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斯文不丧畏匡时

斯文不丧畏匡时

举报
开通vip

斯文不丧畏匡时斯文不丧畏匡时 ——石川忠久其人其诗—— 金 中 日本受中国文化熏陶,长期以来模仿中国古典诗进行着汉诗创作。奈良时代出现了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平安时代先后有?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三部敕撰汉诗集问世。镰仓、室町时代汉诗作者多为学僧,作品通称为“五山文学”。江户时代伴随德川幕府提倡儒学教育,以儒家学者为中心的汉诗创作日益隆盛。幕末维新运动高涨,大批志士以汉诗慷慨抒怀,对社会影响极大。明治时期日本汉诗创作达到了空前盛况,诗社兴起,各大报社均辟有汉诗专栏,以至竟发展到士人以不会汉诗为耻的程度。 ...

斯文不丧畏匡时
斯文不丧畏匡时 ——石川忠久其人其诗—— 金 中 日本受中国文化熏陶,长期以来模仿中国古典诗进行着汉诗创作。奈良时代出现了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平安时代先后有?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三部敕撰汉诗集问世。镰仓、室町时代汉诗作者多为学僧,作品通称为“五山文学”。江户时代伴随德川幕府提倡儒学教育,以儒家学者为中心的汉诗创作日益隆盛。幕末维新运动高涨,大批志士以汉诗慷慨抒怀,对社会影响极大。明治时期日本汉诗创作达到了空前盛况,诗社兴起,各大报社均辟有汉诗专栏,以至竟发展到士人以不会汉诗为耻的程度。 日本人能够阅读汉文,得益于汉文“训读法”的发明。其定型于平安时代,即通过适当改变语序,对汉文进行日语训诂。汉文中实词部分的汉字基本上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虚词则通过与之相应的日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言助词及助动词表达,从而实现一种对汉文极为精确的解读,不同于如将汉文译成英语时那种模糊的翻译。千百年来,日本人就是通过“训读法”自如地阅读汉文的。汉文的训读文作为日语,具有语音刚健爽朗的特点,与固有和文的轻柔冗长风格迥异,对日语及日本文学的成长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 日本社会具有接触中国文化的浓厚氛围和对汉学的长期历史积淀。其汉诗爱好者凭借自身努力,对中国诗文进行长年累月孜孜不懈地熟读钻研,逐渐掌握了对汉诗遣词造句的处理把握,便具备了创作汉诗的条件。由于日语本身不存在平仄和押韵,他们需要对汉诗中常用字的所属韵部完全死记硬背,不象中国人能够对入声字以外的大部分用字根据其现代汉语发音进行大致判断。 日本的汉诗人通过汉文“训读法”阅读学习中国诗,创作时脑海中以训读文的思维构思诗句,书写时再将其转换成纯汉字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他们作汉诗的程序。所以我们也用不着对日本人能够作出象样的汉诗感到过分惊讶,因为简单地说,日本人是用日语读汉诗,并用日语作汉诗的,而并非使用其母语之外的汉语进行直接创作。这也是中国本土之外的其它民族中,日本人对汉诗的研究及创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原因。 历史上除了阿倍仲麻吕、空海这样作为谴唐使或留学生在中国本土居住过的人之外,写汉诗的日本人大都不会当代汉语。因此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人能够作汉诗但不能将之用汉语念出来,仅能诵之为日语训读文。对于汉诗字数的整齐一致,只能得到视觉观看而非实际的听觉感受。汉诗经训读后成了每句长短不一的文言自由诗,虽然其作为日语同样具有高雅的格调,但毕竟比不上汉语原文的朗诵效果。日本人欣赏汉诗主要通过诗句的内容单方面进行。平仄和押韵对日本人来说是纯粹为了规则的规则, 1 其所带来的抑扬顿挫及和谐的音韵美,创作者本人无法享受。而中国读者却能直接用汉语欣赏日本人所作的汉诗。 就是通过“训读法”这一即简便精确又有所残缺的手段,日本人经过一代又一代对中国诗文典籍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汉诗史,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环堵风凉无点尘,帷前庭草自鲜新。宁为守拙读书子,胜作功名场里人。 (?读书乐?) 这首诗是石川忠久先生的作品。石川忠久是日本汉诗传统在当代的继承,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日本汉诗创作的最高水准。 石川忠久1932年出生于东京。