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举报
开通vip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 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第26卷第4期 2011年7月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0FGUANG?AD~?NIs1A.I1【VE CAI'REs]rrnJTE0lFP0LrI1(ANDIAW V01.26.NO.4 Ju1.2011 TheSignificanceof"theTeethintheLaw''HealtheSocialMoral'SFracture -----...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 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第26卷第4期 2011年7月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0FGUANG?AD~?NIs1A.I1【VE CAI'REs]rrnJTE0lFP0LrI1(ANDIAW V01.26.NO.4 Ju1.2011 TheSignificanceof"theTeethintheLaw''HealtheSocialMoral'SFracture ---------------—- FromtheBeginningofthe0ldtobeCracked MAOXia~jun (ShoolofLiterature,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Dailylifeinthepracticeoflocalpeople,thereisalwaysaninvisibleforceforrestraintandregulation.TheSo1.trees oftheforceareethics,legalregulations,economicinteraction,religiousandothercomplexactivities.Theycanallbeattributedto totalsocialhcts.Weareinpursuitofsocialstabilityandorderly.StrongaSasocialmeansofwhichmaintainthelawisalwaysin adilemma.First,thelawalwayslagsbehindthewheelofsociety.Second,peoplealwayswanttomakeupthegapbetweenthe two.Hiddenbehindthelogicofthelawitselfistomaintainsocialharmonyandthenormaloperationofthesystem,havetodois nottogive''beyondthepale''luckychance.theuSeoftheteethresultingintearingandcrushingthechewingfunction.Formoral transgressions,thepunishmentitself,condemnedboththemoral,legalsanctions.Lawcracks intheteethforbridgesocialand moralsignificance. [Keywords]law;moral;sociality;profit;theteethinthelaw ?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 —— 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 茆晓君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在地方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中,总有一种无形 的力量进行约束与规制,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于道德伦理,法 律法规,经济互动,宗教信仰等复杂活动,抑或归结为社会 整体事实,追求的是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井然.作为社会 赖以维系的强手段,法律总是处于两难的困境之中,其一法 律总是滞后于社会疾驶的车轮,其二人们总想弥补两者之 间的差距.法律本身隐藏的幕后逻辑是维护社会制度的和 谐和正常运转,所要做的是不给"越轨者"侥幸得逞的机会, 运用的是牙齿的撕裂和咀嚼致使粉碎的功能.