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举报
开通vip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共十六大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要求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从中共十六大规定的改革目标和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出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共十六大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从中共十六大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改革目标和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出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去年召开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 (二)行政改革的类型 1、突变式改革与渐变式改革。这是依据行政改革方式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突变式改革是指在较短时期内对体制、机构和编制人员等进行大幅度改革。这种改革方式能迅速推进,集中解决矛盾,但阻力较大,风险也较大。一般适用于环境的剧烈变动和矛盾尖锐之时。渐变式改革是指用较长时间进行渐进改革。这种改革较为稳妥,易于被人接受,但迟缓拖延,旧体制不易突破,矛盾的积累也可能引起更大的危机。 2、调适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这是依据各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而作的划分。调适型改革指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现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所进行的适应性行政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由一种行政体制向另一种行政体制转轨。具体包括前苏联东欧的激进型转轨和以我国为代表的渐进型转轨两种类型。发展型改革是指经济水平还比较低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涉及发展行政和行政发展两个方面。 二、行政改革的一般内容 (一)行政职能的转变 行政职能的转变主要是通过对行政职能的改变、转变、丰富和扩大而进行的。在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总任务的变化、重心的转移和性质的转换等,主要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则具体体现为工作再设计,即对行政工作的范围、幅度、专业、场所等进行再设计,以适应新的环境。 (二)行政体制的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指行政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 1、行政权力体制改革,即对一国的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和政党等政治组织问的权力关系进行重构。这方面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 1 关系极为密切。 2、行政组织体制改革,即对行政机关内部权责分配、机构设置等进行改革。在横向上主要涉及各级政府本身的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的改革,纵向上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及各级政府内部的权责关系的改革。 3、行政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通过何种形式有效地录用优秀人才到政府任职,如何培养和有效激励行政人员等。其目的是通过录用、考核、升迁、退休、流动等具体制度的改革来使行政人员的职、权、责、利有机结合,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行政监督制度改革,通过改革监督机构,改革监督方式和完善监督途径来有效地实施对行政人员和行政行为的监督。 (三)行政体制的再造 行政机制的再造指通过改革旧的行政机制或引进新的行政机制的方式来提高行政管理运行效率。其主要内容有: 1、行政运行机制的改革。传统行政管理主要通过科层制机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行政;现代行政管理则比较侧重于在政府内部引进公众参与和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以鼓励公众参政、下级参与、自主管理和行政人员的内部竞争的方式来提高效率。 2、行政程序的再设计。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而修改或重新设计行政机构的规章制度和规则、步骤等,以更完备、精确、简化和灵活的程序来适应新情况。 3、行政方法和技术的引进。通过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减少经验和武断的成分,实现科学行政。 (四)行政文化的更新 行政文化的更新指通过对与现代行政管理相适应的科学、民主、效率、服务等现代精神的弘扬,来使行政人员的主观倾向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三、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当代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既有行政改革的一般必然性要求,又有当代社会的特殊必然性要求。 (一)行政改革的一般必然性 1、调整社会矛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上层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变化,就必须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主动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情况,充分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并使行政管理自身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行政改革也就是在生产力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主动改革和完善自身并不断地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 2、适应环境变迁的需要。行政生态理论和行政系统理论都认为,行政主体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真空之中,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受到环境制约的。因此,环境的变迁必然引起行政系统本身的变迁,任何一种行政组织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行政组织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内部环境的变迁,就必须通过周期性的行政改革来进行主动的自我调整,否则,将导致危机和不满。 3、克服行政阻力的需要。行政改革往往并不是自然或偶然发生的,而是当行政系统本身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阻力之时,行政主体为寻求生存和发展而人为地有意识地导致行政现状改变的过程,行政改革也就是行政组织自身有计划地 克服阻力以求生存的过程。 (二)当代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1、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前提下,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世界各国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竞争程度的加剧,一方面要求各国政府不断转换政府职能,加强经济科技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职能及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又促使各国政府不断地引进新的行政技术和方法,改造行政流程,建立新的行政机制,从总体上减少成本,提高管理能力,以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 在国内,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进一步提高,私营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上的革命也给政府造成更大的革新压力,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日益增长的公众监督意识又使政府的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了公众的审视和评判。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各国政府都无不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 2、行政地位的凸显。相对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而言,直接面对大众的行政机关在现代社会中接纳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其作用和范围仍在扩大,内容和方式也更为复杂,行政手段和技术的发展使行政管理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程度也进一步加大。一国的行政能力对国家的竞争水平和国际影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稍有闪失即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如果不及时改革和提高一国的行政能力,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败下阵,并对本国人民的福利和安全造成重大损害。 3、政府自身的困境。对政府要求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扩张,使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面临着政府规模扩张的趋势,政府规模的扩张不但使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大增,面临财政危机;同时还引出了管理中的失控和失调,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低下的效率又进一步使政府的形象受损,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行政改革,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将进一步恶化而进入不发展状态。 4、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需要重新划分行政职权,科学配置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行政体制,并不断改进行政手段和更新行政文化观念。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能实现。不进行行政改革,旧的行政弊端就无法消除,新的行政体制也难以建立。