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 单位代码 学 号 分类号 河南衙瓤大孳 硕士学位论文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 学科、专业 :历史文献学 研究方向 :历史文献学 申请学位类别 :历史学硕士 申 请 人 :张 卉 指导教师 :程爱勤教授 二七年四月摘要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其价值可以与具有开创之功的 ‘史记?西南夷列传》相婉美,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出后者。对《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中的西南夷地名进行详尽的考释和研究,不仅是解读此传的有...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 单位代码 学 号 分类号 河南衙瓤大孳 硕士学位论文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 学科、专业 :历史文献学 研究方向 :历史文献学 申请学位类别 :历史学硕士 申 请 人 :张 卉 指导教师 :程爱勤教授 二七年四月摘要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其价值可以与具有开创之功的 ‘史记?西南夷列传》相婉美,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出后者。对《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中的西南夷地名进行详尽的考释和研究,不仅是解读此传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研究古 代西南地区社会历史的重要基础之一。 首先,考察《传》中西南夷地名的沿革变迁,阐明各个地名在先秦到东汉末年的这 段时间内的演变梗概。其次,追根溯源,广引众说,考察各个地名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再次,考察各地名的地域范围,并与今天的相应地点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各地的居 民族属进行辨析。 通过上述考释和研究,揭示出所列古地名隐含的西南夷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 地理、民族、经济等信息,从中探寻地名演变和此地民族分布、迁移、融合的某些潜在 规律,进而证明西南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地域,民族 龋 由?舡. . 机 唧 . , . 捌 , ?. , . . ,, ,。 . ? . :, , , ?引论 引论 一、课题提出 “西南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概念,二是民族概念。作为地域概念,指的是 两汉王朝在巴蜀以西、以南、以北所设郡县的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今天云南、贵州、四 川南部和西部以及甘肃南端、广西西端。作为民族概念是对两汉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 的专有称呼。这一地区魏晋称为“南中”,南朝为“宁州”,唐为“云南安抚司”,沿 至元代为“云南行省”,历代疆域虽有出入,但大体相同,自汉朝以来,就是我国一个 重要的行政区域。 首次对西南夷进行系统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东汉班固的《汉 书?西南夷传》基本因袭《史记?西南夷列传》,并补充了汉武帝以后至王莽 时西南夷 的大事。南朝范晔作《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此传和《史记》、《汉书》之传相比有 以下特点: 第一,史料来源更为丰富。《宋书?范晔传》说:“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后汉书》,以为一家之作。”“众家后汉书”即在范晔之前流传的记载后汉一 代的史书,范晔作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不少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取自这些书籍。除诸家后汉书外, 范晔还广泛采撷其他地志、杂载之书,范哗自己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说:“着 自山经水志者,亦略及焉”。回所谓“山经水志”具体为何书,如何取舍,今难以考证, 但是从李贤注中仍可窥见一斑,如哀牢传中沙壹九隆的传说出自应劭的《风俗通义》, 夜郎传中的传说出自常璩的华阳国志》。 第二,编纂体例有所创新。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传》是以汉王 朝在西南夷的经营活动为主线,记载西南夷的民族、文化生活状况。而后汉书?西南 夷列传》则以西南夷主要的民族地区为纲,逐个列传,载其兴衰本末,全文有夜郎、滇、 哀牢、邛都,榫都、冉骇、白马忐传。 第三,记载内容更加详实。《史记?西南夷列传》有一千三百余言,《汉书?西南夷 传》增加至两千七百余言,‘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则用五千五百余言,对西南夷的主 ?祁庆富: ‘西南夷》,吉林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略例》,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沈约:‘宋书》卷‘范晔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范晔;‘后汉书卷邮‘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引论 要部族地区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从神化传说、地理环境、山川河流、物产风俗,到政 区的设置沿革、重大史事、重要人物都有涉及。此外范晔对史料进一步甄别考证,纠正 了《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传》的一些谬误。 第四,确立了西南夷的整体性概念。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述了哀牢内属和永 昌郡的设置,把西南夷的范围扩展到今滇西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记载了完整意义上的 西南夷。 综上所述,‘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其价值可以与具有 开创之功的史记?西南夷列传》相媲美。对传》中地名,特别是西南夷地名进行考 释研究,不仅是解读此传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研究古代西南地区社会历史的重要基础 之一,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地名是指代个体地域地理方位的语言文字符号,是历史的产物, 随着社会发展、地理变迁、民族迁徙而发生变化。