六岁时随父亲的工作调动迁居中国东北,在长春和沈阳相继上了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十三岁刚入中学时,正值日本战败投降。混乱中流落抚顺,曾有在当地煤厂从事铺轨烧炭工作的经历。次年回到日本,在东京上了中学。十五岁起开始学习诗作,雅号岳堂。以后考入东京大学,出于对中国古典诗的热爱,选择了文学系中文专业。毕业后相继从教于日本樱美林大学、二松学舍大学。现任二松学舍大学校长、斯文会理事长等职。 1992年石川忠久以学术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陶渊明研究?获日本文学博士学位。同年,为纪念花甲,出版了诗集?长安好日?。2001年为纪念古稀,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桃源佳境?。两册诗集各收诗作近二百首,以七绝为主,兼收五、七律等其它形式。内容以访问中国时的作品为中心,洋溢着对中华山川历史的深厚仰慕之情。 石川忠久自1946年离开中国后,由于历史原因始终无法再去中国。直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于1977年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的机会,对其本人来说“如慰饥渴”。以后,他以平均一年两次的频度,多次率日本汉诗爱好者访问中国。对梦寐的中国名胜进行了亲身探访,所谓“此行不是梦中游,万里来寻似病瘳” (?成都杜甫草堂?) 。 “西出长安欲问边,陇山尽处蜀山连” (?秦州途中?) 、“窗外斜光射醉眸,铁轮西上古秦州” (?夜向天水?) 、“一炊梦觉白云里,身在洞庭湖上天” (?自重庆向武汉飞机上?)、“欸乃声中凌急湍,轻舟一棹入清澜” (?小三峡?)、“一百里程春雨里,轻车徐入太湖西”(?宜兴途中?),这些诗句纪录了他的旅行足迹。据诗集中宣称,中国的著名景致已几乎行遍。 子美重游地,乐天中隐山。翠杨烟叆叇,碧涧水潺湲。 鸟向洛城去,人看伊阙还。桥头今古色,伫立忘尘寰。 (?龙门?) 柳絮秦州路,桐花五丈原。临风忆臣节,仰树吊诗魂。 心怆兴亡变,目娱山水存。同游成句后,意惬共开樽。 (?子美孔明史迹行?) 苍树森然古学宫,溪声绕屋自淙淙。洞中白鹿留遗韵,犹对檐前五老峰。 2 (?白鹿洞书院?) 留取丹心土牢里,状元宰相气何扬。庙前枣树老株在,长指江南天一方。 (?文天祥庙?) 这些诗作表现了石川忠久对中国文化遗迹的由衷向往及对历史人物的倾倒。 “城中七十二泉水,尽蘸垂杨使染青” (?济南?)、“南天门下八千级,三五人从云底来” (?泰山南天门?) 、“洞天百尺如蓝水,何让西施浓淡妆” (?东湖?) 、“五更梦觉开窗处,满耳涛声满眼星” (?岳阳舟中?),这些诗句描写了旅途的旖旎风光。“田家无有闲人在,护稻终时又插秧” (?庐山途中?) 、“电光璀璨浦东楼,照出申江来往舟” (?上海月夜?)、“如今治水人人力,何让当年大禹功” (?黄河偶成?)、“岂止区区峡中景,前途可看葛洲门” (?新三峡歌?), 这些则表现了对新中国劳动建设的赞美。 石川忠久诗作的特点是善于捕捉旅途中诗意的瞬间,将其非常生动地表现在七言绝句的转结句中。 金陵夜雨惠山风,岂料江南寒未融。幸有西施湖上柳,多情招我晓烟中。 (?江南周游偶成?) 南顶登来路峻严,寒威凛冽比刀镰。半途口渴含新雪,一阵天飚拂素髯。 (?南台登顶?) 貂蝉故里傍浑河,闾巷犹存古俗多。刀面豆芽鸡黍饭,村娃笑问味如何。 (?浑源县?) 名酿夙知青史中,垆前唯见壁书空。三间老铺无人管,欲买一瓶寻小童。 (?鞆浦保命酒铺?) 鞆浦位于日本广岛县福山市附近,历史上以盛产保命酒得名。最后一首通过敞开的酒铺竟无售货员这一闲散之态的描写,反映了小镇的安详和民风的纯朴。 樱花雪里到扶桑,翠柳烟中还本乡。三岁遍游东海日,一身能负大邦光。 早知商策非通术,犹学倭文存绮章。功就今宵挥手后,他年堂上见苏张。 (?送中国某生还本乡?) 自古有为人,多迁江海滨。他山可攻玉,逝水足修身。 居好风骚地,计仍鱼米津。洋洋前路阔,羡汝在青春。 (?送哲儿任之仓敷?) 前一首是八十年代初期石川忠久与一位中国学生的留别之作。据诗集中注,“商策”指四人帮的极左政策。后一首是送其次子赴任之作。仓敷位于冈山县,是日本古来文化气氛浓郁的鱼米之乡。这两首诗表现颇具力度,亦堪称佳作。 石川忠久留白短须,体形略腴,谈吐温雅,面带微笑。从言谈举止,自能感到一种名士风范。袁行霈教授在为?长安好日?所作的序文中,称其有“魏晋文人”之风貌,“五律工稳中见奇峭,七绝平夷中现性灵”。石川忠久亦工书法,能说非常纯正的“北京味”汉语。据本人讲其童年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生活经历并未对中国话留下多少印象, 3 主要靠大学以后的自学掌握。尽管熟知现代汉语,石川忠久仍同日本历史上其他汉诗人一样,一贯以日语思维阅读及创作汉诗。诗作构思敏捷,常在旅途中即兴咏出,能以一种非常有韵味的声调朗诵汉诗的日语训读文。可惜日本现在象这样能身兼汉诗创作及研究的旧式文人已寥寥无几。 