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是怎样分的,(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交流: (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1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分,(锻炼学生的思维) 4)师: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引导学生互相读算式 5)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2碗,还余2碗;11瓶饮料平均分给4人,每人2瓶,还余1瓶; 师:同位互相说说算式,独自观察,发现了什么,(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仔细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1题。 学生先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评议。) 2、出示第3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读题,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适当进行补充)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 作业设计: 认识有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反思: 课时2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 14?6= 45-5= 2×9= 3×9= 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2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2)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3)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5)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课后反思: 课时3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 教学内容: 第6页信息窗2,第7页你问我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3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 些数学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三、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评议。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商方法。) 2、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2。(把竖式写完整)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位要对齐。(特别注意商的位置) 3、出示自主练习5 25?6=( )„„( ) 44?( )=( )„„8 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做( )件 鼓励学生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 4、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1)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9?2= ()„„() (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根,还剩( )根 11?4=() „„() 四、教师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应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课后反思: 课时4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 教学内容: 第8、9页的练习及补充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 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 4 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 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2、出示:你知道余数它藏在哪里吗,请你把它找出来。 14?4=3„„2 8?5=1„„3 16?3=5„„1 10?4=2„„2 3、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 二、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4 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2、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 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游戏:蚂蚁躲雨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 (1)没有余数的算式 (2)余数是3的算式 (3)余数是1的算式 4、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四、小结。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作业设计: 回家与父母一起分糖果,记录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算式; 思考:一堆苹果,如果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那么3个3个地分,最后余几个, (鼓励学生回家先用小棒摆一摆,还可以与父母一起进行,最后再回答) 课后反思: 课时5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第10页信息图及“丰收园”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 5 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7?8 50?7 64?8 41?6 72?9 46?9 2、看图填算式。 (1)9?4= (盘)„„ (个) 9?2= (个)„„ (个) 20?3=(个)„„ (个) 20?6=(束)„„ (个) (2)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二、教学:我学会了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 基础知识 税务基础知识象棋入门,基础知识常见鼠类基础知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电梯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进行自我检测。 (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 (1)二年级有46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说一说)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有46人 每辆车限乘8人 46?8=5(辆)„„6(人) 需要6辆车。 (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的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回顾,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学习了本单元, 你有什么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你能摘到几颗, 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6 信息窗1:来到城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情境图分别呈现了下火车的人数,停车场停放汽车的数量、住宅楼的户数及花坛中花盆的数量。借助“一千是多少,”及“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引入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读写。教材内容选择联系城乡的现实性素材,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大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学时间: 谈话:同学们,上个星期天,我们来到了北京,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咱们城市的哪些地方,(学生回答)。 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 师适时小结: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一] 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50块或80块) 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提问: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并板书[十] 请学生一十一十的数一数:10、20、30„„90、100 (3)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7 演示: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提问: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板书[百] 请学生一百一百的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 (4)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刚才我们在 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1000的呢, (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l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l 一百一百地数,再从1000数回1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98吗, (学生自己尝试拨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让学生在回忆前面所学计数器上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 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继续提问: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吗,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千位) 3、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 [出示一本笔记本]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本笔记本有100张纸,1000张纸有这样的几本? 请学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势,比划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 (2)[出示一袋牙签] 提问:这袋牙签有200根,多少袋牙签是1000根呢,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5袋牙签是1000根。 教师呈现1000根的牙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3)[出示一本书] 提问: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少,请你估计一下。一页大概有多少字,1000字有这样的几页 呢, 学生从估计简单的文字数量到估计稍多一点的文字数量,逐步感知千以内的数。 (4)生活中感知: 提问: l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500人,几个这样多的人是1000人, l 我们班同学40个,多少个班的同学大约有1000人, l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例子呢? 4、数数练习(一个一个地数): (1)从195数到204。 (2)从407数到414。 (4)从989数到1000。 5、学习写数: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写125。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写的方法,并向学生介绍习惯的写法是从高位写起。 练习写数。 谈话: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呢,(学生自己试写) 如果个别学生将八百零八写错,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八百零八里面有几个十,(一个十也没 8 有),在十位上应该写几,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谈话: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数! 1、谈话: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上看到了很多的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数吗,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出示:温州大桥全长6977米,桥塔有50层楼那么高。