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南古厝民居装饰艺术

闽南古厝民居装饰艺术

举报
开通vip

闽南古厝民居装饰艺术闽南古厝民居装饰艺术 郑 东 “闽南”在地理区域上指福建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及其所辖德化、永春、安溪、南安、惠安、晋江、石狮和南靖、平和、云霄、诏安、东山、漳浦、龙海、华安、长泰等县、市,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由于泉、漳、厦三地市主要分布于福建东南沿海的九龙江流域和晋江流域,地理上互为相邻,而且这一地区历史上大量入迁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原河南地区,因此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同风同俗,尤其是闽南语系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方言(少数为客家语系和潮汕语系),成为这一地域主要的文化表征,因此,自古以来...

闽南古厝民居装饰艺术
闽南古厝民居装饰艺术 郑 东 “闽南”在地理区域上指福建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及其所辖德化、永春、安溪、南安、惠安、晋江、石狮和南靖、平和、云霄、诏安、东山、漳浦、龙海、华安、长泰等县、市,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由于泉、漳、厦三地市主要分布于福建东南沿海的九龙江流域和晋江流域,地理上互为相邻,而且这一地区历史上大量入迁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原河南地区,因此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同风同俗,尤其是闽南语系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方言(少数为客家语系和潮汕语系),成为这一地域主要的文化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征,因此,自古以来,泉、漳、厦地区习称“闽南”。 闽南地区作为中原华夏古文化和闽越本土古文化交融之地,在民居建筑上既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诸多地方因素,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以砖木石混合结构、红墙赤瓦的古厝民居最具特色,被称为“红砖民居”。同时,闽南民居建筑风格随着明清两代大量移民迁往台湾,对台湾民居产生了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 闽南古厝民居常以四合院为中心,典型的大厝布局,是由中央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和两侧稍矮的护厝组成,不仅讲究中轴对称和空间大小、主次高低顺序,而且在建筑形式及装饰风格上广泛采用“燕尾式”屋脊(或“马鞍式”屋脊)屋面,大量使用红砖、赤瓦和花岗岩石、青斗石建材,并普遍运用“交趾陶”陶塑、“瓷片剪贴”、彩绘泥塑以及漆金木雕等装饰形式,突出地反映了闽南的古民居建筑风格和人文习俗,同时在结构和装饰中又融会了西方及南洋文化等多种外来因素,形成独特的建筑语言,成为中华民族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古民居类型。 