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举报
开通vip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从其他报刊转载,也是新闻材料的重要来源。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11、硬新闻:所谓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重大信息的报道。这类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可以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它有两个严格要求:一是报道必须迅速, 越快越好;二是报道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12、 软新闻:所谓软新闻,多指关于社会、市井、风俗、民情等方面的情况或趣闻轶事的报道,也包括带人情味的特写。软新闻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时间性不强,但特别讲究写作技巧。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 13、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的“五性”: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14、传媒集团化:传媒集团是适应市场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它在“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又跨出了一大步,表明传媒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可以理解为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进展。传媒集团化发展的意义:一是可以整合传媒资源,实现优化组合,从而使传媒更好地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二是部分传媒集团通过上市有望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快了中国媒介市场的整合,提高了中国媒介市场的集中度15、新闻自由:16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中提出这一概念。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和接受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一项民主权利,它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新闻自由在本质上应该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公民不受限制地传播和接受新闻的自由,而绝不应该仅仅是新闻媒介的自由权。可是,作为个体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保障这种权利,这种权利常常必须借助于新闻媒介(事业)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才能得到兑现。因此,新闻自由就同时涉及到公民个人与新闻媒介两个主体。1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在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西方传统的、典型的报刊理论,在二次大战前的几百年中一直具有较大的市场。它认为:报刊活动不应受政府控制,记者可以自由采访,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不管其内容真伪,因为公众有理性对此进行鉴别;报刊作为理性的产物,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可以与立法、司法、行政平行而成为“第四权力”。这种理论强调“观念和意见的自由市场”,但不注意提供可靠的区分自由和滥用自由的界限。所以人们指责这一理论只是一种动听的口号,在现实中不具备真正的基础。实际上,自由报业的发展恰恰造成了观点自由市场的消灭。这是因为,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与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兼并。丧失了报纸的所有权,也就失去了发表意见的自由。1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并未完全抛弃自由主义理论,而是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了多家观点,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或限制。它是1947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其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中提出的;1956年,美国新闻传播学家施拉姆、赛伯特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对之作了详尽的阐述,使之完整化和系统化。社会责任论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的报刊,对社会承担公众通讯工具的主要职能,这种责任是其业务政策的基础。它的责任表现为:在传递消息时,应真实全面地叙述所发生的事实;在交流意见时,应表现并阐明社会目标和价值。为了确保报刊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政府应当干预报刊活动,“如果报刊不自动地负起责任,政府的权力将作为最后的手段来强制它实行这种转变”;“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政府干预公众传播”18、新媒介:“新媒介”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所说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核心的互联网等。19、受众: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传播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20、核心受众:按传播对象的重要性,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虽然新闻媒体在总体上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但每个媒体以及媒体上设置的各类栏(节)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受众的。21、受众定位:所谓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节)目的核心受众的过程。在核心受众的确定过程中,着重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受众的区域定位;二是受众的职业、身份定位;三是受众的年龄定位;四是受众的文化教育定位 新闻学: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手抄新闻:手抄新闻又叫做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手抄新闻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币(即格塞塔)。手抄新闻是近代报刊的雏形,它的出现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规模和范围。  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要素: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 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是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是新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对事实的选择。  受众: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民。 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 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的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有偿新闻: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的违法行为。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观点是: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利。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让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1.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 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 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2.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受众有哪些特点?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决定这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决定这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决定着新闻媒介改革的内容选择、报纸电视台电台的风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 广泛性、混杂性、隐蔽性  3.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4.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1) (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理智;新闻报道要做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 (意见自由市场)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求报刊应担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缓和社会矛盾)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教育宣传)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这是社会责任论对大众传播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 (完整性)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都不能漏报、瞒报。  5.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6.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指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癿职能和所要发挥 癿功用,是立足亍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癿对媒介产品 癿决策。功能定位是媒介实现传播效益,包括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癿指向性规定。  7.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纪守法             4.发扬优良作风 5.坚持改革创新         6.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7.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8. 舆论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论述题 1. 如何认识“有偿新闻”现象 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有偿新闻”违反新闻事业基本规律和新闻职业道德,降低大众对传媒的公信度,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极大。 1、加快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经济发展体系是解决“有偿新闻”问题的基础。 2、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3、健全新闻法制,把新闻活动约束在法律范围内。 4、加强新闻理想教育和新闻职业教育,内化新闻道德教育,广泛推行新闻专业主义。  2. 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什么指导作用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3. 如何认识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项不可动摇的原则,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因而总是充满丰富而鲜活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和事业的进步紧密相连  4. 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在新闻传播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人们在报道中具实写稿应遵循的一种基本原则。  5.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包括什么内容? 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 6. 试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  1.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2、记者缺乏鉴别力。 3、相关知识严重贫乏。 4、凭空捏造谋取私利。 5、制造假象躲避监督。 6、事物复杂判断困难。 7、有偿新闻击倒记者。8、网上新闻鱼龙混杂  7.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形成和发展 新闻自由观念是由西方最先提出的,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则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闻政治制度,遵循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新闻理念。所以说我国还没有达到绝对的新闻自由。  8. 如何认识西方新闻媒介批评政府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营垒通常分为一些不同的政党和政治集团。它们一般都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为了争夺利润和政治权力,各个垄断财团之间的矛盾必然会经常激化,代表它们利益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工具必然会互相攻讦。当某一垄断财团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对政府制定的某项政策不满的时候,代表该财团的报纸就会批评政府。因此,西方新闻界对政府的批评,常常是表现得比较充分的。 但是要看到:第一,这些批评总是以公正的公众批评的形式出现,实质上却大多是代表报团老板们的观点的批评,它们大多是财团与财团、在野派与在朝派之间的斗争通过新闻工具的反映;第二,这些批评不管如何抨击现任政府和现行政策,西方国家产生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府,制定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策;第三,这些批评是资产阶级内部调节关系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资产阶级就可以防止个别集团、个别人物独霸政权,从而把政权置于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监督之下,使政府不单为某一个资产阶级集团服务,而能兼顾其他集团的利益。