因此地名考证和历史学、地理学、语 言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就历史学方面而言,地名考释是进行历史 研究的窗口。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留下来的相关资料缺乏,但是这里的 地名透露给我们众多可贵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些地名的考释,我们可以了解西南夷的 生产生活习俗、原始图腾宗教、民族迁徙、和中央的关系等情况。所以人们赋予地名是 研究历史的“活化石”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就地理学方面而言,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 的指称,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 征。“在地理学的朴素阶段,地名的研究价值是很高的,似乎可以说地名是地 理学的故 乡。”。通过对西南夷地名的考证,可以推论两汉时期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对 研究区域的开发历史和地理演变等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就语言学而言,借助地名可以考 察出当地的古代语言特征、考订古音、确定其语族、语系特点,并可以此推动民族学研 究的深入。《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所记载的地名,保留了西南古代民族语言的珍贵资 料。 二现实意义。研究西南夷地名的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通过考证和经济资源、灾害有关的地名,可以对古代经济活动特征,河流的变迁、自 ?山口惠一郎编著陆尊梧节译:‘关于地名学的几个问题》, ‘地名知识,年第期,第卜页。 引论 然灾害等作出规律性探讨,这有利于我们制定城市发展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构建经济发展模式。另外, 地名还透露出可贵的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史实和现象,这些信息为祖国疆域变 迁提供有力佐证,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有重要作用。 三、前人成果 前人对西南夷地名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即有零星记载,如殷商时代甲骨 文中发现多处地名的记述,其中有冉,:之冉戢。。秦汉时期,随着对西南夷 的开拓,西南夷地名的记载和研究逐步多了起来,如《史记》、汉书》、《后汉书》及其 注本。特别是《汉书?地理志》,开始系统的解释地名渊源。《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一部地方志,其《蜀志》、‘南中志》集中记载了西南夷地区的地理沿革、山川物产、 风土人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更是集地名考证之大成,其中卷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对西南夷地区的水道和地名多有考证,并总结了古代地名的命名规律。唐代的《元 和郡县图志》和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是全国性地理总志,大量解释了地名的语源,对 地名命名原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唐代樊绰的《蛮书》记载了云南的山川城镇、物产风俗, 资料详实具体。明清两朝传统地名研究进入了高峰期,其成就首推明、清二朝的《一统 志》,此外还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钱坫《新注汉书地理志》、陈芳绩《历代地 理沿革表》、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丁谦《汉书西 南夷传考证》、后汉书西南夷传考证》等。这些学者通过长期艰苦的考证、辨析和研 究,或诠释地名渊源、或确定地域方位、或阐明政区沿革,虽有舛误,但为本文考证提 供了丰富的史志文献资料。 民国时期西方地名学理论的传入,促进了我国传统的地名研究向现代地名学过渡。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年代开始的民族调查工作,年代的地名普查工作,地名杂 志的发行等,都有力地摊动了地名研究向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综合化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方向发展。 近几十年西南地名研究成绩斐然,相关著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地域沿革著作。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年,这 部百万言专著,全面考释了西汉至明清时期西南地理沿革,并将地理考释和人类历史实 践活动及地理实际相结合,论证了这一地区与伟大祖国版图的不可分割性,具有很高的 学术价值。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沿革史》民族出版社,年,全面研究了先秦 ?饶宗颐;‘甲骨文中的冉与冉聩》,‘复印报刊资料,,第期,第页。 引论 至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沿革、封建王朝对此地区的经营活动以及民族关系等, 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考订细密,是研究西南地区地域和民族沿革的不可多得的重要著 作。 第二,民族专史著作。江应梁《傣族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年、冉光荣等《羌 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年、马长寿《氐和羌》上海人民出版社,年、 方国瑜彝族史稿》四川民族出版社,年、祁庆富《西南夷》吉林教育出版 社,年,此外还有国家民委五种丛书编委会编辑的少数民族简史》等。以上著 述探讨了西南夷的族属和族源问题,这些成果对西南夷地名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考古著作。随着西南地区考古发掘的进展,相关著作不断问世,给地名研究 带来新的证据和视角,如《云南青铜器论丛》文物出版社,年、《古代铜斧学术 讨论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年、《中国铜鼓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年、汪宁生的《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年、李昆声 的《云南文物古迹》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张增祺的《云贵高原的西南夷文化》 湖北教育出版社,年. 