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心理学类论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推荐--心理学类论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举报
开通vip

【推荐--心理学类论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推荐--心理学类论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北政法大学26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已经普及,手机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此背景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便利快捷;交往的虚拟化程度加深。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关键词:手机; 互联网; 人际交往; 大学生 手机上网,这个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兴词汇,我们的大学生却是这一功能使用者的主流群体。但是,手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

【推荐--心理学类论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推荐--心理学类论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北政法大学26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已经普及,手机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此背景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便利快捷;交往的虚拟化程度加深。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关键词:手机; 互联网; 人际交往; 大学生 手机上网,这个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兴词汇,我们的大学生却是这一功能使用者的主流群体。但是,手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他们大量地享用手机上网所带来的娱乐和便利的同时,他们也成为了手机的“奴隶”,由于对手机上网的过分依赖,严重影响了某些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1 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采用自编的《手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对西北政法大学校园中的26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259份。 2结果与讨论 2.1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结果,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是100%,92%的大学生报告说手机已经开通了上网功能,76%的大学生正在使用手机上网,仅有3%的大学生表示对手机上网“暂无兴趣”。 2.2 手机上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2.2.1 手机上网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便利快捷 手机上网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仅有5%的学生表示会采用纸质信件这种传统的方式与朋友或亲人联系,其他学生都表示一般都是通过电话、短信和借助手机登陆人人网或QQ等网络平台与人联系,这其中依靠手机上网的占到20%。手机上网这种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给当代大学生提供着更为广阔、更为便捷的交往方式。 毕业 2.2.2 手机上网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更加虚拟化 网络出现以后,人们的交往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虚拟化。调查显示,16%的大学生自述没有网友,31%的大学生自述网友不超过5人,53%的大学生自述网友超过5人以上,他们一般通过QQ、人人网、微博等与网友保持联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虚拟化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快速高效地搜寻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不适应、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与他人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弱化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 2.2.3 手机上网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降低 互联网中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很容易在互联网中找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成就感,这就使得大学生很容易被互联网所吸引甚至沉迷于网络。在本次调查中, 当问“在课间或是休息时,您更多的是与其他同学聊天还是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时,有42%的同学选择“自己一个人玩手机”,当问他们“在课间或是休息时,您的同学或朋友更多的是与其他同学聊天还是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时,有46%的同学选择“自己一个人玩手机”,当问他们“和其他舍友在宿舍时,您一般会和舍友聊天或讨论问题还是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30%的同学选择“使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上网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降低,而且交往主动性随年级增长而递增,且男生主动性比女生高。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3 结论 手机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此背景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便利快捷;交往的虚拟化程度加深。大学生在充分享受手机互联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应该防止其对我们的不利影响。大学生要将交往的重心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找到新的生活重心,发现生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潭亮. 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10) [2] 李启文. 手机对大学新生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9 [3] 杜立操,熊少青. 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 其他参考文献 th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 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 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 2009.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 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 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 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本文档为【【推荐--心理学类论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12
浏览量: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