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

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

举报
开通vip

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 芀 蛳螀芀 莂薆 肈艿蒅 螂羄芈 薇薅袀 莇芇 螀螆羄 荿薃蚂 羃蒁 蝿羁羂 芁薁羇 羁莃袇 袃羀 蒆蚀蝿 罿荟蒂 肇罿芈 蚈羃 羁莀蒁 衿肇蒂 蚆螅肆 膂葿 蚁肃莄 蚄肀肄 蒆薇罴 肃蕿 螃袂肃 芈薆螈 肂莁 螁蚄膁 蒃薄羃 膀腽蝿 衿腿 芅薂螅 膈蒇螈 螁膇薀 蚀聿 膇艿蒃 罗嗉莂 虿袁膅 蒄蒂 螇芄腽 蚇蚃芃 芆蒀 羂节莈 蚅袈 芁薀蒈 袄芁 芀蛳螀 芀莂薆 肈艿蒅 螂羄 芈薇薅 袀莇芇 螀螆 羄荿薃 蚂羃蒁 蝿羁羂 芁薁 羇羁莃 袇袃羀 蒆蚀蝿 罿荟 蒂肇罿 芈蚈羃 羁莀蒁 衿肇...

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
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 芀 蛳螀芀 莂薆 肈艿蒅 螂羄芈 薇薅袀 莇芇 螀螆羄 荿薃蚂 羃蒁 蝿羁羂 芁薁羇 羁莃袇 袃羀 蒆蚀蝿 罿荟蒂 肇罿芈 蚈羃 羁莀蒁 衿肇蒂 蚆螅肆 膂葿 蚁肃莄 蚄肀肄 蒆薇罴 肃蕿 螃袂肃 芈薆螈 肂莁 螁蚄膁 蒃薄羃 膀腽蝿 衿腿 芅薂螅 膈蒇螈 螁膇薀 蚀聿 膇艿蒃 罗嗉莂 虿袁膅 蒄蒂 螇芄腽 蚇蚃芃 芆蒀 羂节莈 蚅袈 芁薀蒈 袄芁 芀蛳螀 芀莂薆 肈艿蒅 螂羄 芈薇薅 袀莇芇 螀螆 羄荿薃 蚂羃蒁 蝿羁羂 芁薁 羇羁莃 袇袃羀 蒆蚀蝿 罿荟 蒂肇罿 芈蚈羃 羁莀蒁 衿肇 蒂蚆螅 肆膂葿 蚁肃莄 蚄肀 肄蒆薇 罴肃蕿 螃袂 肃芈薆 螈肂莁 螁蚄膁 蒃薄 羃膀腽 蝿衿腿 芅薂螅 膈蒇 螈螁膇 薀蚀聿 膇艿蒃 罗嗉 莂虿袁 膅蒄蒂 螇芄 腽蚇蚃 芃芆 蒀羂节 莈蚅 袈芁薀 蒈袄芁 芀蛳螀 芀莂 薆肈艿 蒅螂羄 芈薇 薅袀莇 芇螀螆 羄荿薃 蚂羃 蒁蝿羁 羂芁薁 羇羁莃 袇袃 羀蒆蚀 蝿罿荟 蒂肇罿 芈蚈 羃羁莀 蒁衿肇 蒂蚆螅 肆膂 葿蚁肃 莄蚄肀 肄蒆 薇罴肃 蕿螃袂 肃芈薆 螈肂 莁螁蚄 膁蒃薄 羃膀腽 蝿衿 腿芅薂 螅膈蒇 螈螁膇 薀蚀 聿膇艿 蒃罗嗉 莂虿 袁膅蒄 蒂螇 芄腽蚇 蚃芃 芆蒀羂 节莈蚅 袈芁薀 蒈袄 芁芀蛳 螀芀莂 薆肈 艿蒅螂 羄芈薇 薅袀莇 芇螀 螆羄荿 薃蚂羃 蒁蝿羁 羂芁 薁羇羁 莃袇袃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厉德才作者简介:曾任合肥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合肥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1985 年元月,我开始主持建委工作。到了这个岗位,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把合肥市建设和发展好。因为当时距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 7 年,人们的思想在逐步解放,生产力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就全国而言,深圳特区的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已经成为全国的样板。我于 1984年 10 月赴深圳考察学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更多的思考。就安徽而言,合肥是省会城市,城市规划建设理应走在全省前面。而此时的合肥,城市房屋低矮破旧,面貌落后,可数的几幢六七层楼,也是鹤立鸡群。城市基础设施,无论是道路、供水、排水、煤气,还是防洪、污水处理、园林绿化,有的是空白,如污水处理;有的则刚刚起步,如城市煤气。这些都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城市人民生活需要。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 1983 年开始,郑锐、张大为同志在合肥开展投石问路,合肥的旧城改造从长江中路、金寨路北段拉开帷幕,此时正向安庆路两侧、城隍庙地区如火如荼地拓展延伸。我意识到,当时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机遇期,时不我待,责任重大。而要把城市建设好、发展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从管理体制上看,当时规划、土地、建设业务都由建委统管,而且,建委成立党委统管建设干部,这就给统筹考虑、综合协调城市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从那时起,我就在城市规划上做了比较多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想法,下了比较大的力气去抓城市规划的实施。一、合肥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问题 合肥市的第一轮总体规划,是 1979 年由时任建委副主任的陈衡同志主持编制,1980 年上报,1982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当时提出的合肥市城市性质,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省会城市,即全省的政治中心;二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万里同志来安徽主持工作后,非常重视科技和教育,当时,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陆续迁来合肥,全国号称形成北京、西安、合肥、成都四大科教基地;三是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因为按照铁路部门的规划,合肥将是淮南、合九和宁(南京)西(西安)三线交汇的重要城市,是陇海线以南,京广线以东最大的枢纽站。