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举报
开通vip

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卫生学(Hygiene) : 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1 . 生物圈(biosphere) 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它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2 . 环境(environment) 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

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卫生学(Hygiene) : 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1 . 生物圈(biosphere) 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它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2 . 环境(environment) 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 . 食物链(food chain)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4 . 食物网(food web) 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 5. 生态系统(ecosystem) 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6 .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7.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8. 公害(public nuisance) 指严重的环境污染 9.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是指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1 0 . 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指进人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11.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生活污水含大量氮、磷等物质,可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溶解氧消耗增加,水的感官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指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3.环境的自净(environmental selfpurification)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 14.吸收(absorption) 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人血液的过程。 15、分布(distribution) 是指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16.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是指肝脏可合成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分子量为6 000?10 000、易与镉、汞、锌、铜、铁等金属离子结合的低分子蛋白。 17.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 1 8 . 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 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於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的现象 19.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20.生物解毒作用(detoxication) 经过体内的I相和II相反应,环境污染物极性增高、水溶性增加有利于排泄,多数化学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的现象。 21.生物活化作用(bioactivation) 指少数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的现象 22.毒性(toxicity) 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是化学物质引起有害生物学效应的固有特性。 23.毒物(toxicant) 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较少剂量进入机体后就能引起机体病理性损害的化学物 24 .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是指化学物的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25 .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系是指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发生率来表示。 26.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 ,一般以发生率来表示。 26. 二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1.大气圈(atmosphere) 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大气圈 2.空气离子化(air ionization) 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外层电子逸出,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即空气正离子,一部分逸出的电子与中性分子结合成为阴离子即空气负离子。这种产生空气正、负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空气电离 3.室内小气候(indoor microclimate) 室内由于墙、房顶、地板、门窗等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的人工空气调节设备等综合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4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人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或性状发生了改变,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5. —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如S02、H2S、CO、CO2 等,称为一次污染物 6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0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称为二次污染物 7.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烟雾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蓄积于空气中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一种浅蓝色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8. 酸雨(acid rain) 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所有降水 9.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1 0 .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s,IP) 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 11. 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指粒径≤2.5um的细颗粒 1 2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 )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以稠环形式联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稠环芳烃 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它们各自的浓度并不高,但若干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同存在于室内时,其联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故总称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 4 .军团菌病(legionnaires’ disease) 在1976美国宾州地区的美国军团(退伍军人组织之一)年会上,与会者中暴发了一种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及肺部炎症的疾病,从病变组织中检出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因此将该菌命名为军团菌,该病称为“军团菌病” 15. 降水(fall water) 指雨雪雹水 1 6 . 地表水(surface water) 降水的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水、湖泊水、塘水库水等。 1 7 . 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 18. 水体污染(water pollution)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种群及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9.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0.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 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21 .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 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发生的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该水湾中含甲基汞甚高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公害病 22.混凝沉淀(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天然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难以用自然沉淀的方法加以去除,需加入适当的混凝剂才能将细微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叫做混凝沉淀 23. 过滤(filtration) 是指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 24.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在生物组织中的正常含量均小于人体体重的0.01%,包括20多种 25. 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 元素指那些具有明显营养作用及生理功能,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繁衍不可缺少的元素 26.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可能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为地方病。 27.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包括多种疾病形式,如在缺碘地区出现的相当数量的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发育障碍、单纯聋哑、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等。 2 8 . 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 在较严重的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出现的一种地方病。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甲状腺肿 29.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中毒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长期摄人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30.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 某些地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含砷过高的水或暴露燃用高砷煤的空气而致的一种地方病 31. 黑脚病(black foot disease) 在台湾南部沿海砷中毒病区发现的由于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脚部干性坏疽。临床表现先为间隙发作性脚趾发冷、发白、脉搏微弱、疼痛、间隙性跛行,一般是大拇趾先发病,然后向中心发展,皮肤变黑坏死 32. 克山病(Keshan disease) 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地区性流行病,该病死亡率高,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 33.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人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34 . 