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中西医结合”之名的英语翻译谈起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中西医结合”之名的英语翻译谈起

举报
开通vip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中西医结合”之名的英语翻译谈起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中西医结合”之名的英语翻译谈起 【关键词】 ,医学 ,关键词, 医学; 中国传统; 语言学; 翻译; 英语; 中西医结合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nomenclatur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IU ChuanYu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enter,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中西医结合”之名的英语翻译谈起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中西医结合”之名的英语翻译谈起 【关键词】 ,医学 ,关键词, 医学; 中国传统; 语言学; 翻译; 英语; 中西医结合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nomenclatur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IU ChuanYu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enter,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KEY WORDS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Englis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 “打草惊蛇”――佳话一段引出来 我在《中西医结合学报》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从“中医”名称的英语翻译谈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后,1,,引起了一些故旧的关注。老友焦村先生寄来书信一封,戏称此文“打草惊蛇”,把他这个蛰伏了多年的“老蛇”引出了洞。 拙文之末引用了朱熹的诗《春日》,欲借“等闲识得东风面”来阐述自己对于理解的感悟,用“万紫千红总是春”说明表达手法之变化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不能背离“信”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正如《孙子》所言:“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司命。”,2,如果我们将此言之“敌”改为“译”,译事名形虚实则可以一贯之。 焦村先生在其信中也引用了一首诗来说明他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他说:“《孙子》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阁下所备,可谓无微不至,然则寡与不寡,未可定矣~《春日》固为一备,《晚春》犹可屈敌。” 焦村先生所说之《晚春》为韩愈所作,全诗如下: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我知焦村先生是在委婉地批评我眼光之短浅,这也是他一贯的刀斧手法。我虽然在那篇文章中洋洋洒洒地纵论横述了求“信”之种种,但终究是井蛙谈天,一管之见,实在是“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如此自然将“百般红紫斗芳菲”,误以为“漫天雪飞”。这自然是杨花榆荚之见~ 焦村先生暗批一笔之后,又使出“逼蛇出洞”之招。他说:“《孙子》云:‘兵者,诡道也。’译事,诡之诡道也。子木喻阁下‘钟馗之类’也。钟馗在世,必不惧‘诡’。”子木先生的确曾说我是“钟馗之类”,但那是当年游太白山时论聊斋的戏言。其实即便焦村先生不“逼蛇出洞”,我也要继续坐井观天,喋喋不休自己之一管之见。即使如杨花榆荚那般“无才思”,也要继续品头论足如“漫天雪飞”般的“百般红紫斗芳菲”。我回复焦村先生,坦言本期之“一管之见”为漫谈“中西医结合”名称的英语翻译问题,愿与先生再赏《春日》之融融,再辨《晚春》之纷纷。 焦村先生说:“善译者,致语而不致于语。形意音势俱佳者,善之善译也。”就是说,善于翻译的人,必然要善于驾驭语言,而不是处处受语言的牵制。好的译作,应该是形式、内涵、音韵和气势都得体合俗,能达到此种要求的翻译,自然是最佳之作。我完全赞同先生之言,并以此为参谨小慎微地开本篇讨论之端,以求“善之善译”。是否如此,还请读者诸君与先生“明辨之”。 2 幽默滑稽――绝妙佳译说开来 在谈论“中西医结合”一名的翻译之前,我想先插一曲,谈谈“幽默”一词的翻译问题,从中引申出翻译中的一个神乎其神的变数,由“变”(“变”者,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之宜也)而及“数”(“数”者,“术”、“法”、“矩”之谓也),由“数”而观“变”,以“变”应“数”,以“数”统“变”。如此,则万变不离其宗;如此,则“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Http://Www.Yaokuo.Com 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之。”就是说大家都厌恶的人,一定要切身考察是否属实;大家都喜欢的人,也一定要切身考察是否属实。在翻译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应该如此。要从实际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 在翻译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概念的翻译一开始有这样那样的译法和看法,译者为此争论不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论的结果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幽默”一词的翻译就是这样。今天的读者很少会意识到“幽默”是个外来词语,而且是个音译的外来词语。当初在翻译英语的humor一词时也曾经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译法。未曾料到的是,最后音译的“幽默”居然独占鳌头,很快为民众所接受。 “幽默”这个译法是近代译家林语堂的杰作。林语堂在致友人的信中,对“幽默”一词的翻译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当时有人不喜欢“幽默”这个译法,提议将humor译为“语妙”。其实译为“语妙”似乎也有道理,但听起来不如“幽默”之回味性强。