对于道德的 越轨,受到的惩罚既有道德本身的谴责还有法律的制裁. 法律的牙齿对于弥合社会道德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社会;收益;法律的牙齿 [中图分类号]DFO[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28(2011)04—0007—06 在地方民众Et常生活实践中,总有一种无形的 力量进行约束与规制,这种力量的源泉何在?取之 于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经济互动,宗教信仰等复杂 活动,抑或归结为社会整体事实,追求的是社会的 稳定和秩序的井然.在"法律"理念膨胀的当今,法 律解决纠纷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国家与地方的制定 法成为了社会赖以维系的强手段.但是法律总是 处于两难的困境之中,其一法律总是滞后于社会疾 驶的车轮,其二人们总想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社 会的兴衰成败似乎都寄寓于法律与社会不可弥合 的裂缝之中.这使人不禁疑惑,究竟是法律为人而 生,还是人为法律而活.法律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是 何者,其假设的的基石能否给予我们思虑的进路, 这都是值得探讨与反思的. 一 ,老人被撞案件的错综吊诡之铺陈 十四年前的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有 一 情节是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 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而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 心的指认是乔撞了他,逼迫乔做病榻前的孝子,这 使得观影的观众与乔安山内心极其纠结.而今影 片展现的情境在四川重庆真实再现."昨天下午, 690路公交车驾驶员艾义兵在调度室匆匆吃完午 饭,又钻进了公交车跑下一班,车子行驶到四号桥 暨华中学门口,与一个老大爷相遇后,他被暂扣了 驾照,不能上班了.原来,老大爷说自己被公交车 撞倒,但艾师傅说是老大爷走路摔倒,他是好心停 车去扶的.尽管附近的群众和车上的乘客,都愿意 [收稿日期]2011—03—21 [作者简介]茆晓君,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法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社会 学,文化人类学. 7 为艾师傅作证,但他还是挺郁闷."【1]艾师傅的"郁 闷"正是德沃金的法律理念中"整体性的法"的迷 失,经历"正义的陡坡(iustificatoryascent)"【2J之锤 炼.案件第一层面可以拆分,司机,老大爷,交警, 群众及乘客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不容置疑的 是这四方进行了看不见的博弈,还有第五方社会参 与,这种博弈的结果胜负难料.这场博弈波及社会 群体乃至个人心理的承受和道德的考量.这场战 争的硝烟弥散在当局者与外观者(insider—out sider)之间,扣问着每个不羁灵魂深处的重量. 貌似普通却很纠葛的案件之中,挖掘五方之间 的行动逻辑,这就需要"深描"(thickdescription), 要想了解当事人的行动和文化就必须放到其原来 的脉络中解读,这种解读应当以行动为中心.格尔 兹套用吉尔伯特?赖尔的话勾勒出透过一种行为, 一 种文化可以在其中得到清晰地描述,描述必须依 照特定人群对自我经验的阐释,因为那是他们所承 认的描述,"深描"作为一种工具或是研究方法便凸 显而出.在赖尔所说的对排演者行为的浅描与深 描之间,存在民族志的客体:一个分层划等的意义 结构,它被用来制造,感知和阐释抽动眼皮,眨眼示 意,假装眨眼示意,滑稽模仿以及滑稽模仿的排练; 没有这样一个意义结构,不管任何人是否抽动眼 皮,以上这些在事实上就不会存在._3_3深描就是对 社会活动进行具有丰富意义的全貌的描述,在深描 的过程中,文化撰写的技巧从堆砌事实转换为象征 意义的细腻的解释和交流.这种具有厚度的记述 "深描"的精髓在于特别关注揭示行动和文化之间 的关系,由此来解释行动的意义.这也就要求观察 者从极简单的动作或话语着手,追寻它所隐含着的 无限社会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揭示其多层内涵,进而展示文化符 号意义结构的复杂社会基础和含义.我们的目的 是从细小但编制得非常缜密的事实中推出大结 论.[0]0本案例的记者完成了田野调查,通过参与 观察,对四方当事人都进行了互动清晰地展示了整 个过程.