184根钢索,把宽27米、跨江400多米的巨大桥身托了起来。桥面上有6条行车道。399根双叉灯柱整整齐齐排列在两旁。 请学生自己先读,并且在小组中交流。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你们也搜集了不少吧,请你们相互交流,汇报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数。 4、猜数游戏。(以“幸运52中猜价格”为形式) (1)吸尘器150元。 (提示语以“少了”或“多了”为标准,如:生说100,师说少了,生说200,师说多了等,直到猜中为止。) (2)羽绒服789元。 (方法如上。) (3)消毒柜999元。 (改题提示为:它的价格是一个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字都相同。是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1000非常接近,请学生以此为例进行猜测。) 5、拓展游戏活动: 谈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转盘转到了3、6、9,这三个数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们把它们写出来。 学生交流结果(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学时间: 谈话:同学们,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关,去探寻数学的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请你先拨出178,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179”,接着照样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再在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从179数到180的过程,一直数到191。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2、拨珠写数游戏:(自主练习2) 谈话:刚才大家都能够正确地拨珠数数,那么写数呢,请你自己试着写写拨出的数,看看每个数中“4”表示的意义,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9 在小组里多加一些相应练习,多拨珠写数。 教师要加强这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3、看图填数游戏: 出示情境图(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写出数,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写出的,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蝴蝶采蜜:(自主练习11) 谈话:这些蝴蝶都到哪朵花上采蜜,请你连一连。 挑选267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 5、我当口算小能手:(自主练习10)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这些口算题,再在小组中进行批阅和交流,请计算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全班进行点评。 6、你说我写:(自主练习7) 活动时,可以2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也可以3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还可以变化形式,一人说数,一人说组成,其它人写数,加强熟练程度。 7、我来考考你 “聪明小屋”是一道智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教师可激发学生想出多种答案。这道题的答案有: 380、508、586、589、598、600、660、690、900、960、990。 三、总结提升: 谈话: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看来今天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你都来说说吗,其实,还有很多数比1000还要大,下节课让我们和手拉手学校的同学继续我们的数学旅程吧,相信你会更有收获的。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9—22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大到万以内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迁移到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难点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10 第一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教学时间: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出示故事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 小结:10个1000是10000,这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 B、 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 C、 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D、 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11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22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 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22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 10000 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 (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谈话: 教学时间: 同学们,谁想谈谈上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会用这些知识来 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活动一:基本练习 1、接力数数(课本第22页第1题。)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同学,直到全组都做完。哪个组先做完、 做对的是赢家,并给这个组奖励。 2、填空。 9089的下一个是( ),9799的下一个是( ),9899的下一个是(),下一个是( ),9989下 一个是( ),9999的下一个是(), 3、课本第18页第4题,并补充以下练习(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出示)。 (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1189种。 (3)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8346米。 4、填一填 (1)3560读作( ),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组成的。 12 (2)5316读作( ),是由()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的。 (3)9998再数( )个一就是10000。 (4)9920再数( )个十就是10000。 (5)9800再数( )个( )就是10000 。 5、抢答题(课本第19页第6题) 把口算题制成不同的动物头形,先在组内抢答,谁做对谁得到头像,谁就是裁判。哪个小组 先做完,哪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大的动物头像。 教师宣布比赛规则, 教师宣布比赛开始, 给有关组奖励。 活动二:变式练习 摆数游戏: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小棒,请你用2个4和2个0组成以下各数: a、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b、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摆出之后再读一读。 课后反思 信息窗三------光明小学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 该图仍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学校的人数、餐厅、图书馆。借助“学生数、餐厅座位,”与 “图书数,”引入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 教学目标: 1.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活动一 (出示教学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光明小学有1210名学生,实验小学有958名学生。 一楼餐厅有597座,二楼餐厅有508座。 故事书895册,科技书806册。 2、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 节课主要解决比较多少) 3、引导解决哪个学校学生多。(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需要比较1210和958的大小。 (1)怎样比较1210和958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方法一: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10 > 958 。 13 方法二: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10 > 958 。 方法三: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10 > 958 。 (3)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1210 > 958. 活动二 1、我们再来解决餐厅座位谁多的问题吧。(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一楼餐厅有597座,二楼餐厅有508座,怎样知道谁多、谁少呢, 这就需要比较597和508的大小。 2、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 (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597和508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597 > 508 。 (2)谁还能举例说说谁是谁的近似数。可多安排学生举例说明。 活动三 1、其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故事书和科技书哪个多, „„ 2、学生自主解决补充出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 3、介绍一下,你解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的方法。 如:不同数位„„相同数位„„学生交流。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活动一 1、数字王国擂台赛。 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题百位上8比3大,所以803大于308,第二题999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999小于1000) 2(手指裁判。(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1001?999 123?96 765?769 3(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活动二: 自主练习 第3题:是结合现实情境比较大小的题目。 题目中出现了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比较两种情况。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如两个书架上图书册数的比较、两本书的页数的比较、两页纸上字数的比较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估数打下基础。 第4题: 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内容。 第2题: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4 第1题:是一道通过语言描述确定数的大小的练习题。 练习时,要指导学生体验大(小)得多与接近的差别,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连线。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充,如让学生说一个比800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的数,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5、6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交流。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预测的结果只要有合理的根据就应给予肯定。