所以林语堂说,此译法虽然“语出天然,音韵本相近,诚有可取”,但“幽默已成口语,不易取消,然语妙自亦有相当用处,尤其是做形容词”。他进一步分析说,“语妙”含有口辩随机应对之义,近于英文之wit。而“幽默”二字本是纯粹译音,所取于其义者,因“幽默”含有假痴假呆之意,作语隐谑,令人静中寻味,果读者听者有如子程子所谓“读了全然无事”者,亦不必为之说穿。此为牵强说法,若论其详,humor本不可译,惟有译音办法。 有人也许会问,汉语中就没有与humor相当的表达法吗,类似的当然是有的,但语义却与之不尽相同。正如林语堂所言:“华语中言滑稽辞字曰滑稽突梯,曰诙谐,曰嘲,曰谑,曰疟浪,曰嘲弄,曰风,曰讽,曰消,曰讥,曰奚落,曰调侃,曰取笑,曰开玩笑,曰戏言,曰孟浪,曰荒唐,曰挖苦,曰揶揄,曰俏皮,曰恶作谑,曰旁敲侧击等。然皆或指尖刻,或流于放诞,未能表现宽宏恬静的‘幽默’意义,犹如中文之‘敷衍’、‘热闹’等事亦不可得西文正当译语。”,3, 林语堂之言说得极是。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幽默感。其实我们中国人自有其幽默特点。近的相声、小品不说,单从汗牛充栋的古籍中,我们就可找出很多实例来。如郑人谓孔子独立郭门,“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相告,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此乃孔子之幽默。 其实幽默不独圣人所具,中国古代一般的文人学士也多具幽默之感,如苏东坡,如袁子才,如郑板桥。他们既能洞察人间世情,又能从容不迫出以诙谐,虽无幽默之名,已有幽默之实。但是,中国人的“幽默”自有中国味的“幽深”和“诡默”,又非humor所能涵盖。不仅中国人的“幽默”,就是中国人的一笑一颦所传递的内涵也常常是当事者可感可悟,却又且朦且胧。比如说孔子思想中的“仁”到底指的是benevolence、humanity还是manhood;“义”的含义究竟是justice、right还是righteousness;“礼”的内涵是ritualism、courtesy还是goodform,亦或socialorder, “幽默”一词的翻译颇具启发意义。一词、一名之译,看似简单平常,其实蕴涵至理,不可不仔细推究。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这种推究往往使很多译者无法深入探微。如美国人詹姆斯来兹在翻译儒家经典时,将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为:Opportunities of time (vouch safety) Heaven are not equal to advantages of situation (afforded by) the Earth, and advantages of situation (afforded by) the Earth are not equal to (the union arising from) the accord of men. 如果将其英文译文翻译成汉语,就是:天所惠赐的时间上的机会不如地所提供的形势上的好处;而地所提供的形势上的好处不如人的团结一致。将译文所表达的意思与原文所蕴涵的思想加以比较,差异显而易见。其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基本意思是说:The weather is less important than terrain, and the terrain is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army morale. 更有甚者,将孟子的这句话逐字逐句地译为:Skytimes no so good as groundsituation; groundsituation not so good as human harmony.表面上译得丝丝入扣,实则刀砍斧凿,犹如运 Http://Www.Yaokuo.Com 输人员野蛮装卸货物一样。 子木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这样的硬译确如野蛮装卸一样。而翻译人员则应该像一个军队的排头兵一样,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不能遇到险境之后自己退缩一边作壁上观,眼睁睁地看着大军开往深渊。就是开道架桥,也要仔细勘察地形,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图纸,组织施工,而不能盲目从事。这一点翻译人员尤其要注意。” 我在谈到“中医”名称的翻译时,提到了期间所反映的各种问题,1,。其实这些问题与上面谈到的这些翻译问题虽非同一,却也十分相似,很值得我们从事翻译的人员认真分析和思考。“幽默”的翻译想想确实幽默,许多翻译人员苦思冥想,百般搜求,哪知最终竟然为大家所接受的是所谓的“不译之译”。这真应了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 言归正传――百川交错海归来 关于翻译的动与机,焦村先生曾用《孙子》关于势与节的论述加以总括。《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4,湍急的水奔流而下,可以冲石而走,这就是“势”;鸷鸟迅飞猛击,捕杀小鸟,这就是“节”。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能造成惊险的势态,发出短促的节奏。其惊险之势如同张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像击发弩机一样。如果我们将这里的“战”换成“译”,其“势”与“节”亦是理在其中。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如何下笔行文,这就是“势”。文行至何处,笔收于何方,这就是“节”。 在翻译中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我想以“中西医结合”这个名称的翻译为例,向读者诸君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粗粗一看,也许有人觉得“中西医结合”这个名称似乎并不是很难翻译。“中医”现在一般译作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西医”自然是Western medicine或modern medicine,“结合”当然要译为combine了。这样组合起来不就可以了吗,难道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这个见解其实也是不错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在实际翻译中还是引发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结合”一词的翻译上,一般人很自然地将“结合”翻译成combine,而且也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然而如果我们翻一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便会发现其对“结合”的翻译并不是combine,而是integrate。