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统计局:解读惠州二十年腾飞轨迹

市统计局:解读惠州二十年腾飞轨迹

举报
开通vip

市统计局:解读惠州二十年腾飞轨迹辉煌成就彰显惠州建市二十年发展巨变 ——解读惠州二十年腾飞轨迹 惠州自1988年撤地建市二十年来,通过改革开放,实施“工业立市,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988-1995年,全市大力引进外资,组建TCL、德赛、华阳等大企业集团,电子工业迅速成长壮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惠州迎来第一次“黄金发展期”,实现了工业起飞。“九五”时期,受国家宏观调控和房地产泡沫的影响,经济发展逐步减缓,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差距拉大。“十五”时期,惠州...

市统计局:解读惠州二十年腾飞轨迹
辉煌成就彰显惠州建市二十年发展巨变 ——解读惠州二十年腾飞轨迹 惠州自1988年撤地建市二十年来,通过改革开放,实施“工业立市,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988-1995年,全市大力引进外资,组建TCL、德赛、华阳等大企业集团,电子工业迅速成长壮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惠州迎来第一次“黄金发展期”,实现了工业起飞。“九五”时期,受国家宏观调控和房地产泡沫的影响,经济发展逐步减缓,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差距拉大。“十五”时期,惠州经济蓄势迸发,奋起直追,一方面中海壳牌南海石化等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带动经济迅速复苏;另一方面,与邻近深圳、东莞等市因发展落差而形成的“洼地效应”,惠州再次成为投资热土,中外知名企业纷沓而至,同期,全市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内因、外因相互激荡,从2004年起经济增长显著加快。进入“十一五”时期,壳牌石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石化工业崛起,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惠州迎来第二个“黄金发展期”,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协调发展,发展蓝图前景远大。 发展巨变之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GDP二十年增长47倍 2007年,全市常住人口387万人,GDP越过1000亿元大关,达1085亿元(初步统计数),惠州的经济总量跃上一个标志性的新台阶,进入全国经济发展一类重点城市行列。对比1987年, 1 GDP总量增长47倍,年均增长达18.4%;人均GDP 28425元,已经达到国家制定的全面小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800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713美元,越过人均3000美元这一国际上划分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分界线;比1987年的1042元,增长26倍。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成7.9:58.8:33.3,三次产业发展已从二十年前的“一三二”格局转变成“二三一”格局,即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进的加速阶段。 发展巨变之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增加值二十年增长8倍 198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仅为9.4亿元,2007年高达86.54亿元,二十年增长8倍,年均增长8.3%。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面积相应减少的情况,农业增加值得到显著的提高。近年来,我市柑桔橙占全省比重14.8%,蔬菜占全省比重7.5%,荔枝占全省比重7.3%,生猪占全省比重5.5%,惠州已成为供港蔬菜、生猪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1988年以来,我市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林、牧、渔业生产获得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经济逐步转向现代化农村经济。尤其是“十五”时期以来,现代农业崛起,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创新体制,发展了“蔬菜、马铃薯、甜玉米、梅菜、荔枝、年桔、韭黄、花卉”等惠州特色农产品。同时,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畜禽、海淡水养殖、林业也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7年全市八大特色农产品产量分别为:蔬菜207.1万吨、年桔21.3万吨、甜玉米13.4万吨、梅菜11.3万吨、荔 枝6.7万吨、马铃薯3.9万吨、韭黄2万吨、花卉189万枝。 发展巨变之三:工业经济发展壮大 工业增加值二十年增长135倍 1987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只有4.4亿元,2007年高达598亿元,二十年增长135倍,年均增长27.8%。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惠州形成了“2+4”的工业支柱产业格局,即数码、石化两大支柱和服装、制鞋、水泥和汽车及零部件的四个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 数码电子工业奏响强市凯歌。惠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源于数码电子产业的崛起,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工业,掀起了构筑工业化的第一次浪潮,并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的数码电子企业有385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10.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为47.8%,撑起了惠州工业的近半壁江山。对比1987年,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倍。 石化工业崛起。1987年,石化产业接近空白。2005年以前,全市石化增加值不高于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徘徊在4%—10%之间。2007年,全市石化工业增加值达128亿元,对比十五期末16亿元,增长7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上升至24.8%。石化工业在“十一五”时期迅猛崛起,成为惠州工业的第二大支柱行业,中海壳牌企业跃居全市年产值最大的企业。 发展巨变之四:第三产业取得新突破 三产增加值二十年增长51倍 198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只有7亿元,2007年提高至361亿元,二十年增长51倍,年均增长16.3%。设地级市以来, 惠州第三产业发展经历了两次高潮,体现了两次工业化进程的飞跃:一是1993年,进入工业化初期时,第三产业增长达到41.5%的峰值,但是,这一时期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房地产业存在泡沫成分,并不能真实反映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此后,第三产业增幅迅速回落,至1998年后才缓慢回升。二是2004年,开始迈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增长达到21.2%的第二个峰值。 2002年后,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等大项目建设和投产带动下,惠州房地产业迅速升温,逐步摆脱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盘活了大批烂尾楼和闲置土地,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头羊”;2003年,我市金融业走出了“红灯区”,全市金融机构首次实现整体盈利,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的树立,是惠州“十五”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滨海、温泉、漂流、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的相继开发推出,成为本地和珠三角居民休闲度假的理想选择;随着人人乐、万佳、丽日、百佳等大型超市的集聚,商贸业急剧扩张升级加快。近几年,惠州第三产业已形成了房地产业、金融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引领发展的格局,以港口为代表的物流业以及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正加快发展。 发展巨变之五:经济质量稳步提高 财政收入二十年增长46倍 198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1.3亿元,2007年提高至62.1亿元,二十年增长46倍,年均增长21.2%。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标志惠州经济质量的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人均 财政收入达1626元,比1987年的人均62元,增长25倍,年均增长17.7%,意味着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财力得到有力的保障。 发展巨变之六:发展后劲强力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二十年累计超过2500亿元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1988年地改市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517亿元。