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南]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

[指南]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

举报
开通vip

[指南]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指南]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 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 想起西北回回叛乱的往事,不知不觉脑海里涌现出回回杀人二字,提起回回,西北人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1862年,因为买竹事件,在陕西渭南爆发了回回叛乱,很快波及西北五省区。这次叛乱导 致的直接的后果是种族屠杀,其残忍程度决不亚于非洲卢旺达、乌干达的胡图与图西人仇杀。表面看是一场叛乱,其实是积压了多年的汉回矛盾的总爆发,而不是人们理解的什么人挑拨,叛乱的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情。在这次叛乱中,陕西原本人口有1300万,回400万,战后统计的陕西人口...

[指南]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
[指南]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 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 想起西北回回叛乱的往事,不知不觉脑海里涌现出回回杀人二字,提起回回,西北人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1862年,因为买竹事件,在陕西渭南爆发了回回叛乱,很快波及西北五省区。这次叛乱导 致的直接的后果是种族屠杀,其残忍程度决不亚于非洲卢旺达、乌干达的胡图与图西人仇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看是一场叛乱,其实是积压了多年的汉回矛盾的总爆发,而不是人们理解的什么人挑拨,叛乱的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情。在这次叛乱中,陕西原本人口有1300万,回400万,战后统计的陕西人口约700万,回回人口为5万。战乱中有大约有350万回回被杀,45***逃亡;汉人被杀者有100余万。叛乱后的陕西,回回人数下降了93%,陕西成为中国民族成分最为单一的省份,关中农村几乎难觅回回的踪迹。但这次叛乱给后世的陕西和西北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陕西兴平,曾经是回回叛乱的重灾区,兴平北部有一道塬,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莽山,这个塬上就是当年汉回大仇杀的主战场,也留下了大量有关回回叛乱的传说和故事。据老人们讲,当年北塬上住着许多回回,平日里和汉族有不少矛盾,同住一个村子,回回很霸道,不许汉族在他们所谓的井里打水,两族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回回孩子回家要漱口。同样汉族也很讨厌回回家里的羊膻气味,讨厌回回的礼仪有失风化,互不婚嫁。在叛乱期间,白日里看似平静,到了晚上回回就开始聚众围困汉族村庄,一般是整村灭绝,除了陕西回回,还有来自甘肃的回回,宿居当地回回家中,晚上集体行动。就这样北塬上的村庄几乎被回回屠杀殆尽,以致于100多年后的今天,北部塬上的人口密度也远远低于南部地区。 在陕西户县,听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依然是发生在回回叛乱期间,牛东乡有个村子叫马家村,1867年冬天,回回围困了该村,从西往东开始埃家杀,杀完人开始放火烧房子,等杀了村子中间,一看有一家店铺,上面写着“马家当铺”,他们以为是错杀了同族兄弟,这才放过了村东人家离去,使得该村半数人家侥幸逃生。当年户县东部临近沣河岸边的地区和长安、兴平、泾阳、三原、渭南等地一样,是汉回大仇杀的重灾区,汉族的人口损失近半,这个回回聚集区在叛乱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回回踪迹。 陕西周至,是关中民风最为强悍的一个县,回回叛乱期间,该县各村结寨自保,但是回回在这里也是最为残忍的杀人,汉族也是最为残酷的复仇。有个村子叫萧家村,回回围困该村后全村奋起抵抗,最后回回采用了种族灭绝的方式,一把火将该村男女老少全部烧死,大火两日不灭。还有个叫“五屯”的村庄,主要是***,在左宗棠的汉军抵达陕西后,人们尊称左爷来了,左爷的大军对五屯同样进行了种族灭绝,这个村庄彻底从地球上被抹掉了。据当地的老人说,左爷来了以后,汉民纷纷相助,带领汉军四处搜查回回,周至所有的回回村庄荡然无存,活着的回回都逃到新疆去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该县也没有一个回回村庄,个别村庄的散居的外来回人很难立足,不得已多数已放弃宗教改为汉族。 类似的故事在陕西关中地区很多,在炎黄故里和汉民族的龙兴之地,回回尚且如此猖狂,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在左爷大军面前回匪不堪一击,仓皇西逃,但是逃往甘肃后又和当地回回结伙成匪,大肆屠杀本地汉人。在甘肃,他们血洗张家川,围城后有3万多汉人被悉数屠缪。接着又在泾川、平凉、华亭固原等地对汉族实施集体屠杀。据统计,甘肃宁夏两地,由于汉族居住分散难以结寨自保的原因,汉族被屠杀十分惨重,叛乱前甘肃有人口700万,汉族居主导地位,叛乱后不足300***,当地汉族起码有200万以上被屠杀。 140年前的种族屠杀结束了,当代西北汉人提及回回依然心有余悸,回回在民族政策的关照下、野蛮本性再次显露,利用伊斯兰教煽动,在西北地区有恃无恐。