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教育学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教育学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 •教学 •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经验 •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的发展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 •译介日本教育学的阶段 •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阶段 •教育学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苏联的阶段 •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价值)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 •教学 •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经验 •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的发展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 •译介日本教育学的阶段 •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阶段 •教育学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苏联的阶段 •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价值)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 • 教育 –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 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 教育是有规律的社会活动 – 教育是有价值取向的社会活动 • 教学 –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 教学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 – 更为狭义,教学是指―课堂教学‖。 • 教育方针政策 – 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 2 •教育经验 –教育经验是具体的、生动的 –教育经验是感性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的、局部的 •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是关于教育活动的系统知识,由一系列的概念、假设、命题、理论所构成。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 •对教育活动进行理论研究,探索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 –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相比 •教育学并不体现国家意志,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教育学是理性的、揭示教育活动本质。 •第一阶段:教育学的萌芽(17世纪之前)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又称为―前教育学阶段‖ 。 –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混杂于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 –教育学还没有从其他学科独立出来 –萌芽阶段中外古代教育思想 萌芽阶段中外古代教育思想 萌芽阶段西方古代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萌芽阶段我国古代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商鞅、韩非子等一大批教育思想家。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代表著作及其思想 孔子[Confucius](551-479BC)《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还花费很大功力整理出《诗》、《书》、《礼》、《乐》、《易》、 《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他在教育上主张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知之‖ 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生卒约公元前468 ,前376年。 墨子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都把教育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普遍的社会教化,一种是学校教育。 墨子从―兼爱‖思想出发,认为天下之害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 ;而要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民生幸福的―兼爱‖社会, 3 必须靠普遍的社会教化和专门的学校教育。 墨家学派以教义传道为已任,也正是旨在建功立业。通过教育,使天下的人们都懂得正义,从而自觉地献身于正义的事业,最终达到―大同‖的理想社会。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名孔伋,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弟子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经由曾参传至子思,子思授徒讲学 ,其门人再传至孟轲。后人将子思、孟轲并称为思孟学派。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思孟学派是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孟 轲得孔子思想之嫡传,思孟学派又是儒学八派中最有影响的学派,对孔学贡献最大,故孟子 被尊称为仅次于―至圣‖先师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生卒约公元前372年 ,前289年 •孟子提出―性善‖论。 –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 –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 果。 •孟子认为普天下的人皆有良知、良能,―圣人,与我同类‖;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由于―圣人先得我心所同然耳‖。意思是说圣人只不过是先把人人都具有的善端加以扩充而已。 •基于此,孟子得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结论,并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和一切政治活动中。 春秋战国之后,有许多教育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 思想,韩愈的教师论名著《师说》,朱熹的―朱子读书法‖(《语 录》),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等都是中 国优秀的教育学遗产。 董仲舒 (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朱熹(1130年,1200年) •苏格拉底 : –德性即知识。 –我自知我无知。 –问答式教学法(知识的助产术)。 •柏拉图: –教育国家化: •在教育的组织管理上,他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 –学习就是―回忆‖ •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 4 •亚里士多德: –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 –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 •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0-7岁、7-14岁,14-21岁 •体育、德育、智育 –实用教育、文雅教育的划分 •倡导音乐教育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代表著作及其思想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M(F(Quintilianus,35—96)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又称《雄辩术原理》)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学记》与《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萌芽阶段教育学代表作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00字左右,篇幅虽短,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吕叔湘手书《礼记?学记》 主要观点 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理论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他的《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而演说家应具有善良的道德性格,对自由艺术的掌握以及善于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为此要注意早期教育,父母本身要有学问。极力推崇学校教育,主张同时学习各种学科,各学科教学应交替进行。认为教师应有学识,对待学生要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反对体罚。 