石川忠久致力于汉诗的社会推广,其关于介绍中国古典诗的普及著作极丰。曾担任讲解,随日本NHK电视台摄制组到中国进行了?汉诗纪行?、?长江三峡?等节目的拍摄。特别是在汤岛圣堂举办的诗会讲座,规模较大。汤岛圣堂即东京的孔庙,位于御茶水站附近一片绿树浓荫的掩映之中。为江户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为振兴儒学,于1690年创建,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长期以来是日本的学术中心。1923年毁于关东大地震时的火灾,以后进行了重建。现在的汤岛圣堂恢复了江户时代的样式,建有大成殿,灰墙碧瓦,肃穆庄严。殿内供奉着明朱舜水来日时所携的孔子铜像,外园立有高大的孔子石像。石川忠久有?贺圣堂复兴五十周年?一诗赞之: 成均经始卜汤冈,洙泗源流入此乡。遗老布风传圣像,诸生立雪望宫墙。 人情世态屡迁易,吾道斯文自发扬。再建五旬轮奂美,日东犹见鲁灵光。 大正年间,提倡以孔子为楷模,继承先古学问与文化传统的有识之士成立了“斯文会”,至今负责着汤岛圣堂的管理,举办孔子祭祀活动及开办面向社会的文化讲座等事务。由石川忠久主讲的“圣社诗会”于汤岛圣堂每月定期授课一次,事先布置诗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学员以此为内容将诗作交上后,石川在课堂上一一修改评判。这一公开讲座极受好评,始终处于报名者须等有人退会出现空缺才能加入的爆满盛况。 这说明日本目前汉诗爱好者还是大有人在的一面,但同时必须指出,日本的汉诗界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诗会的学员是清一色白发苍苍的长者,青年人所占比例极小,这一点与中国诗界颇为相似。 日本当今的汉诗创作,无论从爱好者的数量还是整体实力,都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明治时期的汉诗盛况,实际上是江户时代严格的汉学教育之余韵。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思潮兴起,西学隆盛使得传统汉学不再象以往受到重视,其后果很快从大正、昭和时期汉诗的没落中显现出来。特别是战后日本的教育方针轻视汉文,汉文以往是与英语、数学、国语(即日语)相并列的一门单独学科,现在则被纳为国语课的一部分,无论从教学时间和内容上都大幅减少。不少私立大学的入学考试都取消了汉文项目,这就使得青年人中学习汉诗文的人越来越少。日本社会整体的汉文素质日渐低下,汉诗成了游离于一般日本人兴趣之外的过于高古的文艺形式。日本近年来社会道德颓废,再见不到明治时期那种民族昂扬的进取精神,青年一代胸无大志贪图安逸,很多老一代人都认为这与日本社会长期轻视汉文不无关系。 石川忠久有一首题为?敬挽诸桥止轩儒宗?之作: 开元集贤老,独见后凋姿。一百春秋足,三千桃李滋。学承元晦业,文敌叔重辞。 芸阁治坟籍,储宫作国师。功高赐章下,德厚令名随。龙化穷阴日,兰枯衰俗时。 杏坛哲人萎,惆怅欲何之。 4 诸桥辙次雅号止轩,生于1883年,得享百年天寿。是巨著?大汉和辞典?的编者,曾担任日本皇室的汉学讲习。这首诗格调渐哀,末尾流露了对一代鸿儒谢世及世道衰颓的感叹。 出于这种对汉学衰退的强烈担忧,石川忠久在社会上广为奔走,呼唤对汉诗文的重视。1995年发起各界人士组成了“汉字文化振兴会”。1997年在于香川县举办的日本国民文化节上,首次将汉诗作为正式项目纳入了大会。要求的参赛作品为一首七言绝句,共收到来自日本各地一千多首诗作报名,最后一等奖为一位僧人获得。 石川忠久认为汉诗是经过自?诗经?尔来无数代人不断开拓提炼,在唐代得以大成的“世界最高的诗歌”,把陶渊明、李白、杜甫的作品看作理想的极致。强调当代的汉诗创作,应是对这一“风雅之道”的全面继承,反对炫新耀奇。谴词用语讲究出典,在押韵、平仄上保持着清教徒式的严谨。纵观日本当代总体汉诗创作,多以表现吟游山水之类的闲情逸趣为主,对于时代风云、社会现实的把握则有所不及。这与中国目前提倡诗韵改革、主张诗词内容反映当代生活的趋势相径庭。远离中国本土,造成日本汉诗爱好者对中国过于强烈的慕古情调;不谙现代汉语发音,使得他们不得不依赖“平水韵”这样的传统韵书。不过我们虽然路线不一,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斯文扫地的现代,把从祖先一直传授下来的汉诗,作为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继承下去,不让它废掉。石川忠久的汉诗创作及普及活动,正是其欲挽日本汉诗传统衰退狂澜于即倒的执著体现。最后引用其?就二松学舍理事长之任有感?一诗结束本文。 蓬莱风骨欲何之,恰是千年历数期。五典犹存避秦世,斯文不丧畏匡时。 冤禽填海似堪笑,愚叟移山岂可疑。承乏念思先哲业,双松景仰岁寒姿。 5
本文档为【斯文不丧畏匡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