闽南因所处南方沿海地理环境和亚热带气候,空气湿度大,酸碱性强,加上天气炎热,雨水多,因此木结构建筑不易保存,现今保留下来的古厝民居年代最早者不超过清初,而以晚清至民国初期最多。 (一) 闽南古厝外观给人最直接而深刻的印象就在于它的屋面装饰和屋脊形式。古厝屋面通常为红色瓦楞(民居用板瓦而不用筒瓦),但因日久天长,表面多已褪色而泛黑。 高耸的正脊位于屋顶的正上方,正脊中段常贴饰瓷砖或由圆弧形瓦件砌成规则的镂空几何形图案。瓷砖一般由颜色艳丽的黄、绿、蓝、红等为主,绘有水果、花卉或几何花纹,组拼成连续性的图案排列,工整大方,这些瓷砖多来自南洋(东南亚),具有浓郁的西欧风格;镂空的几何形图案不仅富有装饰韵味同时也避免了高耸屋脊因阻风而受损。正脊前后两面多有灰泥堆塑图案(泥塑手法),均为民间认可的吉祥图案,如蝙蝠(福)、鹿(禄)、牡丹(富贵)、石榴(多子)等以及八宝、四灵、四兽、四君子、吉祥文字等,小巧玲珑,生动活泼,更有在泥塑上加贴五彩瓷片(即瓷片剪贴手法),色彩形状各异,极富立体感和装饰美。古厝正脊多半呈弧形曲线,两端吻头高高上扬,尾部尖细开叉呈“燕尾式”造型,有呈一个开叉或做成连续两个开叉,或一个开叉上头凸出尖角。为防止“燕尾”尾部因过长而折断,内加铁条或铜线。这种屋脊形式不仅延长了正脊,给人以纤巧华丽、活泼跳动的视觉感受,同进也象征着权威,代表了身份和地位。起翘大而高的大脊型燕尾(悬山顶)除庙宇普遍用燕尾外,民间只有富足家族或中举及官宦人家使用,而由二、三层砖砌成、延伸不长的小脊型燕尾(硬山顶)多为普通民居所采用。 闽南古厝屋顶形式中常见的还有一种脊线平直、两端脊头呈“马鞍式”的屋顶(即马背屋顶),一般为护厝和普通民居所采用,最为常见的是金形马背(圆角),还有木形马背(五个平直边)、水形马背(三段圆弧线相接)、火形马背(五个曲边及四个外凸尖角)、土形马背(一字形平角或直边方角)等,它们代表不同的五行,往往与屋主生辰八字相生或相克有关,或与古厝建造的流年推算及古厝所处的地理方位有关(如厦门岛民宅多水形马背,这与当地缺水有关)。 有的屋脊中央还竖立着泥瓦烧制的黄飞虎形象(封神演义中称为东岳大帝的人物),身被盔甲, 1 手执弓箭骑坐于虎背上,它是住户从庙宇祈求带回,用于驱逐恶鬼,守护家宅平安。屋顶上甚至还有烧制的炉、瓶及虎、鸟等泥塑。 从闽南古厝的屋顶可以看出民间的爱物、信仰和崇拜尽显其上,远远望去,古厝的屋脊在阳光下熠熠闪烁,五彩缤纷,宛如古典盛装服饰中精工细作的裙边或花边,而夸张流畅的弧形脊线和舒展飘逸的双曲屋面既蕴含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沿海居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地方建筑语言特色。 (二) 闽南古厝民居的突出特点还在于建筑材料上广泛运用白色花岗岩石、红砖及青斗石(辉绿岩)。古厝中石构件无处不在,从石“埕”(庭院、天井)、石砛(檐下长石板)、石阶(踏脚石)、“柜台脚”(墙脚)、高腰墙裙、条石墙体,到石制梁柱、石板楼面、石板悬挑楼梯、门框窗框、窗台以及柱础、抱鼓石、栏杆等大量运用闽南地区开采的白色花岗岩石,甚至有的简易民居几乎全部由石头建造。石构民居坚固耐用,既阴凉通风又增强抗台风能力,是当地人民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智慧结晶,也倾注了闽南先民对石头特有的情感。 古厝的红砖墙面独臻其妙,极富特色,用松枝烧成的红色“雁字砖”,质地坚硬,色彩艳丽,尤其是堆码烧制自然形成的黑色斜纹砖面,经泥水匠师巧妙排列,往往在红墙上显出黑色雁阵图形。上等“雁字砖”如同上釉一般,任凭风雨洗涤,经久不变,越发艳丽,色如胭脂,故又称“胭脂砖”、“油标砖”。这种长方砖的规格尺寸较现在普通墙砖略薄,据说与古罗马、古波斯传统建筑用的红砖规格十分相似。早年典型闽南古厝砖墙通常采用“箱形砌法”,一横一竖排列,有如中空的箱子,内置土角、卵石,或碎砖,故又称“斗子墙”。古厝中还有一种用块石与红砖、瓦混砌墙体的做法,墙体外表砖、石相间,排列整齐,砖瓦横叠,石块竖砌凹于墙面,以谷灰土浆粘砌,当地称“出砖入石”,形成了绝妙的色彩与质感对比,朴实自然。