因此,行政改革是促进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四、西方的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一些有益启示 第一,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如实行“政府业务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长期存在着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基础瓶颈”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产业管制”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非国有产权进入这些领域与国有产权合作或单独投资和经营,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和压力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新公共管理注重遵守既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特别是顾客(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方向发展。这应被视为是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更为成熟的一种标志。当然,在我国现阶段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一健套行政法规和人事法规(如制订《国家公务员法》),并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实现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法制化。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时,应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取向,始终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公众需求。 第三,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公共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公有部门与私有部门,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均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的管理方法来实施公共行政管理并不可行,但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管理重视效率,重视产出,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为公共行政管理包括中国公共行政管理所借鉴。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欧美各国,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其实公共管理的进程、速度、重点及所采取的具体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均各有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时,更应立足国情,走“内生化发展的道路”,简单地照抄照搬,无益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五、中国行政改革的阶段划分及未来趋势 为了保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要认真考虑各种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阶段性。改革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是方案过于理想化,没有可操作性。有的改革方案很完美,看了以后很振奋人心,但是无法实施。主要问题在于理论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或者舶来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二是改革方案从部门出发,专门化、片面化,没有考虑此项改革的外部关系或者与之相联系部门的联动,从而使专项改革孤军作战,其他改革和措施不能配合和配套。三是改革有急躁情绪,急于求成,不分主次,不分程序,胡子眉毛一把抓。事实上许多改革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的,每一步达到一个目标,分步骤实施和完成。政治体制改革至少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相关体制的配套改革;必要的妥协和利益结构的协调;改革的阶段性要求和长期性目标。 许多学者包括国外的学者建议,中国应当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其实,不分每个阶段的任务和重点,笼统地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成本高、风险大,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认为,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型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中国经济政治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从低水平民主法制化程度转向较高水平的政治民主,我们认为至少需要四十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阶段,从1979年开始到2001年,改革纵向控制的计划体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发育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使价格和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从计划调节转向市场调节;改革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转变政府调控方式,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国有企业资本社会化,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阶段的经济体制的转型已经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 第二阶段,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用十八年时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部分。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设一个现代民主和法治的政治体制。我们认为,从2002年到2020年可分为三个子阶段:一是2002年到2010年,重点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进行 一些国家权力和司法机构,人大、政协和司法体制的改革;二是2011年到2016年,用六年时间,重点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人大、政协和司法体制,形成现代的权力制衡机制;三是2017年到2020年,在前两阶段培育社会组织和发挥宗教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以及公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包括对社会有益的宗教体系,形成现代的公民社会。 实施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规划、完成本报告提出的框架性改革目标,距2020年,还有十四年时间。在这样一个改革期内,与五年计划相适应,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改革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在一个五年中一蹴而就,需要将改革目标分解为一个又一个改革的战略任务并依此确定改革阶段,这不会使改革目标的实现显得遥不可及,反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有利于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凝心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划分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子阶段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其依据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根据在完成总的改革战略任务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划分。具体而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划分战略阶段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十七年战略期内的总目标、总任务。第二,各子阶段改革战略的重点,如第一子阶段中,改革的重点是行政管理体制。第三,改革战略所需要的时间和阶段性。有的改革方案在实施一段时间后,由于政治社会情况的变化、改革重点的转移、外部突发事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作出一些调整,这就需要在划分战略子阶段时,留有充分余地。第四,改革子目标和部门改革目标衔接配套。改革总方案的实施需要多部门、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由于每个部门、环节在其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其改革目标也各有特点,实现时间也会不相同。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全额由财政供养和财税体制的改革,既有联系,又需要两方面合作互动,联手推进。 十七年的改革,将是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构建民主政治体制双重协进。特别是通过改革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顺利完成,使国民经济从规模和质量上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大阶段,到2020年时,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初步完成,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和成熟,人民更加富裕,国力更加强盛,人民素质得到提高,官员和公务员的素质也大为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从2021年到2040年,再用二十年的时间,进一步完善第二阶段形成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形成一个中等发达的成熟的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 综上所述,中国的民主政治还刚刚起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还要继续深化。但是,在中国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致力于探索的,应该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和今天国情的,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形式。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我们既向人家学习,也不妄自菲薄;既积极推进,也不盲目发展、急于求成。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在经济上能够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在政治上也能够创造出既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
本文档为【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5-20
浏览量: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