昆体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 《雄辩术原理》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萌芽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教育作用与目的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 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制度 5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教育原则与方法 • 长善救失原则 •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 藏息相辅原则 •《学记 》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 启发诱导,即善喻原则 • 《学记》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返回 •第二阶段:教育学的创立(17世纪-19世纪中期)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科学、哲学、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公元17世纪,18世纪,伴随着文化、思想的启蒙,教育领域也出现了重视和尊崇自然的取向。一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样的时代精神。他们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自然本性,强调用广博的知识教育儿童,注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提倡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及其规律来进行教育。 代表人物: 培根、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罗齐、康德、赫尔巴特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 马克思称其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经院哲学阻碍科学进步 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演绎法,提出经验归纳法。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623 ) –对 ― 各种科学作了百科全书那样广博的观测 ‖ 。按照科学的内在特点,对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范围进行了认真考察。 –他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列出来。首先提出人类应该有一门学问,这是一门教人阅读的学问。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个学科名称。 –从此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大教学论》的三大贡献 •建立了完整的教育学学科结构体系 –该体系直至今日仍是人们研究、思考、编写教育学的重要参考,逻辑结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论述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的方法和技术 •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 •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6 •提出的教育理论,直到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 –直观性原则:教师传授知识时,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解知识 –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 教育科学之父。 洛克(1632—1704), 英国经验论哲学代表人物, 著有《教育漫话》(1693)。 他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把儿童的天性比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任人随意地去涂写和塑造。 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提出了绅士教育理念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很高文化修养、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具有宽容大度睿智的气质的人。 •卢梭 –《社会契约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与基础》 –自由平等博爱,资产阶级的精神旗帜 –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 1762年),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J(J(Rousseau,1712—1778) 卢梭教育思想 •提出应当把儿童当作儿童看的思想 –在《爱弥儿》的序言中,卢梭严厉地指责当时的教育―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不想一想孩子还没有成人,却要强迫孩子接受成年人才应知道的东西。 •主张教育―归于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他亲眼目睹了当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残害,对儿童自由的剥夺,他说小学生们被―关闭在惨淡无光的名为学校的屋子里,偷偷地望着窗子外边,窥探等待放学的时候,才能偷偷摸摸地与同学谈几句话,或玩耍玩耍,凡儿童应有的活动和玩乐,都被完全剥夺了。‖据此,卢梭反对强制灌输传统偏见和呆读死记宗教信条,反对严酷的纪律和体罚。指出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本性,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主张―消极教育法‖,成人不过多干预儿童,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而非外在教育。 –卢梭认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少干涉儿童的教师,他只须在儿童身心发展受到障碍时,帮助儿童解除这些障碍,或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帮助其促进身心发展的环境就行了。具体说来,―消极教育‖包括两种意义: •就德育而言,切勿命令儿童或指挥儿童 7 •就智育而言,切勿用现成文字教授儿童 •提出重视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思想 –卢梭从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点这一原则入手,把学龄分为四个阶段,并试图把它作为对儿童进行适当教育的根据,卢梭的整个教育体系就是直接以他的年龄分期教育理论为基础的。 •婴儿期(0-2岁):注重体育 •童年期(2-12岁):特别注重感官教育 •前青春期(12-15岁):注重智育与劳动教育 •青春期(15-20岁):注重道德教育 •卢梭教育思想评价 –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模特儿‖,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 –伟大的人道主义教育家、平民教育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裴斯泰罗齐教育文选》(上下册) –倡导人的全面发展 All for others, nothing for himself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裴斯泰洛齐论教育的目的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他借毕立夫斯基伯爵之口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 –裴斯泰洛齐把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适应自然‖和卢梭―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大大推进了一步。 8 –他不像卢梭那样,把儿童的本性加以理想化。他认为遵循自然的教育,必须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或力量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他说,如果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只是依赖本性的力量,无其他帮助,那末这种教育使人从动物的感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过程将是缓慢的。 •教育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认为卢梭单纯以儿童为本性,依照自然,使儿童自由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的完人。在这种情况下,充其量,教育只能使儿童成为一个自然的完人。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既是天性自身特点的要求,也是―人类的普遍需要‖。他认为要发展人的内在力量,就要与社会和人生相结合,最终使人的品德高尚、家庭幸福、工作顺心,实现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这是裴斯泰洛齐高于卢梭的一面,他认识到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应具有民主性 –受法国启蒙学派康多塞、雷佩尔提等人的影响,特别是卢梭的影响,对封建性的等级教育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裴斯泰洛齐希望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处境。主张普及教育到一切儿童。 –他对封建的国民教育制度的描述是:它像一所大厦,上层十分精美,只住很少的人;中层人较多,但上不去;下层的人很多,处在黑暗中,眼睛被蒙,闸门紧关,根本看不见上面的情况。这是极不合理的。 –社会应当使教育成为所有人的财富,成为改造社会的重要杠杆。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评价 –《天鹅之歌》(1826)中总结道:―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能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 –倡导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教育思想的最大特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在大学开设―教育学‖,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他1776—1787年间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其教职的继任者是赫尔巴特(J. F. Herbart) 。 