单纯粹,才是他与《瓦尔登湖》成为经典的缘由。 书目:《瓦尔登湖》 15.查尔斯·兰姆:兰姆是英国最出色的散文家之一,他以参与者的姿态,用轻松诙谐的笔墨描摹出城市的轮廓。在平常人眼里看来,兰姆的生活是充满悲剧的,他必须得用自己的后半辈子来照顾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姐姐。但从他的文字中,我丝毫看不见对于命运的指责与抱怨,相反,兰姆一如无忧无虑的孩子,乐观地说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种种看法,关于城市,关于形形色色的人。兰姆的散文读来总让人愉悦,但绝不肤浅。轻松的口吻之下,是一个人仔细的观察、透彻的分析与深沉的思考,更加重要的是,一种对生活最简单的热爱。 书目:《兰姆散文》 16.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是我一读再读的经典,狄更斯的大家风采在这部小说里显露无疑。且不论他闻名于世的华丽文笔,单是内容本身就让我心醉神迷。透过混乱年代的脆弱个人,狄更斯将大革命前后的动荡展现在我面前。一旦胜利,革命者变为独裁者,被压迫者变为压迫者,反暴力变为滥用暴力,究竟哪一方代表正义?人性,正是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着神秘的永恒,没有人能准确描述。战乱中,面对着恐惧与死亡,怎样的亲情才能不断?怎样的爱情才能伟大?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段著名的开头之后,拉开序幕。 书目:《双城记》 17.纪伯伦:这位来自黎巴嫩的诗人以圣人的口吻,用优美的语句,缓缓述说那些已被遗忘的真理,在这样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唤回一颗虔诚相信真善美的心。 书目:《先知·沙与沫》 18.泰戈尔:说到纪伯伦便不能不提泰戈尔。同属小语种作家,同样拥有优美的文字、诗意的情感与神圣的真理,同样在追寻真善美的道路上不懈前行。泰戈尔的散文诗最早应是由徐志摩翻译而来,作为一个出色的诗人,徐志摩将泰戈尔作为自己的偶像与导师。而我们虽不是诗人,也可借由泰戈尔的诗来靠近诗意吧。 书目:《新月集》《飞鸟集》 19.勃朗特姐妹:勃朗特三姐妹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这几乎可称得上是奇迹。小妹妹安妮较之两位姐姐,并没有太高的地位,我也未曾读过她的作品。而夏洛蒂的《简·爱》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则成了当之无愧的经典,也是我最早接触的名著。就风格而言,虽为两姐妹,但她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简·爱》更加现实,甚至带有自传性质,并强调道德与独立精神,充满对生活的信心。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夏洛蒂所信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她笔下的爱情也是每个少女都会心动的荡气回肠与崇高美好。而艾米丽则不同,《呼啸山庄》充斥着戏剧性冲突,饱含着强烈的爱恨情仇,故事也没有走向完满,而是走向毁灭。艾米丽同时是诗人,她所向往的美,是悲剧性的,同时也是诗意的。《呼啸山庄》中的爱情其实更贴近爱情本身,自私,霸道,固执,纯粹精神意义,“我爱他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这句话正是在讲述真正的爱情。总而言之,两位勃朗 特小姐的风格虽大相径庭,但都是不可错过的。 书目:《简·爱》《呼啸山庄》 20.斯塔夫里阿诺斯:这位美国史学家最大的贡献便是一部两卷本的《全球通史》。文史不分家,一定的史学知识对于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而这部《全球通史》无论是内容的广度深度,还是文风的简洁明了,都是储备历史常识的上佳选择。读《全球通史》是在暑假,我并没有将它当做史学教材而刻意去记忆一些内容,只是当做普通文化读物一遍而过。尽管我现在无法说出那些详细的年份数字人名地名,但这一部通史浏览下来,我已感到历史的种种奇妙之处,并隐隐感觉到文化在历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全球通史》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至此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在文学中寻找历史的痕迹。作为一部出色的历史通俗读物,《全球通史》理应作为中学生推荐书目之一。 书目:《全球通史》
本文档为【读书摘评读书随笔读书推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229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18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