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版

举报
开通vip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一 年级 科学 教案 主备教师 课 型 新授 第 1 课时 总第 1 课时 课 题 使用日期 1.我们知道的植物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 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一 年级 科学 教案 主备教师 课 型 新授 第 1 课时 总第 1 课时 课 题 使用日期 1.我们知道的植物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 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具体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 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 给大家。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 作业布置 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1.我们知道的植物 板书设计 一、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二、交流资料。 教学一得 检查 建议 检查人: 日期: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一 年级 科学 教案 主备教师 课 型 新授 第 2 课时 总第 2 课时 课 题 使用日期 1.我们知道的植物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 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具体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有效迁移)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 的生长情况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通过学习认识了那些植物。 作业布置 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1.我们知道的植物 板书设计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四、拓展活动。 教学一得 检查 建议 检查人: 日期: 共 1 课时 2、观察一棵植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课 题 第 1 课时 1、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2、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 学习目标 3、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保护自然界中 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 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易混、易错点: 学情分析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观察植物。 学 情分析 学生喜欢观察植物活动,上课兴趣浓厚。 时间分配 学 15 讲 10 练 15 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法与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师助学 学生活动 课后改进 一、引入: 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学生小组活动、 讨论 (全班、 小组)交流 教师助学 学生活动 课后改进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全班、小组) 1、聚焦:我们来观察一颗植物,怎样观交流 察,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 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分组活动 (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 物的这些部分。 (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观察、交流 (植3、画画这颗植物。 物体由根、茎、叶、 等器官构成。) 4、研讨: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 学生画 交流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三、拓展: 学生实践、观察一颗树,你有什么发现, 你认为这 观察、记录。 节课谁值得你学习,什么地方值得你 得: 课 失: 后 反 纠: 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3 课 总 3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观察叶 1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 征。 教学目标 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的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1. 说说图上是什么叶。 入 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这是什 么叶子,,说不出可直接告诉, 二、聚焦 1.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1.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 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2.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2.思考问题。 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 见过这些部分?” 三、观察各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1.通过图片认识叶子,知道种各样的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 它们的名称。 叶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2.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 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 些是什么叶。 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3. 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1)说说怎样观察叶。 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2)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 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同之处。 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 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 之处。 4.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 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察结果进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和整理。 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1)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 5.还可让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 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的大小。 有其他颜色。叶的形状只要求学(2)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 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 6.(1)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受到叶的多样性。 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6.(1)做“猜叶子”的游戏。 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2)游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 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 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是什么叶呢? 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 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 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四、观察同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1.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是一棵植物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 同一种树叶。 的叶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2.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 些部分。 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五、画一片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1.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叶,活动手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部分。 册, 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2. 在老师示范时, 跟着老 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师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 一片叶。 边画,模仿老师,画叶子。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 叶画图片, 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 六、拓展 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4 课 总 4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这是谁的叶 1 科学概念目标,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 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游戏引1,“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1.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 入(它们是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 哪些植物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的叶) 2,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2,举手参加。 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1, 想一想,举手回答。 里去找一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 找 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 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 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找叶子。 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 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 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 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 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 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 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 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比对。 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 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 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想一想,思考问题。 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研讨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思考问题。 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 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说,其他学生补充。 “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 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5 课 总 5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植物是“活”的吗 1 科学概念目标, 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目标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 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 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1.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 入 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 学生说说理由。 面进行解释。 二、聚焦 1,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1,回答问题。 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2,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 吗?” 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 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 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 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 等。 三、收集植1.活动一,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1,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物是“活”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的的证据 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 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 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据。 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 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 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2, 思考,举手回答。 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 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 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 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 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 “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 “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3, 观察图片 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 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 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 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 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三、研讨 1.举手回答。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 理由。 2.举手回答问题。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 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6 课 总 6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校园里的植物 1 科学概念目标,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1.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入 问,“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 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 它?” 2.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2.倾听。 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二、聚焦 1.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1.观察和描述图片。 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 2.举手回答问题。 2.(1)根据回答初步形成班级记录(1)叶、开花、有果实等 表。记录内容。 (2) 墙角、墙上、池塘里等, (2)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三、观察校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1.倾听老师说的话,按照老园里的植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求来完成科学活动。 物 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 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 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 要求:?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 ?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 ?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 ?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 一棵植物前,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2. 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 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 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 三、研讨 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1.举手上台展示,描述自己 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 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 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 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新的发现。 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2.举手上台展示。 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 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 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 3.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 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 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 兴趣。 3.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1 课 总 8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在观察中比较 1 科学概念目标,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 (要求:长短不 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 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播放视频,创设侏罗纪公园 即时表达所见所 入 情境。 闻。 二、聚焦问1.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题 教师提问: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 哪只小?” 2.并追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举手回答问题。 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三、探索比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1.比一比,给恐龙排序。 较恐龙模 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 型的大小 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2.按老师要求完成。 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 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1)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3.(1)进行观察比较。 小: (2)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 (2)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 (3)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动手册中。 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4.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 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 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 确, 四、研讨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 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 出比较结果。 2.(1)个别学生发言,自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 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 法比较恐龙的大小? 我们该怎样小的, 描述比较结果, (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找出不同的方法。 3.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 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 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 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五、指导学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 生完成活给恐龙模型排队, 动手册 从高到矮,1 2 3 4 从长到短,1 2 3 4 从胖到瘦,2 4 3 1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2 课 总 9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起点和终点 1 科学概念目标,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 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一、游戏导 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戏。 入 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1.举手回答问题。 二、问题聚 呢,”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 焦 线和落脚线。 