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的痛痛病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灌田生产的含镉很高的稻米而引起的慢性镉中毒 3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是一些可在环境中较长时间残留,并可发生长距离迁移的物质,已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日趋严重的威胁 36. Hunter-Russel 症候群(Hunter-Russel syndrome) 是水俣病最典型的特异性体征,包括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及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37 . 需氯量(chlorine demand) 因杀菌、氧化有机物及某些氯化反应等所消耗的氯量 38 . 有效氯(active chlorine) 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 39. 灾害(disaster) 灾害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的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灾害发生了。 40.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 灾害由于自然界物质急剧运动形成的环境变迁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的现象。 41. 灾害源性疾病疾病因灾害现象而致发或诱发的一系列疾病被称为灾害源性疾病。按照灾害源性疾病的病因、特点等分为①灾害创伤性疾病;②灾害感染性疾病;③灾害应激性疾病 1. 营养素(nutrients) 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亦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2.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人水平,RNI是以平均需要量为基础制订的 3. 估计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intakes,EAR ) 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人水平 4.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即平均需要量、推荐摄人量、适宜摄人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5 .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衡量机体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指标,反映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氮平衡= 摄入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出的氮)。 6 .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 ) 是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最常用指标,是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人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通常用储留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表示,其中,吸收氮= 摄入氮一(粪氮一粪内源氮);储留氮=摄入氮一(尿氮一尿内源氮)。 7.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共有8种,即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对婴幼儿而言,组氨酸亦为必需氨基酸 8. 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9.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 人体不能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严格地说,是指w6 系的亚油酸与系的α-亚麻酸。 10.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s) 是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纤维性物质。根据目前的分析方法测出的膳食纤维的组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11 低聚糖糖又称“寡糖”,是指由3?1 0 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构成的聚合物,如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棉籽糖、水苏糖等。 12.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 也称“食物的热效应”,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这是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以及营养素及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成人每日由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而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13.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 指含量占人体极微的元素,即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下(<0.01%) 的元素,其中有部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必须通过食物获得 14. 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指在微量元素中必须通过食物获得的元素,包括铁、锌、碘、硒、铜、锰、氟、氯、钼、鈷、镍、锡、硅、钒。 15. 生理需要量指仅能维持生理平衡或不致发生缺乏病的营养素需要量,即营养素的最低需要量。 16. 维生素尿负荷试验指口服一定量的维生素后,收集一定时间内的尿液,测定此维生素的排出量,根据排出量的多少以判定机体该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17. 平衡膳食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BP: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不仅在数量上满足机体的生理要求,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和代谢上近期或远期的紊乱 1 8. 膳食结构也称“食物结构”,是指消费的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它表示膳食中各种食物间的组成关系。当今世界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西方“三高”型膳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第二种是东方型膳食,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第三种类型是以日本为代表,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消费比较均衡;第四种类型是地中海膳食,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蔬菜、水果摄入量高 19.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是目前评价营养状况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2 20.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 由于热能和(或)蛋白质缺乏而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和(或)水肿的营养缺乏病。此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严重时可使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迟钝。病儿抵抗力低、易感染,死亡率高 21 .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c rate,BMR ) 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其水平用基础代谢率(BMR) 来表示,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22 . 混合喂养指用部分母乳加牛奶或奶粉补充的喂养方式。其原则:先喂母乳,再喂牛乳或代乳品。每天必须喂乳3 次以上。让婴儿按时吸吮乳头,刺激乳汁分泌 23 . 人工喂养在母乳完全不能喂养时采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的喂养方式。人工喂养代乳品的要求:营养成分和热能应与母乳相似;易于消化吸收;清洁卫生,安全无菌。 24. 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 从治疗的角度研究日常饮食和临床疾病的关系,即各种食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饮食配方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5.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 :经口或胃肠道置管提供营养物质至胃肠道的方法 26. 静脉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 通过静脉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的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 27. 高渗性非酮性昏迷高血糖未及时发现及控制,大量利尿、脱水,最后昏迷 28. 要素膳(elemental diet) 要素膳是一种营养素齐全,化学成分明确,无需消化即能被肠道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渣膳食 29. 肠外营养通过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的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为 肠外营养支持 30.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指摄入了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31.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指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32.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 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33.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人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4. 防腐剂(preservative) 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并抑制食品中 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35. 普通膳食(normal diet) 是医院的基本膳食,接近正常人膳食 36. 软食(soft diet) 是一种质软,容易咀嚼,比普通膳食易消化的膳食 37. 半流质(semi-liquid diet) 比较稀软的,易咀嚼吞咽,易消化的膳食,为流 质至软食之间的过渡膳食 38 . 流质(liquid diet) 液体状食物或在口腔可融化为液体的食物 39. 经管营养将液状的营养物质经特定的喂养管送入胃肠道的一种临床营养方法,可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素以满足患者的代谢需要。 40. 完全静脉营养中心静脉营养容量大,可提供完全胃肠外营养,故中心静脉营养在临床上又称为完全静脉营养。合理使用该技术,可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维持正氮平衡,促进伤口愈合,体重增加 41 .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所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分为B 系和G系两大类 42. 增味剂(flavour enhancer) 味剂指补充、增进、改善食品中原有的口味或滋味及提高食品风味的物质。 43.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 ) 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 .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 . 职业紧张是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3 .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 引起的特定疾病。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法定职业病 4. 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5 . 工伤(occupational injury) 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 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6. 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 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 7 .