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举报
开通vip

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学 课 程 小 论 文 题目:    旅游体验中的文化冲突        ——黔东南的旅游发展与文化冲突 学生姓名张毕浩 班    级    B旅游142 学    号1410114113 完成日期  2015年5月15日 旅游体验中的文化冲突 ——黔东南的旅游发展与文化冲突 摘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为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地带过渡,位于贵州省自西向东的第三级梯度上。近年来,黔东南地区的原生态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黔东南州的旅游开发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物价上涨、环...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课 程 小 论 文 题目:    旅游体验中的文化冲突        ——黔东南的旅游发展与文化冲突 学生姓名张毕浩 班    级    B旅游142 学    号1410114113 完成日期  2015年5月15日 旅游体验中的文化冲突 ——黔东南的旅游发展与文化冲突 摘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为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地带过渡,位于贵州省自西向东的第三级梯度上。近年来,黔东南地区的原生态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黔东南州的旅游开发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尤其是旅游开发造成的文化冲突和文化破坏尤其引人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在给黔东南地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物质、行为、精神等层面。文化冲突的协调存在主观上的问题,如何使冲突向有利的方面发展是一个难点。 关键词:文化冲突;黔东南;旅游开发;发展路线 一、引言 文化冲突是指因民族间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心理不适现象和行为摩擦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缺乏认同感而存在的民族歧视思想以及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民族间各种形式的摩擦行为。旅游文化冲突是旅游者在与接待地区居民相遇时,所意识到各种价值体系的不同甚至相互对立;旅游通过个人之间的实际相遇,造成了一种文化的冲突、一种社会的冲突。 旅游业在推动黔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引发了当地诸如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矛盾,这种矛盾趋势的上升可能引发旅游社会冲突。实际上,当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时,必然出现相互冲突与整合。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所代表的强势文化与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将出现文化冲突。首先,通常情况下,强态势文化更深刻地影响,改变着弱态势文化,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同化、民族文化的商品化、民族文化的庸俗化、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一方面,这些负面影响所导致的民族文化冲突对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力;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协调处理不当而引发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其次,旅游开发导致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二、黔东南的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度17分20秒至109度35分24秒,北纬25度19分20秒至27度31分40秒。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市、铜仁地区。境内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州人民政府驻凯里,西距省府贵阳160余公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16个县市,首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截止2012年,黔东南州户藉人口459.2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1] 黔东南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 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三、黔东南旅游开发带来的文化冲突 (一)旅游开发造成黔东南州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形式商品化与文化独特性的丧失。 在跨民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旅游吸引物,取决于吸引力的独一无二。对于游客而言,来到旅游目的地花费了经济成本是为了获得精神享受,是为了体验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日常的生活很平常也很单调。现在虽然和以往的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少数民族的民俗的一个独特体现就是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然而,这些活动不是什么时候都会举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主持的。于是,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这些活动被搬上了舞台。为了满足外来游客的“猎奇心理”的需要,黔东南州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每天都会祭祀、举行庆典。而这些传统的民族活动也就失去了它本身所被远古先民赋予的独特意义。而游客也会渐渐对这种庸俗化的“文化表演”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跨文化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1728063398_0就是失败的,是文化旅游的极大浪费。不仅黔东南州的居民为迎合外来旅游者而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改变自己生活习惯,甚至改变价值观念等,可是旅游者却依然丝毫感受不到当地的文化,只能彼此将对方看做客体,除了单方面暂时的经济收益以外,不能对两方面文化产生积极的后果。 (二)旅游开发造成黔东南州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环境遭到破坏 黔东南州由于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一直以来的交通条件不便利,可进入性条件差。改革初期,由于各村落之间相距较远,人们基本上全靠步行完成。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外界交流较少,少数民族人民一直都保持着传统而淳朴的民风,但是物质生活条件贫乏,基本自给自足,但是精神生活却很丰富多彩。 事实证明,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当地的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当地交通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外来旅游者逐年增多,当地居民为了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就业需要,开始“洗脚上岸”,在规划的旅游区进行其他工作,导致大量农田荒芜,无人耕种。原有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在慢慢地被现代商业文化所取代。黔东南州的人们对这种现状表现出了强烈的矛盾心理,是选择发展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还是看着世代生活的净土被外来文化渐渐侵蚀。 (三)旅游开发造成黔东南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受到阻碍及价值观的转变 近年来,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旅游开发进程快速,本土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不容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为开发旅游业,黔东南州内各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甚至为了适应外来游客的语言沟通需要,在黔东南州的“北侗”地区许多年轻一代已经不再说侗话,也已逐渐遗忘了本民族的习俗。许多地区经过旅游开发,村民们每到规定时间,就穿上日常不穿的民族服装唱歌、跳舞。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孩子,长期的耳濡目染,很容易认为这就是本民族文化的常态,在这种氛围中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黔东南州特有少数民族文化渐渐被“汉化”,文化发展走向单一,逐渐丧失了被视为人类进步象征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令人担忧。 四、文化冲突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对旅游者的教育,提倡文明旅游 针对旅游者对黔东南的文化影响可以通过教育来促进其积极影响,提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做到文明旅游,入乡随俗,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使用文明语言,言行举止大方得体,表现出对当地文化的欣赏,而不是鄙视或者不屑。此外,对于接洽的旅行社在旅行社出发前也应该告诉游客黔东南的文化概貌,让旅游者对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有个初步的认识,使其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自身行为不会与当地文化相冲突,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以达到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使得旅游者在黔东南州旅游的过程中享受到最和谐的感受 (二)培养黔东南地区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 对黔东南州本地居民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其价值观的判断水平,首先在思想上有意识地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自己的行为,尤其要加强本地居民对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其认识到本地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是值得保持和传承的。 (三)政府部门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黔东南州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普遍情况下,旅游项目的开发、旅游业的发展等都是在政府的政策方针指导下进行。因而当地政府部门在把握旅游发展趋势的同时,提倡文化旅游,加强对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很重要的。最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应该做好广告宣传,对本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正确定位,做好形象包装,加大对外宣传。使得外界更加了解本地区的情况,减少文化冲突导致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唐炳军.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4):84-86. [2]杨贺男,齐宏伟.文化冲突视角下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学术界,2010,(7):202-209. [3]夏正超,谢春山.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旅游文化整合与冲突的视角[J].开发研究,2010,(3). [4]唐雪琼,薛熙明,王浩.旅游影响下的生态文化景观变迁和重构-基于云南藏区R村的研究[J].学术探索,2009,(3). [5]潘秋玲,李文生.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4,(5). [6]罗平,和少英.旅游开发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7]闫喜琴.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J].贵州民族研究,2006,(1). [8]陈小芳,张伟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管理[J].商业文化,2010,(5):167-169.
本文档为【旅游文化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05
浏览量:26