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如果学生提出计算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 [课后反思] 信息窗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4。 教材简析: 本节课通过情境图提出加减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对新知的探究。本课的知识内容繁多,包括“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口算”。这些知识是建立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基础上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知识作为本课的学法渗透和迁移;同时在观察、比较、反思及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确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算理,掌握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学生对口算的不同角度思考,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优化的算法进行口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灵活性。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铺垫 教学时间: 1、口答 20个十是多少, 36个百是多少, 5个千是多少, 80里面有( )个十 130里面有( )十 500里面有( )个百 4000里面有( )个千 2、口算 70+20= 90-50= 80+5= 47-40= 38-8= 4+50= 30+70= 80-20=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信息窗呈现了孩子爬长城的情境图,发现有用信息。 谈话:从这些情境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谈话:如何列式解答问题?, 15 学生列式:300+500= 谈话: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300是3个百,500是5个百,3个百加5个百是8个百,8个百是800 因为3+5等于8,所以在8后面加两个0就是300+500=800 个位0+0=0,十位0+0=0,百位3+5=8,所以是800(对这种相同单位上的个数相加的办法给予特别关注与引导,为后面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作铺垫) l 用笔算方法 2、算法迁移,解决问题? 谈话:对解决问题?,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110-90= 谈话:你想怎样口算这道题, 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3、巩固算理,优化算法 出示第一组口算题: 500+300 600-200 200+700 900-500 600+300 800-400 学生口算,挑几个说明算理。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口算得又对又快,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顺势板书课题: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 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可以怎样想,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 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意见,选出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 (三)类推练习(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 出示第二组题: 第二组:5000+3000= 3000+2000= 9000-6000= 7000-2000= 4000+5000= 谈话:同学们这组题与第一组题有哪些不同,(顺势板书: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你想怎样口算, 学生类比、推理出算理并口述。 (四)解决问题? 谈话:如何解答问题?, 学生列式:120+50= 谈话:你想怎样口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1:拨计数器 2:12+5=17,所以120+50=170 3:个位上0+0=0 ,十位上2+5=7,百位上1+0=0,所以120+50=170 4:笔算。 谈话: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那种方法, 学生谈想法和理由。 (五)类推练习 第一组: 270+20= 450+40= 980-50= 690-90= 330+40= 560-20= 挑几题让学生说算法。 16 第二组: 1200+400= 6400+500= 8500-300= 8900-600= 9900-900= 4800-700= 7600-7000= 6300-300= 谈话:第二组和第一组有何异同,你想怎样算,学生说自己的方法 二、综合应用 3、开火车口算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30第5题,集体交流反馈。 三、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信息窗5 估计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5。 教材简析: 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字,”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谈体会: 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2)有些字被挡住了,看不着,没法数。 (3)我数出了每行有13个字,有16行,想用乘法,16X6我不会算。 „„ (3)教师引导: 遇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我们一下子数不过来,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先估计一下大体数量,今天我就来学习数量的“估计”。板书:估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寻找估计策略。 1、探寻估计策略。 17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1)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2)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普遍都采用数出有几行、有几列,然后通过确定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方法,还有不少同学用到了估算。估计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 2、巩固估计策略。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 请估计的最快最准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估计方法。 三、走进生活,巩固拓展,完善估计策略。 1、估计“给爷爷的一封信”的字数。 你估一估P32第一题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A、先估计1行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 B、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 C、用割割补补的方法,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凑成一整行,再按(1)的方法进行估计。 „„ 2、教材32页自主练习第2题。 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倍,所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倍。 3、教材32页自主练习第3题,大约还能再种多少棵小白菜?然后学生独立估计,全班订正。 4、教材33页第5题,学生独立估计后,全班订正,交流估计的方法。 5、课外实践: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围绕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份小实践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吗,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是一段真实的文字资料,其中记录了山东发展中的大量的数字资料,它是对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后的一个复习巩固。通过复习,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学习第四、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借助资料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3、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8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出示材料:《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共同小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板书:计数单位)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 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数:2077、4393、510 3、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学生可能答:2077是由2个千,7个十和7个一组成;4393是由4个千,3个百,9个十和3个一组成;510是由5个百和1个十组成。 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4393>2077>510 2、510<2077<4393 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 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板书:估计)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 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2、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分组讨论:这段话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时说出估计时所用的方法。) 3、同学们估计出了这段资料的字数,看来同学们在估计时很有策略。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你能很快估计出这段话有多少字吗, 4、对比出示:资料:《青岛简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现有海岛69个,岸线总长132公里。青岛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种,中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2家企业入选国家500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共168种。 19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结果及方法) 4、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方法,对比这两段资料的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 (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 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把整百的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成了一位数或两位数间的加减法。 (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 小结: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的蓬勃发展,山东的美,作为生长在山东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呢,那就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更珍贵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0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 (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 (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认识1千米。 (1)猜测。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小结。