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

举报
开通vip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诊断》实录 主讲人:陈戎女,西美尔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曾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时间:2010年5月7日 记录人:杨毅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四年级本科生~音乐美学方向, 记录者按:为保证讲座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本记录基本原样照录主讲嘉宾及其他发言者的口头语言表述。另外,为方便大家阅读,记录还依照讲座内容做了标...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诊断》实录 主讲人:陈戎女,西美尔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曾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时间:2010年5月7日 记录人:杨毅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四年级本科生~音乐美学方向, 记录者按:为保证讲座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本记录基本原样照录主讲嘉宾及其他发言者的口头语言表述。另外,为方便大家阅读,记录还依照讲座内容做了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式的总结。 开场白 何宽钊老师:如果说把我们这个系列的讲座活动比喻成一次旅行的话,我们今天已经来到了第七个景点。那么,我们今天邀请了西美尔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戎女博士,作为我们的学术导游。大家看啊,今天的景点会跟上一次王铭铭教授的讲座很不一样。如果说 上一次讲座内容主要是人类学,更多的关注历史、关注部落、关注村落,关注族性、关注殖民这样的问题的话呢,那么我们今天关注的话题跟我们自身密切相关,是关注我们自身的,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今天的讲座的主题叫《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诊断》。西美尔可以说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他跟音乐还有些关系,他最早想提交答辩的一篇博士论文是有关音乐的,但后来没让他答,被拒绝了。后来他转向了哲学,而且呢,我认为他跟福柯有些类似的是,他关注的都不是一种体系性的建构,关注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具体的,一些很边缘的话题。比如说他关注的是什么呢,是货币、羞耻、时尚、风景,在传统哲学上,这都是一些非主流的话题。但是也就是他的这种非主流的话题,才能更突显他自身的一些价值。那么他长期以来遭受冷遇,现在对他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被重视。那么,陈戎女博士是国内比较早的研究西美尔一个学者,大家看我这里有一本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这是陈博士的博士论文,叫《西美尔与现代性》。这是她在北京大学做的博士论文,后来还到德国的洪堡大学专门做过关于西美尔的博士后的研究。所以呢,目前来讲可以说陈教授对西美尔研究在国内应该说也是最高端的。那么我们下面掌声有请陈老师。 讲演 陈戎女教授:非常感谢何老师。我跟他其实根本从前就不认识。突然间有一天接到学院的一个电话说,何老师这边会邀请我来做一个讲座,我当时感到非常高兴。刚才何老师对我的评价太高了,“最高”实在是不敢当,因为现在对西美尔感兴趣的人也挺多的。可能我比较搞的、接触他早,做他的研究的话,大概算起来做了也有七八年。不过从那本书出版以后,其实我关注就比较少,因为我的兴趣就转向到了古代,转向了古希腊。但是呢,我还是非常愿意来讲一讲他的,而且尤其是我以前也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学里讲过西美尔,但是像中央音乐学院这么专业 的一个学校,来讲西美尔,我觉得这个经历真是比较独特的。 我下面就坐着讲吧。我觉得我希望今天呢,这个讲座呢,也不是一个专家的这样一个讲授,而是希望到这里来呢,是以文会友。我注意到这个系列讲座里面好像,好像比较清一色是一些男性的学者,是吧, 何宽钊老师:唯一的女教授。 陈戎女教授:唯一的一个女性,所以作为女性,坐在这里来发言,我想,在座的好像也是女同学女老师比较多一点。也许也带有某种启发性的意义吧,尤其可能像西美尔,他也做过这种性别论,不过今天可能我不涉及这样的一个话题。 一、西美尔其人和学术思想 1、西美尔小史 讲西美尔呢,可能先要对他要有所介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他呢,刚才何老师也说了,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样的一个人物。一般翻成的叫格奥尔格?西美尔,但是有些著作翻过来的也会有一些错误,叫乔治,以为Georg是乔治,其实这个词在德文里发音是格奥尔格,所以应该翻成格奥尔格或盖奥尔格都可以。那么还有一些翻成齐美尔或者是西梅尔,这都是这个人。他是一个犹太人,当然这个犹太人的出身呢,后来在他的整个学院经历里面对他有非常多的一些影响。当我们说他是一位哲学家,接下来的讲座会来说清楚这一点,另外呢,他也是古典社会学家。但是呢,他呢,作为哲学家,特别是后期的生命哲学,他可能不及像狄尔泰啊这些人出名。而作为社会学家,尤其是古典社会学家呢,他算是四大古典社会学家的最末一位,前面的几位可能更出名,像马克思、像韦伯、像涂尔干。但实际上他在这个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的学术界,乃至在当时的国际的学术圈里,实际上是相当活跃的一位人物。 他是在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和哲学,科班出身。后来呢,因为迷恋柏大的这种非官方文化的这种气氛,然后就毕业以后就留在这里。因为德国都是一般的惯例就是你在这个学校读书,任教是要出来的,所以他这方面实际上没有遵循当时的惯例,是以编外讲师的身份留任柏大。然后呢,开很多就是五花八门的一些课程,讲哲学、还讲心理学、还讲社会学。我们今天觉得社会学当然是耳熟能详的学科,甚至还有音乐社会学,是吧,但实际上这西美尔在当时讲说呢,社会学还是一个没有,就是还没有建立它的正式的这种学科地位的这样的一个学科。由于他是一个在讲台上非常出色的这样一个,有深刻思考的这样的一个演讲者,所以他的课程吸引力大量的听众。校内外的很多人都来听他的课,乃至于他的课甚至于比他当时的这个编外讲师的身份还要吸引很多比正教授的课还多的听众,我们都称他是讲台上的艺术家。但是他的学术晋升之途是屡受挫折,做了15年的编外讲师,大概33岁光景才被聘为柏大的副教授。其实很多学 院活动都是排斥他的,比方说他不能带博士生啊等等,但是他这个时候已经在国内外都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最终的他的比较挫折的教授梦呢是在一个省级的大学,叫做斯特拉斯堡大学,这个地方现在是归法国,当时是归德国。他就是在那个地方以56岁的高龄完成他的教授梦。因为当时德国普遍的情况是40岁的样子就可以晋升到教授,而且4年以后,在一战的炮火声中,罹患肝癌而辞世。 2、独特的学术个性和矛盾现象 这是他的一个比较简短的一个历史。那么我想在这里面分析一下他的一些比较独特的一些学术个性以及这样的一些矛盾现象,这个可以帮助你们理解后面我要进行的这个演讲的题目。他这个人呢,好像总是生不逢时,人们称他为学界的陌生人,陌生人是西美尔写过的一篇非常著名的论文的题目《陌生人》。所以呢,他是被学院派排挤的一个人物,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呢,他在讲台上,以及他在这种非主流文化圈里,他获得很多好的评价,这是一个矛盾。另外一个矛盾就是他国内的竞争是受到很多的挤压的,他申过很多海堡大学呀等等,柏大就更不用说了,都是没有,就是晋升之途是受到很多的这种挤压。但是呢在国外呢,他的名声是比较大的,在一战之前他是在美国发展,发表的文章特别是社会学的文章最多的一个人。另外他的学术个性体现在他自己的一些做人风格方面,他的学术呢好像是我们说,学术非官方,也就是说他涉猎了很多人文社科方面的很多门类,而且他写文章的不像当时的学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要求的写论文,要有一个正规的这个比如注释啊这些。他的都是一些好像看起来是信手拈来的这种小品文,而且刻意的不加注释,所以这种就是学术个性当然不会给他带来一些加分。所以后来的一些学术家、思想学家柯瑟,他就有一个很绝妙的比喻,他把西美尔比喻成什么呢,哲学松鼠。说他呢,其实呢,就是欣赏的是自己从一个地方跳到另外一个地方这种优美的跳跃姿势,他其实并不介意自己啃得是什么样的一个坚果。这当然是一个比较形象化的比喻了。国内还有一个学者 说他是多肢的狐狸,对应的当然就是那个我们说狐狸是多肢,但是刺猬有一大只。就是说他不是一种刺猬性的哲人,而是一种狐狸性的哲人。当然我是觉得这些说法其实还似乎还可以再商榷。 3、玩票的哲学 他做哲学,他搞的哲学似乎是和时代性是有关系的,因为哲学在当时已经不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的事情,而西美尔搞哲学呢,都在学院之外展开。有看起来比较宏观的,比方说他有皇皇巨著《货币哲学》,也有研究历史的历史哲学,还有艺术哲学,还有对现代文化的分析,这些是比较宏观的。但是更多的,或者是说更西美尔式的是刚才何老师也提到的,他的一些比较碎片式的这样的一些描述和一些比较,边缘的题材。比方,他研究什么,一会儿我们要谈到的都市,研究时尚,这都不用说了。他还研究羞耻、风景、板啊,所谓的板,就是对应还有就是陶器它的一个板,他甚至有板的哲学。所以这些看起来极为不严肃是不是,所以像玩票的哲学。哲学系的一些正统的教授就这样质问他,说你怎么可能去写了什么艺术方面的伦勃朗、罗丹、米开朗基罗这些人,又去写什么货币哲学、冒险哲学、风景哲学,还会写什么废墟、调情就是卖弄风情,还有羞耻、还有卖淫这样一些听起来太不着边际的这样的一些论文。这也是他晋升之途受挫的一个原因之一。 4、现代性的题材 那么,我那本书叫西美尔与现代性,实际上也就是把现代性作为西美尔的哲学或者是社会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那么西美尔的现代性研究或者说他的现代文化研究呢,实际上是,特别和,比方说像美国,它们相比是有非常不一样的现代性的题材。比方说他研究生活风格、现代艺术、金钱、时尚包括都市与精神生活,还有冒险、还有女性主义,这样的一些现代性的 题材,实际上在当时来讲是非常卓尔不群的。那么另外就是他的分析是自成一家的,就是比较细微,比较关注当中的人、个体的人,他们的心理变化,他们在整个文化结构当中这种碎片性的存在,所具有的这样的一种意义。所以有些他的论文有些比较短小,或者不是一种高度的论文,那么人们说已经成为现代性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为什么我们现在来提西美尔,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来研究西美尔呢。其实我注意到我们这系列讲座里面大多是,其实是现在比较时髦的一些哲学家,什么德勒兹、福柯这些,都是现在比较时髦的,是很后现代的。那么为什么去研究西美尔呢,就是因为其实有这样的一个所谓西美尔的复兴。西美尔的复兴恰恰是在上个世纪7、80年代关于后现代的讨论当中浮现出来的,因为他对现代性的处理,人们发现了一些,有一本书就是意思说他是一个后现代的西美尔。人们居然在一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家的哲学论述或是社会学论述里面发现这种后现代的哲学,这岂不是怪哉。所以西美尔的复兴就是这样的一个事件。把他从那个时代拉回到我们现在的一个研究的视野中,这就是现在这么多人感兴趣他的东西,要去研究它。当然我并不认可他是一个后现代的西美尔这种论断,但是呢,这个事件确实让我们重新可以去打量他,可以重新去研究他。 5、西美尔的重要著作 西美尔写过很多的东西。现在的这个德国的这个西美尔全集,Suhrkamp出版社出齐了,有24卷之多。