伊拉克战争,西宁的回回游行闹事;在兰州的大街上回回经常聚众殴打汉人;西安的西大街,提起回回,汉人无不全身发怵;青海、甘肃的农村地区回回凌辱汉人是家常便饭。这些违法行为在民族政策的幌子下愈演愈烈,长此下去,在甘青宁三省,汉人恐怕又要重回蒙元了。 回回痛,痛在西北。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这种痛楚有蔓延之势,去年的河南中牟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回乱警钟。 史称“同治回乱”,后来在特定的年代里被歪曲美化为所谓“西北回民起义”,到了现在,居然被一些无知愚昧的人拿来照本宣科,可悲可叹~~~回乱是在驻陕清军到南方镇压太平军,回民借防务空虚进行对汉民进行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起义第一仗不是杀清军,而是血洗汉民村庄八女井,将全村一万余口不分男女老幼集体屠杀。回乱不是针对清军、针对清政府,说他反清是为掩盖回乱大屠杀的事实,美化回乱。回民当中3000人找不出一个识字的,缺少文化教养,根本不懂什么是反封建。后人说回乱是反封建,纯粹是为了美化回乱,用阶级斗争历史观给回乱扣的红冒子。 陕西回民领袖白彦虎带领的陕西回民杀人最疯狂。此人起义时只有22岁,大字不识一个,没有一点教养,后以杀人多而成为领袖。在宁夏,他掘了皇家坟墓。在其它回乱领袖投降得以安置后,他自知罪孽深重,面对不可能的胜利,不顾回民的死活胁迫他们继续死拚。他杀了嫂子,以威胁不愿跟他再死拚的人。最后他投靠国外分裂势力,分裂中国。就这么一个人,现在有人谓他为民族英雄。 可叹的是,很多人包括很多历史学家,只让人知道满清镇压回乱,却不告诉你,回民当时做了什么。以致于,今天很多人将左宗堂当成民族罪人,白彦虎当作民族英雄。张承志写书误导回民,歌颂屠杀,宣扬圣战,而很多人把他的书看成是有血性的小说。把杀人的刀当作艺术品去欣赏。 可悲啊,中国,你为何让你的后人视大屠杀为起义,将恶魔当亲人,视英雄为罪人,将屠刀当玩具啊。 回乱对汉族的大屠杀,开始于同治元年(1862年)的陕西,在陕西杀了约500万人。1863年,陕西回民在被清军镇压退到甘肃后,对甘肃汉人进行疯狂大屠杀。虽然也有甘肃回民参加,但最残暴的是陕西回民,杀人最狠。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乱前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人口1945(9万人,战后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1455(5万人,损失比例为74(5,。在甘肃,回民一次杀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回乱杀掉陕甘两省的总人口大约2000万人(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这次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不是为谋财,不是为谋地,单纯为杀人而杀人。 以下是甘肃部分县大屠杀的情况。 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杀十万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 “”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人口约17(1万,战争中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 是左宗堂镇压了回民叛乱,救了陕西人。是左宗堂左大人带领湘军平息了回民叛乱,救了整个西北地区的人民,包括回民。各位看官,如你是陕西人,请向左宗堂表示敬意,不然我们的祖先早被***了。如你是西北人,请向左大人表示敬意。我们无法再向古人说什么,当你与湖南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对他们好点。因为是湘军不畏生死,用生命拯救西北人民,对他们的后人好一点。 以上回乱死亡人数的资料均有据可查,主要是《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间陕西回乱调查》一书,记录了很多大屠杀的过程。《甘肃新通志》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十九世纪西北回乱在中国俗称“同治回乱”。由于立场感情的不同,大规模流血死 人的事实使后来人有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西北一些惨遭战乱涂炭的县份,汉族平民和小知 识分子谈“回乱”而色变,残酷战争中广泛存在的民族仇杀使他们永远难消对于回民的厌 恶。如我在甘肃靖远便收集到这样的歌辞: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乌兰是靖远境内的山名,黄流即黄河。初闻此曲时,我吃惊的是: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大汉族主义压迫少数民族这一认识针锋相对,靖远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是回民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对回族的优厚政策,导致了回乱时期苦难深重的靖远汉族知识分子受挫。 这是极其罕见的错误认识。我为这种认识感到震惊的原因,并非在我对它的不义的反感,而 在我清晰地触碰到的这种——人的隔阂。 此曲曾以近似校歌的形式,在靖远的学校里集会齐唱。歌唱之中,据靖远回民回忆——凡回 族学生都低头不敢稍动,如同罪犯。
本文档为【[指南]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乱的真实面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