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 )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 3、自主练习的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2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四、自我评价: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一、基本练习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3)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3、填写长度单位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 )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 一把小刀长6( ) 课桌高70( ) 二、综合练习 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 (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1)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教师 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如:1分米-3厘米=( )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做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4、自主练习第8题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22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 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 (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学生比划不出来 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0 10 10 1000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23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 (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 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 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 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的内容。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24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 给小闹钟“拍照”。 (1) 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在书上69页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25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教后反思: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因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菜园卫士、灭鼠能手、树林医生三个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融入富有童趣的素材中,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出“情境串”的特点,而且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选取的素材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笔算等都可以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都采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既有填一填、连一连、辨对错等形式,也有找规律、数学游戏、创设数学情境解决问题等形式。选取的素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 26 法。通过交流,理解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多样性。 2、运用知识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根据题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4、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提高。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或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 六、教学时间: 8课时。 信息窗1 菜园卫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信息窗1 教学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瓢虫在菜园里捉蚜虫的情境。情境图提供了正在捉蚜虫的瓢虫的只数和茄子、小白菜的数量及“已检查”的棵数等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根据瓢虫的对话提出数学问题,导入连续进位、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本节教材共设置4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学习连续进位的加法,后两个问题主要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其中,两个红点问题是关键,教材作了全方位的探索,呈现出了估算、列竖式算、计算器计算等不同的算法。这两个例题学好了,整数加减法的基本问题就算解决了。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利用已有的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的知识,通过迁移得到连续进位或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时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信息窗1。 27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估算、列竖式算、用计数器拨)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 1 8 9 + 3 191 4 5 8 3 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观察比较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2 4 7 + 11 51 8 4 0 5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 说到竖式时要板书: ? ? 4 3 5 —2 7 6 1 5 9 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你喜欢哪种方法计算,并说理由。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192+58= 432—153= 646+354= 542—169=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教学时间: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 615—457=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解决问题: 28 今天我们就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2、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集体汇报。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3)汇报:小组中提出的问题,解决的怎么样。评选出“问题小高手”。 3、第8题:谁的松果,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4、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然后再交流做题方法: (1)估算:349+455大约是800,173+695大约是900,325+418大约是700,所以从入口穿过中间的儿童游乐场到珍禽馆这条路近。 (2)笔算:349+455等于804,173+695等于868,325+418等于743,所以从入口穿过中间的儿童游乐场到珍禽馆这条路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全班讲评。 三、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灭鼠能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并督促学生逐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整百数减三位数与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 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计算时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相关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如:“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0,怎么办,”“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呢,”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 29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难点: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时间: 1、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图。 今天啊,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一起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再认识一些新朋友。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猫头鹰一家正在庄稼地里捕捉田鼠)对~这就是有“田园卫士”之称的猫头鹰。 2、请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3)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1)怎么列式:205—11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并作好记录。 (3)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约等于100。 方法二: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先拨出205,接下来从个位减6,个位上只有5不够减,应从十位退1当十,但这会儿十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明确因为加减法是相邻数位之间发生进退关系,所以个位不够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从百位上借来的只能先回到十位,这时再从十位上借1回到个位。 方法三:列竖式笔算 1 9 15 ? ? 2 0 5 验算: 8 9 — 1 1 6 + 11 11 6 8 9 2 0 5 提醒学生:注意验算,要细心。 2、比较这几种算法进行优化。 3、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分组来讨论完成。 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减116约等于200。 方法二:用计数器算 让学生动手边拨边算,重点是个位上没有珠子怎么办,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该怎么办,让学生多说。 方法三:笔算 30 2 9 10 3 0 0 验算: 1 1 6 — 1 1 6 + 11 81 4 1 8 4 3 0 0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笔算。 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能够全部计算正确。 2、第2题,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704—569= 1000—514= 独立完成,提醒做题时要细心,不要忘记退位。 3、做第6题:火眼金睛辨对错。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找出错在哪里。最后改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教学时间: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看吧。 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426—258= 300—149= 810—568= 802—637= 学生计算完成后,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1、P71页自主练习第7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第8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多提一些问题,并解答。 3、第9题。踩气球 做这题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是用什么方法, 4、第10题。 