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礼记学记》中的教育观

浅谈《礼记学记》中的教育观

举报
开通vip

浅谈《礼记学记》中的教育观浅谈《礼记学记》中的教育观 【摘 要】《礼记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篇教育科学的经典之作,其内容记述了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论述了教育、教学及为人师表之道,强调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关键词】礼记学记;教育观;方法;尊师重教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效果甚微,国民素质仍亟待提升,学校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大事。怎样才能使教育合乎规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浅谈《礼记学记》中的教育观
浅谈《礼记学记》中的教育观 【摘 要】《礼记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篇教育科学的经典之作,其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记述了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论述了教育、教学及为人师表之道,强调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关键词】礼记学记;教育观;方法;尊师重教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效果甚微,国民素质仍亟待提升,学校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大事。怎样才能使教育合乎规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正是教育工作者们急需探讨的问题。 《礼记学记》是我国古老的教育哲学,其内容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论述了教育、教学及为人师表之道,重视素质教育,内容系统科学。其教育理念重视晓喻启发、循循善诱,强调端正治学态度,重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之先河。在当今的教育活动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比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及弊端,愈发能使人领悟到古代教育者的智慧。 《礼记学记》阐明一个国家的建立,为政者领导人民,其当务之急应以教学为重,亦以教学为先,因为只有办学施教化民成俗,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其余只是辅助性的手段,轻重缓急不可不知,更不可本末倒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依靠教育。《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教育理念与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 1 治国安邦教育为本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执政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罗致好人[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是可以博得一点小小名气的,[但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的心。[如果执政的人]礼贤下士,亲近贤人,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还不可以教化人民。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只有依靠科学有效的教育才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尚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古人认为执政者如果想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一定要从办学兴教入手。古代的帝王非常重视教育,在建立国家、管理人民时,都把教育放在首位。由此可知,我们的先祖早就深谙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放到了治国安邦、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位置。 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正在深入民心,并形成了全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合力。这既可以看成是国家重视教育的英明之举,也可以看做是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延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番至理名言与今日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可谓今古思想一脉相承,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与今日之“科教兴国”之战略也能对应出行为上的合辙。故而《礼记学记》中教育目标的确立,于当今现代化社会仍有许多可取可鉴之处。 2 教育的方法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大学进行教育有四条原则:事情没有发生就先防止,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 循序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因素。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如果]不知顺应[自然],胡乱施教,[教育工作] 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不能获得成效。[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见解就会狭隘,见闻就会不广。[如果]交友不慎,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如果]三朋四友,尽谈不正经的事情,就会荒废学业。这六点就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以上两段文字所述事理虽然简要,但反观今日之教育,这些简要的道理我们却在理解上不甚清楚,或者即使清楚,但在教育行为上却多有违悖。不少教师与学生往往把师生关系弄得很僵,大多时候是忽略了“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更有甚者用“秋后算账”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和问题,以伺问题搞大了再投之“虎狼药”来处置,这或许是不少学生厌学乃至流失(辍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因”。而“当其可之谓时”这一条,则是高明的教师教学艺术和机智的具体表现。而反映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却往往于此表现出“矫枉过正”――或者是未等了解清楚就急于解决,导致学生难以接受教师的处置,或者把事情放“凉”了再去解决,也达不到“攻心”之佳效。至于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之事,也常常屡见不鲜。以至于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十分钟爱“少年老成”,把少年儿童无法接受的道理灌输给孩子,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把学生训导成“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不凌节而施之”的观点与西方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的观点是十分吻合的。而前者要早于后者千余年。