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秘广西之坭兴陶

探秘广西之坭兴陶

举报
开通vip

探秘广西之坭兴陶探秘广西之坭兴陶 (探秘广西之坭兴陶) 坭兴陶:千年古陶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陆增安/文 刘增璇/图 坭兴陶,古称越陶,学名紫泥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坭兴陶艺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自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2月,坭兴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了解,千百年来,坭兴陶以其独特的陶土、奇特的窑变及精致的雕刻等特性而著称,那么,坭兴陶究竟是用什么材...

探秘广西之坭兴陶
探秘广西之坭兴陶 (探秘广西之坭兴陶) 坭兴陶:千年古陶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陆增安/文 刘增璇/图 坭兴陶,古称越陶,学名紫泥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坭兴陶艺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自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2月,坭兴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了解,千百年来,坭兴陶以其独特的陶土、奇特的窑变及精致的雕刻等特性而著称,那么,坭兴陶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光洁如玉的坭兴陶器是如何成型,坭兴陶上精美的字画、浮雕究竟隐藏什么样的奥秘,神秘的“窑变”又是如何实现的,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日前走进钦州市,探寻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渊源的坭兴陶烧制技术的神秘之旅。 【探寻篇】 昔日陶村曾修建九座古龙窑 缸瓦窑村,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曾经以制作缸瓦为营生并鼎盛一时的村庄,它位于钦州市钦南区,钦江从村边流淌而过。在钦州市工信委坭兴陶产业科科员、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琨带领下,记者一行4人,来到缸瓦窑村。 村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陶缸、陶罐、陶管„„走进缸瓦窑村,记者惊奇地看到,虽然早已不烧窑不制陶,村子里依然是“陶的世界”。有的砌来当院墙,有的用来建厢房,有的立着当房柱,有的围来做厨房,有的排开成篱笆,有的反扣当坐凳,有的存放在屋角当米缸,有的堆积在墙边种花草。 随便敲开一户农家,装油盐、蓄水、存放粮食用的器皿都是当年制作遗留下来的大小陶器。 吴琨告诉记者,如今,对于钦州人来说,坭兴陶就像一种生活方式,散落在城市的每一户人家里,不少居民家存有坭兴茶壶、茶具、坭兴日用器皿。一些大小坭兴陶雕塑设于街道,或静静地趟在居民区里,仿佛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公园里、广场中、马路边随处可见的坭兴陶画卷。 据传,缸瓦窑村建村之时,因为有支流“缸瓦沟”连通钦江,又有大量适合烧砖的泥土,黄、张、卢、袁四姓慕名寻来的异姓缸瓦匠人便把家安在江东这片土地上,开始筑窑烧砖,于是逐渐形成了以烧制缸瓦为主业的自然村落,并出现了第一座钦江古龙窑。 建村之初,四族异姓缸瓦匠人先后建造了两座古龙窑共同使用。之后,随着生意昌隆、人丁兴旺,各姓又分别建造了4座私窑。而几百年来,缸瓦窑村人先后共修建了九座古龙窑。 龙窑傍江而建隐卧犹如卧龙 “不看‘龙窑’就不算到过缸瓦窑村。”在吴琨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原钦州陶器厂、钦州坭兴工艺二厂附近的钦江边,穿过杂草丛生的小山坡,见到了当年烧制陶器的那条大龙窑。 纵观整条龙窑,记者见到此窑头低尾高,头尾落差约10米,尾部有一座高约10米烟囱,窑身上方以砖瓦盖有窑棚以遮风雨,只可惜年久失修,窑棚已出现多处坍塌,砖瓦、横梁断碎一地。 记者分别从窑口、窑道、窑身几个部位观察,只见弓形的窑背有如龙身,窑道边投柴孔的支撑像是龙爪,依山形起伏的窑背则恰如一条匍匐于山坡上的卧龙。 从高约两米多的窑口走进窑身,顿觉寒气逼人。光滑的窑壁上结满釉块,在窑口光线的折射下闪着青幽晶亮的光芒。除中间一小段已经塌陷外,大部分窑身依旧很结实。 “最古老的两座古龙窑仅剩遗迹可循,其余各姓建造的私窑早已湮没无闻,目前保存相对完整的,仅剩这条大龙窑了。”吴琨告诉记者,此窑重建于1958年,是解放后由缸瓦窑村村民集体加入陶器合作社后,在旧窑上建起这条大龙窑。窑长约80米,宽约2.5米,高约1.8米,有36个窑孔。 “虽然此龙窑属重建,但主要用的却是以前旧龙窑坍塌拆卸遗存的材料,参照古代的修造工艺修筑而成,完整地传承了古代传统龙窑的功能和特点。这条龙窑熊熊窑火燃烧了半个世纪,也见证了坭兴陶千百年来的兴衰起落。”据介绍,过去坭兴陶的烧制全靠龙窑、隧道窑等窑炉。 几番兴衰起落得以重现光华 从缸瓦窑村出来,吴琨又带着记者一行来到始建于1956年的钦州坭兴工艺厂旧址,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三大一小共4座隧道窑。但此时,随着时代变迁,4座隧道窑与破落的车间一样风光不再,早已停产弃之不用。 据了解,钦州坭兴陶雏起于唐,盛于清末民初,以民间作坊形式生产,最盛时作坊达40多家,至抗日战争爆发全面停顿。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支持下产业得以复兴,从1956年8月成立坭兴工艺厂到1981年,钦州坭兴企业发展到3家,从业人员达到700多人,鼎盛之势犹胜于清末民初。 可是不久,坭兴陶的发展又遇到了挑战。