本题是通过一些动物奔跑速度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先说说袋鼠、长颈鹿和鸵鸟奔跑的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 5、第11题。 本题是一道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只要学生选择的光盘架能放得下210张光盘,并能作出合理解释,就给予肯定。 6、第12题。 31 本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然后小组内交流,老师巡视。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信息窗3 树林医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该情境图呈现的是树林医生啄木鸟、喜鹊和黄鹂为树木捉害虫的情境。图中提供了三位树林医生捉虫只数的相关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来问题、解决问题,引入对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 教材从“森林小卫士”们工作的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时间: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啄木鸟、喜鹊和黄鹂)他们不停地忙碌着,捉树身上的虫子。你们看,他们捉的。出示信息窗3。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 想: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32 2、操作: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这是黄鹂的只数146只,再问:喜鹊的纸条要比着黄鹂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黄鹂: 146只 喜鹊: 多38只 ?——————有 ,只 ——————————?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列式: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黄鹂: 146只 啄木鸟 少12 只 ?—————有,只——————————? 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从而发现: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146里面去掉12, : 列式:146—12=134(只) 小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2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正确解答。 2、第3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来帮助。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用纸条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生2、弄懂了比多比少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是:“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教学时间: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少的=多的—相差的”。 二、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4题。 33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的怎样想的。 2、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同时借助该题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3、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完成,全班交流时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P80页的聪明小屋。 先让学生读一读,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分析: 这是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和(二)两个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分为“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部分。 “回顾整理”是以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的形式呈现的。主题图的背景是一架正在播放录像的摄像机,学生的交流活动出现在三幅画面中。第一幅画面是对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回顾;第二幅画面是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回顾;第三幅画面是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教学时可以按三幅图的顺序分三部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生两位数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掌握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已学过的三位数的不连续、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巩固练习。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1、第1、2题:估一估,算一算。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根据估算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然后再用竖式计算找到准确结果,注意要让学生将估算与笔算的结果联系起来。通过该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感谢。可以分组完成。 34 3、第4题。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500元买这三样东西够吗,”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的策略。该题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只要能分步解决就可以了。如果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得出500元买三样东西够了,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4、第5题。 练习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每个学生分别利用卡片组数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学生先说出自己组的数,其他学生分别告诉大家自己组的数比第一个同学组的数大多少或少多少,然后大家互相来猜每个人组的数是多少。通过该数学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 5、第6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本题中的规律,然后再去做。 6、第7题。 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分析: 该图呈现了6种动物的身高或体长的信息。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或自己了解到的其他有关信息,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交流时,可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的价值、解题的策略、计算的方法与结果等进行相互评价。 教学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405+163= 546+317= 726—389= 604—185= 326+487= 600—321= 学生独立做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二、“我学会了吗,” 1、看图找数学信息。 2、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内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5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 ——图形与拼组 信息窗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时间: 谈话:(出示情境图) 谈话:爱护花草图片,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 并适时板书特征)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学生独立操作。 ?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谈话:经过同学们自己猜测、验证,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学生独立操作。 36 ?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操作交流,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自主练习第3题。 四、自我评价:(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特征,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一、基本练习 1、判断题。(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4)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自主练习第5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 (1)教师说条件,学生猜,系统整理。 (2)学生说条件,学生猜,巩固提高。 二、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6题。 (1)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动手尝试。 ?班内展示剪法。 3、聪明小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班内交流解题方法。 37 四、自我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愉快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情境图呈现的是用平面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壁画。壁画中包括学生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该图与信息窗1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爱护鸟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爱心主题。由学生的提问“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入对本信息窗的知识点——图形的拼组的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说出壁画上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难点是能够利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组设计与众不同的图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奖励牌 学具准备:学具盒中的七巧板、各种图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肯定孩子的爱心)。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活动一:欣赏壁画 1、导入新课: 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小鸟”,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 2、创设情境: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各种小动物都活跃起来了~小鸟也飞回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为了倡导大家都来爱护小鸟,小朋友们做了一幅画,咱们一起来欣赏吧(展示信息窗2画面)~ 3、欣赏: 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再请你用奇妙的数学眼睛来观察能发现什么, 生交流。 4、揭示课题: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都由刚学过的图形拼组成的~(出示课题:图形的拼组) 同学们有自己最感兴趣的图案吗, 小组内交流。每组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最感兴趣的图案。 活动二:玩七巧板 1、引入:壁画中用图形拼成的事物就在我们生活中,学具盒中有一种玩具也能拼出美丽的图 38 案,它叫——七巧板。你们能用七巧板拼出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图案, 2、交流。 3、各自动手拼摆。 4、各组推荐一名有创意的同学上前展示。 5、展示与评价。 