通过新闻舆论工具对骂和互相拆台,是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制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的形式之一,在这种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下,各个垄断集团的利益得到协调,整个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保障。 除了对政府、总统、高官及政府政策进行有分寸的批评外,西方资产阶级报纸上还常有一些对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犯罪等社会痼疾的批评。这些批评可以提请资产阶级政府引起关注,及时解决,树立政府高效为民的形象,缓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起到“社会排气阀”的作用。9.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新闻诞生于17世纪,至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私人经营以商业新闻为主的时期;(2)充当反封建政治斗争工具的时期;(3)为资产阶级党派之争服务的“政党报纸”时期。(4)面向市场的大众化报纸时期;(5)财团控制的传媒垄断时期。10.舆论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无论是正确舆论还是错误舆论,都有一个形成、持续和消退的过程。这一过程大约分三个阶段:一是获知事态议论纷纷的阶段,二是各种意见交流交锋的过程,三是促成事物转化,特定舆论消退的阶段。11.新闻法规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它包括新闻专门法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12.什么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与其阶级性的关系是什么?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社会性的客观依据有如下三点:(1)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2)属于某一阶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3)新闻事业天然具有的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13.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信息与新闻两个要领紧密相联,又有明显的差别。其共同点是:二是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二者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二者对接受者都有未知性;二者在通讯和传播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信息与新闻的共同点告诉我们,凡新闻都应当是信息;信息与新闻的差别又告诉我们,凡信息未必全是新闻。信息与新闻的差别有:(1)二者的内涵不同:二者虽然都是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重点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现态和趋态。(2)二者的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只是其中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3)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14.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1)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  6)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本章重点:  一、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个目的是为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2、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新闻媒介强大的宣传作用是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的。  3、 实施舆论监督 ,新闻媒介是"第四势力"。  4、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二、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三、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新闻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  媒介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五项功能,都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核心受众,有边缘受众。基本组合方式:  1、 信息+宣传+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即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介。中国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这个类型的。  2、 信息+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这类新闻媒介数量很大,而且还有许多亚类。如:  ①提供各种各样全面的信息。《参考消息》《报刊文摘》等。 ③以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等。  3、 消闲+服务+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大众化通俗媒介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属于此。《太阳报》等。  4、 知识+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报属于这一类。  5、 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世界上所有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这一类。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赢得市场份额长远战略:一靠传媒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靠传媒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三、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2集约化:对于传媒业来说,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 ②专业化:主要指广播电视针对特定受众设置特定的频道、频率。所以,也可称频道化、频率化 ③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新闻媒介经营的范围包括:报刊的发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广告业务,多种经营,设备和物质供应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1受众是学生: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的对象。媒介和受众最终定位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②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③受众是消费者;④受众是公民 二、受众对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①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②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③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④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三、受众的特点  1、 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 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 隐蔽性。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一、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够经的起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①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③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⑤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察觉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不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②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4.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①新闻失实趋向常态;②故意性失实的比例增大;③新闻失实入侵公共领域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一种是迅速地在受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立刻收到明显效果;另一种是潜移默化地长期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①关于寓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②关于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③关于把指导性寓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即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地及时地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  ①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本身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是,要用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  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新闻价值  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阶级性是指新闻单位对事实的选择和阐述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接近性 ④显著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这些元素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① 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 针对性 ③ 普遍性 ④ 典型性 ⑤ 时宜性  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许公开传播。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业功能:①新闻业首先是为社会总系统的有效运作提供信息支持 ②新闻业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倾向于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③新闻也还在促进整个社会系统进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①职业理念:涉及新闻业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②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③职业纪律 ④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三、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 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的精神。  2) 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 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 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5) 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中国的新闻改革  30年的四次跨越 1、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1979-1982)2、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从1983年开始)3、第三次跨越: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1992年以后开始) 4、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1996年开始)第二节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握改革主导权 二、从观念跟新走向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成为新闻改革的主动力 三、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新闻报道成为新闻改革的主攻目标 四、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中国党报打造主流媒体(盘活存量,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整合资产,利用好现有的资产,防止资产的闲置浪费。) 第三节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一、制度架构—从人治走向法治: ①建立新闻法: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②提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③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①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点;②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过渡的具体表现 ③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对现实的影响 三、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①传者的角色转化;②受者的角色转化;③媒介风格的转化 四、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①受众的分化;②媒体的分化 五、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①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各自规定;②深层的社会原因;③转化的途径
本文档为【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祖龙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10-04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