笔者以"他者的目光"关注这个事件,效仿 "摇椅上的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对波利尼西亚, 美拉尼西亚和北美西北海岸以及特洛布里恩德岛 中的聚焦获得"整体社会事实"的启示,而对此事做 一 个全景式的剖析.亚当?斯密论道:在人类社会 这个巨大的棋盘上,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运动 原则,而且这些原则还与立法机构可能强加给他的 运动原则完全不同._4J通过各方鲜活的互动关系 和行动逻辑笔者要探讨产生的"越轨"如何消弭在 集体意识中,道德何以可能退让而法律的强约束是 8 否实现其社会规范的目标的问题意识. 首先,被撞的老人家.他今年已经89岁,身体 还算硬朗,当时走的那条路也比较平坦,他认为自 己不可能摔倒.家里的病历单上面写着"左膝盖× x"(字迹有点潦草,不太能看清),老大爷还给我们 看了医生开的药,是两盒舒筋活络的.他说司机当 时还想给他100元钱,让他自己离开,但他没接受, 想先到医院去看病,等儿女来了再解决.他告诉我 们,他和老伴一块生活,老两口一个月共有1040元 的补贴,这次是两个外孙带他去医院做的检查. 其次,690公交车司机艾师傅.他在交巡警平 台做完笔录,到现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艾师傅当 日身穿一件白衬衣,绿色的工作牌还别在胸前,说 话的声音很小,语速也有点慢,情绪显得很低落. 他说,当时开的那班车,是从终点站空港广场,返回 起点站小小岛.行驶到暨华中学门口时,他看见前 面有个老大爷坐在地上,身边是一个直径约半米的 浅坑.于是赶紧停车,下去扶老大爷,可老大爷却 说是公交车把他撞倒了,拦着车不让走.出事这条 路是一个右转弯的斜坡,尽管有红绿灯,但每次从 这里过,我都特别小心,车身离老大爷还有1米多 宽,我不可能撞上他.他指着地上的坑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老大 爷可能是走路不小心摔倒的.艾师傅补充说,他今 年37岁,开了十几年的车,这样的事还是头一回遇 到,驾照也被交巡警暂时扣掉,这几天都上不了班, 他很着急.他自己家里也有老人,看见老大爷摔倒 在地上,是出于本能反应,下车去扶他的.现在家 人已经知道了这件事,都很为他担心. 第三,周围群众.(一)人行道旁报刊亭女老板 说目击了整个经过:老大爷当时走在路上,不小心 摔在地上,这时后面开来一辆公交车,司机停车下 来扶老大爷,老大爷就说自己被车子撞了.(二)暨 华中学的旁边有一排门面,恰好也能看见老大爷被 摔的地方,一家小吃店的老板说:他也亲眼看见老 大爷自己摔倒.他还建议老大爷先去医院,但老大 爷一直坐在地上,不愿意走.(三)清洁工,摩的司 机,还有一些经营户都说:他们能证明司机没有撞 到老大爷.(四)一位周姓老师说:他是暨华中学的 老师,当时他刚出校门,也目睹了这件事.他说,出 事的地点就在学校门口10米远处,其实司机是好 心去扶老大爷,当时学生们正在上课,如果有学生 知道这件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做好事,在这方面 的教育上,他很担心.(五)公交车上一位乘客游先 生,他说:他坐在车子最后一排靠窗户边,看见了老 大爷自己摔倒的整个过程,他愿意为艾师傅作证. 证人证言与司机艾师傅所言相差无几. 第四,交警.出警的渝北区府广场交巡警平台 一 个交巡警说,事发地附近尽管有摄像头,但方向 恰好没有对着转弯处,因此监控里也看不见当时的 情景.不过,他们已经登记了附近一些目击者的姓 名和联系方式,将做进一步调查.如果真是艾师傅 撞的人,就按交通肇事处理,如果是老大爷自己摔 倒的,将退还艾师傅的驾照.艾师傅将愿意作证的 车上乘客的电话交给了交巡警. 第五,网友.网上对此评价不一,众说纷纭. xiaxiaxia1985网友谈论:人心坏了啊!摆明了就是 想扼你钱的嘛!jianan-joyce@yahoo.cn网友谈论: 一 开始我觉得可能是老人没看到,以为是后面的司 机撞的自己,但是目击者都说不是,他还是认为是 司机撞的.现在我觉得老人要是有医疗,养老这方 面的保障,就不会硬说是司机撞的了.像国外都没 有这种事,他们有政府或州给补贴,医院的管理也 较完善,讲人道主义,先救人再付钱,国外的是听说 过自杀或他杀骗保险什么的,就是钱的问题了.跟 这件事是同理的看来.jacky-xyb网友评论:其实 这类事情主要来源一,此老人子女儿孙对老人家缺 少关心,让其老人很害怕自己意外给子女儿孙带来 麻烦;子女儿孙有责任的.二,老人家都89岁了, 精神恍惚不清,这不能用常理来推测老人当时的情 绪和心态.三,返老还童,该大爷此时智商和心智 都很低,需成年人理性地对待和关心. saitoumel21网友评论:今后是不是做好事都得找 人证啊?