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

论文--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

举报
开通vip

论文--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论文--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 考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但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 二、内容概要: (一)...

论文--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
论文--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 考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但人口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 二、内容概要: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 对两大社会人口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二).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因素分析与思考. 三、关键词:(一)大学毕业生 就业 对策;(二)人口 老龄化. (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 1、背景: 2003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就业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 2004年中国总人口将突破13亿。200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9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2、我国人口就业现状分析: 据专家预测,我国将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900万个左右。200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9%之间,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即可提供70--8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而仅此可提供600--700万个就业岗位。 应当看到,2004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镇新增加劳 动力仍将保持在1000万人左右的规模。随着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部署,吉林省、黑龙江省将效仿辽宁省,加快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业人员“并轨”过程,为此,失业人员将比2003年有所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上升到4.7%以上。 3、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回顾: 我国1998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学生在2003年毕业,该年毕业生数量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剧增67万人,增长比例达46.5%,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异常巨大,提到最高决策者的日程上。据有关统计,“2003年6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55%[1]”。即使如此,全国大约有1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04年依然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长的一年,据最新数据,“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80万。国家控制目标是初次就业率达到70%,按此比例折算,今年大学毕业未能落实就业的,以及少量继续考研和等待出国等的人数将达84万人[2]”。 4、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因素分析: (1)先根据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一,按初次就业率70%计算出样本(即1990~2003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未落实就业的人数。 表一 年普通高校招普通高校毕高校毕业生初次未落实就业的毕 份 生人数 业生人就业人数业生人数 (万人) 数(万(万人) (万人) 人) 19960.9 61.4 42.98 18.42 0 62.0 61.4 42.98 18.42 1991 75.4 60.4 42.28 18.12 1992 92.4 57.1 39.97 17.13 1993 90.0 63.7 44.59 19.11 1994 92.6 80.5 56.35 24.15 1995 96.6 83.9 58.73 25.17 1996 100.0 82.9 58.03 24.87 1997 108.4 83.0 58.10 24.90 1998 159.7 84.8 59.36 25.44 1999 220.6 95.0 66.50 28.50 2000 268.3 103.6 72.52 31.08 2001 320.5 133.7 93.59 40.11 2002 335.0 212.0 148.40 63.60 2003 注:表中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初次就业率70% [3] (2)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小组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可能影响大学生就业数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现根据表二中1990年~2002年的数据资料,其中Y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万人)(按初次就业率70%计算),X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S为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万人),T为年底乡村总人口数(万人),Q为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试初步建立四元线形回归函数。设模型的函数形式如下: Yt=Co+C1Xt+C2St+C3Tt+C4Qt+Ut * 表二 Obs Y X S T Q 1990 42.98 18547.9 30195 84138 14.39 1991 42.98 21617.8 31203 84620 12.98 1992 42.28 26638.1 32175 84996 11.60 1993 39.97 34634.1 33173 85344 11.45 1994 44.59 46759.4 34169 85681 11.21 1995 56.35 58478.1 35174 85947 10.55 1996 58.73 67884.6 37304 85085 10.42 1997 58.03 74462.6 39449 84177 10.06 1998 58.10 78345.2 41608 83153 9.14 1999 59.36 82067.5 43748 82038 8.18 2000 66.50 89468.1 45906 80837 7.58 2001 72.52 97314.8 48064 79563 6.95 2002 93.59 104790.6 50212 78241 6.45 A、单因素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 a、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逐步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步增 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X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Xt+Ut进行OLS估计。