第四,史料整理著作。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年,此书旁征博引, 史料丰富,特别在考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和地理沿革上着力甚多,颇有 创见。 到年,方国瑜先生的《云南史料丛刊》卷云南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该 书收录上起汉代、下到清代云南相关史料四百余部,是至今关于云南地区的最多、 最系统、最可信的一部大型史料丛书。这些史料的整理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极大 的方便。 第五,工具书。臧励稣等人编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年由上海 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录地名四万余条。由史为乐等全国三十多位学者共同编纂 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历经载,年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地 名辞书编纂对地名的用字读音,地域的沿革变迁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注释和研 究,规模大、条目多、收录全、诠释精,其编纂推动了地名的研究。谭其骧教 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全图记地名万余条,反映了我国 年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政区设制和部族分布情况。 除以上著作外,最近十几年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关于西南夷研究的学术论文不下数 百篇。这些论文在西南夷地区地名的由来含义,沿革变迁、地理区域、民族族属、社会 引论 性质等方面多有独到精辟论述。但是前人在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 深入性,没 有充分注重地名所透视出的历史信息,发掘地名考释的内涵。二是缺乏系统性,仅对某 一个地区或地名进行考释,而没有着眼于整个西南夷,从宏观角度把其作为一个整体和 系统来考察。本文以古籍资料的整理考证为基础,与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 民族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配合,对《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西南夷地名,从地名沿 革、地名含义、地域方位、居民族属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力争有所突破。 四、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校勘、辨析和考证相关文献资料,对《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中西南夷地名的由来含义、沿革变迁、地域范围、民族族属等情况进行尽可能详尽的考 察。但是由于历史地名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内涵的多学科性,仅依照传统的 考据方法进行考证,就很难得到新的收获和科学的论证。因此,笔者努力综合使用其他 手段,如地图比较法、语言分析法等,以期能多角度地对西南历史地名进行系统而深入 的研究,得到科学而全面的结论。 五、凡例 一范围。本文考《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出现的西南夷地名,主要以王天良 后汉书地名索引》所列地名为依据。文中出现的西南夷范围以外的地名,山川河流等 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不在考释范围之内。 二分篇。首先是地名考释。‘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序、 夜郎传、滇传、哀牢传、邛都传、榨都传、冉骁传、白马传。本文把《传》中每一部分 作为一章,先把原文附上,然后对原文中出现的相关地名进行逐一考释,前面考释过的, 在后文中又出现的不再重复,共分为八章。其次是结论部分。 三内容。每一地名考释分为四部分;先考地名在先秦到东汉末年的这段时问的 沿革变迁;再考地名的由来含义;然后考其在两汉时期的地域范围;最后考证其境内的 居民族属。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在个别地名的考证中这四部分的先后顺序有所变动。结 论部分是在对各个地名考释的基础之上,总结西南夷地名的命名变化规律,揭示这些地 名所透露的历史民族信息。 第一章序 第一章序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盔叠旦,东接交址,西有蘧置,北有亚叠亘,各立君长. 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青、昆明诸落,西极国监,东北至三上捡, 地方数千里.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自髑东北有益垫国,东北有益璧盈,或土 著,或随畜迁徒.自冉骁东北有自墨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 .夜郎国 夜郎国的最早记载在《史记》中。战国末年楚顷襄王时庄踽入滇,夜郎国当在此时 已经存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略取西南,派常颓开通五尺道,在沿途设县置吏, ‘史记?西南夷列传》:“秦时,常颊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这些县至秦末而 废。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年,唐蒙建议经营西南夷,武帝采纳,派唐蒙率 兵入夜郎,设置郡县,‘史记?西南夷列传》;“建元六年公元前年??乃拜唐 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祚关入,遂见夜郎候多同。蒙厚赐,喻以威 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 听蒙约。”。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并设置群柯郡。 夜郎内属后,仍保留夜郎王,王国势力仍然存在。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年,夜郎 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多举兵相攻,朝廷命陈立为群柯太守,前往处理,《汉书?西 南夷传》:“及至脬柯,谕告夜郎王兴,兴不从命,立请诛之.未报,乃从吏数十人出行 县,至兴国且同亭,召兴。兴将数千人往至亭,从邑君数十人入见立。立数责,因断头。以兴头示之,皆释兵降。??