康德(1724,1804) Kant,Immanuel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他的哲学体系, ―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 ―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 ―判断力批判‖(1790年) •《康德论教育》(1803) –站在启蒙与理性的立场上,《论教育学》所论主要是儿童教育,但决不仅限于学前教育或小学教育,实际涵盖了现在所谓的中学教育,也贯穿了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知识教育到道德教育,从性教育到宗教教育等各个环节,体现了一种完整的教育观。 9 •康德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教育的目的: –教育就是挖掘人性中的自然禀赋,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提出―教育者必须首先接受教育‖的命题。 –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著。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他是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因此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 ―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赫尔巴特( 1776--1841 )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因为他认为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乃是由于缺乏心理学的结果。因此,从―教育心理学化‖出发,赫尔巴特强调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赫尔巴特毕生致力于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伟大尝试,开辟了教学思想发展的新道路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2种,即―可能的目的‖ 和―必要的目的‖ 。 –所谓―可能的目的‖,指与一个学生将来所要选择的职业活动有关的目的。这也可以称为―多方面兴趣‖。为了保证实现这种教育,教师必须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感受性。 –所谓―必要的目的‖,指一个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活动都必须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必须具备的完善的道德品格。 因此,又称―道德的目的‖。 10 •严管重罚的管理论 ::–与卢梭尊重儿童自然发展的思想相反,赫尔巴特认为,在学生道德观念尚未形成之前,必须对他们进行―管理‖。他说:―最初儿童并没有能下决断的真正意志,只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这是不守秩序的来源;它既扰乱成人的计划,也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 –因此,在儿童表现真正的社会行为之前,―必须用力克服它,这种力量要强,并要常常重复‖,其办法就是―管理‖。―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赫尔巴特把班级管理看作是与教学、德育同等重要的教育行为。为此,还制定了一整套名目繁多的班级管理方法。 •此外,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还包括 –提出了主知主义教学论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 –注重心灵陶冶的训育论 •教育学创立时期的特点: –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出现了杰出的、影响深远的教育家 、–产生了经典的、流传至今的教育学专著 •就德育而言,切勿命令儿童或指挥儿童 –卢梭反对用权威约束儿童,反对使用校规箴言,反对使用奖惩之类的教育措施。他主张使用―自然后果法‖对儿童进行教育。他指出,儿童有了过错时,只要使儿童感受到犯过以后,―自然‖直接给他带来的痛苦就行了。例如,儿童不听告诫,有意打破了屋子的窗户玻璃,则让这个儿童经受北风刺骨的痛苦,他便知道不该打破玻璃,以后他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就智育而言,切勿用现成文字教授儿童 –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认为,不能人为地过早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不能用书本讲授形式的功课去强迫儿童接受知识,只应―在大自然的指导下‖锻炼身体和运用思想,因为卢梭认定儿童在12岁以前,还未具备识别真假善恶的能力,如果儿童掌握知识越多,就会受偏见所引诱而必然会产生出许多错误。 •第三阶段:教育学的发展(19世纪中期-20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二战以来,教育学不断深化、不断分化,教育学进入多元化时期。 11 –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发展阶段教育学的特点 (一)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1862-1915)和拉伊 (1862 - 1926) ,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 优劣毫无用途;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 化‖; ?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 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评价: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近百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的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像教育目的这样涉及到价值的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就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惟一有效方法时,它就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了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二)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 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1833-1911)、斯普朗格(1882-1963)、利特( 1880-1962)等人,代表著作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 )、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1958)等。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评价: •文化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面而存在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 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都能给人以许多启发。 •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在许多问题的论述上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就决定它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限制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另外,它一味地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其客观规律的存在,也使它的许多理论缺乏彻底性。 12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1871-1965)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 ,克伯屈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教学法》(1918)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 观点是: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五,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 [美国]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学说反对以赫尔巴特为首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 赫:教材 教师 课堂 杜:经验 儿童 活动 杜威(1859,1952) Dewey,John •评价: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其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到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连续不断的批判。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13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 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 教育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 机械化的毛病,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五)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批判教育学的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与法国的布厄迪尔等,代表性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 产》(1979)、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1982)、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1989)等。