我认真思考城市性质这三条内容,应该说都没 有错,但总感到还有不足,还差点什么,那就是经济。因为从 1984 年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各个城市也要靠自己的财政收入解决吃饭和建设发展问题,不抓经济,一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说,合肥从 50 年代就从上海内迁了一批企业,后来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冶金、电力、纺织、机械、化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二产、三产集中度较大的城市。因此,除了作为省会城市政治这个中心外,合肥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的经济中心,更好地发挥凝聚和辐射作用,所以城市性质完全应该加上经济这个中心,而不应该把它漏掉。 再说城市规模,第一轮总体规划确定近期(1985 年)为 55 万人,远期(2000 年)为70 万人。由于规划编制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思想解放还不够,对生产力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还估计不足,所以作出这样的推断是可以理解的。而 1984 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促进了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城市人口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985 年,我在东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当时就有研究资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约为 4,这一数字也是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 基于 1984 年底合肥已有 54 万人,运用多种方法推算,到 90 年城市人口应达 75 万人,而到世纪末,合肥应该成为一个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这也是当时省市领导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于合肥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 我想东部工业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主要是基础设施不足,应加以改造、提高;北郊作为工业及仓储区,可以继续按此性质充实、发展;西郊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越过大蜀山,因此蜀山、董铺水库这一山一湖还可纳入西郊风景区规划,作为市民休闲、游憩之处;而西南郊,在合肥和上派之间,尚有大片空间,又濒临巢湖,市区南有骆岗机场,合安公路,西有合六公路,规划中的 312 国道南环线和合九铁路均从此通过。因此,近期合肥建设可以西南方向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远期等巢湖污染和防洪问题解决后,可以抱着巢湖呈扇形展开。在 1985 年 6 月的合肥经济学会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我系统发表了自己以上的观点,题目是“浅谈合肥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肥建设》杂志上刊登了这篇文章。当时,合肥城市规划界的一些专家、老 。随后,同志如程华昭、劳诚、高大龙、夏有才、俞贤亮等同志都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在后来的总体规划调整和修编过程中,这些观点被吸纳进去,对以后的合肥规划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二、合肥旧城改造 八十年代初期的合肥旧城改造,曾在我国规划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983 年,当时郑锐同志任市委书记,张大为同志任市长。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看看合肥的落后面貌,两位领导坐不住了。他们经过充分调查,周密思考,认真研究,决定对合肥的旧城动大手术。先从号称安徽第一路的长江路中段起步,在东至桐城路,西到三孝口550 米长路段内,拆除沿街破旧房屋,规划成 7 片进行改造。当时制定的政策是,居民户发补贴投亲靠友临时过度,按原面积回迁,先搬走的优先安置。商铺先作价收购,新房建成后 。9按成本价回购,多出部分按市场价购买。用大为同志的说法叫“投石问路” 月 12 日,市里正式成立长江路、金寨路沿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吴翼副市长任指挥,建委周本模主任等任副指挥,王乃昌副主任任副指挥管规划,张肇生同志任副指挥兼办公室主任,主持指挥部日常工作。长江路改造从 9 月 25 日拆迁动员,短短三个月,新房建成。街景美观,建筑漂亮,老百姓放起鞭炮,高高兴兴搬了进去。虽然从规划角度来说,也就是一个补丁式的规划,但却振奋了人们的精神,给整个城市建设 吹来了春风。