活动三:创作大赛 引入: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假如把你们的智慧团结起来会更了不起~想不想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咱们举办现场创作大赛。 1、出示比赛有关事宜 ? 材料:使用学具盒中各种图形的纸片。 ? 作品:美观而且有一定意义。 ? 展示时说明设计意图。 另外本次大赛设有:创意奖(三角形的)、文明奖(六边形的)、智慧奖(五边形的)、爱心奖(圆形的)。 2、小组讨论:准备用哪些图形创作一幅什么有意义的作品, 3、汇报交流。 4、展示作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5、评价并颁奖: ?各组的作品已经展示完毕,各个奖项该花落谁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吧, ?师生交流评价,达成一致意见。 ?颁奖:获奖小组说明该奖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活动四:课堂总结 1、学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又熟悉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有一颗善良而又智慧的心,希望在生活中能用你们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一切生命,为它们撑起爱之伞~用你们的慧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是世界更加美丽~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图形拼组图案 教材简析: 教学时间: 这是一节复习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安排的,既是对本册“空间和图形”部分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平面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安排了“请你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这一要求并给出一个设计的方格纸,来帮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规范地设计在纸上。教材安排这一内容,是想借助一个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实践操作,来切实感知体验图形的特征与图形拼组后的美。 教学目标: 1(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等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它们规范地画出,拼出漂亮的图案。 2( 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9 3(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图形百宝箱”复习旧知。 1、引出“百宝箱”。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图形,这节课咱们就利用认识的图形来当回设计师,好吗,瞧,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 要求: 1、摸出图形。 2、说说特征。 3、小组讨论汇报。 在你的小组中与伙伴合作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小组合作,在摸、问、答的过程中复习本单元图形的相关知识)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都摸到并获得了哪些图片,(学生汇报结果,根据学生汇报的图形)随机全班一起复习一下本单元的图形特征的知识,并出示课题。 二、整体设计并布局图案,获得拼组图形的形象体验。 1、教师引领,出示图案。 刚才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瞧,刚才老师课前也从“百宝箱”里摸出了一些图形,将它设计拼组成这个样子,你能说说它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吗, 2、学生探索注意事项。将这个图案设计到方格设计纸上,应注意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可能想法:记住这个图案中所用图形的特征。要用尺子将线画直,画规范。 三、参与拼组图形,体验图形的美。 1、学生自主布局设计。 刚才大家提的建议都很有价值。你也可以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自己心中漂亮的图案,事先一定要想好图案的整体布局。先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看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1)我们在讨论中认为可以用自己摸出的图形摆一摆,照样子画到表格中。 ( (2)我们在草稿纸上先画了一个草图„„ 2、动手实践,教师指导。拿出尺子,并翻开书本第90页,开始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你心中的漂亮图案吧~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教师对画平面图形的规范性给予指导) 四、展评作品,感受图形美。 1、展示作品。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2、感受图形美。今天大家当了回设计师,有什么感想,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景区停车场停车的情境,通过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和“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学习分步解决两步计 40 算的乘加(减)问题;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在水上乐园售票处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问题。 教学前置: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后继: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开始,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表叔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初步了用乘加(减)、除加(减)解用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用乘加(减)、除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同重点。 教学时间:5课时 知识网络结构图: 解决问题 信息窗1停车场 信息窗2水上乐园 旅游团 小汽车比 买一张儿童票 一共有多少人, 大汽车多几辆, 比买一张成人票 少花多少钱,, 分步解决两步 分步解决两步 分步解决两步 计算的乘加问题 计算的乘减问题 计算的除减问题 41 第1课时 课题:乘加(减)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教学前置: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三种基本数量关系,并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用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图导入。 二、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请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找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辆汽车,要花多少停车费,) 2(解决问题。 (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先自己试试看;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先算:4个组有多少人, 9×4=36(人) 再算:一共有多少人,36+5=41(人)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自己尝试解决。交流:先算:小汽车有多少辆, 3×7=21(辆) 再算: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21-9=12(辆)答: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42 (3)小结: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乘加问题的基础练习。重点在交流解题思路上,要让学生再次体会乘加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 2(自主练习第3题。乘减问题的基础练习。重点在交流解题思路上,要让学生再次体会乘减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 四、总结。 作业设计:把你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巩固用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分两步计算解决乘加(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大家还记得需要怎么做吗,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 乘加问题的基础练习。重点在交流解题思路上,要让学生再次体会乘加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 2(自主练习第4题。 43 乘减问题的练习。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对应的信息,B区对应的是一年级的相关信息,而C区分给了二年级,找对相应的信息后再列算式解答,之后交流解题思路。 3.自主练习第5题。 巩固口算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或者做成口算卡片的形式来练习。 4.自主练习第6题。 这个题目比较复杂,题目有三步要求: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最后进行连线。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题意。先估计一下每个队的得分,然后根据题中提供的分值再计算出每个人队的得分,最后对3个对的得分进行比较,排出名次后,根据排出的名次进行连线。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课题:除法加(减)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用除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图导入。 二、探究学习。 44 1(提出问题。请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1)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先自己试试看;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先求:一张成人票多少钱,32?4=8(元) 再求: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8-4=4(元) 答: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4元钱, (2)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18?6=3(元) 再求: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3+5=8(元) 答: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饮料一共需要8元钱。 (3)小结: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除减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其中有一条隐含的数学信息,学生理清思路后,独立完成。 (自主练习第2题。除减的练习。练习时,要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将两幅图串联起来看,在2 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从信息出发或抓住“还剩下几篮,”这一问题。 3(自主练习第3题。除加的练习。练习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可从信息出发或从问题出发。 4(自主练习第4题。除加的练习。图中的数学信息需要学生仔细去观察,找到隐含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四、总结。 作业设计:把你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45 1.进一步巩固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巩固用除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除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巩固乘除法口算。直接说得数或用卡片口算。 2.自主练习第6题。找规律填数,进一步巩固两步混合运算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找规律,再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订正。 3.自主练习第7题。进一步巩固乘加(减)解决问题。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自主练习第8题。乘加的问题。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然后独立解答,重点交流解题思路。 自主练习第9题。