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收余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反。都尉复还战,立引兵救之。时天大旱,立攻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回瓮 指败亡,标志夜郎国的覆灭,此后的古籍中虽时有夜郎名称的出现,但是已经不再是原 来意义上的夜郎国,只是借用此名来泛指夜郎故地而已。 对于夜郎这个名称的由来和含义,史籍没有直接的记载,后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推测: 第一,从图腾文化和民族语言来分析。李锦芳等认为,“夜郎”的语义与壮侗族语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班固;‘汉书》卷‘西南夷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言的某些关键词汇有关系,“夜”是夜郎主体民族自称的记音字,“郎”即壮侗语的“竹 笋”的记音,“夜郎”即“以竹为图腾的夜人”回。覃晓航在夜郎语源新探》中认为在 仡佬族中,竹王的意思读音和“夜郎”很接近。还有的学者认为,夜郎的“夜”字疑 即“于越”的“于”字,是越人的发语音,而“朗”字与“骆”字音近,故“夜郎”乃 “越骆”的音译。 ? 第二,由地名合称而得。一日今贵州贞丰的蔗香,就是汉初夜郎国的中心,贞丰与 望谟之间有桑郎和那夜两个邑镇,“夜郎”得名于此。二日“夜郎”得名于今贵州六枝 县境古代的郎山,兴仁县境古代的夜山。回 第三,从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风俗去寻求。这种说法认为“夜郎”是“合榔”或“议榔”的汉 译音,是贵州少数民族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主义制度。 夜郎国地域辽阔,《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毋,又 “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万”,由此可见,夜郎国不仅地广而且人众多,在这一 广阔的地区存在着许多部落。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对夜郎国疆域有大致描述:“有夜 郎国,东接交址,西有滇国,北有习】都国。”刘琳在《华阳国志校注》中对“夜郎国” 的疆域概括为:“东起湄潭、遵义、贵阳、罗甸一带;:;仁怀、叙永、高县一带;西 至昭通、巧家、会泽、东川、曲靖一线;南抵兴义地区,大致以南盘江、红水河为界。” 在夜郎地区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刘琳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在贵州西南部的普安、贵州 西部的赫章、威宁,滇黔桂交界处的兴义,以及广西西林都发现了夜郎文化遗存,夜郎 国统治范围大致与夜郎文化分布范围相当,即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东南部, 以及与之相邻的四川和广西。《汉书?地理志》夜郎县条,师古注引应劭日:“故夜郎侯 邑。”西汉夜郎县即夜郎国都城,在今贵州省关岭、晴隆二县的全部和盘县东北部,普 安县东北部一带。 目前学术界对夜郎国主体居民的族属仍有争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掘都证明,夜郎 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政体,而是多民族联合体。夜郎国的居民主要由以下几 个组成部分: ?李锦芳、阿炳:夜郎”语源语义考》,‘贵州文史丛刊》,年第期,第页。 ?覃晓航:夜郎”语源新探》,‘广西民族研究》,年第期,第?页。 ?江应梁、史继忠:‘夜郎是“百越”的族属》,‘夜郎考讨论文集之三,,贵州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 ?刘绍历、张英志;‘搜话。夜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年第期,第页页。 ?同上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范哗:‘后汉书》卷髓‘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第一,越人。《史记?西南夷列传》:“夜郎始倚南越。”说明夜郎与南越有着密切 的关系。‘华阳国志?南中志》:“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 榆、桐师、倘唐,侯王国以十数。”称夜郎为“夷越”之地,说明这些地区有越族的分 布。又‘太平御览?舟部四》卷七七一引《异物志》:“胖舸者,系船栈也。其山在海中, 小而高,似系船札也。俗人谓之越王胖可。”“越王群柯”说明这里主体居民 是越人。 此外考古资料也可以看出,夜郎和百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南越地区常见的铜鼓、有 肩石斧、印纹陶器、有段石锛等,解放后在夜郎地区均有发现。 第二,濮人。濮人也是夜郎国主体民族之一.左传?文公十六年》疏引杜预《春 秋释例?土地名》说:“建宁郡南有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 也。”回这里指的建宁郡南,即兴古郡地方,兴古郡是三国魏时益州郡和;羊柯郡的部分合 并而成,里面包括原夜郎地区。又《华阳国志?南中志》群柯郡载:“后夷濮阻城,咸 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近人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也认为夜郎系濮族古 国,可知夜郎内有濮人的居住。 第三,僚人。在夜郎地区还有僚人的记载,《三国志?蜀书?张疑传》注引《益部 耆旧传》:“群舸、兴古僚种复反,忠令嶷领诸营往讨。”囝太平御览》引《十道志》说: “珍州夜郎郡,古山僚夜郎国之地。”这里的僚是对夜郎国内濮、越居民的通称,也就 是可以指濮,也可以指越。后来随着濮、越民族的融合,僚成为了当地民族的专称。 .滇国 滇国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以滇池为中心建立的古王国,其存在时间较早,《后 汉书?西南夷列传》载楚顷襄王时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楚将庄踽入滇, 可见至少在战国后期滇国已经存在。秦曾在滇国地区设官置吏,史记?西南夷列传》: “秦时常颊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 徼。”回所谓“诸此国”指夜郎、滇、邛都、冉骁、白马等地。但是秦朝灭亡后,天下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南中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李畴:‘太平御览卷‘舟郝四,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春秋左传正义?