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高》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

举报
开通vip

《登高》教学设计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近体诗六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七律,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唐诗宋词,从而领略我国古诗词巨大...

《登高》教学设计
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近体诗六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七律,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唐诗宋词,从而领略我国古诗词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能流畅地朗诵全诗,并在反复诵读情况下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文章大意。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诗中意象所蕴含的意义理解不透彻,对作者的情感寄托把握不准。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在反复诵读与老师分析点拨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有关常识(生平、作品);掌握用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明确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为诗歌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能分析出诗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表达的无限愁绪和哀思。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教学难点: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五、教学方式:诵读法、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茅屋连黎庶,腐儒孤舟叹人间疾苦;草堂铸诗魂,圣哲七律吟世事沧桑”。 对联描写的是谁?请说说理由。 (二)我了解的杜甫: (一)、杜甫生平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6.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 对联里有一句“圣哲七律吟世事沧桑”,杜甫被称为“七律圣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诗歌《登高》。(板书课题) (三)背景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四)初读诗歌 诗歌需要吟咏,俗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首先让我们来自由诵读一下这首诗歌,用时一分钟。(多媒体给出诵读提示) 学生齐读 学生评价,学生尝试诵读 引出诗文主旋律:悲 (五)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诗歌如何体现“悲”?学生讨论三分钟) (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砂、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杜鹃啼血猿哀啼”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故都的秋》蓝朵就是用色调来分析情感 很好) 回鸟,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3、作者在首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你们从首联中读出了读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境:凄凉,凄清、高远,广阔 情感:“猿啸哀”之声,使顿生悲情,悲伤 4、能不能试试把这种悲伤之情读出来?(诵读提示: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眇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明确:只有两种,落木、长江。 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无边落木——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生命短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尽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是时间的无穷,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 明确: 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3、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 明确:意境: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绵邈 情感: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情。 如果将诗歌改成:“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或“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可不可以? 4、诵读(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 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诗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三)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 宋代罗大经说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读出了几层?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所评: 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一;“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二; “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三;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四。 “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 孑然“孤”独,此其七;重九“登台”,倍思乡亲,此其八。 仿写句子: “诗人悲在重九登台,倍思乡亲”。 生:诗人悲在老年孤独,重病缠身。 生:诗人悲在孑然一身,独自登台。 明确:意境:苍凉寥廓 情感:长年飘泊、老病 5、诵读(八层愁苦。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的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四)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生: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师: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生: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 生: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艰难苦恨繁霜鬓” 2、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3、怎样理解“艰难苦恨”?  明确: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 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 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 5、熔铸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意境? 明确:感情:忧愤苦闷。 意境: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运用今天所学《登高》内容完成下列仿写练习: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请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示例:杜甫慷慨而忧愤,在疾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心系黎庶,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1、对仗工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2、情景交融 A、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情景交融。 B、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 C、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现了诗人的衰叹。“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看情况而定,可以忽略不讲) 总结: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情景设置朗读:(二泉印月为背景音乐)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教师诵读。全班齐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完成《名校学案》 2、从意境、形象、感情等方面对杜甫《登高》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进行比较阅读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本文档为【《登高》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8-03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