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数学关系。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讲故事,再根据5. 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巩固用乘加(减)、除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46 3(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 我学会了吗 1( 解决问题。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找信息。 解决问题: (1) 一份A套餐比一份B套餐贵多少钱, 27?3=9(元)9-6=3(元) 答:一份A套餐比一份B套餐贵3元钱。 (2) 如果买3杯橙汁和1个鸡块,一共需要多少钱, 3×4=12(元)12+3=15(元) 答:一共需要15元钱。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并解决。 二、 问题口袋。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入问题口袋。 三、 丰收园。谈谈自己本单元的收获并做自我评价。 四、 总结。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我是体育小明星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 的意义和作用,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通过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分类 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 3、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 47 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图片、统计表。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学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跳绳了。 生2:我喜欢踢键子。„„ 师:看信息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班同学这次春季运动会上的获奖成绩记录。大家看,(师手指)在这个成绩记录表中,第一列都是获奖人的姓名,第二列是获奖的项目,第三列是获奖的名次。从这个记录表中你能看出这个班同学的获奖情况怎样吗, 生:不能,这个记录表只能看出某一个同学在哪一项比赛中得了第几名。 师:你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祝贺你获得了第一个漂亮的智慧星~ 师:观察记录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智慧星送给你。 生2:我想知道哪个项目获奖的人数最多,哪个项目获奖人数最少, 生3:获奖的同学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讨论交流,整理数据。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这个获奖成绩表中,你能一下找到这些答案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信息很多,很乱。 师:信息很多很乱,就需要整理一下,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这个班同学的获奖情况。想一想,可以怎样来整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的想法, 48 生1:我们组想按名次来整理。第一名的有几个同学,第二名的有几个同学,第三名的有几个同学。 师:噢,老师听明白了,他们想把获奖的同学按获奖的名次分一分类,分类整理这个方法真不错,智慧星奖励你们。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2:我们想把获奖的同学生按项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远的、投球的、跳绳的四类来整理。 师:这种分类方法也很了不起(发智慧星)。她们的分类方法,你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3:把获奖的同学按项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远的、投球的、跳绳的四类来整理。 师: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发智慧星)。 生4:老师,我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我们组认为可以获奖同学分为男生一类,女生一类来整理。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象这样先分一分类来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3、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师:老师把大家刚才交流的分类方法整理了一下,制作了这些统计表。每种分类方法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分类标准。大家认真观察统计表,有问题要问吗, 合 计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 )人 ( )人 ( )人 ( )人 合 计 赛跑 立定跳远 投球 跳绳 ( )( )( )( )( )人 人 人 人 人 合 计 男生 女生 ( )人 ( )人 ( )人 生:这些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能帮他来解答, 49 生:我认为合计就是求总数的意思,如第一个表中的合计就是把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数都要加起来。 师:说得多明白呀,合计就是把分类数的每一项都要合起来,求的是一个总和。 师:这些统计表你会填吗, 生:会~ 师:下面请小组长轻轻拿出信封,取出里面的统计表。仔细听老师要求:四人一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方法,从四个统计表选一个并完成。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统计得又对又快~注意:只填一个表。(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统计表,介绍时先说你们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再说统计结果是多少, 生:我们组是按获奖的名次来统计的,第一名的有7人,第二名的有3人,第三名的有5人,合计是15人。 师:能说一下你们的合计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生:用7+3+5=15(人) 师:你们小组合作默契,表达得也很清楚(送智慧星)。 师:哪个小组和他们的分类方法一样,结果相同吗, 师: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我们小组是按获奖的项目进行统计的,赛跑的有6人,立定跳远的有4人,投球的有2人,跳绳的有3人,合计是15人。 师:你们说得很明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 师:哪个小组是男女来分类统计的, 生: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分类统计的,男生获奖的有8人,女生获奖的有7人,合计也是15人。 师:刚才我们选择了三种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合计都一样。 师:这是他们的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分类的标准不同。 师结:对,同样是整理这个班的获奖情况,我们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但最后合计的数却是相同的。(板书:分类不同,合计相同) 50 师:在刚才的统计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数数时,数一个做一个标记,大家看~(展示学生的课本)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做法怎么样, 生:很好,不容易漏数。 师结:这种边数边做标记的方法既清楚又不容易漏数或重复数,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奖励智慧星)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能根据大家分类整理的数据来分析一下这个班同学的获奖情况吗, 生1:我发现这个班第一名的同学最多。 生2:我发现男生获奖的人数比女人多一人。 生3:我发现在赛跑这个项目中获奖的人数最多,投球获奖的最少。„„ 三、实际应用,巩固深化: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整理了数据,分析出这个班同学的获奖情况。运动员们不仅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而且收获了许多美丽的鲜花。大家看,这是我们的市花-----月季花,这是郁金香,这是百合花,这是太阳菊,这些花漂亮吗, 生:漂亮~ 师:这幅图中一共有多少朵花,你能分类统计一下吗,大家先自己想一想这些花可以怎样分类,然后同桌两人合作,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并完成统计表2。 合 计 ( )朵 (学生同桌合作,老师巡视,选择两种不同的分类统计方法准备展示。)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统计表~ 生1:我们把这些花按名称分成了四类,月季花有10朵,郁金香有5朵,百合花有4朵,太阳菊有6朵,合计是25朵。 师:你们的观察得仔细,统计得也很认真(送智慧星)。 师:谁的分类方法和他们一样, 生2:我们把这些朵按颜色分成了三类,白色的有6朵,红色的有10朵,黄色的有9朵,合计是25朵。 师结:刚才这两位同学,把这些花按名称、颜色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最后合计也是一样的。你们真聪明,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51 四、实际运用,加深体验。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认真听讲的同学获得了智慧星,积极发言、善于动脑的同学也都赢得了智慧星~下面请获得4角智慧星的同学起立,获得5角智慧星的同学也起立~有这么多同学得到了奖励,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师在黑板上画智慧树的简笔画) 师:下面请获得4角智慧星的同学赶紧把它们贴到这边来,(师手指智慧树)获得5角智慧星的同学赶紧把它们贴到这边来~大家看,有这么多漂亮的智慧星呀~老师发现同学们就像这些星星一样美丽~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颗智慧星吗, 生:能~ 师:下面请你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分类方法,完成统计表3。 合 计 ( )颗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用漂亮地坐姿告诉大家她已经统计完了。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我把智慧星分成了四角的和五角的两类来统计,四角智慧星有7颗,五角智慧星有12颗,合计是19颗。 生2:我按颜色把智慧星分成了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三类来统计,红色的有9颗,黄色的有6颗,蓝色的4颗,合计也是19颗。 生3:我按大小把智慧星分成了大的和小的两类,大的有13颗,小的有6颗,合计也是19颗。 师:统计正确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真能干~又用分类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统计无处不在。如:图书的统计、运动会参加比赛项目的统计、果园里各种树的统计等等。课后希望大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来交流一下吧~ 生1:我学会了怎样来分类统计。 生2:我知道了统计同样一个问题,分类的标准不一样,但最后合计却是相同的。 52 生3:这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复习整理、导入新课 教学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 二、延续作业、继续巩固。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今天我们班要进行体育小明星的评选,谁能当选呢,看信息窗中 几位同学的得票情况: 一、互动新授 1.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 收集数据。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2) 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 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 完成统计表。 2. 教学例2。 二、 巩固练习。练习一的第3题。 三、 全课总结。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四、 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 我 学 会 了 吗, 【教材简析】 教学时间: 本课素材的选取是学校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统计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统计读阅课外书的情况,进一步对学生是否掌握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测,并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中,更深层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2、进一步检测能否较熟练运用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 53 简单的分析。