那么我这里列出的大概是一些他的较为重要的,我估计后面同学其实可能看不太清是吧,看得清吗,还可以是吧。有一些比如早期的《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的问题》、《道德哲学导论》、《论宗教》、《叔本华与尼采》、《社会学》、《哲学文化》等等,包括他最后一本书《生命直观》。他的重要的大块的是这些,还有大量的都是一些论文,或者是小品文学。那么国内的西美尔著作的汉译呢,其实现在也真是比较多了,我那时候做博士论文的时候还比较少,现在比较多了。那么,譬如说他的这个《货币哲学》,现在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全译本了,我参加了其 中的一个译本的后面综合卷的翻译,现在已经有三个全译本还有一个节译本。其实他的一些比较一般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都翻过来了,当然还有一些,你想24卷呢,不是全都翻过来的。但比较重要的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差不多已经都有了。下面是一些西美尔翻译的一些东西。 6、尴尬的相会 今天是到中央音乐学院来做讲座,所以呢我也格外的来关注了一下西美尔与音乐,可是我觉得是一个尴尬的相会。这个呢,刚才何老师也提到了,西美尔这个人他的研究除了广泛涉猎艺术方面的东西,他自己也比较通,还有论述文学的、论述绘画的、论述雕塑的。那么音乐呢,音乐呢就是唯一的我找到的确实就是在1880年的时候,22岁的西美尔第一次提交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对音乐的心理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研究。但是这篇论文没有通过,原因呢,论文审查者说在他这个自由散漫的文风里面发现难以计数的错拼和文体错误。并且来说如果我们不鼓励他在这个方面上继续前行就是帮了他的大忙,为什么呢,就是说他这个研究是糟糕的,起码在这个我们刚才说的学术规范上来说是不严肃的。所以呢,他过了一年以后另外写了一篇关于康德的哲学论文,提交答辩才得到了博士头衔。那么这件事情比较耐人寻味的一个地方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哲学家西美尔,在他的身影的背后,似乎总是透露出一个美学家西美尔的身姿,也就是说他的很多的论述啊什么的,比较多的带有美学家的这样一个痕迹。那么西美尔对音乐的研 究是不是似乎在未果的这个博士论文以后呢,受到了打击,烟消云散。可是他对艺术的其他领域,我刚才提到的那些,一直都是持续下去,而且孜孜不倦。直到他去世以后,1921年,他的遗孀西美尔夫人也出版了他的一个《论艺术哲学》,所以他也比较多的被人们称为艺术哲学家西美尔。可以说这样的一个身份呢是贯穿了他整个的一个学术生涯,但是呢,西美尔和音乐的研究的人不是太多,我觉得这个方面的研究,也许要去留待给一些有心的去做,比方咱们中央音乐学院的人可以做这样的研究,特别是音乐学系的人可以做这个研究。刚才来之前在你们这边的书店里还翻了一本音乐社会学的一本书,里面谈到说音乐社会学的第一个成果,其实是西美尔的一个好朋友,也是他的一个宿敌韦伯。韦伯写过音乐的理性基础和社会学基础这个东西。所以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不像我们现代啊,如果是社会学就其他的一概不管,其实他还是比较多的要杂列各种学问。所以音乐呢我就这么提到一下,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了。 二、西美尔:大都市和时尚的文化诊断 我们今天的主题呢,是都市和时尚。我呢,会以,就是他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其实是文章一个是《大城市与精神生活》,一个是《时尚的哲学》。以这两个文章为基础来进行这样的一个分析。 1、现代都市生活风格系列 19世纪的两个都市,巴黎和柏林。它们的都市形象呢,我们现在要去看它们的都市形象呢,实际上是留在了几个比较举足轻重的思想家或者诗人的笔下。我这里要谈到的一个有精神联系的呢就是从波德莱尔到西美尔到本雅明。他们的这种大都会的经验和描述,我自己觉得是形成了一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现代都市经验和生活风格系列,就是有这样的一个系列。 波德莱尔 2、波德莱尔 现代都市它是如何出现的呢,可能大家读过狄更斯的《双城记》,其实那个表现的是一个18世纪的都市,18世纪的前,工业革命之前的都市如果说还带有那种看起来不怎么样,比较阴暗比较穷困,带有这样的特征。那么真正的充满着现代魅力的现代都市实际上是在波德莱尔这里出现的。那么波德莱尔呢,以一种现代都市的审美主义的眼光,去打量都市,主要是巴黎。那么他提出过一个现在我们都在研究现在性的时候的一个最早的一个经典的说法,就是他在现 代生活的画家里面提出来的。他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这个说法呢,实际上就是要和,怎么来理解什么是现代性是过渡、短暂、偶然,这个说法其实就是要和诗人、艺术家眼中的这种巴黎都会场景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确切的这样的一个表达。也就是说正是在城市生活里面,充满着这种过渡、短暂、偶然。但是呢,波德莱尔在他看来呢过渡短暂偶然是一个现代艺术审美的必然,就是说这不是古典审美主义的。那么后来的这些都市诗人呢,正是用这种现代都市的这种城市的结构来编织这些过渡、短暂和偶然。譬如说北岛他在写一位非常有名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嚎叫诗人艾伦金斯堡,他是纽约人。他说他就是用这个纽约这个地方的都市结构,然后呢,他自己像一把弓和梭子,把纽约的这样一些城市经验把它编织起来,编织成了诗行。这种说法其实和波德莱尔的说法是差不多的,那么波德莱尔他笔下的这种典型的都市人形象是什么呢,就是在巴黎街头游来逛去的这种闲逛者,这个闲逛者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吧。特别是大家可以去看他的那个散文集《巴黎的忧郁》,据说他的这个闲逛者呢,后来就游荡到了西美尔的柏林。 3、西美尔——柏林的都市文化人 西美尔自己呢,我们说就是一个穿梭于柏林的这个都市文化人的形象。柏林他在西美尔的生活经验里面,西美尔一共活了60岁,也就是到斯特拉斯堡之前,他一辈子全部呆在这个地方。所以当他以都市文化人的形象穿梭在我们说柏林的咖啡啊,酒吧啊,文学沙龙和这种学者圈子里的时候,那些都市体验的这些小品文已经慢慢的在他的头脑里面在酝酿。那么在他的《货币哲学》1900年他的《货币哲学》里面他就已经以这种货币哲学家的老练,分析过大都市的这种生活经验,以及这种都市人格的这个形成。可能觉得意犹未尽吧,所以过了几年以后,他就在这两篇文章《大城市与精神生活》和《时尚的哲学》,就是今天要讨论的文章里面用这种城市生活的片段再次来编织现代精神生活的外貌。跟波德莱尔不一样的是什么呢,西美尔并不为都市 生活的现代审美风格而惊喜,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现代精神栖身的大都市和金钱既滋生个性又扼杀了个体。所以这是他和波德莱尔有一个立场上的不一样,那么他当时生活的柏林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这菩提树下大街 威廉大街 是1820年差不多就是西美尔,西美尔早几十年,大概是他那个时候的柏林的样貌。这是柏林的两条比较重要的街道菩提树下大街和威廉大街,都是非常主要的商业街,这也就是当时柏林西美尔生活的柏林大概的一个形象。 本雅明 4、本雅明 在西美尔之后呢,西美尔有一个弟子叫本雅明。实际上他就是在他的老师过世以后几年,大概在1922年的样子,开始构思他的一个叫做“拱廊计划”。其实这个东西就被人称作是一个大都市的理论神曲,这也是一个关于都市研究的。本雅明是哪人呢,他是一个地道的柏林人,但是给他灵感的都市呢,却不是柏林,而是巴黎。特别是密布在巴黎的这个拱廊街群,他为此深为着迷,因为他觉得这些拱廊,不知道大家没去过巴黎,是不是可以想象到商业街全部连接起来的。他认为拱廊就象征着都市世界的那种精神上的密切联系,所以他为此而着迷。那么刺激他进行这样一种都市研究是谁呢,人们说其实并不是他的老师,有的人说不是他的老师西美尔,而是更加遥远一点的波德莱尔,最多算上阿拉贡。这是有的人说,但是我对这个说法是存疑的,且不说本雅明本来就确实是师从西美尔,而且只有他在西美尔的哲学构思里面,曾经对自己的这种辩证法式的印象,在这里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另外就是他也是写小品文的,这难道不能说跟西美尔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所以的话,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影响的路线,应该就是波德莱尔,西美尔到本雅明。而不是有人说的,从波德莱尔一下就飞到了本雅明。 5、不是巴黎,是柏林 巴黎呢是被称为19世纪的首都。所以柏林自然是无法与之比肩的。但是呢,恰恰是在西美尔生活的时代,柏林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的大都会。而作为哲学家呢,严格来说,西美尔就是唯一一个对那个时代,就是我们说的那个时间段,世纪末的柏林,他说的是19世纪末的柏林,对柏林文化的巨大能量和种种实验性的尝试,做出反应的人。这是他的都市研究比较得到人们认可的其中的一个原因。那么早在他的《货币哲学》里面呢,实际上西美尔就和我们呈现过在柏林这个现代都市里面出现的一些故事的主人公们。有哪些人呢,他研究过守财奴、研究过吝啬鬼、研究过大手大脚花钱的这些奢侈人士、街头的卖淫女,忧心忡忡的股票投机商,以及广义上的冷漠矜持的都市人。所以呢,这是西美尔的都市研究在《货币哲学》里面已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个先声。 当然比较重要的成果呢,就体现在我们接下来要看到的这两篇文章里面。可能呢,在我们进入西美尔的东西之前呢,我可能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提醒或者是交代,就是西美尔的语言是让人比较头疼的。人们说他的文字是比较典雅、极致、有质感,但是他的运思行文都充满着晦涩和暧昧,所以人称是有优雅的厌倦。所以可能你乍一初读他的东西的时候你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呢,这样的文字呢,其实并不掩盖他的思想具有一种穿透力。就是从德语到汉语的翻译中可能会增加这样一种晦涩难懂的情况。所以说我们有好多文章是从英文转译的,这样就增加了难度。但是呢,我就是说要提醒一点交代,免得如果有的同学听了我讲座想去读下西美尔的东西一看,就被吓到了。 三、文本分析一《大城市与精神生活》1903 所以我们第一个要来看的就是西美尔他的这个在《货币哲学》3年以后的一篇文章叫《大城市与精神生活》,这个其实是已经有单行本Die Großstädte und das Geistesleben。然后我 呢,会从四个方面来讲解这篇文章,第一个呢是一下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二是都市呢,这里面的都市性格,第三是大城市与现代性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最后来看一下他这个都市文化诊断的意义。 1、大城市与精神生活 首先来解题。大城市与精神生活,大城市大家都知道,那么精神生活是什么,指的是什么,其实在西美尔这里精神生活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现代精神。所以他要来考虑的就是我们说大城市在现代精神生活的形成当中,是不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答案是肯定的,是独一无 二的这个重要地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问,什么是现代精神。西美尔自己说呢,在他的分析里面,现代精神主要指的是,这是他的话:个人保存其存在的独立性和个性,反对社会的、历史习惯的、生活的外部文化和技术的干预。主要是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保持个体的这种自由。这个主要一点大家一看就是一个比较可以说是哲学的也可以说是社会学的,但是,不是像波德莱尔那样是一个纯粹美学的这样一个关切。