文公十六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南中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陈寿:‘三国志》卷‘蜀书》,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李畴:‘太平御览》卷‘州郡部一七》,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年在祥云大波那发掘到木椁铜棺墓,至年间在楚雄万家坝发掘的古蓦群中出土的青铜嚣.反 映了当地的民族已处于阶级社会之中,两地古墓的时间都在公元前世纪左右.因此有人推断滇国历史可以上溯至 战国初年。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大乱,这里陷入割据状态,直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为了“指求身毒国”,回 再次经略滇国,《史记?西南夷列传》:“元封二年公元前年,天子发巴,蜀兵击 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 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雪西汉统治者征定滇国,在此置益州 郡,虽“赐滇王王印”,并允许滇王“复长其民”,但是滇国已经不复存在。 ’ 滇国之名的由来含义,众说纷纭,主要以下四种; 第一,因滇池而得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滇国,地有滇池,因以名国。”固而 对于滇池之“滇”又有不同的看法。一日滇乃颠倒之意,华阳国志.南中志》:“周回 有泽水二百余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日滇池。”回《后汉书》、《水经注》 均有此说。二曰滇是顶端的意思,王先谦《汉书补注》:“滇池读为颠池,以颠为义。《说 文》日:‘颠,顶也。’言益州各水四面下注于卑地,此县之地与池独居高顶, 当不以颠 倒为义。”。又袁嘉谷《滇释》据《说文》“天,颠也”说:“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谚日,一日上一丈,云南在天上,庄踽由楚源水溯流而南及最高境,因号日滇池。” 第二,和氐羌之“填戎”相关。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以“填”、“滇”音同, 并说“我并且以为滇国滇池之名也源于氐羌,而与填戎有关”。 第三,彝语“滇”即“甸”,山间平地之意。尤中《古滇国?夜郎考》:“彝语称山 间平起为‘滇’,后或写作‘甸’。??滇国的首都在今晋宁县晋城。晋城周围是一大片 山间平地,滇国即因此‘滇’甸而得名。” 第四,壮语中“滇”为“干栏”、“祠”之意。黄懿陆用壮族语言分析,此地居民居 住的房屋“干栏”或祭祀的“祠”称为“滇”,因以名国,而后水也以此命名。 对于滇国地域,《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 莫之属以什数,滨最大”?,同书又有“滇王者,其众数万人”“,“滇小邑,最宠焉”, ”可知滇国在夜郎之西,而且不是个很大的国家。但是上述文字记载不能让我们准确判 ?司马迁‘史记》卷‘谣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光编、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汉纪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南中志》,‘丛书集成初编》第页,第页. 王先谦:‘汉书补注》卷上,‘续修四库全书》第册,第页。 段鼎周:‘古滇国名称的来源’.‘地名知识》,第期,第页.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出版社年版,第页。 尤中:‘古滇国、夜郎考》,‘史学史研究》,年第期,第页 ◎黄懿陆:‘滇国史,,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同上 第一章序 断滇国的范围,近年来考古发现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极大的帮助。目前共发现滇国 墓地近千座,出土青铜器余件,主要有晋宁石寨山墓群、江川李家山墓群、呈贡 太子庙墓群、安宁太极山墓群、曲靖朱街八塔台墓群。通过这些考古发现,证明在滇池 周围存在一个被称为滇文化的青铜文化带,滇文化遗物的分布范围大致为:东至路南、 泸西一线;北达会泽,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个旧?带;西到安宁及其附 近地区, ? 回滇国的统治范围也大致如此。解放后在晋宁石寨山,发掘到了滇王墓葬,并出土了一 颗金质的。滇王之印”,是西汉赐予滇王的,此地当为古滇国都邑。 滇国地区的主体居民为濮人。‘华阳国志?南中志》:“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 旬町、夜郎、叶榆、桐师、高唐侯王国以十数。”又在滇国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呈现 较多的濮越特征,如有肩石斧、有段锛,铜鼓,栏杆住房等。“滇濮”连称,以及这 些考古发现都可以证明滇国多为濮人。滇国地区的濮人又称哭人,史记?货殖列传》: “南御滇突,芡僮。”回可知“滇濮”又称“滇焚”。又《路史?国名记六》:“爽,焚侯 国,今戎之焚道,音扑。”显然焚人就是濮人。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有关学者对 悬棺葬内爽人的颅骨进行测量研究,结论是“从部分指数可以看出,焚人与壮族人差异 较小。:壮族是濮越系统的后裔,因此这也可以作为突族是濮越族系的佐证之一。 .邛都国 邛都国存在时间较早,《华阳国志?蜀志》说:“杜字称帝,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 园苑。”。南中即襻、邛、昆明、叟诸部落,可见邛都在战国初期杜字帝时已经有之。秦 曾在此置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日:‘邛、柞、冉、鸵者近蜀,道亦易通, 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在邛都国基础上开 越褥郡,汉书?地理志》:“越鬻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日集鬻,属益州。” 邛都之名的由来含义,史籍无记载,笔者认为当是由这里的居民“邛人”而得,《史 记?西南夷列传》正义引‘华阳国志》:“雅州邛崃山本名邛绍山,故邛人、榨人界。” ?张增祺;‘云贵高原的西南夷文化》,湖北教育出版杜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南中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年版,第?页. ?‘史记》卷《货殖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罗泌:‘路史》卷‘国名记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册,第页。 胡兴宇、肖洪文:‘焚人颅骨的测量研究》,‘解剖学杂志》,年第期,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蜀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可见邛都地区有居民称“邛人”,“邛绍山”、邛都特产“邛竹”当都是因邛人而得名。 