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举报
开通vip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经方与后世方相比~因理论体系不同~故而用药也有所不同。如后世方认为桂枝、附子等不能用于热证~而经方常用于热证,后世方认为升麻升提~而经方认为主清里热,后世方用黄芩解表~而经方用其清半表半里、里热……因此~欲掌握经方用药~必先清楚经方的主要理论~分而述之不过以下三要点。 认识六经实质 欲知经方用药规律~必先明确六经实质。经方的六经实质~至今仍莫衷一是。《伤寒论》原序有王叔和所谓的误导为重大原因之一~使后世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样~...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经方与后世方相比~因理论体系不同~故而用药也有所不同。如后世方认为桂枝、附子等不能用于热证~而经方常用于热证,后世方认为升麻升提~而经方认为主清里热,后世方用黄芩解表~而经方用其清半表半里、里热……因此~欲掌握经方用药~必先清楚经方的主要理论~分而述之不过以下三要点。 认识六经实质 欲知经方用药规律~必先明确六经实质。经方的六经实质~至今仍莫衷一是。《伤寒论》原序有王叔和所谓的误导为重大原因之一~使后世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经方的六经便是《内经〃热论》的六经~而与《伤寒论》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不符~遂使经方六经实质扑朔迷离。其实~了解经方的形成史~六经的实质也自然明白。 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人们认识、适应大自然~即用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认识疾病、药物亦用八纲。有病时~最多见者当属外感一类~其证在表。长期实践得知~病在表用发汗的药物可治愈~于是积累了生姜、葱白、麻黄、桂枝、蜀椒等治表证经验。 然而~有的病经发汗或未经治疗而愈~但有的经治疗亦未愈而病入于里~此时不应再用发汗治疗~而应下治里之药。因里证分阴阳~里热 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经验代代相传~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这一记载~实际标明了经方的起源和经方医学的特点~即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始即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即有什么证~用什么药治疗~积累了疾病的证和治疗该证的药的证药对应经验~即单方方证经验。 疾病复杂多变~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单方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复方药治疗经验~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该书相传商代伊尹所著~考无确据~但从传承来讲~其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证经验积成于这个时代~成书完善于汉代~因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经方所用理论仍是八纲。 时至东汉~经方发展有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是~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据皇甫谧《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皇甫谧生于张仲景同期稍晚~可谓对张仲景了解最深者~其称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而不称撰《伤寒杂病论》十数卷~可证汉代无《伤寒杂病论》书名~至西晋王叔和整理仲景旧论后~方有《伤寒杂病论》名。由于王叔和的收集整理~使后人得知~张仲景《论广汤液》与《汤液经法》最主要的不同是增加了六经辨证。 而六经实质~皆是以八纲述证。再细读其内容~看《伤寒论》第97条、第147条、第148条等~凸显了半表半里概念~提示东汉前病位概念只有表里~而至张仲景时增加半表半里病位概念~才形成六经辨证理论。此一发展变革~民国初期杨绍伊的《伊尹汤液经》的考证~恰亦相吻合。 因此~经方大师胡希恕认为:“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六经来自八纲”。这样~经方六经实质和用药原则就很明确~即六经辨证起源于八纲辨证~起初是单方方证~后渐发展为复方方证。由于方证积累的丰富和对疾病病位认识的进步~即认识到病位有在表者、在里者及在半表半里者~由只有抽象的八纲~发展为具实形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即太阳病为表阳证,少阴病为表阴证,阳明病为里阳证,太阴病即里阴证,少阳病即半表半里阳证,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六经实质大白于天下。 明确了六经~即明确了用药原则~即表阳证用汗法~表阴证用强壮发汗法,里阳证用清热法、里阴证用温补法,半表半里阳证用和解清热 法~半表半里阴证用和解清热温下法。但具体治疗用药还要清楚方证对应理论。 认识方证对应 汉以前只用八纲辨证~亦能大多做到方证对应~而使病愈~但对于病不在表亦不在里的疾病却无能为力。六经辨证解决了这一难题~使临床用药更具体化~真正做到方证对应。临床治病~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做到方证对应~则药到病除。辨方证~比辨六经要难~胡希恕先生曾说:“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 经方的方证名~反映了经方方证的对应关系~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其组成为: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其适应证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此即单纯的少阴表证。 本方的组成~实为甘草麻黄汤加附子而成~即由治太阳病而变为治少阴病。再看麻黄附子汤方证: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药味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相同~只是麻黄增加一两~其适应证变为:“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即两方皆治少阴~但麻黄附子汤因水气重~故重用麻黄~使其方证对应。相类的方证~还有小半夏汤方证和生姜半夏汤方 证……这些方证名立~与其证严格对应~其对应不仅是药味~而且包括剂量。 实际方证之难辨~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即必对每味药有清楚认识。如桂枝加桂汤方证~是认识到桂枝有解表~并治上冲作用。故当太阳病~见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加重桂枝用量~明确桂枝有降冲作用。这里不称桂枝汤加减~而称桂枝加桂汤~即反映了经方的方证辨证~不但要求药味对应~而且要求药量对应~即桂枝汤原有治上冲作用~今上冲症明显~适应再加重桂枝用量~故称为桂枝加桂汤方证。又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因原是外邪内饮证~误用桂枝汤治疗~外邪内饮不解~且发汗后表更虚~此时不能再用桂枝解表~而用生姜解表~并加茯苓白术利饮~使表解饮去而证解。既要明了生姜有解表作用~且与桂枝不同,还要明了茯苓白术有利尿祛饮作用~此为方证对应。 由方证探索经方用药 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说:“重读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见其察证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直逼实验科学的堂奥”。深刻说明经方治病以方证为主~用药以方剂为主。因其很少论述单味药作用~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很难直接了解各单味药的作用~但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须要据证加入对应药物。仅靠仲景原书记载的方药~尚不能完全达到与证对应。仲景书中有许多条文举例说明~当某方证出现某证时~要加减对应的药物。 而要对常用的每味药有所了解~必须要通过以方证类药~即通过方证药规律来认识每味药的药性特点。不少人对此做过探讨~如通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证和麻黄酒醴汤方证类证~认识到麻黄不但能发汗解表~还能祛湿治黄疸~再遇黄疸时~可适证用麻黄祛黄,通过白虎汤方证和白虎加人参汤方证类证~可知人参能止渴~石膏能清热而无止渴作用~因热盛津伤口渴时~用人参而不用石膏~而因热烦躁时适用石膏,又通过理中汤方证、小柴胡汤方证、半夏泻心汤方证等类证~可知人参治里虚寒的心下痞~临证凡遇里虚胃脘胀满时可用人参…… 认识经方用药~还可参考《神农本草经》~以证选药。后世、近代出现的新药~据其药物性味特点~以八纲辨证辨药~皆可应用于辨证中~发展经方方证。掌握经方方证~认识经方用药~临证遇到诸如《伤寒论》所记载的方证~或未见记载的方证~皆可做到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做到方证对应~临床得心应手。 经方用药~与经方方证一样~皆是祖辈历经世代总结的经验~经历了实践考验~疗效可靠。也应看到~经方用药传承过程中遭遇困境、误导等原因~药味有限。疾病千变万化~后世不断发现的新药~有待融入经方。
本文档为【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09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