由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批判教育学学者之间关注的问题、发表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构成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并未像实用主义教育学所宣称的那样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相反,它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 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育与社会是相对应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地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下层人家的子弟、文化处境不利者的子女以及被统治阶级的孩子就很少能在学校教育系统内取得成功。 第三,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 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 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 第五,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因此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仅仅依靠收集、整理、统计一些数据来进行, 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使之从无意识的层面上 升到意识的层面。 批判教育学仍在发展之中,必将对21世纪的西方教育理论乃至我国教育理论产生相当的影响,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 •发展阶段教育学的特点 研究视野开阔。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 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 •第四阶段: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教育科学体系: 基础理论学科、 14 基本方法学科、 主要分支学科、 实践与应用学科、 新兴交叉学科。: 哲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经济学 教育史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幼儿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 中学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社会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师范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 教育管理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测量学 教育实验学 教育技术学 教学论 课程论 学科教育学 德育学 体育原理 美育原理 …… •译介日本教育学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成为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 –派遣留学生、翻译日文的诸多现代科学 –中国教育学的起步,也始自对日本教育学的学习 ― 从,,,,年到,,,,年这段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 ‖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据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统计,从,,,,年到,,,,年,中国共译日本教育类书,,种。 •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阶段(1920-1949年) –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杜威来华讲学作为契机,从此,中国把学习的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 •杜威于,,,,年经日本来华讲学,前后有两年多时间,足迹遍及沿海,,省市。他在演讲中,着重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由于他的教育观点与赫尔巴特有明显不同,顿时在我国教育界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 ― 教育即生活 ‖ , ― 学校即社会 ‖ 成了当时教育界的口头禅。杜威离华后,介绍和传播杜威教育思想的学术机构、期刊、专著、小册子如雨后春笋。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教育》,开始直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哲学教材使用。此外,与它相近的波特的《教育原理》和《现代教育学说》、克伯屈的《教育方法原理》、桑代克和盖茨的《教育基本原则》,也都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系的教育学教学参考书。除了美国的译本之外,西方其他各派的教育专著也开始全书翻译过来,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贤伉俪》、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当时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等专著也日益增多。比较早期出版的有王炽昌的《教育学》(,,,,)及后来的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从体系到内容都比较完整、系统、充实,是比较好的教育专著。 •教育学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苏联的阶段(建国后至文革前) –―以俄为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 ― 以俄为 师 ‖ ,今后建国同样也必须 ― 以俄为师 ‖ ,从苏联学习经济学、 财政 15 学、商业学、教育学等等。 ——刘少奇:《在 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上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8日。 •当时的中国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批判和改造旧的教育理论,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新体系,迫切希望了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教育经验和理论。从,,,,年,,月开始,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部分章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度形成了学习凯洛夫《教育学》的热潮。凯洛夫本人也曾于,,,,年亲自来华做过短期讲学。凯洛夫《教育学》成为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学习的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一些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学教师,也以此为业务进修读物。 •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和教育科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年以后,对于稳定我国学校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教育学又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学习时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教条主义态度,生搬硬套,从而使我国教育界长期思想僵化,凯洛夫教育学体系成为我国教育学的固定模式,不良影响很大。 •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1977年至今)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之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理念 –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的、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资料搜集方式:问卷法、大规模抽样 –特点:定量研究 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材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揭示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16 –资料搜集方式: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 –特点:定性研究 实验研究 –在可控条件下,对教育学研究问题进行检验 –自然科学 文献研究 –非介入性研究 –一种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特点: •不直接和研究对象接触 •收集分析现存各种形式的第二手资料 •这些第二手资料即―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某种研究关注点的―载体‖ –分析方法 •内容分析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历史/比较分析法 •二次分析 17
本文档为【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教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9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