但是相通的是什么呢,当波德莱尔让诗人的灵魂流浪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的时候,西美尔同样发现到说现代精神其实是游荡在柏林的这些博物馆啊、证劵交易所啊、商店啊等等,购置出这种都市的生活风格。 那么大都市首先人们可以看到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从空间来看的话,它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它超过了这种一般自然的界限,比方乡村生活,比方小城镇生活,那么这种作用反过来会使得大城市显得比较重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城市的这种规模,这种规模大,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在这个大的空间里面可以给人提供一个比较密集的人际交往、人际互动的这种规模。也就是说这是从他社会学里面沿用过来的一个东西,只有在大城市这样一个大的舞台上,密集的人际交往,才会给生活在这里的都市人对他们的不管是心灵啊、对他们的精神啊、对他们的个性产生无以伦比的影响。这起码是在乡村生活里面提供不了的这样的一种影响。好,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就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事情,就是其实在西美尔的我们说他是都市理论都市研究里,始终有一个什么样的视野呢,始终有一个城市和乡村对照的这样一个视野,对吧。当西美尔谈论大都会的时候,他的腔调里面总是有一种潜在的、对过去的、过往的乡村生活的某种眷恋。所以呢,我们大概可以这样来说,在他的一个这样的视野中,城市乡村的这样一个视野里面,大约乡村生活是属于前现代的,而城市生活等于现代性本身。这个呢其实和特里斯的理读社会他那个怎么翻译的,大概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是大概是一样的。 那么在都市这个庞大的生活空间里面,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我们都知道街道纵横,人群熙攘,生活的各种景象是纷至沓来。现代生活似乎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这样一个生活画面,那么在《货币哲学》里面,西美尔就对这样的一个现代都市生活有这样的一个说法。 他说,如果有人打算贸然的用简单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现代生活的特征和规模,这个表达方式可能是这样的。认识的、行动的、理想的、构成的内涵,从这种固定的、实质的、稳定的状态,变了,变成什么呢,变成了这种发展的、运动的和易变的状态。所以发展、运动、易变它不仅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外在状态,也成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内质,更是一个现代性的这样一个特征。所以呢这个地方其实我们就可以遥遥的想起波德莱尔的说法,我们也说西美尔也和四十年前的这个诗人达成了某种共识,就是说现代性是这样一种变化不居、飞纵即逝的这种偶然存在的这种碎片。那么他就勾勒出了这样一个现代都市生活的这种片段的这种景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呢,英国的一位西美尔研究专家,他称西美尔是第一位现代性社会学家,这是西美尔和现代性有连接的一个地方。也就是说他在我们这个地方特别讲到都市研究里面,是他把现代人、现代性和现代大都市它们三者摆在一起,把它们一些隐秘的连接大白于天下。 既然我们说了现代生活、现代都市生活,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发展运动易变,呈现出了这样的一种总是在变化的这样一种景象。所以呢,当它和乡村生活相比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都知道大城市的生活节奏非常的快,是吧。这个地方呢,已经成它的这个《大城市与精神生活里面》这个原文,它就说我们在大城市的大街上走过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经济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节奏非常之快,非常丰富多彩。他说这下面他的文字确实有时候不是那么好懂,下面的这句话的意思呢,是说大城市是生活节奏非常快,而且大城市的人呢,主要是用理性来生活,这就和小城市和农村里面他们的精神生活主要是什么,是感性的、是直觉的,而且节奏比较慢、比较平淡。两者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强烈的对照。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面,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呢,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都市人的一种精神紧张。这个我想大家都会有所体会,节奏太快了,压力很大,所以我们精神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但是呢,在都市生活里面,这个紧张不是说只是今天紧张,或者后天紧张,它是一种普遍连续的这样一种紧张,似乎就像是闹钟上了弦,总是歇不下来。那么西美尔代大城市立言,他在他的另外一部非常有趣的一个小品文里面就说,讲冒险家说: 我们的生命处处带着紧张的刻痕。这里就略微谈一下这个冒险家,冒险家呢是一种特别的人物类型。他认为冒险家这种人,只有在都市里面才会碰到,在别的地方你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呢,他说冒险家这种人呢,他是有目的的去制造生命经验中的精神紧张,就是通常的都市生活对他们来说还不够,所以他还要去制造这种精神紧张,故意去增强这种精神紧张的强度,去冒险。我个人觉得是似乎他们以为尽量可以去战胜这种紧张,而这样一种人在传统的乡村生活里面是根本不可以想象的。当然西美尔还曾经说到另外一个更有趣的话,他就说哲学家、哲人就是精神上的冒险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就不再这里展开了。 2、都市理性主义和都市性格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要来看的是什么呢,他在他的《大城市与精神生活》这篇文章里面,比较重点分析的也是后来得知就是他分析都市性格。都市人会出现些什么样的性格呢,那么在讲这个之前呢,他首先分析的是,都市女性主义,这也是刚才我也提到过的。我们说在大城市生活里面,因为比较喧闹,人群又熙熙攘攘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嘈杂的,然后生活的景象又是比较多的。所以呢,都市人只有用理智来抵御这种外部生活的这种潮流,抵御任何威胁。所以这是他的一句话,就是理性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生活,所谓主观生活,就是主体的人,对付大城市压力的一个防卫工具。也就是说城市人比较多的靠什么呢,靠理性在生活,而我们刚才说了,乡村或者小城镇的精神生活的基础是什么,是感性和直觉。这个地方呢,我们就要把他和韦伯来做一个对比,其实韦伯,这是比西美尔更有名的多的社会学家,他们两个大概是同时代的人,韦伯比他小几岁吧。他们都看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症候,也就是说现代性的取向就是理性化倾向,但是呢,韦伯比较考虑的多的是一种理性化社会它的制度表现还是各种表现,他比较关注这种宏大结构的东西。唯有西美尔他比较关注的是那个理性化以后的人,这些都市人、现代人他的心理体验结构出现的什么样的重新的构架。这是他们两个不一样的地方。 那么在都市里面呢,他提到这样的一个事情就是说在都市的生活里面,有一个东西占据了都市人的外在生活空间,另外一个东西占据了他们的内在精神空间。占据外在的那个东西,就是货币经济,占据了他们内在精神生活的就是理性主义或者理性。货币经济的分析呢,他在《货币哲学》里面已经谈的相当相当多了,就先不说这个了。那么这两个东西,实际上是都市生活里面最重要的,那么他说,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理智主义影响了货币经济呢,还是货币经济是精神上的理智主义的某种因素,也就是这两个东西是交互的。他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有一个这个大城市是这种交互作用的温床。也就是说大城市提供的这样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处所,一个上演的舞台,因而货币经济控制了都市生活的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一些层面,而理性或者理性主义控制的是一种内在的这种层面。换句话来说,我们说什么是最典型的都市啊,现代大都市什么是最典型的。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货币经济和理性主义并驾齐驱,也就是说货币经济很发达,理性的这种精神品格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地方就叫做典型的现代大都市。伦敦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就一个英国的宪法历史学家就说,他说伦敦从来没有成为过英格兰的心脏,它倒是一直充当的英格兰的钱袋子和智囊。如果要是让我来说一个中国的与之比较相似的城市,应该是哪个呢,是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它那里货币经济是相当发达的。而且大家都觉得上海人很精明,他们的这种理智性呢,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所以那些,西美尔说那些厌恶大城市生活的人,实际上恨得是什么,恨的就是这种发达的货币经济和这种理性主义。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要来分析三种在这样的货币经济和理性主义交互作用下培养出来的都市性格。我们来讲三种在他的这篇《大城市与精神生活》里面提到的三种。 第一种,因为都市人对金钱、对理性有一种绝对的精神上的把握,所以呢就培养出来一种独为大城市人所有的一种计算的智慧,西美尔称它为是一种算计性格。这就叫一种都市性格了,叫算计性格。大家都知道,在都市生活里面,人群是冗杂的,利害关系呢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都市人是被迫要去精打细算。比方说西美尔曾经说以手表为例,他说我们要是在国内生活的人, 哪怕就是这个手表如果把它调乱一个小时,那整个城市生活就会陷入一片混乱。所以手表实际上就是在20世纪初城市生活中普及的,它就说明了要守时、要精打细算的这样的一个重要性。那么这种都市的这种算计性格呢,西美尔用哲学的语言是这样来描述的,就是说把一切质的价值当成量的价值来看待,这就是算计性格。凡是问,值多少钱呢,这就是我们都市人的行为习惯,但这个行为习惯并不表现出的是一种我们说是一种精神习性。当然它的根源就来自于比方我们刚才提到的都市的理性主义和货币经济的影响。这个地方我们再次提到韦伯,其实韦伯也看到了在都市生活里面,有一个理性化,有一个情感控制的过程,西美尔和韦伯他们都看到了这一点,但是问题就是西美尔关注点和韦伯的不一样。西美尔在看到这个之后,他还要去关心这种理性化和情感控制过程最后如何形成一种属于都市的精神生活和都市性格。这是第一个这种算计的性格。 第二个呢就是稍微,把它都引下来了,在这里我讲一下它就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第二个都市性格叫做乐极生厌。这个词听起来比较复杂一点,但其实意思是比较好懂的,就是满足了太长的时间以后,生出来一种什么呢,生出了一种逆反的心理。西美尔自己说呢,他说这是大城市独有的,就是乐极生厌的一种态度。那么他自己指出了乐极生厌产生的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就是都市人成天要面对很多的这种刺激,神经刺激,结果最后刺激到后来呢,神经纤维做出反应,敏感做出反应,到头来刺激太多了,他就麻木了。所以他说这种神经刺激产生的结果,他不是说它没有反应,他说那种愚钝的从来就精神萎靡的人不习惯那种乐极生厌的。