这里的居民为什么称为“邛”,无从考证。 邛都国的地域范围,‘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 呵知邛都国在滇国北部。‘汉书?地理志》越鬻郡师古注引注应劭日:“故邛都国也。一 叼知越鬻郡在邛都国基础上设置,其地域大致相当,在今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 包括今四川?山彝族自治州,渡口市及云南省祥云、大姚县以北、丽江县以东一带地区。 邛都国的主体居民是邛人,属于濮族。‘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 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魑结、 耕田、有邑聚。”这里司马迁把夜郎、邛、滇都归为“魑结.耕田。有邑聚”。又《后 汉书?西南夷列传》:“邛都夷者??俗多游荡,而喜讴歌,略与群柯相类。”胖柯即夜 郎,可见邛都地区的居民在生产、生活、民风等方面和滇、夜郎相似,应属濮 越体系。 又《华阳国志?蜀志》越禽郡会无县载:“会无县,故濮人邑也。今有濮人冢,冢不闭 户,其穴多有碧珠,人不可取,取之不祥。”目前在西昌和?山广泛存在的大石墓,大 门常开,出土了许多玛瑙一绿松石、骨制珠管之类的“碧珠”,可能就是属于濮族的邛 人留下的“濮人冢”。秦汉之际羌人逐渐迁入此地,。东汉后期开始,取代邛都夷,在 邛都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称为“越寓叟”。 .同师 同师是滇国西部禽和昆明人的聚邑,史记?西南夷列传》:“西自同师以东,北至 棵榆,名为崔、昆明。”西《汉书?西南夷传》又作“桐师”,此后史籍中“桐师”、“同 师”多有混用。 同师之名的由来含义史籍没有记载,近人任乃强先生推测:“同师只是一个矿业集 团,即华夏工匠或匠师来此,与当地民族首领结合,采掘铜、锑、铅、银等矿的一个工 匠组织,当时还无铜字,只把铜写作同或彤。工匠们被称为‘同师’。这是汉语字,非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班周:‘汉书卷上‘地理志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范晔;‘后汉书,卷跖‘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蜀志》,‘丛书集成初编》第页,第页。 李绍明:‘邛都夷与大石墓的族属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页。 ?冉光荣等:‘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方铁等:‘西南通史》,中州古藉出版社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民族语言泽音。”回段鼎周先生则结合纳西族的神话传说考证其含义:“桐师即是东部落 人。‘桐’即‘东’‘动’、‘懂’;‘师’即‘些’、‘梭’、‘西’,是纳西语‘人’的 音译。音同字异,乃译音所记录的汉字不同。‘桐’名其部落,‘师‘则指其人。那么桐 师可能是西汉时在今丽江一带金沙江沿岸的一个农耕部落。”口 由于历代王朝都没有在此置县,因此关于同师文献记载十分缺乏。同师在今何处, 耳前有以下几种推断:第一,在裔唐,今保山。第二,在今普洱、思茅。回第三,在丽 江一带。第四、同师就是同并,今弥勒县。五、桐师就是比苏,今云龙县。。 笔者认为考证同师所在,应从基本的史料入手分析。《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 食蒙蜀构酱,蒙问所从来,日:‘道西北群柯,群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 安,问蜀贾人,贾人日:‘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胖柯江,江广百 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回此处虽未明 确同师的具体位置,但已在说明其在西距夜郎较远的地方。同书又说:“其滇国外 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榛榆,名为馕、昆明。”可知同师又在滇国以外的极西之处。《华 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旬町、夜郎、叶榆、桐师、裔 唐王国以十数。”文中将同师列于叶榆今大理、翥唐今保山一带之间,说明其 相距不远。《资治通鉴》卷十八桐师,注日:桐师西南夷种,其地在夜郎之西,叶榆之西 南。”‘那么同师很可能在今大理西南,保山以北的澜沧江河谷地带。 .叶榆 “叶榆”亦记做“操榆”,《史记?西南夷列传》:“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揲榆, 名为蔼,昆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李贤注:“叶榆,叶或作操。””可知叶榆即 棵榆。 ?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重庆出版社年版, 第页。 ?段鼎周:‘白子国探源》,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张波、赛宁:‘晋时期西南丝绸路上的永昌道》,‘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年第期。 段鼎周:‘自子国探源,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重庆出版社年版,第页. ?钱穆:‘史记地名考,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年年敝,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南中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世家孝武皇帝中之下》,上海古箱出版社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范晔;‘后汉书》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叶榆原为西南较大的聚邑,西汉在这里设官置县,属益州郡。东汉设永昌郡,叶榆 被划入其内。‘汉书?地理志》益州郡、‘后汉书?郡国志》永昌郡下均有叶榆 县。 叶榆作为地名,其来源和含义有以下几种推断:一,源于叶榆泽,《汉书?西南夷 传》颜师古注日:“叶榆,泽名,因以立号,后为县,属益州郡。”二,来源于部族名 称,任乃强先生‘羌族源流探索》中指出;“叶,是部落名。榆,是羌语‘境域’之义。” 段鼎周在‘白子国探源》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叶是族名,榆是村寨之意。 《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说:“靡非,本叶榆王属国也。”啊知叶榆原为西南较 大的聚邑,甚至是王国,其地域应是比较广阔的。《汉书?地理志》日:“叶榆,叶榆泽 在东。”叶榆泽即今洱海,叶榆当在洱海西部。‘水经注?叶榆河》说:“益州叶榆河, 出其县北界,屈从县东北流。”固叶榆河即今洱海水源弥茨河,弥茨河发源与洱源县北, 从洱源、大理东北流,至江尾入洱海。