“中西医结合”被译为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这就引起了学术界的一些争议。 争论的焦点自然是在combine和integrate两个词的用法上。在英语语言中,combine的意思是cause things to join or mix together to form a whole, 即使物件结合或混合形成一个整体,如Combine the eggs with a little flour and heat the mixture gently. 其意思是说把鸡蛋和少量面粉调匀,用文火加热。integrate的意思是combine something in such a way that it becomes fully a part of something else,即将某事物与另一事物结合起来,使其完全成为另一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换句话说,combine的意思是二者的结合,而integrate的意思则是合二为一。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将中西医结合之“结合”译为integrate不符合中西医结合的实际。从目前的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来看,所谓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医诊断,中医治疗。这个“结合”显然是combine而不是integrate。所以认为将“中西医结合”译作combin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才符合中西医结合的实际。 这个看法似乎是有道理的。众所周知,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二者在疾病的防治中联合使用是可能的,但二者合二为一显然是不可能的。多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将中西医合二为一,这的确是不可能的。所以那种认为应该将“中西医结合”译作combin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才符合中西医结合的实际的看法,听起来的确有道理。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Http://Www.Yaokuo.Com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中西医结合”的原始涵义。“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是毛泽东主席1956年“把中医中药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讲话之后,在我国医药界逐步约定俗成的。随后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讲话中对“中西医结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指出“中西医结合”指的是吸取了中医和西医的精华而创建的另外一种医学体系,即所谓的中国第三医学,其他两种医学分别是中医和西医。 应当指出,“中西医结合”由方针政策到医学科学概念的过渡,是一个极为复杂和严肃的医学科学问题,最终能否按照人们的初衷而构建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按照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最初对“中西医结合”的阐述和早期医药界对其进行的理论研究,“结合”译作integrate无疑是恰如其分的。然而,从当前中西医结合的实际来看,“结合”译作combine似乎更切合实际。孰是孰非似乎还得看“中西医结合”今后的发展方向。 既然“中西医结合”的内涵还有待明确,那么其翻译究竟该如何把握呢, 子木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目前关于新医学的创建问题,医学界和哲学界还在争论之中,定论短期内显然是不会有的。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还是按照‘中西医结合’的原始涵义翻译为妥。”这样看来“中西医结合”似乎应译作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才较为完整。 有的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要在原译语之中加上Chinese一词呢, 这是对概念的修饰与限定所需之故。如果没有Chinese的修饰,traditional一词的语义便没有限定了。因为不但中国有传统医学,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传统医学。这里Western也可以改为modern。中国人习惯上将与中医对应的现代医学称为“西医”,但现代医学并非西方所独有。它虽然源于西方,却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世界医学界和科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现在国际医药界多称其为“现代医学”(modern medicine),以别于各国固有的民族医学。 谈到这里,读者也许会问,“中西医结合”是不是一定要如此翻译呢,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呢, 上面谈到的都是一般情况,例外情况和特殊情况也是常有的。比如同样是“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会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会刊《中西医结合学报》的英文名称却是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二者有何不同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前者采用的是对中西医结合的传统翻译,而后者则综合了近年来国际结合医学的发展因素,采用了更为国际化的表述方式。但二者所表述的对象却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这种在翻译上的不同表述倒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一个概念或名称的翻译固然要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但翻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为了达到这一根本目的,翻译时就不能忽略国际间相关领域的发展。翻译的原则应该遵守,但也要灵活把握,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在翻译上,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方法其实是不存在的,但一般译者有时会忽略这一点,翻译对号入座显得不够灵活。