而是因为什么呢,由于神经长期做这种剧烈反应,到最后就麻木了,没反应了,这是乐极生厌的产生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呢,就是跟货币经济有关,就是他对事物差异性的冷漠。本来我们说我们面对的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面对的人呢,已经对这种差异性,不会对这种差异性不会再表现出他的一种情感反应。他不是人类感觉的迟钝觉察不到这种差异,而是认为你就算不一样,对我也无所谓,话来说这样的。所以呢,他们对事物的差异不一样呢,他们觉得是色调同样暗淡无光,不值得强调。他认为这就是货币经济带来的一种都市性格的一种主观反应,所以 这是乐极生厌这种都市性格产生原因。那么这样的一种都市性格其实就和乡村社会的一些,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对比。比方说我们在乡村环境里长大的小孩,他的心性的就会比较自然纯朴,他会对很多新鲜的东西都会直接做出反应。可是你看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当然很聪明而且视野比较广阔,那我们现在有了互联网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可是呢,他们的性格里面,好多大城市长大的孩子,都带着这种乐极生厌的这样一种视野,当然我们看这还是一种孩子气的视野。但是他们有,但是如果乡村长大的孩子可能是没有一种这样的东西,这是乐极生厌这样一个都市性格。它实际上呢,会产生一种对于人会表现出一种,表现出一种距离感,表现出一种疏离感,表现出一种冷感。那么这种东西呢,在下面的这个性格里面也有反应。 矜持,矜持的都市性格,或者心理状态。西美尔说它这是一种社会性的消极行为。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积极的一种性格,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如果你是从小城镇来的,你会发现小城镇的生活和大都市的生活是不一样。在小城镇的生活呢,人和人之间人际关系呢比较的紧密,也许这个街那个街的人互相都认识,大家都会彼此打招呼啊,甚至参与到对方的生活里面的一部分。可是如果你要在大城市生活,你要求他这样对人际关系做出积极的反应,那就是不可能的,除非一个人会分身术。所以呢,大城市的人际交往是转瞬即逝的,也许今天跟一个卓越的售货员跟他就是钱,甚至没有钱的短暂接触一下,明天也许我跟一个比方咖啡馆的服务员短暂的接触,所以大城市的人际互动呢,非常多、非常广泛,但是呢,是非常短暂的。在这样的一种生活条件下,都市人他的都市性格和心理状态就变成一种矜持,比较喜欢退回到自我的内心世界。所以都市人他们的生活里面经常就是这种矜持,会让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可能相邻多年,不认识,邻居是谁,不知道。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西美尔进一步说,他说,矜持它只是冷漠吗,不只是冷漠,他说我们往往还意识到它也代表反感,甚至还有憎恨和斗争的排斥,带着一种恨意。所以你看他在这个地方对这种心里反应的这种分析是非常非常细的,从这个矜持、冷漠到反感。总之呢,这样的一个品格呢,实际上是造成了大城市人和人之间这样的一个疏远。 那么由此我就展开了一些进一步的解读和联想。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城市有一个这样的特性,就是大城市呢,是这个人最为密集的地方,但是大家也能够感受到大城市是人和人之间最为疏远的地方。这是两个非常矛盾的东西,统一在大城市的生活方式里。我自己觉得现在我们能够最能体现这两种特性的这两个矛盾特性的地方是电梯。电梯里面三三两两的人或者一大群人拥挤在一起,我在我们学校上课的时候有一个时段也是人非常多,非得是前身贴后背的这么拥挤,所以你和别人、不认识的人、陌生人,你们的身体被迫无限接近。可是反衬出的是精神距离的无限的遥远,这是电梯作为一个都市生活的这种两性特征,它是一个人群最密集的,它也是人和人之间最疏远的一个地方,它是这样的一个象征。我是学文学的,喜欢这样来表现这样抽象的东西。或者是说城市的人,像艺术歌里唱的,像天上的星星,看起来很多很拥挤,实质上相隔无限遥远。那么都市人在这样的一个生活里面我们有无限多的这样的擦身而过,我们跟很多的陌生人都在擦身而过。这样的这种擦身而过这种都市经验,究竟会演义成一场像都市电视剧的美丽的邂逅的呢,还是会表现出像在电视剧里面带着矜持、带着反感这样的一种憎恨甚至一种斗争的姿态呢。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首诗,是波德莱尔是《恶之花?巴黎风光》这里面的一首诗,叫做《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他就是写的就是在街上碰见了一个女子,擦肩而过,可是呢,大家可以看一下,诗写得很有意思的。波德莱尔得《恶之花》里有不少惊世骇俗的诗作,所以被称为诗人。他说大街在我的周围震耳欲聋地喧嚷,绝对是一个都市的场景。走过一位穿重孝、显出严峻的哀愁、瘦长苗条的妇女。用一只美丽的手,摇摇地撩起她那饰着花边的裙裳;轻捷而高贵,露出宛如雕像的小腿。从她那像孕育着风暴的铅色天空一样的眼中,注意,他对这个女子的描写绝对是现代主义的。但是,你看我们诗人就中招了,我像狂妄者浑身颤动,畅饮销魂的欢乐和那迷人的优美。电光一闪„„随后是黑夜~这是一种文学的手法。因为这个美人对他一瞥,突然使他如获重生的、消逝的丽人,难道除了在来世,就不能再见到你,去了~远了~太迟了~也许永远不可能~因为,今后的我们,彼此都行踪不明,尽管你已经知道我曾经对你钟情~这首诗写得很好的,非常好的描写了一个其实他应该是在19世纪中期,发生在 1858年左右,那个时候的街头擦身而过的经验。然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还在为这样的一个街头的偶然的邂逅而感到销魂的快乐,如获重生。所以呢我们觉得在这个地方和在西美尔那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个地方,他还带着某种浪漫主义的激情在把这种邂逅、都市街头的邂逅演绎成一场美妙的相遇。可是在我们20世纪初的冷峻的哲人的眼中,这种擦身而过表现出的只是都市人冷漠的眼中的无限的距离感和冷感。那么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说,比较触及到了西美尔在他的都市研究当中的距离的这样的一个话题,当然距离呢,会有两个层面的一种解释。一方面,距离在他的都市研究里面,是保持个性、个体、都市个体的自由,精神生活的自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呢,它仍是无限的疏远,无限的寂寞。 3、大城市与现代性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正好就注意到,第三个,大城市和现代性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要追问的也就是他在《货币哲学》以来一直追问的一个东西就,现代的个体它们获得的这种个性和自由,在都市的这个环境里面,会是什么样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说都市人他说是不是有更多更深刻的个性和自由呢。西美尔的回答是这样的,他说在精神化的意义上呢,我们说他们是自由的,可以实现个性和独立性。但是在人群中呢,都市人呢,无时无刻不感到孤独寂寞。这也是他的一个就是西美尔很多的这种结论性的观点,都表现出这样的一个,我们待会会讲到,他表现出这种所谓折中主义,他两边都谈到了。那么这个结论呢,首先要从他的一个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西美尔被称为形式社会学的一个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形式社会学中就有一个重要的一个论点,就是人际规模不会越小,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会越紧密,但是呢,你也越受到限制。比方你在的城邦,比方封建专制主义下面的这样的一些这种人际交互的话,就会有这样的特点。如果人际交往的规模越大,像在都市里面,这个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束缚就会越小,这个人就会有更多的这样一个自由。那么在都市里面,我们刚才已经讲到了,就是这 样的,就是因为广泛的密集的这种人际互动,所以呢,人会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面感觉到非常非常的自由。所以呢,他也提出这样的一个说法,在精神生活的形成中,大城市具有唯一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一种伟大的历史产物,围绕着生活的各种对立的思潮都有同样的权利在这里汇集和发展。 也就是说他这里指出的是大城市它在这种现代性研究里面呢,一种重要的地方在于什么呢,就在于它兼容并包。所谓的兼容并包是指,一方面我们说城市文化,就大都市的文化呢,它呢朝着一个呢,因为货币经济的发展,朝着货币文化,朝着客观文化方面在推进,所以我们说现代生活或者现代人越来越感觉是没有什么太多的个性,没有什么太多的色彩的。比方说我们现在的公寓,全都千篇一律,学校的集体宿舍的方式全都千篇一律,孩子们穿的校服也都是千篇一律的。这些其实就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反应。但是同时呢,我们刚刚讲到的这种都市它给人带来的这样的一种巨大的一种社交自由呢,又使得在都市里面可以容纳的一种极端个性的人。所以都市也有它的这种文化,是朝着这种非常突出个性,朝着自我表现的方向在发展。所以大城市是兼容并包的,这两个都有,最终结果我们说大城市呢,它是无个性和个性极端化,同时可以登场的这样的一个舞台。这就是大城市它是一个融合的这样的成果的一个含义。 我们如果是就是和在小城镇的这种生活来相比较,就会知道。我们在小城市如果在大城市生活惯了的人回到一个小城镇或者农村,最不习惯的就是什么,最不习惯的就是它给人这种不管它是社会也好,还是由于它的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的关系比较紧密也好。它会给人很多的这种束缚和限制,让你感觉什么,让你感觉到很不舒服。只有在大城市呢,人们才能感觉到真是特别的自由,虽然人很多,但是我感觉到自由。这就是他说在大城市里面我们容易感觉到个体独立性,这种感觉呢,没有比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中更强烈的了。在这些地方,小城镇乡村的感觉不到,只有在大城市里面才感觉的到。身体的接近和空间的狭窄,精神距离显然是自由的,这样的一个保证。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实际上西美尔他的距离,不管他的都市研究,他的现代性研究,他的审美艺术研究里面都比较多的在完备这个词。所以我们中国话有说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为什么,闹市之中才好隐藏你的种种这种不端的行为,你的那种充满个性的思想。或者用上句话说你的家乡它是不好做一个先知的,因为人家都认识你是吧,你的邻居街坊都认识你,你要是有什么不端的言行的话,很容易会被人指责的。但是如果你在这个大城市里面,是非常好把你的一些有个性的东西,主观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但是呢,有这样的个体独立性,有这样的自由并不代表就能够保证这个自由,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现在都市人比较多显现的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略带苦涩的新的孤独形象,就是都市人他们都是比较孤独的。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都市人所追求的这种独立性。自由当中究竟它的实质是什么呢,其实实质我们刚才在讲乐极生厌的性格里面提到,它是一个事物差异性的冷漠、否定。那么在这个对事物差异性的冷漠否定里面,比较多的否定到的是内容和意义,而比较肯定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对形式差异的这种肯定。也就是说,现在的这种都市的个性自由比较多的表现的是一种对形式差异的肯定,也就是追求形式差异的自由。