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举报
开通vip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 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 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 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 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 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 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 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 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2.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讲授法、故事法、阅读法。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教学目标 一、科学内容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 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二、科学探究能力 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2.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3.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6.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7.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5)正确的记录测量结果。 (6)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7)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8)测运动物体的速度。 2.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长度的估测和间接测量方法。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 (5)速度单位的换算。 (6)与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联系的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课时划分 第一节 动与静 l课时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l课时 习题课(1) 1课时 第三节 快与慢 l课时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l课时 第一节 动与静 习题课(2) 1课时 教学设计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 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竞赛法。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 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 第三节 快与慢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讨沦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内容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训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科学探究能力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产生、传播。 (2)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难点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课时 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 l课时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1课时 习题课 1课时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 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 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一一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 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 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教学目标 1.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2.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竞赛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第四章 多彩的光 教学目标 一、科学内容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 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现象。 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2)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平面镜改变光传播方向的光路图和结合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反射光路图。 (3)虚像与实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时划分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课时 第二节 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定律 l课时 第二节 光的反射(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课时 第三节 光的折射 l课时 第四节 光的色散 l课时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 1课时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l课时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1课时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1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第一节 光的传播 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3.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3)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2.难点 (1)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一课时 光的反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第二课时 光的反射(二)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 第三节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的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光的折射现象。能用光 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对大量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没疑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 第四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 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2.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 (凸透镜)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的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2.难点 (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 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 (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教学目标 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力的初步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重力 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摩擦力的概念、大小决定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学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 2.难点 (1)理解力的初步概念。 (2)学会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课时划分 第一节 力 1课时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l课时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课时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1课时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1课时 习题课 1课时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力的初步概念。 2.难点 (1)学会科学归纳。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讨论、交流法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了解力的单位,并对lN、10N等有具体感受。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2.难点 力的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归纳法。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2.难点 (1)微小形变。 (2)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难点 (1)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学会猜想与假设,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 (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本文档为【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