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市场环境、品牌经营、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坭兴陶产业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1998年,最后坚守的钦州市坭兴工艺厂因资不抵债被迫停产。 但就算是在最艰苦的几年里,坭兴人也没有放弃。2001年,在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10多位坭兴人的努力,钦州坭兴工 艺厂改制为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定位生产艺术陶,坭兴陶再次得以重现光华。 也就在该公司陶器陈列室和生产车间内,记者不仅见到了数百件散发着各种斑斓绚丽光彩,但没有颜色完全雷同的坭兴陶器,同时也见识了包括取土、碎土、制备坯料、成型、修坯、阴干、检验毛坯、装饰、烧制、验收产品、磨光等坭兴陶制作工序。 为了做大做强做优产业,近年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的政策。将产业列为市文化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每年划拨专项资金加以扶持,正在规划建设占地2000多亩的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千年古陶城)。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坭兴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坭兴企业和作坊已发展到162家,从业人员近万人,2012年行业创产值5.8亿元。行业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烧制技艺传承人一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烧制技艺传承人一名,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广西工艺美术大师29名,钦州市级坭兴陶大师33名。 【解密篇】 制陶源于何时,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出产坭兴陶的广西钦州,古称古越、安州,隋文帝时(公元589年)改称钦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钦州制陶业历史悠久,自古盛产陶瓷,境内夏、商、周时期制陶用陶已经十分普遍。隋唐时期,钦州已有规模大型制陶作坊,技术日益成熟。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 70—80年代,广西考古队在钦州市东场镇西部约5公里的唐池岭考古发现多处隋唐时期的古陶窑遗址。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村民在钦州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发现宁道墓逍遥大冢,出土陶碑一方、陶壶一个。陶碑上刻有唐开元二十年的字样,也就是公元732年,距今将近1300年。由此可见,坭兴陶已有1300 年历史。 钦州坭兴陶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据钦县县志记载:陶器原是坭器,“兴”就是喜爱时尚的意思,“坭兴”两字合起来,就是钦州的泥器为世俗喜爱的意思,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窑变由谁发明, 清晚期陶艺人胡老六 “坭兴陶艺出现后,在技术上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直到清晚期,经过无数坭兴陶大师的努力,坭兴陶在技术和艺术上才有了质的飞跃,最终发展形成今天的技术水准。”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理事长吴任伟告诉记者,清咸丰年间的坭兴陶艺人胡老六被称为坭兴陶的“祖师爷”,他是第一位坭兴陶艺的大师,一个让坭兴陶化蛹成蝶的老艺人。 胡老六在制作烟斗时做了新的尝试:弃沙土改用钦州城西红泥,弃缸改窑高温煅烧,烧成后反复打磨。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所制作的烟斗更细腻更坚硬。令胡老六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一改,烧成的烟斗经打磨后竟细腻犹如玉质,且呈现出神秘的古铜色——这是坭兴陶第一次出现窑变。 而继胡老六后,众多坭兴陶艺人又先后对窑变的工艺精心研究,生产品种扩大到水盂、茶壶、花瓶等物,提高了坭兴陶器的实用价值。直至最近,由钦州市华夏太极泉坭兴陶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涛默申请的“坭兴陶特色窑变技术”,也于今年初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使得窑变产品更显得精致雅观。 何时名扬海外, “第二陶都”扬名世博 钦州坭兴陶更是因其与世博会的一段渊源而名扬海外,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1915年,由钦州“黎家园”黎昶春、黎昶昭两兄弟制作的一对坭兴陶山水花鸟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这也是中国制陶史上第一次获得世界级金奖。 世博会上的奖项,为钦州坭兴陶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当时上海多家报纸都发表评论,称钦州为“中国第二陶都”。