这个已经接到我们待会讲的时尚,就是说时尚其实也是一种肯定形式差异的一种都市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说,在大城市里面它的这种充满个人主义的生活比较多的是在这种生存的形式上面,主要就是在我,比方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一个形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呢都市对人的个人主义,最后走向形式个人主义和夸张的主体主义。比方西美尔他举到的在他当时,柏林的都市生活最后演化成了比方说有教育的阶层,把生活美化或者是阅读内心等等,就是把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发挥到了极致。 4、西美尔都市文化诊断的意义 那么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这个大城市的研究都市文化诊断的一个结语。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他屡屡把城市和金钱做一个类比,类比在西美尔的推论里面常用的一个手法。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觉得他的意义呢不是一个手法,而是他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实质性的结论。他说我们知道金钱是一个最没有特性的东西,却可以被个性不同的人使用。同样呢,在大城市呢,精 神生活里面最没个性的因素也在谋求最有个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金钱和城市可以类比的地方。另外一个,金钱我们知道,它既扩大了个人的自由,又根除了个人的自由,就详细的论述你们可以去看他的《货币哲学》。他说同样如此,大城市呢都市呢,也是既刺激又湮灭了人的个性的成长。至于为什么,刚才已经讲到了是吧,个性可以成长,但是其实又淹湮灭了人的个性成长,因为它只做了形式个人主义的。那么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西美尔对都市的两性有这样的一个哲学的描述。所谓都市的两性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都市社会有两个面目,它既是天堂又是地狱。那么这样的一个苦、甜杂成的这样的一个两性的都市品位呢,其实在我们20世纪 21年代,我们知道城市化过程已经愈演愈烈。在当下,其实我们的体会,更加深刻。我举一个例子就是,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面的一个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所以都市的这种两副面目,既是天堂又是地狱。其实在西美尔那里,其实已经用一种哲学的语言已经表达出来过。曼哈顿一会是阳光下的一会是雪后的,所以都市也是如此,一会像天堂一会像地狱。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都市我们该怎么去看待呢,西美尔呢,他是这样说的。他说,就像我们不能去谴责或者是原谅金钱,我们谴责它是因为诱人犯罪啊,我们不能去谴责和原谅这个金钱。同样的呢,我们不能够谴责和原谅这个大都市那种精神生活的影响。我们只能理解,这是 他的态度,所以我说这也许是一个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能够提出的一个最终的一个理解。那么他的这种态度立场,就是他对大都市对金钱的这样一种诊断立场,总是被一些批评家讥讽为折中主义呀,讥讽为相对主义,讥讽为景观主义。或者是像他以前有一个学生说的更刻薄,他说西美尔总是以卖弄风情的姿态去展示,因为他写过文章叫卖弄风情的。他说西美尔以卖弄风情的姿态去展示非决断性的乐趣。所谓非决断性就是不能断,就像他在这里的说法。是折中主义吗,我自己的理解是西美尔的立场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是因为他说他洞穿了现代性,被迫去重要的推手就是金钱,和最重要的一个聚居地或者集散地,就是都市的本质,之后的几年之内。我可以举一个对比就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面对婚姻的一种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婚姻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其实这个说法呢,我们都觉得很绝妙的,就是因为他实际上把婚姻那种既诱惑人,诱惑人想进去,其实进去以后又很折磨人,逼迫的人要出去。其实婚姻的这种矛盾现象,就是说被他这样的一句话一下子就全部就一网打尽了。你说他这是折中主义呢,还是解人之语。这个留待大家一起去思考。 注意一下时间,我们要快一点,这个内容我们大概就不讲了。总之就是说西美尔的都市研究呢,主要是从这个城市经验来着手的,围绕货币经济的影响,去分析在这种独特的生活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之下,这种文化的如何演变,都市人的精神生活如何演变的。还对后来的人有一些影响,特别是现在的都市研究完全以一种,不是西美尔的这种论述了,现在用了很多的计量的手段去研究都市。但是对西美尔来说他研究都市其实关注的是在这个都市背后的人,如果有一种都市的哲学,在西美尔那里永远是关注在背后的这个在都市里面生活的这个人。所以他在说大城市的精神生活就像荡漾开去的水波,那意思就是说只要人在都市,你无不受其影响。 四、文本分析二《时尚的哲学》1905 好,我们下面来进行我们的第二个题目,我尽量的讲的简洁一点。有没有可能有一种关于 时尚的哲学呢,我估计在此讲之前呢,我估计诸位同学和老师也许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还有人做时尚的哲学。但是西美尔这样的一个比较另类的哲学家,刚才已经说过了哈,在他这儿这就成为了一个他的一个研究的题目。当然时尚这个问题进入哲学,进入学术研究呢,其实始自于19世纪中期或者是末期,在他之前恐怕有人论述了这个问题了。但是西美尔有他自己的一个研究,时尚呢他觉得从原始社会来开始,就有时尚,时尚不是现在才有的。只不过时尚发生它的非常独特的文化作用呢,是在现代生活里面才有的,其实尤其是和都市生活相关。那么时尚的这个哲学呢,其实这个德文的这个呢,是1955年出现的,但在此之前呢,他已经写过一个时尚的心理学。而且他这篇文章是先是英文发表的,后来才修改以后到发表,后来就是收录他这本书里面,这部书是他非常有名的小品文集,很畅销,叫《哲学文化》。 1、时尚的哲学和精神品质 我呢,大概讲一下他在这里面比方时尚的形式和精神品质,以及他的时尚的哲学他关注什 么东西,时尚的社会心理学它关注什么东西,以及他对现代时尚的这个文化的内涵的一些探讨。时尚作为一种社会形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呢,西美尔首先就说它具有一种二重性,就是一种社会化和个体化。怎么讲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时尚呢一方面他认为表现出的是一种模仿的心理态势,模仿,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流行什么时尚的话,我们都愿意去跟上,这是一种模仿的心理态势,满足了社会依赖的需要。大家都可能做同样的,我们今年流行的是什么风啊,都作为同样的关系。但是呢,另一方面呢,它也满足了这种差异的需要,所以呢,时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把这种社会平等化的倾向,个性差异之间达成的妥协。也就是我们说作为一种社会形式,或者是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同时满足了社会化、个体化或者我们换些词,同化和差异化。它同时满足了这两种东西,这是时尚所具有的一种二重性的这种性质。 另外呢我们说,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的话,时尚它是一种感觉类型,只不过呢,它是一种既社会化又个体化的感觉类型。所谓的个体化的感觉类型呢就是说我们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一种时尚要表达的是一种个体感觉。就是我这么弄一下自己感觉很时尚,这表达的是一种个体感觉,然后出现的是一种个人时尚。同时呢这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的感觉。是说我们说今年社会正流行这个,现在的词叫做很潮是吧,很潮,所以这是一种社会感觉,产生的是一种社会时尚。其实呢时尚作为一个比较普遍的一个文化现象呢,是这两种东西一直在交互的进行。时尚就是在这个交互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的。 时尚呢,我们知道它总是在变。时尚总是在变化的,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但是呢,作为这样的一个事实存在本身呢,它是不变的。所以改变本身不会改变,尽管时尚都在变。或者是我们看电视里面,有这个法国的这个时尚大师香奈儿说的,她说时尚转瞬即逝,但风格永存。其实说的和这个西美尔说的差不多的,变的是时尚,但不变的呢是时尚变化本身。这个观点我觉得一点都不复杂,我们读过《周易》的人都很知道,这个观点一点都不复杂。 那么不管是哪一种时尚,它都要表达一种时髦感。它其实时尚呢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感觉类型的,它表达的是一种感性主张,表达一种时髦感。到底什么是时髦感,或者换一种问法我们 说在时髦中有一种什么样的一种精神,西美尔说这就是现代的。他因为他认为在时尚的感性主张里面,这个一个是短暂的,一个是永恒;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那么在这里面,有两种矛盾的东西,都得到了一种调和,一种融合。所以呢,现代或者叫现代感是时尚的一个最重要的感性主体,就是说时髦感。这是你对它的一个入门,其实说的我刚才说的一个意思。就是时尚在它最高潮的时候,带给我们非常强烈的现代感。前面还有些哲学的论述,就不多说了。也就是说强烈的现代感,就是时髦感,它当然就是承认当下即刻的感觉,因而呢,它非常短暂吧,它转瞬即逝的,我觉得当下即刻感呢,不可能持久的,否则就不是当下即刻了。那么时尚呢其实就是去追逐,追逐这种当下即刻的这样的一种感性的一种存在,所以时尚的反面呢,是什么呢,就是过时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过时的东西里面,已经不存在这种现代感或者现实感,这样的一个感觉特质。 但是呢,西美尔就从一个另外的一个角度很巧妙的论证,他说,我们说时尚是转瞬即逝的,是非常短暂的,但是至一定都不会降低它的地位,反而会增加它的吸引力。你要不去赶这个时髦,这个时髦就要过去了。我们觉得我们还想去感一下这个时髦。所以在这个地方,时尚变成了一个价值概念,那么它的价值概念里面追求的是什么呢,就是短暂的现实之美。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感性的社会文化的现象会影响到我们呢,我们为什么会去选择这样的一种东西呢。西美尔在这个地方就论述到了就是说时尚之所以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包括给我们这些比方大学里面的老师有时候也不能不受到这种影响,就是因为你们。因为他说,过去呢是比较永久的、不可怀疑的一些信念,是占据主导地位。可是现代生活里面呢,那些短暂的变化的因素赢得了更多的空间。所以在这个地方呢,时尚呢,我们说它已经完全不只是一个着装的问题,不是一个只是追求潮流的问题。至少西美尔不是这么看低时尚这个话题的。所以他说时尚已经超越了它原先只局限于穿着外观的这样的一个俚语,它以变化多样的形式不断增强对品味对理论信念,乃至于对生活当中道德提出的影响。所以我就说时尚的这样一种感性主张越来越升格变成了某一个现代的文化生活的这样一个主张。 那么对他的一个这样一个时尚的感性主张,西美尔自己是如何评价的呢,这个呢要涉及到他的一个现代性文化的理论,比较复杂的我就说简洁一点。他认为现代生活有一个非常大的文化冲突,在于客观文化。就是我们从古至今的这些文化产品,已经积累到一个非常大的量了,而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主观文化承载者,我们每个人在这种巨大的文化面前我们感到难以把它完全的吸收,更别说征服了。