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

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

举报
开通vip

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首都师范大学》 2002年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 张敏   【摘要】: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变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十六国北魏的考察,希望能够推进该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阐述了东汉末年以来自然环境变迁是西晋灭亡和十六国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全球性寒冷干燥期的出现,我国北方沙漠面积不断扩展,各游牧民族原有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于是纷纷南迁,趁着西晋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夺取了政权。而公元3世纪晚期至4世纪初期出现的旱灾频发期,造...

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
《首都师范大学》 2002年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 张敏   【摘要】: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变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十六国北魏的考察,希望能够推进该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阐述了东汉末年以来自然环境变迁是西晋灭亡和十六国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全球性寒冷干燥期的出现,我国北方沙漠面积不断扩展,各游牧民族原有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于是纷纷南迁,趁着西晋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夺取了政权。而公元3世纪晚期至4世纪初期出现的旱灾频发期,造成了西晋王朝更大的困难,加速了其垮台的进程。 第二章探讨了北魏政权对农牧关系和基层社会组织的变革。拓拔鲜卑是内迁诸族中入塞较晚的一支,因此,能够总结此前胡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教训,推行比较对路的政策,较好地调整了农牧关系、缓和了民族矛盾,很快地实现了封建化。由于北魏政权能够适应中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从而增强了国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经济基础。 第三章论述了自然灾害灾害对北魏兼并战争的影响。北魏的后勤保障制度比较完备,在兼并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章从冷冻灾害与军服保障、疫病与医疗抚恤保障、饥馑与军粮草保障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而在南北朝之间的战争中,北魏多在秋冬季节进军南方,南朝政权则多在雨季和发生水灾之时发动对北魏的攻势,争夺地盘,并积极地执行以水代兵的政策。双方形成战略均势,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无法被打破。 第四章则分析了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公元5世纪初,柔然崛起于大漠,为了防御其侵扰,北魏建立起长城—军镇防御体系。该体系在军事意义上是很成功的。但是,北魏军镇之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移民屯垦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其所处的恰恰是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加上对土地的利用缺乏科学的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公元6世纪初,中国北方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起来,水旱不断。由于中原粮食产地频繁发生灾荒,河北和山西的百姓反而要就食北镇。再加上北魏政权救济应对的不力和镇将的贪婪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起义和随后的南迁,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关键词】:北魏 十六国 自然环境 兴衰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39.21 【目录】: l 序言7-15 l 一 研究的缘起和指导理论7-9 l 二 学术史回顾及本文的学术构想9-15 l 第一章 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政权割据局面的出现15-34 l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寒冷干燥期的出现与少数民族的内迁16-27 l 一 魏晋南北朝气候大变迁17-22 l 二 生物环境的巨大变化22-25 l 三 游牧民族内迁的进程25-27 l 第二节 3世纪晚期至4世纪初期旱灾频发期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7-34 l 一 旱灾频发期的出现28-31 l 二 旱灾频发对历史进程的影响31-34 l 第二章 北魏时期农牧关系与社会基层组织的演变34-55 l 第一节 农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35-47 l 一 十六国时期农牧关系的变化37-42 l 二 北魏的成功42-47 l 第二节 北魏政权对坞壁组织的改造和融合47-55 l 一 十六国时期的坞壁48-51 l 二 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和均田制51-55 l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北魏的兼并战争55-77 l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北魏后勤保障制度55-71 l 一 冷冻灾害与军服保障56-60 l 二 疫病与医疗抚恤保障60-65 l (一) 疫病与医疗制度60-62 l (二) 抚恤制度62-65 l 三 饥馑与军粮草保障65-71 l (一) 抢掠民粮和因粮于敌66-67 l (二) 仓储系统67-70 l (三) 屯田70-71 l 第二节 天时和水旱灾害对南北朝战争的影响71-77 l 一 北魏对天时的利用71-73 l 二 南朝以水代兵的战略73-77 l 第四章 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77-106 l 第一节 长城——军镇防御体系的建立77-84 l 一 柔然的崛起和修筑长城的决策77-82 l 二 长城—军镇防御体系的设置82-84 l 第二节 长城军镇防御体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84-97 l 一 北魏军镇的农垦活动85-88 l 二 农垦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88-93 l 三 从边镇地区生物环境和沙漠的变迁看自然环境的恶化93-97 l 第三节 长城——军镇体系的崩溃和北魏政权的灭亡97-106 l 一 北魏军镇吏治及赈灾状况97-102 l 二 天灾人祸引发六镇起义102-106 l 余论106-108 l 主要参考文献108-113 l 后记113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l l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士光;历史时期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变迁及其对人类活动之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5年01期 2 郭松义;清代北方旱作区的粮食生产[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1期 3 李凭;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J];晋阳学刊;1985年03期 4 耿虎;春秋战国至唐官府籴粮制度的演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伯重;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J];人口研究;1999年01期 6 张金龙;北魏中后期的北边防务及其与柔然的和战关系[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7 赵永江,方相林;河南省土地生产潜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3期 8 张敏;魏晋南朝抚恤制度述论[J];文史哲;2001年05期 9 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J];许昌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10 侯甬坚,周杰,王燕新;北魏(AD386——534)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一人文景观[J];中国沙漠;2001年02期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又丰,张义丰,刘录祥;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2 孙建中;中国北方末次主气候旋回气温曲线的初步恢复[J];冰川冻土;1985年04期 3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4 高寿仙;明代北京的沙尘天气及其成因[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杨茂盛;试论中国古代的宗族部族及其国家的形成[J];北方文物;1997年03期 6 赖彦斌,赵金涛,王静爱;天然岛状地及其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李新宇,唐海萍,黄正文;农牧交错带降水与温度的功率谱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林年丰,汤洁;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中国北方的荒漠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秉成;陕西富平全新世古气候的初步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马强;地理环境因素与汉末三国历史进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雄生;;适应和改造:中国传统农学中的“天人关系”略论[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磊;张法瑞;;《齐民要术》与北魏的畜牧业生产[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成崇德;;历史上北方农牧界线的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苏民;周静;沈吉;羊向东;;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5 涂钢;刘辉志;董文杰;;吉林通榆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龙昌;宁南旱区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机理与技术体系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李宝通;北朝隋唐的屯田与均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桑广书;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群英;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芳;潍坊市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邦君;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史卫;北魏平城时代的财政[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舒强;历史时期以来南疆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与人地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6 师玉娥;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丁春文;秦汉自然灾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洪生;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D];西北大学;2002年 9 李静;武川县大豆铺乡土地生产潜力和承载力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10 翟桂金;北魏国家贱民阶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玉坤,李严;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分布图说[J];华中建筑;2005年02期 2 辛德勇;;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战略地位[J];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3 李逸友;中国北方长城考述[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01期 4 索秀芬;内蒙古地区北魏城址[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01期 5 艾冲;;再论北魏长城的位置与走向——与李逸友先生商榷[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6 鲍桐;北魏北疆几个历史地理问题的探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3期 7 朱大渭;;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地位[J];中国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冲;;北朝诸国长城新考[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3 陈家其,姜彤,许朋柱;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4 王乃昂,李吉均,曹继秀,蔡为民;青土湖近6000年来沉积气候记录研究——兼论四五世纪气候回暖[J];地理科学;1999年02期 5 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6 董光荣,李保生,高尚玉,吴正,邵亚军;鄂尔多斯高原的第四纪古风成沙[J];地理学报;1983年04期 7 周清波,张丕远,王铮;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8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9 张家诚;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10 景可,陈永宗;黄土高原侵蚀环境与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83年02期    
本文档为【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9-08-21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