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84 年春,市委、市政府在金寨路北段开始了大动作。北起博物馆,南至环城马路,向两侧纵深范围进行成街成片的开发改造。金寨路北段规划主要建筑都已落实了单位,如金融大厦由人民银行购买,九州大厦由市电视台购买,七桂塘市场让社会认购,这样带着项目做规划,实施起来心里踏实。改造规划经指挥部反复讨论,最后张大为同志拍板定案。该规划由红旗大楼、七桂塘、跃进路南北、红星路口五大片组成,有高层建筑,也有多层点状商住楼,还有纵横相贯的商业街。七桂塘市场的入口处理,以叠水、垫步、喷泉、桂花树构成跌落式街景,将顾客、游人引入市场深处,颇有新意。规划师们用“虎头、熊腰、凤尾”来形容金寨路规划,省博物馆为金寨路对景,其建筑形态状如虎头,中间高层建筑起伏跌宕,犹似熊腰,最后结尾在风景秀丽的环城公园,恰像凤尾。这一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建设者们在九州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的“合肥速度” 。 就在金寨路改造万马战犹酣时, 市里决定继续向城隍庙地区延伸。合肥城隍庙历史悠久,但解放后逐渐衰微破败,市领导构思以此由头做文章,把历史、文化和商业结合起来,形成一片有特色的商业街区。规划主入口放在安庆路, 左有白石斋,右有九狮楼,对面是徽光阁,中间偏右即是庙前南北一条街,正对城隍庙大门。庙门广场东有“醉月居”酒肆,西有“茗香轩”茶楼,庙门东侧是风味小吃集中地“百味园” ,对面是四层中庭式建筑“庐阳宫”。再往东则是南北小商品一条街。庙前左右竖立两座石牌坊,分别为“政通门”和“人和门” ,上书“云蒸霞蔚”和“起凤腾蛟” 。庙内则修复古戏台,两侧厢房分别经营文房四宝和古玩字画。整个建筑群徽派风格特色鲜明。市场建成开业前,我和肇生同志商量,请省市一些著名书法家为各商铺题写牌匾,更增加了浓浓古味。 这一市场建成后,取缔了骑路经营的安庆路市场,安置了那里的经营户。同时,市场内批零兼营,吸引了八方商贾和大量顾客,每逢节假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段时间,远近闻名。江苏的顾秀莲同志也闻讯赶来参观,看了以后赞不绝口,回去以后不久,就规划建设了夫子庙商业步行街。九十年代初,市场继续向北扩展,建设二期工程,婊亟怂蓟萋ァ?锬锏畹裙沤ㄖ,鍪谐?谖幕?桃怠?鸵谝惶澹何铩?菹小?槔钟谝簧恚唤隼习傩栈队刮缶鸵担黾铀笆眨龀隽斯毕住,谐〗ǔ沙跗冢湛土髁扛叽锸嗤蛉舜危晗鄱罴闯 谠正当合肥旧城改造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侯,1984 年 6 月,时任总书记的赵紫阳来安徽,省里领导让大为同志汇报了合肥旧城改造的思路和做法,得到了肯定。同年 12 月,在合肥召开了全国旧城改造现场会,推广合肥的经验。1986 年底,在北京远望楼宾馆,召开了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我和本模市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万里、李鹏同志在开、闭幕式讲话中,都充分肯定了合肥的旧城改造,并把合肥的经验归纳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写进了国务院 1987 年的 47 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后来,又加上“因地制宜”四个字,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这是合肥人的骄傲。合肥旧城改造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是它率先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挣脱了建房计划指标的束缚,运用经营方式搞城市改造,向市场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二是实行综合开发方式。也就是说,不单纯建房,连同市政、环卫、绿化等设施一起,成街成片地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房屋建设也不仅是住宅,包括商业、办公、文教等各类用房,均按规划统一实施。后来,建设部在全国广泛推行了这种建设方式。应该说,综合开发为城市面貌的改变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合肥城市总 体规划的修编 1986 年,面对蓬勃发展的城市建设新形势,感到原来国裨号嫉淖芴骞婊巡荒芎芎弥傅己戏式ㄉ瑁匦胱橹薇唷,耍ㄎ耪倏魅伟旃嵋椋芯啃问疲骋凰枷耄纬梢恢氯鲜逗蟊ㄊ姓谐ぐ旃嵋檠芯烤龆 宰芴骞婊行薇唷,捎谧芄嬗晒裨号词奔洳怀ぃ怨婊缤救衔么?a name=baidusnap0>稳妥一些,用“调整”比较好,事实上,决定总体规划的主要因素即城市性质、规模都起了变化,实际上是修改,但为了避免还要报原批准单位再批准,我也同意用“调整”这一说法。随后 1989 年开始高新开发区的规划建设,1991 年开始新站试验区的开发建设,1993 年开始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1995 年回良玉同志主持安徽工作后,大力推进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1996 年,马元飞同志主持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正式确定对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并明确由他任组长,我担任副组长,负责领导这项工作。夏有才同志具体负责修编工作,有才同志工作细致认真, 时间抓得较紧,顺利完成了任务。