铺砌墙面的红砖还有较大的正方、长方形砖、六角、八角、古钱形、海棠形及几何形砖等,艺术匠师们采用实砌、空砌、组砌或砖片镶嵌拼贴等多种手法使墙面愈发绚丽多彩。此外,山墙上砌有不同于墙面颜色且微凸的“几”字形鸟踏线,增添了侧墙的节奏感,而民居房宅中则是一袭墁地的红砖,既吸潮又透气。闽南民居对红色情有独钟,这源于当地普遍认为红色象征吉祥、顺利和安全的观念(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赤色”代表喜、富一致)。 闽南古厝建筑白石与红砖混砌,表现出绝妙的色彩和质感对比,形成独具风格的红砖民居,而明显区别于皖南及赣南的青(灰)砖民居。 (三) 典型闽南古厝民居不仅在正面墙体或主要墙面以红砖组砌或砖片拼砌、白灰勾缝构成“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万字锦、八卦及龟甲形或团花等图案,而且利用特有的红砖雕刻出花纹图案装饰门面门厅。砖雕手法可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前者指在入窑前的土坯上雕刻,因此图案尤如浮雕效果,线条圆滑生动流畅,花纹深浅变化自然;后者是在烧好的砖上用凿子细雕,线条较直,边缘有锯齿状剥落,画面平整而浅显。烧后或雕刻后的方形红砖通常组拼成一帧方形或长方形花鸟、博古或人物故事图画镶嵌于大门两侧或门厅门道墙面,并以白灰填地,使得图案色彩艳丽,红白相衬,具有明显的壁画艺术效果,尽显奢华富贵。 石雕装饰技法多样,应用广泛。常见正面窗台下的墙裙用磨光的大石板密缝拼砌,平整光滑,而墙体下部靠近地面的“柜台脚” 和门厅墙脚转折处的勒角则刻意浮雕花鸟、夔龙图案,形成繁简对比,突出装饰效果。仅浮雕手法就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将所雕物半立面凸出,如墙堵和门厅旁的石雕花板,还有是将图形的边廓直雕并剔地,所雕图案不作圆弧状凸出而呈平面,多用于石阶、“柜台脚”。 古厝民居墙堵上装饰性石雕用得很多,尤其质地细腻、颜色素雅的青(斗)石雕最为精致,或整块青石板浮雕,或作镂空透雕,或以浅浮雕条石镶嵌墙边窗沿(强调转角线条),或在大门石框上雕刻诗词楹联或匾额等,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各具典故寓意。这些雕饰往往在大门两侧和门厅(即门屋或行阁) 、护厝入口及廊道旁、天井周围最为集中表现,既有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打斗场面,也有“渔樵耕读”、“仕农工商”的日常生活写照,还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贵有余的壶瓶钟鼎、花鸟鱼虫图案,以及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厢记》等文学作品题材、历史故 2 事和宣扬忠孝礼仪、神道思想的“二十四孝”、“封神演义”等内容。精细的石活还体现在各式雕花柱础、石枕(门枕)、抱鼓石和漏雕花窗上。古厝中的石条窗最为普遍,窗棂条数为奇数,因古人认为奇数乃阳数,代表吉祥,石条窗空隙小,可通风又防盗,并可转动石条调整角度便于采光挡雨(作用如同“百页窗”)。有的大厝还采用镂空的夔龙纹窗、竹节窗、漏花窗、什锦窗等精美窗形,竹节窗以青石雕出竹形窗棂,寓意“庆祝”。 古厝石雕装饰通常是以白色花岗石为框,内镶青斗石雕板,形成青白相间,在与红砖墙面的色彩和花纹的相互映衬下显现出典雅和高贵。 (四) 闽南木雕历史悠久,精彩绝伦,雕刻技艺深受粤东潮洲木雕及本省莆仙木雕作派的影响,建筑构件木雕采用浮雕、圆雕、透雕、浅雕、锼空雕刻、阴刻及镶嵌等技法,更多的是集各种雕刻技法于一体的通雕。