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图一 表三 b、随着年底城镇总人口数的逐步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S 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St+Ut进行OLS估计。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图二 表四 c、随着年底乡村总人口数的逐步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T 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Tt+Ut进行OLS估计。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乡村总人口数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图三 表五 d、随着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逐步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人 数逐步增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Q 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Qt+Ut进行OLS估计。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图四 表六 B、多因素分析。 ?现用模型*拟合表二中的数据,得到如下回归分析输出结果: 图五 表七 由该输出结果我们可发现一个矛盾现象,即在A中的b部分的分析中得出Y与S呈现近似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回归输出结果中S前的系数符号却变为负号,由此我们可推断在模型*我们引入了不当解释变量,模型* 不能用。 ?进而我们又作了如下工作: 表八 X前系数S前系数T前系数Q前系数符修正可决系结 符号 符号 符号 号 数 论 Ls Y C X S 0.8179 正 正 对 Ls Y C X T 0.8594 正 负 对 Ls Y C X Q 0.7741 正 负 对 Ls Y C X S 0.9001 正 负 负 错 T Ls Y C X T 0.8529 正 负 正 错 Q Ls Y C S T 0.8250 正 负 对 Ls Y C S Q 0.8274 正 正 错 Ls Y C S T 0.8095 正 负 正 错 Q Ls Y C T Q 0.8010 负 负 对 由上表可以得出最佳模型: Y t=Co+C1Xt+C2Tt+ U t ** 用模型**拟合表中相关数据,得到如下回归分析报告: ^ Y t=251.4126+0.0003Xt - 0.0026Tt S e (90.3982) (8.66E-05) (0.0010) t (2.7812) (3.4179) (-2.4710) 可绝系数为:0.8829 修正可绝系数为:0.8594 F=37.6802 表九 C、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a.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 X T X 1.000000 -0.769136 Y -0.769136 1.000000 由上表可得出解释变量X与T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 性。 b. 多重共线性的修正:由于模型**是利用逐步回归法(即判断是 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又削弱了多重共线性的程度)确定出的最 佳模型,因此其多重共线性程度较之其他模型应该较弱。 ?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a.异方差性的检验:图形分析法 图六 由以上散点图可得出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b.异方差的修正:WLS估计法 g e n r e^2=r e s i d * r e s i d g e n r W=1/e^2 Ls(W=W) Y C X T 得到如下回归输入结果: 表十 表 Unweighted Statistics R-squared 0.868749 Mean dependent var 56.61385 Adjusted R-squared 0.842499 S.D. dependent var 15.09165 S.E. of regression 5.989340 Sum squared resid 358.7219 Durbin-Watson stat 1.099410 ?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性。 a、 自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 图七 由上图可知,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相关性。 b、自相关性的修正:?先利用对数线性回归修正自相关 g e n r LY=log(Y) g e n r LX=log(X) g e n r LT=log(T) Ls LY C LX LT 得到如下回归输入结果: 表十一 由上表可知DW=1.256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W表,n=13,k’=2,得到d L=0.861,dU=1.562,因为0.861<1.2563<1.562,所以DW=1.2563落在了无法判别区域。 ?同时考虑Cochrane-Orcutt迭代。 Ls LY C LX LT AR(1) 得到如下回归输入结果: 表十二 由上表可看出,DW=1.4680(n=12,k’=2,dL=0.812,dU=1.579)仍处在无法判别区域。 ?接着再用一次利用对数线性回归修正自相关,得到DW=1.2518;再同时考虑Cochrane-Orcutt迭代。得到DW=1.5037,与此时的dU=1.604相比(n=11,k’=2,a=0.05)有了明显的好转。 5、结合上述模型(即**)与分析对大学毕业生未来就业形势进行预测分析: (1)预测。 在此我们假定: 年份 X(亿元) Y(万人) 大学毕业生 人数[4] 2003 11500 77200 212 2004 12200 76000 280 2005 13300 75050 320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可得到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的预测值分别为:约208.5万人,进而我们可推算出2005年将有91.35万人在毕业时无法落实工作。 (2)对大学毕业生未来就业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由表一我们不难发现,从1997年国家教育部实行扩招以来,每年的大学 生招生数量比以往有了大幅增长,然而大学毕业生中未落实工作的人数从2001 年的40.11万人剧增到2003年的63.6万人,并且根据有关数据的预测,到了 2005年将约有96万大学毕业生无法落实工作[5]。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当 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问题首都师范大学谢维和教授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归纳[6],包括以下 七个方面:? 1998年以来大规模扩招产生影响;?就业市场总体供过于求成 为大学生就业的不良环境;?非典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高等 教育机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谐调;?社会环境和体制因素,如户口和地方的土 政策;?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功能不良。 对于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关资料[7]提供了如下对策: 第一,国家在宏观上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促进全社会就业率提 高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奠定基本条件。 第二,继续深化人事和户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放宽户籍控制,加大毕业生择业在 地域上的自由度。 第三,搞好高等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实现按需培养,并深化 教育体制改革。 