所以他认为现代生活的一个巨大的冲突矛盾就是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的这样的一个冲突。那么他在论述时尚的时候,他也引入了这个话题,他说时尚呢就是撕裂了主体和客体的这样的一个关系,撕裂了这个生硬的这个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为什么呢,他说时尚呢,它是一种文化形式,或者生命形式等等,不管说是怎么样,因为它是只是要的是这种以形式意义上的时髦感,它对内容它对意义是不关心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觉得就把时尚的两个特性就是抽离出来。第一,它只沉迷于对形式,对内容和意义的这样的一个感性体味,这是时尚它的一个审美性的东西。第二,我们刚才说了时尚呢,它自己品味那种现代感,就是那种飞逝而过的特别是反常极端的形式之美,就是它的现代性的个性。所以时尚因此成为一个现代审美的感性文化。它是现代的所谓的感性文化,它就和其他的一些东西,怎么说呢,它们之间是对立的、矛盾的。你看经典的东西就很少成为时尚,就是因为经典构成要素是要比较和谐、比较稳定,不会带来不安,不会带来失衡。因而西美尔说所有的时尚呢都有点不自在,它不可能是一种经典的,经典的可以穿越时间。 2、时尚中的自由与束缚——时尚的哲学 那么西美尔的时尚的哲学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呢,其实跟他在都市研究当中讨论的问题有一些相似,就是我们如何在时尚这种文化当中,或者这种感觉类型当中,保持我们的自由。那么,在这个地方呢,他以这个我们说在货币哲学里面所练就的一种功夫,谈论了时尚其实呢是以一种牺牲外在领域的方式,给我们以保存内心自由的这样的一种可能。还有很多的论述,他 说,人类有很多生活形式都是这样的,牺牲外在保存内在的这种自由。那么其实时尚也是这样的,它跟法律一样。它只影响生命的外在领域,而且呢,在这种在这个我们故意对这个时尚的这种顺从当中,我们就可以退回到我们的内心风格里面去,去获得我们最大的那种自由。他说这在民主制时代,是最容易被理解的。就是说通过一种这个束缚,就有点欲擒故纵的味道,就是通过一种束缚来获得自由,通过一种被操纵来获得你的操纵。他说比方说,铁血宰相俾斯麦说也会说,我是一个群体的领导人,我必须要服从这个群体,实际上呢,是他在领导着这个群体。所以这就是一种以这种被操纵或者说以一种服从获得的这样的一种操纵。这个和我们在时尚当中,通过这种服从这个社会的束缚而获得一种表达个人冲动的这样的一种自由,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两者之间是颇为类似的。这个讲起来稍微有一点点费劲,但是我想没有什么太不好理解的地方。 然后他说我们一般是服从时尚,特别是有一些就是特别特立独行的人,故意去服从时尚,实际上就是保存内心自由。然后他讲有些人故意不摩登,就是故意不时髦,这种人其实他说其实同样是服从了时尚的这样一种力量。因为他说时尚的反面是过时,而非不时髦。所以故意不时髦的人,他只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在服从于时尚的力量。打比方说,有些人故意打扮的土里土气,这就是故意不时髦。那么这种故意不时髦实际上就是什么呢,其实也是在服从着这种时尚的这个潮流。大家也都知道,比方在服装世界里面,复古潮、怀旧潮都会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如果你穿一个比方说两年三年以前的流行过的那就叫过时。这两个是不太一样的,有区别的。尽管大家都说什么时尚十年重来一回。但是不管怎么说,时尚呢我们刚才说它是一个客观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客观文化产品,所以呢,它最终是比较多的脱离了主体的主观愿望在独立的发展。它最终会成为一种主宰人的力量,来主宰这个个体。所以西美尔说时尚的扩展,就它的广度和速度来说,不是一场独立的运动,它不受个人的约束在走自己的路,所以最终它是一种主宰个体的人力量。但是呢,西美尔的这个时尚的哲学,他还是比较多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来考察的,时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前面他们说的是自由和 束缚,这个地方呢,他又谈到说时尚呢,它代表着一种外在性代表着一种意念的外在性。实际上要衬托的是一个主体的人,他一种稳定的内在的感觉。他的意思似乎就是说不管穿新衣旧衣,你不管穿什么样的服装,你还是你。恰恰是这种外在的多变、易变衬托出了你这个主体的一种自我稳定的不变。他说其实和这种相似我们的灵魂生活也始终在进行着同样的这样一种同一化合分化的一种过程,这个就和他的一个形而上学有关系了。所以他在这个时尚和自我的对照当中,他把它和灵魂活动的对立统一,联系起来看。这个呢如果你要熟悉他的哲学论述呢,你就比较好理解一点。因为西美尔一般被贴着这个新康德主义哲学的标签的一个人物,我们哲学史上应该就叫他唯心主义哲学,和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3、特殊群体的时尚需求——时尚的社会心理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对一些特殊群体的时尚需求有过一些比较好玩的一些研究,这就是一个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首先这个地方呢,这个我们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为什么相比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去支持时尚、喜欢时尚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他的解释是这样的。他说,因为呢,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女性都处于一个什么弱势的地位是吧,她们容易受制于各种东西,惯例啊、普遍的生活方式啊等等,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呢,女性也非常强烈的渴望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想表现的这个卓尔不群的。他说时尚恰好给她们提供了这两者都可以兼顾的这样一种机会,所以可以说时尚是女性要表现自我的追求个性自由的一个社会阀门。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大概在14、15世纪当时,德国女性呢,当时就没有什么太多的这种个性自由啊,没有什么太多的这种社会表现空间。因而在当时德国女性的时尚表现出了非常的夸张的一面。而他说同时期呢,意大利的女性有比较多的这种比方说文化啊、政治上的参政自由啊等等,因为在同时期,她们在时装方面就没有什么时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意大利同时期的这个14、15世纪的女性已经在别的渠道可以去表现她们的个性,表现她们的主张,因而得到了 满足,就不必在时尚中再表现出来了。这是他举得一个例子。 另外还有一些群体呢,西美尔通过观察说,他说对有一些非常微不足道的、没有能力的人而言,时尚是一种补偿,因为她能够借助这个时尚去获得别人的注意。所以他就由此来解释,为什么妓女时常会成为新时尚的先驱。我们讲到这里大家都会发现这个人真是有点怪是不是,他还有诸多的类似这样的言辞,因为妓女是他考察过的社会现象,他也有专门关于卖淫活动的这样的社会学研究。他就用这个补偿理论来解释说,因为妓女她们是就是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的,而且她们的生活方式呢也只属于注定要被消灭的。所以这种社会地位这种生活方式呢,使得她们对那些合法的、持久的这些制度都有一种,或者是公开的或者是稍微就是隐蔽一点的那样的一种仇恨。时尚呢,就能够对她们的这种仇恨提供一种补偿,另外呢,她们的时尚可是非常求新的、求变的,这里面他说也有一种破坏形式的追求。这是他对这个群体妓女这个群体的这个考察。 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爱赶时髦,这是西美尔问的。他说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他说,对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使自己变得有点突出不凡、引人注意的个体而言,时尚是真正的运动场。比方说如果现在正在流行尖头皮鞋,他说这个赶时髦的人就会穿的比任何人的鞋都更尖的;比如现在流行一个什么尖领的衣服,他的领就可以竖到耳朵那里;用我们现在一些时髦现象的说,如果流行喝红酒的话,他就会说他从来不喝白酒和啤酒;如果要流行单眼皮的话,甚至有些赶时髦的女性会去把自己的双眼皮恨不得拉成单眼皮。这就是赶时髦的人。赶时髦的人,西美尔认为他们只是在外观上去获得了某种特殊性,其实这种东西不影响内在的东西。他们只是因为他个性不能够在品质上独一无二,卓尔不群,因而需要在形式上来得到这样的一种增强。那么什么社会阶层最爱赶时髦呢,就是在他的这个时尚研究里面,被社会学比较看重的,他认为呢社会的最高层是比较保守的,而最底层呢一般只能去模仿而已。所以最富于变化、最不安、最骚动不安的阶层呢就是中产阶级,只有他们是时尚的引领和创作者。他还会举一些例子来论证在某些社会不存在中产阶级,他们的时尚比较少。这是他在这个我们说时尚的社会心理学层 面做的一些说法。 4、时尚的文化内涵 下面的两点我比较快的掠过吧。就是现代时尚的文化内涵,大概说的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在时尚的这个研究领域里,西美尔认为,在我们这个现代的社会,由于我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我们是容易激动的年代。所以我们的时尚变化也很快,时尚总是可能说的直观一点就是朝生夕灭,变化非常快。在这样的一种不断更替的这样一种变化的节奏里面,我们的这个现代文化正在朝着这样的一种追逐时髦感的时尚文化在转向。但是他对此不是带着什么新奇的事情来看的。这样的一种时尚文化呢,是一种我们刚才说了,是一种审美的、现代的,什么意思我们刚才已经讲了。而且呢他认为崇尚的这种审美的时尚文化呢,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大众的审美主义的主张。为什么呢,他说时尚其实代表了是一种大众行为,而高雅人士时尚不属于他们。他们也许会假装带着时尚的面具,所谓高雅人士大概就是可能精英之类吧。他说他们会带着时尚的面具,去隐藏他们内心生活的那种独特性,那些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的地方。而时尚呢对于大众而言,却是一种根除他们的羞耻心的一种跟风的这样一个行为。最后呢他说,时尚就像金钱一样,很诱人,而且千变万化。它呢在我们存在的外部领域,就是我们外在的形式的这样一个层面,容纳了千差万别的个性。但是就是仅此而已,因为时尚本身呢,其实它是一种虚幻的本性,因为它导致的虚幻本性。这差不多是他对时尚的一个最终的说法吧。还有一种说法,说时尚实际上就是金钱文化的一个产物,差不多跟他是同样的意思。 5、对西美尔时尚哲学的评价 那么对西美尔《时尚哲学》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评价呢。我就说大家如果去读他的《大城市与精神生活》、《时尚的哲学》这两篇文章会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这样一个体会。就是说,如果 你熟悉他的《货币哲学》的话,你就会发现他用《货币哲学》里面已经练就的那样的一种功夫在解读都市、解读时尚。也就是说,他会把他的两面性都呈现出来,我们刚才说了他描绘了都市的两副面目,其实在他的《时尚的哲学》里面,他也描写了这种时尚的二重性。那么这个二重性可能是多层面的,比方说社会学意义上的,它有这种模仿和创新的结合,有这种社会化和个体化的结合;那么在哲学的层面呢,它有自由和束缚的这样一个结合;那么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呢,它有这种灵魂的外在的一些易变和内在的一种稳定谐和的这样的一种结合。这也就是一般说的西美尔折中主义了、相对主义了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如果你有兴趣要去读这两篇文章的时候,你首先要注意到他是这样的一种论述的方式。那么后来的搞时尚研究的人,比较多的说他的这个时尚的这个分析呢,起到一些社会分层、阶级分化的学说。