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 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 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8 . 上岗前健康检查指用人单位对准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上岗前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掌握其上岗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证。 9. 定期健康检查(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 指用人单位按一定时间周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并为工作场所的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提供资料。 10.应急健康检査由于劳动生产过程中某些特殊情况,使劳动者遭受或可能遭受急 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称为应急健康检查 11. 生产性毒物(industrial toxicant)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 12 .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3 . 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es) 是对皮肤、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 14.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es) 主要以气态吸入引起组织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 15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16.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 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17.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浓度 18. 变性珠蛋白小体是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珠蛋 白分子中的巯基,使珠蛋白变性,形成沉淀物出现在红细胞内,即“变性珠蛋白小体” 19 . 毒蕈碱样作用(muscarinic signs and symptoms) 用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 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A ch 与M 型受体结合,引起效应器兴奋,主要表现为心血管活动 受抑,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收缩和消化道、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等,这种作用与毒蕈碱作用相似,称为毒蕈碱样作用。 20. 烟碱样作用(nicotinic signs and symptoms) 在交感及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后膜上,乙酰胆碱与N型受体结合,对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神经 终板引起的先兴奋后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烟碱相似,称为烟碱样作用。 21 . 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ntermediate myasthenia syndrome) 指乐果、敌敌畏等 部分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后24h?96h,在胆碱能危象后和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之前出现的以肌无力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 22 .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3 . 总尘指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总量。 24. 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直径<5um可以进人呼吸道深部的粉尘。 25 . 粉尘分散度(dust dispersity) 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u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 26. 尘肺( pneumoconiosis) 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人某些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 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7 . 粉尘沉着症指吸人锡、钡、铁等生产性粉尘后,引起肺组织产生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纤维性改变,在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不进一步发展,X线胸片出现的阴影也可逐步消退。 28 . 矽尘作业指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的粉尘作业 29. 矽肺(silicosis) 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人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30. 晚发性矽肺(delayed silicosis) 指曾经职业性接触高浓度矽尘,在脱离矽尘作业时,X 线胸片未发生明显异常,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所出现的矽肺。 31. 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人所从事的工种不同,接触的粉尘类型也不同,可分别接触煤尘、煤矽尘和矽尘,引起的尘肺包括矽肺、煤肺和煤矽肺3种类型,煤工尘肺是煤矿粉尘作业工人所患尘肺的总称 32.煤斑指在煤工尘肺患者肺内所见到的主要由煤尘细胞灶和煤尘纤维灶组成的、直径在2?5mm的病理改变表现。是煤工尘肺最常见的原发性特征性病变。 33. 石棉小体(asbestos body) 指在石棉接触者或石棉肺患者肺内检出的、铁反应呈阳性,形态多呈火柴棒状、哑铃状或串珠状的结构 34. 棉尘病(byssinosis) 是由于长期吸入棉、麻、软大麻等植物性粉尘引起,多在周末或节假日休息后再工作时出现以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星期一热”,临床上具有特征性的胸部紧缩感、胸闷、气短,并有急性通气功能下降,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通气功能损伤,但肺部病理并无类似尘肺的纤维化改变 35 . 高温作业(work in hot environment) 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X:或2°C 以上的作业 36 . 热辐射(heat radiation) 指温度较高的物体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 37 .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指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38. 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 指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环境,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是一种生理保护现象。 39. 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较长时间停留于强噪声环境,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的现象 40. 声压级指以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将被测声压与基准声压的比值通过对数转换变为级的形式来表示声压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41. 响度级(loudness level) 指将声波的频率和强度这两个物理量统一起来,以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值来表示声音响度大小的主观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是昉。 42. 手臂振动病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是振动性白指,属我国法定职业病。 43. 运动病(晕动病)(motion sickness) 指接触低频率、大振幅的全身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反复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反应症状的总称。 44. 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指频率在100?300GHz (波长范围为1?3km) 的电磁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45 .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发生核跃迁的期望数,SI单位的专名单位是贝可(Bq),暂时并用的单位是居里(Ci)。 1. 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 扩大家庭由两个或更多的住在一起的核心家庭组成。 3. 社区社区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历史共同体,是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的历史统一,同一个社区中的人具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而使自己的许多需要得到满足,由此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意识。 4 .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 由于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而引起的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类特殊疾病 5.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1. 三级预防不同类型的疾病,根据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可选择适当的预防模式。三级预防即为不同级别或水平的预防。 2.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也称病因预防,主要指疾病前期(或称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一级预防的综合措施包括针对人群或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 3.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 4.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的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5.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 ) 指最贴近基层的基本卫生保健。从需要上来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从受益来说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从方法上来说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从学术上来说是科学可靠的;从经济上来说是人人能负担得起的;从国家来说是政府的职责; 从群众来说既是权力,又是义务;从卫生机构来说是要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的。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 人格化服务(personalized care) 重视人胜于重视病,医患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从个体生理、心理行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寻找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来解决问题,注重研究患者的个性并针对个性实施诊疗措施。 2. 临床预防(clinical prevention) 是预防医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在临床现场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健康维护、健康促进以及减少导致或加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3.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是帮助基本上属于健康的人们达到最理想健康状态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4. 临终关怀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庭开展一系列综合性、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文档为【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5-14
浏览量: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