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脚线。 1.体验纸蛙跳远。 三、活动探1. (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索,纸蛙跳 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1)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远比赛 蛙跳跃一段距离。 方法。 (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 远,” (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 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2)思考问题。 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 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 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 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 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2. 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 的进行比较。 (1)先倾听,然后按照老师要(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 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求完成。 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 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 3.纸蛙跳远比赛。 (1)发材料。 (2)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 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 (2)全班要统一标准。 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3)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 (4)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 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 得最远的纸蛙。 (1) 分小组活动。 (2) 自己练习。 4.(1)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 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 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2)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 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1.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1.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四、研讨 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论。 实验的关键步骤。 2.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2.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 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 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3.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对齐起 点?确定终点。 3.倾听。 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五、贴纸带 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 动手册上。 与展示 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3 课 总 10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用手来测量 1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 一 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1.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1.倾听。 一、问题引 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 入 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2.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 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答。 1.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1.看课件,倾听。 二、聚焦主 最大距离作为 “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 题 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2.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2.倾听。 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三、探索活1.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2.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动,测量桌 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子的高度 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 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预测。 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 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2.(1)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方法。 4.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 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 (2)谈谈测量的体会。 操作,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的手指 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3.倾听。 必须紧紧相连;?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4.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带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长度。 的红线 (代表地面)粘贴好。 5.举手上台展示。 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1.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四、研讨 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2.思考问题。 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 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 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 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 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 指短。 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五、拓展与 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展活动。 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思考 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5 课 总 12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 科学概念目标,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 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 (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 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倾听,回忆上节课的内一、复习导 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容。 入 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 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 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 量。 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 二、聚焦 (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1)看课件,思考问题。 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2)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为标准物呢,” 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2)发标准物。 讨论。 2.分小组汇报。 2. (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1)举手回答问题。 优缺点. (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2)小组做实验。 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 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 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 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 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 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三、探索测1.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2.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量桌面和 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 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讲台的长 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 度 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 度。 中。 3.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 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2.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线等)。 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 料。 胶带连接起来。 5.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 3.举手回答问题。 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 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4.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 量三次。 6.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5.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表。 册中。 6.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 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1.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 四、 研讨 讲台长度的结果。 (很接近,准确度高) 2.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以进行量 化比较。 更长一些?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3. 学生各抒己见。 准确。 4.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 工具的特点。 五、布置课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 外活动 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 长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5 课 总 12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 科学概念目标,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 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 (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 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倾听,回忆上节课的内一、复习导 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容。 入 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 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 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 量。 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 二、聚焦 (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1)看课件,思考问题。 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2)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 为标准物呢,” 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 (2)发标准物。 讨论。 2.分小组汇报。 2. (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1)举手回答问题。 优缺点. (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2)小组做实验。 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 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 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 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 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 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三、探索测1.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2.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量桌面和 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 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讲台的长 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 度 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 度。 中。 3.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 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2.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 胶带连接起来。 料。 5.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3.举手回答问题。 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 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4.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 量三次。 6.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5.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表。 册中。 6.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 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1.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 四、 研讨 讲台长度的结果。 (很接近,准确度高) 2.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 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 以进行量 化比较。 更长一些?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3. 学生各抒己见。 准确。 4.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 工具的特点。 五、布置课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 外活动 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 长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6 课 总 13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做一个测量纸带 1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 一支标记笔、学 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1.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1.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一、设疑导 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论和汇报。 入 他们是如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 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 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 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 2.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2.倾听。 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 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 不规则的物体。 二、聚焦 今天我们来制作自己的测量倾听。 带,并用它来测量物体的周长。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三、探索制1. (1)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 作、测量 (1)看课件。 料。 (2)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 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 (2)先倾听,后制作。 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 制作日期。 2.学生制作纸带。 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 辅导有问题的学生。 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 2.学生制作纸带。 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 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 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 测量并将 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 3.先测量书的长度。填写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 的学生。 活动手册。 四、研讨 1.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1.观察数据。 比,有哪些好处? 2.分组讨论,个别说说, 3.总结,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其他同学补充。 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 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 数、 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五、布置课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 外活动 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 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 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7 课 总 14 课 课题 课时 任课班级 执教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 科学概念目标,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 和交流 。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 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1.演示引入尺子。 一、情境导1.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 2.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入 用尺子的经历。 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 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 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2.倾听 使用。 二、 聚焦 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较测量 倾听。 纸带与尺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 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三、探索活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1. 动 量纸带。 (1)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 的纸带。 (2)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 (1)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交流观察、比较结果。 法:?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 2. 一端对齐; ?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1)倾听,注意观察。 对应的刻度; ?介绍如何读数。 (2)示范测量并读出长(3)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度。 生。 (3)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 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 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 果。 1.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1.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 研讨 什么好处,” 2.小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2.倾听。 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 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 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 处。 五、拓展活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 动 下家中家具的长、宽和高,并试 着用表格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文档为【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4-23
浏览量: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