比如我们刚说的那种上层、中层、下层,上层怎么样,中层,比较多的吧,对于这一类。但是我自己对他的这样一个归类是不是太满意的,因为西美尔当然也提到了说时尚确实实现了一种社会阶层的分化,但是这不是他的时尚分析的一个主旨吧。因为我觉得他比较一语灌之的是他的时尚的心理学或者是时尚的哲学,那么他对时尚的精神特质的勘定,就是飞逝而过的这种现实感性就在说明时尚在他那里,主要是一种审美的文化现象,主要是一种现代文化现象。他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 五、结语:暧昧的遗产 最后来说一下就是对西美尔怎么去看呢,这就是刚才何老师说的我这本书里面。因为其实他的西美尔流传到现在的东西被人们认为是这个术语,这实际上是西美尔研究史上固定的一个术语,叫做暧昧的遗产。就是说他的东西,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困惑,后世对他的解释呢,几乎是集宠辱于一身,就是因为他的思想就是特别暧昧。他的很多弟子最后都反叛出师,就是多数都批判他。而他也很难有什么思想的继承者,这是因为后来的阐释者可以是立场各异的。如果你们去看我这本书的话,第一章里面,西美尔的阐释史里面,你看有左派的、还有后现代的, 这是众声喧哗。而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说他的这份遗产里面来回顾一些东西,因为人们一般还是可以认可西美尔犀利的这种思辨的这种结果。所以他的思想其实太矛盾了,又被很多人解释,我都非常担心其实一般的人,刚接触他的东西的时候,实在是会觉得怎么不同的人说西美尔说的如此不同。所以我觉得面对他我觉得有这样的一个窘境,这也是我自己研究西美尔的时候经常感受到的一种矛盾和纠结。你难以拒绝和他一起思考,因为他的思考非常又有趣而且有穿透力,但是你确实也难以完全的站在他的一边成为他的一个忠实的这个衣钵的传承者。这就是西美尔可能他的困难所在,也许也是他的魅力所在吧。我在这本书里面大概写了这样的一些东西,第一章,其实就是我刚才说的西美尔的一个阐释史,第二章主要是讲他的货币论,就是他的《货币哲学》,第三章女同学们也许会感兴趣,因为就我目前所见,国内根本就没有人研究过他的女性主义思想。西美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者,你能想象到吗。只是他的女性主义和我们现代的女性主义的诉求有非常大的偏差,比方说他坚持的性别差异论,我们现在都要求性别平等,男性女性都一样,他说不是,他认为男性和女性有形而上学的差异。而且对于男性主宰的历史,他认为女性是这个绝对意义上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他者。这个挺有意思的一些观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第四章呢,可能我们学美学的同学也许会感兴趣,主要是坚持他的一些审美意识思想。第五章是谈他的宗教和宗教现代性的一些东西,其实这些是我写博士论文最早陈述的一些东西,他对宗教有非常有见地的一些观点。大概就是这些吧。 谢谢大家~ 讨论 何宽钊老师:非常感谢陈教授的精彩演讲,有什么问题, 何艳珊同学:陈老师您好~您中间说的,关于艺术、绘画、文学方面他写到过一些专著,您能否除了那个《论艺术哲学》,还有没有别的, 陈戎女教授:好的。比方他有一些写这个艺术,怎么说吧他曾经专门一篇《艺术家立传》,有人称之叫《形而上学的传记》。比方说他有专门论述这个伦勃朗的、然后有罗丹的论文、还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方面的,大概我目前想到的是这些。在我的那个书上面可能应该在这一章里面比较详细的列出来就是他论述艺术和审美的方面的一些论著,几乎贯穿了他,你想从他第一篇博士论文搞音乐嘛,到最后他就是死后出版的《论艺术哲学》,也就是从始至终贯穿他的一生。他自己是一个对艺术非常有感觉的一个人,他自己的学生回忆当时西美尔他和他的夫人在他们家里每周都有这种私人的聚会。然后就会有一些人去,然后他觉得曾经写到他们的家的一些布置啊等等,都能看出他是特别有艺术品问的人。对,还有一个就是他曾经给当时的,当时柏林有一个叫做青春艺术风格派的杂志叫《青年杂志》。他给他们有非常多的文章,甚至他还有写过诗,在这个杂志上发表。所以你哪怕就是读他的《货币哲学》也都可以看到他对艺术的一些论述。因为他这人不是一种那种体系化的建构哲学的这样的一个人,《货币哲学》已经算是他的一个非常就是在他而言,就是相当体系化了。所以它就有一些艺术方面的一些论述是散见于各处的。 马峥同学:教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两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就是您刚才在谈到时尚问题的时候您说就是精英就是优雅的人士,他是以时尚为外表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然后中产阶级也是时尚,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您刚才也提到这个问题。我想到那他们这两者之间独立的个性显然是不同的,那么时尚是同样一种形式,他们是怎样通过同样一种形式来保持自己不同的一种个性,说怎么样体现在两个群体个性方式。这是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就是,希望您可以先原谅我的一个唐突啊,就是您刚谈到的时尚问题的时候,您举的那个香奈儿女士的那句话的 例子,说她和西美尔的说时尚永远在变,但是时尚本身不变。然后香奈儿女士是说,原话好像是说浮华易逝,风格永存,好像是这样一句话。您说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不知道您是否对香奈儿女士有过研究。 陈戎女教授:对她毫无研究,我要先承认这一点。 马峥同学:不好意思,因为她说这个浮华易逝,风格永存。那么她这个意思是指就是说周围这个时尚,就是这个微观的细节是永远在变的,但是她这个风格,实际上她指的是自己的卓越的一个品味,而且她指的是香奈儿这个品牌,她自己所创的,她自己的这个事业,她引领的这个潮流,她自己是风格永存的。请原谅我的冒昧。 陈戎女教授:这都是探讨的,我先回答你后面的这一个质疑吧。对她我毫无研究,我只是从她这句话里,我也没去找她的这个前后的这个语境,我只是看到它们其实在说一个相同的东西。但你说的有可能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本来他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香奈儿她更多是一个品牌的代言人。你刚才说恰好说明了一个品牌代言人,如果说是一个商业人士的话,她在坚持着自己的这样一个品牌的风格,那当然是和西美尔站在一个,她是站在哲学的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现象的。当然这个是不一样的。风格呢,在西美尔那里也有过论述,但是跟我们这个地方不是说直接相关的,我就先略去不谈。所以我举香奈儿的那个东西呢,只是来说可能他们这个是比较相似的是在这个层面,我不站在她那个商业品牌的层面,我是站在西美尔的这个哲学的层面谈这个问题。但是也许可能像你说的,跟香奈儿说的是不一样的,因为她毕竟是一个品牌的代言人。然后再回到你刚才谈的就是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呢,后者呢,有所误解。前面的那个是,就是说这也是西美尔说的,他说,所谓的优雅人士他是不必借助时尚这种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个性的。那么他顺应时尚的潮流只是把它当成一个面具。那么我讲中产阶级的时候,也许我讲得不够清楚,中产阶级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这种优雅人士或者说是精英人士,他们是 完全的大众审美主义的追随者。也就是说他们两者恰恰是相反的,所以我可能刚才讲的不够清楚,让你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误解。也就是在这,是两种人,一种是我们说过的优雅精英人士,他们是用时尚作为面具来掩盖他们的一些内心的一些不同的地方,一些拙劣的地方,一些如果表现出来会引起别人的一些反感的地方。而大众审美主义下面的这些芸芸众生,其实包括中产阶级,我之所以抽出中产阶级讲,就是他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西美尔的论述里面,有这样的一些照顾,所以把他抽出来。你可以大可不必,你可以把它就当成是一般的这些芸芸众生、大众们,他们服从这个时尚的潮流,是服从了时尚的这么一个逻辑,这和前面我们说的那群人恰恰是相反的。我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何宽钊老师:好,还有谁, 李晓冬老师:我问那个陈老师几个问题。那个刚才您讲的西美尔,我觉得他好像是在那个法兰克福学派之前的吧,那么其实我注意到现在社会学家大家可能提的是阿多诺啊,还有韦伯。好像在西美尔的这种,他对都市、对现代、对现代性的没有新的变化,他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一种态度。那么我在阿多诺的里面,看到了一种他用一种哲学式的话语,对现代的这种,对现代性的,本身带着一种非常仇恨的态度,有一种攻击性的态度。他反而实际上在这个来说,在西美尔是后面。西美尔之后有两个人,一个是他一个是本雅明,本雅明的因为他是一种比较,他还是一种启发的态度,并不是反对,所以他是不是跟阿多诺在西美尔后的完全不同的一种态度。 陈戎女教授:是个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啊,我看我尝试一下能不能回答。首先说本雅明吧,因为本雅明可以算是西美尔和阿多诺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其实当时在西美尔的门下受教的除了本雅明还有卢卡奇,这些人都是后来的这种我们说他是这种左派吧,文化左派和法兰克福是有精神联系的。但是像本雅明,他虽然从西美尔那里学习了很多东西,但后来他怎么不怎么提,也 没太多抨击西美尔。卢卡奇就不一样了,卢卡奇的早期比较欣赏西美尔,还说他是什么哲学的莫奈啊,这样的一些说法,比较把他当成是一个,审美的印象主义式的哲学家。但是等他自己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呢,后来他对西美尔是大加批判吧,也就是说不太认可了。然后再回到阿多诺,甚至哈贝马斯。阿多诺对西美尔是带着怀疑的眼光的,也不是太认可他的。那么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呢,也是我今天这个演讲题目为什么取文化的诊断呢,是因为哈贝马斯自己谈论西美尔的时候,称他为一个时代的诊断者。也就是说,在他们那儿,他们都觉得在左派或者是法兰克福这些学者们来看呢,西美尔是对他那个时代的很多的文化现象,确实是有所诊断的。但是你说的对的地方是说,西美尔他对现代性,他其实是一种比较矛盾的这样一个心理。他在就他自己的具体的论述呢,他是指出了他的比方说我们说正反两面,他说都是把它指出来了。只不过你觉得他的这个现代性的这个,说他的理论也好,说他的论点也好,这里面并没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仇恨,完全没有。甚至可能西美尔本身从他这些现代性的描述里面,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有一点点欣赏之意,这是左派把他确立为一个审美主义的这种原因之一。那么回过头来说这个,就是左派们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些人,他们之所以仇恨现代文化,比较多的。据我浅见,是因为把他当成了就是资本主义文化,他们把他当成了资本主义文化,所以在左派的文化批判体系里面,这是一个要去批判的对象。只不过这个东西在西美尔那里是不存在的,他没有任何批判的这样一个取向。在他看来,就像我们今天分析都市一样,分析金钱一样,他说我们不能去谴责我们也不能去原谅,那意思我们既不能纵容它也不能批判它。有的评论者认为说,西美尔的都市研究恰恰是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描绘了都市这个人类聚居地的现代样式和它的这种诱人之处。也就是说确实西美尔他没有把一种批判的这样一种任务加诸于他的文化分析里面,这也是左派对他非常不满的一个原因。所以他们把他归结为什么呢,归结为一个审美主义。