规划文本上报国家建设部后,1997 年元月,由建设部赵宝江副部长牵头召开国务院部际会议,对规划内容进行协调,我和时任规划局长的吴正鼎同志正在广东中山小榄镇考察,连夜飞往北京。在部际会议上,争议较大的一是用地规模, 因为当时国务院对各个城市的用地控制都比较严格,为了给合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在会上据理力争,主要突出两大理由,即园林城市和科教基地,因为1992 年合肥已荣获全国首批园林城市的称号,在全国中部地区有示范效应,不能把已建成的公园绿地再拿来盖房子吧,作为科教基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占地面积都比较大,但为了保证他们的发展需要, 不但不能把他们已经使用的土地调整出来,还要为他们扩大招生规模安排新的建设用地。同时还要为一些今后落户合肥的院校、科研单位预留空间。因此,必须至少按人均 100 平米安排城市用地规模。第二天,我又带领合肥参加会议的几位同志专门去国家土地局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经过协调,最后确定到 2000 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 135 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 125 平方公里以内,而到 2010 年,则分别为165 万人、150 平方公里,人均约为 91,93 平米,在同类城市中,合肥争取的用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比较高的。现在回过来看,这些预测指标还是过于保守,我在另一篇文章“城市规划中的几个问题”中,详细探讨了我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及指标控制的看法。二是关于城市性质。除了省会和科教基地外,我们上报的文本中还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部际会议上,建设部专家提出可加上“华东地区和” ,但这些,在国务院 1999 年 6 月的正式批复中都拿掉了,只保留了“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这也能够理解,如果说八十年代中期,还有强调发展经济,突出全省经济中心的必要性,那么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各个城市都在招商引资,上大项目,你追我赶地发展经济,这时再提这个中心已无太大意义。而且,作为省会城市,写与不写,从现实情况看,都是当然的中心,因为经济总量已经与其他地级市拉开了较大档次。这次部际会议,合肥市的总体规划获得一致通过。 2001 年 3 月,郭万清同志主持政府工作后,在 2002 年开展了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这时王爱华同志已担任规划局长,她的工作热情很高,当时请来了国内几所著名的大学如同济、南大及中规院都参与做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通过组织评审,确定基本上以中规院的方案为基础,由市规划院进行综合。那一轮方案还在中日友好美术馆公开展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很多市民热情参与,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建议。那一轮的战略规划,主要突 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城市性质表述为: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及现代制造业基地。 二是人口规模预测到 2020 年市域人口约 400,450 万人,中心城区约 340,380 万人,市区人口约 300 万人,市区用地约 300 平方公里。 三是提出主要发展方向为东及西南方向。 四是提出主城区空间形态呈“双心四翼”的格局,即老城区和政务区为双心,东、西南、北、西四个方向形成四翼。同时, “山、水、城、林”构成未来城市的主要生态框架。 2001 年底,合肥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郭万清同志提议,在会展中心正式搞一次城市规划展览,我负责综合协调,规划局副局长金刚同志负责展馆布展工作,当时投入了很大精力,2003 年元旦正式对外展出,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参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是合肥首次对社会公众展示较完整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布局, 各项用地,各项设施建设的大致安排, 仅有总体规划是不够的,还不能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必须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分区规划。合肥市从 1986 年开始,建委主任办公会议决定,专门列出经费,下达任务,由市规划院编制分区规划。合肥的分区规划基本上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分为东区、中区、西区、西南区和西郊风景区五个分区,进一步对城市用地和多项设施布局做出较为详细的安排。 当时,我在学习城市规划两个宪章(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之后,思考合肥老城区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力很强,为了有效地避免老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带来交通、教育、商业上的压力过大,应该想方设法疏导老城区人口,这只有在城外形成若干个反磁力中心,把城市人口往外吸引,才能起到疏解作用。