这太可怕了,幸好这个老人是摔到了有点 小伤,要是他当时有什么要命的病发作了,那岂不 是要司机陪命.guocheng1977网友评论:尊老爱 幼在当今社会已经大打折扣,其原因不是我们不去 尊敬老人,爱护小朋友,而是因为太多的老东西仗 着年纪大胡作非为,太多的小朋友仗着家里的权势 横行霸道.?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 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层,它就会维 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 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 种新的方式来思考._5j作为技术的,政治的,结构 的,文化的视角的一种补充,戏剧的视角可以构成 第五种视角._6J五方参与者在其间都扮演了不同 的角色,他们自发性的表演角色为何会有如此大的 冲突,行为之中没有任何共谋但是却在事件中达成 了共谋,究竟是什么理念指导了行动者扮演了如此 生动的角色,背后所隐藏的逻辑值得深昧. 二,老人被撞案件之悖论延伸 初时遇见此案,感觉矛盾油然而生.怎或出于 道德心而所为曾经社会所弘扬之高尚美德,如今却 成为了无情的陷阱与道德的黑洞.究或是人们之 间情感发生了异化,还是物质与情感之间选择偏好 之差异.笔者试着从道德人,经济人和法律人出 发,试图揭开这个悖论之谜,找到了疾病之根源才 可以对症下药,以达到药到病除之功效.这种悖论 其实是陷入一种怪圈和困境之中,一群理性人聚在 一 起想为获得某一公共物品而奋斗时,其中的每一 个人都可能想让别人去为达到该目标而努力,自己 则坐享其成.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三个和尚没水 喝"的局面,就这是所谓的"搭便车困境"._7j多方 主体各有行事规则,并且在其认为合适的时间,空 间和场合体现出不同的面相. (一)道德人之展述 毫无疑问,电影中的乔安山是从道德出发尊老 爱幼,司机艾师傅在他人旁证与自述中也是扮演道 德模范的角色.案件中的周围群众以及网友们也 扮演了维护社会道德之正义角色.孔子日:"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8]这是其 对大同之世,世风道德的呼吁.孟子也以其"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J回应,完成 对道德风尚的教化.而佛经也有云"诸恶莫作,诸 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加j这些无不使人体 悟一人之善,能为己身积功累德,也能惠及他人. 而半丝邪恶,损己害人.好似于湖心掷下一顽石, 波光涟漪自内而外不断地扩大,致使湖水荡漾不 止,其影响之巨非己能预料而体会的.亚当?斯密 在其《道德情操论》中将利他主义放大,提出"道德 人"假设,这样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以利他主义为其 行为逻辑,并在道德理性的支配下追求他人利益最 大化."无论人们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 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 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 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 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 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 遇时所产生的感情."l11J (二)经济人之展述 ?以上材料均取自雅虎中国网站雅虎视点栏目《好心真的没好报?》专题. 9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诬陷乔安山的老人是从经 济的角度考虑而排斥其他因素,艾师傅所遇之老人 家无非也是想从经济中取利.晏婴云"凡有血气, 皆有争心."L1j《管子》中有云"凡人之情,见利莫能 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 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人海,海 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 也."【l3J司马迁曾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 壤,皆为利往."又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 欲也."_1j这都体现古人有自利经济之倾向.