比如“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也不总是只有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一个翻译模式。在实际翻译中,这个概念完全可以灵活处理。比如“我们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炎”这句话如果在临床教学或交流中,可以简单地译为:We usually treat chronic hepat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医”一般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但在一般的交流中,特别是在与西医作为比较或有西医相衬托的时候,可以简单地译为Chinese medicine,因为交流的双方都很清楚其具体所指。再比如说“最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疾病”,可以译为:It’s better to use both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this disease.这样的翻译便于交流双方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对于翻译者来讲,灵活处理词法与句法的关系,具体应对专业与通俗的差异,就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一样,只有运筹帷幄于分寸之间,才能 Http://Www.Yaokuo.Com 决胜于千里之外。 4 举一反三――变常玄机化中来 法缘先生说:“译学之中,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常变常新,常新常变。不晓此理,难明译 道。”上面谈到的“中西医结合”一名的翻译,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翻译理念。但 “常”与“变”的关系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有译事经验者,大约都会感同身 受。 的确,翻译中始终如一的情况基本是没有的。语言之妙,就在于它的变化无端,有时一个概 念在一种语言中的不同场合没有什么变化,但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翻 译时,译者当然要注意到这一点,不然就不能很好地转达原文之意。比如英语中的play一 词翻译成汉语时,在不同的场合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译法,不然就不符合汉语的习惯。play chess是下棋;play tennis是打网球;play football是踢足球;play on the piano是弹钢琴;play on the flute是吹笛子;play on the flames喷水灭火;play upon words是用双关字作诙谐语; play with a toy是玩玩具;play with dice是掷骰子;play ducks and drakes with one’s money 是挥霍无度;play truant是逃学;play away one’s time是虚度光阴;play guns on a fort是向 要塞发炮;play high是豪赌;play fair是公平竞争;play foul是行为卑鄙;play at soldier是 假装军人;play in a drama是演戏剧;play a part是扮演一个角色;play one’s part well是克 尽职守;play a double game是欺诈;the fountain plays是说喷泉喷水了。 不仅英语如此,我们的汉语也是一样。如汉语的“上”翻译成英语时,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体育比赛中的上半场是first half;上半天是morning;上苍是Heaven;上等是firstclass, firstrate; 上课是attend class, go to class;上联是the first line of a couplet;上层建筑是superstructure; 上年纪是be getting on in years, be stricken in years;上任是take up an official post, assume office;上台go upper onto the platform, appear on the stage或assume power, come to power; 上下文是context;上香是burn joss sticks (before an idol or a spirit tablet);上刑是put to torture, torture, severe punishment;上学是go to school, be at school;上旬是the first tenday period of a month;上演是put on the stage, perform;上瘾是be addicted (to something), get into the habit (of doing something);上映是show (a film), screen;上涨是rise, to up;上帐是make an entry in an account book, enter something in an account;上阵是go into battle, take part in a match, pitch into the work;上肢是upper limbs;上座是the seat of honour;等等。 类似的情况在中医上也是很多的。如“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在“积 阴为天,积阳为地”(Accumulation of Yin forms the sky and accumulation of Yang forms the earth.)(《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天”指sky或Heaven,与“地”(earth)相对; 在“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From ancient tim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oot of life lies i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HeavenQi and such a root itself lies in Yin and Yang)(《素问?