自此,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近百年来共获大奖六十多项,历代珍品被二十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港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坭兴陶作品“高鼓花樽”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2008年6月,坭兴陶终于获得期待已久的国家级“名片”——坭兴陶烧制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2月,钦州坭兴陶被确立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9年10月,坭兴陶作品“硕果”入选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同时,坭兴陶精品被博览局陈列于国宾休息室,在东盟各国领导人面前亮相。 2010年坭兴陶入选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2013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荣誉称号。 如今,坭兴陶烧制技术这一古老的技艺,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开始了复苏的历程。并在无数坭兴陶艺人的努力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坭兴陶必能再次焕发青春与活力,续写千年古陶不老的传奇。 有何独特之处, 陶土窑变及雕刻著称 千百年来,坭兴陶以其独特的陶土、奇特的窑变及精致的雕刻等特性而著称。特别是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有“中国一绝”之称。 独特的陶土。坭兴陶以本地钦州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白膏泥和紫红陶土为原料,河东泥软 为肉,河西泥 硬为骨,按比例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独有的陶土得益于钦州温和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陶土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可逆性好,生坯强度高,为多种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奇特的窑变。因陶土独特,坯品在烧制温度和气氛变化的不同,而产生“窑变”,出炉打磨去璞后,便呈现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如古铜、天斑、铁青、紫霞、虎纹等自然纹路。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而坭兴陶的窑变在国内外陶瓷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极为神奇,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精致的雕刻。坭兴陶雕工精美,雕刻是坭兴陶艺术品的主要装饰,- -全手工在泥坯上雕刻而成,主要采用的工艺有浮雕、平雕、线刻、镂雕等。工匠所刻诗文、书画流畅、传神,正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侯松园曾评价说:广西钦州坭兴陶是传统的工艺品、艺术品,它最宝贵特点就是古朴、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用传统的雕工技法,用手工在泥坯上直接刻画,从内到外散发着地方的传统色彩。 为何出现窑变, 胎体发生窜变而形成 据了解,坭兴陶生产的重要一道工序就是入窑烧制,陶艺有“一烧二土三制作”之说,烧制关是陶艺生产中尤为关键的重要环节。在坭兴陶制作过程中,其胎体泥料绝不添加任何陶瓷颜料,但出炉的制品一经打磨去璞,却出现各种斑斓的自然色彩,这种现象千百年来被称之为“窑变”。 追究其因,是由于坭兴陶土含有FeO、MgO、CaO及其他少量着23 色氧化物,当炉盘上升到1200摄氏度的临界点时,便偶有发现其极少部分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能发现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想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而“窑变”产生“窑宝”,历来被称为“一件在手,绝无仅有”。 过去坭兴陶烧制陶器使用古龙窑、 、隧道窑等窑炉进行传统工艺烧制,这些老式窑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而且成功率低,窑变率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 但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这些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老式窑炉已基本停止使用,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坭兴陶生产企业引进烧制效益更高、更环保的电窑、燃气窑,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在窑内放置需要烧制的陶坯后,关闭窑门,窑温就会根据烧制情况自动调节。 电窑、燃气窑的引进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烧制的成功率。采用还原气氛烧制陶坯,烧成率高达90, 以上,窑变率更是达到70,至80,。这一技术革新使得“一陶难求” 的窑变陶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档为【探秘广西之坭兴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5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