亚当 ? 斯密《国富论》中坦言"人本能是自利的动物","盘 算的是他自己的利益","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 料,不是来自厨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 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的利他心 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 需要,而说他们有利."[]据此斯密又提出了"经济 人"假设,完全从利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阐 述人之自利本性.最大化是指,理性人能将各种资 源的效用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然后把自己的选择与 较大的数字联系在一起,并认为这种选择是较好 的.最大的数字是人们感到获得最大满足的表示. (三)法律人之展述 案例中处理案件的交巡警充当了执法者的角 色,秉承了法律理念: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他 的思维是人证,物证和当事人陈述统统齐备而后定 案.有了人证和当事人陈述仍然无法定案,因为少 了冰冷的物证."法律人"形象凸现."法律人"并 不是一个严谨规范的称谓,而是从事法律职业或有 法学背景的人们寻找集体归属感的自我划定.作 为一名"法律人"素养要求很高,姜明安曾道法律学 人须"信仰法律,更执着于批判法律;追求正义,更 执着于思考正义;崇尚秩序,更执着于创新秩 序."_1j现实确是困囿执法者严格依法办事,遵照 现有的法律条文和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迫使执法者形成应 当,理当,确当并且无疑,无错,无私的判案风格. 迟到的正义总比虚假的正义要更符合法治要求,冰 冷的物证比鲜活的人证更加符合法规的理路.获 得"正义"必须在公平的环境下才有说服力.公平 的第一种意义就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及无私无 偏,第二种意义意味着当事人之间达成某种均衡或 者对等关系,第三种意义是损害发生后恢复损害行 为和结果发生前的状态.法律人的客观公正滞留 在第一种意义范畴. (四)不同角色选择的机制各异导致吊诡产生 从以上分析,吊诡的产生居然是不同的人从其 10 内心意识出发有了其不同的选择机制."人的意识 可以比作一颗卷心菜.它的嫩心被一层又一层的 辩护,遁词,论证等等所包藏.必须把这些全剥掉, 才能看清那驱使任何一个人行动的真实的复杂动 机.如果一个人的行动(有别于其言论)不通过种 种无意识的方式显露出他某些内心思想的话,这样 一 个过程简直是难以实现的."["]角色之间互动却 是不同的进路,那如何得以兼容?萌发我们如剥洋 葱由表及里的去认识他者,又从里往外反思自身的 循环周期的冲动.且看,主角们艾师傅与老人家, 试想艾师傅真是交通肇事者,老人家安能坐在路中 安然无恙,只是膝盖擦伤.除非艾师傅车技高超. 如果艾师傅真的撞上了老人家,怎么会有如此多的 群众愿意作证,报刊亭,小吃店,清洁工,摩的,经营 户,周老师,游先生等目击者同一时间统一口径共 谋陷害年届九十的老人家,不合逻辑.深层次的内 涵浮出水面,艾师傅以及乔安山其实是受到传统教 育的熏陶和对道德理念的崇尚而下意识的行为,这 种行为是没有附带利益价值,无非是获得赞誉和美 称.按照正常思维这样的行为并不会给自身带来 缺失而应该带来道德的满足.所以在"道德人"的 动机驱使下去帮助老人家,弘扬传统美德,彰显的 是一种关怀与温馨.而老人们遵循的是"经济人" 的进路,只要能达到私利最大化,其他可以忽略和 践踏."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 的利益."8_而交通巡警是从"法律人"的进路出 发,维护法律的程序和形式正义,以达到实质正义. 由此,他无法确认众多人证而相信可查的物证一视 听资料,一时无法获取有利于司机的物证只能搁置 争议,剥夺艾师傅的驾驶权,他的任何偏向将会使 自身卷入到是非之中而不能全身而退,他的最佳做 法即合法合规,不出差池.群众纷纷作证,处于是 "道德人"的公共心和"社会人"的责任心.网友们 的评论是出于对事件的想象而采取的"社会人"的 评判,对他人的利己而损公思想的抨击也是对"社 会"风气的期待,也存畏惧波及己身之忧虑.吊诡 是大家都对此事感到蹊跷却无法正确解读,达到平 衡.存在的悖论是每个人都有道理,但冲突不可避 免. (五)经济人和道德人之纠葛再论 从老人家的"经济人"角度可以看出,他的抉择 是最经济实惠的.一般这种情况,相对方都不会与 之纠缠,况且"病"是最好的武器.诬陷乔安山的老 人和抓住艾师傅不放的老人内心都有一本账,这账 目很清晰,其付出的成本是年纪"大"和身体"弱", 在经济学中是不计算人内的.