其中浮雕(高浮雕和浅浮雕)运用得最为广泛,精美的高浮雕主要装饰于门窗、厅堂隔扇、檐廊和厅堂上方梁枋间,题材以富含故事情节、诗情画意的内容居多;浅浮雕多表现于大面积的板料上,习见于厅堂的隔堂板、壁板和槛窗裙板上,大部分是山水、四君子、博古、湖石及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法等图案,有清静、素雅之感。用钢丝条锼割花纹的锼空雕刻技法,常用于表现图案化纹饰,具有古拙、雅洁的艺术效果,如在楠木或樟木上用锼空雕刻和浅浮雕手法相结合创作出的蟠龙图案窗格,既简洁又繁丽,于平面上见立体,颇具变化,富有装饰性。门窗、隔扇(笼扇)装饰技法繁多,有以卡榫斗拼出几何图案或诗句文字的窗棂花格、漏空的各式花鸟图案窗花以及利用不同木质颜色对比镶嵌而成的梅兰竹菊花纹裙板等。 漆金木雕广为运用是古厝的一大特色。常见的是将雕刻(高浮雕或透雕)后的长方形木雕板(樟木为多)髹以棕色漆,然后敷以金箔,再镶于缀有银白点贝壳粉、砂粒的青绿、深棕或紫红、粉黄等彩色地子的木框,构成“漆金雕板”,大量装嵌于隔扇和槛窗上的腰板、顶板等,从而突出门面装饰,而厅堂内四周的门框上方则装饰板面较大更为精细的漆金木雕板。漆金板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尤以戏曲故事、瓜果鱼虫、水族静物最多,匠师们在狭小的面板上精心经营图案层次和布局空间,充分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景观。“雕彩结合”——先雕而后彩、有雕必有彩是闽南民居的特点,古厝步通及梁枋上大量的各式彩绘图案(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为画面),或工笔重彩或五彩饰金甚至全面黑漆描金,与漆金木雕交相辉映,把建筑打扮得金碧辉煌。 闽南古厝营造上多采用抬梁式屋顶举架形式(少数为穿斗式),梁柱间雕饰的线条、坐斗、瓜柱、雀替、鸡舌木、草尾拱、竖柴(遮挡吊筒)、垂莲拱等构件上的木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最精彩的要数梁枋间活灵活现的圆雕精细的狮兽、蟹甲、鹿象,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其寓意太师少师、科甲登第、加官进禄及太平有象等,既起坐斗功能又增添装饰趣味,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枋柱间精雕细镂的雀替(托木)多使用龙凤、鳌鱼及花鸟图样,为民间喜闻乐见,而拜庭(郎檐)和前廊过水梁下“员光”(即通随或掛落)、以及大厅梁枋下长条形“梁巾”“束巾”镂雕(通雕)最为精湛,其内容往往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小说等,雕凿中运用高浮雕和透雕相结合技法,一般5-7层,最多可达十几层,使表现的人物、山水、树木、亭榭等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并利用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方法之一的“舞台透视”技法,运用满雕(即遍地雕刻)和自然式构图,使画面如同演戏的舞台,内容跨越时间空间,人物景物不被摭挡,相互呼应,从而达到令观者有如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除此,古厝正面屋檐下草尾拱上可以看到稚气可爱的浮雕夔龙形象,还有门厅上由层层花瓣组成的倒垂莲花拱和玲珑剔透盛满鲜花的花蓝„„这些无不代表闽南古代贤师良匠高超的木作技艺,同时也体现出主人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寄寓着房主的各种思想情愫。 圆形瓜筒和弯曲形螭虎拱是闽南古厝民居建筑常见的斗拱构件。