高明的教师,十分注意扬善而教众相摩,多在学生集体中树立让学生“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好的”的楷模,让众多的学生向好的方面学习,而不是每日里数叨学生的不良言行,来“以儆效尤”。学习《学记》中之“教之所由兴也”的四个方法(或称教育观) ,对于我们从事具体的教育工作是大有裨益的。知其“兴”,也更要“知其废”。明白了哪些事情不可做,更有利于指导我们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 《礼记学记》中列出的“六废”,对我们有着警示作用。“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明确指出,“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其中“豫”与“,格”,“时”之当与不当,“孙”与不“孙”,“ 相观而善”与“独学无友”,都是“兴”与“废”的相对,知其“兴”也知其“废”,更有利于人的培养。 关于交友,更应引起现代人对于教育的借鉴。对于青少年,交友关乎到个人进步成长,不可谓不慎。这些道理,往往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不自知”的。而对于家长和教师,是理应十分明白其利害关系的,绝不可以违背上述中的相关古训,而忽视懈怠了为师为长之职责,让青少年在“燕朋”(不正当的朋友)、“燕辟”(不良的习惯)上栽跟头。在现实中,不少青少年就是因在这方面的疏忽而走上厌学最终而失学的。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教师只有清楚明白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启发引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激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启发学生而不 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没有压抑感,学生又能独立思考,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 在这一段文字里的“兴废”说,在古人眼中十分重要,关乎到能否成为合格之师的条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从中可以看出,知其“兴废”是一回事,怎样使教育趋其兴而避其废,在实践上能否达其目的,又是一回事。故善“喻”是促其避“废”的关键。“不牵率其必进,不沮抑之使退,开其从入之端,而不竟其所通之地,如此则不,格而和,不勤苦而易,不杂施以乱其心,有相 ”是核心,是目的,是手段,更是目标。通过高水观而弗其志,而思则得之矣”。此处的“喻 平、高机智、高艺术的“喻”,使之不感到“牵”(生硬被动地接受)、“抑”(不感到沮丧压抑),很明晓地把学子领进门,而不一陪到底地把“竟”(结论)一步步喂给学生。这样的“喻”,学子接受知识也好,接受道理也好,就不会生硬地领受,就不会学得辛苦而收效很差,就不会因为惑而乱其心,通过学习别人的方法、长处(观其善)而相摩精进,不惰其志向。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习上的独立性。 3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古人用类比的方法在这段文字里形象地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鼓的声音并不属于五声中的哪一种,但在演奏时,如果没有鼓的搭配则五声就没有和谐的节奏;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中的哪一色, 但在绘画时,如果没有水的调和则五色就不鲜明,有了学问并不等于可以做官,但为官者如果没有学问就不可能很好地治理一方;教师并不相当于人伦关系五服中的哪一种亲属,但虽然是五服内的亲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教诲,不懂得互相关爱,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不会亲密融洽。这说明有效的学习对于做官任职、亲和人伦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知,教师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先秦时期的儒家先贤们早已深入地论述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记》的记载,使我们找到了把尊重教师、重视教育视为“务本”的依据。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务本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溯源务本,务本就如同古人祭川时先祭河、后祭海一样。古人认为学生在学习上应当立大德,求大道,讲大信,明大时;同时,从知识传播的渠道看,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师为学之本。由此可知,教育为立国之本,教师为立人之本,只有重视了教学的“本”才能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在教育工作中,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因为只有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所以,君王在两种情形之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一是当臣子在祭礼中扮演受祭者的时候,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二是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给君王讲课是不行君臣之礼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尊师。 这段文字阐述了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即尊重教师才能尊重知识。文章精辟地分析了从“师严”、“道尊”到“敬学”之间的密切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活动中离不开三个条件:“师”、“道”、“学”。“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道”是要传授的内容,”学”是学习的过程。三者之中,“师”是关键,因而要开展好教育活动首先要做到“师严”。“师严”中的“严”不是严厉,而是指对教师的尊敬、尊重。我们的祖先早已意识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尊重老师,从而将“师严”放在了首要地位,并认为这是实现“道尊”的前提条件。其次,“道尊”就是指要尊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即尊重知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以及重视知识巨大的力量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学记》中的“师严”和“道尊”这两个观念应该是我们今天“师道尊严”这一伦理概念的来源和另一种理论表述,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教师、对知识、对教育的尊重,是先进的、科学的。这种尊师重教理念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绵延与发展。 综上所述,《礼记学记》是中国的教育史上一篇教育科学的经典之作,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教育思想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仍被当今为师者尊奉为瑰宝,其中的教育理念永远值得我们去深入地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自慧,等.从《礼记?学记》看为师之道[J].现代大学教育,2005(5). [2]洪玉琴,李守奎.扬子法言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6. [3]阙勋吾,许凌云,等.古文观止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2:405. [责任编辑:刘帅]
本文档为【浅谈《礼记学记》中的教育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8-06-19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