而他获得的收益却 是可观的,少则上百多则数千不等.达到了"经济 人"所强调的支出最小一接近于零,收益最大一无 限放大.其中还少算了一个"道德成本".冤枉一 个帮助自己的人并把他推向深渊是需要付出巨额 的"道德成本",但这里又要分析"经济收益"与"道 德成本"的关系了.经济收益分为公收益(社会收 益)和私收益(个人收益),"经济人"出发是获得最 大的私收益,所谓的公收益是可以为了私收益而牺 牲的.道德成本也分为公共道德成本和私人道德 成本.道德是无法用等价物进行对照和衡量的,也 就是说道德是一个可以伸缩的弹力球,其维护及控 制在于社会力或者民心.私人道德是个人受到的 文化濡化过程中培养出的个人修养中的内核,是体 内运行的真气.公共道德是社群力量维护的基本 秩序和基础公信,是社会得以运行的原动力.纠葛 的是在经济理念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一切都可以 交换.甚至道德也可以作为交换的筹码经济收 益和道德成本之问就会发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碰撞, 为了经济利益道德可以用来勾兑.在"公"和"私" 界分如此清晰的社会中,在"经济人"眼中,个人道 德成本的践踏换取一定的己身的私利益是值得并 可行的,这与亚当?斯密预设"理性经济人"的初衷 南辕北辙.而公共道德成本不需要"越轨者"承担 风险和损失,由社会自我调节自行修复已达到平 衡.不幸的是经过破损重新修补与编织的蜘蛛网 似的社会网络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原点.曾经搀扶 老人是风气而今搀扶老人成为了陷阱.这种担心 从目击者和网友的言论中可见一斑,至少对于他们 来说艾师傅的行为不是可以效仿而是教训.剖析 可知,违反道德的成本由社会支付,而获得的收益 由个人支配,这是老人们选择机制中的原逻辑所 在. 三,"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 张海洋教授借用格尔兹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对《易经》做的 注脚:人世间出人意料的事儿,原因大抵不外乎行 事主体之"多"与事件环境之"变",再有就是行事人 欲有所为而结构场景令其无能为力的尴尬.[]从 案例中,笔者,观者与历经者同样备受焦虑的尴尬 和煎熬,老人家为了经济私益而焦虑;艾师傅为自 己的道德付出没有回报却有污损而焦虑;众多关注 者为世风日下会波及自身而焦虑.在作为一种记 忆痕迹的出生时刻和错置状态下,焦虑就一直是可 见的,在场的,在这个意义上,焦虑构成了一种过 渡,那里陌生性和矛盾性不能被忽视,而且必须持 续不断地与之协商,找到解决之道.焦虑是一种文 化对地点和他的边界性生存的渴望,是它并不缺少 目的的无目的性,是文化的本体拓扑学和迁移之间 的调节时刻,是扎根性的幻想和离散记忆之问的约 会.【20J焦虑也在召唤此类困境的挣脱. 众所周知,越轨者如果作为成功者面目出现而 得不到约束和惩罚,那么越轨的行为将成为效仿的 范例会受到追捧.要遏制这种态势需要制裁 (sanctions)."通常,制裁都被理解为当一个人违 反一项法律规则,进而犯罪时,法律宣称将要加诸 或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事.这个词常常被用以表 示为'法律的牙齿'(theteethinthelaw)."[21j131诬 赖乔安山的老人和与艾师傅纠缠的老人,他们的行 为有碍于社会道德风尚,这种"越轨"犹如利剑刺破 "道德"虚弱的外壳直击其柔软的心脏.恍然之间 发觉"道德"居然毫无还手之力,究竟是无保护的孱 弱身躯还是人为的卸去盔甲,值得探讨.法律本身 隐藏的幕后逻辑是维护社会制度的和谐和正常运 转,所要做的是不给"越轨者"侥幸得逞的机会,运 用的是牙齿的撕裂和咀嚼致使粉碎的功能.对于 道德的越轨,受到的惩罚是来自道德本身的谴责以 及法律的制裁.现今只看到了前者,而前者发挥效 用前提是其受道德伦理约束而现实是其已经滑出 了道德轨道.所以后者的继替尤为重要.好似都 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历经高温,雨水,硬 物及脏物的侵扰导致干裂需要用沥青式混凝土原 料进行弥合接缝."法律的牙齿"在弥合道德裂缝 中承担了沥青式混凝土的角色.当然使用"法律的 牙齿"对付道德越轨,轻重缓急也是需要探讨. 1994年新加坡惩罚一位涂鸦交通标志牌的18岁 美国青年麦克,鞭打四下及四个月监禁.2010年 新加坡惩罚在地铁涂鸦的32岁瑞士青年奥利弗, 鞭打三下及五个月监禁.鞭刑之痕永远无法去除, 成为受刑者一生的耻辱.严峻的法律换来新加坡 国治之一片赞誉.在中国古代"诬告"也是要承担 罪名的,查证属实"反坐",自秦汉以降历代有此峻 法."笞,杖,徒,流"皆有使用.列举这些并非呼吁 严苛峻法之回归,而是反思违背道德惩罚机制建立 之可能.