瓜筒指枋间不着地的“瓜柱”,宋代称“侏儒柱”或“蜀柱”,古厝民居中常作圆瓜形(施有彩绘),并附有鸭掌形三爪,也叫“坐瓜”(刻花的称方筒、走筒)。瓜筒造型又因建筑流派不同而略有差别,泉州派呈瘦长的“木瓜筒”形,漳州派则为圆胖的“金瓜筒”形,还有圆球形瓜筒附三爪鸭掌造型的粤东派风格。 (五) 不仅如此,古厝正面外墙上方与屋檐交界的“水车堵”(两端为“墀头”、“墀角”)、山尖“财神 3 洞”和山墙及门旁的彩绘泥塑、“交趾陶”陶塑以及门面和屋脊上的五彩“瓷片剪贴”装饰都是闽台典型古厝民居独特的装饰手法。“交趾陶”日语称“交趾烧”,泛指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窑口生产的陶器,其属低温软陶,采用一般粘土捏塑各种人物和动物小样玩偶形象(作品多为对开半面,背面中空便于粘贴墙面),经窑炉800度素烧后,再上釉、施彩、描绘,然后烘烧而成,通常质地较松脆,釉面反铅。彩绘泥塑又称“灰塑”,为石灰中掺入贝壳灰、麻丝、糯米浆、红糖后在脊上、墙上作浅浮雕或立体雕塑,可做出各种玩偶或图案,干后色灰白,可漆上颜料,因未入窑烧造,坚硬度不够,故易风化褪色,因此,常见为防风雨侵蚀泥塑而在“墀头”“墀角”和“财神洞”罩以玻璃。五彩“瓷片剪贴”是指以铁条为骨,外塑泥像,在灰泥未干时,以贝灰泥加糖水、桐油为粘合剂将剪裁好的各色瓷片贴上去(广东称“嵌瓷”),极为牢固,不怕风雨,又耐酸蚀。 这些特有装饰手法的题材内容常见有戏剧故事中舞枪弄棒的刀马人物形象和日常生活中习见的龙凤麒麟、花卉果蔬、鸟兽鱼虫等图案,以及装饰性极强的八宝、杂宝、博古吉祥图案和各种文字、诗词、对联等,互相争奇斗妍,将建筑装点得五彩缤纷,分外妖娆,显现出一派滨海南国气息。山墙(俗称归尾)上泥塑浅浮雕式悬鱼惹草与山花纹样内容变化无穷,常见有花果、狮头、书卷、八宝、图像故事、瑞草祥云等,寓意吉祥、平和、兴旺,为整个建筑装饰起到画龙点晴作用。古厝檐口下白灰地彩绘图案边饰和门厅、廊道旁白灰墙面的水墨画则使建筑增添一份高雅别致的情趣。 此外,古厝中采用以绿釉琉璃的花瓶式栏杆和花格式隔屏装饰漏窗、花墙(遮阳和阻挡视线)、山尖“阴阳窗”(通风),以及在大厝门面两侧或厅堂地面铺设产自德、英、日等国的花纹瓷砖,组拼图案,则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 总之,闽台古厝民居装饰,浓妆艳抹,绚丽多姿,极尽雕饰,荟萃了古代建筑匠师们高超的工艺技巧,也体现了人们祈福镇邪和炫耀财富的群体心态(这种在建筑上追求奢华、气派作风的“红砖民居”与闽西客家的白墙、青砖、黑瓦的民居明显不同,后者表现出客家人简朴勤劳、清淡不华的性格)。不仅如此,古厝高高扬起的弧形脊线、花岗岩石和红砖砌就的墙体以及阳光下光彩夺目的五颜六色的“交趾陶”、“瓷片剪贴”装饰明显地打上外来文化的烙印,令人仿佛看到了西方文化中纤巧优雅的洛可可艺术、古罗马红砖建筑坚实稳重的结构和阿拉伯建筑色彩斑斓装饰的影子。 可以说,闽南古厝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精彩组成部分,以鲜明的个性诠释了闽南古代建筑的风貌特征和当地人文习俗、思想观念,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内容提要:闽南古厝民居以红砖赤瓦最具特色,被称为“红砖民居”。在装饰上普遍运用“交趾陶”、“瓷片剪贴”、彩绘泥塑和漆金木雕,并融会西方及南洋文化等外来因素,形成了独特的古民居建筑语言。 关健词:闽南 民居 装饰 作者简介:郑东(1963年8月生)男,福建厦门人,厦门文物鉴定组,副研究员。 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公园南路2号东侧三楼厦门文物鉴定组 邮编:361003 联系电话:(0592)2984081(办) 2061829(宅) 4
本文档为【闽南古厝民居装饰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