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谈话: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有益的课外书,想了解其他同学的读书情况吗, 2. 出示“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书得票情况”。 (1)观察:从调查表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讨论: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了解到到这些数学信息,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3)交流汇报 3. 小结:当调查表中呈现的信息、数据较多时,为了能够一目了然的清楚地看到信息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二、自主练习,合作探究: 1、说一说:要进行分段统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清楚。 2、想一想:该怎样分段最合理,分几段,怎样分, 选择恰当的分段的标准是进行分段整理数据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 3、评一评:集体订正答案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整理信息的方法,渗透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教育。 4、讲一讲:从你整理的统计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平时有没有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读书有什么好处,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收获, 2、“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用到,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提出好的解决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有可以进行统计的内容吗,找出来,做个“小统计员”,写在数学日记中。 【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教材简析 本单元作为总复习单元,是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本单元以“奥运在我心中”为主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图,涉及到了本册学习的各项内容,旨在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将复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第二板块是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以及数据收集与整理复习;第三板块为图形与拼组,对称的复习;第四板块为图形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统计等知识。 54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2008年在我国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3、看,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这里的小同学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他们打算锻炼好身体,争取参加2008年的奥运会~[出示情境图] 二、小组竞赛: 1、谈话:大家愿意参观一下他们的比赛吗,那让我们去看台上观看吧~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情境图。) 2、仔细观察图中的看台,你发现了什么,(看台分为A、B、C三个区域。) 3、谁来说一说A、B、C三个区各有多少个座位,(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读出这个数字。) 4、把每个区的数字卡片放在三个小组的前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区域。下面按小组开展竞赛:每答对一题加10分,看看哪个组最终是优胜小组。 (1)每组派代表说说:这三个数的组成(抽号回答) (2)A、B、C三个区,哪个区坐的人多啊,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学生抢答) (3)这么多座位,大约有多少个呢,(学生独立估算,集体交流。) (4)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每组派学生代表上黑板解答) (5)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 (6)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5、小结第一轮比赛各小组的成绩 6、第二轮比赛: (1)综合练习第1题:连一连 (板贴卡片) 1000 四个千和八个一 560 九百九十九 4008 最小的四位数 999 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 2070 五百六十 (2)综合练习第2题:我说,你拨,他来写 每组派一名学生,由一人说数,其余两人一个拨计数器,一个写数。 (3)综合练习第3题:开火车口算 300,400, 700,800, 5000,1000, 280,200, 60,500, 760,120, 70,140, 1000,800, 980,460, 650,30, 260,130, 400,600, 看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55 (4)综合练习第4题: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 6( )7,657 3( )49,3549 789,( )98 小组合作完成,要求找出所有可能的数字是什么。 (5)综合练习第6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25,436 778,563 168,832 400,198 49,527 913,754 各人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6)综合练习第5题: 东东:这学期我大约认了650个字。 明明:我认的比你多得多。 小文:我认的比你少一些。 小文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350个 590个 670个 明明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630个 680个 900个 根据上面的选择,明明比小文多认多少个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综合练习第7题: 客商要订购800只风筝。工厂工作进度统计如下: 第一周完成286个,第二周完成327个。 估一估,多长时间能交货,说说你的理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统计各小组成绩,评出优胜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有关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去看台上参观了学校的运动会,而且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今天, 我们要先去跳高场地参观,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收获。[出示情境图中的跳高场地部分] 二、复习长度单位: 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得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女孩的跳高成绩是多少,)指名解决问题 3、这些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系, 4、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6、巩固练习: 56 5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8分米=( )厘米 60分米=( )米 ( )毫米=3厘米 ( )分米=9米 ( )米=8千米 ( )米=70分米 7厘米=( )毫米 8、扔铅球的小男孩扔了多远,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有关图形与拼组、对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的复习,我们不仅去参观了不少精彩的比赛,而且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现在,再来看这幅图的中间部分,看看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中间的足球场部分] 二、复习图形与拼组,以及对称知识: 1、运动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2、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3、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 4、(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5、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6、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强调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 7、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图上还告诉我们足球场的左右两个半场是对称的,怎样就算是对称, 9、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现象到处存在,能不能举几个对称现象的例子, (教师可以联系教室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综合练习第9题,说说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综合练习第14题,按照要求完成。 与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3、综合练习第15题,说说图中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把对称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欢的颜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数学问题,希望大家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从中你会获得很多快乐的。 课后反思 57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运动会真是精彩~这些小学生在这次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复习统计知识: 1、这么多同学都在参加比赛,我们一起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统计的知识统计一下吧。 2、我们可以怎样分类,(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按男女统计,或者是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 3、那么就按同学们说的,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完成统计表。 4、出示统计表。 项 目 跑 步 跳 高 推铅球 合 计 人 数 5、展示学生的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6、出示推铅球的成绩表。这是老师记录的这些小同学推铅球的成绩。 7、老师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绩在4米到5米之间,可以怎么办, 8、你能不能来帮帮老师, 9、赶快统计一下,填好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成 绩 4米以下 4米—5米 5米以上 合 计 人 数 10、展示学生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11、关于统计的知识,你还学会了什么, 三、巩固运用: 1、综合练习第16题,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成员每天各在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 2、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 3、展示个小组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4、汇总各小组的统计表,完成班级统计表。 5、观察我们班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6、集体交流你的发现。 7、你想对哪些同学说点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 58
本文档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1KB
软件:Word
页数:9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9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