你可以去看一下从最早的比方说卢卡奇到最新的一个大概零几年出的一个肯定是左派吧,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把他归结成一个审美主义的,也就是说,认为他这里面事事无所注新的这样的一个哲人。 李晓冬老师:其实我注意到他的思想里面有大量的原谅。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都市化还要从80年代以后开始,所以他为什么会在中国引起,我觉得就是有这个原因。就是中国现在进入在这个过程,在某种意义上,19世纪末或19世纪后半期柏林或者是巴黎有它的一种相似之处。 陈戎女教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是一些相同的问题。 李晓冬老师:那么它带来的同样是一种,刚才您讲的那个都市化的一个。我觉得他特别有某方面适合现在中国的城市化,里面很乱七八糟的一种。欧洲不是这样的。它们已经走个了这个时代。 陈戎女教授:问题是西美尔他并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现实的解决。他只能提供一个哲学上面的一个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都市研究现在叫做文化都市主义,所谓文化都市主义就是他比较多的是从一种都市经验出发,从这种都市经验开始着手分析,得出结论,称为文化都市这个。而其他的一些分析像目前的都市研究里面比较常见的有第一我说的那种比方说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然后采用了很多的这种计量手段对这个,比方都市化过程当中的一些什么政治影响、经济影响等等做研究。还有一种呢是一种历史学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就是怎么样能去恢复一个历史记忆中的城市,这是一种研究方式。还有就是韦伯也有,韦伯的研究呢就比较像他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他是类型研究,他比较东方城市类型和欧洲城市类型。他的这种都是宏大体系的研究,西美尔恰恰不是这样的一种研究,所以我觉得西美尔对于我们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出现的问题断然不可能提供某种什么现实的解决。他也没有解决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这也不是他的关切。他的都市研究其实,说白了还是一个他对一个都市文化人对他生存的这种环境、滋生的一种都市生存方式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理解。因为他自己也过这样的一种生活。所以我觉得他说这个,所以我拿钱钟书先生那个呢,也想对他那样做一个类比,就是说这是一个身处其间的人的一个解人之语。他并 不试图要对这个东西提出一个解决,你能有解决吗,不可能。就像你对这个婚姻没有解决,我们对都市或者像他说对金钱我们也不可能有解决。我们不可能再回去,不可能再回到那个不使用货币的时期,我们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那种纯粹的乡村社会,那只是一个暂时的躲避。所以对于一个哲学家,西美尔这样的哲学家来说,他只能提供一个哲学上的理解,而这个我觉得这是他的本分,他终其一生,其实就是一个哲人,一个做精神冒险的哲人。这是他和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最大的不同,我自己觉得我在书里面提出他的这种理论的这种立场,实际上构成了和西方的两大派别,一个是文化保守主义,像丹尼贝尔为代表的,还有一个就是左派。他构成的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可以算一个三足鼎立吧。不过我这种说法没得到很多人的认回应。 李晓冬老师:因为我有时候看中国这个社会学研究,包括这个什么审美研究,就是特别偏爱法兰克福学派。 陈戎女教授:因为我们骨子里都带着左派的那种激情。 李晓冬老师:所以我觉得西美尔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 陈戎女教授:西美尔绝对是文化贵族,但他没有这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这样一种道德义愤。他没有这个。 李晓冬老师:他从某方面可以揪这个偏。就是过分的。 陈戎女教授:不是的,我觉得他是一个纯粹的哲人。你知道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他最心仪的是谁吗,他最心仪的是叔本华。所以他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哲学家。 李晓冬老师:那是称他为新康德主义吗, 陈戎女教授:不是,主要我觉得是他受的那个训练。他绝对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在心理上是接续到叔本华,在往前追溯到斯宾诺莎,而且往后他影响了海德格尔了这些人。可能这些都有点太哲学了,其实我比较喜欢来跟大家讲文学,而且我觉得讲起来会比较过瘾。 何宽钊老师:那个,今天陈老师她没有讲太多的美学方面,就是审美方面的东西。在她的书里头专门有一章,是谈审美问题的。而且我昨天晚上我还在看,然后我觉得特别她对整个西方这个超感性与感性之间这个关系和历史演变,觉得还是非常有启发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呢,可以回去再仔细看一下。然后我提一个问题,还有没有人提,有人提我就不提,没有人提我就提最后一个问题。因为我知道您现在这个做一段时间西美尔研究之后,现在基本转向了古希腊古罗马。它与现代性有很大的跨度而且它们面对的对象完全不一样,那么在面对两个完全不同的对象的时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对接的东西。 陈戎女教授: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我可以这么来说吧,第一,为什么是古代,第二为什么是讲古希腊,古罗马我现在还没有涉及。为什么是古代呢,我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偏见,就是我觉得就目前而言,要想把现代的东西搞透,必须要回到古代。其实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不了解古代的时候,我们其实也不太可能了解现代。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西美尔,西美尔呢,我发现在研究他的时候我就感觉到,矛盾与纠结的一个地方就是,他身上有很多矛盾的面向,其中有一个非常矛盾的面向就是一种古典和现代的一种奇妙的结合。你会觉得西美尔既古典又现代,所谓既古典呢,比方说他和所谓的后现代性比,他太古典了。因为他真理上的这种哲学、心性、形而上学的追问的那种兴趣啊等等,都会使他非常非常的古典,比较接近古代的哲人,好像苏格拉底啊、柏拉图啊那样的。但是他也非常现代,他对现代生活的很多碎片非常着迷, 只不过他愿意接过斯宾诺莎那个镜片,要在一个永恒的相下来看这些碎片,去倾听他们的这种形而上学的泛音。所以就他来讲我就会发现,很奇妙的这样的一个结合。所以他不是一个单项的人,单一面向的哲学家,这是他的一个诱惑人的所在。还有一个呢就是我自己在进行古代的研究的时候,我才会发现我们现代人对古代有多大的偏见。大家都知道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什么,就是我们必须要厚今薄古,厚古薄今现在被人批判的,我们现在要厚今薄古。就是说我们要重视现代的东西,我们要把现代搞透来理解他。但其实我在研究古代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偏差,也就是说,还是我刚才说的,你不了解古代的时候,你也不会了解现代。然后再回答第二问就是为什么是古希腊。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今天在翻这个咱们音乐学系的本科学士论文,看到有一个人写古希腊和先秦的音乐思想当中的“和谐”观念这个对比研究。就是说古希腊是西方的精神家园,所以的话,如果你要回到西方的源头,那你其实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古希腊。我自己呢是刚刚做了一个关于荷马史诗的研究,这不是太切合咱们这个当代学术思潮的题目,要不然我是很愿意来跟大家讲一讲荷马史诗。保证会讲的大家听的会很高兴,非常精彩,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啊、情节可以来分享。所以呢回到他们的那个精神家园,才能来理解西方、理解现代。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是吧,可是到现在它已经完全变味了。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展示一个人的卓越,这个人他身体体魄的这种健美,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卓越。他们会在竞技比赛里面,表现出一些就是说超过对手的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卓越,这在希腊人是追求人的全面的这种完美的一种体现。可是我们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把一个小孩关起来,给他十年二十年拼命的训练他,让他去成为一个赢得金牌的机器。这如果在古希腊人看来,这个奴隶干活。所以如果我们不回到古希腊的话,我们能理解现代吗,其实不太能。所以我这可能讲得有点就是那个太大了,但是确实是在我的研究西美尔的时候,当时就觉得,其实要回过去。用一个更大一点的说辞呢,有点想要打通一下古今,但其实我可能觉得我自己的一生也未必能完成这个打通的这个任务,但是就是虽然知道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想去试一试吧。而且可以负责任的说,古希 腊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研究领域,就像荷马史诗,我已经出了一本书了,但是我最后才发现,有太多可以值得这个研究的这个地方。所以如果要是比方说,咱们中央音乐学院同学特别是音乐学系的同学,如果你觉得你也是对古代的一些东西,哪怕你对现代东西感兴趣,你也可以稍微的关注一下古代。就是古今的这样的一个视野,我觉得起码在我现在研究里面我觉得是时刻要有所具备的。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站在现代看现代,这样的话只会让我们变得比较狭隘,这是我的一个切身的体会吧。不算一个回答。 何宽钊老师:其实我提这个问题是有一个元设定的,而且陈老师这个回答基本上就是我想要的。因为我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我都觉得西方的所有的这些哲人啊,从比如说黑格尔,比如说尼采,比如说海德格尔,比如韦伯,比如阿多诺等等,他们都是从历史出发,福柯,他们既是哲学家,在某种意义他们也是历史学家。所以我觉得真正的要把这个东西要研究透,恐怕还是要从历史入手,尤其哲学如果仅仅是一个概念式的建构、一个概念式的罗列恐怕是不行的。陈老师回答的很好,很跟我的问题很契合。我们今天就到这儿,然后下一周还是这个时间,我们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王岳川教授来给我们进行讲演,讲演的题目是《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所以我们搞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也可以过来听听,下次的讲座是唯一一个讲国学的,其他的可能稍微有点偏西学。好,今天讲座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本文档为【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 《西美尔大都市与时尚的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4KB
软件:Word
页数:4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11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