生气通 天论篇第三》)中,“天”指nature;在“承天而行之”(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celestial body)(《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中,“天”指movement of celestial body; 在“天有冬夏,人有寒热”(In the natural world there exist the seasons of winter and summer and in the human body there manifests the signs of cold and heat)(《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天” 指weather;在“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The heaven is deficient in the northwest and that is why the northwest is cold)(《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天”指Qi of Heaven;在 “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Does it mean that the heaven produces different kinds of wind for different people?)(《灵枢?五变第四十六》)及“天之罪与,”(Is it the mistake of the heaven?) (《灵枢?本神第八》)中,“天”指dominator或governor;在“成而登天”(When growing up, Yellow Emperor came to the throne)(《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天”指throne;在“真 气者,所受于天”(The Genuine-Qi comes from the prenatal essence.)(《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 Http://Www.Yaokuo.Com 五》)中,“天”指prenatal essence;在“腰以上为天”(The part from the waist upwards is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灵枢?经水第十二》)中,“天”指upper part of the body from the waist;在“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The three divisions includes the parts called the Heaven, the Earth and the Man respectively.)(《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中,“天”指upper region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for pulse taking examination);等等。 类似情况在中医上应该还有很多,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时时小心谨慎,稍有疏忽便可能酿成大错。钱钟书先生在其《谈艺录》中,记录了Lessing剧本Emilla Galotti第一幕第四场中的一段话:“倘目成即为图画,不须手绘,岂非美事。惜自眼中至腕下,自腕下至毫颠,距离甚远,沿途走漏不少。”,5,这段话虽然谈论的是绘画,但对于翻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喻。 5 冷眼向阳――是非曲直看未来 文章到此该是结尾了,然而所讨论的问题似乎还在眼前起伏飘落。 《尚书》说:“惟明克允”,6,。对于司法部门来说,只有明察秋毫,才能秉公断案。对于翻译人员来说,只有明确原文之义,才能翻译准确。然而要明确原文的含义,有时仅仅考虑到有关学科现实的发展还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即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文本所涉及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全面掌握有关概念的实际内涵。“中西医结合”名称的翻译之争,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对这一名称的原始内涵及其演变过程的了解和理解。 法缘先生说:“译事不易,译人下笔需慎之又慎,如此方可消讹除误。”这确是至理之见。在《尚书》中,帝舜曾对伯夷说:“夙夜惟寅,直哉惟清。”,6,即要求他为政早晚都要恭敬,为人正直才能心里清明。译人也应如此,要兢兢业业于译事,字斟句酌于译文,这样在翻译时才能做到心明、义明、文明。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苦思冥想或死记硬背高深莫测的翻译理论,是没有多少帮助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实践的环境和实践的精神。正如鲁迅先生在谈到文艺创作时所说的那样:“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也同样是学习翻译和研究翻译者的先天之不幸。但这样的先天不足,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得以补充的。 写到这里,想起了北宋诗人王令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如果我们译者也有子规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唤回译事的“东风”,即正确理解,贴切表达和不二意境。 ,参考文献, 1 牛喘月.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从“中医”名称的英语翻译谈翻译中的“信”与“不信”,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5, 3(3): 247251. 2 孙 武. 孙子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34. 3 林语堂. 林语堂自传,M,.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210212. 4 孙 武. 孙子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24. 5 钱钟书. 谈艺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209. 6 陈戍国点校. 四书五经,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2.218. ,本文编辑, 周庆辉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上海 201203) Http://Www.Yaokuo.Com 作者:牛喘月 Http://Www.Yaokuo.Com
本文档为【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中西医结合”之名的英语翻译谈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