故洱源、大理二县是叶榆的辖境。樊绰《云南 志》卷六宁北城:“在汉叶榆县之东境也。”唐代宁北城在包括今洱源、鹤庆、剑川。 兰坪。西综上所述两汉叶榆县的辖境包括今大理及其西北部的洱源、剑川、鹤庆、兰 坪等县市。 叶榆县治在今大理喜州,《水经注?叶榆河注》说:“县叶榆县,故滇池、叶榆 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二年,使唐蒙开之,以为益州郡,郡有叶榆县。县西北八十里,有 吊鸟山。”。吊鸟山在今洱源县南部的风羽乡,以此途程揆之,则今大理喜州或周城当 为西汉叶榆县驻地。任乃强先生也认为汉晋之叶榆县县治“当在喜洲”。”张旭先生说: “汉代的叶榆古城遗址,就在今喜洲。”年在喜洲风阳村南,发现一座西晋砖室墓, 墓砖有阳文隶字“泰始三年县官”字祥,“县官”二字提示了可能为县官之墓。这也是 喜州为古叶榆县县治的佐证。 叶榆境内居民主要是昆明族。‘史记?西南夷列传》称其为“鬻、昆明”之地。《后 ?班固;‘汉书》卷‘西南夷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重庆出版杜年版,第页。 段鼎周:‘白子国探源,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班固:‘汉书》卷上‘地理志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王国维:经注校》卷‘叶榆河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沿革史》,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樊绰:‘云南志》卷,‘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王国维:‘水经注校》卷‘叶榆河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沿革史》,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张旭:‘喜州释名》,‘大理白族史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汉书?西南夷列传》:“建武十八年公元年,夷渠帅栋蚕与姑复、襟榆、桥栋、连 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反叛,杀长吏。”呵知叶榆境内主体民族是氐羌部落的昆明族。 三国蜀汉时期,又把云南、叶榆、邪龙、弄栋、青蛉、遂久、姑复七县合为云南郡,也 是由于这些县内的居民是以昆明族为主体的。 .榨都国 荇都,史籍上又作“律都”或“笮都”。‘史记?西南夷列传》:“自离以东北,君长 以什数,徙、笮都最大。”固《史记?大宛列传》索隐日:“以律都为沈黎郡。”呵见“笮”、 稚”、“荇”是通用的。 ‘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南中”即蓓、 邛、昆、叟诸部落。杜宇称帝在战国初期,蓓都当在此时已有。秦朝曾在这 里设县置 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日:‘邛、榨、冉驻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 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派司马相如经西夷,《史记?司 马相如列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笮、冉、骇、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回元鼎 六年公元前年开蓓都国为沈黎郡。后为加强对此地羌人的统治,罢沈黎郡,把 其地并入蜀郡,置青衣、牦牛两都尉进行军事统治。东汉延光元年公元年以原 两都尉之地为蜀郡属国,东汉灵帝公元年一年时又改设为汉嘉郡。 榨都名称来源于此地居民“蓓人”。《华阳国志?蜀志》说:“绍,夷也。汶山日夷, 南中日昆明,汉嘉越裔日稚,蜀日邛,皆夷种也。”回又《史记?西南夷传》正义引《华 阳国志》日:“雅州邛崃山本名邛榨山,故邛人、绍人界.”昏可知“榨”、“邛”均为族 名,他们居住地区的山也以其族而得名。“都”则表示这里是个较大的聚邑,甚至是个 城镇。“荇都”即是榨人聚居的城镇。至于这里的居民为什么称“蓓”,《元和郡县志》 说:“夷人于大江水上置藤桥,谓之荐。”“又太平寰宇记》说:“笮,桥以竹索 为之, ?范哗;‘后汉书》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林超民:‘试论汉唐间西南地区的昆明》,‘民族研究》,第期,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大宛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蜀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蜀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儿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第一章序 因名。”呵见“菲”是当地人对竹桥或藤桥的称呼。这里居民的善建竹簇桥, 因而称为 “榨人”。 荐人是分布在西南的羌人的一支,《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引《括地志》云: “稚 州本西蜀徼外,日猫羌鬻。”。《史记?大宛列传》正义日:“箨,白狗羌也。” 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自离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 北,君长以什数,冉驻最大。其俗或士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西可知榨都国 的大致范 围在镯之东北,冉骇之西南。尤中认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征服蓓都 地区之初,乃将青衣的汉人与蓓都的‘夷’人地区合并,设置为沈黎郡。既而以不相宜, 又复分设两都尉,牦牛都尉所统辖者正是原荇都地区的聚邑和部落。”。由此推断战国时 期的荇都国其包括汉代菲都今汉源、旄牛今汉源南、徙都今雅安西部、严道 今荥经五县。 .冉胧国 司马相如对冉耽做了最早记载,其《难蜀父老》:“因朝冉从骁,定笮存邛。??夫 邛、笮,西焚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也。”又《史记?大宛列传》亦有“出 耽、出冉、出徙、出邛、突”的记载,啊知冉、驻本为两个部落,以这两个部落为中 心形成的部落联盟,称为冉骁国。秦时,其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 秦没而废。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在此设汶山郡。 冉鸵的由来含义,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有学者认为,冉得名于冉山,冉山虽不可考, 但唐代在茂州都督府下设冉山县,因此冉山当在茂州。骁得名于耽水,鸵水即岷江上游 杂谷脑河。。又‘说文解字》:“驻,马面颡皆白也。”尔雅?释兽》:“面颡皆白惟骇。一 “因此还有人认为“姥”是图腾,部族、水皆以此图腾为名。 