因此,我提出了在城外选择适当位置,建设几个城市副中心的想法,使城外形成几个综合功能区,避免交通干扰,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几个功能区之间用较宽的城市绿带分隔,起到既丰富城市景观,又改善城市生态的效果。规划院在分区规划编制中,体现了这一思想,明确了葛大店、南七、西七里塘、蒙城北路及东五里井、铜陵路和平路交口等几个副中心位置,一段时间内,分区规划对城市建设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除了总体和分区规划外, 我在建委和政府工作期间, 还组织或指导编制了多项专业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供水、防洪、排水及污水处理,园林绿地,环保,市容环卫等。组织编制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交通系统,原来规划的路网密度和宽度都和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从 1986 年开始寿春路、蒙城路南段拓宽改造,接下来进行蜀山路、蚌埠路、金寨路三个出口改造建设,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对道路规划进行调整。根据合肥道路网情况,当时我提出了三环七射加方格网的总体布局,即环城马路、一环路、二环路三个环道,以及蚌埠路、合裕路、徽州路、金寨路、蜀山路、四里河路、阜阳路七条放射道路(以后又加了蒙城路、张洼路,变成九射) ,老城区则形成井字形骨架。由于合肥的道路和国内大部分城市道路一样, 存在着路网密度不足的问题, 而加大路网密度开辟新的道路代价太大,当时资金条件不许可,因此主干道路只有加宽宽度,事实上现在看当时定的出入口双向六车道已经落后了(目前正在改造成 8-10 车道) ,而区间道路原建委规划处只提出7 米、9 米和 11 米的标准,必须加宽。所以 1990 年建委正式下达任务,对全市道路宽度第一次进行了系统调整。 从 1993 年开始,合肥交通拥堵情况日趋严重,1995 年 4 月我在参加市长研究班听完同济大学教授徐循初的讲课后,感觉到抓紧拿出综合交通规划的紧迫性。此时,规划部门委托东南大学编制的道路交通规划已基本完成, 于是回来立即召开专家论证会, 然后报市政府批准并付诸 实施。当然,道路交通的改善是阶段性的,随着车流量的增加,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逐步提高,规划、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包括轻轨交通,也是这样。1995 年,德国莎特堡公司几位专家来合肥考察,想在中国选择一个中等城市,建设轻轨交通示范线,同时兴建轻轨车辆厂。他们看了当时淝河汽车制造厂,感到技术和管理都比较满意,于是,市里委托我负责与该公司商谈。1996 年 8 月,我同建委杨治茂副主任、规划院夏有才副院长、公交总公司孙家余总经理赴德国考察,同时考察德方一些中小企业,受到热情接待,德国汉诺威市报纸大幅照片进行了报道, 他们还让我驾驶轻轨电车跑了十余公里。 在会见德国德累斯顿市的市长时,对方还主动提出要和合肥结为友好城市。这次考察回肥后,规划院随即组织了一个技术班子, 编制轻轨交通规划,提出 4 条线路的方案,经过讨论, 决定先上一号线,即新火车站至明光路、芜湖路、金寨路至经济开发区一线,总投资 22 亿元。但该项目上报后,正值国家计委下发一个文件,限制各地轻轨项目上马,轻轨建设因此搁浅。四、琥珀山庄的规划 全国住宅小区建设始于 70 年代末。当时市房产部门成立住宅统建办公室,因为一些市直单位住房紧缺,单位内部又缺少地皮,所以全市陆续规划建设南七太湖新村,东五里井铜陵新村,西三里庵蜀山新村,北门钢铁新村。开始的住宅小区建设标准低,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也比较简单,更谈不上多少优美的环境。1984 年,市里在西门外规划了一个西园新村,占地 23 公顷,总建筑面积 23 万平方米,这个小区原来有一个天然水面,虽然只有 1公顷左右,但规划师们把它保留下来,精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一个共享空间,水面上通过曲桥连接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接待室,配上绿化、山石、周边的点状住宅楼,感到灵动、活泼,加上整个小区道路自然式布置,把小区划分成几个组团,每个组团配置一块邮票式绿地,打破了传统的兵营式布局。这个小区由刚成立的中房公司组织实施,经过建设者们的努力,小区于 1986 年建成后,被建设部、文化部、外交部推荐参加了联合国当年在意大利里古利亚举办的国际人居展,获得了特别荣誉奖。为此,全国建设者们纷至沓来,乔石委员长、黄镇部长都来视察过,永良书记、本模市长陪同,我和已故的王明远同志向他们汇报了小区规划建设情况。那时,全国住宅建设呈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了加强对住宅建设的引导,建设部在天津、济南、无锡选择了三个小区,即川府里、燕子山和红梅新村,开展住宅小区试点工作。1989 年,建设部在济南召开第一批住宅小区试点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会议,曾在山东抓燕子山小区的谭庆琏同志,.
本文档为【合肥城市规划的回顾和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2-15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