第四,强化对大学生的观念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使其建立对职业的合适 期望值,树立自主就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 第五,强化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供求信 息库。其次,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以提供方便、快 捷、规范的服务。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 在20世纪人口增长过程中,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人口增长尤其迅速而显著。公共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疾病的减少,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对人口增长做出了贡献。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致力于经济发展,积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同时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出生率,一方面是死亡率的下降,另一方面是高出生率,致使全球人口在20世纪后50年里爆炸性的增长。 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很多国家实现或正在实现人口转变,并在其过程中人 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出现了新的人口发展趋势以及新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发达地区面临的人口发展趋势,也是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列以下表格: 年份 总人数 出生率%。 出生人数 死亡率%。 死亡人数 1990 1143330000 21.06 24078530 6.67 7660311 1991 1158230000 19.68 22793966 6.7 7760141 1992 1171710000 18.24 21371990 6.64 7780154 1993 1185170000 18.09 21439725 6.64 7869529 1994 1198500000 17.7 21213450 6.49 7778265 1995 1211210000 17.12 20735915 6.57 7957650 1996 1223890000 16.98 20781652 6.56 8028718 1997 1236260000 16.57 20484828 6.51 8048053 1998 1247610000 15.64 19512620 6.5 8109465 1999 1257860000 14.64 18415070 6.46 8125776 2000 1267430000 14.03 17782043 6.45 8174924 设模型yi=a+b1x1+b2x2+ui,其中yi是人口总数,x1是出生人数,x2是死亡人数。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假设死亡为自然死亡,即:老年人死亡数占大多数。 根据以上数据拟合模型,得: y=(2.08E+08)-8.68x1+148.86x2 se=(3.87E+08) 3.83 39.33 t=0.5384 -2.2649 3.7847 R2=0.9667 R2=0.9583 F=115.9465 以上结果显示,出生人数每减少一单位,总人数将减少8.68单位,死亡人数每减少一单位,总人数将增加148.86单位,由此可见,死亡人数比出生人数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快慢取决于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提高的速度。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目前的70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计划生育,效果十分显著,成为世界上生育率下降最快的国家,然而死亡人数往往跟不上出生人数,即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估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近1/4,即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 接下来我们再关注平均寿命的问题: 我们用1995年国家统计局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模拟,模拟起点为1995年,终点为2100年。 生育率假设的三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1,2000年到2010年总和生育率由1.8下降到1.62后保持不变,1.62大体相当于目前政策生育率水平,这要求从严控制计划外生育。 2,90年代后期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平均为1.8左右,假设保持这一水平长期不变,即稳定的生育政策,并基本保持90年代的各省控制生育能力。 3,假设2000年到2010年总和生育率由1.8 提高到2.1后保持不变,这一方案假设下世纪放宽生育政策。 死亡率只假设一个方案:根据联合国经验数据认为平均预期达到67.5—70岁时,男性每10年增加1.5岁,女性为3.6岁,70—72.5岁时,男性每10年增加0.9岁,女性为2.8岁,72.5—75岁时,相应为0.4 和2,75岁以上,分别为0.2和0.1。 通过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得到模拟的预期数据: 出生十的预期寿命 1995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年份 68.06 68.81 70.19 71.09 71.99 72.69 73.09 73.49 73.89 74.29 74.69 75.05 男 71.82 73.06 75.06 76.06 77.06 78.06 79.06 80.06 80.56 81.06 81.56 82.06 女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年份 0—14岁 65岁以上 0—14岁 65岁以上 0—14岁 65岁以上 1995 26.59 6.23 26.59 6.23 26.59 6.23 2000 24.04 6.94 25.04 6.94 25.04 6.94 2010 19.42 8.12 19.99 8.06 20.93 7.97 2020 17.11 11.63 18.51 11.41 20.74 11.06 2030 15.41 15.96 16.77 15.46 18.93 14.68 2040 14.09 21.59 15.87 20.52 18.81 18.88 2050 13.58 22.89 15.84 21.27 19.07 18.85 2060 13.4 25.66 15.41 23.16 18.69 19.62 2070 13.33 26.44 15.55 23.23 19.19 18.87 2080 13.36 26.46 15.5 23.44 18.95 19.35 2090 13.21 27.07 15.38 23.91 18.92 19.59 2100 13.25 27.09 15.45 23.87 19.02 19.52 可见,不管哪种预测方案,21世纪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程度较严重,而且都将超过目前世界上人口老化最严重的国家,按方案1,到21世纪末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达到48.24 岁,方案2将达到44.81岁,方案3将达到 39.76岁。 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左右。这些预测数据,给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尤为关注的一个人口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于思考和研究。 资料来源: [1] 数据资料来源于 北京人才市场报(N)2003-8-23 [2] 数据资料来源于 北京人才市场报(N)2003-8-23 [3] 表中数据来源于 《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4]《2003年中国教育年鉴》 高等教育热点关注 [5] 数据资料来源于 《2003年中国教育年鉴》 高等教育热点关注 [6] 北京人才市场报(N)2003-8-23 [7]《2003年中国教育年鉴》 2003年第五期 李守信
本文档为【论文--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3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