冉骇国的地域范围,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自律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骁最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剑南西道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册,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大宛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沿革史》,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司马迂:‘史记》卷‘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大宛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李绍明:‘关于羌族古代史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年第期,第页。 许慎:《说文解字》卷下,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儿‘尔雅》卷‘释兽,,阮校‘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 也。”。可知其在榨之东北,白马之西南。又《宋史?蛮夷传四》:“冉骁,今茂州蛮、汶 山夷地是也。”。明史?四川土司列传一》:“茂州,古冉骇国地。”。可以推断 原来冉骁 国大概在今天四川阿坝州的松潘、汶川、理县、茂县等地。 冉骁国为氐羌部落聚居地,《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说:“冉驻夷者,其山有六夷七 羌九氐。”。同书又记载这里民俗是“贵妇人,党毋族,死则烧其尸”,火葬是氐羌人 普遍的习俗,苟子?大略篇》记:“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而忧其不焚也。”西《太 平御览?四夷部》引《庄子》日:“羌人死,燔而扬其灰。”由以上资料此可以推断冉 驻国是氐羌各部落的共同杂居区。 .白马国 白马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秦时在这里设立郡县,《元和郡县志》 载“白马氐国,秦逐西羌置陇西郡”,呶琳《华阳国志校注》亦云此地“疑秦已置县”, 回至秦末而废。汉初恢复在此地的建制,属广汉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改 为武都郡,《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笮侯,冉耽皆 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寓郡,笮都为沈犁郡,冉骇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 都郡。”?《华阳国志?汉中志》亦载:“武都郡,本广汉西部都尉治也,元鼎六 年别为 郡。”“ 白马之名的含义,史籍没有记载,笔者推断应该是和这里居民的图腾崇拜有关,《水 经注?漾水注》:“又有白马水,出长松县今甘肃省文县西南白马溪,东北迳长松北 北,而东北注白水。””白马水即甘肃文县西南自马峪河。今文县、平武县一带,尚有白 马岭、白马关、自马峪等。当是这里的居民,以白马作为图腾,因此其地域乃至山水都 以此图腾来命名。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脱脱:‘宋史》卷‘蛮夷传四,,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张廷玉:‘明史》卷《四川土司列传一》,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范哗;‘后汉书卷‘西南夷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同上。 苟况:‘苟子》卷‘大略篇》,‘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李聍:‘太平御览》卷‘四夷部十五》,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常璩:‘华阳国志》卷‘汉中志》,‘丛书集成初编》第册,第页. 王国维:‘水经注校》卷‘漾水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序 白马国的地域,‘史记?西南夷列传》:“自冉骇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 。可知自马在冉戢东北部。《汉书?地理志》载武都郡地辖九县,武都郡在白马国基础上 设立,因此考其郡辖境即可知白马国地域的大概,在今陕西西部的略阳、风县至甘肃康 县、徽县、成县、西和、武都一带。 白马国是氐羌部落的聚居地。‘史记?西南夷列传》:“自冉骇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白马最大,皆氐类也。”索隐》案:“夷邑名,即白马氐。”《汉书?地理志下》:“武 都地杂氏、羌。”‘汉书?地理志》武都郡下应劭注:“故白马氐、羌。”固《后汉书?西 羌列传》:“武都塞上白马羌攻破屯官。”这里对白马国族属或称氐,或称羌,或氐羌并 称。氐羌本来即是同源异派,氐人从羌人中分化出来虽自春秋战国始,但是氐族形成为 单一的族体在魏晋之时,因此魏晋之前对氐羌多为混称。西 ?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同上。 班固;‘汉书》卷下‘地理志下》,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班固:‘汉书》卷下‘地理志下》,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范晔:‘后汉书》卷《西羌列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李绍明:‘论氐和羌、戎的关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页。 第二章夜郎传 第二章夜郎传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邂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问,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 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 为监扭叠,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成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 之,求为
本文档为【《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地名考释与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3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