既然公共道德成本要由社会来为之平衡, 那么法律利器就要用于对社会正义伦理道德之维 护中.让越轨者付出双倍甚至多倍的违规成本,既 让其忌惮而不敢为,又让社会群体"以儆效尤",起 到"敲山震虎"之效.法律之制裁从技术层面包括 对行为的积极赞许和消极制裁,其中不仅包括对不 遵循体制行为的惩罚,也包括了对遵循体制行为的 11 鼓励.[j1当道德的谴责不足以惩戒道德违规者 之时,"重法"的约束尤为必要.民不畏法之严厉而 畏用法之不公.道德惩罚机制的目的在于使违德 人受到比获得的私利大数倍的经济惩罚,受到来自 社会信用体系的不良记录,受到身心的巨大煎熬, 让其感受并反省"鞭挞"之痛.而道德人应当获得 其损失的数倍奖赏,获得社会信用体系的优良记 录,获得身心的巨大满足,让其感受并体会"道德" 之美.道德惩罚机制的建立会让迟到的正义更有 意义,会让陷阱变成坦途,也会让教训回归为风尚. 也会让徘徊于"经济人"与"道德人"之十字路VI的 社会群体看到了红绿灯的方向而不再迷茫.林耀 华借用流行的平衡论和均衡论谈及"人类生活就是 摇摆于平衡或纷扰之间,摇摆于均衡与非均衡之 间"【.德国哲学家Herder在其《人类的历史》中 阐明人类的将来,一定要经过各种不同的文化步 骤,但是人类的安宁能够永久,完全以理想同公平 为根据.而且这是一种天然的定律:"假使一种物 或一类物,勉强使他离开他的真,善,美的永久位置 的时候,他一定用他自己的力量,由震动或渐近线 回返到原来的地位.因为他离开他自己的地位,就 没有稳固的地方."l23J [参考文献] [1]重庆一公交司机扶起摔倒老汉后反遭诬陷撞人 [N].重庆时报,2010—10—20. [2]RonaldDworkin,Resonse;ConceptionsofLegal "Theory.AResponsetoRonaldDworkiil",29Ariz.St.L.J. 377. [3]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M].北京: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2000:52. 12 [5]维特根斯坦.札记[M]//自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26. [6]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8—4:205. [7]朱淑丽.法律与民间规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9,8:101. [8]qU子.礼记?礼运篇. [9]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101((法句经》. [11]亚当?斯密着.道德情操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7:5. [12]《左传?昭公十年》. [13]《管子?禁藏》. [14]《史记?货殖列传》. [1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 [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4. [16]姜明安.法律人与法律学人的品性[EB/OL].法制 网,2007—12—26. [17]韩丁着.翻身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北 京:北京出版社,1980:454. [18]亚当?斯密.国富论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5. [19]张海洋.好想的摩洛哥与难说的拉比诺(代译序) [M]//自保罗?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8—1:8. [20]霍米?K.巴巴.论成为差异之不可消除的陌生性 [M]//-~球化与民族认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81. [21]保罗?博汉南.法律和法律制度[M]//马林诺夫斯 基.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2]林耀华.金翼[M].三联书店,2000—4:209. [23]鲁滨孙.新史学[M].何炳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5—1:22. [责任编辑:炫蓉]
本文档为【“法律的牙齿”弥合社会道德裂缝之意义重建——从老人被撞个案悖论延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01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