其中,前十年累计完成投资453亿元,后十年完成投资2065亿元。198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6.6亿元,2002年突破100亿元,2005年后每年均超过300亿元以上。2007年高达484.2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比1987年增长72倍。投资的强劲增长显著地改善了我市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为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后发优势明显。 从投资结构看,2000年以来,第三产业投资额大幅增加, 2007年达到212亿元,超过工业投资(196亿元),改变了以往以工业投资为主的投资格局。显示,惠州经济正逐步走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巨变之七: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成效非凡 实际利用外资二十年累计超过170亿美元1988-2007年,惠州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70.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3.8亿美元,引资额排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之后,居全省第五位,高于中山、珠海、江门等市。通过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了大批港台企业和外国资本到惠州投资办厂,电子、石化两大支柱产业崛起,惠州 迅猛发展,大步迈向经济强市之路。 外贸出口额在“三资”企业的带动下,迅速扩大。1987年,全市外贸出口额只有1.1亿美元,1994年超过10亿美元,2005年超过100亿美元。2007年上升至146.1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132倍,年均增长27.7%;其中,“三资”企业出口为129.91亿美元,占比高达88.9%。 至200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09家,从业人员4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5.5%,完成工业增加值369.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83.9%。 发展巨变之八:城市现代化大踏步迈进 高质量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设地级市以来,惠州城市发展形成“三区三县”的组团式发展新格局。2007年城镇化率为61.2%,比设地级市初期提升了31.4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建成区面积为155 平方公里,比1993年的22平方公里扩大了6倍。 惠州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始于“九五”时期,先后开展了城市综合治理和创建活动,接连摘取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高含金量的多块金牌,有力地推动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相继建成一大批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和城市主干道,彻底改变了惠州市政设施落后的面貌,供水、供电、电信、绿化等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尤其是“十五”时期以来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精品楼盘和住宅小区的花园 化、规模化集聚,使惠州的城市面貌脱胎换骨,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200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436公里,比1987年增加6343公里;公路密度为93.5公里/百平方公里,比1987年增长1.5倍。惠州九十年代初开始建设高速公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有四条高速公路过境惠州,2007年高速公路长度278公里;随着中海壳牌石化项目的落户投产,2000年开始陆续建成11座万吨级及以上的油气码头和通用泊位,港口年吞吐量达到2324万吨的规模。铁路建设从无到有,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惠澳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 发展巨变之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专利 申请 关于撤销行政处分的申请关于工程延期监理费的申请报告关于减免管理费的申请关于减租申请书的范文关于解除警告处分的申请 量1235件、授权量726件;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2家,比1995年多18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147亿元,比1999年的108亿元增长10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3%,比1999年的13.4%上升29.6个百分点。 中学教育基本普及,教育水平大幅提高。2007年全市有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982所,普通初中165所,普通高中3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所,普通高等院校1所。初中升学率由1987年的41.4%上升至2007年的84.2%,高中升学率由1987年的21.5%上升至2007年的84.2%,2007年考入大学人数14061人,是1987年的15.8倍。在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7年,全市33万多农村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城镇低保家庭义务 教育阶段子女,全面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华罗庚中学动工建设,有4所中学成为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4个镇被评为广东教育强镇,商校、卫校再度跨进省中职学校竞争力10强。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现有群众文化艺术馆(站)74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频道由1987年的2套增加至6套,电视频道由1987年的3套增加至7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8%和99.5%,二十年间分别提高:9.8个、12.5个百分点。“十五”时期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四东”文化建设。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共有种类卫生机构6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个,妇幼保健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数9015张,二十年间增长1.3倍;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964人,增长1.5倍;执业医师5299人,增长1.7倍。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截止2007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88.64万人,比1993年增长4.3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1.32万人,比2001年增长1.7倍。全市符合低保标准的63865名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城镇和农村均达100%,农村纳入五保对象7959人的五保供养全面落实。2007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发展巨变之十: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工资水平二十年增长12倍 2007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为75.7万人,对比1987年末的21.2万人增长了2.6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644元,二十年增 长12倍,年均增长13.7%。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310元、5695元,二十年分别增长: 13倍、8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4.1%、11.6%;年末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713元,二十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20.8%。在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方面,目前城市居民家庭已经普及了彩色电视机、空调、移动电话、电冰箱、家用电脑等中高档消费品,家用小汽车由梦想变为现实;农村居民家庭也基本普及了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摩托车。2007年,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32.5%,达到较为全面的小康水平;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7.9%,基本解决了温饱,步入小康。
本文档为【市统计局:解读惠州二十年腾飞轨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8-12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